模流分析报告解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如何检查模流行业分析报告(ppt 31页)

14
Aug 18, 2005
保压分析——保压压力
注射压力(>=80%*保压压力)
保压压力
整个注塑过程的压力分布图
注意: 注射压力>=80%*保压压力。
Ning Guixin
影响: 过低的保压压力可能是零件无法打满。
15
Aug 18, 2005
保压分析——喷嘴处的压力分布
注射压力峰值
注射/保压切换压力值
GM PPC Requirement Gate Type
Ning Guixin
4
Aug 18, 2005
分析输入——定义流道系统
•定义主流道以及分流道的尺寸 •在Moldflow中做出流道系统
分析输入——定义冷却系统
•定义冷却系统尺寸 •定义冷却液类型 •在Moldflow中做出冷却系统
Ning Guixin
11
Aug 18, 2005
填充分析----零件剪切应力
注意: 零件内部的最大剪切应力不应该超过材料 的许可值。
Ning Guixin
影响:
如果零件内部的最大剪切应力超过材料的许可值, 可能导致一系列的表面缺陷。
12
Aug 18, 2005
填充分析——融接痕
注意: 融接痕的长度尽量短,数量尽量少。 融接痕尽量不要在A面以及承载结构上。 水平的融接痕比垂直的融接痕好。 融接痕要和融接温度一起进行评估。
注意: 熔体前端温度的变化应该小于30F。
Ning Guixin
影响:
过高的温度变化可以导致零件内部产生残余应力, 而残余应力的存在会导致零件发生翘曲。
10
Aug 18, 2005
填充分析----浇口处的最大剪切率
Moldflow模流分析PPT

• ⑦必须考虑注射机的规格
• 本制品应选择如 图所示的分型面。 • 以便于开模,注 射过程中产生的 气泡也由此分型 面排出比较有利, 对于制品的外表 面质量也比较有 利。
分析前的准备工作
• 一 输入模型
• 由Pro/e造出制品的模型,保 存成stl格式
•
将stl模型调入Moldflow中, 如图所示
Warp翘曲分析 Warp翘曲分析
• • • • 一、指出最大变形量和最大变形方向。 二、找变形原因: 1) cool不均 cool不均 ( 增加冷管、合理布局) 增加冷管、合理布局) 2) shink不均 shink不均 (调充填速度、浇口位置) 调充填速度、浇口位置) 3) orientation取向 orientation取向 (修改流道系统 )
二 网格划分
• 网格划分的原则: • 通常可以采用简化的几何形状和较少 的单元进行初步分析,再根据需要逐 步加密网格(网格划分的越细,分析 的结果越准确,但所花费的时间也越 长) • 因此,可对应力变化急剧的部分划分 得细些,平缓的部分划分的网格粗些。
(一)网格类型
1. 中面网格(Midplane) 由三节点的三角形单元组成,网格创建在模型壁 厚的中间处,形成单元网格。 表面网格(Fusion) 也是由节点的三角形单元组成,与中面网格不同,它 是创建在模型的上下两层表面上。 实体网格 是由四节点的四面体单元组成,每一个四面体单元又是由四 个Midplane模型中的三角形单元组成的,利用3D网格可以精确的进行三 维流动仿真。
•
本次练习的目的
• 通过Moldflow的分析
• *熟悉Moldflow软件 • *明白运用Mlodflow分析的的整个操作过程 • *学会看分析报告,能够看明白各项分析结果对于制品的质量影响, 并进一步提出改善的方案 • *学会整理分析结果,制作分析报告
• 本制品应选择如 图所示的分型面。 • 以便于开模,注 射过程中产生的 气泡也由此分型 面排出比较有利, 对于制品的外表 面质量也比较有 利。
分析前的准备工作
• 一 输入模型
• 由Pro/e造出制品的模型,保 存成stl格式
•
将stl模型调入Moldflow中, 如图所示
Warp翘曲分析 Warp翘曲分析
• • • • 一、指出最大变形量和最大变形方向。 二、找变形原因: 1) cool不均 cool不均 ( 增加冷管、合理布局) 增加冷管、合理布局) 2) shink不均 shink不均 (调充填速度、浇口位置) 调充填速度、浇口位置) 3) orientation取向 orientation取向 (修改流道系统 )
二 网格划分
• 网格划分的原则: • 通常可以采用简化的几何形状和较少 的单元进行初步分析,再根据需要逐 步加密网格(网格划分的越细,分析 的结果越准确,但所花费的时间也越 长) • 因此,可对应力变化急剧的部分划分 得细些,平缓的部分划分的网格粗些。
(一)网格类型
1. 中面网格(Midplane) 由三节点的三角形单元组成,网格创建在模型壁 厚的中间处,形成单元网格。 表面网格(Fusion) 也是由节点的三角形单元组成,与中面网格不同,它 是创建在模型的上下两层表面上。 实体网格 是由四节点的四面体单元组成,每一个四面体单元又是由四 个Midplane模型中的三角形单元组成的,利用3D网格可以精确的进行三 维流动仿真。
•
本次练习的目的
• 通过Moldflow的分析
• *熟悉Moldflow软件 • *明白运用Mlodflow分析的的整个操作过程 • *学会看分析报告,能够看明白各项分析结果对于制品的质量影响, 并进一步提出改善的方案 • *学会整理分析结果,制作分析报告
Moldflow分析结果解释ppt课件

流动 除了运行状态之外,类似屏幕输出 用于查看来理解分析运行的情况
流动-检查 注塑机设置
分析日志文件
图表显示分析的连续过程
结果创建
可能需要创建新的结果 XY图
• 中间的 • 剖面的 • 路径图
产生结果的另一种副本 结果 新建图 上下文菜单
在学习任务栏列表中结果 按钮
切面
切开制件 有助于看到制件内部细小
的细节 在表面网格中得到厚度的
情况 在同一时刻激活更多平面 创建新平面
屏幕显示新平面
帮助关于解释
功能键F1 在按F1之前确保结果窗口激活
问题?
3D 结果分类
单一数据设置 显示一个结果
中间 操作在填充和保压过程中显示的 结果
温度曲线,冷流道
中间剖面的,记录在柱体单元上的结果,反映了流道内厚度方向上温度的变化状况
回路压力
回路热去除效率
单一的,记录在柱体单元上的结果,反映了冷却水路热量散失的效率
温度,模具
单一的,记录在三角形单元上的结果,反映了模具表面温度的分布状况
温度,制品
单一的,记录在三角形单元上的结果,反映了产品表面温度的分布状况
XY 图属性(2)
X 和 Y 轴大小 自动 手动
标题
变形
颜色 数据设置
• 可以显示偏差形状的任何 结果
大小/组成
• 所有影响 • 组成
– X, Y, Z轴等
参考坐标系 坐标系类型 大小因素 大小 方向上应用大小
偏差
层比例
通过可视层自动测量大小的结果
充填结束的冻结层因子
单一的,记录三角形单元的结果,反映充填结束时刻每个单元的凝固层百分比
流动-检查 注塑机设置
分析日志文件
图表显示分析的连续过程
结果创建
可能需要创建新的结果 XY图
• 中间的 • 剖面的 • 路径图
产生结果的另一种副本 结果 新建图 上下文菜单
在学习任务栏列表中结果 按钮
切面
切开制件 有助于看到制件内部细小
的细节 在表面网格中得到厚度的
情况 在同一时刻激活更多平面 创建新平面
屏幕显示新平面
帮助关于解释
功能键F1 在按F1之前确保结果窗口激活
问题?
3D 结果分类
单一数据设置 显示一个结果
中间 操作在填充和保压过程中显示的 结果
温度曲线,冷流道
中间剖面的,记录在柱体单元上的结果,反映了流道内厚度方向上温度的变化状况
回路压力
回路热去除效率
单一的,记录在柱体单元上的结果,反映了冷却水路热量散失的效率
温度,模具
单一的,记录在三角形单元上的结果,反映了模具表面温度的分布状况
温度,制品
单一的,记录在三角形单元上的结果,反映了产品表面温度的分布状况
XY 图属性(2)
X 和 Y 轴大小 自动 手动
标题
变形
颜色 数据设置
• 可以显示偏差形状的任何 结果
大小/组成
• 所有影响 • 组成
– X, Y, Z轴等
参考坐标系 坐标系类型 大小因素 大小 方向上应用大小
偏差
层比例
通过可视层自动测量大小的结果
充填结束的冻结层因子
单一的,记录三角形单元的结果,反映充填结束时刻每个单元的凝固层百分比
模流分析报告解析-PPT课件

1
How To Review Mold flow Report/如何检查模流分析报告
Moldflow的计算方式
•模具内熔体的前端不断前移来连接各节点。 •熔体不断填充相邻的节点,直到零件上所有的节点都被 填充。 •熔体和模具接触时会形成一个凝结层。
Frozen Layer Fountain Flow Region nodes
GM PPC Requirement Gate Type
定义浇口尺寸 定义浇口数量 定义浇口位置
5
How To Review Mold flow Report/如何检查模流分析报告
分析输入——定义流道系统
•定义主流道以及分流道的尺寸 •在Moldflow中做出流道系统
流道系统
分析输入——定义冷却系统
14
影响: 融接痕可以导致表面缺陷。 融接痕可能导致零件的强度降低。
How To Review Mold flow Report/如何检查模流分析报告
填充分析——气穴
注意: 气穴应该都分布在零件的边界上。 存在气穴的位置应该在模具上添加排气槽。 应该避免在零件的A面上出现气穴。
15
影响:
气穴可能使制件没有被完全填充,零件内存在气孔。
冷却分析——上下模模温差
注意: 上下模模温之差不应该超过20F。
影响: 如果上下模模温之差超过20F可能 会使零件发生翘曲。
24
How To Review Mold flow Report/如何检查模流分析报告
冷却分析——冷却液温度
影响: 注意:
冷却液的温度变化应该小于5F。
25
冷却液的温度变化过大意味着流道设计或流动参数 设置存在问题,从而导致制件的热传递存在问题。
Moldflow模流分析经典报告(简体版)幻灯片

Moldflow Analysis Report 原始方案基本成型条件
注射机设定:
保压曲线:
Machine maximum clamp force: 350 tonne Maximum pressure:216.00 MPa Maximum injection speed:422.52 cm^3/s Screw diameter:58.00 mm
Moldflow Analysis Report
Moldflow模流分析报告
Page 1
Moldflow Analysis Report 内容提要
1.分析说明一 2.塑料材料简介 3.产品模型简介 4.分析模型简介 5.原始方案浇注系统设计 6.原始方案冷却系统设计 7.原始方案基本成型条件 8.原始方案分析结果 9. 结论与建议 1 10.分析说明二 11.改善方案1浇注系统设计 12.改善方案1冷却系统设计 13.改善方案1基本成型条件 14.改善方案1分析结果 15.结论与建议 2 16.分析说明三 14.改善方案2浇注系统设计 15.改善方案2冷却系统设计 16.改善方案2基本成型条件 17.改善方案2分析结果 18.结论与建议 3
0
4.0
29.5t(s)
PRESSURE [%HP] STEP DURATION [sec]
Part Weight(Solid) :349g
28.0
0.0
Total projected area :390.4 cm^2
28.0
4.0
冷却条件:
0.0
0.0
0.0
25.5
Coolant Temperature(Cavity)60 deg.C
Page 13
Moldflow Analysis Report 产品凝固需要的时间
模流分析报告-2

体积收缩结果用来判断产 品各处的体积收缩情况,收 缩不均匀会造成翘曲变形, 收缩较大则造成缩痕。 由图可见产品内部收缩较小, 且比较均匀。出现缩痕风险 小。
Page 2
困气位置
1
Air traps可提供模具的困气位 置。air traps产生在填充末端包 括高rib和boss柱位置、结合线、 流动包封位置。故而在这些位置 一般需要开设排入槽或排气入子。 另外在熔体温降较大处也应增加 排气,提高流动性。
结合线处的温度及压力都较高。说明结合线质量较好。
Page 5
保压时间
产品大范围凝固时间为16s
浇口凝固时间为19s
凝固曾因子结果显示流道及产品随时间的凝固变化,数值1表示已经凝固。可用来判 断产品各部分是否同时凝固和其凝固时间,并找到合适的保压时间(凝固时间减去填 充时间)。保压时间为19s-5s=14s
Page 11
产品变形-分子定向因素
尾部分子剪切作用较高 ,故而分子取向度高并 且分子结晶度高(取向 诱导结晶),在取向方 向上收缩较大,故而收 缩应力导致产品尾部收 拉力而张开变形。 两头的张开变形又直接 导致中间凹陷下去。
Page 12
Thank You!
Page 13
位置1、2、6属于结合线位置的 积气情况,增加排气槽可减淡结 合线。1、2位置增加排气入子。
位置3、4、5、7属于填充末端的 积气情况,这些位置积累气体较 多需开设排气槽。 产品对称,另一侧相同。
Page 3
结合线
此处熔体零度碰撞, 所以建议增排气入子
产品外观主要结合线见圆圈所 示。
Page 4
结合线
page12产品变形产品变形分子定向因素分子定向因素尾部分子剪切作用较高故而分子取向度高并且分子结晶度高取向诱导结晶在取向方向上收缩较大故而收缩应力导致产品尾部收拉力而张开变形
Page 2
困气位置
1
Air traps可提供模具的困气位 置。air traps产生在填充末端包 括高rib和boss柱位置、结合线、 流动包封位置。故而在这些位置 一般需要开设排入槽或排气入子。 另外在熔体温降较大处也应增加 排气,提高流动性。
结合线处的温度及压力都较高。说明结合线质量较好。
Page 5
保压时间
产品大范围凝固时间为16s
浇口凝固时间为19s
凝固曾因子结果显示流道及产品随时间的凝固变化,数值1表示已经凝固。可用来判 断产品各部分是否同时凝固和其凝固时间,并找到合适的保压时间(凝固时间减去填 充时间)。保压时间为19s-5s=14s
Page 11
产品变形-分子定向因素
尾部分子剪切作用较高 ,故而分子取向度高并 且分子结晶度高(取向 诱导结晶),在取向方 向上收缩较大,故而收 缩应力导致产品尾部收 拉力而张开变形。 两头的张开变形又直接 导致中间凹陷下去。
Page 12
Thank You!
Page 13
位置1、2、6属于结合线位置的 积气情况,增加排气槽可减淡结 合线。1、2位置增加排气入子。
位置3、4、5、7属于填充末端的 积气情况,这些位置积累气体较 多需开设排气槽。 产品对称,另一侧相同。
Page 3
结合线
此处熔体零度碰撞, 所以建议增排气入子
产品外观主要结合线见圆圈所 示。
Page 4
结合线
page12产品变形产品变形分子定向因素分子定向因素尾部分子剪切作用较高故而分子取向度高并且分子结晶度高取向诱导结晶在取向方向上收缩较大故而收缩应力导致产品尾部收拉力而张开变形
模流分析对比报告ppt课件

8
翘曲变形量的对比分析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上图显示了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三的翘曲变形量, 方案一的变形量为4.64mm,方案二的变形量为 1.85mm,方案三的变形量为1.61mm。
9
注射工艺参数的对比结论
根据CAE分析翘曲变形得出的结论可知,方案三的翘 曲变形最小。考虑到产品的质量,我们认为方案三最 优。
1
冷却前沿的对比分析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上图显示了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三的冷却前沿时间, 方案一的冷却前沿时间为0.32s,方案二的时间为0.32s, 方案三的时间为0.58s。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熔合纹的对比分析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上图显示了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三的熔合纹情况,方案 一的熔合纹数量较多且在主要受力区域上,方案二的熔合
6
冷却介质温差的对比分析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上图显示了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三的冷却介质温度 差,方案一的温差为1.94℃,方案二的温差为0.96℃, 方案三的温差为1.36 ℃。
7
冷却系统的对比结论
根据CAE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方案三的冷却时间与 方案一,方案二没有太大的差异,且方案三的水路较 易加工,且冷却更加均匀,考虑到冷却效果,我们选 择方案三。
从CAE的分析可以看出,优于方案三是点进浇,相对 于方案一和方案二的侧进浇流动时间较长,但是方案 三的进浇方案对产品影响小,且熔融充填更均匀。
5
冷却时间的对比分析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上图显示了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三的冷却时间,方
案一的冷却时间为33.3s,方案二的冷却时间为30.75s,
翘曲变形量的对比分析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上图显示了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三的翘曲变形量, 方案一的变形量为4.64mm,方案二的变形量为 1.85mm,方案三的变形量为1.61mm。
9
注射工艺参数的对比结论
根据CAE分析翘曲变形得出的结论可知,方案三的翘 曲变形最小。考虑到产品的质量,我们认为方案三最 优。
1
冷却前沿的对比分析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上图显示了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三的冷却前沿时间, 方案一的冷却前沿时间为0.32s,方案二的时间为0.32s, 方案三的时间为0.58s。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熔合纹的对比分析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上图显示了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三的熔合纹情况,方案 一的熔合纹数量较多且在主要受力区域上,方案二的熔合
6
冷却介质温差的对比分析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上图显示了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三的冷却介质温度 差,方案一的温差为1.94℃,方案二的温差为0.96℃, 方案三的温差为1.36 ℃。
7
冷却系统的对比结论
根据CAE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方案三的冷却时间与 方案一,方案二没有太大的差异,且方案三的水路较 易加工,且冷却更加均匀,考虑到冷却效果,我们选 择方案三。
从CAE的分析可以看出,优于方案三是点进浇,相对 于方案一和方案二的侧进浇流动时间较长,但是方案 三的进浇方案对产品影响小,且熔融充填更均匀。
5
冷却时间的对比分析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上图显示了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三的冷却时间,方
案一的冷却时间为33.3s,方案二的冷却时间为30.75s,
Magmasoft模流分析报告标准格式 ppt课件

一型两腔,流量基 本一致,最大达到 了1000cm3/s.
T6流量最小,T7流量最大。
各个内浇口充型速度
充型压力分布
凝固过程温度时间分布曲线
喷涂阶段
模具热循环分布
模具在200摄氏度左右平衡。
包气现象较多
部分地方的包气较重
充型包气分析
包气现象较多
充型包气分析
包气现象较多
充型包气分析
整个充型过程的包 气分布状况。
凝固过程分析— 温度分布
内浇口断开后,铸件本体液相较多。
凝固过程分析— 温度分布
凝固过程分析— 温度分布
T=8.582s,p=84.19%时内浇口已经断开。可考虑减压。
BS4E-6881-BA
铸造工艺系统分析:
水冷 通道
铸件 浇道 料饼
溢流槽
பைடு நூலகம்
工艺定义:
材料参数 压铸参数
铸件材料 压铸温度 模具材料 预热温度 稳态温度 压铸总重量 压射活塞直径 低速区间 低速速度 高速区间 高速速度
ADC12 635℃ 8418 180℃ 230~250℃ 1.62Kg 90mm 194mm 0.25m/s 86mm 3.0m/s
充型过程分析— 温度分布
充型过程分析— 温度分布
充型过程分析— 温度分布
液流充填过程中有空洞现象, 并且存在时间较长,影响铸件 质量。
充型过程分析— 速度分布
通过内浇口的速度在54.75m/s以下。
充型过程分析— 速度分布
部分内浇口速 度过高
材料跟踪
可以看出每个进 料口的分布情况
材料跟踪
可考虑将该处的 内浇口加长。
可考虑将该处的 溢流槽加大。
充型过程分析— 示踪粒子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How To Review Mold flow Report/如何检查模流分析报告
填充分析----熔体前端温度
注意: 熔体前端温度的变化应该小于30F。
影响: 过高的温度变化可以导致零件内部产生残余应力, 而残余应力的存在会导致零件发生翘曲。
11
How To Review Mold flow Report/如何检查模流分析报告
填充分析----浇口处的最大剪切率
影响: 注意: 最大剪切率不能超过材料的许可值。 如果注射时剪切率超过材料的最大剪切率,可以使 材料在注射过程中发生降解,出现黑点、白斑等许 多意想不到的缺陷。
12
How To Review Mold flow Report/如何检查模流分析报告
填充分析----零件剪切应力
注意: 零件内部的最大剪切应力不应该超过材料 的许可值。
13
影响: 如果零件内部的最大剪切应力超过材料的许可值, 可能导致一系列的表面缺陷。
How To Review Mold flow Report/如何检查模流分析报告
填充分析——融接痕
注意: 融接痕的长度尽量短,数量尽量少。 融接痕尽量不要在A面以及承载结构上。 水平的融接痕比垂直的融接痕好。 融接痕要和融接温度一起进行评估。
14
影响: 融接痕可以导致表面缺陷。 融接痕可能导致零件的强度降低。
划分方法
抽取零件的中性面,然后在 中性面上划分网格(三角形 单元) 网格少,分析速度快,计算 效率高 中性面抽取困难、分析精度 低
抽取零件的表面做为模具的 形芯形腔面,然后进行网格 划分(三角形单元) 无需抽取中性面,后处理更 具真实感 零件上下表面上的网格要求 一定的对应关系,网格划分 要求高
直接在3D数模上进行有限元 网格划分。 计算精度高 单元数量大,运算效率低
•定义冷却系统尺寸 •定义冷却液类型
•在Moldflow中做出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
6
How To Review Mold flow Report/如何检查模流分析报告
分析输入——定义注塑参数
7
How To Review Mold flow Report/如何检查模流分析报告
分析输入——定义材料参数
声明: 以下内容是以Darren May的报告为基础。
How To Review Mold flow ReFlow): 模流分析,就是利用现在的CAE软件(Moldflow, C-Mold, Z-Mold等 ),对塑料件的注塑、 保压、冷却以及翘曲等工艺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 有限元分析基本步骤: •前处理:
GM PPC Requirement Gate Type
定义浇口尺寸 定义浇口数量 定义浇口位置
5
How To Review Mold flow Report/如何检查模流分析报告
分析输入——定义流道系统
•定义主流道以及分流道的尺寸 •在Moldflow中做出流道系统
流道系统
分析输入——定义冷却系统
9
How To Review Mold flow Report/如何检查模流分析报告
填充分析----压力分布
两端压力分布不均匀,不好的填充方式
两端压力分布均匀,好的填充方式
注意:
影响: 检查模流末端的压力分布情况:压力分布最好平衡、 不平衡的压力分布可能会使制件材料收缩不一致, 对称。 更高的残余应力,甚至可以导致部分区域的保压不 检查最大注塑压力是否<10, 足或过保压。 000PSI(1PSI=6.8949KPA) 。
8
How To Review Mold flow Report/如何检查模流分析报告
填充分析----注射/保压切换
注射结束时的压力分布图
注意: 注射、保压切换应该在注射完成95%~99% 之间。
影响: 如果注射量小于零件体积的95%,可导致保压不足。 即部分区域会因填充不足而出现缩印、缺料等缺陷。
单元匹配
不好的有限元网格: 1)影响计算精度。 2)错误的计算结果。 3)计算无法进行。
网格大小对计算精度的影响 4
How To Review Mold flow Report/如何检查模流分析报告
分析输入——定义浇口类型
侧浇口(Gate) 热浇道(Hot Drop) 潜伏式浇口(Sub) 直接浇口(Sprue) 香蕉型 (Cashew) 阀式(Valve)
首先把通过有限元网格,把连续的零件离散化。用有限个容易分析的单元来描述复杂的对象,单 元之间通过有限个节点进行连接。
•有限元求解: 根据用户设定的边界条件,通过流体力学、热力学以及状态方程等组成的线性方程组进行求解。 •后处理: 把有限元求解的数值结果通过等值线、云图以及动画等形象的方式显示出来。 •提供分析报告: 把有限分析结果按照客户需求已报告的方式提供给客户。由于有限元分析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 误差,需要在分析报告中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估。
elements
2
How To Review Mold flow Report/如何检查模流分析报告
Moldflow中的前处理
• 目前主流的模流分析软件是Moldflow,该软件只接受三角形单元以及四面体单元。 • 高质量的有限元网格是有限元分析精度的保障。 • 对于注塑件,在Moldflow主要有以下三种网格划分方式:中性面、双面流、3D实体。 零件 中性面 双面流 3D实体
优点 缺点
3
How To Review Mold flow Report/如何检查模流分析报告
网格质量检查:
1)不能存在自由边界。 2)双面流分析,上下表面的网格匹配率必须达到 90%。 3)三角形单元的边长比:平均<3:1,最大<6:1。 4)网格之间没有交叉和重叠。 5)网格的大小。
Moldflow网格质量检查报告 自由边界
1
How To Review Mold flow Report/如何检查模流分析报告
Moldflow的计算方式
•模具内熔体的前端不断前移来连接各节点。 •熔体不断填充相邻的节点,直到零件上所有的节点都被 填充。 •熔体和模具接触时会形成一个凝结层。
Frozen Layer Fountain Flow Region nodes
How To Review Mold flow Report/如何检查模流分析报告
填充分析----熔体前端温度
注意: 熔体前端温度的变化应该小于30F。
影响: 过高的温度变化可以导致零件内部产生残余应力, 而残余应力的存在会导致零件发生翘曲。
11
How To Review Mold flow Report/如何检查模流分析报告
填充分析----浇口处的最大剪切率
影响: 注意: 最大剪切率不能超过材料的许可值。 如果注射时剪切率超过材料的最大剪切率,可以使 材料在注射过程中发生降解,出现黑点、白斑等许 多意想不到的缺陷。
12
How To Review Mold flow Report/如何检查模流分析报告
填充分析----零件剪切应力
注意: 零件内部的最大剪切应力不应该超过材料 的许可值。
13
影响: 如果零件内部的最大剪切应力超过材料的许可值, 可能导致一系列的表面缺陷。
How To Review Mold flow Report/如何检查模流分析报告
填充分析——融接痕
注意: 融接痕的长度尽量短,数量尽量少。 融接痕尽量不要在A面以及承载结构上。 水平的融接痕比垂直的融接痕好。 融接痕要和融接温度一起进行评估。
14
影响: 融接痕可以导致表面缺陷。 融接痕可能导致零件的强度降低。
划分方法
抽取零件的中性面,然后在 中性面上划分网格(三角形 单元) 网格少,分析速度快,计算 效率高 中性面抽取困难、分析精度 低
抽取零件的表面做为模具的 形芯形腔面,然后进行网格 划分(三角形单元) 无需抽取中性面,后处理更 具真实感 零件上下表面上的网格要求 一定的对应关系,网格划分 要求高
直接在3D数模上进行有限元 网格划分。 计算精度高 单元数量大,运算效率低
•定义冷却系统尺寸 •定义冷却液类型
•在Moldflow中做出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
6
How To Review Mold flow Report/如何检查模流分析报告
分析输入——定义注塑参数
7
How To Review Mold flow Report/如何检查模流分析报告
分析输入——定义材料参数
声明: 以下内容是以Darren May的报告为基础。
How To Review Mold flow ReFlow): 模流分析,就是利用现在的CAE软件(Moldflow, C-Mold, Z-Mold等 ),对塑料件的注塑、 保压、冷却以及翘曲等工艺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 有限元分析基本步骤: •前处理:
GM PPC Requirement Gate Type
定义浇口尺寸 定义浇口数量 定义浇口位置
5
How To Review Mold flow Report/如何检查模流分析报告
分析输入——定义流道系统
•定义主流道以及分流道的尺寸 •在Moldflow中做出流道系统
流道系统
分析输入——定义冷却系统
9
How To Review Mold flow Report/如何检查模流分析报告
填充分析----压力分布
两端压力分布不均匀,不好的填充方式
两端压力分布均匀,好的填充方式
注意:
影响: 检查模流末端的压力分布情况:压力分布最好平衡、 不平衡的压力分布可能会使制件材料收缩不一致, 对称。 更高的残余应力,甚至可以导致部分区域的保压不 检查最大注塑压力是否<10, 足或过保压。 000PSI(1PSI=6.8949KPA) 。
8
How To Review Mold flow Report/如何检查模流分析报告
填充分析----注射/保压切换
注射结束时的压力分布图
注意: 注射、保压切换应该在注射完成95%~99% 之间。
影响: 如果注射量小于零件体积的95%,可导致保压不足。 即部分区域会因填充不足而出现缩印、缺料等缺陷。
单元匹配
不好的有限元网格: 1)影响计算精度。 2)错误的计算结果。 3)计算无法进行。
网格大小对计算精度的影响 4
How To Review Mold flow Report/如何检查模流分析报告
分析输入——定义浇口类型
侧浇口(Gate) 热浇道(Hot Drop) 潜伏式浇口(Sub) 直接浇口(Sprue) 香蕉型 (Cashew) 阀式(Valve)
首先把通过有限元网格,把连续的零件离散化。用有限个容易分析的单元来描述复杂的对象,单 元之间通过有限个节点进行连接。
•有限元求解: 根据用户设定的边界条件,通过流体力学、热力学以及状态方程等组成的线性方程组进行求解。 •后处理: 把有限元求解的数值结果通过等值线、云图以及动画等形象的方式显示出来。 •提供分析报告: 把有限分析结果按照客户需求已报告的方式提供给客户。由于有限元分析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 误差,需要在分析报告中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估。
elements
2
How To Review Mold flow Report/如何检查模流分析报告
Moldflow中的前处理
• 目前主流的模流分析软件是Moldflow,该软件只接受三角形单元以及四面体单元。 • 高质量的有限元网格是有限元分析精度的保障。 • 对于注塑件,在Moldflow主要有以下三种网格划分方式:中性面、双面流、3D实体。 零件 中性面 双面流 3D实体
优点 缺点
3
How To Review Mold flow Report/如何检查模流分析报告
网格质量检查:
1)不能存在自由边界。 2)双面流分析,上下表面的网格匹配率必须达到 90%。 3)三角形单元的边长比:平均<3:1,最大<6:1。 4)网格之间没有交叉和重叠。 5)网格的大小。
Moldflow网格质量检查报告 自由边界
1
How To Review Mold flow Report/如何检查模流分析报告
Moldflow的计算方式
•模具内熔体的前端不断前移来连接各节点。 •熔体不断填充相邻的节点,直到零件上所有的节点都被 填充。 •熔体和模具接触时会形成一个凝结层。
Frozen Layer Fountain Flow Region n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