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筛查和治疗
盆底功能评估及康复流程临床检查规范

Part
02
盆底功能评估
评估方法
盆底肌力测试
通过手法或仪器检测盆底肌肉的 收缩力和耐力,判断盆底肌肉的 功能状态。
盆底核磁检查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盆底结构进 行详细成像,评估盆底器官和肌 肉的形态和功能。
盆底电生理检查
通过记录盆底肌肉的电活动,评 估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的异常。
盆底超声检查
利用超声波技术观察盆底组织的 结构和功能,评估盆底器官的位 置和运动状态。
Part
03
盆底康复流程
康复目标
改善盆底肌肉力量
通过特定的锻炼和训练,增强盆底肌肉的收 缩力和耐力,提高盆底功能。
预防并发症
预防因盆底功能障碍引起的并发症,如尿失 禁、便秘、性功能障碍等。
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减轻因盆底功能障碍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提高生活质量。
提高自信心和心理健康
通过改善盆底功能,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心 理健康水平。
复计划。
Part
04
临床检查规范
检查前的准备
患者信息收集
收集患者的年龄、孕产史 、疾病史等基本信息,以 便评估盆底功能状况。
患者教育
向患者介绍盆底功能评估 及康复流程,让其了解检 查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 项。
检查前注意事项
告知患者检查前避免剧烈 运动、性生活等,以免影 响检查结果。
检查过程
02
研究盆底功能障碍与慢性病之间的关联,为慢性病的治疗和预
防提供新的思路。
跨学科合作研究
03
加强医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合作研究,推动盆底功
能评估及康复领域的创新发展。
展望
个性化评估与康复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评估和康复方案,提高康复效 果。
盆底超声—关爱女性“难言之隐”

盆底超声—关爱女性“难言之隐”引言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我国已婚女性产后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很多产妇在生产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尿频、便秘、阴道松弛等症状,不仅对于其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还会导致产妇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及自卑心理。
因此,广大产妇要及时进行盆底超声检查,在发现盆底功能性障碍疾病时第一时间接受治疗。
现通过本文介绍有关盆底超声的基本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为什么会出现盆底肌障碍性疾病女性的盆底是由肌肉和筋膜构成,并在肛门、会阴处托起其盆腔脏器。
如果盆底功能出现障碍可能导致其阴道、尿道等部位功能受损,对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不能及时接受治疗,可能会引发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性疾病。
通常情况下导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包括妊娠和分娩两方面。
在女性妊娠期间,由于胎儿在其子宫中不断地生长发育,导致孕妇的子宫逐渐增长扩大,进而对盆底肌产生一定的压迫,最终增加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几率。
当产妇进行自然分娩时,由于胎儿需要经过产道进行生产,在此过程中会使产道扩张变大,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难产或胎儿位置不正等情况导致产程延长,进而提高了产妇产道内损伤的几率。
除此以外,在自然分娩过程中,身体部分肌肉组织会受到影响发生过度牵拉,导致膀胱尿道后角出现变形,使尿道部分肌肉及神经组织失去控制能力及盆底肌对尿道肌肉支持力下降,进而引起盆底肌障碍性疾病,使患者出现相应的身体不适症状。
二、盆底功能障碍主要有哪些症状表现?盆底功能障碍的表现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慢性盆腔疼痛等。
当患者的盆底支持结构发生损伤,节能会导致其盆腔器官从盆腔中脱落,滑至阴道口外。
这个时候患者会出现腰部酸痛、阴道排气、阴道壁松弛等现象,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患者可以通过适当改变生活方式、减少剧烈运动、控制体重等方式进行日常护理,并且保持饮食的合理性,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尽量以清淡饮食为主。
尿失禁也是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症状表现之一,由于患者的盆底功能出现障碍,导致其功能受损对于膀胱的控尿能力下降,进而使患者出现尿失禁的现象。
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筛查及护理对策要点

表 2 不同特征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及尿失禁发生情况[人(%)]
变量
人 盆底功能
数
障碍
产前尿 产后尿失禁
失禁
分娩年龄(岁)
20~25
22 3(13.60) 0
0
26~30
247 134(54.25) 45(18.22) 107(43.32)
31~35
191 112(58.63) 37(19.37) 56(29.32)
者提供一个身心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尽量减少暴露部位,减 轻患者的羞怯感[4]。 康复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咳嗽或者 打喷嚏要立即暂停, 以免由于腹压增加使盆底肌肉治疗头滑 出阴道外而致伤。 护士应询问并掌握其疗程进展及心理变化 情况,及时给予肯定、鼓励,提高其治疗信心及遵医行为,达到 治疗的最佳效果。
盆底肌肉力 量受损
310(96.6) 192(91.9)
5.605 0.018
盆腔脏器 脱垂
283(88.2) 27(12.9) 295.175 0.000
产前尿 失禁 59(18.4) 35(16.7) 0.232 0.630
产后尿 失禁
150(46.7) 36(17.2) 48.375 0.000
产后尿失禁 120(50.00) 30(37.04)
4.088 0.053 113(46.69) 37(46.84) 0.000 0.983 127(45.04) 11(52.38) 12(12/18) 3.469 0.182
剖宫产和顺产盆底肌肉受损率无差别, 剖宫产对盆底肌 肉功能没有保护作用[5]。 虽然,剖宫产者产后 42 d PFD 的发生 率略低于顺产者,但缺乏远期随访资料,不能断言,剖宫产能 够降低 PFD 的发生。
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筛查及护理措施研究

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筛查及护理措施研究目的:探讨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筛查及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4年至2015年入院的产妇,在产后42d对其进行盆底功能障碍筛查,并根据筛查结果研究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我院妇产科2014年至2015年间共收入520例产妇,其中有251例产妇患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占比48.2%。
251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按照其生产史划分,其中初产妇82例,占比15.8%,经产妇169例,占比32.5%;按照其生产方式划分,顺产者155例,占比29.8%,剖宫产者96例,占比18.5%。
按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病率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阴道松弛、单纯性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尿频、肌力下降、盆腔疼痛。
结论:应加强对孕产妇的健康宣教,增加孕产妇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认识。
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应早筛查,早发现,早诊治,提高女性的健康水平。
标签: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后;护理措施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产后妇女的常见疾病[1],也可称为盆底缺陷或盆底支持组织松弛,主要包括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盆腔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2],笔者本次以我院妇产科2014年至2015年收入的产妇为对象,对其进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筛查并采取了相关护理措施,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筛查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至2015年妇产科收入的520例产妇为例,在产后42天对其进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筛查。
1.2 筛查方法首先对产妇的病史资料及生育情况进行询问,其次采用体格检查、盆底功能筛查仪、盆底电生理功能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患者的病史资料及生育情况相结合,根据其综合情况进行筛查。
1.3 诊断方法结合患者的病史资料、生育史、检查结果及临床症状,典型病例依据病史及检查结果诊断,复杂病例借助有关检查手段及临床鉴别确诊。
2 结果我院2014年至2015年妇产科共入院520例产妇,筛查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产妇有251例,占比48.2%。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保守治疗

适用于各度子宫脱垂与阴道前后壁脱垂患者。
禁忌症:重度子宫脱垂伴盆底肌明显萎缩;宫颈及阴道壁有炎症 和溃疡者;经期及妊娠期。
子宫托
放托方法:患者平卧,两腿屈曲分开,将托后缘偏斜 沿阴道后壁推入至阴道顶部,再将前缘推至耻骨 联合后面,患者感到舒适即可。
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雌激素,交感神经a—受体阻滞剂 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胆碱 能受体抑制剂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尿失禁
盆腔器官脱垂
盆底器官脱垂性疾病
盆腔脏器脱垂(POP)是一类由各种原因导致的 盆底支持组织薄弱,造成盆腔器官下降移位引 发器官的位置及功能异常。
盆腔器官脱垂性疾病
子宫及相邻器官的移位 子宫脱垂
阴道前壁脱垂(膀胱膨出,或合并尿道膨出)阴道 后壁脱垂,(直肠膨出) 三者可以单独存在,亦可合并发生
药物治疗—胆碱能受体抑制剂 常用药物:托特罗定:2mg每日2次或1次。
适应症:急迫性尿失禁,膀胱过度活动综合症,其机制是作用 于膀胱逼尿肌胆碱能受体,阻止其活性,疗效可靠。 青光眼患者禁用,主要不良反应为口干。
尿失禁
是年长妇女的常见症状,对妇女精神心理造成很大伤害。
分类: 压力性尿失禁 急迫性尿失禁 混合性尿失禁 充盈性尿失禁 旁路尿失禁
以压力性尿失禁最常见,占50%-70% 绝经后妇女50%患有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 定义:指喷嚏、咳嗽或运动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 尿道外口露出。
症状:增加腹压时漏尿
体征:增加腹压时见尿流出。
尿动力学:逼尿肌稳定状态流尿。
压力性尿失禁
病因: 1、妊娠与阴道分娩 2、尿道及阴道手术 3、功能障碍 4、盆腔重物 5、体重 6、周期性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PPT演示课件

生物反馈治疗
利用生物反馈技术,帮助 患者了解盆底肌肉的收缩 状态,提高自我调节和控 制能力。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 如减轻体重、改善饮食习 惯等,以减轻盆底压力。
康复护理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 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雌 激素、抗胆碱能药物等。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盆底功能障碍, 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来改善 症状。
分类
PFD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 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PFD的病因包括分娩损伤、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变化、慢性便秘 、肥胖、重体力劳动等。
病理机制
PFD的病理机制涉及盆底肌肉和神经系统的损伤或功能障碍,导 致盆底支持组织的薄弱和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PFD的临床表现包括盆腔器官脱 垂、压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碍 等,具体症状因个体差异而异。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
目
CONTENCT
录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概述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策略Βιβλιοθήκη 01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指由 于盆底肌肉和神经系统的损伤或功能 障碍,导致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 性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
定期复查
在康复过程中,定期进行 复查,评估康复效果,调 整康复计划。
05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提高公众认知度
宣传教育
建立咨询平台
通过媒体、网络、社区活动等多种渠道, 普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知 识,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关爱女性盆底健康,盆底超声很重要

关爱女性盆底健康,盆底超声很重要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DFD)已成为当前影响我国妇女身心健康五种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它严重影响着妇女的社会活动和身心健康,影响着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阶段妇女的全世界性卫生问题,也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受到重视的社会卫生问题。
盆底超声能够有效检查出女性盆底的功能变化,便于医护人员及时制定治疗方案。
1、女性盆底功能女性盆底是一个封闭的软组织,是一个三E维立体结构,由多层肌肉和和筋膜组成,承托盆腔脏器,使之位于正常位置,当人体直立行走时,骨盆出口便成为盆腔最低点,这样,就需要盆底组织支持,防止盆腔脏器脱出。
2、什么是盆底超声?盆底三维超声是近年来新发展的盆底解剖评估新技术,可以实时观察及定量评估盆底解剖及功能,为临床医医生提供更多影像学诊断依据。
是诊断盆底功能障碍首选的影像学方法,实时、简便、准确性高,还可在患者出现症状前及时发现盆底结构的形态学改变,进行早期治疗。
盆底超声的适应症:(1)压力性尿失禁:咳嗽、打喷嚏、运动时漏尿;(2)反复泌尿系感染或膀胱过度活动症状:尿急、尿频、夜尿或尿失禁;(3)膀胱、子宫、直肠脱垂:会阴部膨出物或下坠感;(4)大便失禁;(5)产后42天盆底功能障碍的早期筛查,建议所有经产妇常规检查盆底超声;(6)产伤性肛提肌及肛门括约肌损伤的评估;(7)盆底修复术前、术后及盆底康复疗效的评估。
盆底超声检查的意义:首先,它可以用来评估肛提肌裂孔形态和变化也就是解剖层面;第二点,它可以协助评价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程度;第三,它可以发现及评估肛提肌及肛门括约肌损伤及程度;盆底超声还可以用于盆底手术术后的观察,主要是盆底解剖形态的恢复情况。
3、盆底超声的测量指标首先,静息状态:(1)膀胱残余尿量;(2)逼尿肌厚度;(3)尿道夹角;(4)膀胱后角;(5)膀胱颈位置;(6)膀胱、子宫及直肠位置;(7)观察尿道内口有无开放呈漏斗型,尿道周围有无囊肿、肿瘤或憩室等。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防治技术

中度:1、尿失禁:咳嗽、打喷嚏、大笑、提重物或者走路就发生尿失禁;
2、盆腔脏器脱垂:(子宫、膀胱、直肠等);会阴部有下坠感, 阴道发胀不适,伴有小腹疼痛,腰背酸痛; 3、泌尿生殖修补术后辅助治疗;
重度:1、尿失禁:站立就发生漏尿;
2、盆腔脏器脱至阴道口外,走路时经常会摩擦到,引起溃疡、化 脓或子宫肥大等问题;
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技术
基本内容
• • • • 盆底解剖结构及基础知识 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机理 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
盆底解剖结构类型
• 支撑盆底正常功能的结构类型
– 肌肉 – 盆腔筋膜、韧带
女性盆腔脏器、会阴中央矢状面解剖图 ----------------------输卵管
经历了,剖宫产也不能避免妊娠过程对盆底肌肉的损伤。
分 娩
-------------阴道直切口
妊娠1-10个月
盆底肌肉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轻度:1、阴道松弛;(产后42天妇女,已婚妇女)
2、反复性阴道炎、尿路感染; 3、性生活不满意(性交疼痛、性欲下降、无性高潮,影响婚姻生 活质量) 4、小腹坠胀感、尿频、便秘;
--------------------耻骨阴道肌 -------------------耻骨直肠肌 ------------------耻骨尾骨肌 -----------------髂骨尾骨肌 -----------------坐骨尾骨肌
女性会阴和尿生殖膈
球海绵体肌--------------------会阴深横肌--------------------
患者收缩盆底肌的曲线达到80%为I类和II类肌纤维共同收缩。
盆底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
• 尿失禁的流行病学 –女性尿失禁主要类型有压力性尿失禁(SUI)、急迫性尿失禁 (UUI)和混合性尿失禁(Mixed Urinary Incontinence, MUI)。尿失禁发病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多,给家庭和社会带 来沉重负担。 –我国各地报道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为18.1% ~57.5%,绝经 后的女性高达50%。多数研究者的调查在30%-50%,说明在 中国约有1/3的女性人口受UI的影响。UI患病率随年龄增长 而增加,从20~29岁的7.6%,到90岁的64.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筛查和治疗
目的探讨分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筛查手段以及相应的治疗。
方法将我院妇科2014年1月~12月对来我院就诊的妇女进行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筛查,并对进行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简要的研究分析。
结果在进行筛查的妇女有3319人,确诊患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113例,患病率为3.4%。
当中出现有盆腔器官脱垂(POP)的患者有46例,压力性尿失禁(SUI)有97例,生殖道损伤64例。
结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在会对妇女的身体健康以及日常生活造成不利的影响,该种疾病其临床特征并不是非常明显,因此需要早发现早治疗。
标签: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筛查;康复;治疗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PFD)性疾病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之下导致女性的盆腔支持结构出现缺陷或退化、损伤,继而并发功能障碍而导致的一种疾病[1]。
在临床上以盆腔器管脱垂、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生殖道损伤为发生率最高的问题,而且多数患者以上问题还可以同时出现。
现就对我院进行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筛查后出现问题并进行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如下的简要的回顾性的分析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妇科2014年1月~12月对来我院就诊的妇女进行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筛查,进行筛查的妇女为产后42d~60岁的已婚妇女,排除掉在月经期,腹部手术之后,患有恶性肿瘤、装有心脏起搏器以及孕妇。
1.2 方法采用统一的FPFD疾病筛查流程,先对患者进行系列的盆底功能障碍问卷、性生活质量问卷、尿失禁问卷等问卷报告,接着对患者使用盆底常规检查仪进行常规的检查以及相应的实验室和盆底纤维肌力分类测试。
1.3纤维肌力分级盆底肌肉只要包含有Ⅰ类和Ⅱ类纤维肌力,按照肌力可以分为0~5级[2],其中以4级以下表示患者有盆底功能障碍。
1.4盆腔器官脱垂分度(POP-Q分类法)以处女膜为参照(0)点,以阴道前壁、后壁和顶部的6个点为指示点(前壁两点Aa、Ba,后壁两点Ap、Bp,顶部两点C、D),以六点相对于处女膜的位置变化为尺度(指示点位于处女膜缘内侧记为负数,位于处女膜缘外侧记为正数)。
同时记录阴道总长度(tvl),阴裂(gh)的长度、会阴体(pb)的长度。
2 结果
在进行筛查的妇女有3319人,确诊患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113例,患病率为3.4%,在40岁以上的患者当中疾病的病发率8.2%。
当中出现有
盆腔器官脱垂(POP)的患者有46例,压力性尿失禁(SUI)有97例,生殖道损伤64例,其中合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问题的患者有32人,患病患者的年龄为38~65岁,其中>40岁的患者有105人,而且多产妇为112人。
当中自觉有尿失禁等症状的患者有86例,发现问题的时间为2~10年,期间有进行治疗的患者仅有4人。
3 讨论
盆底疾病是女性当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发病病率高达15%以上,特别是在绝经后的女性当中高达30%。
由于对本病的知识了解不够,或者是由于羞怯等因素导致该类疾病的就诊率不到1/3。
在我院的调查研究报道当中就指出,在进行筛查的3319例患者当中,出现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113例,患病率为3.4%,而40岁以上的患者疾病的病发率8.2%。
1/3的患者合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问题,且自觉有尿失禁等症状的患者有86例,发现问题的时间为2~10年,期间有进行治疗的患者仅有4人,进一步证实该病的就诊率较低。
对于该类疾病的态度必须是早发现早治疗为主,而目前多是采取保守型的物理治疗方案为主。
首先控制好泌尿生殖道感染,防止便秘,配合专门的盆底康复治疗仪器对患者的盆底肌肉进行有效的生物电刺激,还可以给予患者服用对症的补充气血的中药,以利于患者的康复。
对于出现了Ⅱ度以上的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此时保守治疗已经达不到明显的效果,必须要进行手术治疗为主,按照患者的疾病的严重程度结合患者的具体健康状况选择手术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韩燕华,苏园园.广东中山地区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筛查[J].广东医学,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