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6篇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6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6篇

为了能够上好化学课程,化学老师往往会提前编写好化学活动教案。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教案编写才是好的教学教案吗?本店铺为您带来了6篇《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高一化学必修1教案设计篇一

一、学习目标分析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必修模块要求选修模块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

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1、能列举铝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1、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2、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合金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对教材和教师给出的合金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信息加工。

(3)体验科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的互相影响的过程。

(4)通过完成小论文,体验科学研究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并通过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活动,增进感情,培养合作的精神。

(2)通过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材料发展的历史从生产力的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使,鉴于金属材料在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以本节主要学习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如何正确选用金属材料等。此外金属材料自身还在不断发展,传统的钢铁工业在冶炼、浇铸、加工和热处理等方面不断出现新工艺。新型的金属材料如高温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储氢合金、永

磁合金、非晶态合金等相继问世,大大扩展了金属材料的应用范围。所以介绍金属材料面临的挑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基于以上观点确立教学重点为:

(1)生活中铁合金及铜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定为本节的知识重点;

(2)培养学生的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3)解决怎样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是教学重点

难点为: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内容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金属种类选了“钠、铝、铁、铜”,具有代表性:除钠外,其他三种金属都是常见金属,学生有感性的认识,能与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应用相结合。鉴于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编写一节金属材料的内容,以体现教科书内容的时代性,反应教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1第三章第三节教学内容,是金属知识的应用,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实物、图片、录象等展示,让学生对金属材料形

成一个初步概念再学习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

第二部分:再通过金属材料及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义。

合金以及金属材料的内容学生在初三已有一定知识基础,课标要求也仅为“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故不应过多介绍各种合金材料组成、性质、用途,以致过多使用课堂资源。应该着力开展实践活动(小论文要延伸至课外,做好动员和指导即可)组织好关于选用材料的讨论。这些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理应获得相应的重视和教学资源。

(三)学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利用大量的图片信息和视频材料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的教学中,可展示常见铁和铜金属材料的实物,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展示多种金属材料的图片或视频,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合金等金属材料的认识。

(二)引用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

(三)可充分利用相关网站

五、教学方法、学习指导策略

这节课在“知识与技能”上要求不高,教学的重点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落实“过程与方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建议灵活地应用多种学习方式,把教学方式和学习

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1、独立思考

2、交流讨论

3、展示交流

4、学生小结

六、教学资源建议

(一)上网查阅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史

(二)可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就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交流讨论

(三)任选你感兴趣的关于合金的课题进行调查,完成一篇关于合金的小论文。

七、课堂评价建议

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可以通过活动表现评价表的方式进行。

小组成员:

小组分工:

评价的内容评价细目结果备注

A B C

主题选择

1、为什么选择此设计思路?

2、对能否完成好此设计思路是否进行论证?

活动过程评价

1、学生的参与意识

2、分析问题的思路是否清晰?

3、收集资料对所学知识的学习、理解是否有恰当的帮助?

资料收集与整理

1、小组成员能否分工?通过多种手段收集相关资料?

2、能否对收集资料进行有序的分类整理?

3、收集的资料是否充分并能围绕设计思路?

交流与表达

1、能否对所选设计思路作准确、有条理的表达?

2、能否对他人观点做准确、恰当的补充?

3、能否对他人的观点提出合理的质疑并能正确回答他人质疑?整体评价

1、参与意识

2、合作意识

3、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交流表达能力

5、查阅和整理资料能力

6、处理现场提问的应变能力

整体表现评价结果

高中必修1化学教案范文总汇篇二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掌握氨和铵盐的性质、用途

2、学会氨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实验室制氨的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工具

烧杯、烧瓶、铁架台、滴管、导管、玻璃棒、试管、酒精灯、酚酞试液、棉花、试管夹、NH3、HCl、NH4Cl、Ca(OH)2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新闻导课]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出国留学网

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厂区内寒气逼人。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量消防车…。

[问题]

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

2、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

3、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保证不吸入氨气?

[板书]二、氨

1、NH3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实验4-9] 成功关键:烧瓶干燥、密封。

现象:形成红色喷泉。证明: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讲解]:1体积的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板书] 在通常状况下,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氨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过渡]氨的水溶液是碱性的,但其中的水是中性的,氨分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

[板书]2、氨的化学性质:

((1)NH3与水的反应:

[分析]

其中一水合氨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NH3·H2O NH3↑+H2O

[板书]NH3+H2ONH3·H2ONH4++OH-

[思考]:分析NH3溶于水存在的过程,讨论氨水中的成份:分子、离子。

[板书](2)NH3与酸的反应:

[演示实验]氨与氯化氢反应

[观察]现象:大量白烟生成。

[思考]:生产Cl2的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如有白烟生成,则说明已发生漏气,这是为什么?

[板书]化学方程式:NH3+HCl=NH4Cl

NH3也可与其它酸反应,例:NH3+HNO3==NH4NO3、2NH3+H2SO4==(NH (4)2SO4

[讲解] NH3在一定条件下可于O2、NO、NO2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3)NH3与O2的反应:4NH3+5O2 4NO+6H2O

[演示实验]实验室制取氨气:

[板书]3、NH3的实验室制法:

[讲解]原理:在实验室里常用铵盐和碱加热的方法来制取NH3、仪器:固+固加热(同制氧气);收集:排空气法。

[板书]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仪器:固+固加热(同制氧气);收集:排空气法。

[提问]:

1 能否浓硫酸干燥NH3?

2 能否使用NH4HCO3、NH4NO

3 、NH4Cl?为什么?

3 使用碱石灰代替消石灰有什么优点?

[过渡]氨与酸反应形成氨盐,我们下面分析氨盐的性质

[板书]4、氨盐

[讲述]铵盐是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铵盐都是晶体,能溶于水。

主要化学性质:

[板书]((1)铵盐受热易分解:

[实验]加热NH4Cl观察现象,是否时升华?

[板书]化学方程式:NH4Cl NH3↑+HCl↑、NH3+HCl= NH4Cl

NH4HCO3 NH3↑+H2O+CO2 ↑

[讲解]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例:(NH(4)2SO4+2NaOH Na2SO4+2NH3↑+2H2O

[板书](2)铵盐与碱的反应:(NH(4)2SO4+2NaOH? Na2SO4+2NH3↑+2H2O

[强调]这个性质是一切铵盐的共同性质,实验室可利用这个性质来检验NH4+的存在。

[注意事项]:实验条件:浓溶液或固体,加热。

较稀溶液中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先浓缩,后检验。

[板书]5.NH3的用途:

[讲述]可用于氮肥工业及其它化工产业上(如:制纯碱)制冷剂。

[思考交流]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点击高考试题]

1下面能实现人工固氮的是()

A.豆科植物根瘤菌

B.用烧碱溶液吸收NO2

C.合成氨车间

D.闪电

解析:选C。豆科植物根瘤菌、闪电均能将游离态的氮转化成化合态,该过程属于自然固氮,A、D错误;烧碱溶液吸收NO2不属于氮的固定,B项错误;合成氨反应为N2+3H22NH3.属于人工固氮,C 正确。

2、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同性质的是()

A.易溶于水

B.与苛性钠共热产生NH3

C.都是晶体

D.受热分解都产生NH3

解析:选D。铵盐都是晶体,均易溶于水,与NaOH共热都能发生NH4++OH-NH3↑+H2O而产生NH3;部分氧化性酸对应的铵盐受热分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产生NH3、如NH4NO3、

3、为了更简便地制取干燥的NH3.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

A.NH4Cl与浓H2SO4混合共热,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进行干燥

B.N2+3H22NH3.用烧碱进行干燥

C.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加热NH4HCO3.气体用P2O5干燥

解析:选C。A选项中的两种物质反应不生成氨气,B选项在一般的实验室中是不能实现的,C选项利用了浓氨水的挥发性,同时可选用碱石灰干燥,D选项中的P2O5是不可以干燥氨气的。

4、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下列装置不宜做氨气的尾气吸收的是( )

解析:选C。氨气极易溶于水,若用C装置,易发生倒吸现象。

A、B、D均可避免此现象产生。

5、如图表示A、B、C、D、E五种含氮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图。其中A、B、C、D常温下都是气体,B为红棕色,写出A、B、C、D、E 的化学式和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各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E________。

(2)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C________________。

②D→C_________________。

③B→E______________。

④C→B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的突破口B为红棕色气体,B是NO2.C与O2能生成气体B,故C为NO。E在常温下不是气体,故E为HNO3.由图转化关系进一步分析知A为N2.D为NH3、

答案:((1)N2 NO2 NO NH3 HNO3

课堂总结及评价: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性,培养创新精神,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铵根检验方法,了解氮的循环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作用。

板书设计:

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

第一课时

一、氨

1、氨气的物理性质

2、氨气的化学性质

a.与水反应

b.与酸反应

3、制备

二、铵盐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高中必修1化学教案范文总汇篇三

1、常见危险化学品

爆炸品:KClO3KMnO4KNO3易燃气体:H2CH4CO易燃液体:酒精_苯汽油等自燃物品:白磷P4遇湿易燃物品:NaNa2O2氧化剂:KMnO4KClO3 剧·毒·品:KCN砷的化合物腐蚀品:浓H2SO4,浓NaOH,HNO3

2、物质的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质大小100nm

3、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区分溶液与胶体:丁达尔效应(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分离浊液与胶体、溶液:滤纸(只有浊液不能透过滤纸)

分离胶体与溶液:半透膜(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

4、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KClHCl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SO2CO2NH3等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强酸HClH2SO4HNO3

强碱NaOHKOHBa(OH)2

大多数的盐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弱酸HClOH2SO3

弱碱NH3·H2O

5、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水

过滤法: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如粗盐的提纯

蒸发结晶: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

过滤和蒸发(例如:粗盐的提纯)

除去NaCl中含有的CaCl2,MgCl2,Na2SO4等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NaOH→BaCl2→Na2CO3→过滤→HCl可以;改为:BaCl2→Na2CO3→NaOH→过滤→HCl也可以。改为:BaCl2→NaOH→Na2CO3→过滤→HCl 也可以。

但要注意,BaCl2溶液一定要在Na2CO3溶液之前加入,且盐酸必须放在最后。

蒸馏: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适用于分离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如:酒精与水的分离,自来水得到蒸馏水,汽油和煤油的分离等。

蒸馏需要的仪器:酒精灯,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温度计

蒸馏操作的注意事项:1.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2.在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3.冷凝管

下口进水上口出水;4.蒸馏前先通水后加热;蒸馏结束后,先撤灯后关水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下层液体自下面活塞放出,然后将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分液前为什么要打开玻璃塞?

打开玻璃塞使分液漏斗内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等,有利于下层液体的流出。

萃取:利用某种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性的不同,来分离液态混合物

仪器:分液漏斗,烧杯

分离出溴水中的溴,可以用苯或者四氯化碳,水/CCl4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不用酒精萃取(注意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苯比·水小)

分离碘水中的碘,可以用四氯化碳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不能用酒精萃取

焰色反应操作要点铂丝用盐酸洗涤然后在酒精灯燃烧至无色再蘸取待测液

钠的焰色:_;钾的焰色: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

6、离子的检验

Cl-检验:加_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_(Ag2CO3也是白色沉淀,但加稀_溶解)

SO42---检验:加入BaCl2溶液和HCl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盐酸Na2SO4+BaCl2=BaSO4↓+2NaCl

NH4+检验:加入NaOH加热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Fe3+检验:加入KSCN出现血红色溶液Fe3++3SCN-==Fe(SCN)3 Al3+检验:加入NaOH先出现白色沉淀后继续滴加沉淀消失

7、关于容量瓶:瓶身标有温度,容积,刻度线

(1)使用前检查瓶塞处是否漏水。

(2)把准确称量好的固体溶质放在烧杯中,用少量溶剂溶解。然后把溶液转移到容量瓶里。为保证溶质能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要用溶剂多次洗涤烧杯,并把洗涤溶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里。转移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方法是将玻璃棒一端靠在容量瓶颈内壁上,并在刻度线下方注意不要让玻璃棒其它部位触及容量瓶口,防止液体流到容量瓶外壁上

(3)向容量瓶内加入的液体液面离标线1厘米左右时,应改用滴管小心滴加,最后使液体的凹液面与刻度线正好相切。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则需重新配制,不能吸掉多余的溶液。

(4)盖紧瓶塞,用倒转和摇动的方法使瓶内的液体混合均匀。静置后如果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这是因为容量瓶内极少量溶液在瓶颈处润湿所损耗,所以并不影响所配制溶液的浓度。

实验仪器:天平,药匙,容量瓶,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步骤: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

容→摇匀→装瓶,若配的是浓硫酸,在溶解后还要静置冷却。

常见误差分析:

浓度偏低((1)溶液搅拌溶解时有少量液体溅出。(2)转移时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3)向容量瓶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流出。(4)定容时,水加多了,用滴管吸出(5)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液面下降再加水。(6)定容时,仰视读刻度数。

浓度偏高((1)未冷却到室温就注入容量瓶定容。(2)定容时,俯视读刻度数。

无影响((1)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液面下降。(2)容量瓶中原来就有少量蒸馏水。

8、金属钠的性质:质软,银白色,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保存在煤油中。着火用干沙扑灭。

金属钠在空气中点燃实验现象:熔化成小球,剧烈燃烧,产生_火焰,生成淡_固体。

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及解释:①浮:说明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②熔:说明钠的熔点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③游:说明有气体产生④响:说明有气体产生⑤红: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生成的溶液显碱性。(3)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Na的用途①制取钠的重要化合物②作为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③冶炼Ti.铌锆钒等金属④钠光源

过氧化钠是强氧化剂,可以用来漂白织物、麦秆、羽毛等。

2Na2O2+2H2O==4NaOH+O2↑(加入酚酞,先变红,后褪色)还可用在呼吸面具上和潜水艇里作为氧气的来源。2Na2O2+2CO2==2Na2CO3+O2

碳酸钠(Na2CO(3)俗名纯碱或苏打,是白色粉末。碳酸钠晶体化学式是Na2CO3·10H2O。碳酸钠是广泛地用于玻璃、制皂、造纸、纺织等工业中,也可以用来制造其他钠的化合物。

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除杂:Na2CO3固体(NaHCO(3)加热2NaHCO3==Na2CO3+CO2↑+H2O Na2CO3溶液(NaHCO(3)加NaOHNaHCO3+NaOH==Na2CO3+H2O

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加热出现气体是碳酸氢钠,或者加酸先出现气体的是碳酸氢钠,先没气体后出现气体的是碳酸钠。

比较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溶解度(碳酸钠溶解的多)碱性(碳酸钠碱性强)稳定性(碳酸钠稳定)

铝是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主要是以化合态存在,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

9、铝的性质:银白色金属固体,良好延展性导热导电铝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与氧气反应: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坚固的氧化膜(加热发红,但不滴落)4Al+3O2====2Al2O3

与非氧化性酸反应2Al+6HCl==2AlCl3+3H2↑2Al+3H2SO4==Al2(SO(4)3+3H2↑

常温下铝与浓硫酸浓_钝化

与强碱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

Al2O3_氧化物

Al2O3+3H2SO4==Al2(SO(4)3+3H2O

Al2O3+2NaOH==2NaAlO2+H2O离子方程式Al2O3+2OH-==2AlO2-+H2O

Al(OH)3_氢氧化物

((1)Al(OH)3+3HCl==3AlCl3+3H2OAl(OH)3+NaOH==NaAlO2+2H2O 离子方程式:Al(OH)3+OH-==AlO2-+2H2O受热分解2Al(OH)3==Al2O3+3H2O

(2)将NaOH滴加入AlCl3溶液中至过量现象:先有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Al3++3OH—==Al(OH)3↓Al3++4OH—==AlO2-+2H2O

实验室常用铝盐与足量氨水制取Al(OH)3

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

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Al(OH)3↓+3NH4+

(3)明矾:十二水合硫酸铝钾[KAl(SO(4)2·12H2O]易溶于水,溶于水生成絮状氢氧化铝,有吸附性,吸附了水中悬浮物而下沉,因此明矾常用作净水剂。

10.Fe3+和Fe2+之间的相互转化

Fe2+Fe3+Fe3+Fe2+

氧化剂还原剂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优秀3篇】-最新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优秀3篇】 化学的形成和发展,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小偏整理了2021年Si对比C实验高中化学必修一,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下面是的为您带来的3篇《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高一化学必修1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3、使学生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4、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在概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1、与初中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感到获取新知识、新方法的喜悦。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等几部分。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另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计算能力,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本节是高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有关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节教材的引入是从初中学习过的质量分数开始的。通过复习旧知识,回忆溶液的组成,表示浓度的方法,分析质量分数在实际使用中的不便之处。自然顺畅的引出表示溶液组成的另一种方法。量体积是很方便的,同时物质的量的使用比起质量来也很简便。由此展示出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和实用性。 对于物质的量浓度着重分析了以下几点: 概念的理解。表达式更加简洁明了。与质量分数有明显的区别。而且通过公式的变形可以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或溶液的体积,也就是说为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提供了便利条件。教材中以讨论的形式提出了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其一:物质的量浓度中涉及的体积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其二:从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取出一定体积的溶液,其浓度不变。变化的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但是二者的比值没变。对于这一点必须给学生澄清。此处可以运用恰当的比喻来形象说明。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正确操作很重要。让学生初步掌握方法,学会容量瓶的使用。 关于计算,教材中按照不同类型分成1.关于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均以例题的形式出现,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具体方法,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训练解题的规范性。此处的计算不宜过多的拓展。例如: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新教材的第四章第三节介绍,目的是分散难点。有关稀释的问题,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加水稀释”,因此不宜加深,不同浓度溶液混合稀释的计算不作要求,只是对于条件好的学校可以作为知识的拓展。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精选5篇)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精选5篇)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篇1 一、教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作为主要线索贯穿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这是教材体系的总体安排,新教材除了以物质结构知识统帅整个化学教材外,还以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组织教材。其原因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对人类十分重要。能源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人们目前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化学反应产生的,又通过化学反应来利用能量,因此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充分利用能源的方法,更可促使学生找到新能源以及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本节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即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二为燃料的充分燃烧的条件。教材内容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反映了化学的发展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如把一些问题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经济效益观念,以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和学以致用。如放热反应中的热量的利用,煤的燃烧,如何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减少污染,开发新能源等。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了解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学习资料的查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自学能力。又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化学实验的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通过设置家庭小实验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4、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观点的建立 二、说方法 因为大纲对本节的要求都是A层次要求,我们可尝试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情境和实验情境,使具有不同思维优势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自由表达各自观点来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又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与快乐,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改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教材改革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说程序 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且内容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当今家喻户晓的话题,学生很易于发挥,是学生把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有机结合,同时培养自学能力的较好内容。

化学必修一教案

化学必修一教案 【篇一: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习题+答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学习目标】 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操作技能。 3.能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操作。 4.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 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5.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运用于相关的简单计算,体 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学习导引】 一、化学实验安全 1.温馨提示:请你仔细阅读下列实验室规则。 1.只有当教师在场时才能进行实验,不能进行未经允许的实验。2.实验开始前,要认真地阅读和思考实验内容,做好实验预习。 3.有些化学药品的化学式或名称非常相近,所以在取用药品时,要 仔细检查化学药品的标签,确保取用药品正确。 4.未经教师允许,不要把多余的药品放回到原来的试剂瓶中。 5.不要品尝实验药品。口香糖、食物或饮料不应带进实验室。 6.闻物质的气味时,应该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不要把鼻子直接 靠近瓶口闻味。 7.实验时,不要把试管的开口端朝向自己或你周围 的同学。 8.任何实验室事故,无论多小,都应立刻报告教师。 9.一旦化学药品溅洒到你的皮肤或衣物上,应用大量的水冲洗溅洒 部位。如果溅到眼睛上必须立刻用水冲洗并尽快送往医院。 10.实验完毕,将废物倒入指定容器内,并按要求做好清洁、整理 工作。 2.识别下列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标识。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二、混合物的分离 和提纯 1.过滤 当粗盐中含有泥沙时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泥沙,过滤的方法可以 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操作要点是:

高中下学期必修一化学教案7篇

高中下学期必修一化学教案7篇高中下学期必修一化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知道并记住什么是布朗运动,知道影响布朗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知道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2)知道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3)知道什么是分子的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2.通过对布朗运动的观察,发现其特征,分 析概括出布朗运动的原因;培养学生概括、分析能力和推理判断 能力。 从对悬浮颗粒无规则运动的原因分析,使学生初步接触到用概率统计的观点分析大 量偶然事件的必然结果。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通过学生对布朗运动的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出布朗运动不是外界影响产生的,是液体分子撞击微粒不平衡性产生的。布朗运动是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反映了 液体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这一连串结论的得出是这堂课的教学重点。 2.学生观察到的布朗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但它又间接反映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特点。这是课堂上的难点。这个难点要从开始分析显微镜下看不到分子运动这个问题逐渐 分散解疑。 三、教具1.气体和液体的扩散实验:分别装有H氧化氮和空气的玻璃储气瓶、玻璃片;250毫升水杯内盛有净水、红墨 2.制备好的有藤黄悬浮颗粒的水、显微镜用载物片、显微摄像头、大屏幕投影电视。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两个演示实验:1.把盛有二氧化氮的玻璃瓶与另一个玻璃瓶竖直方向对 口相接触,看到二氧化氮气体从下面的瓶内逐渐扩展

到上面瓶内。 2.在一烧杯的净水中,滴入一二滴红墨水后,红墨水在水中逐渐扩展开来。提问: 上述两个实验属于什么物理现象?这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上述实验是气体、液体的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是一种热现象。它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而且扩散现象的快慢直接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扩散现象加快。这些内容在初中物理中已经学习过了。 (二)新课教学过程1.介绍布朗运动现象 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发现花粉颗粒在水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后来把颗粒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不只是花粉,其他的物质加藤黄、墨汁中的炭粒,这些小微粒悬浮在水中都有布朗运动存在。 介绍显微镜下如何观察布朗运动。在载物玻璃上的凹槽内用滴管滴入几滴有藤黄的水滴,将盖玻璃盖上,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在视场中看到大大小小的许多颗粒,仔细观察其中某一个很小的颗粒,会发现在不停地活动,很像是水中的小鱼虫的运动。将一台显微镜放在讲台上,然后让用显微摄像头拍摄布朗运动,经过电脑在大屏幕上显示投影成像,让全体学生观察,最好教师用教鞭指一个颗粒在屏幕上的位置,以此点为点,让学生看这颗微粒以后的一些时间内对点运动情况。 让学生看教科书上图,图上画的几个布朗颗粒运动的路线,指出这不是布朗微粒运 动的轨迹,它只是每隔30秒观察到的位置的一些连线。实际上在这短短的30秒内微粒 运动也极不规则,绝不是直线运动。 2.介绍布朗运动的几个特点(1)连续观察布朗运动,发现在多天甚至几个月时间内,只要液体不干涸,就看不到这种运动停下来。这种 布朗运动不分白天和黑夜,不分夏天和冬天(只要悬浮液不冰冻),永远在运动着。 所以说,这种布朗运动是永不 停息的。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优秀4篇】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优秀4篇】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篇一 一、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引入物质的量的必要性 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3、阿伏伽德罗常数及其应用。 4、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两个基本公式的应用。 课时安排:约15~20分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认识到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 2、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过程与方法: 1.培养逻辑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在讲解今天的内容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请问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啊? 学生答: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 嗯,是这样的!物质就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 那么这些粒子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 学生答:都很小,都在不停地运动… 对!它们都很小! 我们知道,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但是这些微粒都太小,显然我们是不能一个一个将它们取出来进行反应吧! 那大家告诉我,在实验室里我们是怎样取用物质来进行化学反应的啊? 学生答:天平称固体的质量,量筒量液体的体积。 嗯,虽然我们说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微利之间按一定比例进行的。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是称取一定质量(g)或者量取一定体积(mL)的化学物质来进行我们需要的化学反应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微观粒子的数目和物质宏观的质量或者体积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 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探讨它们之间的这种联系! 板书课题:物质的量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 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 【课程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准备】 金属镁、氧化铜粉末、活性炭、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浓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酒精灯、火柴、试管、胶头滴管、玻璃片、药匙、砂纸等 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学在实验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实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化学离不开实验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安全认识,物质的分离(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过程和方法:实验及PPT 第一课时化学实验安全导入:化学史——化学发展与实验的关系一、化学实验安全化学实验安全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一些安全注意事项 3、掌握药品、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4、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具体详细知识word 展示 (1)高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2)高中化学常见的可能事故及处理方法第二课时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知识与技能:物质分离和提纯一般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过程和方法:实验 导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科学,要研究物质就必须获得纯净的物质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P5 阅读 1、过滤和蒸发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粗盐的提纯实验1-1 和实验1-2 总结:1、物质分离和提纯遵循的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具体需考虑问题:化学原理及试剂的选择、加入试剂的顺序、除杂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去 2、蒸馏和萃取蒸馏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实验1-3 萃取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实验1-4 其他物质分离提纯及检测方法结晶、升华、洗气等;P9 最后一自然段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计算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导入:P11 第一自然段宏观物质计量、日常计量单位长度—米,质量—千克设问:微观粒子如何计量例:C+O2=CO2 方程式意义(符号意义、计量意义) 1、物质的量概念: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计量对象:微观粒子或原子团符号:n 单位:摩尔mol 计量注意事项:微粒种类国际规定:0.012Kg12C 中所含碳原子数约为6.02*10 23 2、阿伏伽德罗常数 概念: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符号:N A 数值:6.02*10 23单位mol-1 微粒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n=N/N A N1/N2=n1/n2 例1: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 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辨析:氢的物质的量为2mol; 小米的物质的量为1mol 练习例题2 0.2mol 氯化钡中含有多少摩尔钡离子,多少摩尔氯离子 2mol 氧气约含多少个氧气分子,多少个氧原子 0.1mol 的硫酸钠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分别为多少,离子总数为多少 1.204*10 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多少复习原子结构知识

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设计5篇

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设计5篇 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设计篇1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乙醇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第三节常见的两种有机物.学好这一节,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了烷、烯、炔、芳香烃的性质,又为后面的酚、醛、羧酸、酯和糖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带动了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掌握乙醇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 ②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1)乙醇是醇类物质的代表物,因而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同时也是本节的难点。 (2)重点、难点的突破,可设计两个突破点: ①乙醇结构的特点可通过问题探究、化学计算和分子模型来推导,电脑展示来确定,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掌握乙醇结构的同时,也学会逻辑推理的严密性; ②通过实验探究和电脑多媒体动画演示的办法认识和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二、教法活用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3.计算机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乙醇化学反应的本质。

2023年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套人教版(5篇)

2023年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全套人教版(5篇) 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全套人教版篇1 一、教材分析 “化学计量在试验中的应用”是以化学根本概念为根底,与试验严密联系,强调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本节教学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乃至今后连续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材内容具有概念比拟多,且抽象又难于理解的特点。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熟悉引入物质的量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应留意不要随便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二、学情分析 对于“物质的量”这个新的“量”和“摩尔”这个新的“单位”,学生是很生疏的,而且也很抽象,但通过学习和生活阅历的积存,他们已经知道了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量”和“单位”,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米、千克等。可采纳类比方法,类比方法是依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的某些属性上一样,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也一样的一种科学方法。如物质的量与其他学生熟识的量类比、摩尔与其他国际单位的类比、集合思想的类比等,运用类比思想阐释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意义,能够提高这两个

概念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兼容性,有利于对这两个生疏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熟悉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熟悉摩尔是物质的量的根本单 位;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换算关系;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 质量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的思想帮忙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用和稳固概念。 (2)通过阅读教材、参考资料和联系生活实际,培育学生自学的习惯、探究的意识。 (3)体验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熟悉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讨论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培育学生敬重科学的思想。 (2)调动学生参加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套的教案

第一章从试验学化学 课程标准: 本章为中学必修模块的开篇第一章,从试验入手,重点介绍了化学试验的基本方法,包括化学试验应留意的平安事项、混合物的分别和提纯、物质的检验等,让学生知道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另外,在做化学试验时,取用的药品都是可以称量的,但分子、原子、离子等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是难以称量的,为此,引入“物质的量”这一基本物理量,可将确定数目的原子、离子或分子与可称量物质联系起来。 物质的量表示含有确定数目粒子的集体,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是摩尔。物质的量与其由此导出的其它物理量如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是中学化学的计算核心,也是进行定量试验的计算依据。 第一节化学试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树立平安意识,初步养成良好的试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平安标识 2.通过识别一些化学品平安标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 3.使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探究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树立试验平安意识,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平安标识。 难点:养成良好的试验习惯。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有关损害的事务特别多,你知道哪些哪 些与化学有关请你说出来与同学们共同沟通,并加以预防。学生思索、探讨。 有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对化学试验,尤其要留意试验平安,在初中化学学习中,你学习了 哪些试验平安问题对你有什么启示 老师应与时确定学生的成果,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爱好。学生回顾、探讨沟通,让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新知学习新知学习 投影有关一些典型的损害实例和违规试验操作所发生的损害。 通过血的事实,告知学生试验平安的重要性。学生观看,感受颇深。 归纳整理化学试验中应留意的平安问题学生总结,沟通,相互补充。 思索沟通 思索沟通要做到试验平安,你认为应留意哪些问题学生思索、沟通、整理,相互补充,达成共识。 偶发事务的处理练一练1.进行化学试验必需留意试验平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马上水洗,边洗边挤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马上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上着火时,可用水将其扑灭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精品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精品教案 教案编号:1 课题:初中知识复习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学习基本操作 2、复习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技能 【道德情感目标】建立从实验学化学的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难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器材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归纳整理]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填上分离物质及应用举例及二、离子的检验。并交流答案。 [板书] 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 [投影]

[讲述] 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彼此分开的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 [ 思考]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 [提问]过滤、蒸馏注意事项 [投影] [讲述]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如图: 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低约 1cm),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 ③“三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过滤后如果溶液仍然浑浊,应重新过滤一遍。如果滤液对滤纸有腐蚀作用,一般可用石棉或玻璃丝代替滤纸。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是: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优质教案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 优质教案 (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优质教案(配合新课标编写) 目录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 第三节物质的量 实验活动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第三章铁金属材料 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金属材料 实验活动2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实验活动3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1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内容,是完成初高中课程内容衔接的重要载体,其将初中所学的单1、孤立的物质及反应梳理扩展为高中阶段多样、系统的物质反应系统,渗透分类观、物质转化观等化学学科进修的基本思想办法,旨在用其发现物质及变化的规律,并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大概产生的变化。本课以图片导入,共有“物质的分类”和“物质的转化”两局部内容。具体来说,先介绍了物质分类的办法,并从多种分类的角度来认识物质世界;继而按照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来分引入了胶体这一基本概念,补充了初中对夹杂物系统的认识,然后精选代表物质,探寻了从“单质-碱性氧化物-碱-盐”和“单质-酸性氧化物-酸-盐”分别代表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并用其指导出产糊口实际。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进修,学生不仅需要将初中所学的知识由点组成线公道关联起来,更需要在掌握的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建构并逐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学科观念,指导高中阶段后续内容的进修,从而实现学科素养的提升。 二、教学方针 1、基于分类观,按照元素组成,能对已知物质按不同分类尺度进行简单分类,利用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等建立元素与物质的联系。 2、学会从微粒大小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理解分散系、胶体等基本概念,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 3、基于物质类别探究物质转化的规律,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联系及转化特征。 4、能应用分类观及物质转化规律解决实际题目。 三、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观察能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

高中必修一化学课程教案(精选5篇)

高中必修一化学课程教案(精选5篇) 高中必修一化学课程教案【篇1】 知识技能: 使学生掌握蔗糖的分子组成、性质及鉴别方法,了解蔗糖的用途;初步学习蔗糖水解反应的`实验方法及基本操作;理解低聚糖、二糖的定义,了解麦芽糖的性质。 能力培养: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学实验方法的训练。 科学思想: 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并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成败的关键,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及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 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协作进行实验、共同分析、讨论实验结果,从而学习新知识这一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科学方法: 通过对砂糖、冰糖等蔗糖水溶液的还原性实验的现象进行对比与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表面现象分析问题的本质,学习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蔗糖的水解反应及对水解产物的还原性进行检验,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学实验方法的训练。

重点、难点 蔗糖的非还原性;蔗糖的水解反应;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的培养;实验方法及实验能力的培养。 高中必修一化学课程教案【篇2】 一、对教材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的离子键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也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2、教材内容的分析 教材是通过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并引出电子式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点: ①离子键; ②电子式的书写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精选多篇)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精选多篇) 第一篇:中学化学《离子反响》教案33 新人教版必修1 其次节离子反响1 一、学问与技能 1、理解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的定义; 2、通过独立思索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开展学习化学的爱好,乐于探究离子反响及其发生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 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奥妙与和谐。 电解质的概念 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导入新课〗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已经做过溶液的导电性试验,通过视察与思索,

我们可以得出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 其次节离子反响 一、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推动新课〗 教师提问:“酸、碱、盐的水溶液为什么能够导电?” 学生思索、探讨。 〖小结〗 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在水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金属导电是因为自由移动的电子,而电解质溶液导电那么是因为自由移动的离子。 而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就叫做电离。 〖板书〗 1、电离: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例题剖析〗 以下物质哪些属于电解质? ①nacl②naoh③h2so4④h2o⑤盐酸溶液⑥小苏打⑦fe⑧ca(oh)2〖学生答复〗略 〖老师精讲〗 电解质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判定时,必须要严格遵照定义来分析,作出正确的结论。首先,电解质是化合物,不是单质,所以⑦错误;

电解质也不是混合物,所以⑤也是错 误的,小苏打是俗名,是纯洁物,小苏打〔nahco3〕是电解质,因此,最终的正确答案为:①②③④⑥⑧。 〖小结〗我们接触的物质中,哪些属于电解质? 〖结论〗酸、碱、盐和水都是电解质 〖板书〗 2、类型:酸、碱、盐和水 〖推动新课〗 我们还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用化学符号来表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的式子,叫做电离方程式。〖板书〗 3、电离方程式 〖教师提问〗 请同学写出硫酸、氢氧化钠和硫酸钠的电离方程式。 〖学生书写〗 h+2- 2so4=2h+so4 naoh=na++oh- na2so4=2na++so2-4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p27第一段。 〖学生答复〗

2023年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全套人教版

2023年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全套人教版前言 高中化学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基础上的深入拓展和扩展,是掌握近代科学和技术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之一。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2023年起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材将依据新的科技发展、社会需求、教育教学改革情况进行更新完善。本篇文档提供了全套人教版2023年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 一、电子 教学目标 •了解电子的发现过程以及电子的性质和结构 •掌握电子组态的规律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表现形式 •熟练掌握轻元素电子互相配对原则和多电子原子的阶梯式排列方法 •知道化学键的形成机理和电子互补原理 •掌握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原理和性质 教学内容 1.电子的发现过程及其性质 2.原子核和电子云的结构 3.电子组态的规律 4.元素周期表中电子构型的表现 5.化学键的形成机理和电子互补原理 6.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性质 教学重点 •电子的发现过程及其性质 •电子组态的规律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表现形式 •化学键的形成机理和电子互补原理 教学难点 •多电子原子的轨道排布方式 •化学键的形成原理和电子互补原理 二、周期表 教学目标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基本原理,并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分类方法

•掌握元素的性质和周期性变化规律 •了解元素周期表中新元素的命名和发现历程 •掌握常见元素化合价和离子价的规律 教学内容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基本原理 2.元素周期表的分类方法 3.元素的性质和周期性变化规律 4.新元素的命名和发现历程 5.元素的各种价的规律 教学重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基本原理 •元素的性质和周期性变化规律 •元素的各种价的规律 教学难点 •元素周期表中的内外电子层数和价电子数 •用元素的位置和电子亲和能、电离能等证明周期性 三、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目标 •掌握化学键的基本概念和键型,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理解分子和晶体的概念及其构成原理和特点 •了解物质晶体性质以及弱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熟悉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1.化学键的基本概念和键型 2.分子和晶体的概念及其构成原理和特点 3.物质晶体性质以及弱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4.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5.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 •化学键的基本概念和键型 •分子和晶体的概念及其构成原理和特点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课标内容】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4.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5.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6.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7.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课标解读】从不同角度研究物质的分类和转化,是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又可以让学生从分子层次上对化学物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本单元教材以“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化学物质的一般属性为主线进行编写的。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的变化;物质的量是将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相联系的基本物理量,帮助实现物质转化过程中的定量研究;物质聚集状态的变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和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同时很自然地引出了“气体摩尔体积”的基本概念;物质的分散系也涉及分子等微观粒子。所以本单元内容实质上是在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使学生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这样编写一方面可以与初中化学进行合理衔接,另一方面又为高中化学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物质转化的一些实例,但初中化学中没有系统学习和研究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等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没有对这些物质的转化反应进行整理总结。本单元中关于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内容正好可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还可以为后阶段学习钠、镁、氯、氮和硫等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规律打下必要基础。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气体物质、固体沉淀、溶液、浊液等具体实例,本单元中有关“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内容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物质的存在状态,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对化学物质

2022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教案

2022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教案 【一】 一、教材分析: 《氧化复原反响》安排在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有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在中学阶段的根本概念、根底理论知识中,《氧化复原反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响都是氧复原反响。而且金属的腐蚀及电化学局部是氧化复原的重要应用。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复原反响的根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响的实质。学生对本节教材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以后对化学的学习。本节教材安排在这里是承前启后,它既复习了初中的根本反响类型及氧化反响、复原反响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复原反响的较深层次的学习,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氧化和复原是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依存的,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对系统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表达,又会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此节内容分两局部,第一是介绍氧化复原反响的概念,第二是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复原剂及氧化复原反响的应用。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化学一年的学习中只对化学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有了一定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但仍有待提高。初三化学教材对氧化复原反响的知识介绍较简单,即“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响属于氧化反响,生成物是氧化产物。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和“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发应叫做复原反响。〞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去分析氧化复原反响,然后从化合价的角度去分析氧化复原反响,最后从本质上理解氧化复原反响。 综上所述,在必修阶段有关氧化复原反响及相关知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主要有:不能正确熟练的分析元素的化合价,得失电子或转移电子数易加倍计算。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有初中根底差,不脚踏实地学习。学习不得法,死记硬背。学生不认识高中学习的特点,照搬初中的方法和思路。针对这些问题,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方式是:注重知识与初中的联系;分散重难点;把抽象、不易理解的概念形象、具体化。 三、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通过分析多个化学反响,认识到有的化学反响中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建立起氧化复原反响的概念。 2.理解氧化复原反响的特征及氧化—复原反响的本质。 过程和方法: 通过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分组合作,揭示氧化复原反响的本质和特征,培养学生从微观角度准确理解概念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交流、讨论,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提高实验观察推理能力。 2.了解氧化复原反响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并理解化学这门学科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开展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重点:氧化复原反响的特征及其本质

高一化学全部教案新课标鲁教版必修一

新课标鲁教版高一化学必修I全部教案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问题和思考] 为什么溶洞的形态会发生变化? [师生交流与讨论] 1、有人进入溶洞搞破坏?2、溶洞里有鬼怪出没?3、溶洞里有使溶洞变化的物质?……[实验探究] 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在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学生实验记录: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结论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 适量的二氧化碳 结论:澄清石灰水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时有碳酸钙沉淀生成;当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时,碳酸钙又溶解生成可溶的碳酸氢钙。溶洞形状的变化就是由于溶洞中含有浓度较高的二氧化碳气体的缘故。 情景二:探空气球和飞艇 [问题与思考] 气球为什么会飞起来?气球中装的是什么? [师生交流与思考] 1、气球中装了气体,气体密度比空气小。2、节日的气球就是用氢气来充气的,飞得很高。3、氢气从那里可以得到,工厂还是实验室?氢气还有其它用途吗?…… [电脑展示] 实验室制取氢气并点燃氢气;工业电解水制取氢气;氢氧焰焊接金属;工业上利用氢气制取盐酸等。 情景三:1、行走中的列车、轮船;2、日常使用的铁锅、铁丁以及其它铁制用品;3、桥梁和机械设备等。(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