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光学课程设计(终)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一、设计题目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选型和设计)二、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1、综合运用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进一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2、初步掌握简单的、典型的、与新型系统设计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光线光路计算技能,了解并熟悉光学设计中所有例行工作,如数据结果处理、像差曲线绘制、光学零件技术要求等。
3、巩固和消化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初步了解新型光学系统的特点,为学习专业课与进行毕业设计打下好的基础。
三、设计技术要求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采用普罗I型棱镜转像,系统要求为:1、望远镜的放大率Γ=6倍;2、物镜的相对孔径D/f′=1:4(D为入瞳直径,D=30mm);3、望远镜的视场角2ω=8°;4、仪器总长度在110mm左右,视场边缘允许50%的渐晕;5、棱镜最后一面到分划板的距离 14mm,棱镜采用K9玻璃,两棱镜间隔为2~5mm。
6、lz′=8~10mm四、设计报告撰写内容本课程设计要求以设计报告形式完成以下工作:1、认真学习相关像差理论和光学设计知识,做好笔记,完成例题作业并上交;2、根据所讲内容进行本设计具体参数以及结构形式的选择,说明选择理论依据;3、进行本设计的外形尺寸计算,要求写明计算过程;4、使用PW法进行初始结构参数r、d、n的求解,要求写明计算过程;5、计算本设计的像差容限,使用Tcos软件完成设计的模拟和计算,手工修改结构参数进行像差的校正;6、绘制相应的像差曲线图和计算数据报表;7、写出本次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第5章 望远系统设计范例题目: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选型和设计) 要求: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采用普罗I 型棱镜转像,系统要求为: 1、望远镜的放大率Γ=6倍;2、物镜的相对孔径D/f′=1:4(D 为入瞳直径,D =30mm );3、望远镜的视场角2ω=8°;4、仪器总长度在110mm 左右,视场边缘允许50%的渐晕;5、棱镜最后一面到分划板的距离≥14mm ,棱镜采用K9玻璃,两棱镜间隔为2~5mm 。
应用光学第四版课程设计

应用光学第四版课程设计一、引言应用光学是光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如何将光学原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在现代科技领域,应用光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激光、光纤通信、生物医学、光学检测等诸多领域。
《应用光学》第四版是应用光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本教材。
本文将针对该教材,进行一次课程设计,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领域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本次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了解应用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激光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应用光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课程安排3.1 教学内容第一讲:基本光学原理•光的本质及光的产生、传播、衍射等基本原理;•衰减及反射、透射光的基本概念;•简单光学元件如凸透镜、凹透镜的光学原理。
第二讲:激光基础•激光的定义及发射原理;•激光的光学特性及其应用;•不同类型激光分别适用于哪些领域。
第三讲:激光技术与应用•激光加工、激光切割及激光打标的原理及应用;•激光在医疗、通信、检测、军事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第四讲:应用光学实验•光阑实验;•牛顿环实验;•反射、折射实验。
3.2 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应用光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理论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光学原理和应用方法;•案例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应用光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四、考核方式为了确保学生对于应用光学的掌握,我们将采用以下考核方式:•期末考试:用于测试学生对于应用光学和激光技术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某个领域内应用光学的论文,以检验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应用光学实验报告,以检验学生在理论基础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课本:《应用光学第四版》;•视频教学资源:如MOOC平台上的相关应用光学课程视频;•实验室:学校的光学实验室和物理实验室。
应用光学备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并掌握应用光学的基本原理。
- 了解不同光学元件(如透镜、棱镜、反射镜等)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 熟悉光学成像的基本规律。
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光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光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应用光学基本原理2. 光学元件及其应用- 透镜:凸透镜、凹透镜- 棱镜:色散、全反射- 反射镜:凹面镜、凸面镜3. 光学成像规律- 物像关系- 成像条件- 成像性质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如放大镜、眼镜、望远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这些光学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它们遵循什么规律?(二)讲授新课1. 应用光学基本原理- 介绍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原理。
- 讲解光学定律,如反射定律、折射定律等。
2. 光学元件及其应用- 介绍透镜、棱镜、反射镜等光学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
-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光学元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光学成像规律- 讲解物像关系、成像条件、成像性质等。
- 通过作图法演示光学成像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成像规律。
(三)课堂练习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光学现象,验证所学原理。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2. 课堂练习及实验操作表现3. 学生对光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五、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教学效果,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针对不足之处,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资源1. 教材2. 光学实验器材3. 网络资源七、教学时间2课时八、教学环境教室、实验室九、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光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1. 课程背景应用光学是光学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光学原理及其应用,涉及到现代光学、量子光学、激光技术、光电子学等多个领域。
应用光学广泛应用于通信、能源、医学、环保、军事等领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关键技术之一。
因此,开设应用光学课程是培养光学科学及其应用领域人才的必要举措。
本文将介绍一门经过改进的应用光学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实践。
2. 课程设计2.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应用光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应用光学在通信、能源、医学、环保、军事等领域的应用;•具备应用光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验研究的基本技能。
2.2 核心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核心内容:•光学基础知识与光学元件,包括光的传播、干涉、衍射、透镜、棱镜等;•应用光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应用光学的基础原理、激光技术原理、光子学、光电子学原理等;•应用光学技术与应用,包括光学仪器、光通信、光存储、激光加工、光学显微镜、光学遥感等。
2.3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
课程将采用讲授大纲和ppt等教学材料,形成形象生动的理论讲解。
•实验教学。
本课程还设置了实验环节,让学生直接参与实验和各种项目设计,从而巩固知识并增加实践经验。
•组织学习小组。
课程将以小组形式让学生合作探讨学习问题,改善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2.4 课程评估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需考核,分布式考核将由大作业、课堂发言、短笔记等方式来实现。
•大作业占比40%,课程最后等级评定中,占50%;•课堂发言占比20%,课程最后等级评定中,占25%;•短笔记占比10%,课程最后等级评定中,占25%。
3. 教学实践本课程采用以上设计且经实践检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评价。
学生都积极参与了相关实验研究并可能得到较高的成绩和评价评级。
4. 结论应用光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强的技术科学,其课程设计需要设计到相关的理论知识、实验操作等方面。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

齐鲁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专用纸 成绩课程名称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院 (系)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 学号 200911021033 设计日期课程设计题目 (二)设计一个10倍的双目望远镜一.设计题目要求:设计一个10倍的双目望远镜,其设计要求如下: (1)视放大率 10xΓ= (2)全视场 26oω=(3)岀瞳直径 '4D mm =(4)岀瞳距离'11z l mm=(5)鉴别率 "6α=(6)渐晕系数 0.6k = (7)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 28.3a = (8)选取普罗I 型棱镜,其棱镜材料为BKA7 (9)选用目镜类型为 2-28二.拟定系统的原理方案光学系统初步设计的第一步工作就是拟定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下面,结合仪器的光学性能和技术来简单讨论系统的结构。
(1)双目望远镜由一个物镜,两个棱镜,一个分划镜和一组目镜组成。
(2)光学系统为了便于观察,系统应成正像,所以必须加入倒像系统。
三.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 (一)目镜的计算目镜是望远镜系统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目镜本身不需要设计,当系统需要使用目镜时,只要根据技术要求进行相应类型的选取即可。
1.已知本次设计的观察镜的视放大倍率Γ及视场角2ω,求出'2ω,即'tg tg ωωΓ=则 '22()arctg tg ωω=Γ⨯2.因为目镜有负畸变(3%:5%),所以实际应取:'22()2()5%arctg tg arctg tg ωωω=Γ⨯+Γ⨯⨯由上式可以求得'258.08o ω=3.然后求目镜的焦距本次选用目镜2-28,其各项值据《光学仪器手册》可以查得:'20.216f = ' 4.49f s = 18.27f L =- ''/ 1.042P f = 5.0d =4.在本次设计中所需的目镜的结构形式为已知条件,即所选目镜为2-28根据 '258.08o ω= '4D mm = '11z l mm =由以上要求,选取目镜2-28结构如图1所示。
《应用光学》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光学Applied optics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课程学分:3学分课程总学时:48学时(讲课:48学时)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7学期先修课程:高等数学适用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物理学教材:《工程光学基础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编者:郁道银,出版年份:2007.4o 开课院系: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光电工程系二、课程性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应用光学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技术基础课。
它主要是要让学生学会解决几何光学、典型光学仪器原理、光度学、色度学、光纤光学系统、激光光学系统及红外光学系统等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它包括了此类专业学生必备的光学知识,为光学仪器、微光夜视、激光红外等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应用基础,在培养光学和光电类人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本课程从光波、光线和成像等几何光学的概念出发讲述了光线在介质中传播的基本规律,描述了近轴光学、理想光学系统和平面镜及棱镜的成像性质和规律,讨论了常用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成像性能和分辨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对光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典型系统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为学习光学设计、光信息理论和从事光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章节名称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8学时)(1)掌握:几何光学基本定律: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的独立传播定律、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光路的可逆性、费马原理(最短光程原理):应用光学中的符号规那么,单个折射球面的光线光路计算公式、单个折射面的成像公式,包括垂轴放大率、轴向放大率、角放大率、拉赫不变量等公式。
(2)了解:共轴球面系统公式、成像条件的概念和相关表述、球面反射镜成像公式;(3)理解:马吕斯定律;重点:应用光学中的符号规那么,单个折射球面的光线光路计算公式难点:单个折射面的成像公式.章节名称理想光学系统(8学时)(1)掌握共轴理想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质、无限远的轴上(外)物点的共帆像点及光线、无限远的轴上(外)像点的对应物点及光线的性质、物(像)方焦距的计算公式、物方主平面与像方主平面的性质,光学系统的节点及性质、图解法求像的方法、解析法求像方法(牛顿公式、高斯公式)(2)了解理想光学系统的放大率概念及公式,理想光学系统两焦距之间的关系,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公式、多个光组组成的理想光学系统的成像公式;重点:物(像)方焦距的计算公式、物方主平面与像方主平面的性质,光学系统的节点及性质、解析法求像方法难点:图解法求像的方法.章节名称平面与平面系统(8学时)(1)掌握;折射棱镜的作用,其最小偏向角公式及应用,光楔的偏向角公式及其应用;(2)了解;反射棱镜的种类、基本用途、成像方向判别、棱镜色散、色散曲线、白光光谱的概念、常用的光学材料种类和特点;(3)理解;平面光学元件的种类和作用、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和性质,平面镜的旋转特性,光学杠杆原理和应用;重点:平面镜系统中光线旋转和平移难点:其最小偏向角公式及应用,光楔的偏向角公式及其应用.章节名称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6学时)(1)掌握:孔径光阑、入瞳、出瞳、孔径角的定义及它们的关系、视场光阑、入窗、出窗、视场角的定义及它们的关系;(2)了解:照相系统的基本结构、成像关系和光束限制、望远系统的基本结构、成像关系和光束限制、显微系统的基本结构、成像关系和光束限制,物方远心光路原理;(3)理解光瞳衔接原那么及其作用、场镜的定义、作用和成像关系、景深、远景景深、近景景深的概念,景深公式和影响因素;重点:孔径光阑位置求解难点:视场光阑、入窗、出窗、视场角的定义及它们的关系.章节名称光度学和色度学基础(4学时)(1)掌握:光度学中辐射量和光学量的定义、单位,光度学基本量的定义和单位,辐射量和光学量的关系;(2)了解:光传播过程中光学量的主要变化规律;(3)理解:颜色的基本概念、性质、定律和相关实验、CIE标准色度学系统简介;重点:光度学基本量定义难点:光度学中辐射量计算2.章节名称光线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理论(7学时)(1)掌握:像差的定义、种类和消像差的基本原那么;(2)了解:7种几何像差的定义、影响因素、性质和消像差方法。
光学设计课程设计结论

光学设计课程设计结论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光学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了解光学设计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光学设计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光学设计的兴趣,增强其对科学探究的热情,培养其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光学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光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衍射等基本现象,以及光学系统的构成要素。
2.光学设计的方法:光学设计的基本步骤、光学参数的计算和优化方法,以及光学设计软件的使用。
3.光学设计的应用:光学元件的设计与制造、光学系统的性能评估,以及光学设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光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其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光学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光学设计的应用。
4.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光学实验,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章节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光学设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光学设计方面的参考书籍,丰富其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光学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对光学设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一、设计题目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选型和设计)二、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1、综合运用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进一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2、初步掌握简单的、典型的、与新型系统设计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光线光路计算技能,了解并熟悉光学设计中所有例行工作,如数据结果处理、像差曲线绘制、光学零件技术要求等。
3、巩固和消化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初步了解新型光学系统的特点,为学习专业课与进行毕业设计打下好的基础。
三、设计技术要求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采用普罗I型棱镜转像,系统要求为:1、望远镜的放大率Γ=6倍;2、物镜的相对孔径D/f′=1:4(D为入瞳直径,D=30mm);3、望远镜的视场角2ω=8°;4、仪器总长度在110mm左右,视场边缘允许50%的渐晕;5、棱镜最后一面到分划板的距离 14mm,棱镜采用K9玻璃,两棱镜间隔为2~5mm。
6、lz′=8~10mm四、设计报告撰写内容本课程设计要求以设计报告形式完成以下工作:1、认真学习相关像差理论和光学设计知识,做好笔记,完成例题作业并上交;2、根据所讲内容进行本设计具体参数以及结构形式的选择,说明选择理论依据;3、进行本设计的外形尺寸计算,要求写明计算过程;4、使用PW法进行初始结构参数r、d、n的求解,要求写明计算过程;5、计算本设计的像差容限,使用Tcos软件完成设计的模拟和计算,手工修改结构参数进行像差的校正;6、绘制相应的像差曲线图和计算数据报表;7、写出本次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第5章 望远系统设计范例题目: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选型和设计) 要求: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采用普罗I 型棱镜转像,系统要求为: 1、望远镜的放大率Γ=6倍;2、物镜的相对孔径D/f′=1:4(D 为入瞳直径,D =30mm );3、望远镜的视场角2ω=8°;4、仪器总长度在110mm 左右,视场边缘允许50%的渐晕;5、棱镜最后一面到分划板的距离≥14mm ,棱镜采用K9玻璃,两棱镜间隔为2~5mm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类题目:双目望远镜
要求:
1)双镜筒之间可以调节距离,调节范围56~72mm
2)右眼目镜可以调节视度,调节距离 1000
52
e f x '
±=
3)透镜间空气间隔公差05.0±mm 4)透镜装调光轴偏心5'(角分)
参考:
目镜2-28, 焦距216.20='e f mm (参考光学仪器设计手册P295) 目镜2-25 焦距597.15='e f mm (参考光学仪器设计手册P294) 别汉屋脊棱镜 (参考光学仪器设计手册P92) 普罗I 型棱镜 (参考工程光学郁道银P47)
1、设计一个10倍的双目望远镜
全视场: 0
62=ω;出瞳直径:d=4.0,镜目距:5.10=p ;分辨率:"6=α;渐晕系数:
6.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3.28=a ;棱镜:普罗I 型棱镜;材料:BAK7;目镜:
2-25
2、设计一个8倍的双目望远镜
全视场: 0
72=ω;出瞳直径:d=5,镜目距:20=p ;分辨率:"6=α;渐晕系数:
55.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3.26=a ;棱镜:普罗I 型棱镜;材料:BAK7;目镜:
2-28
3、设计一个8倍的双目望远镜
全视场: 0
72=ω;出瞳直径:d=4,镜目距:5.10=p ;分辨率:"6=α;渐晕系数:
6.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3.28=a ;棱镜:普罗I 型棱镜;材料:K9;目镜:
2-25
4、设计一个8倍的双目望远镜
全视场: 0
72=ω;出瞳直径:d=5,镜目距:20=p ;分辨率:"6=α;渐晕系数:
55.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3.26=a ;棱镜:普罗I 型棱镜;材料:BAK7;目镜:
2-28
5、设计一个10倍的双目望远镜
全视场: 0
62=ω;出瞳直径:d=4.0,镜目距:5.10=p ;分辨率:"6=α;渐晕系数:
6.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3.28=a ;棱镜:别汉屋脊棱镜;材料:BAK7;
目镜:2-25
第二类题:潜望镜
要求:
1)潜望高度可以调节,潜望高度调节距离mm 50± 2)入射光轴和出射光轴平行性调整结构 3)透镜间空气间隔公差05.0±mm 4)透镜装调光轴偏心5'(角分)
参考:
目镜2-28, 焦距216.20='e f mm (参考光学仪器设计手册P295)
靴型屋脊棱镜 (参考光学仪器设计手册P91,最上面有潜望
折转光路的直角棱镜)
普罗II 型棱镜 (参考工程光学郁道银P47,其中一块直角棱
镜在最上面折转光路)
1、设计一个8倍的潜望镜:
全视场:o 7=
ω2;出瞳直径:5=d ;镜目距:20=p ;分辨率:6''=α;渐晕系数:505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641.a =;潜望高度:250;棱镜:靴型
屋脊棱镜+直角棱镜;材料: K9;目镜:2-28。
2、设计一个10倍的潜望镜
全视场: 0
52=ω;出瞳直径:d=4.5,镜目距:5.19=p ;分辨率:"5.5=α;渐晕系数:
48.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30=a ;潜望高度:320;棱镜:普罗II
型棱镜;材料:K9;目镜:2-28
第三类题:观察镜
要求:
1)观察物镜可以前后移动,移动距离mm 2±
2)目镜可以调节视度,调节距离
100052
e
f x '±= 3)透镜间空气间隔公差05.0±mm 4)透镜装调光轴偏心5'(角分) 参考:
目镜2-28, 焦距216.20='e f mm (参考光学仪器设计手册P295) 目镜2-25 焦距597.15='e f mm (参考光学仪器设计手册P294) 棱镜参考:
阿贝屋脊棱镜 (参考光学仪器设计手册P92) 列曼屋脊棱镜 (参考光学仪器设计手册P90)
1--设计一个8倍的观察镜
全视场: 0
62=ω;出瞳直径:d=5,镜目距:20=p ;分辨率:"6=α;渐晕系数:
61.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15=a ;棱镜:阿贝屋脊棱镜;材料: K9;目镜:2-28
2--设计一个8倍的观察镜
全视场: 0
5.62=ω;出瞳直径:d=5,镜目距:20=p ;分辨率:"6=α;渐晕系数:
61.0=k ;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15=a ;棱镜:阿贝屋脊棱镜;材料: K9;目镜:2-28
3—设计一个8倍的观察镜
全视场: 0
82=ω;出瞳直径:d=4,镜目距:5.10=p ;分辨率:"7=α;渐晕系数:
66.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25=a ;棱镜:列曼屋脊棱镜;材料: K9;目镜:
2-25
4--设计一个8倍的观察镜
全视场: 0
5.62=ω;出瞳直径:d=5,镜目距:20=p ;分辨率:"6=α;渐晕系数:
61.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15=a ;棱镜:列曼屋脊棱镜;材料: K9;目镜:2-28
5--设计一个8倍的观察镜
全视场: 0
0.62=ω;出瞳直径:d=5,镜目距:20=p ;分辨率:"6=α;渐晕系数:
6.0=k ;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15=a ;棱镜:列曼屋脊棱镜;材料: K9;目镜:2-28
第四类题:炮对镜
要求:
1)炮对镜镜筒整体可以相对炮管进行方位和俯仰调节 水平方位角调整量: 1± 俯仰角调整量: 1±
2)炮管轴线与炮对镜光轴平行性小于01''±
2)目镜可以调节视度,调节距离 1000
52
e f x '
±=
3)透镜间空气间隔公差05.0±mm 4)透镜装调光轴偏心5'(角分) 棱镜参考:
目镜2-28, 焦距216.20='e f mm (参考光学仪器设计手册P295) 棱镜:
米斯特屋脊棱镜 (参考光学仪器设计手册P90)
060-IJ D 棱镜 (参考光学仪器设计手册P85) 045-IJ D 棱镜 (参考光学仪器设计手册P85)
1—设计一个8倍的炮对镜
全视场: 0
72=ω;出瞳直径:d=5,镜目距:20=p ;分辨率:"6=α;渐晕系数:
76.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10=a ;棱镜:米斯特屋脊棱镜;材料: K9;目镜:2-28
2-设计一个10倍的炮对镜
全视场: 0
52=ω;出瞳直径:d=4.5,镜目距:5.19=p ;分辨率:"5.5=α;渐晕系数:
62.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10=a ;棱镜:045-IJ D ;材料:k9;
目镜:2-28
3、设计一个10倍的炮对镜
全视场: 0
52=ω;出瞳直径:d=4.5,镜目距:5.19=p ;分辨率:"5.5=α;渐晕系数:
62.0=k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10=a ;棱镜:060-IJ D ;材料:K9;
目镜: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