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展中心竞争六力分析模型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竞争地位的六力分析模型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竞争地位的六力分析模型一、现存竞争者的影响力、活力、能力1、我国展览场馆的地区分布情况我国会展中心和展览场馆的地区分布颇不均衡,我国会展中心和展览场馆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10多个省市(包括北京、河北、天津、山东、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福建、海南等),共有展览场馆102家,占全国展览场馆总数的60%。
其中,广东省展览场馆最多,达到27家。
广东省一省可用于展览的总面积达1,599,975平方米,远远超出其他省市,占全国可用展览总面积的29.82%。
从我国展馆地区分布情况来看,北京及其周围城市属于展馆分布密集区域,对于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而言有着较大的竞争压力。
2、我国大中型展馆分布情况除会展中心和展览场馆的地区分布不均匀外,大中小型展览创关的数量分布呈现出小型展览场馆占多数、大型展览场馆相对较少的特点。
至2006年年底,我国可用于展览面积在50,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展览场馆38家,占展览场馆的22.35%;可用于展览面积在20,000至50,000平方米的中型展览场馆37家,占展览场馆的21.76%,主要分布在较大的省会城市和沿海城市;而可用于展览面积在2,000至20,000平方米的小型展览场馆多达95家,多建于改革开放前,配套设施落后、场地条件有限,无法承接现代展览会,开始转型为展示馆或展销馆,逐步退出了专业展览场馆的行列。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作为一个大型展览场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供货商的影响力、活力、能力。
1、作为一个大型的国际展览中心,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的主要供货商是那些负责展台搭建的企业。
作为一个高规格的国际展览中心,它所举办的也必然是高标准的展会,因而也就注定了它对展台搭建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而北京虽然有较多的展台搭建商,但是真正大规模的展台搭建商并不是很多。
2、对于供货商而言,在北京这样一个会展业相对比较发达的城市而言,展馆搭建企业众多,有不止上千家,从一定程度上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
会展产业竞争力分析

会展产业竞争力分析报告会展业是集商品展示交易、经济技术合作、科学文化交流为一体,兼具信息咨询、招商引资、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商务旅游服务等多种功能的一种新兴产业,它以其特有的专业性、针对性、直接性等特点而逐渐成为国际、国内企业直接面对客户,展示自己的极好平台。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府部门重视对会展业的开拓,并加大力度促进该产业的发展,因此加强对会展产业竞争力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发挥该产业所具备的优势和潜力,为今后会展产业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以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与同业竞争,机会以及政府行为等几方面对中国会展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
一、生产要素会展业竞争力的强弱与生产要素有着深远的联系,因为竞争力的创造、发挥与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资源被应用时所产生的效率与效能有关。
生产要素大致可以被归纳成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等。
中国会展业竞争力的迅速增强离不开其所具有的丰富的生产要素,主要是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
(一)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对会展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会展业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具备多种能力的人才,如:会展项目策划、会展项目管理、会展工程管理、会展设计、会展财务管理、展馆的营销和服务、展馆器材的标准化管理、展品运输操作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专业的会展人才能更好地规划出展览项目及其细节,也能通过各种合法途径提升展览会的知名度和实现最大的利益追求。
但是目前我国会展从业人员中真正掌握外语、精通展览设计、会议组织策划、了解国际惯例、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十分缺乏,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管理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
现在中国愈来愈重视对会展人才的培养与培训,各大高校也逐渐开设了与会展业相关的专业,目前已有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等11所高校和中专、职业学校开设了与会展业相关的专业。
国际会展中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调查问卷(终)

国际会展中心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专家调查问卷
尊敬的受访人:
本问卷为国际会展中心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专家调查表。
本研究目的为研究哪些因素是影响打造国际会展中心城市以及因素的重要程度,为我国打造一批国际会展中心城市提供决策参考。
本调查仅用于学术研究,烦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协助我们完成这份调查问卷。
第一部分国际会展中心城市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问卷说明:本研究采用GEM模型作为“国际会展中心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
经过前期研究,确定“会展基础层(G)”、“会展企业及相关产业层(E)”、“会展市场层(M)”三个准则层。
其中,“会展基础层(G)”包含“会展软件资源”、“会展硬件设施”两个因子,“会展企业及相关产业层(E)”包含“会展相关辅助行业发展水平”、“会展核心企业发展水平”两个因子,“会展市场层(M)”包含“会展潜在市场”、“会展现有市场”两个因子。
以上六个因子又各自包含若干因素。
下面,需要对准则层、因子层、因素层各个指标进行重要度评价,以确定权重。
请您在每个影响因素后面填写相应数值,标度值从1-9依次表示该指标对于打造国际会展中心城市的重要程度,数值越大,代表重要程度越高。
表1 准则层评价
表2 因子层评价
表3 因素层评价
第二部分个人基本信息
姓名:
职务:
单位:
您的电话或EMAIL:
第三部分意见和建议
若您对于国际会展中心城市的实现途径等方面还有宝贵的意见及建议,请简述。
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会展场馆运营模式的选择

产能经济313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会展场馆运营模式的选择高 鹏 厦门会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摘要:近几年来,会展经济快速发展,所谓会展经济,即通过举办大型展会活动,带来的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推动旅游商贸业的发展,不断创造商机,吸引投资,进而拉动其它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波特五力模型;会展场馆;运营模式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31-0313-01正因为会展经济这样的特性,几乎国内所有省会城市都建设了会展场馆,有的城市甚至同城拥有2个以上的会场场馆。
商务部发布《中国展览业发展统计分析报告〔2017〕》显示,2017年在专业展览场馆举办的各类展览会共5604场,展览总面积10642万平方米,分别较2016年增长1%和12.3%。
平均单体展会规模持续扩大,展览面积达10万平方米以上的展会数量占3%,较2016年提升0.3个百分点。
到2018年上半年,全国室内可供展览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且正在运营使用的展馆共计211家。
可是由于运营模式选择不当,其中大部分会展场馆使用率很低,处于亏损状态,如何选择合适的场馆运营模式,提升场馆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水平,进而支持所在城市的会展业发展已成为会展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本文将运用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五力模型,以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为例分析如何选择合适的场馆运营模式。
模型的运用首先要从研究对象所处环境和背景出发,要具备可以适用的逻辑性。
场馆在市场环境中运营必然面临各种要素竞争,各种要素的竞争力量都将或大或小影响到场馆的运营效率,经过分析和归类,这里总结出五种主要影响会展场馆运营模式选择的力量。
一、潜在进入者指同一地理区域交通条件,基础设施,产业基础相似,即将投入使用的其他会展场馆。
以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为例,其潜在进入者是厦门同城的佰翔会展中心,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以及即将建成的泉州东海国际会展中心,三个城市地理位置相邻,城市交通,资源环境类似,因此具有很强潜在竞争力。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竞争地位的六力分析模型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竞争地位的六力分析模型一、现有竞争者的影响力中展集团核心业务为展馆经营和展览组织,因此,其竞争对手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中国展览市场上的外资或合资展览集团,第二类是国内具有相当规模的展览集团,第三类是展览业发达地区的展览中心场馆。
外资或合资展览机构1法兰克福展览公司世界知名展览公司,每年在德国及世界各地举办100多个专业展览会,1995年进入中国展览市场,2000年在上海成立独资公司,目前在华主办展览7-8个,中国市场的展览收入约占其总收入的10%2慕尼黑展览公司世界十大展览公司之一,每年在全球举办展览40多个,在全球89个国家拥有5家子公司和75个代表处,1995年与中展集团公司合资成立中国第一家合资展览公司,2001年与德国汉诺威杜塞尔多夫展览集团以及上海浦东土地发展控股公司共同投资建设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同年成立了自己的上海独资公司,现每年在华举办展览9个。
3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世界最大的展览公司之一,拥有50万平米的室内展览面积,27个展馆,每年在世界各地举办展览90多个。
4德国杜塞尔多夫展览公司世界最大的展览公司之一,拥有40个行业第一的国际展览会,在世界各地有13个下属公司,64个办事机构,年营业额3.2亿欧元,9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现每年在华举办10个展览5英国励展博览集团世界最具规模的展览主办机构,每年在世界五大洲举办展览430多个,80年代中进入中国大陆展览市场,90年代末成立独资公司,2003年在华举办展览15个。
6法国爱博(EXPOSIUM)展览集团法国最大的展览公司,每年举办展会100多个,9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现每年在华办展览会6个。
国内的办展机构1上海世博集团成立于2004年2月,注册资金11.1亿元人民币,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展览集团,下属5个上海顶级展览公司,2004年共举办展览会112个,掌控上海48%的展览市场。
2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成立于1988年,其前身为自1957年始办的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常设机构,—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机关,该集团除负责号称中国第一展广交会外,还承办各种展览,目前资产总额32亿元人民币,拥有中国最大展览馆广州琶洲展览馆的经营权,是集展览组织和展馆经营为一体的展览集团3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成立于2001年,是上海最大的展览场所,由德国汉诺威,慕尼黑,杜塞尔多夫三家展览公司与上海浦东土地发展控股公司共同投资建造,拥有80000多平米的室内展场和45000平米的室外展场,每年接待展览60多个,2004年合同销售面积,190,万平米居亚太地区之最,是中外合资经营展馆投资回报最快,经营最好的展馆。
六力模型分析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航空运输管理学院《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论文设计题目学生姓名专业名称工商管理班级学号指导教师付兴梅提交日期年月日六力分析模型工商管理2007级(2班)柳娜(20060621062)摘要:商业概念的形成和被社会接受有其科学的必然性,同时商业概念也是时代的产物。
波利六力模型的出现同样如此。
从五力模型到六力模型的发展,体现了波特积极倡导的对竞争的本质问题所进行的全面分析,波特在研究竞争模型的过程中采纳了产业经济学中称为“结构-行为-绩效”研究模型,并把它应用在商业战略环境中。
波特五力模型自问世以来得到商界广泛的认同,研究人员也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改良。
关键词:五力模型;六力模型;竞争;成本优势;六力模型作为一个商业概念,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形成的过程。
波特作为这个商业概念的开创者,创造性地研究和开发了一套在公司层面,行业层面乃至国家层面的竞争模式。
无疑,这个开创具有里程碑意义。
1.关于六力模型:1.1何为六力模型:六力分析的概念是英特尔前总裁安迪·格鲁夫,以波特的五力分析架构为出发点,重新探讨并定义产业竞争的六种影响力。
他认为影响产业竞争态势的因素分别是: 现存竞争者,供应商,客户,潜在竞争者的影响力、活力、能力,产品或服务的替代方式,协力者的力量。
透过此六种竞争力量的分析,有助于厘清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点出产业中竞争的关键因素,并界定最能改善产业和企业本身获利能力的策略性创新。
1.2六力模型的背景:1980年代前后正值西方商界对商业理论原则重新全面考虑的年代。
这个时期美国带着恐怖的心情目睹了70年代日本企业对美国逐个行业大规模地侵蚀。
美国公司认为这是日本企业以廉价劳动力竞争的结果。
直到70年代末他们才逐渐意识到原因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所以此时波特积极倡导对竞争的本质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
1.3从五力模型到六力模型:五力模型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波特教授的博士论文,因为时代的原因,五力模型也有些许不足:①五力模型是一个菱形结构,企业位于菱形的中心,过度强调竞争,从思维上容易陷入“为竞争而竞争”的误区;②五力模型忽视了合作的可能性。
“市场吸引力--竞争地位”会展业市场竞争状态测评模型构建

也受到 很 多其 他领域 的借 鉴 和使用 。 多 区域旅 游的 很 测 评 都采 用 了这 一模 型 [ , 此我 们也 可 以考虑 将 2 因 ] 其 运用 在与 区域 旅游 业紧 密相 连 的会展 业 。 由于此 模 型 只需 要两 个测评 因子 , 标划 分相 对 容易 、 晰 , 指 清 测 评、 附值过 程 也 比较 简 单 , 此适 合 各 个 城 市 的会 展 因 业管 理部 门使 用 , 是一个 值 得推 广 的测评 模型 。
[ 摘
要] 如何有效地测评城市的会展市场竞争力对 该城市的会展业发展 方向和策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检验价值 。 分析 了
影响会展业市场竞争力 的会展业市场 吸g 力和市场 竞争地位两大指标 , 出了评 价城 市会展市场的“ } 提 市场 吸引力 一竞争地 位 ” 合矩 阵模型 , 组 并运用此模型通过专家打分 的形式对大连 市的会展业现状予以 了评价和检验 。 [ 关键词] 城市会展业市场竞争力 ; 市场吸引力 ; 市场竞争地位 , 测评 ; 大连 [ 中圉分类号J 5 2 F 9 [ 文献标识码J n [ 文章编号] o 86 8 (0 8 0 —2 00 1 o —0 0 2 0 ) 20 4 —4
年代 开发 的增长 / 额矩 阵 。波士顿 矩 阵中原本 是 用 份 于对 产品所 处市 场地 位 的测 评 , 它将 产 品生命周 期 和 市场份 额结 合起 来 , 据产 品市 场份 额和市 场增 长率 根 来对 某产 品进 行分 级 和 归类 , 产 品 分 为 4类 , 所 把 即
谓 的“ 明星 ” —— 拥 有 大的市 场份 额且 市场 已经 成熟 , “ 问号 ” —— 拥 有 小 的市 场 份额 但 市 场正 在 成 长 的产 品 ,金牛 ” “ —— 拥 有 大 的市 场 份 额 且 市场 已经 成 熟 ,
六力模型分析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航空运输管理学院《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论文设计题目学生姓名专业名称工商管理班级学号指导教师付兴梅评分选题20%逻辑20%创新20%论述20%格式20%分值总分评阅人签名提交日期年月日六力分析模型工商管理2007级(2班)柳娜(20060621062)摘要:商业概念的形成和被社会接受有其科学的必然性,同时商业概念也是时代的产物。
波利六力模型的出现同样如此。
从五力模型到六力模型的发展,体现了波特积极倡导的对竞争的本质问题所进行的全面分析,波特在研究竞争模型的过程中采纳了产业经济学中称为“结构-行为-绩效”研究模型,并把它应用在商业战略环境中。
波特五力模型自问世以来得到商界广泛的认同,研究人员也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改良。
关键词:五力模型;六力模型;竞争;成本优势;六力模型作为一个商业概念,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形成的过程。
波特作为这个商业概念的开创者,创造性地研究和开发了一套在公司层面,行业层面乃至国家层面的竞争模式。
无疑,这个开创具有里程碑意义。
1.关于六力模型:1.1何为六力模型:六力分析的概念是英特尔前总裁安迪·格鲁夫,以波特的五力分析架构为出发点,重新探讨并定义产业竞争的六种影响力。
他认为影响产业竞争态势的因素分别是: 现存竞争者,供应商,客户,潜在竞争者的影响力、活力、能力,产品或服务的替代方式,协力者的力量。
透过此六种竞争力量的分析,有助于厘清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点出产业中竞争的关键因素,并界定最能改善产业和企业本身获利能力的策略性创新。
1.2六力模型的背景:1980年代前后正值西方商界对商业理论原则重新全面考虑的年代。
这个时期美国带着恐怖的心情目睹了70年代日本企业对美国逐个行业大规模地侵蚀。
美国公司认为这是日本企业以廉价劳动力竞争的结果。
直到70年代末他们才逐渐意识到原因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所以此时波特积极倡导对竞争的本质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
1.3从五力模型到六力模型:五力模型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波特教授的博士论文,因为时代的原因,五力模型也有些许不足:①五力模型是一个菱形结构,企业位于菱形的中心,过度强调竞争,从思维上容易陷入“为竞争而竞争”的误区;②五力模型忽视了合作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竞争地位的六力分析模型
诊断阶段:分析与诊断
适用对象:产业或企业
适用围:企业经营基础诊断及产业经营环境分析,用以分析产业竞争力,评价企业本身的相对竞争优势与强度。
模型的作用:有助于厘清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点出产业中竞争的关键因素,并界定最能改善产业和企业本身获利能力的策略性创新。
模型的意义:各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含着三类成功的战略思想: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
六力分析概念:
六力分析的概念是英特尔前总裁安迪·格鲁夫(Andrew S. Grove),以波特的五力分析架构为出发点,重新探讨并定义产业竞争的六种影响力。
他认为影响产业竞争态势的因素分别是:
1.现存竞争者的影响力、活力、能力;
2.供货商的影响力、活力、能力;
3.客户的影响力、活力、能力;
4.潜在竞争者的影响力、活力、能力;
5.产品或服务的替代方式;
6.协力业者的力量。
各因素的详细说明:
1.现存竞争者的影响力、活力、能力
产业中厂商家数的多寡是影响竞争强度的基本要素,除此之外,竞争者的资金充裕、同构型、产业产品的战略价值以及退出障碍的高低都会影响同业竞争强度。
现存竞争者强度通常受到下列因素影响:
1)产业成长速度慢
2)高固定或库存成本
3)产业存在众多竞争对手
4)转换成本高
5)多变的竞争者
6)高退出障碍
7)高度策略性风险
2.供货商的影响力、活力、能力
当企业有许多供货商时,企业将有多种选择;但当供货商很少时,供货商就享有掌控权。
形成供货商议价力量的主要原因就是基本的劳务或主要的零组件由少数厂商供应,且没有替代品,同时本身又欠缺后向一体化的能力。
供货商所具有的特性,如下所示:
1)由少数供货商主宰市场
2)对供货商而言,客户并不是主要的客户
3)对客户而言,并无适当的替代品
4)供货商的产品对客户而言,转换成本高
5)供货商的产品对客户的成败具重要的影响地位
6)供货商易向前整合
3.客户的影响力、活力、能力
客户的议价力量除了决定于其购买的数量以外,客户对产品的知悉程度、转换成本的高低以及自身前向一体化的可能性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客户若有下列特性,则具较强的议价能力:
1)购买者众,采购量大
2)采购标准化的产品
3)转换成本极少
4)客户信息充足
5)客户易向后整合
4.潜在竞争者的影响力、活力、能力
潜在竞争者目前并不在此行业中,但一旦环境改变,潜在竞争者将随时准备进入市场。
潜在竞争者通常会带来一些新产能,不仅分享既有市场,也会拿走一些资源。
Aaker认为,业界中凡采取市场及产品扩策略、垂直整合策略、拥有特殊能
力或资产待价而沽等策略的公司均为潜在的竞争对手。
一般新进入产业之厂商主要的进入障碍包括:
1)规模经济
2)专利的保护
3)资金需求
4)品牌的知名度
5)转换成本
6)产品差异化
7)配销通路
8)政府政策
5.产品或服务的替代方式
此因素是所有因素中最关键的因素。
任何新技术、新方法及新科技都可能会颠覆旧有的秩序,设立新的游戏规则,从而创造一个新的环境。
替代产品或服务决定了产业中厂商订价上限,等于限制了一个产业可能获得的投资报酬率。
当替代产品或服务在价格/性能上所提供的替代方案愈有利时,对产业利润的限制就愈大。
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主要来自于以下几点:
1)替代产品或服务具较低相对价格
2)购买者面临较低的转换成本
3)替代产品或服务具较强的功能
6.协力业者的力量
此影响力是英特尔前总裁安迪·格鲁夫(Andrew S. Grove)自波特五力分析中所衍生出来的第六力。
协力业者系指与自身企业具有相互支持与互补关系的其它企业。
在互补关系中,该公司的产品与另一家公司的产品互相配合使用,可得到更好的使用效果。
协力业者间的利益通常互相一致,也可称之为通路伙伴,彼此间产品相互支持,并拥有共同的利益。
但任何新技术、新方法或新科技的出现,都可能改变协力业者间的平衡共生关系,使得通路伙伴从此形同陌路。
六力分析图
随者会展市场环境变化,市场力量之同的竞争对抗格局的方式正在改变,竞争格局符合各自的最大化原则, 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可, 会展市场的参与者不再残酷的零和博弈',不再一味地强调各方的敌对性,各方可以在竞争的环境中寻求到合作的基础,实现互利共贏,六力互动模型用与分析会展
场馆与会展市场上各利益主体的关系。
1.要素提供者议价能力
会展场馆要素提供者主要是指那些能够满足会展中心运营以及会展活动所需的产品和服务,既包括场馆部的固定需求,也包括特定会展活动的可变需求,就场馆部的固定需求而言,要素提供者需要提供包括如水电供应、通讯服务、消防设施等,会展场馆的可变需求指场馆周边的配套服务,包括餐饮住宿等,生产要素的价格构成会展场馆的运营成本,也是会展中心提供产品和服务价格的基准, 可见会展中心与要素提供者存在着竞争,会展场馆要素提供者在为会展中心提供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会展中心也能够为其带来价值,双方存在合作的基础。
这种竞合关系正是市场经济环境中,双方的理性选择,国际会展中心是一个庞大的会展综合体,对会展要素提供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为要素提供者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双方成就要素提供方面协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2.买方议价能力
会展中心的场地和提供的服务是会展场馆的产品,其中专业的会展服务是会展场馆的核心产品,产品买方主要包括会展活动组织者、参展商以及观众,也包括公益组织和政府机构, 根据经济学理性人的個假设, 作为市场主体的会展场馆经营者和购买者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 力现自我效益的最大化, 竞争和博弈在所难免, 也是成熟市场成有的表现,会展中心可以根据买方需求弹性的不同选择差异性定价策略, -般而言,会展中心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都非常高,因此会展中心的经营者致力子寻求长期稳定的会展活动组织和参展商, 另一方面,会展场馆是会展组织者和参展商办展参展的基础, 采购商和观众也希望通过会展活动加强对产品的理解,可见会展中心和买方的需求都具有稳定性,国家会展中心可以通过长期会员等
方式,可以大大节省会展组织者、采购商和观众之间的谈判成本,有利与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3、替代者
会展中心的替代者主要是指与会展中心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及其发挥作用具有很强的同质性,会展中心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扩展览场地和会展服务, 主要作用主要是为商品展示交易和信息交流提供场所,会展中心的替代者的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同区域的同等大规模的会展场馆及其他线下交易平合,二是虚拟会展及其他线上交易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电子商务向实体经济发起挑战,虚拟会展以及其他线上交易平合发展十分迅速,成为实体会展场馆的重要替代者,相对实体会展活动的,虚拟会展能够大大降低办展参展成本,对于同区域其他会展场馆的竞争者.双方应该就本地区的会展资源加强沟通合作,实现联合办展,提高本地区会展经济的影响力,在虚拟会展方面,会展中心立该积极发展线上会展平台,实现优势互补,丰富会展活动的形式。
4、互补者
会展中心的互补者是指那些为会展场馆运营和会展活动提供配套服务的企业和部门,会展参与者在参会参展过想中会渉及到餐饮住宿、购物、旅游等活动,而会展场馆主要提供展览展示、信息交流的平台,这些配套服务构成会展场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配套服务提供者也是会展场馆的互补者,双方的互补性正是会展中心与配套服务提高合作的基础, 会展场馆通过学办会展活动吸引大量参会参展人员,而会展场馆自身的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会展服务,其他配套服务则有互补厂提供,这样的市场分工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能为参会参展人员提供优质服务,也是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国家会展中心在场馆建设时, 就专门规划出商业广场等配套服务区, 将互补者纳入到会展综合体, 正是会展中心和互补厂商合作表现。
5、同行业竞争者
会展中心同和-竞争者主要是指同区域不同场馆、不同区域不同场馆以及其
他国际会展中心,会展中心和同行业的竞争要是对本地区、本国以及国际会市场上会展资源的争夺,在不同的会展市场上,各方的竞争强度有较大差別,本地区其他会展中心的竞争较小但很频繁,在国际会展市场的竞争威胁最大,但随着会展经济的不断发展成熟,会展市场的会展资源还十分丰富,会展中心之间不应该一味的强调对同一会展资源的争夺,而应该加强合作开拓新的会展资源,多会展中心也会就某一会展品牌进行宣传和打造,更有利新的会展品牌的建立,国际会展中心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国国际其他会展中心的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运营经验, 实現会展从业人员互相学习交流, 联合办展打造新的品牌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