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技术规范(2018年)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的通知-气发[2010]89号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的通知-气发[2010]89号](https://img.taocdn.com/s3/m/6200fba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1.png)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的通知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的通知(气发〔2010〕8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现将《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国气象局2007年12月29日印发的《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警报发布办法》(气发〔2007〕500号)同时废止。
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二○一○年四月二日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工作,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央气象台根据中国气象局授权,按照《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标准发布的台风、暴雨、暴雪、寒潮、海上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霜冻、冰冻、大雾和霾等13类气象灾害预警。
第三条根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和紧急程度,每类气象灾害预警最多设为4个级别,分别以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对应I至IV级,I级为最高级别。
第二章气象灾害预警标准第四条台风预警按以下标准发布:(一)红色预警:预计未来48小时将有强台风(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4-15级)、超强台风(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6级及以上)登陆或影响我国沿海。
(二)橙色预警:预计未来48小时将有台风(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2-13级)登陆或影响我国沿海。
(三)黄色预警:预计未来48小时将有强热带风暴(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0-11级)登陆或影响我国沿海。
2018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技术规范标准

附件3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一、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级气象部门的月、年和历史灾情(灾情普查)收集上报。
二、灾害类别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原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给人类和社会经济造成损失的灾害现象。
本规范将气象灾害划分为17类。
各类灾害所属常见灾害、地方别名以及灾害说明等见附表1。
三、灾情上报字段及说明县级过程灾情上报字段共包含35项,分属:基本信息、灾情信息及附加信息等3类。
各项字段名称、数据类型、单位及说明等参见附表2。
.专业资料..专业资料.四、灾情填报规范(一)总体要求及说明月、年和历史灾情(灾情普查)上报基本信息以灾害性天气过程为时间单元、以县为地域单元,按照附表2所列字段名称、数据类型及单位等规范填报。
(二)基本信息字段1:“记录编号”是由系统自动产生的记录唯一性标识;字段2:“上报所在地编码”指上报单位所在地的标准行政码;字段3:“上报单位所在地名称”指上报单位所在的省、市、县;字段4:“发生区域(地图选择)”指地图中标注的发生区域(点、线、区域、行政区等);字段5:“填报人”指报送本次灾情的人员姓名;字段6:“联系电话”填写填报人的联系电话,如填写办公电话需包含区号;(三)灾情信息字段7:“灾害类别”参照附表1规范填写灾害名称;字段8:“伴随灾害”指本次灾害性天气过程中除主要致灾灾种以外的其他同时发生的灾害类别;字段9:“事件编号”由4位数字组成,如1501表示2015年某种灾害的第1次过程,前两位为年份后2位数,后两位为事件序号,10以下的序号前面加0,如果该事件为所属台风,直接按台风编号填写即可,事件编号由国家气候中心根据全国天气气候事件过程编写确定;字段10、字段11:“灾害开始日期”、“灾害结束日期”指本次灾害性天气过程发生的起止时间,两个时间可以相同,按年-月-日填报(如2018-02-08);字段12:“气象要素实况”填写本次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天气学指标;字段13、字段14:“气象条件致灾强度等级”、“灾情强度等级”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制定的相关标准确定;字段15:“预警发布情况描述”指发生灾害前发布的预警情况,包括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预警信号、警报,以及发布的手段和受众情况;字段16:“受灾人口”指灾害过程中遭受影响的总人口情况,包括因灾致死、致伤、致病人口和因灾使生产、生活受到破坏以及家庭财产受到损害的人口;字段17:“死亡人口”指以气象灾害为直接原因导致死亡的人口数量(含非常住人口);字段18:“失踪人口”指以气象灾害为直接原因导致下落不明、暂时无法确认死亡的人口数量(含非常住人口);字段19:“受伤人口”指以气象灾害为直接原因导致的受伤人口数量(含非常住人口);字段20:“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指因受到灾害威胁、袭击,应对灾害期间离开其住所转移到其他地方的人口数量;字段21:“倒塌房屋数”指因灾导致房屋两面以上墙壁坍塌,或房顶坍塌,或房屋结构濒于崩溃、倒毁,必须进行拆除重建的房屋数量;字段22:“直接经济损失”指本次灾害造成的全社会各种直接经济损失的总和(但因灾停产、停运等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不统计在内)。
公共气象服务竞赛题目(含答案)

公共气象服务测试卷(一)单位姓名成绩一、单项选择题(30 分,每题 0.5 分)1.《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所称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原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给人类和社会经济造成损失的灾害现象。
包括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大风、等共类。
A.20B.24C.28D. 302.和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A、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B、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C、各市气象局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D、各县气象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3.气象灾情上报中的“农作物受灾面积”指因灾减产成(含)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反映农作物受到灾害影响的范围(如果同一地块的当季农作物多次受灾,只计算其中受灾最重的一次)。
A.1B.2C.3D. 44.当同时发生两种以上气象灾害且分别发布不同预警级别时,按照启动应急响应。
A. 最低预警级别灾种B. 最高预警级别灾种C. 影响时间最早的灾种D. 影响持续时间最久的灾种5.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应设置农业气象服务岗位,有名以上相对固定的专职农业气象服务人员。
A.1B.2C.3D.46.是造成中小河流洪水的直接因素和主要激发条件。
A.降雨B. 台风C. 前期天气D. 上流情况7.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中的气象、水文资料应是相应机构整编的资料,一般不少于年(建站少于年的应从建站起收集整理),序列至少为逐日资料。
A.10B.20C.30D.408.是在江、河、湖泊水位上涨到河段内可能发生险情的水位,一般来说,有堤防的大江大河多取决于洪水普遍漫滩或重要堤段水浸堤脚的水位,是堤防险情可能逐渐增多时的水位。
A.致灾临界水位B. 警戒水位C. 保证水位D.防洪水位9.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要按照公益性服务的要求,以为重点,以为核心,以满足农民的气象服务需求为前提。
A.农业大户设施农业B.农民受益基层农村C.设施农业农业大户D.基层农村农民受益10.暴雨的气象灾害Ⅱ级预警标准:过去小时2 个及以上省(区、市)大部地区出现大暴雨天气,预计未来24 小时上述地区仍将出现暴雨天气;或者预计未来 24 小时2 个及以上省(区、市)大部地区将出现天气。
公共气象服务(110题)

县级公共气象服务业务考试题库一、填空题(每空0.5分)1.公共气象服务是指气象事业部门使用各种公共资源或公共权力,向政府决策部门、社会公众、生产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并让用户了解和掌握一定气象科学知识,将气象服务信息和技术应用于自身的决策、管理和生产生活实践的过程。
2.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理念: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
3.公共气象服务服务理念: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
4.公益性是公共气象服务的本质属性。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
5.公共气象服务分类: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专项气象服务。
6.贵州省、市、县气象部门对当地党委、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气象服务产品统一规范为重要气象信息专报、气象信息报告和气象信息快报等三种形式7.《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规定,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实行以人为本、科学防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
8.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预案启动标准、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预防与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措施和保障措施等内容。
9.广播、电视、报纸、电信等媒体应当及时、准确地向社会传播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急处置情况。
10.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遵循“归口管理、统一发布、快速传播”原则。
11.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内容包括气象灾害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12.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产品格式包括数据产品、图形产品、文字产品。
13.气象防灾减灾实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14.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按照发布权限、业务流程发布预警信号,并指明气象灾害预警的区域。
15.预警信号发布后,应当及时通过决策气象服务短信平台或以传真、电话等方式向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通报,并通过电视、广播、网络、“12121”电话或手机短信、小区广播、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方式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告。
16.贵州省气象部门“三个叫应”措施,在县气象局是指叫应县党政及部门领导,叫应乡镇党政领导,叫应乡村气象信息员。
第九届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术竞赛暨第一届全国气象行业县级综合气象业务职业技术竞赛实施方案

附件1第九届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术竞赛暨第一届全国气象行业县级综合气象业务职业技术竞赛实施方案第九届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术竞赛组委会2021年9月为深切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党组全面推动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以技术竞赛为导向,进一步培育县级综合气象业务人员业务素养和大体技术,增进县级综合气象业务进展,为推动气象事业又好又快进展做出踊跃的奉献。
一、竞赛组织机构本次竞赛设立竞赛组织委员会、竞赛组织委员会办公室、竞赛实施组和竞赛监审组四个小组。
人员组成及工作职责安排如下:(一)竞赛组织委员会1.人员组成主任: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副主任:中国农林水利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盛明富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副巡视员袁芳委员:综合观测司司长王劲松应急减灾与公共效劳司司长张祖强预报与网络司司长顾建峰人事司司长胡鹏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宋云气象探测中心副主任曹晓钟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敬枫蓉四川省气象局副局长陈忠明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竞赛处处长贾伟一中国农林水利工会林业气象工作部部长刘季英2.工作职责负责竞赛重大事项决策、竞赛实施方案及相关文件审定。
(二)竞赛组织委员会办公室1.人员组成主任:综合观测司副司长李昌兴成员:综合观测司地面处佘万明应急减灾与公共效劳司人工阻碍天气处孙锐预报与网络司预报处黄卓气象探测中心业务处雷勇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教务处汤志亚四川省气象局办公室廖邕2.工作职责竞赛组织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综合观测司),负责和谐、落实、检查与竞赛相关各项目的执行情形;负责竞赛组委会的日常工作;参赛人员抽取和确信。
(三)竞赛实施组1.人员组成组长: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曹晓钟成员:气象探测中心地面与高空观测室曹云昌气象探测中心气象装备保障室邵楠公共气象效劳中心业务处段丽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教务处刘莉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马尚昌气象探测中心地面与高空观测室王柏林气象探测中心地面与高空观测室郭建侠气象探测中心地面与高空观测室张鑫2.工作职责负责编制各项竞赛试题。
2016年第十一届全国综合业务技能竞赛上海选拔赛-综合气象业务基础理论试卷

2016年第⼗⼀届全国综合业务技能竞赛上海选拔赛-综合⽓象业务基础理论试卷2016年第⼗⼀届全国综合业务技能竞赛上海选拔赛类别:综合⽓象业务基础理论试卷竞赛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单位:姓名:⼀、单项选择题(共100题,每⼩题0.4分,满分40分):(⽓象灾害防御知识)1.地⽅各级⽓象主管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共同做好本⾏政区域的⽓象灾害防御⼯作。
()A:防御规划B:应急预案C:部门性质D:职责分⼯2.《⽓象灾害防御条例》规定,⼴播、电视、报纸、电信等媒体未按照要求播发、刊登灾害性天⽓警报和⽓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由县级以上⽓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的罚款。
()A:3万元以下B:5万元以下C:5-10万元D:10万元以下3.《国家⽓象灾害应急预案》规定,灾害由地⽅⼈民政府启动相应的应急指挥机制或建⽴应急指挥机制负责处置⼯作,国务院有关部门进⾏指导。
()A:暴⾬B:暴雪C:雷电D:龙卷4.《国家⽓象灾害应急预案》规定,⾼温Ⅲ级预警的标准是:过去48⼩时个及以上省(区、市)最⾼⽓温达37摄⽒度,预计未来48⼩时上述地区仍将出现37摄⽒度及以上⾼温天A:1B:2C:3D:45.⽓象灾害预警信息内容包括⽓象灾害的类别、预警级别、、可能影响范围、警⽰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A:起始时间B:预警的时间C:结束时间D:过程时间6.按照《全国⽓象灾情收集上报技术规范》中⽓象灾害类别划分的规定,不属于⼤风灾害类别的是。
()A:龙卷B:飑线C:雷⾬⼤风D:台风7.灾情上报时,统计“损坏房屋”应包括。
()A:独⽴的厨房B:活动房C:配电房D:简易房8.发⽣雷电灾害造成⼈员伤亡时,所在地⽓象部门应当在灾害发⽣的⼩时内及时进⾏灾情数据收集和初报。
()A:2B:3C:6D:12(预警信息发布知识)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作的意见》中推进的⼯程建设不A:⽓象卫星B:新⼀代天⽓雷达C:⾃动⽓象站D:⾼性能计算机系统10.充分利⽤等技术和⼿段,加强森林草原致灾因⼦监测,及时发布⾼⽕险天⽓预报。
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技术规范

附件3全国气候灾情收集上报技巧规范(收罗看法稿)一.实用规模本规范实用于各级气候部分的月.年和汗青灾情(灾情普查)收集上报.二.灾祸类别气候灾祸是指由气候原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给人类和社会经济造成损掉的灾祸现象.本规范将气候灾祸划分为17类.各类灾祸所属罕有灾祸.地方别号以及灾祸解释等见附表1.附表1 气候灾祸类此外划分及解释三.灾情上报字段及解释县级进程灾情上报字段共包含35项,分属:根本信息.灾情信息及附加信息等3类.各项字段名称.数据类型.单位及解释等拜见附表 2.四.灾情填报规范(一)总体请求及解释月.年和汗青灾情(灾情普查)上报根本信息以灾祸性气象进程为时光单元.以县为地域单元,按照附表2所列字段名称.数据类型及单位等规范填报.(二)根本信息字段1:“记载编号”是由体系主动产生的记载独一性标识;字段2:“上报地点地编码”指上报单位地点地的尺度行政码;字段3:“上报单位地点地名称”指上报单位地点的省.市.县;字段4:“产生区域(地图选择)”指地图中标注的产生区域(点.线.区域.行政区等);字段5:“填报人”指报送本次灾情的人员姓名;字段6:“接洽德律风”填写填报人的接洽德律风,如填写办公德律风需包含区号;(三)灾情信息字段7:“灾祸类别”参照附表1规范填写灾祸名称;字段8:“陪同灾祸”指本次灾祸性气象进程中除重要致灾灾种以外的其他同时产生的灾祸类别;字段9:“事宜编号”由4位数字构成,如1501暗示2015年某种灾祸的第1次进程,前两位为年份后2位数,后两位为事宜序号,10以下的序号前面加0,假如该事宜为所属台风,直接按台风编号填写即可,事宜编号由国度气候中间依据全国气象气候事宜进程编写肯定;字段10.字段11:“灾祸开端日期”.“灾祸停止日期”指本次灾祸性气象进程产生的起止时光,两个时光可以雷同,按年-月-日填报(如2018-02-08);字段12:“气候要素实况”填写本次灾祸性气象进程的气象学指标;字段13.字段14:“气候前提致灾强度等级”.“灾情强度等级”依据国度气候中间制订的相干尺度肯定;字段15:“预警宣布情形描写”指产生灾祸前宣布的预警情形,包含当地气候部分宣布的预警.预警旌旗灯号.警报,以及宣布的手腕和受众情形;字段16:“受灾生齿”指灾祸进程中遭遇影响的总生齿情形,包含因灾致逝世.致伤.致病生齿和因灾使临盆.生涯受到破坏以及家庭财宝受到伤害的生齿;字段17:“逝世亡生齿”指以气候灾祸为直接原因导致逝世亡的生齿数目(含异常住生齿);字段18:“掉踪生齿”指以气候灾祸为直接原因导致下落不明.临时无法确认逝世亡的生齿数目(含异常住生齿);字段19:“受伤生齿”指以气候灾祸为直接原因导致的受伤生齿数目(含异常住生齿);字段20:“紧迫转移安顿生齿”指因受到灾祸威逼.攻击,应对灾祸时代分开其居处转移到其他地方的生齿数目;字段21:“倒塌衡宇数”指因灾导致衡宇两面以上墙壁坍塌,或房顶坍塌,或衡宇构造濒于解体.倒毁,必须进行裁撤重建的衡宇数目;字段22:“直接经济损掉”指本次灾祸造成的全社会各类直接经济损掉的总和(但因灾停产.停运等造成的间接经济损掉不统计在内).字段23:“农作物受灾面积”指因灾减产1成(含1成)以上的农作物收成面积,反应农作物受到灾祸影响的规模(假如同一地块的当季农作物多次受灾,只盘算个中受灾最重的一次);字段24:“农作物成灾面积”指因灾减产3成(含3成)以上的农作物收成面积;字段25:“农作物绝收面积”指因灾减产8成(含8成)以上的农作物收成面积,反应农作物受灾的轻微程度;字段26:“农业经济损掉”指本次灾祸对农业临盆造成的直接经济损掉(不包含牧业.林业.渔业损掉);字段27:“其它具体灾情”指除以上影响以外的其它影响描写,包含社会影响.农业影响.畜牧业影响.水利影响.林业影响.渔业影响.交通影响.电力影响.通信影响.地质灾祸等方面的灾情;(四)附加信息字段28:“图片”指与本次灾祸有关的灾情照片等图像信息;字段29:“图片信息解释”指照片中灾祸事宜的时光.地点及拍摄时光.人员等相干解释信息;字段30:“音频”指与本次灾祸有关的灾情音频信息;字段31:“音频信息解释”指音频材料的录制时光.地点.录制人及相干解释等信息;字段32:“视频”指与本次灾祸有关的灾情录像等视频信息;字段33:“视频信息解释”指视频材料的拍摄时光.地点.拍摄人及相干解释等信息.字段34:“数据起源”指本次灾情信息的起源;字段35:“备注”关于填报进程中须要解释或阐述的内容.五.罕有问题处理规范(1)“灾祸产生区域”字段的填写.当灾祸在全县2/3以上地区产生时,可以填写‘全县规模’或‘所有乡镇’,不然按现实产生灾祸的乡镇名称填写,或直接在填报体系中选择相干区域.(2)“灾祸类别”字段的填写.填写本次灾祸性气象进程的灾祸名称.如同时陪同其他类别灾祸,则该字段填写最重要的致灾灾种名称.举例:一次灾祸性气象进程中暴雨.雷电.大风.冰雹同时消失,并明白重要致灾灾种为‘暴雨’,本记载“灾祸类别”字段中则填“暴雨洪涝”,本记载中即填报‘暴雨’造成的各项损掉数据.如同时‘冰雹’(或‘雷电’.‘大风’)也有具体灾情数据且不与暴雨灾情反复,则再以‘冰雹’(或‘雷电’.‘大风’)为主灾填报另一记载,灾祸名称填‘冰雹’(或‘雷电’.‘大风’).为防止反复统计,本次进程中凡有具体灾情.且可以或许单独成为一笔记载的,其‘陪同灾祸’字段不再填其他陪同灾祸.(3)“陪同灾祸”字段的填写.本字段只填写灾祸进程中除主灾之外的.但又没有具体灾情数据或文字信息的陪同灾祸名称.举例:如(2)的例子中,‘雷电’.‘大风’.‘冰雹’个中一项或几项均没有具体灾情数据或文本信息,则“陪同灾祸”字段中填该项或该几项的名称,此字段可多填.(4)对于确切无法查清灾祸性气象进程的起止日期而只有隐约时段的,该灾情记载的开端和停止日期依据该时段的起止日期来肯定.如灾情记载中只有旬或月的,开端日期填写该旬或月的第一天,停止日期填写该旬或月的最后一天.假如隐约时段超出一个月,则联合气候材料卖力核查灾祸产生的大致时光,再以上述办法处理具体日期.举例:某灾祸性气象进程的隐约时段为‘5月上中旬’,则开端日期为5月1日,停止日期为5月20日.某年某地的春旱,经由过程查相干的降水材料肯定3月中旬至5月下旬降水偏少,则春旱的开端日期为3月11日,停止日期为5月31日.(5)“气候要素实况”字段的填写.本字段填写灾祸性气象进程中可以表达灾祸程度的相干要素如降水.气温.风等的量值.极值等情形以及如积雪深度.冰雹直径.中断时光等相干信息.(6)对于省或地市控制的多个市或多个县的合计灾情数据,应尽可能查明本次灾祸产生的规模,肯定具体县(市),在此基本上,查询拜访.核实个中各县在本次灾祸进程中的灾情数据,并从合计灾情数据中逐县分别.对残剩的灾情数据,则平均分派到其他各县,并在“备注”字段填报‘本记载为平均数据’.(7)当灾情数据为多种灾祸类型配合造成,且灾情数据无法细分至各灾种时,则将灾情数据填报至造成损掉最大或影响最大的灾祸类别中.(8)“农作物受灾面积”.“农作物成灾面积”和“农作物绝收面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农作物受灾面积”包含“农作物成灾面积”,“农作物成灾面积”包含“农作物绝收面积”.(9)“倒塌衡宇”统计时不包含自力的厨房.畜生棚等帮助用房.运动房.工棚.简略单纯房和临时衡宇.因灾倒塌的牧区帐篷,每顶按3间盘算.(10)凡“灾情不祥”.“灾情无法统计”.“不成胜数”等无法肯定具体数值的描写,可在响应栏目中以文字解释填报.(11)对一些特别的单位,如受灾生齿消失“户”.倒塌或破坏衡宇消失“幢”等,按1对3的关系换算.1户为3人,1幢衡宇为3 间.(12) 凡地名或地名所属关系产生变更的,同一按最新的地名及所属关系进行填写.(13)凡带“多”或“余”等表述的灾情数值,直接记入数据.如‘经济损掉20多万元’.‘受灾生齿1000余人’,记为‘经济损掉20万元’.‘受灾生齿1000人’.(14)凡带不肯定量值的数据 ,按折中数处理.如‘受灾生齿数百人’.‘受灾面积数千公顷’,记为‘受灾生齿500人’.‘受灾面积5000公顷’.。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警报发布办法(试行)》的通知-气发[2007]500号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警报发布办法(试行)》的通知-气发[2007]500号](https://img.taocdn.com/s3/m/864587b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27.png)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警报发布办法(试行)》的通知正文:----------------------------------------------------------------------------------------------------------------------------------------------------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警报发布办法(试行)》的通知(气发〔2007〕50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计划单列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为了规范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警报发布工作,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制定了《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警报发布办法(试行)》。
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灾害警报发布办法(试行)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附件: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警报发布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警报发布工作,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台风、海上大风、暴雨、暴雪、寒潮、沙尘暴、高温、大雾等8类气象灾害警报。
第三条根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和紧急程度,气象灾害警报分为橙色警报和红色警报两级。
第二章气象灾害警报标准第四条台风警报按照以下标准发布:(一)橙色警报。
当预计未来48小时内将有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登陆或影响我国沿海,发布台风橙色警报。
(二)橙色紧急警报。
当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有强热带风暴登陆或影响我国沿海,发布台风橙色紧急警报。
(三)红色警报。
当预计未来48小时内将有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登陆或影响我国沿海,发布台风红色警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技术规范一、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级气象部门的月、年和历史灾情(灾情普查)收集上报及灾情直报工作。
本规范自2018年10月8日起执行。
2008年5月27日印发的《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技术规范》(见气预函〔2008〕67号)同时废止。
二、灾害类别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原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给人民群众和社会经济造成损失的灾害现象。
本规范将气象灾害划分为18类。
各类灾害所属常见灾害、地方别名以及灾害说明等见附表1。
附表1气象灾害类别的划分及说明类别编号气象灾害类别具体说明及包含的灾害01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此外,热带低压造成的灾害也从此类别上报非台风(但包括台风外围云系影响)降雨灾害,包括暴雨、强降02暴雨洪涝03干旱水、洪水、中小河流洪水、山洪、涝灾、融雪性洪水、渍涝、农田积涝、城市内涝包含春旱、夏旱、秋旱、冬旱、冬春旱、春夏旱、夏秋旱、秋冬旱、黑灾。
其中牧区冬季发生的黑灾,实际上就是干旱灾害045 6 7大风龙卷冰雹雷电雷雨大风、飑线均按大风类别填写,但台风、沙尘暴不属于大风灾害。
08包含暴风雪、暴雪、雪(冰)崩和雪害、积雪、雪凇、吹雪、白1灾气象条件引发的森林火灾、草原火灾。
灾等。
09低温冷害零度以上的低温危害,包含春季倒春寒、夏季低温、秋季寒露风、冬季寒害、冷雨、湿雪等。
10冻害零度以下的低温危害,包含冰冻、冻雨、冰凌、电线结冰、道路结冰、冰挂、雨凇、雾凇、混合凇、霜冻(含零度以上情况)等。
11沙尘暴包含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黑风等12高温热浪13大雾14连阴雨包含春季连阴雨、华西秋雨等。
15地质灾害气象条件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
16寒潮17森林草原火18其它不属于1-17类的灾害均填写为其它类三、灾情上报字段及说明县级过程灾情上报字段共包含32项,分属:基本信息、灾情信息及附加信息等3类。
各项字段名称、数据类型、单位及说明等参见附表2。
21基本信息3(2灾情信息13附表2气象灾情上报基本字段及属性类别序号类别名称字段序号字段名称数据类型单位缺省说明备注1记录编号文本不可空主键2上报所在地行政编码文本不可空标准行政码上报单位所在地名称文本不可空省市县4发生区域地图选择)文本不可空地图中发生区域5填报人文本不可空填报人姓名6联系电话文本不可空上报单位联系电话7灾害类别文本不可空参照附表18伴随灾害文本可以填写多个灾害9灾害开始日期日期型不可空YYYY-MM-DD10灾害结束日期日期型YYYY-MM-DD11气象要素实况文本天气过程概述发生灾害前发布的12预警发布情况描述文本门发布的预警、预手段和受众情况受灾人口整型人整数14死亡人口整型人整数15失踪人口整型人整数16受伤人口整型人整数17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整型人整数18倒塌房屋数整型间整数19直接经济损失单精度万元保留2位小数20农作物受灾面积单精度公顷保留1位小数21农作物成灾面积单精度公顷保留1位小数22农作物绝收面积单精度公顷保留1位小数23农业经济损失单精度万元保留2位小数除上述影响以外的24其它具体灾情文本响、农业影响、畜影响、渔业影响、影响等方面的灾情25图片26图片信息说明文本27视频3附加信息28视频信息说明文本29音频30音频信息说明文本31数据来源文本灾情信息来源32备注文本填写过程中需要进四、灾情填报规范(一)总体要求及说明月、年、历史灾情(灾情普查)、灾情直报上报基本信息以灾害性天气过程为时间单元、以县为地域单元,按照附表2所列字段名称、数据类型及单位等规范填报。
(二)基本信息字段1:“记录编号”是由系统自动产生的记录唯一性标识;字段2:“上报所在地编码”指上报单位所在地的标准行政码;字段3:“上报单位所在地名称”指上报单位所在的省、市、县;字段4:“发生区域(地图选择)”指地图中标注的发生区域(点、线、区域、行政区等);字段5:“填报人”指报送本次灾情的人员姓名;字段6:“联系电话”填写填报人的联系电话,如填写办公电话需包含区号;(三)灾情信息字段7:“灾害类别”参照附表1规范填写灾害名称;字段8:“伴随灾害”指本次灾害性天气过程中除主要致灾灾种以外的其他同时发生的灾害类别;字段9、字段10:“灾害开始日期”、“灾害结束日期”5)一般指本次灾害性天气过程发生的起止时间,两个时间可以相同,按年 -月 -日填报(如2018-02-08 );如灾害发生在天气过程结束后,灾害结束日期可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字段 11:“气象要素实况”填写本次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天气学指标;字段 12:“预警发布情况描述”指发生灾害前发布的预警情况,包括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预警信号、警报,以及发布的手段和受众情况;字段 13:“受灾人口”指灾害过程中遭受影响的总人口情况,包括因灾致死、致伤、致病人口和因灾使生产、生活受到破坏以及家庭财产受到损害的人口;字段 14:“死亡人口”指以气象灾害为直接原因导致死亡的人口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字段15 :“失踪人口”指以气象灾害为直接原因导致下落不明、暂时无法确认死亡的人口数量( 含非常住人口;字段 16:“受伤人口”指以气象灾害为直接原因导致的受伤人口数量 (含非常住人口 );字段 17:“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指因受到灾害威胁、袭击,应对灾害期间离开其住所转移到其他地方的人口数量;字段18:“倒塌房屋数”指因灾导致房屋两面以上墙壁坍塌,或房顶坍塌,或房屋结构濒于崩溃、倒毁,必须进行拆除重建的房屋数量;6字段19:“直接经济损失”指本次灾害造成的全社会各种直接经济损失的总和(但因灾停产、停运等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不统计在内)。
字段20:“农作物受灾面积”指因灾减产1成(含1成)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反映农作物受到灾害影响的范围(如果同一地块的当季农作物多次受灾,只计算其中受灾最重的一次);字段21:“农作物成灾面积”指因灾减产3成(含3成)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字段22:“农作物绝收面积”指因灾减产8成(含8成)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反映农作物受灾的严重程度;字段23:“农业经济损失”指本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不包括牧业、林业、渔业损失);字段24:“其它具体灾情”指除以上影响以外的其它影响描述,包括社会影响、农业影响、畜牧业影响、水利影响、林业影响、渔业影响、交通影响、电力影响、通讯影响、地质灾害等方面的灾情;(四)附加信息字段25:“图片”指与本次灾害有关的灾情照片等图像信息;字段26:“图片信息说明”指照片中灾害事件的时间、地点及拍摄时间、人员等相关说明信息;7字段27:“音频”指与本次灾害有关的灾情音频信息;字段28:“音频信息说明”指音频资料的录制时间、地点、录制人及相关说明等信息;字段29:“视频”指与本次灾害有关的灾情录像等视频信息;字段30:“视频信息说明”指视频资料的拍摄时间、地点、拍摄人及相关说明等信息。
字段31:“数据来源”指本次灾情信息的来源;字段32:“备注”关于填报过程中需要说明或阐述的内容。
五、常见问题处理规范(1)“灾害发生区域”字段的填写。
当灾害在全县2/3以上地区发生时,可以填写‘全县范围’或‘所有乡镇’,否则按实际发生灾害的乡镇名称填写,或直接在填报系统中选择相关区域。
(2)“灾害类别”字段的填写。
填写本次灾害性天气过程的灾害名称。
如同时伴随其他类别灾害,则该字段填写最主要的致灾灾种名称。
举例:一次灾害性天气过程中暴雨、雷电、大风、冰雹同时出现,并明确主要致灾灾种为‘暴雨’,本记录“灾害类别”字段中则填“暴雨洪涝”,本记录中即填报‘暴雨’造成的各项损失数据。
如同时‘冰雹’(或‘雷电’、‘大风’)8也有具体灾情数据且不与暴雨灾情重复,则再以‘冰雹’(或‘雷电’、‘大风’)为主灾填报另一记录,灾害名称填‘冰雹’(或‘雷电’、‘大风’)。
为避免重复统计,本次过程中凡有具体灾情、且能够单独成为一条记录的,其‘伴随灾害’字段不再填其他伴随灾害。
(3)“伴随灾害”字段的填写。
本字段只填写灾害过程中除主灾之外的、但又没有具体灾情数据或文字信息的伴随灾害名称。
举例:如(2)的例子中,‘雷电’、‘大风’、‘冰雹’其中一项或几项均没有具体灾情数据或文本信息,则“伴随灾害”字段中填该项或该几项的名称,此字段可多填。
(4)当灾情数据为多种灾害类型共同造成,且灾情数据无法细分至各灾种时,则将灾情数据填报至造成损失最大或影响最大的灾害类别中。
(5)“气象要素实况”字段的填写。
本字段填写灾害性天气过程中可以表达灾害程度的相关要素如降水、气温、风等的量值、极值等情况以及如积雪深度、冰雹直径、持续时间等相关信息。
(6)对于省或地市掌握的多个市或多个县的合计灾情数据,应尽可能查明本次灾害发生的范围,确定具体县(市),在此基础上,调查、核实其中各县在本次灾害过程中的灾情数据,并从合计灾情数据中逐县分离。
对剩余的灾情数据,9则平均分配到其他各县,并在“备注”字段填报‘本记录为平均数据’。
(7)“农作物受灾面积”、“农作物成灾面积”和“农作物绝收面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农作物受灾面积”包含“农作物成灾面积”,“农作物成灾面积”包含“农作物绝收面积”。
(8)“倒塌房屋”统计时不包括独立的厨房、牲畜棚等辅助用房、活动房、工棚、简易房和临时房屋。
因灾倒塌的牧区帐篷,每顶按3间计算。
(9)凡“灾情不祥”、“灾情无法统计”、“不计其数”等无法确定具体数值的描述,可在相应栏目中以文字说明填报,或填写到其它具体灾情一栏中。
(10)对一些特殊的单位,如受灾人口出现“户”、倒塌或损坏房屋出现“幢”等,按1对3的关系换算。
1户为3人,1幢房屋为3间。
(11)凡地名或地名所属关系发生变化的,统一按最新的地名及所属关系进行填写。
(12)凡带“多”或“余”等表述的灾情数值,直接记入数据。
如‘经济损失20多万元’、‘受灾人口1000余人’,记为‘经济损失20万元’、‘受灾人口1000人’。
(13)凡带不确定量值的数据,如‘受灾人口数百人’、‘受灾面积数千公顷’,直接填写到其它具体灾情一栏中。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