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设施园艺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兰设施园艺的发展

摘要:荷兰的园艺发展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其引领着设施园艺的发展方向,

是包括中国在内需要发展设施园艺生产的国家的参考标准。研究荷兰设施园艺发展,了解其发展历程,借鉴其发展经验,是中国这样的设施园艺发展大国走向强国的基础。

关键词:荷兰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发展历程发展趋势借鉴一、荷兰设施园艺现状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西、北两面濒北海、东临德国、南接比利时,素有“欧

洲海上大门”之称。目前,荷兰设施农业产业已经具备技术成套、设施设备完备、生产规范、产量可靠与质量有保证等特点,并进一步向高层次、高科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未来将形成全新的技术体系。

荷兰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是园艺和畜牧产品,从1989年起,其农业净出口值一直保持在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园艺生产在荷兰农业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主要包括蔬菜、水果、花卉、植物、鳞茎和苗木。近年来,荷兰园艺产品贸易量持续稳定,占世界总量的20%左右,其中,蔬菜产品出口居世界第一。花卉产品年出口额大约为60 亿美元左右,占花卉总产值的80%左右,而鲜切花出口额约占花卉出口总量的50%,占世界鲜切花市场的60%左右;2002年蔬菜生产总量1.6 亿kg,其中50%左右出口;水果生产总量6.2 万kg,其中20%左右出口,出口额3575.2 万美元。目前,荷兰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近102,000 家,其中从事园艺业的占19%[1]。大部分蔬菜、花卉生产在温室内进行,温室产业是荷兰最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居世界领先地位。目前,荷兰温室建筑面积为1.1 亿m2,占全世界玻璃温室面积的1/4,主要用于蔬菜和鲜花种植。

温室蔬菜园艺业是荷兰重要经济支柱之一,年产值12亿美元,占荷兰农业总产量的7.5%,其中四分之三出口。温室蔬菜园艺业是荷兰重要经济支柱之一,年产值大约12 亿美元,占荷兰农业总产量的7.5%,其中四分之三出口。甜椒、番茄、黄瓜为主要作物,此外还有草莓、小萝卜、茄子、生菜、小白菜、花椰菜和菠菜等。荷兰蔬菜水果年出口额54 亿欧元,进口额36 亿欧元,大部分进口产品通过拍卖市场等转运到欧盟其他国家。在荷兰,大约有300 家出口商专门从事蔬菜水果贸易。

二、发展历程

荷兰经历了二战的洗礼,之后设施园艺才得到发展,面积从1950 年的3 300hm2,增长到1993 年的11 000 hm2,年增长率大约3 %,98 %的温室为连栋玻璃温室,从1993 年到目前面积基本稳定,其面积发展受制于城镇化,对荷兰这样的设施园艺强国,城镇土地矛盾同样是温室工业面临的普遍问题。

荷兰的设施园艺在开始的十几年,蔬菜的面积发展惊人,从1950 年的2 200 hm2 发展到1965 年的5 100 hm2,然后停止增长,并逐渐降低,2000 年降低到4 200 hm2。与蔬菜不同的是,荷兰的花卉面积则突破式发展,甚至超过了用于蔬菜生产的设施面积。而设施水果的面积则逐年减少,设施苗木的面积出现小幅增长。伴随着面积的增长,温室的功能也在不断变化,以种植蔬菜的温室为例,1960 年温床的面积有1 000hm2,1960~1970 年,温床的面积大幅缩小,而温室的面积出现连年扩大的趋势,这时不加温温室占比达40 %。但到了1980 年,不加温温室只剩下800 hm2,2000 年下降到不足300 hm2,加温温室开始占据主流,不加温温室渐渐退出。非加温温室的退出也导致了用于蔬菜种植的设施面积的减少。相反,用于花卉种植的温室连年增加。此外,荷兰每户经营温室的面积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在过去的10 年中,种植户每户经营的温室面积连年增大,而企业数量相对减少。具体到品种方面,荷兰用于种植番茄和甜椒的玻璃温室面积越来越大。2000~2009 年,番茄生产面积增加了48 %,而种植户的数量却下降56 %。每户的经营面积从1.8hm2 增加到4.5 hm2,

增加了150 %。甜椒的总种植面积增加了15 %,企业数量下降了51 %,每户的经营面积增加了137 %。按照Buurma(2001)的定义,荷兰的设施园艺自战后可以分为以下4 个阶段:(一)战后重建阶段(1945~1965 年)

二战后,从事设施园艺生产的种植者最关心的就是土壤的营养状况,他们极力为作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培育抗药性更强的品种,注重使用病虫害防治技术,通过硫磺熏蒸和蒸汽消毒等技术手段对土壤进行消毒,防治病虫害以提高作物的产量。

此外,温床逐渐被温室所替代,由于工人可以在温室内部操作,而温床必须在外部作业,节省了劳动力,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灌溉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软管浇水逐步被喷灌技术所替代。人们也不再自己生产盆栽用土,而是直接到市场上买专门的商品化用土。这些都极大地释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工人的劳动效率。

(二)机械化发展阶段(1965~1980 年)

这个阶段,设施园艺得益于西欧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工资水平大幅提高。

设施园艺从业者面对提高工人工资的压力,开始希望增加设备代替人工,让工作效率更高的设备应用到这一领域。同时,更多的先进技术也应用到温室中,包括套种技术、加温设备、环境调控设备、移动式栽培床。其中加温开始使用天然气,逐步替代了煤炭和石油,不仅减少了运输成本,降低了污染,还节省了屋面清洁作业费用。此外,天然气产生更纯的二氧化碳,提高了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在温室开窗方面,电动开窗机械进入温室,实现了通风机械化。

这时,气候控制系统也开始应用,该系统可以根据温室内的温湿度控制通风开窗。当然,这时的气候控制系统还主要基于种植者的生产实践经验来判断。在加热管的设计上,尺寸更小的加热管被应用到温室,安装位置也从天沟降低到地面,同时减小了阴影面积。在采收设备上,收获和分级设备开始应用。此外,便于操作的塑料盆开始代替粘土盆,减少了对粘土盆的杀菌消毒作业,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这时候也出现了专业化的育苗公司,种植户不再自己育苗,而是直接购买。

(三)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发展阶段(1980~1993 年)

这个阶段已经开始大规模地使用气候控制系统、营养液管理以及信息管理系

统,计算机技术得到更大规模的使用。

人工基质、滴灌、二氧化碳施肥等技术得到应用。营养液、水和二氧化碳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精确控制,该技术的应用至少增产15 %。基质栽培中对水的质量有更高的要求,但荷兰的地势较低,水的含盐量过高,水质较差,所以越来越多的温室种植者增加屋面雨水收集系统,改善水质。同时滴灌技术也开始与基质栽培配合使用。由于作物白天需要大量的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而春末、夏季、秋初,温室白天往往不需要加温,天然气的使用较少,这就影响了二氧化碳在白天的施肥,一项新的技术应运而生。种植户利用蓄热水罐将白天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热量蓄积,同时进行二氧化碳施肥,晚上再将热量用于温室的加温。

“1 %的光照可以增加1 %的产量”的观念在荷兰深入人心,种植户对温室透光率非常重视,技术人员不断地降低天沟、檩条、屋脊的宽度,增大玻璃的尺寸,减少阴影面积,尽可能让更多的光进入温室,使得温室的透光率从1980 年的67 %提高到2000 年的75 %。此外,种植者每年要对温室采光屋面进行清洗,为了便于清洗,屋面自动清洗机被开发出来并得到应用,提高了作业质量,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