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片类镇痛药药物依赖性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阿片类镇痛药及其拮抗剂课件

阿片类镇痛药及其拮抗剂课件
阿片类镇痛药及 其拮抗剂课件
目录
• 阿片类镇痛药概述
• 阿片类镇痛药的临床应用与案例
阿片类镇痛药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阿片类镇痛药是一类作用于中枢 阿片受体,用于缓解疼痛的药物。
分类
根据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阿片 类镇痛药可分为天然阿片类和合 成阿片类。
药理作用与机制
药理作用
阿片类镇痛药主要通过与中枢阿片受 体结合,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发挥 镇痛作用。
02
案例分析:一位接受腹部手术的 患者,术后出现严重疼痛,使用 阿片类镇痛药后,疼痛得到明显 缓解,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创伤性疼痛治疗
创伤性疼痛是指由于外伤、骨折等因素引起的疼痛,阿片类镇痛药对创伤性疼痛 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案例分析:一位车祸伤患者,多处骨折和软组织损伤,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后,疼 痛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创伤的恢复。
阿片类镇痛药可能导致患者产生心理 依赖性,表现为强烈的用药欲望和焦 虑、烦躁等戒断症状。
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患者可能需要 不断增加药物剂量才能达到原来的镇 痛效果。
身体依赖性
长期使用阿片类镇痛药会导致身体对 药物的适应性,一旦停药,会出现戒 断症状,如疼痛加剧、失眠、恶心等。
戒断症状与治 疗
戒断症状
机制
阿片受体有多种亚型,其中μ受体是阿 片类镇痛药的主要作用靶点,此外还 包括κ和δ受体等。
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临床应用
阿片类镇痛药主要用于治疗中重度疼痛,如术后疼痛、癌症 疼痛等。
注意事项
使用阿片类镇痛药时应遵循剂量个体化原则,密切关注不良 反应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成瘾性等,并采取相应措施。
阿片类镇痛药的药理学特 性
纳洛酮通过与阿片受体结合,阻断阿片类药物与受体的结合,从而逆转阿片类药物 的抑制作用。

《阿片类药物》课件

《阿片类药物》课件

02
公共卫生负担
阿片类药物滥用增加了公共卫生系统的负担,包括医疗费用和人力资源的增加。
《阿片类药物》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阿片类药物概述阿片类药物的适应症与使用方法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风险阿片类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监管阿片类药物的替代疗法与研究方向阿片类药物的社会影响与公共卫生问题
阿片类药物概述
总结词
阿片类药物是一类具有强镇痛作用的药物,通常从罂粟中提取。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可以分为天然阿片类药物和合成阿片类药物。
详细描述
阿片类药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和印度,当时人们发现罂粟具有镇痛和镇静作用。后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开始从罂粟中提取吗啡和可待因等天然阿片类药物。20世纪初,科学家开始合成阿片类药物,如芬太尼和美沙酮等,这些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阿片类药物的合成和制备技术也不断进步,新型的阿片类药物不断理上的成瘾。
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和美沙酮,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和成瘾性。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导致戒断症状,如焦虑、抑郁、失眠、恶心和疼痛。一旦成瘾,戒断过程可能非常困难,需要专业的医疗支持和治疗。
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需要增加剂量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可能导致身体对这些药物的耐受性增加。这意味着为了获得相同的疼痛缓解效果,患者可能需要不断增加药物剂量。这不仅增加了药物过量的风险,还可能导致药物失效,使患者面临更大的疼痛。
详细描述
阿片类药物主要来源于罂粟,通过提取其种子、果壳、花等部位得到。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阿片类药物可以分为天然阿片类药物和合成阿片类药物。天然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可待因等,合成阿片类药物如芬太尼、美沙酮等。
总结词
阿片类药物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和印度。随着科技的发展,阿片类药物的合成和制备技术也不断进步,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防治PPT课件

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防治PPT课件

恶心呕吐是阿片类药物刺激了中枢化学感受区、 前庭核以及胃肠道阿片受体,导致中枢性呕吐和 胃肠蠕动减慢所致。一般临床有效的μ受体激动 剂都会引起一定程度的恶心和呕吐。
阿片类药物致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约30%,一般发 生于用药初期,症状4~7天内多能缓解。既往化 疗致恶心呕吐反应严重者,初用阿片类药物易发 生恶心呕吐,强烈推荐给予预防性止吐药。
中枢神经系统上的阿片受体(μ2受体)的激活与呼
吸抑制直接相关,阿片受体大量存在于脑干呼吸中 枢。应用阿片类药物后,能明显观察到低氧血症、 通气量下降等各种阿片相关的抑制效应。
阿片药物的理化性质、剂量、给药途径都可能产 生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如最先出现轻微的通气 障碍、呼吸频率减慢。最终出现中枢呼吸暂停。 在慢性癌痛患者使用控缓释制剂中呼吸抑制的发 生率远远低于急性疼痛注射给药者。
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也是 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癌痛 的控制治疗应该是贯穿癌症病程的始终。
阿片类止疼药是癌性疼痛的关键性药物, 所以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的防治与疼痛治 疗本身同样应当引起重视。
常见不良反应 便秘 恶心、呕吐 嗜睡、镇静 尿潴留 瘙痒 罕见不良反应 呼吸抑制
吗啡可引起膀胱括约肌痉挛导致尿潴留,发生率低 于5%,但同时使用镇静剂患者发生率高达20%, 腰麻术后发生率增加至30%。
预防:避免同时使用镇静剂;避免膀胱过渡充盈。
治疗:流水诱导法、按摩膀胱区、热水冲会阴部等 诱导自行排尿。必要时导尿。对难以缓解者可考虑 换用镇痛药物。
呼吸抑制是阿片类药物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常见于 使用阿片类药物过量以及合并使用其它镇静药物的 患者。
阿片类药物通过模拟内源性阿片肽作用阿 片受体而起到镇痛作用。阿片受体主要存 在μ、к和δ三型,其中μ受体与镇痛关系

《阿片类镇痛药》PPT课件

《阿片类镇痛药》PPT课件

2021/3/26
25
⑵ 镇咳: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枢,使咳嗽反射减
轻或消失,产生镇咳作用。
⑶ 抑制呼吸:治疗量即可抑制呼吸,呼吸频率
减慢(尤为突出),潮气量降低、每分通气量减 少。急性中毒(呼吸频率3-4次/分),这是吗啡 急性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机制:降低呼吸中枢对血液CO2张力的敏感性和抑 制脑桥呼吸调节中枢
• 后陆续发现β-内啡肽、强啡肽A、B、内吗啡 肽I、II等。
内源性阿片肽在CNS和外周均有分布;在脑 内,其分布与阿片受体的分布比较一致
2021/3/26
18
四、孤儿阿片受体
1994年克隆出阿片受体样受体,又名孤儿阿片 受体(Orphan opioid receptor)
其特异性配体:孤啡肽或痛敏肽。 参与痛觉感受和调控,但其效应与机体疼痛的状
1992年,阿片受体分子首次克隆成功,阿片类 药物通过受体产生药效获得充分证据。
2021/3/26
15
阿片受体分布
①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密度较 高---与痛觉的感受和整合有关。
②边缘系统及蓝斑核密度最高---与情绪、精 神活动有关。
③中脑盖前核与缩瞳有关。 ④延脑的孤束核与镇咳、呼吸抑制、中枢交感张力 降低有关。 ⑤脑干极后区与恶心呕吐有关。 ⑥迷走神经背核、肠肌也有阿片受体存在。
2021/3/26
39
【临床应用】
①镇痛 剧痛(创伤、术后等) 晚期癌症的镇痛 绞痛(与解痉药合用) 分娩痛(产前2~4h不用)
②心源性哮喘 机制同吗啡 ③麻醉前给药 ④人工冬眠
2021/3/26
40
哌替啶与吗啡药理作用的比较
吗啡
镇痛强度
1
镇静

阿片类镇痛药药物依赖性精品PPT课件

阿片类镇痛药药物依赖性精品PPT课件
13
The beautiful, useful but “terrible” flower
14
吗啡(morphin(Analgesia)
▪ 吗啡选择性激活脊髓胶质区、丘脑内侧、脑 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的阿片受体,产生强大 的镇痛作用。
▪ 对多种疼痛有效(钝痛>锐痛>神经性疼痛)
▪ 降低脑干呼吸中枢对血液CO2张力的敏感性, 抑制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 减慢呼吸频率(3-4次/分),降低潮气量,减 少每分通气量——急性中毒致死
▪ 剂量依赖性 ▪ 与给药途径有关(iv,im) ▪ 不影响延髓心血管中枢
18
药理作用——中枢神经系统
❖镇咳(Cough suppression) ▪ 激动延脑孤束核阿片受体 ▪ 抑制延髓镇咳中枢,使咳嗽反射减轻或消失
作用部位不在中枢,缓解疼痛作用较弱,多 用于钝痛(如头痛、牙痛等) ,同时具有 解热、抗炎作用—解热镇痛抗炎药
7
History——opioid receptor
❖ 1962年,邹刚等在脑室内注射微量 (10μg)吗啡, 确定吗啡的镇痛部位:丘脑第三脑室周围及导水 管周围灰质。
❖ 1973年,Terenius、Snyder和Simon分别证实体内 阿片受体的存在。
22
药理作用——免疫系统
❖抑制免疫系统和HIV诱导的免疫反应 ❖吗啡吸食者易感HIV病毒
Inhibition of immune function, relating to the susceptibility of drug abuser to AIDS virus.
23
阿片受体分布
❖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密度较高--痛觉的感受和整合
❖边缘系统及蓝斑核密度最高---情绪、精神活动 ❖中脑盖前核——缩瞳 ❖延脑的孤束核——咳嗽反射 ❖脑干极后区——恶心呕吐 ❖迷走神经背核、肠肌也有阿片受体存在

(推荐课件)阿片类镇痛药PPT幻灯片

(推荐课件)阿片类镇痛药PPT幻灯片
痛 与氟哌利多合用产生神经松弛镇痛效果
24
美沙酮 Methadone
临床可用于各种剧痛,镇痛效价强度与吗啡相当, 有镇咳、呼吸抑制作用。
欣快作用不如吗啡,本药的成瘾性产生较慢,程 度较轻。
亦用于吗啡和海洛因的脱毒治疗。
25
喷他佐辛 Pentazocine
苯丙吗啡烷类衍生物,为κ受体激动药和μ受体 弱拮抗药和部分激动剂。
该方法有一定危险性,一些戒断症状对于年老体弱者来说好比雪 上加霜,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该方法戒断后,并不能很好地控制复吸问题,戒断的痛苦有时会 使吸毒者对戒毒产生恐惧,拒绝配合戒毒。
s:与致幻作用有关
5
阿片受体作用比较
受体 m d k s
镇痛 ++
+ + +
呼吸抑制 ++ ++ + +
精神情绪 欣快,镇静,成瘾 欣快,镇静,成瘾
镇静 欣快
瞳孔缩小 + - + +
6
受体激动剂与拮抗剂 1、激动剂
吗啡 -m受体 脑啡肽-d受体 内啡肽-m受体 强啡肽-k受体
2、拮抗剂 纳洛酮,拮抗以上三种受体
激动阿片受体
脑啡肽 作用于传入神经的突触前膜减少介质的释放 吗啡: 激动阿片受体
11
呼吸抑制:作用于脑干呼吸调节中枢,使呼吸频 率减慢,潮气降低,使中枢对CO2反应性降低。 是急性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镇咳:抑制延脑咳嗽中枢,作用于延脑的孤束核 的阿片受体
其它中枢作用: 缩瞳:作用于中脑前盖核的阿片R,兴奋动眼神 经缩瞳核 兴奋延脑的催吐化学感受区,引起恶心呕吐
镇痛的效价强度为吗啡的1/3,呼吸抑制的效价 强度为吗啡的1/2,且抑制作用不随剂量增加而 增强。
本药无明显欣快感和成瘾性,但对吗啡成瘾者本 药有催瘾作用。

《阿片类镇痛药》课件

《阿片类镇痛药》课件

抑郁症治疗
总结词
阿片类镇痛药在某些情况下也被用于 治疗抑郁症。
详细描述
一些研究表明,阿片类镇痛药中的某 些成分具有抗抑郁作用,可以用于缓 解抑郁症状。但目前该领域的证据尚 不充分,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其疗效 和安全性。
PART 03
阿片类镇痛药的副作用
呼吸抑制
呼吸抑制是阿片类镇痛药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是由于药物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 所致。
药物相互作用
避免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合用
01
阿片类镇痛药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如镇静剂、催眠药)合
用可能导致呼吸抑制和嗜睡,甚至昏迷。
避免与抗惊厥药合用
02
阿片类镇痛药与抗惊厥药合用可能导致呼吸抑制和低氧血症。
避免与抗胆碱药合用
03
阿片类镇痛药与抗胆碱药合用可能导致尿潴留和便秘。
药物剂量调整
根据疼痛程度调整剂量
过度镇静
阿片类镇痛药可能导致过度镇静 的症状,使患者出现嗜睡、头晕
、乏力等症状。
过度镇静在老年人和身体虚弱的 患者中更为常见,可能会影响他
们的日常生活和康复。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 药物剂量,并告知患者在用药期 间避免从事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
或操作的活动。
PART 04
阿片类镇痛药的使用注意 事项
按摩
通过按摩肌肉和穴位来缓 解疼痛,有助于放松身体 和缓解紧张情绪。
物理治疗
如热敷、冷敷、电疗等, 有助于缓解疼痛和促进血 液循环。
药物治疗
非阿片类镇痛药
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等,可用于缓解轻度疼痛 。
抗炎药
如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 炎药等,可用于缓解炎症 和疼痛。
抗抑郁药
某些抗抑郁药具有镇痛作 用,可用于缓解慢性疼痛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The beautiful, useful but “terrible” flower
14
吗啡(morphine)
15
药理作用——中枢神经系统 ❖镇痛(Analgesia)
▪ 吗啡选择性激活脊髓胶质区、丘脑内侧、脑 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的阿片受体,产生强大 的镇痛作用。
▪ 对多种疼痛有效(钝痛>锐痛>神经性疼痛)
❖缩瞳(Miosis) • 兴奋支配瞳孔副交感 神经——收缩瞳孔括 约肌 • 针尖样瞳孔 ——中毒特征
19
药理作用——中枢神经系统 ❖其他
▪ 兴奋延髓CTZ——恶心、呕吐 ▪ 抑制下丘脑释放:
促性腺释放激素(GnR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道平滑肌—— 便秘 ▪减慢胃蠕动——胃排空延迟 ▪提高胃窦部及十二指肠上部张力——食物反流 ▪提高小肠及大肠平滑肌张力,减弱推进性蠕动 ▪提高回盲瓣及肛门括约肌张力
3
镇痛药
不影响意识和其他感 觉,选择性地缓解或 消除疼痛及伴有的不 愉快情绪(恐惧、紧
张、不安等)
麻醉性 镇痛药
4
非麻醉 性镇痛 药
镇痛药
1
麻醉性镇痛药(narcotic analgesics)
➢ 又称阿片类镇痛药(opioid analgesics),成 瘾性镇痛药(addictive analgesics) ➢ 通过激动CNS特定部位的阿片受体而产生镇痛作 用,缓解疼痛引起的不愉快情绪的药物。 ➢ 易产生药物依赖性(dependence)或成瘾性— —药物滥用、停药综合征 ➢遵守有关法规
μ受体
μ1、μ2 基因: MOR
δ受体
κ受体
δ1、δ2
基因: DOR
κ1、κ2、 κ3
基因: KOR
11
孤儿 阿片 受体
分类
吗啡及其相关受体激动药 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 和激动-拮抗药
其他镇痛药
12
阿片类镇痛药
Papaver somniferum 罂粟
The word “morphine” came from Morpheus, the Greek god of dreams.
疼痛的感觉传入
1
T cell(脊髓后角上行的脑传递细胞) G cell(脊髓后角胶质细胞,释放抑制性递质)
2
❖ 与疼痛传导有关的神经递质和调质 神经肽类: P物质(SP)、神经激肽(NKA、NKB)
——释放后扩散并同时持续影响多个神经元的兴奋性, 使疼痛信号扩散 ——作用缓慢而持久:慢递质 经典递质类:Glutamate ——释放后局限于该突触间隙内,作用于受体,将痛 觉信号传递给下一级神经元 ——作用快而短暂:快递质
❖ 1992年,阿片受体分子首次克隆成功——阿片类 药物通过受体产生药效获得充分证据。
❖1994年,Bunzow和Mollereau et al克隆出阿片受 体样受体,又称孤儿阿片受体
❖ 1995 年 , 克 隆 出 孤 儿 阿 片 受 体 内 源 性 配 体 —— 孤 啡肽(痛敏肽)
9
10
阿片受体
▪ 降低脑干呼吸中枢对血液CO2张力的敏感性, 抑制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 减慢呼吸频率(3-4次/分),降低潮气量,减 少每分通气量——急性中毒致死
▪ 剂量依赖性 ▪ 与给药途径有关(iv,im) ▪ 不影响延髓心血管中枢
18
药理作用——中枢神经系统
❖镇咳(Cough suppression) ▪ 激动延脑孤束核阿片受体 ▪ 抑制延髓镇咳中枢,使咳嗽反射减轻或消失
16
药理作用——中枢神经系统
❖镇静(sedation)、致欣快作用
▪ 激活边缘系统和蓝斑核的阿片受体,中脑 边缘叶的中脑腹侧背盖区——伏隔核多巴 胺能神经通路与阿片受体/肽系统相互作用
▪ 改善疼痛引起的情绪反应 ▪ 欣快症(euphoria)——镇痛效果好、
强迫用药
17
药理作用——中枢神经系统
❖抑制呼吸(Respiratory depression)
❖同年用放射性标记方法证实:大鼠脑内有可饱和 的、立体特异性阿片类药物结合部位。有特异性 拮抗剂纳洛酮。
8
History——opioid receptor
❖ 1975年Hughes和Kosterlitz在 人和 动 物 体内 找 到 内 源性吗啡样物质—脑啡肽(enkephalin)等,具有 吗啡样镇痛作用,且可被吗啡拮抗药所阻断—— 为吗啡的受体学说奠定基础。
22
药理作用——免疫系统
❖抑制免疫系统和HIV诱导的免疫反应 ❖吗啡吸食者易感HIV病毒
Inhibition of immune function, relating to the susceptibility of drug abuser to AIDS virus.
23
阿片受体分布
❖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密度较高--痛觉的感受和整合
5
麻醉药品的管理和使用: 国际三大公约: 《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 《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 《1988年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
精神药物公约》 国内三大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01)》 《麻醉药品管理办法(1987)》 《精神药品管理办法(1988)》
6
镇痛药
2 非麻醉性镇痛药
作用部位不在中枢,缓解疼痛作用较弱,多 用于钝痛(如头痛、牙痛等) ,同时具有 解热、抗炎作用—解热镇痛抗炎药
7
History——opioid receptor
❖ 1962年,邹刚等在脑室内注射微量 (10μg)吗啡, 确定吗啡的镇痛部位:丘脑第三脑室周围及导水 管周围灰质。
❖ 1973年,Terenius、Snyder和Simon分别证实体内 阿片受体的存在。
❖胆道括约肌:收缩——胆绞痛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大剂量) ❖子宫平滑肌:降低张力、收缩频率、幅度——延 长产程 ❖膀胱平滑肌——尿潴留
21
药理作用——心血管系统
❖ 扩张阻力血管及容量血管,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抑制延脑血管运动中枢、促组胺释放和扩张 外周血管
❖ 间 接 扩 张 脑 血 管 使 颅 内 压 升 高 —— 抑 制 呼 吸 , CO2潴留使脑血管扩张
❖边缘系统及蓝斑核密度最高---情绪、精神活动 ❖中脑盖前核——缩瞳 ❖延脑的孤束核——咳嗽反射 ❖脑干极后区——恶心呕吐 ❖迷走神经背核、肠肌也有阿片受体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