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精品

合集下载

望远镜系统设计

望远镜系统设计
(三) 棱镜转像系统............................................................ 10 1. 转折式望远镜系统...................................................... 10
(四) 光学系统初始结构参数计算和消除像差方法 ................... 11 1. 望远镜像差设计PW法................................................. 11 2. 光学系统中的光栅...................................................... 13
应该增大。或者说望远镜的视放大率越大,它的精度就越高。
3. 主要参数的设计与计算
已知参数:1.物镜与目镜之间的距离 L=315mm;2.望远镜放大镜的倍数Г= 20 ;3.物方视 场角 2 320 ,计算步骤如下:
1) 物镜焦距 f物’与目镜焦距 f目’
L

f
’ 物

f目
根据透镜成像性质,望远镜系统应该是一个把无限远物体成像在无限远的光学系统。因此 仅采用一个透镜是不够的,它只能将无限远物体成像在像方焦平面上,必须再加上第二个透镜, 将其焦平面上的像作为第二个透镜的物,成像在无穷远处,达到望远的目的。一般把前面的透 镜称为物镜,后面的透镜称为目镜。当用在观测远物体时,物镜的像方焦点和目镜的物方焦点 重合,光学间隔Δ=0。这样平行光射入望远系统后,仍以平行光射出。
(二) 物镜组与目镜组的选取 ................................................. 6 1. 物镜组主要参数........................................................... 6 2. 目镜组主要参数........................................................... 9

光学设计实验望远镜系统设计实验

光学设计实验望远镜系统设计实验

光学设计实验报告——望远镜系统设计**:***学号:B********班级:B090103目录一、ZEMAX仿真二、设计优化三、数据比较和优化后参数四、公差分析五、光学系统图六、设计心得体会一ZEMAX仿真一、本次设计要求如下:1.焦距为100mm;2.光源为无穷远处;3.像空间F/﹟=4,相对孔径1/44.前一块玻璃为BAK1,后一块玻璃为F25.全视场角为8度先打开ZEMAX软件,根据设计要求修改系统设定,包括系统孔径,镜头单位,视场,和波长。

望远镜物镜要求校正的像差主要是轴向色差、球差、慧差。

根据要求采用的是折射式望远双胶合型(1)修改系统设定。

首先,根据要求的设计参数计算物方孔径EPD。

提供的有效焦距efl为100mm,像空间F/﹟=4。

由公式,得物方孔径EPD约等于25。

在ZEMAX主菜单软件中,选择系统> 通用配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图象空间F/#,数值选择4。

(2)视场设定。

在ZEMAX主菜单软件中,选择系统> 视场,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视场类型选择角度,并输入三组视场数据,(0,8), (0, 2.8)和 (0,4)。

第三步,波长设定。

在ZEMAX主菜单软件中,选择系统> 波长,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选择完成配置,然后单击确定。

系统配置完毕,即可在LDE中输入数据。

选择分析>草图>2D草图,将出现2D草图LAYOUT。

第二部分设计优化从2D草图可以看出,镜头的性能参数并非最优。

选择编辑——》优化函数,反复进行修改权重,直到mtf达到最优。

选择工具 > 优化 > 优化在弹出的窗口中执行最终优化当优化开始时,ZEMAX 首先更新系统的评价函数。

第四部分:数据比较与优化后参数优化后2D草图:第五部分公差分析在菜单栏中点开Tools(工具)选中Tolerancing点OK然后点Editors选中Tolerance Data Editor在页面上点开Tools选中Default Tolerances点OK输入参数进行公差分析后得点开Tools 选中Test Plate Fitting出现对话框选择Best to woest 点OK,第五部分光学系统图第六部分设计心得体会通过光学课程设计,我不但学到了一些以前不懂的知识,而且更进一步学会使用了ZEMAX 常用的光学设计软件,同时,也锻炼了我们在学习新软件的能力,这不但是对新知识的学习,更是对新事物学习和接受能力的锻炼,因此我对此次光电课程设计感触和收获颇深!刚开始,我们对设计的总体思路都没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刚得到题目时,我们到图书馆和上网查阅资料,看了以前上试验课时的PPT和一些资料,才对要使用的软件有了较深入的了解,然后对着以前的设计课题,慢慢的探索和练习。

光学课程设计--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精品

光学课程设计--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精品

光学课程设计报告目录设计任务与要求 (2)设计步骤 (3)一、外形尺寸计算 (3)二、光学系统选型 (6)三、物镜的设计 (7)1、用PW法计算双胶合物镜初始结构: (7)(1)求h,z h,J (7)(2)求平板像差 (7)(3)求物镜像差 (7)(4)计算P,W (7)(5)归一化处理 (8)(6)选玻璃 (8)(7)求形状系数Q (8)(8)求归一化条件下透镜各面的曲率 (9)(9)求薄透镜各面的球面半径 (9)(10)求厚透镜各面的球面半径 (9)2、物镜像差容限的计算 (10)3、物镜像差校正 (10)4、物镜像差曲线 (13)四、目镜的设计 (13)1、用PW法计算凯涅尔目镜初始结构 (13)(1)接目镜的相关参数计算 (13)(2)场镜的相关参数计算 (15)2、目镜像差容限的计算 (16)3、目镜像差校正 (17)4、目镜像差曲线 (19)五、光瞳衔接与像质评价 (20)1、光瞳衔接 (20)2、像质评价 (21)3、总体设计评价 (21)学习体会 (21)附:零件图与系统图 (23)设计任务与要求设计题目: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设计技术要求: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采用普罗I型棱镜转像,系统要求为:1、望远镜的放大率Γ=6倍;2、物镜的相对孔径D/f′=1:4(D为入瞳直径,D=30mm);3、望远镜的视场角2ω=8°;4、仪器总长度在110mm 左右,视场边缘允许50%的渐晕;5、棱镜最后一面到分划板的距离>=14mm ,棱镜采用K9玻璃,两棱镜间隔为2~5mm 。

6、lz ′>8~10mm设计步骤一、外形尺寸计算由入瞳直径30D mm =及相对孔径'1:4Df=,可得:物镜焦距'14120f D mm =⨯=由6Γ=,知:出瞳直径'5DD mm ==Γ目镜焦距''12120206f f mm ===Γ 由物方视场2ω=8,可得:目镜通光口径'''312[()]222.084D D f f tg mm ω=++⨯= 分划板直径'21216.7824D f tg mm =ω=分划板半径28.39122D = 又由:'64tg tg tg ω=Γω=,可得:像方视场'245.5ω=该望远系统采用普罗I 型棱镜转像,普罗I 型棱镜如下图:将普罗I 型棱镜展开,等效为两块平板,如下图:普罗I 型棱镜由设计要求:视场边缘允许50%的渐晕,可利用分划板拦去透镜下部25%的光,利用平板拦去透镜上部的25%的光,这样仅有透镜中间的50%的光能通过望远系统,使像质较好。

zemax望远系统课程设计

zemax望远系统课程设计

zemax望远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zemax望远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光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学生能掌握zemax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建立望远系统模型、设置光学参数和执行光线追迹。

3. 学生能解释望远系统的像差类型,并了解其产生原因及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zemax软件设计简单的望远系统,包括透镜组和反射镜组合。

2. 学生能运用zemax进行光学系统的优化,改善成像质量,降低像差。

3. 学生能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对望远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和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光学工程的兴趣,激发探究光学领域的热情。

2. 学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培养创新意识,敢于尝试新方法,勇于面对挑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以zemax软件为工具,结合光学原理,培养学生的光学设计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年级本科生,具备一定的光学理论基础,对光学设计和软件应用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望远系统原理回顾:包括几何光学基本原理、透镜和反射镜成像特性、像差理论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Zemax软件基本操作:介绍Zemax软件界面、基本功能、建立光学模型流程,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望远系统设计基础:学习透镜和反射镜组合设计方法,包括初级光学系统设计、光线追迹和像差分析,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望远系统优化:教授光学系统优化方法,包括调整光学参数、降低像差、提高成像质量,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实践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望远系统设计案例,结合教材第五章内容,使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姓名:学号:班级:指导老师:一、设计题目:光学课程设计二、设计目的:运用应用光学知识,了解望远镜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望远镜的外形尺寸、物镜组、目镜组及转像系统的简易或原理设计。

了解光学设计中的PW法基本原理。

三、设计原理:光学望远镜是最常用的助视光学仪器,常被组合在其它光学仪器中。

为了观察远处的物体,所用的光学仪器就是望远镜,望远镜的光学系统简称望远系统. 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察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仪器,能把远物很小的张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之在像空间具有较大的张角,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清晰可辨。

所以,望远镜是天文和地面观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它是一种通过物镜和目镜使入射的平行光束仍保持平行射出的光学系统.其系统由物镜和目镜组成,当观察远处物体时,物镜的像方焦距和目镜的物方焦距重合,光学间距为零.在观察有限远的物体时,其光学间距是一个不为零的小数量,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望远镜是由光学间距为零的物镜和目镜组成的无焦系统.常见望远镜按结构可简单分为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和牛顿式望远镜。

常见的望远镜大多是开普勒结构,既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组),这种望远镜结构导致成像是倒立的,所以在中间还有正像系统。

物镜组(入瞳)目镜组视场光阑出瞳1'1ω2'2'ω3 'f物—f目'l z'3上图为开普勒式望远镜,折射式望远镜的一种。

物镜组也为凸透镜形式,但目镜组是凸透镜形式。

为了成正立的像,采用这种设计的某些折射式望远镜,特别是多数双筒望远镜在光路中增加了转像稜镜系统。

此外,几乎所有的折射式天文望远镜的光学系统为开普勒式。

伽利略望远镜是以会聚透镜作为物镜、发散透镜作为目镜的望远镜(会聚透镜的焦距要大于发散透镜的焦距),当远处的物体通远物镜(u>2f )在物镜后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而这个象一个要让它成现在发散透镜(目镜)的后面即靠近眼睛这一边,当光线通过发散透镜时,人就能看到一个正立缩小的虚象。

光学课程设计方案-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设计方案

光学课程设计方案-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设计方案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设计一设计背景:在现在科学技术中,以典型精密仪器透镜、反射镜、棱镜等及其组合为关键部分的大口径光电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如:天文、空间望远镜;地基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激光大气传输、惯性约束聚变装置等等……二设计目的及意义(1)、熟悉光学系统的设计原理及方法;(2)、综合应用所学的光学知识,对基本外形尺寸计算,主要考虑像质或相差;(3)、了解和熟悉开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原理,根据所学的光学知识(高斯公式、牛顿公式等)对望远镜的外型尺寸进行基本计算;(4)、通过本次光学课程设计,认识和学习各种光学仪器(显微镜、潜望镜等)的基本测试步骤;三设计任务在运用光学知识,了解望远镜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望远镜的外形尺寸、物镜组、目镜组及转像系统的简易或原理设计。

并介绍光学设计中的PW法基本原理。

同时对光学系统中存在的像差进行分析。

四望远镜的介绍1.望远镜系统:望远镜是一种利用凹透镜和凸透镜观测遥远物体的光学仪器。

利用通过透镜的光线折射或光线被凹镜反射使之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被看到。

又称“千里镜”。

望远镜的第一个作用是放大远处物体的张角,使人眼能看清角距更小的细节。

望远镜第二个作用是把物镜收集到的比瞳孔直径(最大8毫M)粗得多的光束,送入人眼,使观测者能看到原来看不到的暗弱物体。

2.望远镜的一般特性望远镜的光学系统简称望远系统,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

当用在观测无限远物体时,物镜的像方焦点和目镜的物方焦点重合,光学间隔d=o。

当月在观测有限距离的物体时,两系统的光学问隔是一个不为零的小数量。

作为一般的研究,可以认为望远镜是由光学问隔为零的物镜和目镜组成的无焦系统。

这样平行光射入望远系统后,仍以平行光射出。

图9—9表示了一种常见的望远系统的光路图。

为了方便,图中的物镜和目镜均用单透镜表示。

这种望远系统没有专门设置孔径光阑,物镜框就是孔径光阑,也是入射光瞳,出射光瞳位于目镜像方焦点之外,观察者就在此处观察物体的成伤情况。

光学设计-第15章--望远镜物镜设计

光学设计-第15章--望远镜物镜设计

第十五章 望远镜物镜设计望远镜一般由物镜、目镜、棱镜或透镜式转像系统构成。

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将远方的物体成像在目镜上,经目镜放大后供人眼观察。

如图15-1所示。

图15-1 望远镜系统§1 望远镜物镜的光学特性一 望远镜物镜的光学特性参数望远镜物镜的光学特性由焦距、相对孔径、视场等参数表示。

1 焦距望远镜物镜的焦距/物f 等于目镜焦距/目f 与望远镜倍率的乘积,因而,一般望远镜的倍率越高,物镜的焦距越长。

高倍望远镜物镜焦距可达到一米左右,天文望远镜物镜焦距可达到数米。

望远镜物镜的焦距大多在mm 500~100之间。

2 相对孔径在望远系统中,入射的平行光束经过系统后仍然为平行光束,因此物镜的相对孔径/物f D 与目镜的相对孔径/目f D /是相等的。

目镜的相对孔径主要由出射光瞳直径/D 和出射光瞳距离/p l 决定,目镜的出射光瞳直径一般为mm 4左右,出射光瞳距离/p l 一般要求mm 20。

为保证出射光瞳距离,目镜的焦距/目f 一般大于或等于mm 25,这样,目镜的相对孔径约为71~41。

所以,物镜的相对孔径不大,一般小于51。

但当物镜的焦距很长时,物镜的光瞳口径却可以很大,如天文望远镜中有口径为几米的物镜。

3 视场望远镜物镜的视场ω2与目镜的视场/2ω以及系统的视放大率Γ之间有如下关系:ωωtg tg ⋅Γ=/目镜视场因受结构限制,目前/2ω大多在070以下,这就限制了物镜的视场不会很大,一般在012以下。

二 望远镜物镜像差校正要求由于望远镜物镜的相对孔径和视场都不大,同时允许视场边缘成像质量适当降低,因此它的结构型式比较简单,故望远镜物镜要求主要校正球差、慧差、轴向色差,而不校正对应于像高/y 二次方的各种单色像差(像散、场曲、畸变)和倍率色差。

由于望远镜要与目镜、棱镜或透镜式转像系统组合起来使用,所以在设计望远镜物镜时,应考虑到它与其他部分之间的像差补偿关系。

在物镜光路中有棱镜的情况下,物镜的像差应当与棱镜的像差互相补偿,即棱镜的像差要靠物镜来补偿,由物镜来校正棱镜的像差。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设计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设计
成本优化设计:在满足性能要 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
提高性价比
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 确定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
优化望远镜系统结构
验证望远镜系统结构优化效 果
望远镜系统结构优化设计:通过优化设计,提高了望远镜的成像质量、分辨率和观测效率。
优化方法:采用了光学设计软件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对望远镜系统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
空间探测:探索宇 宙、研究天体物理
望远镜系统向更高分辨率、更大视场、更高灵敏度方向发展 望远镜系统向多波段、多目标、多任务方向发展 望远镜系统向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望远镜系统向小型化、轻量化、便携化方向发展
望远镜系统智能化:实现自动跟踪、自动聚焦等功能 望远镜系统小型化:降低体积和重量,提高便携性 望远镜系统多功能化:集成多种观测功能,如红外、紫外、X射线等 望远镜系统网络化:实现远程控制和数据传输,提高观测效率和共享性
优化效果:优化后的望远镜系统结构具有更高的成像质量、分辨率和观测效率,满足了科研 和观测需求。
优化建议:在优化过程中,需要考虑望远镜系统的整体性能、成本和制造工艺等因素,以实 现最优的设计效果。
望远镜系统制造与 检测
材料选择:选 择合适的光学 材料,如玻璃、
塑料等
切割成型:将 材料切割成所 需的形状和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射电望远镜:通过接收无线电波进 行观测,如射电干涉仪、射电望远 镜阵列等
地面望远镜:在地面上运行的望远 镜,如凯克望远镜、甚大望远镜等
口径:望远镜的直径,决定了望远镜的 集光能力和分辨率
焦距:望远镜的焦距,决定了望远镜的 放大倍数和视场大小
光圈:望远镜的光圈,决定了望远镜的 进光量和成像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精品2020-12-12【关键字】情况、方法、条件、空间、领域、质量、传统、认识、问题、焦点、系统、有效、现代、良好、优良、透明、保持、了解、研究、特点、位置、关键、网络、理想、地位、基础、需要、环境、工程、负担、方式、作用、结构、关系、分析、调节、形成、满足、保证、维护、指导、强化、取决于、方向、适应、实现、减轻、中心、重要性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指导教师:张翔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班级:光信息08级1班姓名:学号:目录第一部分设计背景 (1)第二部分设计目的及意义 (1)第三部分望远镜介绍 (1)3.1望远镜定义 (1)3.2望远镜分类及相应工作原理 (2)第四部分望远镜系统设计 (3)4.1开普勒望远镜 (3)4.2望远镜系统常用参数 (4)4.3外形尺寸计算 (6)4.4伽利略望远镜 (8)4.5物镜组的选取 (9)4.6望远镜像差类型及主要结构 (10)4.7双胶物镜与双分离物镜分析 (12)4.8内调焦望远物镜分析 (14)4.9目镜组的选取 (14)4.10目镜主要像差及分析 (17)4.11棱镜转像系统 (17)4.12转折形式望远镜系统 (18)4.13光学系统初始结构参数计算方法 (18)4.14应用光学系统中的光栅 (20)第五部分设计总结 (21)第六部分参考文献 (21)一.设计背景在现在科学技术中,以典型精密仪器透镜、反射镜、棱镜等及其组合为关键部分的大口径光电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如:天文、空间望远镜;地基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激光大气传输、惯性约束聚变装置等等。

其中我国以高功率激光科研和激光核聚变研究为目的的光电系统——“神光二号”,颇具代表。

“神光二号”对于未来的能源危机和我国的军事领域有着重要意义。

二.设计目的及意义运用应用光学知识,了解望远镜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望远镜外形尺寸、物镜组、目镜组及转像系统的简易或远离设计。

了解光学设计中的PW法基本原理。

三.望远镜介绍3.1 望远镜定义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察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仪器,能把远物很小的张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之在像空间具有较大的张角,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清晰可辨。

所以,望远镜是天文和地面观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它是一种通过物镜和目镜使入射的平行光束仍保持平行射出的光学系统。

根据望远镜原理一般分为三种。

一种通过收集电磁波来观察遥远物体的仪器。

在日常生活中,望远镜主要指光学望远镜。

但是在现代天文学中,天文望远镜包括了射电望远镜,红外望远镜,X射线和伽吗射线望远镜。

近年来天文望远镜的概念又进一步地延伸到了引力波,宇宙射线和暗物质的领域。

或者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进行观察。

日常生活中的光学望远镜又称“千里镜”。

它主要包括业余天文望远镜,观剧望远镜和军用双筒望远镜。

【望远镜基本工作示意图】3.2 望远镜分类及相应工作原理1.折射式望远镜是用透镜作物镜的望远镜。

分为两种类型:由凹透镜作目镜的称伽利略望远镜;由凸透镜作目镜的称开普勒望远镜。

因单透镜物镜色差和球差都相当严重,现代的折射望远镜常用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透镜组作物镜。

其中以双透镜物镜应用最普遍。

它由相距很近的一块冕牌玻璃制成的凸透镜和一块火石玻璃制成的凹透镜组成,对两个特定的波长完全消除位置色差,对其余波长的位置色差也可相应减弱在满足一定设计条件时,还可消去球差和彗差。

由于剩余色差和其他像差的影响,双透镜物镜的相对口径较小,一般为1/15-1/20,很少大于1/7,可用视场也不大。

口径小于8厘米的双透镜物镜可将两块透镜胶合在一起,称双胶合物镜,留有一定间隙未胶合的称双分离物镜。

为了增大相对口径和视场,可采用多透镜物镜组。

对于伽利略望远镜来说,结构非常简单,光能损失少。

镜筒短,很轻便。

而且成正像,但倍数小视野窄,一般用于观剧镜和玩具望远镜。

对于开普勒望远镜来说,需要在物镜后面添加棱镜组或透镜组来转像,使眼睛观察到的是正像。

一般的折射望远镜都是采用开普勒结构。

由于折射望远镜的成像质量比反射望远镜好,视场大,使用方便,易于维护,中小型天文望远镜及许多专用仪器多采用折射系统,但大型折射望远镜制造起来比反射望远镜困难得多,因为冶炼大口径的优质透镜非常困难,且存在玻璃对光线的吸收问题,所以大口径望远镜都采用反射式。

2.反射式望远镜是用凹面反射镜作物镜的望远镜。

可分为牛顿望远镜.卡塞格林望远镜等几种类型。

反射望远镜的主要优点是不存在色差,当物镜采用抛物面时,还可消去球差。

但为了减小其它像差的影响,可用视场较小。

对制造反射镜的材料只要求膨胀系数较小、应力小和便于磨制。

磨好的反射镜一般在表面镀一层铝膜,铝膜在2000-9000埃波段范围的反射率都大于80%,因而除光学波段外,反射望远镜还适于对近红外和近紫外波段进行研究。

反射望远镜的相对口径可以做得较大,主焦点式反射望远镜的相对口径约为1/5-1/2.5,甚至更大,而且除牛顿望远镜外,镜筒的长度比系统的焦距要短得多,加上主镜只有一个表面需要加工,这就大大降低了造价和制造的困难,因此目前口径大于1.34米的光学望远镜全部是反射望远镜。

一架较大口径的反射望远镜,通过变换不同的副镜,可获得主焦点系统(或牛顿系统)、卡塞格林系统和折轴系统。

这样,一架望远镜便可获得几种不同的相对口径和视场。

反射望远镜主要用于天体物理方面的工作。

3. 折反射望远镜是在球面反射镜的基础上,再加入用于校正像差的折射元件,可以避免困难的大型非球面加工,又能获得良好的像质量。

比较著名的有施密特望远镜,它在球面反射镜的球心位置处放置一施密特校正板。

它是一个面是平面,另一个面是轻度变形的非球面,使光束的中心部分略有会聚,而外围部分略有发散,正好矫正球差和彗差。

还有一种马克苏托夫望远镜,在球面反射镜前面加一个弯月型透镜,选择合适的弯月透镜的参数和位置,可以同时校正球差和彗差。

及这两种望远镜的衍生型,如超施密特望远镜,贝克―努恩照相机等。

在折反射望远镜中,由反射镜成像,折射镜用于校正像差。

它的特点是相对口径很大(甚至可大于1),光力强,视场广阔,像质优良。

适于巡天摄影和观测星云、彗星、流星等天体。

小型目视望远镜若采用折反射卡塞格林系统,镜筒可非常短小。

四. 望远镜系统设计4.1 望远镜外形尺寸设计【开普勒(Kelper telescope )望远镜光路示意图】开普勒望远镜属于折射式望远镜。

由两个凸透镜构成。

由于两者之间有一个实像,可方便的安装分划板,并且各种性能优良,所以目前军用望远镜,小型天文望远镜等专业级的望远镜都采用此种结构。

但这种结构成像是倒立的,所以要在中间增加正像系统。

正像系统分为两类:棱镜正像系统和透镜正像系统。

我们常见的前宽后窄的典型双筒望远镜既采用了双直角棱镜正像系统。

这种系统的优点是在正像的同时将光轴两次折叠,从而大大减小了望远镜的体积和重量。

透镜正像系统采用一组复杂的透镜来将像倒转,成本较高,但俄罗斯20×50三节伸缩古典型单筒望远镜既采用设计精良的透镜正像系统。

4.2 对于望远镜系统有以下参数:1. 垂轴放大率垂轴放大率代表共轭面像高和物高之比。

主要公式有:2. 角放大率角放大率是共轭面上的轴上点A 发出的光线通过光学系统后,与光轴的夹角'U 的正切和对应的入射光线所成德夹角U 的正切之比。

一般用γ表示。

主要公式有:3. 轴向放大率当物平面沿光轴移动微小的距离dx 时,像平面相应地移动距离'dx ,比例dx dx '称为光学系统的轴向放大率,用α表示。

它代表平行于光轴的微小线段所成德像与该线段二者长度之比。

主要公式有:4. 视放大率视放大率是望远镜最重要的光学性能之一,它表示仪器放大作用的大小。

视放大率必须满足对仪器的精度要求,对不同的仪器精度要求也不一样。

(1) 观察仪器。

有以下关系:Γ=''60α,可由要求得分辨角α即可求出需要的视角放大率Γ。

(2) 瞄准仪器。

使用压线瞄准时为:Γ=∆''60α,用对线、双线或叉线瞄准时为:Γ=∆''10α。

(3) 测距仪器。

测距仪器的精度要求是测距误差。

Γ⨯=∆-B l l 25105,根据一定距离l 上要求得测距误差l ∆和仪器的基线B ,即可求得视放大率Γ。

视放大率除了和仪器工作精度有关外,还与其他一系列因素有关,必须同时兼顾,介绍如下。

(1)视放大率和仪器体积、重量的关系。

''';DD f f =Γ-=Γ目物。

在目镜焦距'目f 和出瞳直径'D 一定条件下,Γ越大,物镜焦距'物f 和口径D 越大。

(2)视放大率Γ和视场ω2的关系。

ωωtan tan '=Γ。

ω为望远镜的物方视场角,它标志着仪器的观察范围。

一定类型的目镜,它的视场角'2ω是一定的,增大视放大率Γ必须同时减少视场角ω2。

(3)仪器的使用条件对视放大率也有限制。

(4)望远镜的有效放大率。

人眼的视角分辨率为''60,有:αωω'''60tan tan ≈=Γ,如果要求仪器的视角分辨率和衍射分辨率相等,则应满足:D''''14060=Γ,符合以上关系的视放大率称为望远镜的“有效放大率”。

5. 极限分辨角通常,我们把望远镜刚能分辨的两物点在望远镜系统上成的两像点之间的夹角叫做望远镜的极限分辨角。

它的大小与望远镜的视放大率以及垂轴,轴向放大率有关。

ω=1.22λ/D其中,λ为入射波长,D 为入瞳直径。

望远镜的最灵敏波长为555纳米,当入瞳单位取mm ,极限分辨角取秒时,ω’=140/D 。

4.3 外形尺寸计算已知参数:① 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mm L 315=② 望远镜放大镜的倍数⨯=Γ20③ 物方视场角'2032 =ω求解如下:1. 目镜的视场角'2ω:2. 望远镜的分辨率α:由望远镜分辨率与视放大率关系式:3. 物镜的通光口径D :物镜的口径取决与分辨率的要求,若使物镜的分辨率与放大率相适应,望远镜口径与放大率的关系满足3.2D ≥Γ,为减轻眼睛负担,可取(),1~0.5D =Γ及Γ=)2~1(D ,这里系数取1.5 ,则:4. 出瞳直径'D :5. 物镜焦距’物f 与目镜焦距’目f :6. 视场光阑的直径视D :根据三角形定则,计算视场角,:7. 目镜口径目D :目镜的视场角ω'2,以及出瞳直径z R 2限制了目镜的口径,据此计算:8. 出瞳距'z l :孔径光阑选在物镜框上,轴外光束的主光线通过物镜中心O ,假定在目镜组的投射高为R ,:9. 目镜的视度调节量:视度的调节范围一般为SD=5±视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