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爱好者论坛_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环评爱好者论坛_提问汇总

污染型轻工纺织化纤漂白木浆厂项目问题与思考1.林纸一体化项目需主要关注的问题和评价重点是什么?2.林纸一体化项目浆(纸)厂选址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林基地选址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3.硫酸盐制浆工艺的主要恶臭污染源有哪些,应采取什么治理措施?4.硫酸盐制桨工艺的主要清洁生产技术有哪些?5.浆(纸)厂工程一般用水量比较大,水资源利用需重点关注哪些问题?6简述黑液碱回收的原理和基本过程,指出黑液燃烧和绿液苛化有代表性的化品反应,并说明绿泥需采用怎样的处置措施.7.原料林基地生态影响坪价的重点内容是什么?糖厂技改项目问题与思考1.糖厂项目的工程分析重点是什么?2.技改项目与新建工程的工程分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3.对于清洁生产水平较低的工业项目,清洁生产评价应重点关注什么问题?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3271-2001)与《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3223-2003)适用条件的区别是什么?5.对于主要污染物量削减的技改项目,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内容应包括几部分?造纸厂项目问题与思考1.该项目建设是否符合产业政策?请说明理由。
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由哪环保部门审批?2.该项目林基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3.请计算该项目排污口下游混合过程段长度。
(O.4B一O.6a)Bu飞、(L=(O.058H + O.6065B).J严J4.该项目建设是否符合总量控制要求?为满足总量控制要求,应采取何种措施?2.该项目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原料林基地建设潜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4.该70万归化学制浆项目营运期主要污染因子有哪些?5.请确定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并说明理由,井制定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方案。
粘胶纤维问题与思考1.确定该项目水环境评价等级。
2.该项目需进入污水处理站的废水有哪些?废水达标排放,Zn和S的处理效率要达到多少?3.污处理站对废水处理后,COD要达到多少才可满足总量控制指标?4.该项目涉及哪些危险化学品?存在那些重大风险事故?屠宰场问题与思考请根据上述背景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该项目营运期产生哪些环境问题?2. B企业拟在长江干流处新建一个污水排放口,请问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环评爱好者论坛_熏蒸风险分析

5.风险分析(1)物质危险性分析为无色气体,有蒜臭味。
属剧毒物,易燃、易爆炸。
根熏蒸气体特性:PH3据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本项目PH3毒物危害程度为Ⅲ级,即中度危害。
磷化氢泄露事故分析粮层上部空气经环流管道进环流风机、在风机出口接入熏蒸气源,再经环流管道送至地上笼风道,并向上扩散至整个粮层,反复循环。
磷化氢泄露事故一般发生在风机出口处的接口部位或仓外熏蒸机的泄露。
该项目在每次的熏蒸前均对各仓房和设备先进行气密性试验,达到相应技术规定后再按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进行杀虫剂熏蒸。
在仓房、管道、熏蒸设备等环节中磷化氢泄露的概率非常小。
熏蒸结束后或需要开仓时,需打开通风机和轴流风机,通过空气循环排放磷化氢废气。
该项目磷化铝年用量很少,仅为0.04t/a,熏蒸时间为最高28天,熏蒸时磷化氢气体强度为0.0349kg/h,且分散在2栋平房仓内,相当于每栋仓房的磷化氢强度为0.0174kg/h,即使在熏蒸时有个别仓房泄露,其单仓房内磷化氢全部泄露量也仅为0.009kg/h,因此,不会产生严重的大气污染事故。
防毒措施1、在熏蒸期间应标出该区的危险标志,同时划出安全距离,所有进行充气操作的熏蒸人员必须穿戴防护服;各粮仓以及熏蒸管道均应有良好的密闭性能。
熏蒸结束后应采用轴流风机对仓房进行换气处理。
同时要严格遵守粮库行业的有关规章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进行熏蒸剂的操作与使用。
2、配置相应的毒性气体检测设备以用于检测库区仓房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定期对员工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一旦发生员工中毒事件,必须立即按照相关措施妥善处理,或就近送医院进行治疗。
另外加强对员工的防毒教育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2)储粮仓房内存在突发性爆炸的隐患,粉尘浓度不断增高到一定压力,在氧气和温度条件达到爆炸条件时,遇到火花或火源,就有可能发生粉尘爆炸或引起火灾,造成巨大损失。
该项目平房仓设计有换气窗,墙壁设计有小型环流风机以对仓房内空气进行换气,使仓房温度保持定值,夏季时仓房启动空调器,保证所有储粮仓平均粮温在20℃以下,表层最高粮温控制在30℃以下。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精选文档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2009.03.31发布2009.12.01实施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本标准与GB18218—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将标准名称改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将采矿业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和储存活动纳入了适用范围;———不适用范围增加了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对部分术语和定义进行了修订;———对危险化学品的范围进行了修订;———对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进行了修订;———取消了生产场所与储存区之间临界量的区别。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TC288/SC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本单位参加起草单位:中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宗之、魏利军、刘骥、多英全、师立晨、高进东、孙猛、于立见、张海峰、杨春笋、彭湘潍。
本标准于2000年首次发布,本次修订为第一次修订。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标准不适用于: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b)军事设施;c)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d)危险化学品的运输;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环评爱好者论坛下载-重大危险源的基础知识及辨识标准

重大危险源的基础知识及辨识标准一、重大危险源的基础知识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在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的潜在危险。
1976年意大利塞维索工厂环己烷泄漏事故,造成30人伤亡,迫使22万人紧急疏散;1984年墨西哥城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使650人丧生、数千人受伤;1984年印度博帕尔市郊农药厂发生甲基异氰酸盐泄漏的恶性中毒事故,有2500多人中毒死亡,20余万人中毒受伤且其中大多数人双目失明,'67万人受到残留毒气的影响。
1993年8月5日,深圳化学危险品仓库爆炸火灾事故造成15人死亡,100多人受伤,损失2亿多元;1997年6月27日,北京东方化工厂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亿多元。
这些涉及危险品的事故,尽管其起因和影响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特征:都是失控的偶然事件,会造成工厂内外大批人员伤亡,或是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或环境损害,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发生事故的根源是设施或系统中储存或使用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
事实表明,造成重大工业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既与危险品的固有性质有关,又与设施中实际存在的危险品数量有关。
20世纪70年代以来,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已成为各国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随之产生了“重大危害(m ajor hazards)",“重大危害设施(国内通常称为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等概念。
1993年6月第80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将“重大事故”定义为:在重大危害设施内的一项活动过程中出现意外的、突发性的事故,如严重泄漏、火灾或爆炸,其中涉及到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并导致对工人、公众或环境造成即刻的或延期的严重危险。
对重大危害设施定义为:不论长期地或临时地加工、生产、处理、搬运、使用或储存数量超过临界量的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或多类危险物质的设施(不包括核设施、军事设施以及设施现场之外的非管道的运输)。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报告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报告危险化学品是一类具有爆炸、燃烧、毒性和腐蚀等性质的化学物质。
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事故,可能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做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工作,本文将围绕危险化学品的特性、辨识依据、辨识方法和辨识结果进行探讨。
一、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危险化学品的主要特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易燃易爆。
包括易燃物、自燃物、助燃剂和爆炸品等。
(2)有毒有害。
包括毒物、剧毒物、致癌物、致畸物、致突变物和腐蚀性物质等。
(3)具有腐蚀性。
包括有机酸、无机酸、碱、酰胺等。
(4)不稳定易分解。
包括过氧化物、硝化物、亚硝酸盐等。
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是依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标准来进行的。
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定性分析法:根据危险化学品本身和其规模、产量、储存方式、工艺流程、设备技术、容器特点等因素,综合分析其危险特性,确定其潜在危险源。
(2)定量评价法:采用定量评价方法,根据具体的数据计算出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指数,判断其是否为重大危险源。
评价方法主要有概率统计法、风险矩阵法、层次分析法等。
(3)专家论证法:对于一些复杂的工艺流程、设备技术、容器特点等因素,可采用专家论证方法,根据经验和知识判断其是否为重大危险源。
四、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结果根据以上三种方法进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可以得出结论:(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有所增加,包括涉及石油化工、化肥、冶金、医药等行业。
(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区域。
(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导致的风险主要包括环境污染、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五、结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必须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做好应急预案,防范和减少危险化学品的事故发生。
环评爱好者论坛_专项评价2 风险评估 (1)

-专项评价2-环境风险评估环境风险评估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污水处理厂运营期内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其影响程度和范围,以确定开发建设及生产项目什么样的风险是社会可以承受的,从而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污水处理厂具有一定的事故风险性,需要进行必要的环境事故风险分析,提出进一步降低事故风险措施,使得污水处理厂在生产正常运转的基础上,确保污水处理厂内外的环境质量,确保职工及周边影响区内人群生物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1环境风险识别及分析1.1物质危险性识别(1)本项目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的物质本项目存在的主要的危险、有害原料及中间产品的理化性质及毒理性质见表1。
表1 主要危险、有害原料及物质的理化性质及毒理性质(2)危险特性识别本项目存在的风险主要为:①氯酸钠与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放热,引发火灾;强氧化剂氯酸钠遇酸反应产生大量氯,氯酸在40℃以下就会发生爆炸。
②盐酸泄露对周围的物体造成腐蚀或对人员的灼伤。
1.2生产、辅助设备风险性识别结合本项目生产工艺的特点,本项目可能存在风险主要有:①锅炉除尘、脱硫设备发生故障时,对大气造成污染。
②污水核心处理设备发生故障时,对地表水造成的污染。
2环境风险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及风险保护目标2.1评价等级结合以上环境风险识别分析,项目所在地位于通辽市边缘,周围居民、企业稀少,所以为非环境敏感区;本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基本无毒,储存量没有超过导则规定的贮存场所临界量,因此本项目风险源为非重大风险源。
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求,本环境风险评价为二级,见表2。
根据导则要求二级评价可进行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和对事故影响进行简要分析,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
2.2评价范围本项目风险评价等级定为二级评价,根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为距点源4×6Km2范围内。
地表水风险评价范围为排污口下游30km内,选择CODcr 为预测因子。
和BOD52.3环境风险保护目标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包括:水体、陆域生态特征、社会经济状况、城镇及人口分布、工农业分布。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精选版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2009年3月31日发布2009年12月1日实施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本标准与GB18218—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将标准名称改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将采矿业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和储存活动纳入了适用范围;———不适用范围增加了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对部分术语和定义进行了修订;———对危险化学品的范围进行了修订;———对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进行了修订;———取消了生产场所与储存区之间临界量的区别。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TC288/SC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本单位参加起草单位:中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宗之、魏利军、刘骥、多英全、师立晨、高进东、孙猛、于立见、张海峰、杨春笋、彭湘潍。
本标准于2000年首次发布,本次修订为第一次修订。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标准不适用于: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b)军事设施;c)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d)危险化学品的运输;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环评爱好者论坛_201-230

230期一、填空(15分,每空0.5分)1、[工程分析]污染源调查是根据项目评价的需要,对(现存的与项目有关的污染源)进行调查。
确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有三种:(物料衡算法)、(经验计算法)和(实测法)。
2、[固废]根据填埋场污染控制“三重屏障”理论,即(地质)屏障、(人工防渗)屏障和(废物处理)屏障,对填埋场污染控制的重点通常是在(填埋场选址)、(填埋场防渗结构)和(渗滤液处理)。
3、[地表水]《海水水质标准》规定了各类适用功能的(水质要求),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海域)。
4、[概论]国家环境标准包括(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5、[概论]环境容量是指对一定区域,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的污染源结构)和(布局)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6、[大气]对于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应考虑(交通线源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等级一般(不低于二级)。
7、[噪声](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用于评价航空噪声的方法,其特点在于既考虑了在24h的时间内飞机通过某一固定点所产生的总噪声级,同时也考虑了不同时间内的飞机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8、[水保]新增水土流失量是指因(开发建设)导致的水土流失量,即项目建设区内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总量与(原地面水土流失总量)的差值。
9、[地表水]第一类污染物,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本标准要求。
二、不定项选择(30分,每题1.5分)1、[大气]大气三级评价对现有污染源调查()。
2、[大气]一般工业项目大气评价范围()。
3、[大气]新污染源不应低于()米。
4、[大气]只需预测小时浓度的是()。
5、[大气]大气保护目标包括()精细化工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金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2009年03月31日发布2009年12月01日实施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本标准与GB18218—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改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将采矿业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和储存活动纳入了适用范围;
———不适用范围增加了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对部分术语和定义进行了修订;
———对危险化学品的范围进行了修订;
———对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进行了修订;
———取消了生产场所与储存区之间临界量的区别。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TC288/SC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本单位参加起草单位:中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宗之、魏利军、刘骥、多英全、师立晨、高进东、孙猛、于立见、张海峰、杨春笋、彭湘潍。
本标准于2000年首次发布,本次修订为第一次修订。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标准不适用于:
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军事设施;
c)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
d)危险化学品的运输;
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2268危险货物品名表
GB20592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危险化学品
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3.2
单元
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3
临界量
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3.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4.1辨识依据
4.1.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具体见表1和表2。
4.1.2危险化学品临界量的确定方法如下:
a)在表1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其临界量按表1确定;
b)未在表1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依据其危险性,按表2确定临界量;若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多种危险性,按其中最低的临界量确定。
表1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其临界量
类别危险化学品名称和说明临界量(T)序号
1 爆炸品叠氮化钡0.5
2 叠氮化铅0.5
3 雷酸汞0.5
4 三硝基苯甲醚5
5 三硝基甲苯5
6 硝化甘油1
7 硝化纤维素10
8 硝酸铵(含可燃物>0.2%)5
9 易燃气体丁二烯5
二甲醚50
10
甲烷,天然气50
11
氯乙烯50
12
氢5
13
液化石油气(含丙烷、丁烷及其混合物)50
14
一甲胺5
16
乙炔1
17
乙烯5018
毒性气体氨1019
二氟化氧1
20
二氧化氮1
21
二氧化硫2022
氟1
23
光气0.324
环氧乙烷1025
甲醛(含量>90%)5
26
磷化氢1
27
硫化氢5
28
氯化氢2029
氯5
30
煤气(CO,CO和H2、CH4的混合
物等)
20
31
砷化三氢(胂)1232
锑化氢1
33
硒化氢1
34
溴甲烷1035
易燃液体苯5036
苯乙烯500
丙酮500
38
丙烯腈5039
二硫化碳5040
环己烷50041
环氧丙烷1042
甲苯50043
甲醇50044
汽油20045
乙醇50046
乙醚1047
乙酸乙酯50048
正己烷500
49
易于自燃的
物质
黄磷50
50
烷基铝151
戊硼烷1
52
遇水放出易
燃
气体的物质
电石100
53
钾1
54
钠1055
氧化性物质发烟硫酸10056
过氧化钾2057
过氧化钠2058
氯酸钾100
氯酸钠100
60
硝酸(发红烟的)20
61
硝酸(发红烟的除外,含硝酸>70%)10062
硝酸铵(含可燃物≤0.2%)30063
硝酸铵基化肥1000
64
有机过氧化
物
过氧乙酸(含量≥60%)10
65
过氧化甲乙酮(含量≥60%)10
66
毒性物质丙酮合氰化氢20
67
丙烯醛20
68
氟化氢1
69
环氧氯丙烷(3 氯 1,2 环氧丙烷)20
70
环氧溴丙烷(表溴醇)20
71
甲苯二异氰酸酯10072
氯化硫1
73
氰化氢1
74
三氧化硫75
75
烯丙胺20
76
溴20
77
乙撑亚胺20
表2未在表1中列举的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其临界量类别危险性分类及说明临界量(T) 爆炸品1.1A项爆炸品1
除1.1A项外的其他1.1项爆炸
品
10
除1.1项外的其他爆炸品50气体易燃气体:危险性属于2.1项的10
气体
氧化性气体:危险性属于2.2项非
易燃无毒气体且次要危险性为5类的气
体
200
剧毒气体:危险性属于2.3项且急
性毒性为类别1的毒性气体
5
有毒气体:危险性属于2.3项的其
他毒性气体
50
易燃液体极易燃液体:沸点≤35℃且闪点<
0℃的液体;或保存温度一直在其沸点以
上的易燃液体
10
高度易燃液体:闪点<23℃的液体
(不包括极易燃液体);液态退敏爆炸品
1000
易燃液体:23℃≤闪点<61℃的
液体
5000
易燃固体危险性属于4.1项且包装为Ⅰ类的
物质
200易于自燃的物质危险性属于4.2项且包装为Ⅰ或Ⅱ
类的物质
200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危险性属于4.3项且包装为Ⅰ或Ⅱ
的物质
200
氧化性物质危险性属于5.1项且包装为Ⅰ类的
物质
50
危险性属于5.1项且包装为Ⅱ或Ⅲ
类的物质
200
有机过氧化物危险性属于5.2项的物质50毒性物质危险性属于6.1项且急性毒性为类
别1的物质
50
危险性属于6.1项且急性毒性为类
别2的物质
500注:以上危险化学品危险性类别及包装类别依据GB12268确定,急性毒性类别依据GB20592确定。
4.2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
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表1、表2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4.2.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4.2.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式(1)计算,若满足式(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q1/Q1+q2/Q2+…+qn/Qn≧1………………………(1)
式中:
q1,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
Q1,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