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谢谢观赏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北方针叶林
草原生态系统
• 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地区生物〔植物、动 物、微生物〕和草原地区非生物环境构成 的,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基本机能 单位。草原生态系统在其结构、功能过程 等方面与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具 有完全不同的特点,它不仅是重要的畜牧 业生产基地,而且是重要的生态屏障。
特 征
森林生态系统
热带 雨林
亚热带 常绿阔 叶林
温带落 叶阔叶 林
北方 针叶 林
热带雨林的特征和分布
• 特征 • 1、热带雨林是树木的王国, 种类极其丰富 2、在此水热条件适宜的环境 中,争夺光照和生存空间 的竞争异常强烈。 3、藤本和附生植物的特别繁 盛,是特殊的争夺空间的 适应方式,对森林结构影 响甚大。 4、动物种类在此同样丰富多 样。 分布
农田生态系统
•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 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 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农田中的动 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人们必须不 断地从事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虫等活 动,才能够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对人有益的方 向发展。因此,可以说农田生态系统是在一定 程度上受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一旦人的作用 消失,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占优势地 位的作物就会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
• 世界草原的总面积为45亿公顷,约 占陆地面积的24%,仅次于森林生态 系统。在生物圈固定能量的比例中, 草原生态系统约为11.6%,也居陆地 生态系统的第二位。 • 草原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主要是适宜于 奔跑的大型草食动物,如野驴和黄羊。 小型种类如草兔、蝗虫的数量很多。 另外还有许多营洞穴生活的啮齿类, 如田鼠、黄鼠、旱獭、鼠兔和鼢鼠等。 肉食动物有沙狐、鼬和狼。肉食性的 鸟类有鹰、隼和鹞等,除此而外的鸟 类主要是云雀、百灵、毛腿沙鸡和地 鵏。它们之中有的栖居于穴洞之中。
陆地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态系统之一,它由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所形成。
陆地生态系统包括草原、森林、沙漠、湿地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这些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草原是一种由多种草本植物组成的植被覆盖地面的生态系统。
草原对土壤保持、水域调节以及气候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草原还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为许多动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
然而,过度放牧和草原过度开垦等人类活动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森林是由多种树木和植物组成的植被覆盖地面的生态系统。
森林对土壤保持、水源保护和气候调节起到了重要作用。
森林还是许多动物的理想栖息地,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然而,过度砍伐和森林火灾等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沙漠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非常特殊的一个类型。
沙漠是缺乏水源和植被的干旱地带。
沙漠对土壤保持和气候调节起到了重要作用。
沙漠中的动物和植物适应了干旱和高温的环境,具有良好的耐旱能力。
然而,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对沙漠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湿地包括河流、湖泊、沼泽等湿润的地区。
湿地对水域调节和水资源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湿地还是许多动植物的理想栖息地,在生态学上也具有重要的功能。
然而,湿地的过度开发和水污染等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总之,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保护和恢复陆地生态系统对于人类和其他物种的生存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减少人类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同时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下一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
陆地生态系统与物种多样性

陆地生态系统与物种多样性陆地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陆地上的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系统。
物种多样性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种类和数量。
陆地生态系统与物种多样性是密切相关的,对于生态平衡、物种保护和人类生存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陆地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特点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大陆地表的一部分,包括森林、草原、沙漠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通常由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类组成。
自然生态系统是由自然因素主导的生物群落和环境的有机结合,如森林中的动植物群落和各种非生物环境因素。
人工生态系统则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如农田、城市公园等。
陆地生态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样性:陆地生态系统包括了多种多样的生物群落,每个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物种组成和生态功能。
2. 循环与平衡:陆地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来维持生态平衡。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并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3. 脆弱性:陆地生态系统易受到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森林火灾、土地退化等。
这些破坏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二、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物种多样性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作用:1. 生态平衡:不同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物种多样性可以促进生物间的相互作用,维持生态平衡。
2. 营养循环:物种多样性可以促进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不同物种在食物链中处于不同位置,通过食物链的产生和传递,促进养分的循环。
3. 生态系统功能:物种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有着直接影响。
通过各种生物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可以提供水源保持、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生态系统服务。
三、人类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人类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1. 城市化:大规模的城市化导致了大量土地的开发,原本的生态系统被破坏,物种失去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第十四章第1节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欧亚大陆(包括北非)植被地理分布规律 1,西欧北非系列(大陆西部):由北向南更替的植被带为
冻原—泰加林(寒温性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 叶林—硬叶常绿林和灌丛—亚热带、热带荒漠—热带稀树 草原—热带雨林。
2,东欧—西西伯利亚—中亚—阿拉伯系列(大陆中部) 冻原—泰加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亚热带荒漠。
第十四章: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一、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1,植被分布的纬向地带性与经向地带性
• 地带性植被
• 纬向地带性
• 经向地带性
2,世界植被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性 • 在南半球没有和北半球相对应的北方针叶林及苔原带 。 • 生物群落带大致与纬线平行。 • 在北纬40°和南纬40°之间由于信风的影响,使得西侧 为干旱区域,东侧为湿润的森林区域。 • 在亚热带,荒漠伸展到海岸,而在南半球,它们只限于 沿海地区。
山地灌丛草原带。
3,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植被垂直带性:植被带大致与山坡等高线平行,并且具有一 定的垂直厚(宽)度。
植被垂直带谱(结构):山地植被垂直带的组合排列和更迭 顺序形成一定的体系。
例如: 长白山植被垂直带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 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寒温性常绿针叶林→矮曲 林→高山冻原。 大陆型的垂直带谱,每一个带所处的海拔高度,比海洋型同 一植被带的高度要高些,而且垂直带的厚度变小。
从低纬度的山地到高纬度的山地,构成垂直带谱的带的数量 逐渐减少,同一个垂直带的海拔高度逐渐降低,到冻原带, 山地植被和平地植被同属于一个类型。
4,局部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坡度和坡向对植被的分布具有很大的意义。
植物地理预测法则:根据南坡或北坡的植被可以预测更南或 更北地区平地植物种或平地植物群落。
《陆地生态系统》PPT课件

精选ppt
23
一、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指热带高温高湿地区那种茂密高耸而 常绿的森林类型。
1.位置:赤道及其两侧的湿润区域。
•Between 10oN and 10oS
Amazon Basin
Congo Basin South-east Asia
第十一章 陆地生态系统
精选ppt
1
第一节 概述
一、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因素
(一)纬度 (二)经度 (三)海拔
精选ppt
2
(一)纬度
1. 随纬度升高温度有规律变化: 纬度引起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导致太
阳辐射量不同,产生热量差异。 如从赤道到两极,每增加一个纬度,温度
降低0.5-0
1)纬度带的宽度较垂直带的宽度大的多。 2)纬度带的相对连续性,垂直带的相对间
断性。 3)纬度带、垂直带植被类型分布顺序的相
似性,指群落的优势生活型和外貌,植物种 类成分和群落生态结构有很大差异。
精选ppt
20
3. 相互关系
某一处山系上的植被垂直带谱,是反映该 山系所出的一定纬度和一定经度的水平地 带性特征,也就是说植被垂直地带性的表 现,是从属于水平地带性的特征。
精选ppt
26
2)热带雨林中土壤和岩石的风化作用强烈,其 风化壳可达100米。土壤养分极为贫瘠,而且 为酸性。
3)雨林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几乎全储存在植物 中,每年一部分植物死去,在高温高湿条件下, 有机物分解很快,能迅速直接被的树根和真菌 所吸收,形成一个几乎封闭的循环系统。
精选ppt
27
3.热带雨林植被特点:
地球的生态系统

地球的生态系统地球的生态系统是指包括陆地、大洋和淡水体系在内的全球生物圈,由各种生物和它们所处的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地球上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平衡。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地球的生态系统,分别从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三个方面展开。
一、陆地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的陆地环境中的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等不同生态类型,每一种生态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生物组成和地理特征。
1.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是地球上最广泛分布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在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森林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重要场所,因此被誉为地球的“肺”。
森林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包括木材、水果、野生动物等,对于维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2. 草原生态系统草原广泛分布于地球的各个大洲,是许多大型动物的栖息地。
草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不仅是许多草食性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还通过根系和地下茎能够有效地固定土壤,防止土地的水土流失。
3. 沙漠生态系统沙漠是指降水极度匮乏的地区,这种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和动物适应了极端的干旱条件。
沙漠生态系统的特点是物种多样性相对较低,但它们演化出了独特的生存策略,如储存水分、耐受高温等。
4. 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是指水域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带,包括沼泽、河流和湖泊等。
湿地生态系统是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它们是许多水生动物和候鸟的栖息地和迁徙站点。
此外,湿地还能够吸收水分和净化水质,对于维持地球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
二、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水域中的生物群落与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广阔的生态系统,它占据了地球表面的71%。
海洋生态系统中包括了不同的海洋生物群落、珊瑚礁、海底火山等。
1. 海洋生物群落海洋生物群落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
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的特点与保护

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的特点与保护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其中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们拥有独特的特点,并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多样性。
本文将探讨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的特点以及如何保护它们。
一、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陆地生态系统是指存在于陆地上的所有生物群落、地理环境和生物圈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包括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沙漠等。
陆地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生物多样性: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不同环境中的生物适应了各自的生存方式,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物种。
2.地形多样性:陆地生态系统的地形多样性使得它们具有不同的生态条件和资源分布。
山脉、平原、河流等地理特征使得各地生态环境各不相同。
3.植被覆盖: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植被是重要的生物组成部分。
不同类型的植被为动物提供了庇护所、食物和生存条件。
4.土壤质量:陆地生态系统的土壤质量对植物生长和动物存活至关重要。
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养分和水分保持能力。
二、水域生态系统的特点水域生态系统包括海洋、淡水湖泊、河流等水体中的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环境。
它们有着独特的特点和功能:1.水分环境:水域生态系统具有高湿润的环境特征。
水的存在使得水域生态系统成为许多生物的家园,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2.生物多样性:水域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
海洋中的珊瑚礁、淡水湖泊中的水草等生物提供了各种生态服务和鱼类的栖息地。
3.水质变化:水域生态系统的水质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污染、气候变化等。
水体的污染对水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4.海洋循环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与全球气候和能量循环密切相关。
它对调节全球气候具有重要作用。
三、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为了维护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设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陆地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

陆地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陆地生态系统是指由动植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它们在陆地上形成了一系列复杂的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等多种类型,这些生态系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特征和规律。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陆地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
一、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1. 能量流动能量在陆地上通过食物链逐级转移,最终被消耗并转化为热能散失到环境中。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质,成为食物链的起点。
而消费者则通过摄食其他生物获得营养,从而使能量在食物链中逐渐升高。
但是,在每个级别上只有部分能量可以被传递给下一个级别,其余的则被浪费或转化为热能散失到环境中。
2. 物质循环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各种元素和化合物也会不断地循环利用。
例如,碳元素在植物体内形成有机化合物后通过呼吸和腐殖作用释放到环境中,然后被其他生物再次吸收利用。
氮元素则通过固氮菌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可利用的氨或硝酸盐形式,然后被植物吸收利用。
而水循环则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循环之一,它通过蒸发、降水、渗透和河流等方式完成。
二、物种多样性与生态平衡1. 物种多样性陆地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动植物物种,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网络。
这些不同的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些是掠食者、有些是食草动物、有些则是食腐动物或分解者。
这些不同角色的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系统,并保持着其中平衡状态。
2. 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内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使得整个系统能够稳定运行。
当某一组分发生变化时,整个系统都会受到影响,并试图调整自身以维持平衡状态。
例如,当天敌数量增加时,猎物数量会减少,然后天敌数量也会相应减少;当某些物种数量过多时,它们会消耗过多的资源导致其他物种无法生存,最终整个生态系统将失衡。
三、人类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1. 森林砍伐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们为地球提供了大量的氧气和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服务特点等
本章主要概念
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水平地带性,垂直 地带性,三向地带性,理想大陆,植被,隐域 /显域植被、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
思考题
1. 水热配置对植被及生态系统类型有什么影响? 存在什么规律?
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 森林覆盖率与人均占有量等不尽如意
历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比较
清查次数
林业用地面积 森林面积
森林覆盖率
(百万公顷) (百万公顷)
(%)
活立木总 蓄积量
(亿m3)
森林蓄积量 (亿m3 )
第四次(1993)
262.89
133.70
13.92
117.9
101.4
第五次(1998)
263.30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苔原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格局
植被的三向地带性分布
➢ 纬向地带性 ➢ 经向地带性 ➢ 垂直地带性
水平地带性
南北半球植被地带非对称性的“理想大陆”
北美大陆植被的经向变化也表现的非常明显:
从东向西,植被依次更替为森林→草原→荒漠→森林
我国的经度地带性分布
面积的50%
世界草原分布
Steppe
Prairie
Pampas
树热 草带 原稀
Savanna
中国草原分布
世界及我国荒漠分布
冻原
本章小结
➢ 影响陆地水热配置的主导因素:水平地带性(纬度、 经度)、垂直地带性、局部地形的影响
➢ 水热配置与植被的类型 ➢ 陆地植被及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我国植被分布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复杂的空间结构 ; 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高,物质循环的封闭程度高;
森林资源是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价
项目:内蒙古典型生态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百万元)
① 涵养水源(调节水量、净化水质)
21277
② 保育土壤(减少侵蚀面积、减少肥力损失) 21752
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
森 林 生 态 系 统
草 原 生 态 系 统
荒
苔
漠
原
生
生
态
态
系
系
统
统
森林生态系统
➢ 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 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 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 ➢ 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世界森林分布
中国森林分布
国家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分布图
*
* * *
分布 气候 土壤 主要特征 资源利用
垂直地带性
植被带结构示意图
我国几个主要的山地垂直带
1. 台湾玉山(低纬,海洋型)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 →针叶、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亚 高山草甸和杜鹃灌丛;
2. 吉林长白山(中纬,海洋型)落叶阔叶林→针、阔 叶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岳桦矮曲林→山地冻原;
3. 新疆天山北坡(中纬,大陆型)荒漠→荒漠草原→ 山地草原→山地针叶林→亚高山草甸→高山垫状植被 与冰雪。
常绿阔叶林
分布
气候
照 叶
土壤
林
主要特征
资源利用
夏绿林
分布 气候 土壤 主要特征 资源利用
阴暗针叶林 明亮针叶林
分布 气候 土壤 主要特征 资源利用
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森林生态系统是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具有最强大 的生产力;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丰富的物种资源库;
③ 固碳制氧(固碳、制氧、林木营养积累) 213674
④ 净化环境(SO2、XF、NOX、滞尘)
10473
⑤ 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
16596
⑥ 景观游憩与生态文化功能
1450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 ➢ 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我国森林资源总体介绍
2. 什么是地带性植被?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 水平分布遵循什么规律?
3. 什么是垂直地带性,举例说明山地植被垂直带 的分布与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
4. 如何认识不同生态系统的特征(热带雨林、亚 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分布、气候、土壤、主要特征、资源利用)?
本章建议读物
1. 孙儒泳, 李庆芬, 牛翠娟, 娄安如. 2002. 基础生态学. 高 等教学出版社, 63-
158.94
16.55
124.9
112.7
第六次(2003)
174.90
18.21
136.18
124.56
内蒙古森林资源情况 ---国家重要森林基地之一
▪ 全区森林总面积约1866.7万公顷,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 11%,居全国第1位;
▪ 森林覆盖率达18.5%(2005年); ▪ 森林总蓄积量11.2亿立方米,居全国第四位; ▪ 大部分集中在大兴安岭北部山地,原始森林就占全区林地
2. 孙儒泳, 李博, 诸葛阳, 尚玉昌编. 1992. 普通生态学. 高 等教育出版社, 52-
3. 李博主编. 1999. 生态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434. 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1980. 中国植被。北京:科学出
版社。
谢 谢!
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本章结束
第十二章 陆地生态系统
单位:林学院 教师:马秀枝
2009年4月27日
本节内容体系
➢ 生态系统的分类 ➢ 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
2. 按环境性质和生态特征划分
陆地生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统
➢ 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 陆地生态系统的分布格局 ➢ 森林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1. 生产的生物量高 2. 非生物环境的复杂性、生境的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