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我国古代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关系

合集下载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民族关系与国家统一课件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民族关系与国家统一课件
德国 了统一
二、 民族交往与民族交融
时期
表现
秦朝 秦始皇时期,北击匈奴,为了防御匈奴进攻,修筑长城;开凿灵渠,统 一了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1)汉武帝时期,开始大举反击匈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汉朝 (2)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相互了解和往来
(3)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 央政权
管辖
时期
措施
(1)康熙帝时,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
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清朝
(2)1878年,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1884年,清政府在新
疆建立行省
中华 (1)“一五”计划期间,建成新藏公路
人民 (2)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共和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修建了兰新铁路
时期
措施
(1)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
清朝 方行政体制和法规
(2)乾隆帝时,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中华 (1)“一五”计划期间,修建三条入藏公路 人民 (2)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共和 (3)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加快了西藏地区的发展 国 (4)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 人民 共和 国成 立以
(2)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3)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 伟大构想,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 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4)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把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六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六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纺织业兴起 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 制瓷业 的江西景景德德镇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 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世界领先;北宋时建 造船业 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 海船还配备了指指南南针针
开封和杭州是最大的商业城市,经商的时间不再
(1)出现:北宋毕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2)发展:此后又发明了木活字;元
概况
活字
代著名科学家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
科技 印刷
法;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13 世纪时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 毕昇像
传播 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
斯,后又传入欧洲
(1)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 活字
化的传播,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科技 印刷 影响
960 年,赵赵匡匡胤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
宋太祖 北宋
强化中 建立
央集权
概况 政权,改国号为宋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 城,他就是宋太祖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
意义 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宋太祖 加强
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
强化中 中央 措施 军事 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
城市商业 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形成了新的商业区
——草市
商业
(1)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交子子”,这是世界
贸易的 纸币 上最早的纸币
繁荣
(2)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鼓励海外
海外贸易 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市舶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 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司占有重要地位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突破(4)民族关系、祖国统一、国防与外交》ppt课件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突破(4)民族关系、祖国统一、国防与外交》ppt课件

专题概述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命题规律
专题概述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命题规律
专题(四) 民族关系、祖国统一、国防与外交
二、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东南地区 (台湾)
汉 唐
西北边疆 (新疆)
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 护 修驿道,称为“参天可 汗道”
西南边疆 (西藏)


设立澎湖巡检司
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 区军政事务
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 册封达赖和班,设驻 省 伊犁将军 藏大臣
专题概述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命题规律
专题(四) 民族关系、祖国统一、国防与外交
五、新中国的民族关系
政策(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
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史实
建立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五个省级自治区
专题概述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命题规律
专题(四) 民族关系、祖国统一、国防与外交 六、祖国统一
专题概述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命题规律
专题(四) 民族关系、祖国统一、国防与外交
知 识 网 络
专题概述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命题规律
专题(四) 民族关系、祖国统一、国防与外交
专题概述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命题规律
专题(四) 民族关系、祖国统一、国防与外交
要 点 整 合
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特征
时期 秦汉 魏晋 唐朝 宋元 清朝 前期 特征 有战有和 民族融合 和亲、册封、会 盟 碰撞、交融 刚柔并济 史实 秦发动对匈奴的战争,修筑长城。西汉初年 与匈奴和亲;汉武帝对匈奴用兵 少数民族内迁、孝文帝改革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南宋与金对峙。元朝 时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册封与平定叛乱

中考历史专题讲解:专题三 中国的民族关系、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中考历史专题讲解:专题三 中国的民族关系、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专题三中国的民族关系、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重点精华】一、各朝代的民族关系(一)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1.秦与匈奴:蒙恬收河套;移民置县;修筑万里长城。

2.汉与匈奴:白登之围;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西汉元帝时,昭君出塞;东汉时,窦固、窦宪两败北匈奴。

3.汉与西域:(1)张骞通西域:①时间: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

②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的大秦。

③作用:了解西域各国情况,沟通了西域各国与西汉的联系,为汉朝经营西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打通了一条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交通路线,即著名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2)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归属中央。

(3)班超经营西域,密切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4)甘英出使大秦,为中国与欧洲友好交流开辟道路。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内迁,有利于民族融合。

十六国时,各族长期交往和互相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孝文帝改革,加速了民族融合。

(三)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繁荣;开明民族政策)1.突厥:唐太宗打败东突厥。

在西突厥地区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2.回纥: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3.靺鞨:唐玄宗授粟末首领大柞荣为渤海郡王。

4南诏: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5.吐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

唐蕃“和同为一家”。

(四)宋元(民族政权对峙,封建生产关系传播,民族大融合)1.契丹:辽宋战争;澶渊之盟,之后辽宋维持长久的和平。

2.党项:元昊,夏宋战争——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送给西夏岁币。

3.女真:阿骨打建立金,灭北宋,史称“靖康之变”。

南宋建立,宋金对峙,岳飞抗金。

4.蒙古:蒙古灭西夏、金;元灭南宋;文天祥抗元;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5.西藏:西藏:宣政院辖区;澎湖巡检司——台湾、澎湖。

(五)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1.满洲: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

中考历史 中考专题探究 知识专题二 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中考历史 中考专题探究 知识专题二 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特点:各民族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 缩小 古代 元朝 概况: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民族之 间经济、文化的发展;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特点:恩威并施,因地制宜 概况:修筑长城、建立制度、设立机构及官职、平定 古代 明清 叛乱,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开发,巩固了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
制度:中央集权制度。主要观点:中国古代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维持多民族国家统一的重要 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 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思想上: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3)综合上述内容,归纳历代政府是从哪些角度巩固和发展“大一统” 国家的?
(3)综合以上两则材料,概括推动民族交融的因素。 因素:兼并战争、国家政策(统治者的改革)等。
2.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2 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的情 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 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 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三)历代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
线索三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角度一:原因类 1.指出我国古代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分析这种统一局面能 够长久保持的原因。
(1)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①各民族之间交流与交融的加强;人 民渴望统一的历史愿望;统治者为结束分裂割据局面作出的努力。②长 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文化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 个客观存在的历史趋势。
国务院任命何厚铧为第一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5月20日 1999年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国家统一-2022年中考历史复习之材料解析题专题专项突破(32898621)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国家统一-2022年中考历史复习之材料解析题专题专项突破(32898621)

专题04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国家统一1.民族团结,民心所向;国家统一大势所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辖彰显主权地区朝代机构新疆西汉设置①______ ,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往来商旅。

西藏元朝设立②______ ,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

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台湾清朝设置③______ ,隶属福建省。

材料二:文物见证历史(1) 写出材料一中①②③的内容。

(2) 根据材料二,归纳我国古代推动民族融合的不同方式。

(3) 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用相关的史实加以论证。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摘编自《史记》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1) 根据材料一中图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曾经统一过黄河流域的政权。

图二、图三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的什么历史现象?这一现象有何历史意义?(2) 材料二所反映的南方经济状况如何?(3) 材料三描述的这种现象出现在哪一时期?“苏常熟,天下足”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什么特征?(4)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三描述的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3.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关系和边疆问题是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1) 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这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次改革有关?结合所学回答,这种“历史发展趋势”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什么历史意义(写出一点)?材料二:阅读如图《元史•百官志三》载:至元二十五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置院使二员,同知二员,副使二员,经历二员,都事四员……《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载: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应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共同协商处理政事……(2) 材料二图片内容分别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写出其中两件)材料三:读图(3) 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与今天我国哪个省份有关?(4) 材料二、三所反映的这些历史事件向世界证明了什么?(5)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和边疆问题的认识。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三部分专题突破专题三国家统一与民族关系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三部分专题突破专题三国家统一与民族关系

专题三国家统一与民族关系一、民族关系的发展时期概况春秋战国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秦朝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汉朝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加强了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魏晋南北朝东汉、魏、晋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陆续内迁;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并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措施,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唐朝唐太宗发兵击败东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唐高宗时,唐朝联合回纥灭西突厥,中央政权完全统一西域;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两宋北宋与辽议和,达成“澶渊之盟”,北宋与西夏议和后,北宋给西夏岁币,宋夏边界贸易兴旺;金灭北宋,南宋的岳飞抗金,后宋金议和元朝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

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清朝 西藏: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确立金瓶掣签制度新疆: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并在新疆设伊犁将军续表时期概况 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后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措施:和平解放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民族地区实行一系列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影响: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二、台湾问题的由来【命题点】历代中央政府强化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考查角度侧重:史料实证)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中考历史 中考热点专题探究三 民族关系与国家统一

中考历史 中考热点专题探究三 民族关系与国家统一
热点专题三 民族关系与 国家统一
(2022 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 360 周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75 周年, 是 “九二共识”达成 30 周年,是香港回归 25 周年)
热点链接一:新华社呼和浩特 4 月 14 日电(记者孙铁翔)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 调研时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基本 国情,具有强大生命力。所有民族自治地方都是党领导下的地 方,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拥有的地方。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 必须以确保国家宪法法律和政令实施为前提,维护社会主义法 制的统一性。要与时俱进对民族政策进行梳理评估和调整完善, 坚持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慎重 稳进。
40 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
变化;1990 年,台湾成立海基会,次年大陆成立海
新中国 的祖国 统一举 措
协会;1992 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2005 年, 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大陆;2008 海峡两岸 年,两岸举行“三通”启动仪式;2015 年,国家主 的交往 席习近平与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会面,这是 1949 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
①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下设吏、 封建王朝加
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 强中央集权
元朝 院管理军事,御史台负责监察。②山东、河北和山 巩固统一的
西直属中书省,其他设 10 个行省,行省之下,设置 政策和措施
路、府、州、县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
明加强中央集 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
(3)东汉: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
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1)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游牧民族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我国古代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关系
专题知识梳理
一、总体概述: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2.中国历史上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四个朝代:秦、西晋、隋、元。

秦汉、隋唐、元明清是中国三大主要统一局面。

3.国家的三个分裂时期: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辽宋夏金。

4.民族融合的高潮有三个时期: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二、古代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关系
1.发展过程
(1)中华民族的起源:原始社会至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黄炎部落相互融合,形成了华夏族的主干。

(2)多民族融合的开始: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其他各民族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逐步融合,为秦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秦的统一
北方: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并修筑了万里长城。

南方:兴修灵渠,连结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是沟通南北水路的重要通道。

(4)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西汉时期
西域:a.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分别在前138 年和前119年),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使节,互通商旅。

b.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

C.陆上丝绸之路开通。

路线: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作用:“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5)多民族的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6)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大发展:唐朝时期
a.在唐朝开明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首领纷纷来长安朝见皇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可汗”是西北各部对君主的称呼,称“天可汗”就是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

b.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松赞干布是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在他做赞普期间,汉藏两族之间的交往
有很大的发展。

他十分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去唐朝求婚,唐太宗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7)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宋元时期
a.和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辽、西夏、金;
和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金、西夏、蒙古。

b.金灭辽和北宋;蒙古政权灭西夏和金;元政权灭南宋。

C.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铁木真成吉思汗)
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1276年,元灭
南宋;1279年,元统一全国。

d.文化趋同
原因:元朝的统一为中外交流以及国内各民族的联系和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

表现:民族融合,差异缩小;契丹人、女真人与汉人融合;波斯人、阿拉伯
人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结果:在元朝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

(8)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
a.1690年,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沙俄的支持下发动叛乱,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康熙皇帝御驾亲征,清军大败叛军。

后经过近七十年的斗争,终于粉碎了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

b.乾隆帝时,新疆天山南路回部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清军和当地人民一起平定了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c.清朝建立了对达赖和班禅册封制度。

顺治皇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并规定以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要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1727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乾隆皇帝还制订“金瓶掣签”制度,规定喇嘛教活佛转世的人选,必须用中央颁发的金奔巴瓶抽签决定,由驻藏大臣亲自抽签。

这些措施加强了清对西藏的管辖。

2.历代中央政府加强对边疆的联系和管辖
台湾:
三国——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州,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元朝——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清初——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占领38年)手中收复台湾。

清朝——清前期(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新中国成立前——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从日本(占领 50 年)手中收回台湾。

西藏:
唐朝——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元朝——设立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事务,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

清朝——清前期确立对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

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4 年和平解放,祖国大陆完全统一。

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

新疆:
西汉——公元前 60 年设置西域都护,新疆正式隶属中央管辖。

清朝——清乾隆皇帝时,设伊犁将军。

1881年,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设新疆省。

三、认识:
1.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结果,分裂是支流和短暂的。

2.国家统一的影响:
①保持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②加强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各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

③有利于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3.历史上统一的实现对我们今天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①提高民族素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②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③推动了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