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园艺的历史、现状和将来

合集下载

园艺设施工程综合(3篇)

园艺设施工程综合(3篇)

第1篇园艺设施工程是一门涉及园艺学、建筑学、工程学、材料学和环境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实用性学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园艺设施工程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园艺设施工程的发展现状、技术特点、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

一、园艺设施工程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园艺设施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果。

首先,设施园艺面积迅速扩大。

据统计,全国设施园艺面积目前已达到86.7万多公顷,占世界总量的50%以上。

其次,园艺设施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从简易的塑料大棚到现代化的大型温室,从传统的土墙结构到钢结构、玻璃结构,园艺设施的种类和结构形式日益丰富。

此外,园艺设施环境调控技术、智能化技术、节水技术等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园艺设施工程的技术特点1. 多学科交叉:园艺设施工程涉及园艺学、建筑学、工程学、材料学、环境学等多个学科,具有明显的多学科交叉特点。

2. 高科技含量:园艺设施工程应用了大量的高新技术,如智能化控制、节能环保、节水灌溉等。

3. 可持续发展:园艺设施工程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4. 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园艺设施工程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特点,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三、园艺设施工程的应用领域1. 农产品生产:园艺设施工程广泛应用于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生产,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 农业科研:园艺设施工程为农业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

3. 农业观光:园艺设施工程结合农业观光旅游,为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4. 农业防灾减灾:园艺设施工程有助于抵御自然灾害,保障农业生产稳定。

5. 农村经济发展:园艺设施工程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总之,园艺设施工程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园艺设施工程的深入发展,园艺设施工程将为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带来更多福祉。

国内外设施园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设施园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设施园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设施园艺是在人工创建的环境中进行的一种园艺生产方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口数量的增加,土地资源的日益减少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设施园艺已成为解决当今食品生产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国内外两方面介绍设施园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国内设施园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现状近年来,中国设施园艺发展取得显著进展,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2019年,全国设施园艺生产面积超过10万公顷,涉及蔬菜、水果、花卉、树木等多个品种,其中以蔬菜类设施为主要发展方向。

2.发展趋势未来,中国设施园艺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技化发展。

未来设施园艺将会更加注重科技化发展,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2)多元化种植。

设施不仅适合蔬菜类的种植,也适合花卉、水果、草本、林木类的多元化种植。

(3)节能减排。

设施园艺将会更加注重节能减排,通过提高光、热、CO2的利用率,减少能耗和碳排放,保护环境。

(4)生态环保。

设施园艺将注重生态环保,致力于达到无农残、无污染、无土地劣化的生态目标。

二、国外设施园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现状国外设施园艺发展比中国更加成熟,尤其是在西欧、北美等地区,设施园艺已经成为代表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外主要设施种植品种为蔬菜、草本、水果、花卉等。

2.发展趋势未来,国外设施园艺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化和数字化。

国外设施园艺将会更加注重智能化和数字化,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和机器人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2)全球化。

国外设施园艺将会更加注重全球化,确保供应链的无缝衔接,打开国际市场,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3)可持续发展。

国外设施园艺将会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搭建循环经济平台,探寻生产和消费的最佳平衡点,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

国内外设施园艺的发展趋势已经呈现出科技化、多元化、节能减排、生态环保、智能化和数字化、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等特点。

简述设施园艺发展状况及其在我国未来发展方向

简述设施园艺发展状况及其在我国未来发展方向

简述设施园艺发展状况及其在我国未来发展方向设施园艺是一种以人工手段,在受限条件下进行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的技术。

它通过利用温室、塑料棚、控制灌溉等设施,为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并通过调节光照、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控制和优化植物的生长过程。

设施园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它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在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人口增长、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等重大挑战,而设施园艺作为一种高效、节水、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突破。

设施园艺为我国提供了稳定和高产的农产品供应。

在设施园艺的生产模式下,农作物可以免受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有害生物的影响,从而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技术手段,设施园艺还能实现全年无间断的生产,从而为市场提供了稳定的农产品供应。

设施园艺为我国农民增加了收入和就业机会。

由于设施园艺技术的要求较高,农民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设施园艺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转产和增收的机会,许多农民通过学习相关技术和参与设施园艺合作社,实现了就业和增收。

再次,设施园艺在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往往需要大量的土地、水资源和化肥农药等,而这些资源的过度利用已导致了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而设施园艺采用封闭式的生产环境,并利用先进的管理和控制技术,实现了对水、肥料和能源等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降低了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消耗。

然而,我国设施园艺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设施园艺的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仍相对滞后。

虽然我国已经取得了一些创新成果和技术突破,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

加强对设施园艺的研发和创新,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设施园艺的成本仍然较高,限制了其在我国的大规模应用。

设施园艺学-绪论

设施园艺学-绪论

工厂化穴盘育苗
§2.1 中国设施园艺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四)大型现代化温室引进与国产化发展时期 (以90年代为主) 无土栽培的兴起。 避雨栽培的日益增多(蔬菜育苗、高档夏菜和 欧亚种葡萄栽培)。
§2.1 中国设施园艺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中国设施园艺发展的现状 设施种类以简单型为主 环境可控程度低 抗灾能力弱 市场流通体制尚不健全 经济效应不够高 栽培、经营管理方面缺少经验和人才
§1.3 设施园艺业在农业中的地位
经济效益高 农业结构调整的优选项目(179万hm2,世界设施栽培 面积最大国家) 蔬菜周年供应 我国北方地区冬春淡季缺菜,不得不依赖设施栽培与 露地贮藏加工和南菜北运相结合 菜篮子、美化环境、绿化祖国、陶冶情操、改善生态 环境、观光旅游、娱乐型农业 相关产业的发展
§1.1 设施园艺的概念
• • • • • • • • • 集建筑工程、环境工程、 生物工程为一体,跨部门多学科的 综合科学,包括如下内容: 设施设备标准化与规范化技术 设施栽培技术 种苗技术 植保技术 采后加工技术 无土栽培技术 新型覆盖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设施内环境调控技术 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
地膜覆盖的优点?
§2.1 中国网和避雨栽培普 及推广阶段(80~90年代) • 80年代中期,大连和鞍山等农业科技工作者研 发高效节能型的拱圆式塑料日光温室及其栽培 技术,在高纬度地区进行冬春茬黄瓜不加温栽 培,实现1月上市,4月初结束。 • 80年代后期,遮阳网代替传统的芦帘阴棚覆盖 生产夏秋季节栽培。(从冬季拓展到夏季) • 随着环保意识增加,90年代开始推广防虫网覆 盖栽培及避雨栽培。
§2.2 世界设施园艺的发展简史与现状
§2.2.1 世界园艺设施的发展大体上分三个阶段: 第一,原始阶段:约2000多年前,我国使用透明度高的桐油 纸作覆盖物,建造温室。 古代的罗马是在地中挖成长壕或坑,上面覆盖透光性好 的云母板,并使用铜的烟管进行加温,此时可以说是温室的 原始阶段。 第二,发展阶段:主要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玻璃温室和塑料 大棚等真正发展起来,尤其以荷兰、日本为首的国家发展迅 速,而且附加设备增多起来。 第三,飞跃阶段:70年代后,大型钢架温室出现,自动控制 室内环境条件已成现实,世界各国覆盖面积迅速增加,室内 加温、油水、换气等附加设备广泛运用,甚至出现了植物工 厂,完全由人类控制作物生产。今后将向着节能、高效率、 自动管理的方向发展。

设施园艺在农业中的地位

设施园艺在农业中的地位

绪论一、设施园艺在农业中的地位1:设施园艺的含义指在不适宜园艺作物正常生长的季节或地区,使用塑料大棚、温室等特定设施,根据人们的需要,有计划地生产优质、高产、稳产的园艺产品的一种环境控制农业。

包含:温室;塑料地膜、大、中、小棚;植物组织培养;太空农业;无土栽培和基质栽培;穴盘育苗和芽苗菜生产;遮光网和防虫网技术。

1)设施园艺的历史、现状和将来1)历史世界园艺设施的发展大体上分三个阶段原始阶段:约2000多年前,我国使用透明度高的桐油纸作覆盖物,建造温室(温泉、炕)。

罗马是在地中挖壕,上面覆盖透光性好的云母板,并使用铜的烟管进行加温。

发展阶段:主要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等真正发展起来,而且附加设备增多起来。

飞跃阶段:七十年代后,大型钢架温室出现,自动控制室内环境条件已成现实,世界各国覆盖面积迅速增加,室内加温、灌水、换气等附加设备广泛运用,甚至出现了植物工厂,完全由人类控制作物生产。

我国园艺设施的发展:1978年,我国塑料大棚的面积已达8万亩;1982年塑料薄膜地面覆盖已达31万亩;2000年已突破2000万亩。

是世界设施面积最大的国家。

设施的研究开发:国研制开发了华北型、东北型、西北型、华东型、华南型以及东南沿海等不同生态类型区和气候条件的新型、适用的温室及配套设施引进了一批荷兰、日本、法国、美国、以色列等国家温室。

2)现状与存在问题现状(1)从设施总面积上看,中国据世界第一,日本位于第二。

但从玻璃温室和人均温室面积上看,荷兰占据世界第一。

(2)从设施内栽培的作物来看,蔬菜生产占到总生产面积的80%(草莓、黄瓜、甜瓜、番茄),20%是花卉和果树。

(3)温室内装备有加温、多层幕、换气扇、自动灌水、CO2气体施肥以及水耕栽培设施,为自动控制环境因子创造了条件。

存在问题:数量较大,质量较差;设施种类齐全,内部功能较差;产量低,产值差;社会化服务体系与市场发育不健全。

3)发展趋势:开发新型温室结构,制定设施标准体系;开发设施内环境控制技术与设备;新品种引进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设施生产机械作业技术;设施生产产业化体系及经营管理模式;开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研究;培养设施农业管理的专门人才三、国外设施园艺的概况1、荷兰:“海边的小国”;经济最发达国;温室园艺业;一个国土面积只有我国辽宁省的1/4,但其蔬莱出口却占世界蔬菜出口总额的22%,花卉出口占60%,农业出口占世界农业贸易总额的7.5%~10%(中国仅占4%)。

设施园艺的历史、现状和将来

设施园艺的历史、现状和将来

设施园艺的历史、现状与将来一、中国设施园艺的发展历史《汉书》记载: “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这段叙述比较详细地记载了生产场所、加温方式和种植作物,说明我国在汉代就有了保护地蔬菜栽培技术。

(一)总结推广传统保护地栽培技术阶段建国初期,总结北京、济南、沈阳等传统保护地栽培技术,形成了以风障、阳畦等为主的保护地栽培体系。

(二)塑料大棚和地膜覆盖推广普及阶段(50-80年代)50年代中期,建成小拱棚用作蔬菜早熟栽培;60年代,PVC(聚氯乙烯)代替玻璃成为主要覆盖材料。

1965年建成我国第一座竹木骨架的塑料薄膜大棚,占地667 m2,生产早春黄瓜,提前一个多月采收。

“六五期间”,研制装配式热镀锌钢管塑料大棚连栋化、高大化、规模化发展地膜覆盖推广(学习日本,1979年)(三)日光温室和遮阳网、防虫网、避雨栽培普及推广阶段(80-90年代)80年代中期,大连和鞍山等农业科技工作者研发高效节能型的拱圆式塑料日光温室及其栽培技术,在高纬度地区进行冬春茬黄瓜不加温栽培,实现1月上市,4月初结束。

80年代后期,遮阳网代替传统的芦帘荫棚覆盖生产夏秋季节栽培。

(从冬季拓展到夏季)随着环保意识增加,90年代开始推广防虫网覆盖栽培和避雨栽培。

(四)大型现代化温室引进与国产化发展时期(以90年代为主)1995年,北京中以合作农场率先从以色列引进现代化大型塑料温室。

1996年,上海从荷兰引进15 hm2venlo型现代全自控温室。

之后从荷兰、以色列、美国、法国、日本和西班牙等十多个国家引进了175.4hm2现代温室。

现代温室的发展带来了工厂化穴盆育苗技术的发展。

无土栽培的兴起。

避雨栽培的日益增多(蔬菜育苗、高档夏菜和欧亚种葡萄栽培)。

二、我国当前设施园艺现状目前我国的设施园艺范围已经涉及到建筑、种植、管理、材料等等众多领域范畴,因此在园艺产品上也有了很大的创新,涵盖的科学技术含量也是具有领先水平,从设施园艺的发展水平上就可以看出一个地区或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在农业现代化水平上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设施园艺复习

设施园艺复习

设施园艺复习绪论一、国内外设施园艺的发展现状1. 园艺设施的发展简史世界园艺设施的发展大体上分三个阶段第一、原始阶段:约2000多年前,我国使用透明度高的桐油纸作覆盖物,建造温室。

古代的罗马是在地中挖成长坑,上面覆盖透光性好的云母板,并使用铜的烟管进行加温,此时可以说是温室的原始阶段。

第二、发展阶段:主要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等真正发展起来了,尤其以荷兰、日本为首的国家发展迅速,附加设备增多起来。

第三、飞跃阶段:七十年代后,大型钢架温室出现,自动控制室内条件已成现实,世界各国覆盖面积迅速增多,室内加温、灌水、换气等附加设备广泛运用,甚至出现了植物工厂,完全由人类控制植物生产。

今后将向着节能、高效率、自动化管理方向发展。

二、设施及设施园艺学1. 设施:采用人工的方法创造的生产场地称之为设施。

2. 园艺设施:是在不适宜园艺作物露地栽培和生长的季节和地区,人为地创造适宜作物生长的小气候条件进行生产而专门建设的保防寒或防雨防热的设施。

3. 设施园艺:指在不适宜园艺作物生长发育的寒冷或炎热季节,利用保温、防寒或防雨、降温设施设备,人为地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不受或少受自然季节的影响而进行的园艺作物生产。

又称设施栽培。

4. 设施园艺学: 是一门涉及生物科学、环境科学、工程科学的跨学科的综合型课程。

它主要包括园艺所用的设施、装置和环境监测、调控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章园艺设施的类型、结构、性能和应用第一节简易园艺设施一、简易覆盖(一)传统地面覆盖1、草、粪覆盖;2、砂、石覆盖(二)现代覆盖资材与方法1、地膜覆盖;2、无纺布覆盖地膜的性能及应用①提高地温②保墒防涝降湿③改善土壤性状,提高肥效④增加近地面光照二、风障风障畦的应用:①耐寒蔬菜越冬栽培;②根茬菜早熟栽培;③幼苗的防寒越冬;④果菜类和叶菜类春提早栽培三、阳畦(冷床)四、温床:1、酿热温床;2、电热温床第二节塑料薄膜中小拱棚一、塑料薄膜小拱棚二、塑料薄膜中棚塑料薄膜中棚的性能应用①中棚保温性能不如大棚,温度上升快,下降也快。

简述设施园艺发展状况及其在我国未来发展方向

简述设施园艺发展状况及其在我国未来发展方向

内容提纲:一、设施园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 设施园艺的概念2. 设施园艺的发展历程3. 设施园艺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现状二、设施园艺在我国的现状分析1. 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历史2. 目前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状况3. 设施园艺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三、设施园艺在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建议1. 发展设施园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 设施园艺在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3. 探讨设施园艺在我国未来发展中的突破口和重点4. 对未来设施园艺发展的个人观点和期许参考文章结构:一、设施园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设施园艺是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培育植物的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设施园艺逐渐崭露头角。

在全球范围内,设施园艺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的重要手段。

二、设施园艺在我国的现状分析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的温室蔬菜种植,如今已经逐渐发展成了包括温室花卉、水培蔬菜等多种形式。

目前,我国设施园艺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支撑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设施园艺在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建议未来,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绿色有机种植以及智能化生产。

应该加强人才培养,推动设施园艺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

在未来的设施园艺发展中,需要政府部门、企业以及农业从业者的共同努力,共同推动设施园艺迈向更加绿色、智能和高效的发展方向。

…(文章内容继续展开)在撰写完文章后,请进行总结性的回顾,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观点,并表达个人对于设施园艺未来发展的期许和展望。

文章需要包含必要的参考文献和数据支撑,以确保文章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设施园艺是一种利用现代设施对植物生长环境进行调控,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农业生产方式。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设施园艺在我国的发展也日益受到重视。

在全球范围内,设施园艺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产品产量、改善农作物质量、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施园艺的历史、现状与将来
一、中国设施园艺的发展历史
《汉书》记载: “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这段叙述比较详细地记载了生产场所、加温方式和种植作物,说明我国在汉代就有了保护地蔬菜栽培技术。

(一)总结推广传统保护地栽培技术阶段
建国初期,总结北京、济南、沈阳等传统保护地栽培技术,形成了以风障、阳畦等为主的保护地栽培体系。

(二)塑料大棚和地膜覆盖推广普及阶段(50-80年代)
50年代中期,建成小拱棚用作蔬菜早熟栽培;
60年代,PVC(聚氯乙烯)代替玻璃成为主要覆盖材料。

1965年建成我国第一座竹木骨架的塑料薄膜大棚,占地667 m2,生产早春
黄瓜,提前一个多月采收。

“六五期间”,研制装配式热镀锌钢管塑料大棚
连栋化、高大化、规模化发展
地膜覆盖推广(学习日本,1979年)
(三)日光温室和遮阳网、防虫网、避雨栽培普及推广阶段(80-90年代)80年代中期,大连和鞍山等农业科技工作者研发高效节能型的拱圆式塑料
日光温室及其栽培技术,在高纬度地区进行冬春茬黄瓜不加温栽培,实现1月上市,4月初结束。

80年代后期,遮阳网代替传统的芦帘荫棚覆盖生产夏秋季节栽培。

(从冬季拓展到夏季)
随着环保意识增加,90年代开始推广防虫网覆盖栽培和避雨栽培。

(四)大型现代化温室引进与国产化发展时期(以90年代为主)
1995年,北京中以合作农场率先从以色列引进现代化大型塑料温室。

1996年,上海从荷兰引进15 hm2venlo型现代全自控温室。

之后从荷兰、以色列、美国、法国、日本和西班牙等十多个国家引进了175.4hm2现代温室。

现代温室的发展带来了工厂化穴盆育苗技术的发展。

无土栽培的兴起。

避雨栽培的日益增多(蔬菜育苗、高档夏菜和欧亚种葡萄栽培)。

二、我国当前设施园艺现状
目前我国的设施园艺范围已经涉及到建筑、种植、管理、材料等等众多领域范畴,因此在园艺产品上也有了很大的创新,涵盖的科学技术含量也是具有领先水平,从设施园艺的发展水平上就可以看出一个地区或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在农业现代化水平上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设施园艺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其产品所表现出来的水平也是让人们感到满意。

随着我国进入WTO 以后,我国的园艺事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快速的发展到
世界水平。

我国虽然在栽培园艺方面有着很古老的历史,但是新的温室栽培技术还在不断的学习和创新阶段,与发达国家的温室栽培技术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国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增长,设施园艺的发展达到了新的热潮,以北京为例就出现了大型的引进先进技术的大型联东温室,
还引进了成套的设备和栽培技术。

通过数据统计,我国在2012 年就已经达到了172万hm2,预计到2-30 年我国将达到200 万hm2 以上。

到时候将是世界第一的水平,其塑料棚与日光温室都将成为世界第一位。

面对充满挑战的21 世纪,今后设施园艺应从生物-环境-工程三方面,将单项技术进行综合配套、规范化和系统化。

对国外的先进设施设备引进、消化、吸收。

环境控制应向自动化、智能化与网络化方向发展,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从我们的整体发展与需要校对出发,沿海城市需求量比北方需求量大,所以设施栽培出现区域化水平,相信随着北方的发展,将来的发展确实将是北方超过东南沿海发达地区。

随着近年来国家相关科研项目的启动, 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成果的基础上, 中国的设施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设施面积和设施水平不断提高。

2.1 产业发展方面
近10 年来, 大量的温室制造及配件生产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 各
种类型的温室和大多数的温室配件都基本能够实现国产化,不少温室配件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市场份额, 少数企业还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发了一些
新产品。

大量的农业示范园区在设施的机械化、自动化控制方面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设施栽培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无土栽培技术得到了广泛
的推广应用, 部分园区还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2.2 科研方面
2.2.1 温室结构和设备研究
在完成对国外温室的消化吸收后, 近几年中国相继开发和推广了一些有自
己特色的温室类型。

目前结构上比较先进的文洛型温室, 在全国许多地方的农业园区都可以见到。

中国北方地区在连栋塑料温室的结构改进和日光温室的提高方面作了许多研究, 南方地区则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对连栋塑料温室的结构改进
的同时,对单栋塑料大棚作了不少的研究。

在温室专用设备和覆盖材料上也有一些研究,并有相应的产品。

2.2.2 温室作物模型和环境模型研究
中国的作物模型方面的研究大多是大田作物方面的, 但由于大田作物与温
室作物在形态学上虽然有比较大的差异,在作物生长发育的机理上没有太大的区别, 所以这些研究对温室作物模型的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江苏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在大田作物模型方面的研究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的同时, 也部分地开始了温室作物模型方面的研究, 其他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凭借资金和
人才的优势也开始了相关的研究。

不少科研院校对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病虫害等环境因子方面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一些温室环境控制模型。

2.2.3 温室环境控制技术研究
在温室环境控制设备及技术方面, 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江苏大学等在基于单片机应用条件下的工业现场控制总线技术、远程通信系统及接口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分布式网络控制技术、蓝牙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在温室中的应用作了大量的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国产的温室控制系统开始在一
些农业园区中使用。

2.3 标准化方面
近年来中国温室行业在借鉴国外温室行业、总结国内温室行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 相继出台了一些温室行业标准。

在栽培管理模式上, 也有相关的科研项目开始启动。

三、世界设施园艺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一)世界园艺设施的发展阶段
原始阶段:约2000多年前,我国使用透明度高的桐油纸做覆盖物,建造温室。

古罗马是在地中挖成长壕或坑,上面覆盖透光性好的云母板,并使用铜的烟管进行加温,此时可以说是温室的原始阶段。

发展阶段:主要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等真正发展起来,尤其以荷兰、日本为首的国家发展迅速,而且附加设备增多起来。

飞跃阶段:70年代以后,大型钢架温室出现,自动控制室内环境条件已成现实,世界各国覆盖面积迅速增加,室内加温、换气等附加设备广泛运用,甚至出现了植物工厂,完全由人类控制作物生产。

今后将向着节能、高效率、自动管理反向发展。

(二)国外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荷兰、日本、美国、以色列为代表)(1)设施面积较大,发展程度不同
世界设施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有:北美的加拿大、美国;西欧的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和西班牙;中东的以色列、土耳其;亚洲、大洋洲的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