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2

合集下载

金属的化学性质_(第2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_(第2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第2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常见金属与盐溶液间的置换反应,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了解金属活动顺序的意义第三点。

3、通过对古代湿法冶金术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金属与盐溶液间的置换反应,金属活动顺序的意义。

【学习难点】金属与盐溶液间的置换反应。

【学法点津】通过观察现象—比较分析—归纳结论—总结规律的科学探究方式学习。

【诊断补偿】1、完成下列物质的转化,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Fe3O4←Fe→FeSO4 。

Al2O3←Al→AlCl3 。

2、设计实验证明金属锌的活动性大于金属铜【学习新知】(一):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1、实验探究2、思考交流:(1)上述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

(2)以上实验结论:(3)请将这些反应中的有关金属元素,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标出,看看你能不能发现金属与盐反应的规律。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归纳总结:1.金属+盐溶液——2.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是:。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课堂练习】1、判断下列反应是否能够发生,并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1)Ag+NaNO3 (2) Fe+CuCl2(3) Cu+AgCl (4) Mg+AgNO32、把一根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铜丝表面变黑,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然后将其浸入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变为色。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再将一枚铁钉浸溶入该溶液中,过一会儿,可观察到的现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此可以看出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有:。

【归纳补充】:a..K、Na、Ca的金属活动性非常强,与化合物溶液接触时,它们能同溶液中的水发生剧烈反应,如:2Na+2H2O===2NaOH+H2↑,所以把它们放到化合物溶液里,不能将金属置换出来。

b.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反应一定要在“溶液”里进行,不溶于水的金属化合物一般不与金属反应,如:Mg和AgCl不反应,因为AgCl不溶于水。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初化人教版)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初化人教版)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教学内容分析在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其中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一个重点。

此前,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研究了金属与氧气以及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对其中表现出的金属活泼程度的不同有所了解。

在这里安排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重点要求学生对反应能否进行,认真观察、比较即可。

能使学生掌握金属化学性质的共性,又能通过反应上的区别加深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和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从而认识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及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难点: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三、教学对象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

因此,可以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完成对金属活动性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四、教学方法12复习巩固──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仪器药品试管、烧杯,镊子、铁制小刀、铝丝、 铜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砂纸等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问题情景】课件展示一枚戒指,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时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11、现有X、Y、Z三种金属,若将Z放 入X的盐溶液中,Z表面覆盖有X,将 Y和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 溶解而Z 不溶,则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正确 的是( ) A、Y>X>Z B、Y>Z>X C、X>Y>Z D、X>Z>Y
12、将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铁片的质量会 增加 的是( C ) A、稀H2SO4 C、CuSO4溶液 B、FeSO4溶液 D、稀HCl
镁、锌、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比较
Mg + 2HCl == MgCl2 + H2↑ Zn + 2HCl == ZnCl2 + H2 ↑ Fe + 2HCl == FeCl2 + H2 ↑ Mg + H2SO4 == MgSO4 + H2 ↑ Zn + H2SO4 == ZnSO4 + H2 ↑ Fe + H2SO4 == FeSO4 + H2 ↑
上述反应的共同特征
1、反应物和产物都只有两种; 2、反应物是单质和化合物,产物也是 单质和化合物;
结论:
置换反应: 特点:单质+化合物 → 单质+化合物

结:
1、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能与O2反应 (2)大多数金属能与稀HCl或稀H2SO4反应 (3)部分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2、判断常见金属活泼性的方法
为什 么受 伤的 总是 我!
盐酸
我得意的 笑,又得 意的笑…
无所谓, 我无所谓…
金属与盐酸的反应
金属与稀H2SO4的反应
金属与稀 H2SO4 现 象 化学方程式
镁与稀硫酸 大量气泡,反应最快 铝与稀硫酸 大量气泡,反应较快 锌与稀硫酸 许多气泡,反应快
少量气泡,反应较慢,溶 铁与稀硫酸 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金属的化学性质2

金属的化学性质2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一、学习目标:1、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会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2、知道金属与盐反应的特点,会判断金属与盐的反应二、学习重点:金属与盐的反应三、自主学习过程复习回顾1、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1)铁在氧气中燃烧(2)铜在空气中加热(3)铁与稀盐酸反应(4)铝与稀盐酸反应2、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K (H) Au说明:①金属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②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填“能”“不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学习任务一:探究金属与盐的反应将锌片、铁丝、铜丝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硫酸铜、硝酸银、氯化钠溶液中,观察试验现象,并填写下表根据现象可知:哪些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 ① ② ③ ④ ⑤小结: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是:① ② 相应练习:下列物质间能否发生置换反应,能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

(1) Mg+HCl (2)Ag+HCl (3)Zn+Cu(NO 3)2 (4)Hg+MgSO 4 (5)Fe+HCl (6)K+MgSO 4 (7)Fe+HNO 3 (8)Mg+FeSO 4 (9)Cu+AgCl学习任务二: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金属 CuSO 4溶液AgNO 3溶液NaCl 溶液锌 铁 铜四、课堂小结:五、达标练习、1、据2003年7月13日《金陵晚报》题为“废气定影液中掏出银子”的文章报道,有人利用摄影店废气的定影液,每月可回收价值约20万元的银。

其中一种回收方法的原理是:Fe+2AgNO3 =2Ag+Fe(NO3)2这个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2、用铜、锌合金制成的假元宝行骗的事情时有发生。

下列方法中,不能检验真假元宝的是()A、放入盐酸中B、监测其密度C、加热D、放入硫酸锌溶液中3、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A、Ag Cu ZnB、Cu Zn FeC、Ag Zn FeD、Ag Cu Fe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验证铁、镁、铜的活动性顺序,应选取下列适宜的试剂组是()A、铁、镁、氯化铜溶液B、铁、铜、硫酸镁溶液C、铁、氯化镁溶液、硫酸铜溶液D、铜、硫酸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5、向盐酸与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中一定有气体产生B、滤液中含有氯化铜C、滤出的固体可能是纯净物D、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少6、下列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的是()A、铜和稀盐酸B、铜和氯化银C、铁和硫酸锌D、铜和硝酸汞7.填写下列表格。

金属的化学性质2

金属的化学性质2
金属的化学性质
镁在空气中燃烧
铁在氧气中燃烧

能否反应





∨ 紫红色 的铜变 黑

╳ 真金 不怕 火炼

耀眼的白 光、发出 大量的热、 生成白色 固体
反应
现象
化学 反应 方程式
火星四射、 产生致 放出热量, 密的氧 生成黑色物 化膜 质
2Mg+O2 3Fe+2O2 4Al+3O2 2Cu+ O2
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靠前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 ______ , 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 ____ 前面的金属 氢 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_____。 前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_____ 的金属能把 后面 位于____ 的金属从它们的 盐溶液 ________里置换出来。
思考:
(1)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那么我们用 的铝制餐具是怎么回事呢? 金属在常温下发生缓慢氧化: 4Al+3O2=2Al2O3; 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铝的 进一步氧化,因而铝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 (2)为何不宜用钢刷来擦洗铝制餐具呢? 若用钢刷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薄膜 除掉,从而起不到保护作用。
习题
在现代考古中,发现从地下挖出的 铜器总是比铁器要保存得完整、完好, 而且铜器的年代要比铁器年代早。你 知道为什么吗?
铜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铁的化学 性质比较活泼,因此,铁比铜容易 被腐蚀,而铜不容易被腐蚀,所以 保存较完好。

人教九下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九下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深入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金属的活泼性及其与氧气、酸、盐溶液的反应规律。通过实验观察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的过程,学生可以掌握金属氧化的原理。同时,通过实验观察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的过程,学生可以理解金属与酸反应的实质。此外,通过实验观察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生成新金属的过程,学生可以掌握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规律。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时,我采用了讲授法和实验演示法。首先,我向学生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通过讲解,学生可以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然后,我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金属的化学性质。我分别展示了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演示,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此外,我还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了评价。我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的正确性、问题回答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我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问题导入的方法。我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如铁锅、铜门把手等,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金属制品的状态。然后,我提出了问题:“为什么铁锅会生锈?铜门把手会腐蚀?”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化学性质。通过问题导入,学生可以激发对金属化学性质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想法,拓宽思维,促进学习的深度。

2.2金属的化学性质(2)

2.2金属的化学性质(2)

2.2金属的化学性质(2)点击要点1.金属活动性顺序(1)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逐渐减弱:K Na Mg Al Zn Fe Sn Pb Cu Hg Ag Pt Au(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3)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Fe+2HCl=====Zn+H2SO4===== (实验室制H2)只有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金属才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

(4)金属和盐的置换反应:(我国古代湿法炼铜) Cu+2AgNO3=====只有排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湿法炼铜的原理是:先用硫酸将铜矿中的铜转变成可溶性的硫酸铜,再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出来。

此过程中,说明铁失去电子的能力比铜,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某种意义上也表示了金属失电子能力的。

3.防止金属腐蚀的常用方法金属的锈蚀既与周围环境里的等物质的作用有关,也与金属内部的有关。

所以我们为了防止金属腐蚀,可以采取、、等方法。

典题分析例1现有X、Y、Z三种金属,已知:①X+YCl2═XCl2+Y,②把Y、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Y和稀硫酸反应.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X>Z>Y B.Z>Y>X C.Y>Z>X D.X>Y>Z巩固训练1 X、Y、Z是三种不同的金属,将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X表面产生气泡;将Y、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一会儿后,Y表面有银析出,而Z无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X>Y>Z B.X>Z>Y C.Z>X>Y D.Y>Z>X巩固训练2 防止金属的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

(1)铁在空气中的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________和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2)为了防止铁锈蚀,人们常采用在其表面涂油、刷漆或镀铬等方法。

这些方法的共同防锈原理是__ __。

(3)稀盐酸常用来清除铁锈,请写出用稀盐酸清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8.2《金属的化学性质》学案2

8.2《金属的化学性质》学案2

(1)镁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铝在常温下与氧气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铜与氧气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4)镁与盐酸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 ____(5)锌与硫酸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 ___(6)铁与硫酸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1)_________ (2) _________ 生成的铁是____价的铁的化合物, FeCI2溶液的颜色为_________(7)试着写出铝与硫酸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通过镁、锌、铁、铜与酸反应的速度总结出它们反应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为:(二)、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反应:(1)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2)铝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三)、金属活动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它可以给你以下一些判断依据: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______________②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__________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里______________。

二、实验探究(一)、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实验探究】探究二: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铜片、铜丝分别浸入硫酸铜、硫酸铝、硝酸银中,观察实验现象。

填表: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讨论交流】①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是什么?它们属于哪种反应类型?。

②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铝、铜、银的活动性顺序为。

【分组讨论】1、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是由硫酸铜、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为什么不能用铁制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2、“药金”又称为“愚人金”,实为铜、锌合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现象 金 属 稀盐 稀硫
酸酸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稀盐酸
稀硫酸
镁 迅速放出大 量气泡
锌 放出大量气 泡
Mg+2HCl=MgCl2+H2↑ Mg+H2SO4=MgSO4+H2↑ Zn+2HCl =ZnCl2 +H2↑ Zn +H2SO4 =ZnSO4 +H2↑
铁 缓慢放出少量 气泡,溶液变 Fe +2HCl =FeCl2 + H2↑ Fe +H2SO4 =FeSO4 +H2↑ 为浅绿色
第四关
1.在天平两盘的烧杯中各放入质量相同的盐酸(足 量),调节天平至平衡。分别向两边烧杯中各加入5 g
生气泡,该金属可能是(D)
A.Mg
B.Al
C.Zn
D.Cu
第二关
2.能用铁制容器盛放的试剂是 (C) A.盐酸 B.稀硫酸 C.酒精
第二关
3.常温下,将下列物质投入足量的稀盐酸
中,能产生气体且有不溶物残留的是( A )
A.生铁
B.纯铁
C.碳酸钙 D.锌
第二关
4.下列物质不能通过金属与酸反应制得的是(A)
A.CuSO4 C.FeCl2
B.MgCl2 D.ZnSO4
第二关
5.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
①铁钉表面产生气泡 ②液体由无色逐渐变为
浅绿色 ③铁钉的质量减轻 ④液体的质量减轻。
其中正确的是( C )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第三关 1、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C)
Mg > Zn > Fe > Cu .
7、实验结论:判断金属活动性方法之二: 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气泡产生的越快,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Mg > Zn > Fe > Cu
2、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金属 + 酸 金属的化合物 + 氢气
分析与思考:
从物质分类的角度观察并分析下列几个反应的共 同特征是什么?
第三关
3.冷的浓硫酸能使铁表面钝化而不被腐蚀,所以 可以将浓硫酸盛放在铁制容器中,但某同学错把 稀硫酸装入了铁制容器中,此时如遇明火,就有 可能发生爆炸。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来帮帮他
广东省罗定市泗纶中学 徐守键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广东省罗定市泗纶中学 徐守键
1、知道镁、铁、锌、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发生置换 反应。
3、学会判断常见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一般方法
(1)纯净的镁带是银白色固体,是谁给镁带穿上了 这层“外衣”?
(2)铝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 ——抗腐蚀 性能比较好,生活中我们很少见铝制品生锈,这是 怎么回事呢?(请阅读教材P9并回答)
活动探究:金属与酸反应
1、提出问题 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是否相同?
2、猜想与假设 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相同
3、设计方案 (实验步骤)
4、实验现象
分别将用砂纸打磨过的等质量的镁、 锌、铁、铜片放入四支试管中,再 加入5毫升相同浓度稀盐酸或稀硫 酸。观察反应产生的气泡快慢。
5、讨论交流 6、实验结论
闯关游戏
1
4
3
2
第一关
1A DC B
第二关
E D C BA 2
第三关
C
B A3
第四关
4
AB
第一关
1.下列金属中,常温下就不易
和氧气反应的是(B)
A.铝 B.金 C.铁 D. 镁
第一关
2.下列金属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是(C)
A.金 B.铜 C.镁 D.铁
第一关
3.国际因特网上报道:“目前世界上有20万人患
铝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4Al+3O2=2Al2O3 ,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而铝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
(3)为何不宜用钢刷来擦洗铝制餐具呢?
若用钢刷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薄 膜除掉,从而起不到保护作用。
一、金属与氧气反应 (金属+氧气→ 金属氧化物)
有缺铁性贫血。”我国政府将启动“酱油补铁工
程”。这里的铁是指( A)
A.铁元素
B.铁单质
C.四氧化三铁
D.三氧化二铁
第一关
4.铝的抗腐蚀能力强的原因是(C)
A.铝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 B.原性
第二关
1.某金属放入稀硫酸中,不产
金 属
化学方程式
反应条件
Mg
2Mg+O2==2MgO
常温
Al
4Al+3O2==2Al2O3
常温
Fe
点燃
3Fe+2O2== Fe3O4
Cu
2Cu+O2==2CuO
点燃 加热
Au
高温
结论:
判断金属活动性方法之一: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
的条件不同,即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
金属的活动性:Mg、Al较活泼,Fe、Cu次之,Au很不活泼。
方法1:根据黄金与黄铜的硬度不同,较软的是黄金,较 硬的是黄铜; 方法2:真金不怕火炼,用火烧一下,变黑的为黄铜,不 变的为黄金。
方法3:取少许金属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 产生则为铜—锌合金,无气泡则为黄金。
方法4:根据黄金与黄铜的密度不同,测它们的密度;
德育渗透:我们要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用智慧揭开不法分子的丑恶面目。
A.3Fe+2O2 Fe3O4 B.2H2O 2H2↑+O2↑ C.Fe+CuSO4==FeSO4+Cu D.NaOH+HCl==NaCl+H2O
第三关
2.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铁、 锌、铜三种金属,再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
酸,其中不反应的是 Cu ,反应产生气体 速度最快的是 Zn ;产生气体最多的 是Fe ,铁溶于稀硫酸后,溶液呈 浅绿 色。
Fe + 2HCl == FeCl2 + H2↑
Zn + 2HCl ==
Mg + H2SO4== 置换反应:单质+化合物
ZnCl2 + H2↑ MgSO4 + H2↑
另一种化合物+另一种单质
真假黄金的鉴别
市面上出售的黄铜(铜锌合金)和黄金的外观非常相 似,一些不法分子常用黄铜冒充黄金,你能想出什么办法 来鉴别它们吗?
铜 没有明显变化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Mg
Zn
God Save me!
小黑点表 表产生的 气泡
我得意的笑, 得意的笑…
Fe
Cu
小意思,我撑得住!
6、讨论交流
(1)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金属是 Mg Zn Fe (2)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金属是 Cu (3)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推断镁、锌、 铁、铜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