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docx

光学课程设计

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设计题目:光学课程设计

设计目的:

运用应用光学知识,了解望远镜工作原理的基础上, 完成望远镜的外形尺寸、物镜组、

目镜组及转像系统的简易或原理设计。了解光学设计中的PV法基本原理。

二、设计原理:

光学望远镜是最常用的助视光学仪器,常被组合在其它光学仪器中。为了观察远处的

物体,所用的光学仪器就是望远镜,望远镜的光学系统简称望远系统•望远镜是一种用于

观察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仪器,能把远物很小的张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之在像空间具

有较大的张角,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清晰可辨。所以,望远镜是天文和

地面观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是一种通过物镜和目镜使入射的平行光束仍保持平行射出的光学系统•其系统由物镜和目镜组成,当观察远处物体时,物镜的像方焦距和目镜的物方焦距重合,光学间距为零•在观察有限远的物体时,其光学间距是一个不为零的小数量,- 般情况下,可以认为望远镜是由光学间距为零的物镜和目镜组成的无焦系统

常见望远镜按结构可简单分为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和牛顿式望远镜。常见

的望远镜大多是开普勒结构,既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组),这种望远镜结构导致成像

是倒立的,所以在中间还有正像系统。

上图为开普勒式望远镜,折射式望远镜的一种。物镜组也为凸透镜形式,但目镜组是凸

透镜形式。为了成正立的像,采用这种设计的某些折射式望远镜,特别是多数双筒望远镜在

光路中增加了转像稜镜系统。此外,几乎所有的折射式天文望远镜的光学系统为开普勒式。

伽利略望远镜是以会聚透镜作为物镜、发散透镜作为目镜的望远镜(会聚透镜的焦距要

大于发散透镜的焦距),当远处的物体通远物镜(u>2f )在物镜后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而这个象一个要让它成现在发散透镜(目镜)的后面即靠近眼睛这一边,当光线通过发散透

镜时,人就能看到一个正立缩小的虚象。伽利略望远镜的优点是结构紧凑,筒长较短,较为

轻便,光能损失少,并且使物体呈正立的像,这是作为普通观察仪器所必需的。其原理图如

下:

物镜组目镜组

伽利略望远镜示意图

为了更好的了解望远镜,下面介绍放大镜的各种放大率:

望远镜垂轴放大率:代表共轭面像高和物高之比。计算公式如下

望远镜角放大率:望远镜共轭面的轴上点发出的光线通过系统后,

与光轴夹角的正切之比。计算公式如下:

望远镜轴向放大率:当物平面沿着光轴移动微小距离dx时,像平面相应地移动距离dx'.

比例dx'/dx 就是轴向放大率。计算公式如下:

对于目视光学一起来说, 更有意义的特性是它的视放大率, 视放大率就是同一目标用望

远镜观察时的视角和人眼直接观察时二者正切之比。 望远镜是扩大人眼对远距离目标观察的

视觉能力,它必须起到扩大视角的作用。

望远镜视放大率'为

I I

tan ⑷ f i

r = -------- =―—

tan ■ f 2

由望远镜视放大率公式可见, 放大率仅仅取决于望远镜结构参数, 其值等于物镜和目镜

的焦距之比。确定望远镜视放大率,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仪器精度要求,目镜结构形式, 望远镜的视场角,仪器结构尺寸等等。

表示观测仪器精度的指标是极限分辨角。若以

60''作为人眼的分辨极限,为使望远镜所

能分辨的细节也能被人眼分辨,则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和它的极限分辨角

G 应满足

农-=60”

所以,若要求分辨角减小,视放大率应该增大。或者说望远镜视放大率越大,它的分辨 角即精度越高,人眼极限分辨角为

:-=1.22,/D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数据来确定望远镜的结构参数,

例如已知物镜与目镜之间的距

0 '

离L=315mm ,望远镜放大倍数-=20 ,物方视场角 2 ' = 3 20求解得到一系列望远镜结构 参数:

1.目镜视场角:由得 ;=30°20‘,2 • = 60°40‘

60'' 60'' 2. 望远镜分辨率::• =2°-

=3''

r 20

3. 入瞳直径D:根据视放大率得 D =2.3- = 46mm

4.出瞳直径 D': D' = D= 2.3mm

f'< f'2=315

-匸=20

f'2

5.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由

f 300mm

f'2 二

15mm

(4)

7.垂轴放大率:

y n'l

(1)

8.轴向放大率:

(2)

9.角放大率:

(3)

10.望远镜系统视放大率:丨=^tg

一 =

tg ①

f

物 _

f'目 一

然后设计一个开普勒式望远镜,其主要要求如下:

1.物镜与目镜之间的距离 L=315mm ,

2.望远镜的视放大倍数I =20 ,

6.视场光阑直径 D 视:D 视=2f tg • = 1

7.15mm

目镜口径 D 目:D 目^D' 2l z 'tg ,'=20.63mm

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和仪器的结构尺寸有关系,

当目镜的焦距确定时,物镜的焦距随

视放大率增大而增加。若望远镜筒长以

L =花+ f 2表示,则随f 1的增大镜筒变长。当目镜

所要求的出瞳直径确定时,物镜的直径随视放大率的增大而加大。

四、设计内容

(一)望远镜外形尺寸设计

首先介绍一下目视光学系统中一些机构及放大率的表达式:

2. 渐晕光阑:限制轴外成像光束的宽度。

3. 入射光瞳:孔径光阑经它前面的光学系统在物空间所成的像。

4. 出射光瞳:孔径光阑经它后面的光学系统在像空间所成的像。

5. 入射窗:视场光阑经它前面的光学系统在所成的像。

6. 出射窗:视场光阑被其后面的光学系统在所成的像。

9. 目镜视度调节量x :设调节■ 5屈光度,则:x

」f^1.125mm

1000

7. 出瞳距离l z ': l z '二

f 2' - - L = 15.75mm

1

r

8. 1.视场光阑:限制物空间多大范围能被成像

般设在实象平面或中间实象平面上。

3.物方视场角2 =3 20'。

首先确定设计需要的参数,主要有:目镜视场角,望远镜分辨率,

入瞳直径,出瞳直

径,物镜与目镜的焦距,视场光阑直径,目镜口径,出瞳距离和目镜视度调节量。

观场光闌

DO

开普勒(Kepler Telescope )望远镜光路示意图 计算中可以用到的公式如下: 1.如果要求仪器的视角分辨率和衍射分辨率相等,则:

2.视放大率:

则可以计算出开普勒望远镜的一些主要参数,如下:

1.目镜视场角:

由 tg 」" tg ,得 ,30.20 ,2 = 60.40

2.望远镜分辨率:

3.入瞳直径D:

根据视放大率得

DI

A

60''

140''

D'1 _ tg ' tg ■

3.望远镜分辨率:?

60''

60'' 60''

r 20

= 3''

孔徑光阑

4.出瞳直径D':

D

D'

2.3mm

r

5.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

6.视场光阑直径D 视

D 视=2fltg = 17.45mm

7.

出瞳距离l z ':

8.目镜口径D 目:

。目=D' 21 z 'tg ■' = 20.63mm

9.目镜视度调节量x :

由以上的参数我们就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望远镜,由光路图我们还可以看出开普勒望

良。但这种结构成像是倒立的,所以要在中间增加转像系统。 (二) 物镜组的选取 一.

望远镜物镜只需对轴上点校正色差, 球差和对近轴点校正彗

差,轴外像差可以不予考虑。

其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一般有以下几种型式: 1

折射式望远镜物镜

这类物镜又包括双胶物镜、双分离物镜、双单和单双物镜、三分离物镜、摄远物镜、内 调焦望远镜物镜 2 反射式望远镜物镜。 3

折射式望远镜物镜

二•对折射式望远镜物镜中双胶物镜和双分离物镜进行各自特点比较:

(1)

双胶物镜 在玻璃选择得当时,

能同时校正色差、球差和彗差,是可能满足像质 要求的最简单形式,但胶合而上的高级球差使相对孔径受到限制,

且当用普通玻璃时二级光

谱为常量,色球差也无法控制,因而不能获得高的像质。该型式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工艺方便,

f'1 f'2 =315 由fl

—20 f'2

得 f 1

=300mm f

'2 = 15mm

l z' =

f 2^ -L = 15.75mm

设调节'5屈光度,则:

Nf 2'2 =1.125mm

1000

远镜由两个凸透镜构成。由于两者之间有一个实像,

可方便的安装分划板,并且各种性能优

光能损失也小,宜于在焦距不长,相对孔径不大的场合使用。

(2)双分离物镜当口径大于50-60mm是宜采用双分离物镜这种物镜在玻璃选的恰当时

初能校正好色差、球差和彗差外还能利用灵敏的空气间隙的少量变化来校正球差,因此可达

到相当大的孔径。但色球差和二级光谱也不能校正。

(3)内调焦望远镜物镜

单组型式的物镜对非无穷远物体进行调焦时会增加镜筒长度,相应的望远镜称为外调

焦望远镜。内调焦望远镜是指在物镜之后一定距离处家一负透镜组而成的符合系统,如下图

所示。这种物镜在对不同远处物体成像时,总可以利用改变负镜组的位置而使像位于同一位

置上。此负镜组称为内调焦镜。计算内调焦望远镜参数时,可以根据给定的物镜焦距 f '物

镜长度L和准距条件即

联立求解出二镜组的焦距及其间隔。当物镜对有限远物体物体调焦时,易于按照现成规律导

出内调焦镜的移动距离。

视阑

现代大地测量仪器中几乎全部用内调焦望远镜。这是由于它具有可以达到简化视距测

量、缩短镜筒长度、改善密封性能风一系列优点。这对经常需要在野外作业的测量仪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将对两种比较简单的物镜组进行一定的介绍,它们是双胶合物镜和双分离物镜:

1.双胶合物镜是一种常用的望远物镜,它结构简单、光能损失小,合理的选择玻璃和弯

曲能校正球差、慧差和色差,但不能消除像散、场曲和畸变,故视场不大,一般不超过10o,二级光谱与色球差也不能校正。一般在焦距不长、相对孔径不大的系统中采用。

2.双分离物镜的正负透镜用一空气隙隔开,弯曲较双胶物镜自由,能减少中间带球差,加大

相对孔径匚〜1,视场角达12o,色球差不能校正,二级光谱由于透镜分离而略有

£5 3丿

增大。它和双胶物镜比较有如下优缺点:

(1)适用于直径加大的情况,双胶合物镜因受胶层力及脱胶的影响,直径不能超过

100mm而双分离物镜没有这种限制;

(2)光能损失比双胶物镜大些;

(3)双分离物镜装配对中困难,使用中也容易丧失共轴性。

三、内调焦望远物镜

内调焦望远物镜是指在物镜之后一定距离处加一负透镜组而成的复合系统。

负镜组称为内调焦镜。计算内调焦望远镜的参数时,可根据给定的物镜距离f',物镜长度L 和准距条件即:

6 f'A

L-2d - =0 (8)

6 +f'A

联立求解出二镜组的焦距及其间隔。当物镜对有限远物体调焦时,易于按照成像规律导

出内调焦镜的移动距离。

综上,可以看出物镜组的选取是多种多样的,同样我们将进行对目镜组的选取。

(三)目镜组的选取

一、目镜组的主要特点:目镜的相对孔径与物镜相同,属中等大小,但其焦距比物镜短

的多,故视场较大。据此目镜的像差校正一般以轴外像差为主。只有对低倍望远镜的目镜,在焦距不短、出瞳直径较大时才有必要烤炉轴上像差,并且主要是通过与物镜的像差相互补

来改善的。

二、目镜组的主要类型有:

惠更斯目镜、冉斯登目镜、凯涅尔目镜、对称目镜、无畸变目镜、艾尔弗目镜。

然而我们最常用的是惠更斯目镜和冉斯登目镜,下面就简要的介绍下这两种目镜。

三、惠更斯目镜和冉斯登目镜

1.惠更斯目镜是由二块平面朝向眼睛的平凸透镜相隔一定距离组成。朝向物镜的那块透镜叫场镜朝向眼睛的那块叫接目镜。场镜的作用是使由物镜射来的轴外光束折向接目镜,以减小目镜的孔径,也有利于轴外像差的校正。

惠更斯目镜

通常惠更斯目镜的二块目镜采用同种玻璃,按校正倍率色差的要求,有

d =(f'i f;)/2 (9)

其中场镜的焦距总大于间隔d,因此物方焦点位于二透镜之间,应在此位置设置视场光阑。由于此视场光阑只通过目镜被眼睛所观察,不能在其上设置分划板,故此目镜不宜在测量中应用。

惠更斯目镜的镜目距约为焦距的1/3,因此其焦距不能小于15毫米。

2.冉斯登目镜是由二块凸面相对的平凸透镜组成,

如右图所示。其间隔小于小于场镜和接目镜的距离,且这两个焦距也不相等这样使目镜的物方焦点位于场镜之外,可设置分划板目镜距也可有所增大,使之能用于测量中。

与惠更斯目镜相比,冉斯登目镜的物方焦面到接目镜的距离要长一些。在像差校正方面, 由于这种结构对慧差和像散的校正条件和惠更斯目镜有利的多,因此除倍率色差外所有其他的像差都要比惠更斯目镜小。

冉斯登目镜

(四)倒像系统的设计

通过一个典型开普勒望远镜看到的图象,是上下左右颠倒的,为了适应地面观测的需要,必须在物镜(将远处的目标成一倒立的实像)后面加一组棱镜,将倒立的实

像转为正立的实像。实现转像有两种结构的棱镜,porro棱镜和roof棱镜。porro棱

镜的优点是结构简单,透光率高,成像质量好,但望远镜体积偏大。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可以采用反向porro棱镜转像,不过又带来了新的问题,物镜的口径偏小,不适合低照度环境下使用。roof棱镜的最大优点是采用它之后望远镜的体积可以做得最小,望远镜的重量也随之下降,但是这种棱镜结构复杂,而且透光率比porro棱镜低

5%需要镀相位膜,所以要做个优质roof棱镜望远镜,成本是非常高的。所以,实

际上要加倒像系统一般采用棱镜系统来倒像。

(五)光学系统初始结构参数计算方法

望远镜像差设计PW 法首先给出像差计算公式:

1 » 1 n 'u'— nu ■■: - -h 式中:

T

n n'n

①二―M 丄 n' n nl

公式组中把各个初级像差系数表示为二条近轴光线在折射面上的高度以及三个参量 P 、W

和二的函数。这几个参量表征着折射面的像差贡献。由于他们仅被第一近轴光线的量决定, 使得在实用上甚为方便。

薄透镜系统的初级像差的系数普遍式:

k k

占八』p

k I

S II k

1S III

v . k

. k

「』z P J 、1W

.2

k

1S IV

k 1S

V

=扛:半卩2「I^W j 、

k n'-n =J 厂

n'nr

二"1 ~2 P 3 J

h

「2 i\W 广

k

1 . u i l 一

(10)

‘3△孚瓦

k

1

1

2 2

1

2

J h n

1 k 2

2

U(x,y)= , exp[ j (x +y )] T(f x , f y )f

.

jkz 2z

Ff

其中 T(f x ,f y ) =FT{t(X o ,y 。)}

五、设计总结

在本次光学课程设计中, 我深刻认识到了光学系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掌握了望远镜 的组成工作原理,在设计的各个步骤中我都充分的查找了光学课程资料,

对所学的光学知识

进行了充分的复习掌握, 包括望远镜相差PW 法。在每个过程中,使我能够更好的运用应用光 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充分了解了望远镜结构及工作原理,

完成了简单望远镜的外形尺寸的计

算、物镜组和目镜组的选取及简易转像系统的原理设计。

在望远镜的设计过程中, 不仅需要运用了课内知识还需要大量的课外收集的知识,

在此

我遇到了一些问题, 也找到了一些自身的不足, 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使我克服了一些设计中的 盲点,在多次反复和同学交流中我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是自己在总结中有了一定的提

hP

S i =瓦 h p P —J 瓦 W h ; h p

2

S II =瓦丄P-2览丄W +J 2Z ®

h h S v = J 昱—

h

h p h p 2 h p 1

S v =送 JP —3J 近 諾W +J 2

送 丄®(3 + —) h h h

n

S c h 2C S ic =送 h p hC

(11)

上式薄透镜光组初级像差系数的普遍式,无论对单片、多片、密接、非密接都适用。 (六)光栅

当光栅完全透明时,振幅调制可以忽略不计。但光栅上的光学厚度有规则变化的周期性 相位调制,即透射相位光栅。其复振幅透过率可表示为:

t(x o , y o ) =exp[ j m sin(2:f o x o )] rect(jx °)rect(-y °)

2 L L

(12)

其中m/2是相位呈正弦变化的幅度;

f 是变化频率( f 2/L )

若用单位振幅的单色平面光波垂直照射光栅,则

Fraunhofer 衍射图样的光强分布为:

(13)

六、参考资料

1.《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石顺祥,张海兴,刘劲松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应用光学》(第三版)安连生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3•《几何光学与光学设计》李晓彤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4•《光学工程基础》毛文炜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

光学课程设计 ——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一、设计题目:光学课程设计 二、设计目的: 运用应用光学知识,了解望远镜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望远镜的外形尺寸、物镜组、目镜组及转像系统的简易或原理设计。了解光学设计中的PW法基本原理。 三、设计原理: 光学望远镜是最常用的助视光学仪器,常被组合在其它光学仪器中。为了观察远处的物体,所用的光学仪器就是望远镜,望远镜的光学系统简称望远系统. 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察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仪器,能把远物很小的张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之在像空间具有较大的张角,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清晰可辨。所以,望远镜是天文和地面观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是一种通过物镜和目镜使入射的平行光束仍保持平行射出的光学系统.其系统由物镜和目镜组成,当观察远处物体时,物镜的像方焦距和目镜的物方焦距重合,光学间距为零.在观察有限远的物体时,其光学间距是一个不为零的小数量,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望远镜是由光学间距为零的物镜和目镜组成的无焦系统. 常见望远镜按结构可简单分为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和牛顿式望远镜。常见的望远镜大多是开普勒结构,既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组),这种望远镜结构导致成像是倒立的,所以在中间还有正像系统。 物镜组(入瞳)目镜组 视场光阑出瞳 1 '1ω 2 '2'ω3 'f物—f目'l z '3 上图为开普勒式望远镜,折射式望远镜的一种。物镜组也为凸透镜形式,但目镜组是凸

透镜形式。为了成正立的像,采用这种设计的某些折射式望远镜,特别是多数双筒望远镜在光路中增加了转像稜镜系统。此外,几乎所有的折射式天文望远镜的光学系统为开普勒式。 伽利略望远镜是以会聚透镜作为物镜、发散透镜作为目镜的望远镜(会聚透镜的焦距要大于发散透镜的焦距),当远处的物体通远物镜(u>2f )在物镜后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而这个象一个要让它成现在发散透镜(目镜)的后面即靠近眼睛这一边,当光线通过发散透镜时,人就能看到一个正立缩小的虚象。伽利略望远镜的优点是结构紧凑,筒长较短,较为轻便,光能损失少,并且使物体呈正立的像,这是作为普通观察仪器所必需的。其原理图如下: 物镜组 目镜组 出瞳 '1 F F 2 f 2 d '1 f 伽利略望远镜示意图 为了更好的了解望远镜,下面介绍放大镜的各种放大率: 望远镜垂轴放大率:代表共轭面像高和物高之比。计算公式如下 1 '2 'f f -=β 望远镜角放大率:望远镜共轭面的轴上点发出的光线通过系统后,与光轴夹角的正切之比。计算公式如下: 2 '1'f f -=γ 望远镜轴向放大率:当物平面沿着光轴移动微小距离dx 时,像平面相应地移动距离dx',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设计

光学课程设计 ——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设计

一设计背景:在现在科学技术中,以典型精密仪器透镜、反射镜、棱镜等及其组合为关键部分的大口径光电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天文、空间望远镜;地基空间目标探测及识别;激光大气传输、惯性约束聚变装置等等…… 二设计目的及意义 (1)、熟悉光学系统的设计原理及方法; (2)、综合应用所学的光学知识,对基本外形尺寸计算,主要考虑像质或相差;

(3)、了解和熟悉开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原理,根据所学的光学知识(高斯公式、牛顿公式等)对望远镜的外型尺寸进行基本计算; (4)、通过本次光学课程设计,认识和学习各种光学仪器(显微镜、潜望镜等)的基本测试步骤; 三设计任务 在运用光学知识,了解望远镜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望远镜的外形尺寸、物镜组、目镜组及转像系统的简易或原理设计。并介绍光学设计中的PW法基本原理。同时对光学系统中存在的像差进行分析。四望远镜的介绍 1.望远镜系统:望远镜是一种利用凹透镜和凸透镜观测遥远物体的光学仪器。利用通过透镜的光线折射或光线被凹镜反射使之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被看到。又称“千里镜”。望远镜的第一个作用是放大远处物体的张角,使人眼能看清角距更小的细节。望远镜第二个作用是把物镜收集到的比瞳孔直径(最大8毫米)粗得多的光束,送入人眼,使观测者能看到原来看不到的暗弱物体。2.望远镜的一般特性 望远镜的光学系统简称望远系统,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当用在观测无限远物体时, 物镜的像方焦点和目镜的物方焦点重合,光学间隔d=o。当月在观测有限距离的物体时, 两系统的光学问隔是一个不为零的小数量。作为一般的研究,可以认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

齐鲁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专用纸 成绩 课程名称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 院 (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200911021033 设计日期 课程设计题目 (二)设计一个10倍的双目望远镜 一.设计题目要求: 设计一个10倍的双目望远镜,其设计要求如下: (1)视放大率 10x Γ= (2)全视场 26o ω= (3)岀瞳直径 ' 4D mm = (4)岀瞳距离 '11z l mm = (5)鉴别率 " 6α= (6)渐晕系数 0.6k = (7)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 28.3a = (8)选取普罗I 型棱镜,其棱镜材料为BKA7 (9)选用目镜类型为 2-28 二.拟定系统的原理方案 光学系统初步设计的第一步工作就是拟定系统的结构原理图。下面,结合仪器的光学性能和技术来简单讨论系统的结构。 (1)双目望远镜由一个物镜,两个棱镜,一个分划镜和一组目镜组成。 (2)光学系统为了便于观察,系统应成正像,所以必须加入倒像系统。 三.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 (一)目镜的计算 目镜是望远镜系统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目镜本身不需要设计,当系统需要使用目镜时,只要根据技术要求进行相应类型的选取即可。 1.已知本次设计的观察镜的视放大倍率Γ及视场角2ω,求出'2ω,即 'tg tg ωωΓ= 则 '22()arctg tg ωω=Γ?

2.因为目镜有负畸变(3%:5%),所以实际应取: '22()2()5%arctg tg arctg tg ωωω=Γ?+Γ?? 由上式可以求得 '258.08o ω= 3.然后求目镜的焦距 本次选用目镜2-28,其各项值据《光学仪器手册》可以查得: ' 20.216f = ' 4.49f s = 18.27f L =- ''/ 1.042P f = 5.0d = 4.在本次设计中所需的目镜的结构形式为已知条件,即所选目镜为2-28 根据 '258.08o ω= '4D mm = '11z l mm = 由以上要求,选取目镜2-28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目镜 2-28 表1-1 5.手动追迹光线,求出倒置后的f S 由图1可知该目镜的岀瞳位于整个系统的左侧,而在目镜的实际运用中,岀瞳应位于系统的右侧。此种情况相当于将目镜倒置,故而给出的' 4.49f s =不能直接加以运用。所以

光学课程设计

光学课程设计 望远镜结构参数设计 学校: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电科光电子082班 姓名:李政毅 学号:2008031167

目录 第1部分概述-----------------------------------------------------------------3 1.1 课程设计的目的-------------------------------------------------------------------------3 1.2 课程设计的内容-------------------------------------------------------------------------3 第2部分望远镜系统的应用-----------------------------------------------3 第2部分望远镜系统的分类及应用--------------------------------------3 第3部分望远镜系统原理----------------------------------------------------4 3.1 开普勒望远镜原理分析---------------------------------------------------------------4 3.2 特性分析---------------------------------------------------------------------------------4 3.3 望远镜的参数计算与步骤------------------------------------------------------------7 3.4 伽利略望远镜概述--------------------------------------------------------------------10 第4部分物镜与目镜组-----------------------------------------------------10 4.1 物镜组的主要参数--------------------------------------------------------------------10 4.2 物镜组的主要种类及其结构--------------------------------------------------------10 4.3 内调焦望远镜的特点-----------------------------------------------------------------12 4.4 目镜组的主要种类及其结构--------------------------------------------------------13 第5部分棱镜转向系统--------------------------------------------------------------16 第6部分光学系统初始结构参数计算方法----------------------------------17 6.1 相差设计W法---------------------------------------------------------------------------17 6.2 物体在有限距离时的P,W的规化----------------------------------------------------17 6.3 对物体位置的规化-----------------------------------------------------------------------18 6.4 薄透镜组的基本像差参量--------------------------------------------------------------18 第7部分光学系统中的光栅分析------------------------------------------------19 7.1 光栅的定义、结构及分类-----------------------------------------------------------19 7.2 衍射光栅的特性分析--------------------------------------------------------------------20 第8部分心得体会-------------------------------------------------------------------20 附录参考文献------------------------------------------------------------------------20

光学设计实验望远镜系统设计实验

光学设计实验报告——望远镜系统设计 姓名:任定伟 学号:B09010312 班级:B090103

目录 一、ZEMAX仿真 二、设计优化 三、数据比较和优化后参数 四、公差分析 五、光学系统图 六、设计心得体会

一ZEMAX仿真 一、本次设计要求如下: 1.焦距为100mm; 2.光源为无穷远处; 3.像空间F/﹟=4,相对孔径1/4 4.前一块玻璃为BAK1,后一块玻璃为F2 5.全视场角为8度 先打开ZEMAX软件,根据设计要求修改系统设定,包括系统孔径,镜头单位,视场,和波长。 望远镜物镜要求校正的像差主要是轴向色差、球差、慧差。 根据要求采用的是折射式望远双胶合型 (1)修改系统设定。 首先,根据要求的设计参数计算物方孔径EPD。提供的有效焦距efl为100mm,像空间F/﹟=4。 由公式,得物方孔径EPD约等于25。 在ZEMAX主菜单软件中,选择系统>通用配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图象空间F/#,数值选择4。

(2)视场设定。 在ZEMAX主菜单软件中,选择系统>视场,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视场类型选择角度,并输入三组视场数据,(0,8), (0, 2.8)和 (0,4)。 第三步,波长设定。 在ZEMAX主菜单软件中,选择系统>波长,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选择完成配置,然后单击确定。

系统配置完毕,即可在LDE中输入数据。 选择分析>草图>2D草图,将出现2D草图LAYOUT。 第二部分设计优化 从2D草图可以看出,镜头的性能参数并非最优。 选择编辑——》优化函数,反复进行修改权重,直到mtf达到最优。

选择工具 > 优化 > 优化在弹出的窗口中执行最终优化 当优化开始时,ZEMAX 首先更新系统的评价函数。第四部分:数据比较与优化后参数 优化后2D草图: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docx

光学课程设计 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设计题目:光学课程设计 设计目的: 运用应用光学知识,了解望远镜工作原理的基础上, 完成望远镜的外形尺寸、物镜组、 目镜组及转像系统的简易或原理设计。了解光学设计中的PV法基本原理。 二、设计原理: 光学望远镜是最常用的助视光学仪器,常被组合在其它光学仪器中。为了观察远处的 物体,所用的光学仪器就是望远镜,望远镜的光学系统简称望远系统•望远镜是一种用于 观察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仪器,能把远物很小的张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之在像空间具 有较大的张角,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清晰可辨。所以,望远镜是天文和 地面观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是一种通过物镜和目镜使入射的平行光束仍保持平行射出的光学系统•其系统由物镜和目镜组成,当观察远处物体时,物镜的像方焦距和目镜的物方焦距重合,光学间距为零•在观察有限远的物体时,其光学间距是一个不为零的小数量,- 般情况下,可以认为望远镜是由光学间距为零的物镜和目镜组成的无焦系统 常见望远镜按结构可简单分为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和牛顿式望远镜。常见 的望远镜大多是开普勒结构,既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组),这种望远镜结构导致成像 是倒立的,所以在中间还有正像系统。 上图为开普勒式望远镜,折射式望远镜的一种。物镜组也为凸透镜形式,但目镜组是凸

透镜形式。为了成正立的像,采用这种设计的某些折射式望远镜,特别是多数双筒望远镜在 光路中增加了转像稜镜系统。此外,几乎所有的折射式天文望远镜的光学系统为开普勒式。 伽利略望远镜是以会聚透镜作为物镜、发散透镜作为目镜的望远镜(会聚透镜的焦距要 大于发散透镜的焦距),当远处的物体通远物镜(u>2f )在物镜后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而这个象一个要让它成现在发散透镜(目镜)的后面即靠近眼睛这一边,当光线通过发散透 镜时,人就能看到一个正立缩小的虚象。伽利略望远镜的优点是结构紧凑,筒长较短,较为 轻便,光能损失少,并且使物体呈正立的像,这是作为普通观察仪器所必需的。其原理图如 下: 物镜组目镜组 伽利略望远镜示意图 为了更好的了解望远镜,下面介绍放大镜的各种放大率: 望远镜垂轴放大率:代表共轭面像高和物高之比。计算公式如下 望远镜角放大率:望远镜共轭面的轴上点发出的光线通过系统后, 与光轴夹角的正切之比。计算公式如下:

光学设计-第15章--望远镜物镜设计

第十五章 望远镜物镜设计 望远镜一般由物镜、目镜、棱镜或透镜式转像系统构成。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将远方的物体成像在目镜上,经目镜放大后供人眼观察。如图15-1所示。 图15-1 望远镜系统 §1 望远镜物镜的光学特性 一 望远镜物镜的光学特性参数 望远镜物镜的光学特性由焦距、相对孔径、视场等参数表示。 1 焦距 望远镜物镜的焦距/物f 等于目镜焦距/ 目f 与望远镜倍率的乘积,因而,一般望远镜的倍 率越高,物镜的焦距越长。高倍望远镜物镜焦距可达到一米左右,天文望远镜物镜焦距可达到数米。望远镜物镜的焦距大多在mm 500~100之间。 2 相对孔径 在望远系统中,入射的平行光束经过系统后仍然为平行光束,因此物镜的相对孔径 /物 f D 与目镜的相对孔径/ 目f D /是相等的。目镜的相对孔径主要由出射光瞳直径/D 和出射光瞳距离/p l 决定,目镜的出射光瞳直径一般为mm 4左右,出射光瞳距离/ p l 一般要求mm 20。为保证出射光瞳距离,目镜的焦距/目f 一般大于或等于mm 25,这样,目镜的相对 孔径约为71~41。所以,物镜的相对孔径不大,一般小于5 1。但当物镜的焦距很长时, 物镜的光瞳口径却可以很大,如天文望远镜中有口径为几米的物镜。 3 视场 望远镜物镜的视场ω2与目镜的视场/ 2ω以及系统的视放大率Γ之间有如下关系: ωωtg tg ⋅Γ=/ 目镜视场因受结构限制,目前/2ω大多在0 70以下,这就限制了物镜的视场不会很大,一般在0 12以下。 二 望远镜物镜像差校正要求 由于望远镜物镜的相对孔径和视场都不大,同时允许视场边缘成像质量适当降低,因此它的结构型式比较简单,故望远镜物镜要求主要校正球差、慧差、轴向色差,而不校正对应于像高/ y 二次方的各种单色像差(像散、场曲、畸变)和倍率色差。 由于望远镜要与目镜、棱镜或透镜式转像系统组合起来使用,所以在设计望远镜物镜时,应考虑到它与其他部分之间的像差补偿关系。在物镜光路中有棱镜的情况下,物镜的像差应当与棱镜的像差互相补偿,即棱镜的像差要靠物镜来补偿,由物镜来校正棱镜的像差。而棱镜中的反射面不产生像差,棱镜的像差等于展开以后的玻璃平板的像差,由于玻璃平板与它的位置无关,所以不论物镜光路中有几块棱镜,也不论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如何,只要

望远镜、显微镜组装与设计和zemax使用光学课程设计

长沙学院 光学工程CAD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光学课程设计 系(部) 电子与电气工程系 专业(班级) 光电信息工程(2013级2班)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孙利平、周远、谭志光、刘莉起止日期2015.6.22—2013.6.25

长沙学院课程设计鉴定表

目录 一、望远镜的设计与组装 (3) 1、项目设计目的 (3) 2、望远镜的基本原理 (3) 3、设计任务 (4) 设计与组装一个开普勒望远镜 (4) 设计与组装一个伽利略望远镜 (4) 设计和组装一个带正像系统的开普勒望远镜 (4) 4、数据记录 (4) (1)测得透镜焦距 (4) (2)开普勒望远镜的组装 (4) (3)开普勒望远镜特性参数测量 (4) 5、照片展示 (5) 6、可用器材 (5) 二、显微镜的设计与组装 (6) 1、项目设计目的 (6) 2、望远镜的基本原理 (6) 3、显微镜的设计及数据记录 (7) ①视放大率 (7) ②系统总长度不能大于光学平台的长度 (7) ③要给出设计值和实测值 (7) ④用手机拍一幅从目镜后拍出的微尺放大图 (7) 4、设计思路 (8) 5、可用器材 (8) 三、Zemax的光学设计 (8) 1、选定光学设计题目 (8) 2、学习zemax的使用 (8) 3、使用zemax软件设计光学器件 (10) ①设计单透镜 (10) ②设计牛顿望远镜 (12) ③设计施密特---卡塞格林系统 (14) 结束语 (16) 参考文献 (16)

一、望远镜的设计与组装 1、项目设计目的 掌握望远镜的原理及特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自组望远镜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进一步加深对望远系统的理解。 2、望远镜的基本原理 存在两类最简单的望远镜,分别为开普勒望远镜的伽利略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是由一片长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用一短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目镜组合而成,如下图。 远处的物经过物镜在其后焦面附近成一缩小的倒立实像,物镜的像方焦平面与目镜的物方焦平面重合,光学间距为0。在公共焦平面上可置分划板以测量像的尺寸和位置。平行光射入平行光射出。开普勒望远镜可观测到远处倒立的像。 伽利略望远镜是由一片长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用一短焦距的凹透镜作为目镜组合而成,如下图。 物镜的像方焦平面与目镜的物方焦平面重合,光学间距为0。平行光射入平行光射出。伽利略望远镜可观测到远处正立的像。 两种望远镜的视放大率都可表示为: 式中为物镜焦距,为目镜焦距,为入瞳口径,为出瞳口径。两种望远镜物镜均为正透镜,即,开普勒望远镜目镜为凸透镜,即,故开普勒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即成倒像。伽利略望远镜目镜为凹透镜,即,故伽利略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即成正像。

望远镜技术的光学设计

望远镜技术的光学设计 在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中,望远镜被广泛应用于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等领域,成为人类观察宇宙和探索地球的重要工具之一。望远 镜的光学设计是实现高分辨率、高清晰度观测的关键要素之一。本文 将探讨望远镜技术的光学设计。 1. 光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望远镜的光学设计基于光线的传播和折射原理。其基本部分包括目镜、物镜、镜筒等。目镜负责接收入射光线,物镜负责集光和形成清 晰的像,而镜筒则用于固定和调节镜头。 2. 光学系统的构成 望远镜的光学系统由多个镜片组成,具体包括凹透镜、凸透镜、反 射镜等。这些镜片通过特定排列和调整,使得光线能够被正确地聚焦 和成像,从而实现清晰的观测效果。 3. 光学设计的关键参数 光学设计中的关键参数包括焦距、口径、孔径比等。焦距决定了物 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而口径则决定了光线的收集能力。孔径比是指 目镜或物镜的直径与焦距的比值,它影响望远镜的分辨率和透明度。 4. 光学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光学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包括像差、散焦、畸变等。像差是指在 成像过程中出现的形状或色彩的偏差,散焦是指焦距过长或过短导致

的成像不清晰,而畸变则是指图像形状和大小的变形。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使用特殊材料、添加补偿镜片或使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等方 法进行修正和优化。 5. 光学设计中的创新与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望远镜的光学设计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如今, 采用自适应光学技术的望远镜可以根据大气条件和观测目标的特征进 行实时调整,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此外,光学干涉技术和多通道光 谱学等新技术也为望远镜的光学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6. 光学设计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望远镜技术的光学设计在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等领域都有着重 要的应用。在天文学中,精确的光学设计可以帮助科学家观测和探索 宇宙中的星系、行星等天体。在地质学中,望远镜可以用于观测地球 的地质结构和自然灾害等。在生物学中,望远镜则可以用于观测微生 物和细胞等微观结构。 总结: 望远镜技术的光学设计是实现高清晰度、高分辨率观测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选择光学系统和参数,解决光学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以及不 断创新和发展,望远镜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光学设计 的优化将为人类的科学研究和认知世界提供更加准确和详尽的信息。

光学天文望远镜结构设计及性能分析研究

光学天文望远镜结构设计及性能分析研究一、背景介绍 光学天文望远镜作为天文学中最常用的观测工具之一,已经成为了现代天文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光学望远镜利用天然光线在折射、反射、聚焦等方面的特性,可以使天体物理学的研究者们在研究恒星、行星、银河系等天体时,获得清晰而准确的观测结果。在光学望远镜的结构和性能设计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各种物理因素和技术因素,以达到最优的性能。 二、光学天文望远镜结构设计 光学天文望远镜的结构设计主要包括望远镜主体、支架、平台、辅助设备等三个方面。其中,主体是光学天文望远镜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包括镜筒、镜盘、鏡片等。 1. 镜筒 镜筒是光学望远镜的主体,一般由钢筋、钢板等材料制成。镜筒的主要功能是将光束能最大地聚焦,达到更好的观测效果。此外,还需要考虑镜筒的稳定性、振动等因素。 2. 镜盘 镜盘是光学望远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鏡片的核心。一般由铝合金或有机玻璃等材料制成。因为镜盘对光束聚焦的影响较大,所以设计时需要考虑材料的质量和表面精度,以保证望远镜的观测性能。 3. 镜片 镜片是光学望远镜的核心部分,负责对光线进行折射和反射,使光线能够在焦点处集中,从而实现更准确的观测。常用的材料有石英、硼硅玻璃等。

三、性能分析研究 光学天文望远镜的性能与其结构设计密不可分,影响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镜面 精度、镜面表面质量和光学设计等几个方面。 1. 镜面精度 镜面精度是评价光学望远镜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准确度和表面精度会直 接影响到望远镜的空间分辨率。为了提高镜面精度,需要采用多种技术手段来进行研磨和加工。同时,加强对镜体的检验和监测,以及对望远镜的镜面保养和维护,也是保证长期稳定性和性能的重要因素。 2. 镜面表面质量 光学望远镜的表面质量也是影响性能的重要因素。表面的平整度、光洁度、清 洁度等都会影响到光线的聚焦质量和影像的清晰度。因此,在望远镜的表面处理方面,需要充分考虑表面粗糙度和清洁度等因素,并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进行表面处理和保养。 3. 光学设计 光学设计是保证望远镜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光学设计能够使望远镜在 不同沿视方向的变化下,实现较为稳定和准确的观测效果。因此,在望远镜的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光学设计的大小、焦距和视场等因素。 四、结论 光学天文望远镜的结构设计和性能分析是相互联系的,两者必须要协调起来才 能实现最优的效果。在望远镜的各个组成部分中,镜筒、鏡盤、鏡片等都需要在结构和性能方面进行充分的考虑和设计。合理的光学设计、精准的镜面研磨和保养等,都可以提高望远镜的空间分辨率和观测精度,保证其各方面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望远镜系统光学设计

精心整理 内调焦准距式望远系统 一、技术参数选择; 选择技术要求如下: 放大率:?=24?加常数:c=0 分辨率:??4?最短视距:Ds=2m 视场角:2w=1.6?筒长:LT=160mm 乘常数:k=100 ? ?=-24?,L=170,Q=0.60 f? 12 =233.33,d0=111.48 f? 1=140.50,f? 2 =-57.57,f? 3 =11.80 代入检验公式为:

() 2 22 212 2142f -f -f L-f δ-f c ' '''+'=(2-4) 将所确定的参数代入,得: c =0.00254 由此可见,系统满足准距条件,其所引起的测量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二、外形尺寸计算; 1、物镜通光孔径及出瞳大小 为了满足分辨率的要求,即??4?,由 得: ,则: 2D 2=D 1-d 034tg w ?=-?出瞳距 因l z 2=l ?z 15取l 1 于是得调焦镜的调焦量: ?d =d –d 0=128.77–111.71=17.06mm 三、结构选型; 在本设计中,主物镜的相对孔径约1:4,调焦镜的相对孔径1:5.6,因此,主物镜和调焦镜均可选用最简单的双胶合物镜。目镜在光学设计手册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目镜,并用缩放法调到合适尺寸。

1.求解物镜 f1 140.5 p 无穷 0 w 无穷 0 c1 0 由上20)2.0(85.0 ++=∞ ∞W P P 求得 理论p0 -0.034 选择玻璃 n1 n2 1.6725 1.5399 k7 查表 小Φ1 A K Q0 查表W0 形状Q2 Q3 Q ρ1 ρ2 ρ3 r1 r2 r3 确定透镜厚度 x1 2.662136 x2 4.963452 x3 0.023535 t1 5.441053 d1 3.139737 t2 2.103904 d2 7.090891 d 10.23063 D1 36 2.求解调焦镜 用同样的方法求解调焦镜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 一、设计题目 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选型和设计) 二、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1、综合运用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进一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2、初步掌握简单的、典型的、与新型系统设计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光线光路计算技能,了解并熟悉光学设计中所有例行工作,如数据结果处理、像差曲线绘制、光学零件技术要求等。 3、巩固和消化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初步了解新型光学系统的特点,为学习专业课与进行毕业设计打下好的基础。 三、设计技术要求 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采用普罗I型棱镜转像,系统要求为: 1、望远镜的放大率Γ=6倍; 2、物镜的相对孔径D/f′=1:4(D为入瞳直径,D=30mm); 3、望远镜的视场角2ω=8°; 4、仪器总长度在110mm左右,视场边缘允许50%的渐晕; 5、棱镜最后一面到分划板的距离 14mm,棱镜采用K9玻璃,两棱镜间隔为2~5mm。 6、lz′=8~10mm 四、设计报告撰写内容 本课程设计要求以设计报告形式完成以下工作: 1、认真学习相关像差理论和光学设计知识,做好笔记,完成例题作业并上交; 2、根据所讲内容进行本设计具体参数以及结构形式的选择,说明选择理论依据; 3、进行本设计的外形尺寸计算,要求写明计算过程; 4、使用PW法进行初始结构参数r、d、n的求解,要求写明计算过程; 5、计算本设计的像差容限,使用Tcos软件完成设计的模拟和计算,手工修改结构参数进行像差的校正; 6、绘制相应的像差曲线图和计算数据报表; 7、写出本次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第5章 望远系统设计范例 题目: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选型和设计) 要求: 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采用普罗I 型棱镜转像,系统要求为: 1、望远镜的放大率Γ=6倍; 2、物镜的相对孔径D/f′=1:4(D 为入瞳直径,D =30mm ); 3、望远镜的视场角2ω=8°; 4、仪器总长度在110mm 左右,视场边缘允许50%的渐晕; 5、棱镜最后一面到分划板的距离≥14mm ,棱镜采用K9玻璃,两棱镜间隔为2~5mm 。 6、lz′=8~10mm 我们的工作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系统外形尺寸的计算:根据需求确定像差,选型; 2、使用PW 法进行初始结构的计算:确定系统的r 、d 、n ; 3、像差的校正:通过修改r 、d 、n ,调整像差至容限之内; 4、进行像质评价,总结数据图表,完成设计。 下面我们将根据以上步骤来示范本次设计 第一部分:外形尺寸计算 一、各类尺寸计算 1、计算'f o 和'f e 由技术要求有:1 '4 o D f = ,又30D mm =,所以'120o f mm =。 又放大率Γ=6倍,所以' '206o e f f mm ==。 2、计算D 出 30 3056 D D D mm =∴= = =Γ 物出物

光学课程设计报告——华中科技大学

光学课程设计报告 姓名:糜健 班级:光信0802 学号:U200813208

目录 1.设计任务及要求 (2) 1.1设计任务 (2) 1.2设计技术要求 (2) 2.设计步骤 (2) 2.1总体设计流程图 (2) 2.2光学系统外形尺寸的计算 (3) 2.2.1 望远镜基本结构参数的确定 (3) 2.2.2普罗Ⅰ型转向棱镜外形尺寸的计算 (3) 2.2.3物镜的选型及初始结构参数的计算 (5) 2.2.4目镜的选型及其初始结构参数的计算 (8) 2.3像差调节 (10) 2.3.1物镜的调节: (10) 2.3.2目镜的调节: (12) 2.3.3像质评价 (15) 4.附录:零件图与系统图 (16) 4.1双胶合物镜正透镜零件图 (17) 4.2光学系统图 (18)

1.设计任务及要求 1.1设计任务 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选型和设计)1.2设计技术要求 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采用普罗I型棱镜转像,系统要求为: 1、望远镜的放大率Γ=6倍; 2、物镜的相对孔径D/f′=1:4(D为入瞳直径,D=30mm); 3、望远镜的视场角2ω=8°; 4、仪器总长度在110mm左右,视场边缘允许50%的渐晕; 5、棱镜最后一面到分划板的距离>=14mm,棱镜采用K9玻璃,两棱镜间隔为2~5mm; 6、lz ′>8~10mm。 2.设计步骤 2.1总体设计流程图

2.2光学系统外形尺寸的计算 2.2.1 望远镜基本结构参数的确定 焦距:由D/f1’=1:4,f1’=4D=120mm。又因为Γ=f1’/f2’,f2’=f1’/Γ=20mm。 出瞳大小:D’=D/Γ=5mm。 分划板口径:D分=2f1’tanω=16.7824mm。 出瞳的视场角:因为Γ=tanω’/tanω,ω=4°,2ω’=45.522°。 2.2.2普罗Ⅰ型转向棱镜外形尺寸的计算 普罗Ⅰ型转向棱镜基本结构如下: 普罗Ⅰ型转向棱镜是由两块等腰直角棱镜所构成的,具有转向的功能,可以解决开普勒望远镜成倒像的问题,使其成正立的实像,在本双筒望远镜系统中,棱镜位于目镜与分划板之间,对一块等腰直角棱镜进行棱镜的展开如下: 如图,D为棱镜的通光口径,L为棱镜的展开长度,由几何关系可知:L=2D。即可以将一块等 腰直角棱镜展开为厚度为L的玻璃平板,玻璃平板又可以等效为厚度d=L/n的空气平板,其中n 为玻璃平板的折射率。因此系统可以等效为由物镜、目镜、分划板、两空气平板所组成得系统。将两空气平板放置在物镜与分划板之间,结构图如下:

开普勒望远镜设计

开普勒望远镜设计 摘要简述了望远镜的结构和作用,介绍了开普勒望远镜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根据提供的开普勒望远镜的主要参数设计出开普勒望远镜的外形尺寸。针对物镜和目镜给出了具体的参数设计。考虑到实际应用,增加了转像系统的设计。最终对光学系统进行了像质评价。 关键词开普勒望远镜像差Matlab 光学设计 一概述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理想光学系统理论、光束限制理论和像差理论,进行实际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为光学设计打下良好基础。(2)促进协助和自学能力的提高:通过小组共同研究,促进学生团结协助精神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及自学能力。 1.2课程设计的容 开普勒望远镜典型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与分析。根据要求画出系统光路图,标识系统结构、光束限制和成像典型光线。设计思路、分析步骤和设计过程齐全,设计合理,结果可靠。 1.3题意重述

开普勒望远镜是最简单的望远镜系统,已知数据,视觉放大率6Γ=-,视场角 26ω=,出瞳直径4D mm '=,机械筒长168L mm =;画出系统光路图,并计算 开普勒望远镜的外形尺寸: (提示:目镜可选用凯涅尔型,其后工作距2F l '和焦距2f '有如下近似关系:220.35F l f ''≈;前工作距28.6F l mm =。) 二 开普勒望远镜的设计 2.1开普勒望远镜介绍 望远镜是一种利用凹透镜和凸透镜观察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器件,物体光线通过透镜经过折射和反射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被人眼看到。望远镜可以把物镜收集到的比瞳孔直径粗得多的光束送入人眼,使观测者能看到原来看不到的暗弱物体。望远镜可以放大远处物体的角,能把远处的物体很小的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之在像空间具有较大的角,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得清晰可辨。所以,望远镜是天文和地面观测不可或缺的工具。 开普勒望远镜是开普勒在1611年发明的。其原理是:物镜、目镜都由凸透镜构成。由于两者之间有一个实像,可方便地安装分划板,作为视场光阑。但这种结构成像是倒立的,所以要在中间增加转像系统。转像系统分为两类:棱镜转像系统和透镜转像系统。我们常见的前宽后窄的典型双筒望远镜采用了双直角棱镜正像系统。这种系统的优点是在转像的同时将光轴两次折叠,从而大大减小了望远镜的体积和重量。透镜转像系统采用一组复杂的透镜将像倒转,

光学课程设计一一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docx

光学课程设计一一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 学校: 班级:光________ 姓名

第一光学系统的应用

在现代科学技术中,以典型精密透镜、反射镜、棱镜等及其组合为关键部件的大口径光电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天文、空间望远镜;地基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激光大气传输、惯性约束聚变装置等。尤其是在光电测试技术中,大量的运用了光学器件,例如激光干涉侧长仪,其工作原理图如下: [&大整£"| : I I 逆计⑺ |邱境参•恢卜T 计花反"] I 散字W示 图表1激光干涉仪测长原理 第二设计的概要 我们知道,一个光学系统的设计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根据技术要求(如光学性能、外形、重量及有关技术条件)拟定光学系统原理图,并确定系统中个透镜组的焦距,各光学部件和零件的尺寸,相互之间的间隔等,我们称之为初步设计,亦即外形尺寸计算。在此基础上,第二是进行像差设计,通过大量的光线追迹和人工或利用程序对结构参数的修改确定保证成像质量优良的各种透镜的半径r、厚度和间隔d以及透镜的材料等。 1. 1设计的名称: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 1.2设计的目的 运用应用光学知识,在了解望远镜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望远镜的外形尺寸、物镜组、目镜组及转像系统的简易或原理设计。了解光学设计中的PW法基本原理。 1.3设计的意义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懂得了要理论联系实际,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把已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从中得出结论,才是真正的知识,这才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的知识理解的不深刻,掌握的不够牢固,通过这次设计,使得我对以前的知识能够重新温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自己查阅资料文献的能力。

开普勒望远镜设计

开普勒望远镜设计 摘要 简述了望远镜的结构和作用,介绍了开普勒望远镜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根据提供的开普勒望远镜的主要参数设计出开普勒望远镜的外形尺寸。针对物镜和目镜给出了具体的参数设计。考虑到实际应用,增加了转像系统的设计。最终对光学系统进行了像质评价。 关键词 开普勒望远镜 像差 Matlab 光学设计 一 概述 1.1 课程设计的目的 (1)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理想光学系统理论、光束限制理论和像差理论,进行实际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为光学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2)促进协助和自学能力的提高:通过小组共同研究,促进学生团结协助精神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及自学能力。 1.2 课程设计的内容 开普勒望远镜典型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与分析。根据要求画出系统光路图,标识系统结构、光束限制和成像典型光线。设计思路、分析步骤和设计过程齐全,设计合理,结果可靠。 1.3题意重述 开普勒望远镜是最简单的望远镜系统,已知数据,视觉放大率6Γ=-,视场角 26ω=,出瞳直径4D mm '=,机械筒长168L mm =;画出系统光路图,并计算 开普勒望远镜的外形尺寸: (提示:目镜可选用凯涅尔型,其后工作距2F l '和焦距2f '有如下近似关系:220.35F l f ''≈;前工作距28.6F l mm =。)

二开普勒望远镜的设计 2.1开普勒望远镜介绍 望远镜是一种利用凹透镜和凸透镜观察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器件,物体光线通过透镜经过折射和反射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被人眼看到。望远镜可以把物镜收集到的比瞳孔直径粗得多的光束送入人眼,使观测者能看到原来看不到的暗弱物体。望远镜可以放大远处物体的张角,能把远处的物体很小的张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之在像空间具有较大的张角,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得清晰可辨。所以,望远镜是天文和地面观测不可或缺的工具。 开普勒望远镜是开普勒在1611年发明的。其原理是:物镜、目镜都由凸透镜构成。由于两者之间有一个实像,可方便地安装分划板,作为视场光阑。但这种结构成像是倒立的,所以要在中间增加转像系统。转像系统分为两类:棱镜转像系统和透镜转像系统。我们常见的前宽后窄的典型双筒望远镜采用了双直角棱镜正像系统。这种系统的优点是在转像的同时将光轴两次折叠,从而大大减小了望远镜的体积和重量。透镜转像系统采用一组复杂的透镜将像倒转,成本较高。开普勒望远镜各种性能优良,所以目前军用望远镜、小型天文望远镜等专业级的望远镜都采用此种结构。 2.2开普勒望远镜外形尺寸设计 图1 开普勒望远镜光路示意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