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系列之中国古桥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桥梁名录 -回复

中国古代桥梁名录 -回复

中国古代桥梁名录-回复【中国古代桥梁名录】中国古代桥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富含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这些桥梁的建设技术和设计理念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以下是一份详细的中国古代桥梁名录,让我们一起探索其中的魅力。

一、赵州桥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是中国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桥,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空腹石拱桥。

它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605-618年),由李春设计建造。

赵州桥全长50.82米,宽9.6米,主跨37.02米,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

这座桥的设计巧妙地利用了拱形结构的力量分散原理,使得整座桥既坚固又美观。

二、卢沟桥卢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联拱石桥。

全桥长266.5米,宽9.3米,有11个孔洞。

卢沟桥以其精美的石狮雕刻而闻名,共有485只形态各异的石狮立于桥栏两侧。

此外,卢沟桥还是抗日战争爆发的见证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三、广济桥广济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开合式浮桥。

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由知府曾会主持建造。

全桥长518米,由东西两部分组成:西段为梁桥,东段为浮桥。

这种独特的设计既满足了船只通行的需求,又保证了陆路交通的畅通。

四、洛阳桥洛阳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海港大石桥。

洛阳桥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建。

全桥长731.29米,宽4.5米,有46个桥墩。

洛阳桥的建设采用了“筏型基础法”和“种蛎固基法”,大大提高了桥梁的稳固性。

五、安济桥安济桥位于山东省聊城市,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单孔敞肩石拱桥。

安济桥始建于明朝正德十六年(1521年),全桥长64.4米,宽9.3米,主跨31.3米。

该桥采用敞肩式设计,减轻了桥身重量,增强了抗洪能力。

六、湘子桥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中国著名桥梁简介

中国著名桥梁简介

中国著名桥梁简介
1.赵州桥
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5公里处的黄河东岸,建于隋朝大业年间(605~618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桥长67.36米,宽8米,跨径为39米,是世界上现存第二大古代单孔石拱桥。

2.卢沟桥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大望路南口。

此桥建于公元937年,它是元大都城中最大的一座桥梁。

桥孔长44米,宽7米,高12米。

这座桥是为了迎接在卢沟桥战役中牺牲的抗日将士而建的。

3.卢沟晓月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的护城河上,是一座单孔石拱形石桥。

它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50年)。

卢沟桥是中国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桥梁,被称为“世界第一桥”。

4.广济桥
广济桥位于杭州市江干区境内,是江南地区最大的一座单孔石拱桥,也是杭州地区现存最长的一座桥梁,于明万历四十四年
— 1 —
(1616年)建成。

桥面上铺的石板,上面有刻着各式各样的图案。

广济桥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大屋以北、南堤上。

— 2 —。

中国四大古桥与三大文化名楼

中国四大古桥与三大文化名楼


十字桥 位于山西太原 市晋祠内。桥梁为十 字形。全桥由34根铁 青八角石支撑,柱顶 有柏木斗拱与纵、横 梁连接,上铺十字桥 面。
安平桥 位于福建晋江 安海镇。桥面由7条大 石板铺成,桥头有六 角五层砖构宋塔一座, 为中国古代最大的梁 式石桥,
桂林玻璃桥
• 玻璃桥:长仅22.4米,宽仅 2.64米,是我国第一座采用 特别水晶玻璃构架的实用性 桥梁。无论是外部立面,鱼 廊屋顶,还是桥面承重部分, 均采用工艺精致、造型考究 的水晶玻璃制品为构件,甚 至连柱头、栏杆和饰件也都 是用水晶玻璃专门熔铸的。 桥拱为五跨贴水型拱桥,只 供观赏,不可通船,以保安 全。该桥不论远望还是近观, 都是晶莹剔透,异常迷人。 入夜之时,在梦幻般的灯光 烘托下,让游客产生漫游仙 境的感受。
• 解放桥主桥长284米,宽45米,其中机动车道宽22米,为 双向六车道。解放桥两端设有大型亲水平台,行车道以花 带相隔,东岸新辟沿江步行街,西岸与繁华的商业街相连, 成为桂林市的又一标志性精品。整座桥简洁通透,拱中套 拱,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有机地融入桂林周 围的山水景观中,成为又一旅游景点
为了保护赵州桥, 在赵州桥东100米处新建的桥梁,其结构还是沿袭赵州桥, 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数量增加到一边5个。
3.安澜桥

飞跨成都著名都江堰上的安澜桥是中国和世界上现存最长 的古代索桥,全长320米。最早称绳桥或竹藤桥,这与它 修建的材料有关。清嘉庆八年 (1803),何先德夫妇倡议修 建竹索桥,以木板为桥面,旁设扶栏,两岸行人可安渡狂 澜,故更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 妻桥"。它是勾通内、外江两岸的交通要道。桥的原址本 来在鱼嘴处,1974年因兴建外江水闸,经国务院批准,将 索桥下移了一百多米,改用钢索建造。索桥是我国古代人 民为征服高山峡谷,急流险滩,利用本地竹木资源创建的 悬空过渡桥梁形式之一,是世界索桥建筑的典范。

中国史上各地古代名桥(图文)

中国史上各地古代名桥(图文)

中国史上各地古代名桥(图文)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

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

我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与才能。

简单地说,桥便是架空的道路。

建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跨水或者越谷的交通,以便运输工具或行人在桥上畅通无阻。

若从最早或者最主要的功用来说,桥应该是专指跨水行空的道路。

故《说文解字》段玉裁的注释为:“梁之字,用木跨水,今之桥也。

”说明桥的最初含义是指架木于水面之上的通道,以后方有引申为架于悬崖峭壁之上的“栈道”和架于楼阁宫殿间的“飞阁”等天桥形式。

现代,桥又在城市交通中发挥重要作用,平地起桥(立交桥),贯通东西南北,不仅有助于缓解交通堵塞,还成为现代化城市的亮丽风景。

中国古今桥梁的科学技术,不少都曾走在世界桥梁建筑的前列,许多桥梁样式仍继续对世界近代桥梁建筑产生影响。

同时,它又是活的文物瑰宝,记载着许多珍贵的资料。

1.声名显赫的赵州桥:河北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它是世界现存最早。

保存最完好的巨大石拱桥。

赵州桥建于隋代大业年间(605年)由名匠李春设计并建造。

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桥为单栱敞肩,不仅有利于汛期行洪,还一改石桥厚重呆滞的形貌,显得分外秀雅灵动。

出于对赵州桥的喜爱,人们留下了鲁班修建赵州桥的传说。

传说中柴王爷推着装载着大山的小车过桥,在桥上留下一条深深的车辙。

2.赵州桥的姊妹桥---弘济桥离赵州桥不远的河北邯郸广府城外的滏阳河上还有一座隋代的古桥---弘济桥。

与赵州桥建桥年代和桥型都极为相似,但雕刻更精美。

弘济桥的石块中有不少化石,雨后石上会显现出栩栩如生的古生物形象。

相传此桥是鲁班的妹妹建造,又称鲁妹桥。

传说鲁班造赵州桥时,鲁妹曾建议他在桥上加一条横铁带,可以使桥更加坚固。

鲁班没有采纳,鲁妹决定另造一座桥来验证。

中国十大著名古桥

中国十大著名古桥

中国十大著名古桥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桥梁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修建了数以万计奇巧壮丽的桥梁,这些桥梁横跨在山水之间,便利了交通,装点了河山,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之一。

、卢沟桥(北京)卢沟桥()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

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年9),明正统九年(144年4)重修。

清康熙时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年8)重建。

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一块,为“燕京八景”之一。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卢沟桥是根据永定河水流的特点设计的。

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全长212米.,2加上两端引桥,总长266米.。

5有桥墩十座,共11个桥拱,面宽7.米5,最宽处可达9.米3,有栏板27块9,左侧石栏雕柱14根0,右侧石栏雕柱14根1,柱高1.米4,柱头均雕蹲伏的石狮。

卢沟桥还以其精美的石刻艺术享誉于世。

桥的两侧有28根1望柱,柱头刻着莲花座,座下为荷叶墩。

望柱中间嵌有27块9栏板,栏板内侧与桥面外侧均雕有宝瓶、云纹等图案。

每根望柱上有金、元、明、清历代雕刻的数目不同的石狮,其中大部分石狮是明、清两代原物,金代的已很少,元代的也不多。

这些石狮蹲伏起卧,千姿百态,生动逼真,极富变化,是卢沟桥石刻艺术的精品。

由于桥上石狮多得叫人无法数清楚,因而北京地区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卢沟桥上的石狮子——数不清”。

196年1,文物工作者采用编号的办法,共清点出石狮48头5。

198年4,又一次核查,查清桥上的石狮多达48头9。

193年7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卢沟桥史料陈列馆于198年17月7日在桥头正式对外开放。

中国传统建筑之古桥

中国传统建筑之古桥

中国传统建筑——古代名桥几千年来,中国人修建了数以万计奇巧、壮丽的桥梁。

这些桥梁横跨在神州大地的山水之间,便利了交通,装点了河山,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的古桥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

许多现存的古桥,无论是样式还是力学原理、美学理念,仍然对当代世界桥梁建筑产生着影响,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与才能。

中国历史上历代文人骚客们对桥充满赞美之情,将桥比作苍龙腾驾、新月出云、长虹饮涧、玉环半沉,一派美的风姿。

而在中国普通百姓的词典里,桥,既是欢乐之所,也是伤心之地,在桥上,故友相逢,尽享闲情雅致,充满欢笑与安宁;同样在桥上,人们送别亲人,隔水相望,挥泪洒别,此时的桥梁既是一种交通工具,同时又将建筑、艺术和科学和谐的融在一起,从桥梁的历史来看,中国最先建造的是梁桥。

时至今日,许多简单的小型梁桥,仍然普遍存在于乡村和山区。

由于受攀藤而渡的启发,古人创建了索桥。

又因受乘船过河的启发,古人创建了较为耐久的浮桥。

人们把建造城门用的拱券结构用于建桥,拱桥因此而诞生。

梁桥、拱桥、浮桥、索桥便成了中国桥梁的“四大兄弟”。

卢沟桥建造时间:公元1189年卢沟桥它位于北京丰台区的永定河上,因为横跨卢沟因此而得名,它是北京现存的拱桥中最古老的一座桥,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它是一座十一孔联拱桥,桥梁全长266.5米,宽7.5米,桥两侧雁翅桥面呈喇叭口状,著名的“卢沟桥事变”就发生在这里。

卢沟桥始建于金代,半圆拱券采用纵联式实腹砌筑法,使11个拱券联成一体,拱洞由两岸向桥中心逐渐增大,桥面两侧设置石栏。

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广济桥建造时间: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至今已有近九百年历史。

横跨韩江,是潮州八景之一,它与赵州桥、卢沟桥、福建洛阳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它将梁桥、浮桥、拱桥集于一身,在我国古代众多的桥梁中只此一座,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中国五大著名古桥

中国五大著名古桥

中国五大著名古桥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之一就是众多著名的古桥。

这些古桥不仅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同时也承载着历史传承的记忆。

在中国各个地方都有许多著名的古桥,而这里,我将为大家介绍中国五大著名古桥。

1. 扬州瘦西湖破碎桥扬州瘦西湖破碎桥是中国最著名的古桥之一,坐落于江苏扬州市的瘦西湖内。

该桥建于公元1566年,全长33.6米,宽5.8米,由24个石板拼砌而成。

它因倒映在湖水中形成美丽的断面景观而得名。

2. 岳阳楼春阳桥岳阳楼春阳桥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岛的岳阳楼下,建于公元公元1621年。

这座桥长25.6米,宽5.6米,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拱桥之一。

春阳桥与岳阳楼共同构成了著名的岳阳楼春阳联景。

3. 苏州虎丘景区上方山桥苏州虎丘景区上方山桥是中国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

据考古学家推测,这座桥建于公元514年至581年间的南朝梁朝时期。

上方山桥为方形拱桥,全长81.7米,桥身由11个相连的石拱构成,被誉为中国石拱桥的瑰宝。

4. 郑州二七塔孟津桥郑州二七塔孟津桥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大跨度悬索桥,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东部的孟津镇。

建于公元605年的隋唐时期,是用木材搭建而成的,全长168米,宽5.4米。

该桥采用悬索结构,桥下横跨黄河,是古代交通要道的重要枢纽之一。

5. 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现代工程的代表之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长江河段。

该桥于1968年完工,是世界上第三长的桥梁,全长6,772米,宽30.35米。

长江大桥采用了悬臂梁和拱桥结构,不仅缩短了南京与上海之间的距离,也展示了中国工程技术的壮丽风采。

这些古桥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瑰宝。

它们代表着中国古代智慧和工匠精神,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每一座古桥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貌和故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欣赏这些著名的古桥,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感受到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中国古代建筑:古桥的介绍

中国古代建筑:古桥的介绍
中国古代建筑
古桥的介绍
课件提纲
一、简介 二、发展阶段 三、著名古桥
简介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桥梁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勤劳智慧 的中国人修建了数以万计奇巧壮丽的桥梁,这些桥梁横跨在山水之间,便利 了交通,装点了河山,古桥先有梁桥,后有浮桥和索桥,拱桥最晚出现。根据现有资料,自独木桥、堤梁 式桥出现,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铁路、公路等近现代桥梁开始设计建造的几千年中,我国 古桥在由低级演进到比较高级,由简陋到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大致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以西周春秋时代为主,包括西周以前为创始时期。 第二阶段 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及三国为创建发展时期,四种基本桥型都已出现并初 具规模。 第三阶段 以隋唐宋为主,包括两晋、南北朝、五代为全盛时期,在建造各种桥型桥梁 的技术上都有突破和创新,把古桥建筑推到了高峰。 第四阶段 由元朝至清末为继承发展时期。十分明显,桥梁建筑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而桥梁的发展使交通运输畅通,又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繁 荣发达,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著名古桥
赵州桥—世界上第一座石头单孔拱桥
著名古桥
宝带桥—苏州第一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建筑系列之中国古桥[21P]中国古代建筑系列之中国古桥[21P]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

遍布在神州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

我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关于古桥的资料很多,而且有的桥图片很精美,但我只能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如最早的、最有影响的、最具民族风格的。

桥桥原名万安桥,位于省东郊的洛上,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

宋代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

桥全系花岗岩石砌筑,初建时桥长360丈,宽1.5丈,武士造像分立两旁。

造桥工程规模巨大,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四海。

建桥九百余年以来,先后修复十七次。

现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 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

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岩石刻;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遗址;桥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万安桥记》宋碑,立于祠,被誉为书法、记文、雕刻“三绝”。

桥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州桥州桥又叫安济桥,坐落在省县城南五里的洨河上。

县古时曾称作州,故名。

州桥是隋朝石匠春设计建造的,距今已有近1400年,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雄伟的石拱桥。

州桥只用单孔石拱跨越洨河,石拱的跨度为37.7米,连南北桥堍(桥两头靠近平地处),总共长50.82米。

采取这样巨型跨度,在当时是一个空前的创举。

更为高超绝伦的是,在大石拱的两肩上各砌两个小石拱,从而改变了过去大拱圈上用沙石料填充的传统建筑型式,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个“敞肩拱”的新式桥型。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发明。

象州桥这样古老的大型敞肩石拱桥。

在世界上相当长的时间里是独一无二的。

在欧洲,公元14世纪时,法国泰克河上才出现类似的敝肩形的赛雷桥,比州桥晚了700多年,而且早在1809年这座桥就毁坏了。

隋代著名石匠春的杰出贡献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永放光辉。

卢沟桥卢沟桥位于西南郊的永定河上,联拱石桥。

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成于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元、明两代曾经修缮,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修建。

桥全长212.2米,有11孔。

各孔的净跨径和矢高均不相等,边孔小、中孔逐渐增大。

全桥有十个墩,宽度为5.3米至7.25米不等。

桥面两侧筑有石栏,柱高1.40米,各柱头上刻有石狮,或蹲、或伏,或大抚小,或小抱大,共有485头。

石柱间嵌石栏板,高85厘米,桥两端各有华表、御碑亭、碑刻等,桥畔两头还各筑有一座正方形的汉白玉碑亭,每根亭柱上的盘龙纹饰雕刻得极为精细。

卢沟桥以其精美的石刻艺术享誉于世。

芦沟桥久已闻名中外。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对这座桥有详细的记载。

1937年七七事变在此发生,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本土的开始,芦沟桥因此成为有历史意义的纪念性建筑物广济桥广济桥中段用18艘梭船联成浮桥,能开能合,当大船、木排通过时,可以将浮桥中的浮船解开,让船只、木排通过。

然后再将浮船归回原处。

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

广济桥上有望楼,为我国桥梁史上所仅见。

广济桥与州桥、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桥,属于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是中国桥梁建筑中的一份宝贵遗产。

广济桥广济桥又称湘子桥,位于省市东门外(原注:位于省潮安县镇东),横跨江。

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知军州事曾汪主持建西桥墩,于宝庆二年(1226)完成。

元年(1194),知军州事崇禹主持东桥墩,到开禧二年(1206)完成。

全桥历时57年建成,全长515米,分东西两段18墩,中间一段宽约百米,因水流湍急,未能架桥,只用小船摆渡,当时称济州桥。

明宣德十年(1435年)重修,并增建五墩,称广济桥。

正德年间,又增建一墩,总共24墩。

桥墩用花岗石块砌成。

最长的古石桥——安平桥安平桥是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

位于中国省安海镇和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

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

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八年(1138年),前后历经13年建成,明清两代均有修缮。

目前的桥全长为2070米,桥面宽3米至3.6米,以巨型石板铺架桥面,两侧设有栏杆。

桥墩用长条石和方形石横纵叠砌筑法,呈四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三种形式,尚存331座,状如长虹。

长桥的两旁,有石塔和石雕佛像,其栏杆柱头雕刻着雌雄石狮与护桥将军石像。

整座桥上面的东、西、中部分别设有五座凉亭,以供人休息,并配有菩萨像。

两边水中建有对称方形石塔四座,圆形翠堵婆塔一座,塔身雕刻佛祖,面相丰满慈善。

中亭有两位护桥将军,高1.59至1.68米,头戴盔,身穿甲,手执剑,是宋代石雕艺术的精华。

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

1961年安平桥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闽南绝无仅有的长廊屋盖梁式桥——永春东关桥东关桥又称“通仙桥”,位于省市永春县东关镇东美村的湖洋溪上,历来是交通要冲,为闽中、南往返的必经之地。

东关桥始建于南宋十五年(公元1145年)。

东关桥是闽南绝无仅有的长廊屋盖梁式桥,全长85米,宽5米,共六墩五孔两台,桥基采用“睡木沉基”,船形桥墩以上部分为木材构造,技艺之精湛,构造之奇生特实属罕见。

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五亭桥五亭桥位于瘦西湖畔,整个建筑造型别致,比例适当,把稳重大方和玲珑剔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桥含五亭,一亭居中,四翼各一亭,亭与亭之间回廊相连。

中亭为重檐四角攒尖式,翼亭单檐,上有宝顶,四角上翘,亭吸顶上图案精美。

桥基由十二块大青石砌成大小不同的桥墩组成,共十五孔,总长五十五米。

桥孔彼此相连,由桥外看去,每个洞外都有一幅不同的景物。

每当晴夜的月满,每个洞各衔一月,别具诗情画意。

广西三江程阳桥程阳桥又叫永济桥、程阳风雨桥等,位于广西北部与湘黔两相接的三江县城古宜镇北面20公里砟林溪马安寨林溪河上,始建于1912年,历时12年。

整座桥长77.6米,宽3.75米,高20米,桥下部分为青料石垒砌的二台三墩,桥墩为六面柱体,上下游均为尖形,迎水角68度;桥中间部分为密布式悬臂托间柱支梁木质桥面,共19间桥廊;桥上部分为木质梁柱凿榫衡接构成重檐翘角,桥的两旁镶着栏杆,桥中有五座塔阁式桥亭。

飞檐高翘,犹如羽翼舒展;桥的壁柱、瓦檐、雕花刻画,富丽堂皇。

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

全部结构,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却一丝不差。

桥上两旁还设有长凳供人憩息。

程阳桥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水双龙桥双龙桥位于省建水县城西3公里处,是一座17孔大石拱桥,横亘于泸江河和塌冲河交汇处的河面上,因两河犹如双龙盘曲而得名。

清乾隆年间始建3孔,后因塌冲河改道至此,又于1839年续建14孔。

整座桥由数万块巨大青石砌成,全长148米,桥宽3—5米,宽敞平坦。

桥上建有亭阁3座,造型别致。

中间大阁为三重檐方形主阁,高近29米,边长16米,层檐重叠,檐角交错。

拾级登楼,可远眺万顷田畴,千家烟火。

南端桥亭为重檐六角攒尖顶,檐角飞翘,玲珑秀丽。

双龙桥是省石桥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它承袭我国连拱桥的传统风格,是我国古桥梁中的佳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祠鱼沼飞梁鱼沼飞梁位于省市区西南的晋祠圣母殿前,是一座精致的古桥建筑。

北宋时与圣母殿同建,为我国现存古桥梁中的孤例。

四周有勾栏围护可凭依。

古人以圆者为池,方者为沼。

因沼中原为晋水第二大源头,流量甚或大,游鱼甚多,所以取名鱼沼。

沼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枕梁,承托着十字形桥面,就是飞梁。

东西桥面长15.5米,宽5米,高出地面1.3米,东西向连接圣母殿与献殿;南北桥面长18.8米,宽3.3米,两端下斜至岸边,与地面平。

整个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大鸟,故称“飞梁”。

飞梁北时已存在。

飞梁南北桥面的东西两侧,原来也有石质卧狮一对,但现在只留下东北和东南端的两个。

造型生动,均作与幼狮嬉戏状。

似与飞梁为同时遗物。

灞桥霸桥位于城东,是一座颇有影响的古桥。

春秋时期,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修了桥,故称“灞桥”。

王莽地皇三年(22年),灞桥水灾,王莽认为不是吉兆,便将桥名改为长存桥。

以后在宋、明、清期间曾先后几次废毁,到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巡抚毕沅重建桥,但桥已非过去规模。

直到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巡抚公恢才按旧制又加建造。

桥长380米,宽7米,旁设石栏,桥下有72孔,每孔跨度为4米至7米不等,桥柱408个。

1949年后为加固灞桥,对桥进行了扩建,将原石板桥改为钢混凝土桥,现桥宽10米,两旁还各留宽1.5米的人行道,这大改善了公路交通运输。

泸定桥泸定桥位于中国省西部的大渡河上,是一座由清朝康熙帝御批建造的悬索桥。

泸定铁索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桥身、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桥身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左右两边各2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算是桥面。

每根铁链由862至997个由熟铁手工打造的铁环相扣,总重量达21吨多。

底链上满铺木板,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这样就13根链为一个整体;桥台为固定地龙桩和卧龙桩的基础;桥亭属清式古建筑。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纪念地。

1961年,泸定桥被中华人民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安澜索桥安澜桥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全长320米。

最早称绳桥或竹藤桥,这与它修建的材料有关。

到了宋代,改称"评事桥",明朝末年毁于战火。

安澜桥古代又名“珠浦桥”、“许事桥”,明代末被毁,清嘉庆八年(1803),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为桥面,旁设扶栏,两岸行人可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妻桥"。

它是沟通、外江两岸的交通要道。

桥的原址本来在鱼嘴处,1974年因兴建外江水闸,经国务院批准,将索桥下移了一百多米,改用钢索建造。

索桥是我国古代人民为征服高山峡谷,急流险滩,利用本地竹木资源创建的悬空过渡桥梁形式之一,是世界索桥建筑的典。

侗家风雨桥最壮观的风雨桥,是黎平的地坪风雨桥。

这座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桥,是侗乡建筑中的精彩之笔。

它始建于清朝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七月,桥长54.6米,桥宽4-5米,桥身距水面10米,一墩两孔三楼,中间的一个桥楼是宫阙式五重檐四角攒尖顶,青瓦屋面,高达5米多,顶上高耸葫芦宝顶;桥身两头各有一座三重檐桥楼,楼高3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