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二年级常用的识字方法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识字教案二-2.树之歌

2.树之歌
课题
2.树之歌
课型
识字课
第一课时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读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木”字旁,并能列举学习过的生字。
4.在课外积累关于不同种类树木的知识。
教学重点
1.认读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1.请同学朗读
其他同学圈出来这句话写了几种树木?
枫树 松柏树
师:松柏不是一种树,是两种树。各自的名字是松树和柏树。
2.再请一位同学读
其他同学找一找这枫树、松柏树有什么特点?
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补充课外知识,为什么松柏树终年长青。
普通的树木在气候不适宜的时候(譬如寒冷,干燥),因为叶子面积较大,表面没有蜡质的薄膜,而导致水分散失快,不易生存,所以在秋冬季会变黄,落叶。而松树,冬青,柏树等,由于叶子要么尖细,要么表面有蜡质层,水分不易散失,所以在严酷的环境下仍然可以正常生存,所以不会落叶,保持常青。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4.在课外积累关于不同种类树木的知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课件出示一些树的图片
同学们认识这些树吗?知道他们的名字吗?知道他们的生长习性吗?
今天我们记住一首儿歌,来认识几种树木,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
出示课题:树之歌
观看图片
二、借图识字
(一)整体感知全文
师示范读全文
生模仿这读,尝试读准字音。
这首儿歌主要写了什么呀?
常用的识字方法常用的识字方法有:加一加、减一减、猜一猜、讲一讲

常用的识字方法常用的识字方法有:加一加、减一减、猜一猜、讲一讲常用的识字方法常用的识字方法有:加一加、减一减、猜一猜、讲一讲、画一画等方法。
? 加一加:就是用熟字加偏旁、加笔画、加熟字的方法来学习生字。
用学生以前学习过的生字加上偏旁、笔画、熟字变成新的生字。
1、熟字加笔画:口加一笔:口+一?日;口+丨?中;日加一笔:日+一?旦;日+丨?田、甲、由、旧;日+义?白2、熟字加偏旁:日+阝(双耳旁)?阳;十+口(口字旁)?叶;田+艹(草字头)?苗;白+扌(提手旁)?拍;青+氵(三点水)?清;故+亻(单人旁)?做;不+辶(走之旁)?还;斤+辶(走之旁)?近;井+辶(走之旁)?进;3、熟字加一加(识字2中的第四课)日+月?明、鱼+羊?鲜、小+土?尘、小+大?尖、一+火?灭、田+力?男人+木?休、手+目?看、月+月?朋、禾+火?秋、木+几?机、日+木?果人+云?会、又+鸟?鸡、木+果?棵、二木林、三木森、二人从、三人众、双口吕、三口品、两日昌、三日晶、三金鑫、三石磊、三水淼、夕夕多木+口?杏、呆、困、束4、熟字换偏旁:青:清?请?睛?晴?蜻?情?精?菁?倩?靖?婧? 减一减:就是把以前学过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变成新的生字。
比如学习去就是目掉了一笔就变成了日,禾去掉一撇就成了木。
? 猜一猜:就是把字变成一个字谜让学生来猜;谜语或儿歌:双木不成林----“相”;人在云上走----“会”;“碧”----“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
三人同日去旅游----“春” ? 讲一讲:就是让学生把生字编成一个个顺口溜或小故事讲出来。
顺口溜短小幽默,琅琅上口,利用它来识字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学习和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
根据我的实践和体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顺口溜识字。
1. 字形分析。
例如:美: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弯:一点一横长,两竖在中央,一边一个点,弓字在下方。
2. 字形联想。
例如:金: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黑:小黑猫,睁两眼,四个爪子蹲下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孩子认读常用汉字

【导言】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是中国人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习认读常用汉字对于幼儿启蒙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需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孩子们掌握常用汉字的认读技能,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掌握50个常用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写法;2、能够熟练读写这些常用汉字;3、通过课堂教学和学习笔记的总结,对中华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内容】1、50个常用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口、日、月、田、人、手、工、土、水、火、木、禾、山、马、羊、鸟、书、雨、红、玉、米、鱼、鸡、狗、虫、车、门、女、男、大、中、小、上、下、左、右、前、后、里、外、行、见。
2、常用汉字的笔画和写法。
【教学重点】帮助孩子们熟练掌握50个常用汉字,并了解每个字的基本笔画和写法。
【教学难点】1、让孩子们初步了解汉字的作用和意义,激发他们的汉字学习兴趣;2、帮助孩子们熟练掌握汉字的笔画和写法,提高其识字和书写能力。
【教学方法】1、板书法:教师将50个常用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写法板书出来,鼓励孩子们逐个认读、模仿、写字;2、游戏法: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课堂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认读、书写汉字;3、配合视频: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孩子们演示如何识别和写某个汉字,或者下载一些与汉字学习相关的视频来配合课程教学。
【教学步骤】1、导入:教师通过简短的示范,让孩子们了解汉字的作用和意义;2、认读汉字:通过板书和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逐个认读、书写50个常用汉字;3、回归课本:教师通过课本上的例题,帮助孩子们加深对汉字的理解,提高其识字能力;4、课堂总结:通过小组讨论和共同总结的方式,让孩子们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一个清晰和深入的认识。
【教学评估】1、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口头测试或笔试方式,检验孩子们对50个常用汉字的识字和书写能力;2、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和听取孩子们的答题情况,并在学习笔记上给予评价,来了解孩子们对汉字学习的掌握情况。
点拨人教版二年级语文

点拨人教版二年级语文
好的,以下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知识点拨,包括拼音、生字、多音字、形近字、近义词、反义词等。
一、拼音
1. 掌握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够正确拼读。
2. 能正确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和形近字母。
二、生字
1. 能熟练掌握本册的生字,正确书写笔画和笔顺,能按田字格规范书写。
2. 能用学过的生字组词。
三、多音字
1. 能正确区分多音字的读音。
2. 能根据语境选择正确的读音。
四、形近字
1. 能正确区分形近字,并正确组词。
2. 能通过加偏旁、减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记忆生字。
五、近义词和反义词
1. 能正确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2. 能正确运用近义词和反义词丰富语言表达。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详细的讲解,欢迎随时提问。
二年级语文认识常见字

二年级语文认识常见字在二年级语文学习中,认识常见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掌握常见字的识写,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识字能力,还能够帮助孩子在阅读、写作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下面将介绍一些二年级常见字的认识方法和学习技巧。
一、认识和书写基本的常见字二年级学生要学习的字词比一年级要多,不仅包括一年级学过的字,还有一些新学的字。
在学习这些常见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利用课外时间多阅读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
孩子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阅读能力的书籍,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故事书、科普读物等进行阅读。
通过阅读,孩子可以加深对常见字的印象,并能够更加熟练地认识和书写这些字。
2. 制作字卡将常见字制作成字卡,分成多个字组,每组5个左右。
孩子可以每天选择一组字进行复习,通过不断的反复认读,帮助孩子记忆这些字的形状和发音。
同时,可以引导孩子模仿字的笔画顺序和书写规范,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习惯。
3. 制作拼音卡片在字卡的背面可以写上字的拼音。
这样孩子不仅能够认识字的形状,还能够通过拼音的帮助正确读音。
可以采用拼音游戏的方式,让孩子通过听音认字,增加孩子对常见字的记忆和书写能力。
二、扩展相关内容在学习常见字的同时,还可以适当扩展相关的学习内容,提高孩子的语文综合能力。
1. 学习成语成语是中国汉字文化的瑰宝,学习成语不仅能够扩展学生的词汇量,还能够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成语,给孩子讲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并通过分析成语的具体例子帮助孩子理解记忆。
2. 识字游戏通过一些有趣的识字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巩固认字能力。
比如“拼字游戏”,孩子需要根据提示拼出正确的常见字。
还可以通过“看图写字”的方式,让孩子通过观察图片来写出对应的字。
3. 课外阅读除了教材上的常见字,二年级的孩子可以逐渐扩展自己的阅读范围,读一些与学习有关的、有趣的故事书籍。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还能够增加对语文知识的了解。
结语通过以上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孩子可以逐渐提高对常见字的认识和书写能力。
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方法

在二年级上册的语文学习中,识字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以下是一
些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的方法:
1.拼音法:学习拼音,掌握字母的发音和组合的读音规则,通过拼读
的方式识字。
可以通过拼音表、拼音卡片等工具来帮助识字。
2.字形法:学习字的形状特征和结构,通过观察字的笔画顺序和结构,辨认字的形状,从而识字。
3.看图法:借助插图、图片等视觉材料,通过观察图片中的物品、人
物等,并结合文字提示,识别字的意思和发音。
5.上下文法:通过阅读短文、句子等上下文环境中的其他词语信息,
推测出未知字的意思和读音。
6.基础词法:通过学习基础的词汇量,掌握一些常用的词语和词的常
见意义,从而帮助理解和识别更多的字词。
7.听说读写结合: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加强对字的认读
能力。
例如,通过听故事、练习口头朗读、课外阅读等方式,提高对字的
识别和理解。
小学语文二年级识字方法有哪些

⼩学语⽂⼆年级识字⽅法有哪些 识字教学是语⽂学习的重要基⽯,是语⽂教学的⼀个重点,更是⼩学低年级语⽂教学的难点,今天⼩编给⼤家分享⼀些⼩学语⽂⼆年级识字⽅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学语⽂⼆年级识字⽅法 1、寻找规律,让学⽣在识字中体验快乐 对于会意字的教学,教师可帮助学⽣揭⽰⼀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例如:第⼀种,加⼀加:⼈+⼈=从、从+⼈=众;⽊+⽊=林、林+⽊=森。
第⼆种,减⼀减:问-⼝=门、观-⼜=见、桐-⽊=同。
第三种,换⼀换:秀-⽲+⼥=奶。
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发挥学⽣的主观能动性,让学⽣寻找识记汉字的⽅法,让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成为学习的主⼈,培养学⽣敢想、敢⼲、敢创新的精神,学⽣想的办法要⽐直接告诉他的学得好,并且当⽼师肯定后学⽣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的学习兴趣,⽽且还培养了学⽣⾃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对于形近字、⾳近字的教学,如"⽇"和"⽬";"⽊"和"⽲";"他"、"她"和"它";"巳"、"⼰"、"已"等等。
这些字都可以在⽐较中达到深层次的认识和巩固,也可以让学⽣⾃编顺⼝溜识记它们。
例如区分、"巳""⼰"、"已"这三个字时编成:门⼉全关"巳",全开"⼰",半关,半开就是"已"。
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
如在"江、河、海","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区分"三点⽔"旁和"⾜"字旁的表意功能。
告诉孩⼦们"三点⽔"旁,表⽰与⽔有关的意义,"⾜"字旁表⽰与"⾜"或"脚"有关的意义。
二年级语文认识常用汉字优秀教案范本

二年级语文认识常用汉字优秀教案范本引言:常用汉字是学习汉字的基础,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常用汉字不仅可以提升写作能力,还有助于深入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
本教案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和记忆常用汉字,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一、教学目标:1. 认识80个常用汉字。
2. 能够运用常用汉字进行简单的写作。
3. 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认知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列出80个常用汉字的目录。
2. 准备教具:字卡、黑板、粉笔等。
3. 准备教材:《小学语文课本》第一册第一课。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 教师出示80个常用汉字的目录,引导学生观察字形,鼓励他们主动猜测每个字的意思。
2. 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汉字?汉字有多少部分构成?为什么汉字很重要?第二步:认知与记忆1. 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听、说、读的方式一起念读80个常用汉字,并进行分类记忆。
2. 教师出示字卡,让学生根据字形和声音,尝试认出并朗读每个字,并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步:巩固与应用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常用汉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标志牌、商店招牌、书籍标题等。
2.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并讨论一些常用汉字的意义,让学生能够理解汉字的象形原理和文化内涵。
第四步:写作训练1. 教师通过编写简单的句子或小段落的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常用汉字进行写作。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题材,如“我喜欢的食物”、“我的家庭”等。
2. 教师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并互相修改作文,提高写作质量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五步:总结与评价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80个常用汉字,并进行集体讨论。
2. 教师进行作业评价,并给予肯定和改进意见。
四、教学扩展:1. 组织语文汉字节日等活动,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汉字的魅力。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汉字书写比赛,提高他们的写字技巧和自信心。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常用汉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常用的识字方法
(一)奇特联想法
(二)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法
(三)字理识字法
(四)会意识字法
(五)拆字识字法
(六)笔画换位识字法
(七)添笔画识字法
(八)减笔画识字法
(九)添部件识字法
(十)减部件识字法
(十一)部件换位识字法
(十二)谜语识字法
(十三)找规律识字法
(十四)讲故事识字法
形近字识字法
形近字,好识记,
形音义有联系。
声旁帮着辨字音,
形旁帮着辩字义。
识字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多笔少画、弄混字形的现象时有发生。
为突破这一难点,在识字教学中,我一改过去一笔一画教学识字的机械做法,引导学生不拘一格,巧记字形。
一、抓住字义
有些字偏旁相似,可根据字义区别字的形旁,帮助记忆。
如“衤”与“礻”旁易混,凡是“衤”旁字,大多与衣着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如衫、被、袜、补等;凡是“礻”旁字,大多与祭祀或祈愿有关,如礼、神、祝、福等。
又如“日”旁字多与天气、时间有关,“目”旁字则多与眼睛有关。
二、抓住字音
有些字字形易混,可抓住它们发音的不同加以区别。
如“舀”“”两种声旁读音不同,凡韵母为“ɑo”的,声旁是“舀”,如稻、滔、韬等;凡韵母为“iɑn”的,声旁是“”,如陷、焰、馅等。
三、记少知多
有些字偏旁差不多,可实际上易混淆的字并不多,我们可以将字数少的记下来。
如“”与“忄”旁字,实际上“”旁常用的字仅“协”“博”两字,其余的是“忄”旁字。
四、想象记忆
让学生在记忆字形时展开丰富的想象,巧学巧记字形。
如“点拨”的“拨”和“拔河”的“拔”,仅一笔之差,易混淆。
“拔河”的“拔”,右边是朋友的“友”字加一点,可想象成小朋友在一起拔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如记“碧”字,可想成“王大娘白大娘,一起坐在石头上”。
如记“染”字,可想成染料从“木”中提取,加上“水”,染“九”遍,最终加工成我们所看到的五颜六色的布料。
通过想象,学生不仅记忆深刻,还不易出现错误。
小学生常用识字法
在幼儿园到小学四年级这个阶段,常用的识字法一般有下面14种:
1、看图识字
汉字本来起源于图画,我们今天的写字,其实也是在画字。
看图识字是最直白的识字方法。
2、加一笔(或二笔)识字
比如“口”加一笔是“日”、“中”、“白”等,可以作为一种有趣的亲子游戏进行。
3、减一笔(或二笔)识字
上一方法的反用,也是一种有趣的亲子游戏。
4、谜语识字
比如:一木口中栽,非困也非呆,你若猜作杏,还没猜出来。
(谜底:束)~非常吸引小孩的亲子游戏。
5、加偏旁识字
下面的几种方法就没那么有趣了,尤其是最后一种。
当然,你可以用你的表情、你的语气、你的动作,让这几种方法变得有趣。
6、减偏旁识字
7、换偏旁识字
8、同偏旁识字
9、合一合识字
比如“一”+“火”=“灭”。
10、拆一拆识字
上一方法的反用。
11、分辨形近字识字
比如“住”、“往”等。
12、同音识字
比如“长”、“常”等。
13、近义识字
比如“呆”——“傻”、“容易”——“简单”等。
14、反义识字
比如“白”——“黑”等。
汉字是一种很有趣的文字,学习的时候有很多方法技巧可以使用,并配合有趣的解说,一定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比如上面提到的“灭”,就可以这样讲:油锅着火了,怎么灭火呢?最好的办法是赶快拿锅盖盖在锅上,然后关火。
上面的“一”就是锅盖儿,下面就是锅里着火了。
要灭火,就要把火盖住。
九种方法巧记字形
汉字难认,难记,难写,倘若能掌握一些识记汉字字形的方法,就可以化难为易,事半功倍。
一、探源法
探究词语的来源,有助于我们牢牢地记住字形。
“提纲”来自“提纲挈领”。
“提纲挈领”的意思是“提住网的总绳,提住衣服的领子,比喻把问题扼要地提出来”。
“纲”是“提网的总绳”,比喻事物最主要的或总领的部分(多指文件或言论)。
“提纲”的意思是写作、发言、讨论等“内容的要点”。
明白了这点,就不会将“提纲”误作“题纲”。
类似还有:“蓬荜”来自“蓬门荜户”;“沧桑”来自“沧海桑田”;“优游”来自“优哉游哉”;“针砭”来自古代医学术语,“砭”是古代的石针,故其形旁为石字。
二、析义法
分析词语中语素的含义,运用意义识记的方法,记得又快又牢。
如题(题写)词,头昏脑涨(充血),和(连着)盘托出,明火执仗(兵器的总称),类似还有:切磋,厮杀,陨落,不厌其烦,旁征博引,大坝合龙。
三、辨形法
辨析字的形旁可以很好地区分形近字,如霞、遐、暇与瑕。
“霞”形旁是雨字头,跟天空有关,是“天空中彩色的云”,如“朝霞”“霞光”等;“遐”的形旁是走之底,跟走、跟距离有关,是“远”的意思,如“遐想”“闻名遐迩”(远近闻名);“暇”的形旁是日字,跟时间有关,意思是“没有事的时候,空闲”,如“闲暇”“无暇顾及”(没有时间照顾到);“瑕”的形旁是玉字,跟玉石有关,意思是“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如“洁白无瑕”“瑕瑜互见”“瑕不掩瑜”“白璧微瑕”等。
类似还有皱、诌与绉,赢、嬴、羸与蠃,芋与竽,详、祥与佯,谍、喋与牒,澜、斓与谰等。
四、构词法
分析词的结构,尤其是并列结构,可以很快地判断字形是否有误,因为在对应位置的字意思相同、相近或相反。
如:貌合神离,珠联璧合。
五、解字法
对于会意字,分析其构成与意义,有助于我们记住字形。
如:炙,上面是个肉字,下面是个火字,意思是用火烤肉,引申为美味的食物。
又如:祭,左上方是肉,右上方是一只手,下面是一个“示”,“祭”表示用手拿肉去祭祀祖先。
明白了这点,就不会将“祭”字上方写成“登”字头。
类似的还有“束”“初”等。
可用下列口诀记住一些会意字:火上烤肉为炙,用刀裁衣为初。
草生田中为苗,用力耕田为男。
以绳捆柴为束,人倚树旁为休。
眼皮下垂为睡,口中不愿为否。
上小下大为尖,有人动戈为伐。
犬出穴下为突,两马并驾为骈。
以火烧林为焚,有人被系为囚。
不正为歪,不见为觅,小土为尘,火土为灶。
六、故事法
有人将“辇”误写作“辈”,将“究”误写作“宄”,还有人将草菅人命的“菅”误写作“管”,将“裹”误写成“裏(里)”,于是有人写了两副讽喻性的对联:
辇辈并车,夫夫竟作非非想;究宄同盖,九九难得八八除。
山管丁口水管财草管人命,皮裏袍子布裏腿马革裏尸。
听了故事,辇、究、菅、裹这四个字就会深刻地印在脑海里。
七、表演法
祟与崇,“崇”是形声字,“山”是形旁,与山有关,“宗”是声旁。
“祟”是会意字,由“出”“示”构成。
我们可以在门外做一个探头探脑往里面看的动作,就很容易记住这个字。
八、口诀法
用火“烧”,用水“浇”,东方日出是指“晓”;左边绞丝弯弯“绕”,换上提手是阻“挠”;
依靠旁人为“侥”幸,丰衣足食才富“饶”;带草成“荛”带女“娆”,“桡”骨木旁少不了;
尧字一共是六笔,多加一点就错了。
九、别解法
“阕”与“阙”,音同形似,很难区分。
可用别解法记住其中一个,剩下的那一个可类推。
“阕”字里面的“癸”上部的登字头看起来左右对称,就像一首词的上下“阕”,词又可以谱曲歌唱,所以跟词和歌曲相关的,用“阕”,如音乐终了叫“乐阕”,歌曲或词一首叫“一阕”,分两段的一首词有“上阕”和“下阕”等;剩下的,用“阙”,如读第四声的“城阙”“宫阙”,读第一声的“阙如”“拾遗补阙”等。
“蜇”与“蛰”音、形均相似,很容易混淆。
可以这样记:“蜇”字的里面有根长针(第七笔“竖”像一口针,也像虫子的毒刺),马蜂等虫子用它来蜇人;“蛰”字里面有一个动物弯着身子在冬眠蛰伏,春天气温升高,土地解冻,蛰伏地下的动物被惊动了,表明“惊蛰”这个节气到了。
“蛰”又像一个人弯着身子睡懒觉一样隐居,因此就有了“蛰居”“久蛰乡间”“蛰如冬蛇”等词。
将遇到容易混淆的字,用形象的方法记忆,既有趣,有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