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互荣,互学共赢”教育发展共同体活动总结

合集下载

同心同向同行 共进共享共赢

同心同向同行 共进共享共赢

同心同向同行共进共享共赢作者:夏云选来源:《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2017年第06期近年来,沙滘中学在传承和创新学校“龙舟文化”建设的同时,秉承引领学校未来的气质禀赋和发展力量,深入挖掘龙舟文化建设的内涵,提炼出“共进教育”这一办学思想,并以此引领、指导师生的思想行为,按照“目标同心同向、行动同心同行”原则,营造出“教师合作共进、学生合作共长、师生合作共荣、家校和谐共赢”的“共荣共长、共进共赢”教育生态,使学校文化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和发展。

“共进教育”释内涵“共进”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共同进取,共同进步,更是指友好共处、和谐共存,互补互利,形成合力,在校内就是要求师生相互认同,倡导师生共学、共事、共发展。

在目标方面,“共进”既是一种精神追求,也是一种目标追求。

它是信仰,是方向,是灵魂,以共同发展为价值取向,以勇往直前为工作方向,通过“激情+创新+活力”的方式来达到“共进”的目标。

二是指在处事方式上,表现为尊重、协调、合奏,可以引申为合作、分享、共赢。

因此,共进观丰富教育的人文关怀,关注每一个生命的成长,尊重差异,和谐共生。

其实,将“共进”引申到教育上,就是要以“共”为途径,以“进”为价值导向,全力以赴、敢拼敢赢,以合作为基础,引导师生在良好的共进氛围中共同成长,增强智慧的力量,享受学习、创造的自由,追求教育教学的合作、生态,促进师生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幸福奠基。

“共进教育”建体系赛龙舟能取得胜利,关键在于团结。

团结体现在共同维系一个共同的目标、共同遵守一种以团结为本的合作性规则。

我校引领并坚持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工作关系,尽量彰显师生之间的合作共进氛围,助推学校发展。

1.强师规划,师师共进。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我校倡导以“合作教研”助教,以“互助共进”聚力,打造教师研究共同体,建立“合作中前进,前进中合作”的工作关系,彰显老师间的互助共进的有效竞争力。

为此,我校制定了“12345”强师规划:提倡一种精神,即团队合作;建立两个评价,即奖励到备课组、到年级、班级;培育三种文化,即创设“共进”教师文化、营造“共进”环境文化、丰富“共进”活动文化;落实四大措施,即强化科组与备课组共研活动、开展课题合作研究活动、以名师工作室为中心的共研活动、共读一本书的亲子活动;达到五个齐心,即愿景、管理、科研、教学、学习。

共同体学校经验交流发言稿

共同体学校经验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我是来自共同体学校的张三,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们学校在共同体内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共同体学校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旨在打破传统学校之间的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以下是我校在共同体学校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一、共同制定发展规划1. 成立共同体学校领导小组:由各成员学校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等组成,负责共同体学校的整体规划、协调和监督。

2. 制定共同体学校发展规划:明确共同体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确保各成员学校在发展中保持一致。

3. 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各成员学校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办学经验,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推进共同体学校建设。

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1. 教育资源整合:共同体学校内部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包括师资、课程、设备、图书等,使各成员学校在资源上得到充分利用。

2. 教师交流与培训:定期组织教师交流活动,促进教师间的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同时,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3. 课程共建与开发:各成员学校共同开发课程,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

4. 教学设备共享:共同体学校内部实现教学设备的共享,降低各成员学校的办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生交流与互动1. 举办共同体学校文化节:通过举办文化节活动,增进各成员学校学生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文化交流。

2. 开展共同体学校运动会:组织各成员学校学生参加运动会,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身体素质。

3. 设立共同体学校奖学金:设立奖学金,鼓励优秀学生跨校交流,提高共同体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四、家长参与,共建和谐1. 家长委员会:成立共同体学校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了解学校工作,为学校发展提供建议。

2. 家校互动平台:建立家校互动平台,方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及时沟通解决学生问题。

3. 家长培训:定期开展家长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共同体小组演讲稿范文

共同体小组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们共同体的全体成员站在这里,以“团结协作,共创未来”为主题,向大家汇报我们的工作成果和心得体会。

在此,我代表共同体全体成员,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我们的领导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一、共同体简介共同体,是由一群志同道合、热爱学习、追求进步的同学组成的集体。

我们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为宗旨,通过互助、合作、交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共同体工作成果1. 学习成果在共同体内部,我们积极开展学习交流活动,通过集体备课、共同研讨、互相答疑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共同体成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2. 团队协作成果共同体成员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在团队合作中,我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成果:(1)举办学术讲座:邀请知名学者、专家为同学们授课,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2)开展志愿服务:组织同学们参加社区服务、支教、环保等活动,传递正能量。

(3)举办文体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团队精神。

3. 个人成长成果在共同体中,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善于沟通、勇于担当。

以下是一些个人成长成果:(1)提升学习能力:通过共同体学习,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2)培养良好习惯:共同体成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习惯。

(3)增强心理素质:在共同体中,同学们学会了面对困难、调整心态,克服挫折。

三、共同体工作心得1. 团结协作是关键在共同体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共同实现目标。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2. 持之以恒是根本共同体成立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不懈地开展各项工作。

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让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扬这种精神,为共同体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团队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团队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团队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工作总结.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团队年度工作总结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团队工作报告1光阴如梭,眨眼之间学期又近结束。

回首这个学期的团队工作,感到忙碌而又充实。

我们第二团队全体教师齐心协力、同舟共济,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一、常规管理有规范团队的中心工作就是常规管理,它将直接影响到团队、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每两周一次的团队学习和集体备课正常有序地进行。

通过学习,让我们每个队员及时了解团队动态,捕捉可喜的进步进行表扬激励,抓住存在的不足及时整改。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年级组各位老师都能充分利用课堂这块主阵地,借助教材、活动,潜心育人,能认真备课、上课,精心组织活动,并能及时总结,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卢岚、金燕、王惠英、刘静华等老师们积极上进,时时抓住学习的机会,外出听课学习之后及时地总结收获。

每位老师在自己的岗位上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工作着,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老教师陈永琴、徐亚君老师,不甘落后,常常放弃休息时间,尽心尽力辅导学生。

邵丹老师、唐胜娟老师等班主任工作细致入微,学生犯错时,积极做好教育工作;同时,也经常地与家长沟通。

二、团队精神有发扬集体的智慧是无可估量的。

我们第二团队是一个团结协作、求实奋进的团队。

年级组十八位老师爱岗敬业,充满活力与朝气,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共建一个上进、愉悦的大家庭。

有成绩共享、有困难齐帮、有疑惑同商。

只要一开课,大家总能放下自己手里的工作,围坐一起,帮助开课老师分析改进,群策群力,毫无保留。

一次次活动,不仅仅使教师得到了锻炼,开发了创新潜能,更增强了教师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工作凝聚力。

组内形成了互敬互助、互帮互学、团结协作、和谐奋进的良好工作氛围。

共同体

共同体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激发教师的成就动机,促进每一个教师的自主学习、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指导学校在开展以校为本的研修中,通过建设各种教师学习共同体,即教师自发或学校组织起来的形式多样而又灵活的教师学习群体,引导他们在其中进行自我教育——以深度的教育教学反思和交流,重组教师个体的教育教学经验,使教师个体以求知者的身份,分享彼此对于教育教学的认知和理解,这是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教师学习共同体使教师获得职业认同和专业体验。

所谓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组织与团体,而是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由教师自发或学校组织起来的形式多样而又灵活的教师学习群体。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每个教师都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经历,并不断学习和吸收当代的新知识,但这些往往只发生在师生的教育教学交往之间。

但是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的获得,离不开教师之间经验的分享和交流。

这样每一位教师在分享经验的过程中重新整理自己的内心世界,重构对教育教学的理解。

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是指教师认为他所从事的教师职业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的主观感受。

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的困惑,离不开教师对自我的认识实践。

有一位工作了近三十年的老教师,多年的毕业班班主任工作使他十分劳累,他与学生一起经历了失败的痛苦、成功的喜悦、成长的烦恼。

在学生的身上,他倾注了许多的心血。

一天在他的生日之际,班上的大部分同学自发策划了一次令他永生难忘的生日庆祝会。

同学们为他点亮了一根根蜡烛,在摇曳的烛光中,全体同学起立为他唱生日祝福歌,还送给他一个全班同学留言的大生日卡作纪念。

此时,他的眼睛湿润了…… 学生的行为感动了教师,给了这位教师重整内心自我的机会,使他对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深刻的体验,得到了作为教师的乐趣的主观感受。

在学习共同体中,可以是教研组、备课组和年级组,也可以是研究项目组和跨学科组,教师围绕着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心得、困惑进行坦诚的交流,在贡献自己经验、思考与智慧的同时,不断引发思维的碰撞,分享彼此用新经验的实践、思考与智慧,从而实现用新经验的实践、思考与智慧的重组。

小学小组合作学习总结范文(精选5篇)

小学小组合作学习总结范文(精选5篇)

小学小组合作学习总结小学小组合作学习总结范文(精选5篇)一段充实而忙碌的学习生活结束了,想必你的视野也得到了开拓,让我们好好总结一下,写一份学习总结吧。

千万不能认为学习总结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小组合作学习总结范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小组合作学习总结1在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我常常发现,很多活动的组织流于形式,小组活动停留在肤浅的你说我说的层面上,没有实现学习伙伴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沟通、互动、碰撞,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小组活动的有效性,现总结如下:一、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师要通过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小组的健康成长,要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也须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的帮助、提携、合作、促进。

小组的点滴进步,意味着小组成员每个人的努力,也意味着大家共同的荣誉。

实践中我们发现,当教师的引导语经常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慢慢产生;当教育评价也经常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学生的团队精神就会逐渐得到培养。

如:“第三小组的成员讨论时都在积极地发言,认真地倾听,他们合作得多好啊!”“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好吗?”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和培植才能逐步形成,要使学生在小组的成长中逐步感受到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愉悦,会客观地看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产生集体的荣誉感。

二、要对合作学习的方法予以必要的指导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安排了很多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学生除了在小组中很无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外,并没有产生较深入的合作成效。

教师在对学生合作方法的指导中,要转变角色,蹲下身子与学生交往,可以把自己当作小组长或小组成员,身体力行地参与其中,给学生示范,给学生切实的感悟和体验。

实践中我们还发现,小组的合作学习需要得力的组织,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能很快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适当选择合作学习的策略,会对小组成员合理分工,组织大家有序活动,鼓励全体成员积极参与,能对合作学习的成果作简要的总结和评价。

友爱互助月总结模板

友爱互助月总结模板

友爱互助月总结模板亲爱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学校友爱互助月的总结人。

在这个特殊的学期里,我们举办了一系列友爱互助活动,旨在增进同学们的友谊、培养同学们的互助精神。

经过一个月的精心策划和组织,我们的友爱互助月圆满结束。

首先,我想回顾一下我们友爱互助月的主题: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这个主题旨在通过各种活动让同学们认识到团结友爱的重要性,并激发同学们相互帮助的意识。

在这个月里,我们举办了多项活动,包括亲子游园活动、班级义卖、志愿者服务等等。

首先,我们举办了一场精彩的亲子游园活动。

这次活动吸引了很多同学和家长的参与。

同学们与家人一起玩游戏、放风筝、野餐,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这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友爱的力量。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更加明白了家庭和友谊对他们成长的重要性。

其次,我们还组织了班级义卖活动。

每个班级都精心准备了不同的手工制品和美食,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在校门口摆摊。

同学们可以通过购买班级义卖品来支持自己班级的活动,同时也能享受到美味的食物和有趣的手工制品。

这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还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更重要的是,通过义卖活动我们筹集了一部分善款用于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让他们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最后,我们还开展了志愿者服务活动。

同学们组成了志愿者团队,参与到社区的公益活动中。

他们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为社区环境进行整治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体验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

同时,他们也学会了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重要性。

通过友爱互助月的开展,我深深感受到了同学们友爱互助精神的力量。

他们不仅在活动中展现出了团结友爱的品质,还坚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我相信,在友爱互助的指引下,我们的同学将会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社会人才。

最后,我要感谢所有参与友爱互助月的同学和老师,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和热情支持。

小学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中的实践总结

小学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中的实践总结

小学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中的
实践总结
简介
本文总结了小学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中的实践经验和效果。

通过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小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活动策划与组织
在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前,小学应制定详细的活动策划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和形式。

活动宜组织为多样化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主题讲座、展览、文化体验活动等。

活动组织应注重与课程内容的融合,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活动实施与效果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的实施应注重互动性和参与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增强其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活动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
造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从而培养出更强的共同体意识。

教育资源与支持
小学在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时,应充分利用教育
资源和社会支持。

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或指导,引导学
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

同时,可以与家庭和社区合作,共同开展相关活动,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提供更广泛的教育资
源和支持。

结论
小学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中的实践表明,通过有针
对性的活动策划与组织,积极参与的活动实施与效果,以及充分利
用教育资源和社会支持,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这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念,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Word count: 220 word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助互荣,互学共赢”教育发展共同体活动总结时光荏苒,转瞬间我校与新街小学工作交流活动已经结束了,我校认真贯彻并执行了伊旗教育局关于建设“帮扶共同体、开展共同体结对互学”推进教育一体化的工作实施方案,期间,新街小学校长多次做了关于教学教改,如何达到优质高效课堂和有效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话题作了报告,并与其他兄弟学校校长和领导班子成员及老师共同进行了共同研究和探讨,两校的交流合作取得了优异的成效。

一、精心准备并做好示范课
期间,来自北京的优秀教师和当地教师精心准备并进行了多次示范课,课堂上老师不但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把小组讨论的模式有效的带到并成功的演示并应用,实现了高效课堂的目标。

而且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巧妙地处理了课堂中出现的突发性问题,使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充分有效地结合起来,游刃有余,融会贯通。

领导和教师都组织了认真的听课,课后并且进行了详细的评课。

二、做关于班级管理,充分利用学习小组达到优质课堂的专题报告
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一颗善良的灵魂,就没有美德可言。


师德是教师的良心。

下午的班主任培训工作,由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的老师授课。

新街小学班级管理方面卓有成效,注重班风、学风建设,思想上关心学生,感情上亲近学生,生活上关怀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师生关系特别融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校长做如何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交流报告,共同探究教育教改问题
所有领导班子成员就“打造严谨治学名片,不断优化常规管理”的课题和“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话题进行了共同研究和探讨。

我校立足教育实际,从本校情况出发,整合本校的教育资源,结合本校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打造严谨治学名片,不断优化常规管理的教育教学理念。

从一、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开好各类课程。

二、狠抓教学常规,实施精细化过程管理。

三、突出科研先导思想,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四、规范学生学习常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团队协作形成合力。

六、加强“和合”课堂的研究等六个方面分别加以探究和初步实施,海岱学校通过这些举措,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常规管理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在学习、生活、各项活动中,展现出了
应有的精神风貌,形成了严谨治学的好风气。

关于如何“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一问题,校长说道我们应按照“坚持一个中心,优化三个要素,建立多项制度”的思路进行。

一个中心即校本教研要以解决问题为中心,通过解决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它是校本教研的目的和归宿;三个要素,即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多项制度,即建立各种教研制度。

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施。

一、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提高校本教研针对性。

改革与问题同在,问题是研究的起点。

没有针对问题的教研活动是没有实效的教研活动。

所以我们要推行问题解决式教研模式,切实提高教研实效。

二、优化三个“要素”,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

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三大要素,通过三大要素的优化组合,能有效解决问题,促进发展。

三、建立多项教研制度,提高校本教研规范性。

制度能为行动保驾护航。

建立多项制度,规范校本教研工作,能使校本教研扎实稳步推进。

采取“坚持一个中心,优化三个要素,建立多项制度”这一思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既能帮助教师解决当前问题,让教师尝到成功的喜悦,又能使教师形成专业再生能力,形成良好的研究意识,从而自主、能动、创造性地实现积极变化,促进教师专业不断发展。

一天的交流活动是短暂的,是忙碌的,也是充实的。

尽管看
起来显得有些平淡,但是它让我们教师受益匪浅。

支教工作责任重大,作为支教学校,我们肩负着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任。

在支教的征途中,我们已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但以后的路还很长,我校坚信在上级教育局的领导下,踏实工作,不断探索研究,定会完成上级赋予我们的任务。

北京师范大学鄂尔多斯第二附属学校张超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十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