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光学课程设计-15倍双目望远镜

合集下载

应用光学(工程光学)课程设计指导书(ZEMAX)

应用光学(工程光学)课程设计指导书(ZEMAX)
D=10mm; f ' =50mm; 2ω = 10° ;工作波段:0.486~0.656 μm 。
第一步骤:打开并熟悉 ZEMAX 软件
通过鼠标左键双击桌面的图标快捷键 次打开后的界面如图 1 所示,它是软件的主窗口。
标题框
打开 ZEMAX-EE 软件。首
菜单框
编辑窗口
工具框
图 1 主窗口界面 如图 1 所示,标题为“Lens Data Editor”的窗口为透镜数据编辑窗口。该 窗口可用来编辑透镜组的很多参数,如曲面面型(Type)、曲率半径(Radius)、透 镜厚度(Thickness)、玻璃材料(Glass)、径向半径(Semi-Diameter)等参数。
图 27 第一次优化后的结构
图 28 第一次优化后的 FFT MTF 从上面的两个图中可知,结构趋于合理化,FFT MTF 值得到大大提高,有的
择波长(段)并点击
图标确定。退出时,需点击“ok”,如图 10 所示。
图 9 工作波长编辑窗口 图 10 选择工作波长下拉菜单
四、设定评价函数和 EFFL 有效焦距值
按下快捷键 F6 或通过“Editors\Merit Function”路径打开“Merit Function Editor:”窗口,通过“Tools\Default Merit Function”路径打开“Default Merit Function” 默认评价函数对话框窗口如图 12 所示。
图 24 优化前的结构
图 25 优化前的 FFT MTF
选中“Semi-Diameter”列中的第一个“15.000000”,当出现
黑色背
景时,按一下快捷键“ctrl+Z”,则该单元格数值由系统自动改变。用同样的方法 对下面的两个数也各操作一次。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终)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终)

第一类题目:双目望远镜要求:1)双镜筒之间可以调节距离,调节范围56~72mm2)右眼目镜可以调节视度,调节距离 100052e f x '±=3)透镜间空气间隔公差05.0±mm 4)透镜装调光轴偏心5'(角分)参考:目镜2-28, 焦距216.20='e f mm (参考光学仪器设计手册P295) 目镜2-25 焦距597.15='e f mm (参考光学仪器设计手册P294) 别汉屋脊棱镜 (参考光学仪器设计手册P92) 普罗I 型棱镜 (参考工程光学郁道银P47)1、设计一个10倍的双目望远镜全视场: 062=ω;出瞳直径:d=4.0,镜目距:5.10=p ;分辨率:"6=α;渐晕系数:6.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3.28=a ;棱镜:普罗I 型棱镜;材料:BAK7;目镜:2-252、设计一个8倍的双目望远镜全视场: 072=ω;出瞳直径:d=5,镜目距:20=p ;分辨率:"6=α;渐晕系数:55.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3.26=a ;棱镜:普罗I 型棱镜;材料:BAK7;目镜:2-283、设计一个8倍的双目望远镜全视场: 072=ω;出瞳直径:d=4,镜目距:5.10=p ;分辨率:"6=α;渐晕系数:6.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3.28=a ;棱镜:普罗I 型棱镜;材料:K9;目镜:2-254、设计一个8倍的双目望远镜全视场: 072=ω;出瞳直径:d=5,镜目距:20=p ;分辨率:"6=α;渐晕系数:55.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3.26=a ;棱镜:普罗I 型棱镜;材料:BAK7;目镜:2-285、设计一个10倍的双目望远镜全视场: 062=ω;出瞳直径:d=4.0,镜目距:5.10=p ;分辨率:"6=α;渐晕系数:6.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3.28=a ;棱镜:别汉屋脊棱镜;材料:BAK7;目镜:2-25第二类题:潜望镜要求:1)潜望高度可以调节,潜望高度调节距离mm 50± 2)入射光轴和出射光轴平行性调整结构 3)透镜间空气间隔公差05.0±mm 4)透镜装调光轴偏心5'(角分)参考:目镜2-28, 焦距216.20='e f mm (参考光学仪器设计手册P295)靴型屋脊棱镜 (参考光学仪器设计手册P91,最上面有潜望折转光路的直角棱镜)普罗II 型棱镜 (参考工程光学郁道银P47,其中一块直角棱镜在最上面折转光路)1、设计一个8倍的潜望镜:全视场:o 7=ω2;出瞳直径:5=d ;镜目距:20=p ;分辨率:6''=α;渐晕系数:505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641.a =;潜望高度:250;棱镜:靴型屋脊棱镜+直角棱镜;材料: K9;目镜:2-28。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一、设计题目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选型和设计)二、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1、综合运用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进一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2、初步掌握简单的、典型的、与新型系统设计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光线光路计算技能,了解并熟悉光学设计中所有例行工作,如数据结果处理、像差曲线绘制、光学零件技术要求等。

3、巩固和消化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初步了解新型光学系统的特点,为学习专业课与进行毕业设计打下好的基础。

三、设计技术要求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采用普罗I型棱镜转像,系统要求为:1、望远镜的放大率Γ=6倍;2、物镜的相对孔径D/f′=1:4(D为入瞳直径,D=30mm);3、望远镜的视场角2ω=8°;4、仪器总长度在110mm左右,视场边缘允许50%的渐晕;5、棱镜最后一面到分划板的距离 14mm,棱镜采用K9玻璃,两棱镜间隔为2~5mm。

6、lz′=8~10mm四、设计报告撰写内容本课程设计要求以设计报告形式完成以下工作:1、认真学习相关像差理论和光学设计知识,做好笔记,完成例题作业并上交;2、根据所讲内容进行本设计具体参数以及结构形式的选择,说明选择理论依据;3、进行本设计的外形尺寸计算,要求写明计算过程;4、使用PW法进行初始结构参数r、d、n的求解,要求写明计算过程;5、计算本设计的像差容限,使用Tcos软件完成设计的模拟和计算,手工修改结构参数进行像差的校正;6、绘制相应的像差曲线图和计算数据报表;7、写出本次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第5章 望远系统设计范例题目: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选型和设计) 要求: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采用普罗I 型棱镜转像,系统要求为: 1、望远镜的放大率Γ=6倍;2、物镜的相对孔径D/f′=1:4(D 为入瞳直径,D =30mm );3、望远镜的视场角2ω=8°;4、仪器总长度在110mm 左右,视场边缘允许50%的渐晕;5、棱镜最后一面到分划板的距离≥14mm ,棱镜采用K9玻璃,两棱镜间隔为2~5mm 。

光学设计实验望远镜系统设计实验

光学设计实验望远镜系统设计实验

光学设计实验报告——望远镜系统设计**:***学号:B********班级:B090103目录一、ZEMAX仿真二、设计优化三、数据比较和优化后参数四、公差分析五、光学系统图六、设计心得体会一ZEMAX仿真一、本次设计要求如下:1.焦距为100mm;2.光源为无穷远处;3.像空间F/﹟=4,相对孔径1/44.前一块玻璃为BAK1,后一块玻璃为F25.全视场角为8度先打开ZEMAX软件,根据设计要求修改系统设定,包括系统孔径,镜头单位,视场,和波长。

望远镜物镜要求校正的像差主要是轴向色差、球差、慧差。

根据要求采用的是折射式望远双胶合型(1)修改系统设定。

首先,根据要求的设计参数计算物方孔径EPD。

提供的有效焦距efl为100mm,像空间F/﹟=4。

由公式,得物方孔径EPD约等于25。

在ZEMAX主菜单软件中,选择系统> 通用配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图象空间F/#,数值选择4。

(2)视场设定。

在ZEMAX主菜单软件中,选择系统> 视场,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视场类型选择角度,并输入三组视场数据,(0,8), (0, 2.8)和 (0,4)。

第三步,波长设定。

在ZEMAX主菜单软件中,选择系统> 波长,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选择完成配置,然后单击确定。

系统配置完毕,即可在LDE中输入数据。

选择分析>草图>2D草图,将出现2D草图LAYOUT。

第二部分设计优化从2D草图可以看出,镜头的性能参数并非最优。

选择编辑——》优化函数,反复进行修改权重,直到mtf达到最优。

选择工具 > 优化 > 优化在弹出的窗口中执行最终优化当优化开始时,ZEMAX 首先更新系统的评价函数。

第四部分:数据比较与优化后参数优化后2D草图:第五部分公差分析在菜单栏中点开Tools(工具)选中Tolerancing点OK然后点Editors选中Tolerance Data Editor在页面上点开Tools选中Default Tolerances点OK输入参数进行公差分析后得点开Tools 选中Test Plate Fitting出现对话框选择Best to woest 点OK,第五部分光学系统图第六部分设计心得体会通过光学课程设计,我不但学到了一些以前不懂的知识,而且更进一步学会使用了ZEMAX 常用的光学设计软件,同时,也锻炼了我们在学习新软件的能力,这不但是对新知识的学习,更是对新事物学习和接受能力的锻炼,因此我对此次光电课程设计感触和收获颇深!刚开始,我们对设计的总体思路都没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刚得到题目时,我们到图书馆和上网查阅资料,看了以前上试验课时的PPT和一些资料,才对要使用的软件有了较深入的了解,然后对着以前的设计课题,慢慢的探索和练习。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1-40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1-40

视场:; 出瞳直径:d = 5mm ; 镜目距:p = 2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4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10 mm;棱镜和材料: 施密特屋脊棱镜(k = 3.04) 材料:k9目镜:2-35N0.2 10 倍炮对镜:视场:; 出瞳直径:d = 5mm ; 镜目距:p = 2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5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42mm;棱镜和材料: 靴型屋屋脊棱镜(k = 2.98),材料:k9目镜:2-35N0.3 10 倍潜望镜:视场:; 出瞳直径:d = 5mm ; 镜目距:p = 2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5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45 mm;潜望高:300 mm棱镜和材料: 普罗11型棱镜(k = 3.0),材料:k9目镜:2-35N0.4 10 倍潜望镜:视场:; 出瞳直径:d = 5mm ; 镜目距:p = 2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75 ,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45 mm;潜望高:300 mm棱镜和材料: 五角屋脊棱镜(k = 4.233),材料:K9目镜:2-35视场:; 出瞳直径:d = 5mm ; 镜目距:p = 2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64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10 mm;棱镜和材料: D1J-450屋脊棱镜(k = 3.552),材料:Bak7目镜:2-35N0.6 10 倍观察镜:视场:; 出瞳直径:d = 5mm ; 镜目距:p = 2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64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10 mm;棱镜和材料: D1J-600屋脊棱镜(k = 2.646),材料:k9目镜:2-35N0.7 10 倍观察镜:视场:; 出瞳直径:d = 5mm ; 镜目距:p = 2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64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10 mm;棱镜和材料: D1J-800屋脊棱镜(k = 1.96),材料:Bak7目镜:2-35N0.8 10 倍双目望远镜:视场:; 出瞳直径:d = 5mm ; 镜目距:p = 2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4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28 mm;棱镜和材料: 普罗1型棱镜(k = 4),材料:k9目镜:2-35视场:; 出瞳直径:d = 5mm ; 镜目距:p = 2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47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43 mm;棱镜和材料: 靴型屋脊棱镜(k = 2.98),材料:k9目镜:2-28N0.10 10 倍双目望远镜:视场:; 出瞳直径:d = 5mm ; 镜目距:p = 19.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2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25mm;棱镜和材料: 普罗1型棱镜(k = 4),材料:k9目镜:2-28N0.11 10 倍观察镜:视场:; 出瞳直径:d = 4.5mm ; 镜目距:p = 19.5mm 分辨率:渐晕系数:k = 0.51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10mm;棱镜和材料: D1J-800屋脊棱镜(k = 1.96),材料:Bak7目镜:2-28N0.12 10 倍观察镜:视场:; 出瞳直径:d = 5mm ; 镜目距:p = 2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3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10 mm;棱镜和材料: 别汉屋脊棱镜(k = 5.7),材料:Bak7目镜:2-28N0.13 10 倍观察镜:视场:; 出瞳直径:d = 5mm ; 镜目距:p = 2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3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10 mm;棱镜和材料: 阿贝屋脊棱镜(k =5.196),材料:Bak7目镜:2-28N0.14 10 倍观察镜:视场:; 出瞳直径:d = 5mm ; 镜目距:p = 2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3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10 mm;棱镜和材料: 列曼屋脊棱镜(k = 5.196),材料:Bak7目镜:2-28N0.15 10 倍观察镜:视场:; 出瞳直径:d = 4mm ; 镜目距:p = 10.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8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10 mm;棱镜和材料: 斯密特屋脊棱镜(k = 3.04),材料:k9目镜:2-25N0.16 10 倍观察镜:视场:; 出瞳直径:d = 4mm ; 镜目距:p = 10.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10 mm;棱镜和材料: D1J-450屋脊棱镜(k = 3.558),材料:k9目镜:2-25N0.17 10 倍观察镜:视场::; 出瞳直径:d = 4mm ; 镜目距:p = 10.5mm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42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10 mm;棱镜和材料: D1J-600屋脊棱镜(k = 2.646),材料:k9目镜:2-25N0.18 10 倍观察镜:视场:; 出瞳直径:d = 4mm ; 镜目距:p = 10.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10 mm;棱镜和材料: D1J-800屋脊棱镜(k = 1.96),材料:Bak7目镜:2-25N0.19 10 倍观察镜:视场:; 出瞳直径:d = 4mm ; 镜目距:p = 10.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10 mm;棱镜和材料: 别汉屋脊棱镜(k = 5.7),材料:Bak7目镜:2-25N0.20 10 倍观察镜:视场:; 出瞳直径:d = 4mm ; 镜目距:p = 10.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10 mm;棱镜和材料: 阿贝屋脊棱镜(k = 5.196),材料:Bak7目镜:2-25N0.21 10 倍双目望远镜:视场:; 出瞳直径:d = 4mm ; 镜目距:p = 10.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6棱镜和材料: 普罗1棱镜(k = 4),材料:Bak7目镜:2-25N0.22 10 倍潜望镜:视场:; 出瞳直径:d = 4mm ; 镜目距:p = 10.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30 mm;棱镜和材料: 普罗11棱镜(k = 3),材料:k9目镜:2-28潜望高:300mmN0.23 10 倍观察镜:视场:; 出瞳直径:d = 4mm ; 镜目距:p = 10.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10 mm;棱镜和材料: 斯密特屋脊棱镜(k = 3.04),材料:k9目镜:2-28N0.24 10 倍观察镜:视场:; 出瞳直径:d = 4mm ; 镜目距:p = 10.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10 mm;棱镜和材料: D1J-450屋脊棱镜(k = 3.558),材料:Bak7目镜:2-28N0.25 10 倍观察镜:视场:; 出瞳直径:d = 4mm ; 镜目距:p = 10.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棱镜和材料: D1J-600屋脊棱镜(k = 2.646),材料:k9目镜:2-28N0.26 8 倍观察镜:视场:; 出瞳直径:d = 4mm ; 镜目距:p = 10.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10 mm;棱镜和材料: 别汉屋脊棱镜(k = 5.7),材料:k9目镜:2-28N0.27 8 倍观察镜:视场:; 出瞳直径:d = 4mm ; 镜目距:p = 10.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10 mm;棱镜和材料: D1J-800 屋脊棱镜(k = 1.96),材料:k9目镜:2-28N0.28 8 倍观察镜:视场:; 出瞳直径:d = 4mm ; 镜目距:p = 10.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15mm;棱镜和材料: 阿贝屋脊棱镜(k = 5.196),材料:k9目镜:2-28N0.29 8 倍观察镜:视场:; 出瞳直径:d = 4mm ; 镜目距:p = 10.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15 mm;棱镜和材料: 别汉屋脊棱镜(k = 5.7),材料:k9目镜:2-28N0.30 8 倍观察镜:视场:; 出瞳直径:d = 4mm ; 镜目距:p = 10.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15 mm;棱镜和材料: 列曼屋脊棱镜(k = 5.196),材料:k9目镜:2-28N0.31 8 倍双目望远镜:视场:; 出瞳直径:d = 4mm ; 镜目距:p = 10.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26.3 mm;棱镜和材料: 保罗1棱镜(k = 4),材料:Bak7目镜:2-28N0.32 8 倍炮对镜:视场:; 出瞳直径:d = 4mm ; 镜目距:p = 10.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41.6 mm;棱镜和材料: 靴型屋脊棱镜(k = 2.98),材料:k9目镜:2-28N0.33 8 倍观察镜:视场:; 出瞳直径:d = 4mm ; 镜目距:p = 10.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10 mm;棱镜和材料: 斯密特屋脊棱镜(k = 3.04),材料:k9目镜:2-28N0.34 8 倍观察镜:视场:; 出瞳直径:d = 4mm ; 镜目距:p = 10.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10 mm;棱镜和材料: 列曼屋脊棱镜(k = 4.619),材料:k9目镜:2-28N0.35 8 倍观察镜:视场:; 出瞳直径:d = 4mm ; 镜目距:p = 10.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10 mm;棱镜和材料: 阿贝屋脊棱镜(k = 5.196),材料:k9目镜:2-28N0.36 8 倍双目望远镜:视场:; 出瞳直径:d = 4mm ; 镜目距:p = 10.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25mm;棱镜和材料: 保罗1棱镜(k = 4),材料:k9目镜:2-25N0.37 8 倍双目望远镜:视场:; 出瞳直径:d = 4mm ; 镜目距:p = 10.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10 mm;棱镜和材料: 列曼屋脊棱镜(k = 5.196),材料:k9目镜:2-25N0.38 8 倍双目望远镜:视场:; 出瞳直径:d = 4mm ; 镜目距:p = 10.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10 mm;棱镜和材料: 阿贝屋脊棱镜(k = 5.196),材料:k9目镜:2-25N0.39 8 倍双目望远镜:视场:; 出瞳直径:d = 4mm ; 镜目距:p = 10.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10 mm;棱镜和材料: 别汉屋脊棱镜(k = 5.7),材料:k9目镜:2-25N0.40 8 倍双目望远镜:视场:; 出瞳直径:d = 4mm ; 镜目距:p = 10.5mm 分辨率:; 渐晕系数:k = 0.5棱镜出射面与分划板距离:a = 25.3 mm;棱镜和材料: 保罗1棱镜(k = 4),材料:k9目镜:2-13目镜2-352w = 500f’= 25D’=6mmP’/f’ = 1.036目镜2-282w = 570f’= 20.216D’=5mmP’/f’ = 1.042目镜2-252w = 640f’= 15.597D’=4mmP’/f’ = 0.733棱镜b 计算:薄透镜:厚透镜:或 dWhere:。

光学课程设计--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精品

光学课程设计--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精品

光学课程设计报告目录设计任务与要求 (2)设计步骤 (3)一、外形尺寸计算 (3)二、光学系统选型 (6)三、物镜的设计 (7)1、用PW法计算双胶合物镜初始结构: (7)(1)求h,z h,J (7)(2)求平板像差 (7)(3)求物镜像差 (7)(4)计算P,W (7)(5)归一化处理 (8)(6)选玻璃 (8)(7)求形状系数Q (8)(8)求归一化条件下透镜各面的曲率 (9)(9)求薄透镜各面的球面半径 (9)(10)求厚透镜各面的球面半径 (9)2、物镜像差容限的计算 (10)3、物镜像差校正 (10)4、物镜像差曲线 (13)四、目镜的设计 (13)1、用PW法计算凯涅尔目镜初始结构 (13)(1)接目镜的相关参数计算 (13)(2)场镜的相关参数计算 (15)2、目镜像差容限的计算 (16)3、目镜像差校正 (17)4、目镜像差曲线 (19)五、光瞳衔接与像质评价 (20)1、光瞳衔接 (20)2、像质评价 (21)3、总体设计评价 (21)学习体会 (21)附:零件图与系统图 (23)设计任务与要求设计题目: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设计技术要求: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采用普罗I型棱镜转像,系统要求为:1、望远镜的放大率Γ=6倍;2、物镜的相对孔径D/f′=1:4(D为入瞳直径,D=30mm);3、望远镜的视场角2ω=8°;4、仪器总长度在110mm 左右,视场边缘允许50%的渐晕;5、棱镜最后一面到分划板的距离>=14mm ,棱镜采用K9玻璃,两棱镜间隔为2~5mm 。

6、lz ′>8~10mm设计步骤一、外形尺寸计算由入瞳直径30D mm =及相对孔径'1:4Df=,可得:物镜焦距'14120f D mm =⨯=由6Γ=,知:出瞳直径'5DD mm ==Γ目镜焦距''12120206f f mm ===Γ 由物方视场2ω=8,可得:目镜通光口径'''312[()]222.084D D f f tg mm ω=++⨯= 分划板直径'21216.7824D f tg mm =ω=分划板半径28.39122D = 又由:'64tg tg tg ω=Γω=,可得:像方视场'245.5ω=该望远系统采用普罗I 型棱镜转像,普罗I 型棱镜如下图:将普罗I 型棱镜展开,等效为两块平板,如下图:普罗I 型棱镜由设计要求:视场边缘允许50%的渐晕,可利用分划板拦去透镜下部25%的光,利用平板拦去透镜上部的25%的光,这样仅有透镜中间的50%的光能通过望远系统,使像质较好。

双目望远镜

双目望远镜
军用双目望远镜
军用双目望远镜以开普勒望远光学系统为基础,加入转像系统(一般用棱镜转像)而构成。在镜筒内可以装有 能侦察具有红外源目标的光敏元件。一般目距调整范围为54mm一74mm,手持式的视放大率为6x一15x,架装式的 为20x一40x。双目望远镜的光学性能往往以两组数字 ×D表示。
科学建议
天文景观战神傍月亮,双筒望远镜观测会更佳。
双目望远镜
天文学望远镜
01 使用介绍
03 工作原理
目录
02 结构性能 04 效果
基本信息
双目望远镜(Binoculars),又称“双筒望远镜”。由两个单筒望远镜并列组成的望远镜。两目镜间的距离 可以调节,以便两眼同时观察,从而获得立体感。如果所用的是两个伽利略望远镜,则称“观剧镜”。它的镜筒 较短,视野和放大倍数较小。如果所用的是两个开普勒望远镜,则镜简较长,携带不便;故往往各在物镜和目镜 间加装一对全反射棱镜,使入射光线在镜筒中经过多次全反射,以减短筒的长度,同时可以将物镜所成的倒像再 倒转过来而成为正像。这种装置称为“棱镜双目望远镜”或简称“棱镜望远镜”,它的视野较大,常用于航海、 军事窥测和野外观察等。
使用介绍
使用介绍
又称双筒望远镜。由两个性能相同的望远镜组成的、符合于人们双眼观察要求的观察仪器。是军用基本观察 仪器,用于观察地形,侦察敌情,概略测量目标距离方向角、高低角、弹着点偏差。非军事用途也较广泛。两镜 筒一般由作为基准的铰链轴联结而成,镜筒绕铰链轴转动以改变两目镜的距离使与观察者两眼瞳孔间隔相适应。 目镜可以调整“光度(视度),备有滤光镜附件。
结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能
结构性能
野外双筒望远镜和棱镜式双筒望远镜较小,是可以拿在手中使用的双目望远镜。它们可以放大远处的目标, 因此通过它们,远方的景物能看得更清楚。与单目望远镜不同,双目望远镜还能让使用者有纵深感,也就是具有 透视效果。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当人的两眼从稍微不同的角度观看同一映像时,会产生立体效果。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

齐鲁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专用纸 成绩课程名称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院 (系)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 学号 200911021033 设计日期课程设计题目 (二)设计一个10倍的双目望远镜一.设计题目要求:设计一个10倍的双目望远镜,其设计要求如下: (1)视放大率 10xΓ= (2)全视场 26oω=(3)岀瞳直径 '4D mm =(4)岀瞳距离'11z l mm=(5)鉴别率 "6α=(6)渐晕系数 0.6k = (7)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 28.3a = (8)选取普罗I 型棱镜,其棱镜材料为BKA7 (9)选用目镜类型为 2-28二.拟定系统的原理方案光学系统初步设计的第一步工作就是拟定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下面,结合仪器的光学性能和技术来简单讨论系统的结构。

(1)双目望远镜由一个物镜,两个棱镜,一个分划镜和一组目镜组成。

(2)光学系统为了便于观察,系统应成正像,所以必须加入倒像系统。

三.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 (一)目镜的计算目镜是望远镜系统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目镜本身不需要设计,当系统需要使用目镜时,只要根据技术要求进行相应类型的选取即可。

1.已知本次设计的观察镜的视放大倍率Γ及视场角2ω,求出'2ω,即'tg tg ωωΓ=则 '22()arctg tg ωω=Γ⨯2.因为目镜有负畸变(3%:5%),所以实际应取:'22()2()5%arctg tg arctg tg ωωω=Γ⨯+Γ⨯⨯由上式可以求得'258.08o ω=3.然后求目镜的焦距本次选用目镜2-28,其各项值据《光学仪器手册》可以查得:'20.216f = ' 4.49f s = 18.27f L =- ''/ 1.042P f = 5.0d =4.在本次设计中所需的目镜的结构形式为已知条件,即所选目镜为2-28根据 '258.08o ω= '4D mm = '11z l mm =由以上要求,选取目镜2-28结构如图1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报告———15倍双目望远镜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光电工程学院2016年01月04日一、望远镜系统的原理 (3)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3)三、光学元件尺寸计算及数据处理总结 (4)(一)、目镜的计算 (4)(二)、物镜的结构形式及外形尺寸计算 (7)(三)、计算分划板 (7)(四)、计算棱镜 (8)(五)、像差计算 (9)(六)、建立数据文件 (15)一、望远镜系统的原理亥普勒望远镜的原理示意如下图1所示:图 1图中可见亥普勒望远镜是由正光焦度的物镜与正光焦度的目镜构成,与显微镜不同的是望远镜的光学间隔为0,平行光入射平行光射出。

其系统的视觉放大倍率为:'//D D f f e o-=''-=Γ 式中,0f '为物镜的焦距;e f '为目镜的焦距;D 为入瞳直径;'D 为出瞳直径。

在此成像过程中,有一个实像面位于分划面上,可以实现相应的瞄准或测量。

由于亥普勒望远镜成倒像不利于观察,故而需在系统中加入一个由透镜或棱镜构成的转像系统。

军用望远镜的转像系统多是用两个互相垂直放置的180-II D 棱镜(即保罗棱镜)组成。

伽利略望远镜是由正光焦度的物镜和负光焦度的目镜组成,其视觉放大率大于1,形成的是正立的像,无需加转像系统,也无法安装分划板,应用较少。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1、根据已知的一些技术要求,进行外型尺寸计算;1)目镜的选取及计算;2)物镜的结构型式及外型尺寸计算; 3)分划板的外型尺寸计算;4)棱镜的类型选取及外型尺寸计算; 2、像差计算1)求取棱镜的初级像差; 2)求取物镜的初级像差;3)根据物镜的像差求出双胶合物镜的结构参数。

3、计算象差容限;4、根据物镜的结构参数及棱镜的结构参数进行部分光线追迹,初步求出像点的位置及象差的大小;5、利用前几步计算出的初始结构参数制作数据文件;6、利用数据文件上机操作、计算。

并用像差容限加以评价系统的可实用性,如果结果不满足像差容限的要求,则需修改初始结构参数,再进行上机操作,如此反复,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三、光学元件尺寸计算及数据处理总结课程设计题目要求:10倍双目望远镜 视放大率Γ=15物镜视场角: 2ω=5° 出瞳直径:D'=4mm出瞳距:p>9mm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分辨率: α=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渐晕系数:k=1棱镜后表面到分划板的距离 :a=11mm 棱镜: 屋脊棱镜D ⅢJ —45° 材料: BaK7 目镜: 2-19(一)、目镜的计算目镜是显微系统和望远系统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目镜本身一般并不需要设计,当系统需要使用目镜时,只要根据技术要求进行相应类型的选取即可。

1、首先根据已知的视觉放大倍率Γ及视场ω2,求出'2ω,即:)(2'2'ωωωωtg arctg tg tg ⨯Γ=⇒⇒=Γ 由于2ω=5°,Γ=15 求得2ω´=66.44°2、因为目镜有负畸变(%5~%3),所以实际应取:%5)(2)(2'2⨯⨯Γ+⨯Γ=ωωωtg arctg tg arctg故实际值应为2ω´=69.76°3、根据实际所需的'2ω数值、出瞳直径值及出瞳距值等,来选择合适的目镜类型。

本课程设计选用目镜2-35相关的结构数据参数表及主要的系统数据如下表1:表1其中,f ’=25.00 2ω=50°sf ’=7.298 d=6.0该目镜的出瞳位于整个系统的左侧,而在目镜的实际运用中,出瞳应位于系统的右侧。

此种情况相当于将目镜倒置,故而它所给出的'18.66f s =我们不能直接加以运用,这里的'f s 是指'F 与目镜最后一面之间的距离。

4、将手册中所给的目镜倒置:由于将目镜倒置,则目镜的数据将发生一定的变化,不但折射面的次序发生变化,其半径的符号也将发生相应的改变。

倒置后的新的数据如下表2所示:表2rdD nν效Φ108.65 -33.31 108.65 21.81 -41.72 24.91 -24.91 33.316 0.2 2 11.5 1.2 13.5 2.51.5163 1.6199 1.5163 1.5163 1.619964.1 36.3 64.1 61.4 36.327.4 28.3 29.4 29.7 30.2 29.3 26.7 23.3rdD nν-33.31 24.91 -24.91 41.72 -21.81 -108.65 33.31 -108.652.5 13.5 0.2 11.5 2 0.2 61.6199 1.5163 1.5163 1.6199 1.516336.3 64.1 64.1 36.3 64.15、进行手动追迹光线,求出倒置后的f s 如下表3。

注意:计算过程中至少保留六位有效数字。

光线追迹表见 附表-1采用与上相同的方法就可得到目镜倒置后的s f值(指焦点F 与目镜最后一面的距离,也即指当平行光入射目镜系统时追迹光路中的最后一个面的像距'l 值)。

可以得到s f=23.40266、计算出瞳距'p :望远系统的简单结构图如下图2所示:图2由于一般情况下望远系统的孔径光阑是物镜的边框,则根据出瞳的定义:孔径光阑经后面的光学系统在像空间所成的像是出瞳,如上图所示。

则有:fs p x f x -=≈'''1公式中的',x x 分别是指计算出瞳位置时的物距和像距。

则根据牛顿公式''ff xx =有:Γ+=⇒⇒Γ=-⇒⇒-=--222'21''')'()'('f s p f s p f s p f f f f得出 p '=25.9026根据所求得的出瞳距'p ,与题目要求的出瞳距值进行比较,满足题目所给条件,认为所选择的目镜基本满足要求,从而最后确定了目镜的结构类型。

(二)、物镜的结构形式及外形尺寸计算1、根据目镜焦距2'f 求取物镜的焦距1'f :2121'''/'f f f f ⨯Γ=⇒⇒=Γ求得f'1=421.142、求物镜的视场ω2 从题意中得 ω2=5°3、求物镜的通光口径:Γ⨯=⇒⇒=Γ''/D D D D 公式中的d D ='(是题中所给出的出瞳直径值) 求得 D =15*4mm=60mm4、求取物镜的相对孔径'/f D :'/f D =60/421.14=0.142470根据题目所给出的视场大小及相对孔径的大小选择物镜所需的结构形式。

在本次系统设计中由于所设计的系统的视场不大,相对孔径也不大,故可选用双胶合物镜。

双胶合物镜的结构形式如下图3所示:图3(三)、 计算分划板1、计算分划板直径:1'2f tg D ⨯ω=分=36.7747mm2、查表求取分划板厚度分d 及其公差值。

5.04+=d 分3、求鉴别率α:D /"140=α=140〞/60=2.3〞由于3.5〞小于系统要求分辨率5〞 ,即满足设计要求(四)、 计算棱镜由于亥普勒望远系统成倒像,故尚需在整个系统中加入一转像系统,在本次设计中我们加入的是棱镜转像系统。

棱镜转像系统应置于物镜的像平面附近,为了不使棱镜上的疵病反映到目镜中,还要使棱镜离开象平面一定距离,即题中所给出的a 值。

如果无特殊要求棱镜的位置应位于横向尺寸最小的地方。

1、棱镜的选型:本课程设计中棱镜的类型及所用光材已作为已知条件给出。

选用阿贝屋脊棱镜FAJ-0°, 其参数查表P91页。

2、求取棱镜的展开长度L从P91页的图表中可查得每种类型棱镜的结构参数K ,则有:K=3.040棱D K L ⨯=式中,棱D 为选用棱镜的通光口径,其大小与渐晕系数k 及a 值有关。

3、棱D 值可采用如下的近似公式进行求取:L D n KD n L d tg d a D D f D kD tg ,//2'211棱棱分棱分)(+=⇒⎪⎪⎪⎩⎪⎪⎪⎨⎧==+-=αα 式中,n 为棱镜所用光材对D 光的折射率;d 为棱镜的等效空气层厚度;α是一过渡参量。

通过上式可求出棱镜的通光口径,但是由于棱镜本身也存在一个安装固定的问题,故而所取的棱D 值应适当加大以满足设计要求,可取增量值为2mm 。

算得 -d =81.1185mm 棱D =41.8614mm所以 L=127.259mm 4、计算b 值:d a f b --=1'=329.0215mm通过以上分析,初步确定系统结构形式如下图4所示:图4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计算结果皆是在薄透镜的状态下计算得出的,在以后的计算过程中如需用到b 值,最好通过加厚后的透镜的光线追迹结果来进行计算(a d l b --=3')为好,否则结果不够准确。

追迹结果(五)、 像差计算由于望远系统属于小象差系统,故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只需考虑:球差、正弦差及位置色差。

在下面的公式中所涉及到的折射率n 为棱镜光材的D 光折射率的大小。

1、求棱镜初级像差:图 51)求m u '(见图5):1'2'f D tgu m /物==0.12352m u '=4.074292)求z u (见图6): ω-=z u =--2.5图 63)棱镜球差棱'LA 的计算:m Lu n n LA 232'21'-=棱=-0.1221904)棱镜正弦差棱'SC 的计算:''''21'232y u LA y u Lu nn SC z z m ⨯=⨯-棱棱==-104901939.2-⨯ 式中,'y 是分划板半高度。

5)棱镜的位置色差棱FC L '∆计算:221'n n LL n n L D DFCFC -⨯=⨯=∆νδ棱=0.524834 6)拉赫不变量J 的计算:'1y u n J m ==1.30655式中,11=n 是空气折射率。

2、物镜的初级像差的计算: 1)物镜球差的计算:mLu nn LA LA 232'21''-=-=-棱物=-0.1221902)物镜正弦差的计算:''''21''232y u LA y u Lu n n SC SC z zm ⨯-=⨯---=棱棱物==104901939.2-⨯ 3)物镜的位置色差计算:221''nn LL nn L L D DFCFC FC -⨯=⨯=∆∆νδ--=-棱物=-0.5248343、求双胶合物镜的结构参数: 1)求像差系数: 球差系数:∑⨯-=km I LA u n S 12'''2物=1.29166*103-正弦差系数:∑-=kII JSC S 1'2物=104*17.94834-位置色差系数:∑∆⨯-=kFC m IL u n C 12'''物=0.00268388上式中的'n 是空气折射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