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合集下载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复习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复习




1、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 2、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化石 3、进化的历程: (1)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生物→ 原 始无脊椎动物 → 原始鱼类 → 原始两栖类 → 原始爬行类 原始鸟类和原始哺乳类 (2)植物进化历程: 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原始蕨类植 物 →原始种子植物 4、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A、由简单到复杂 B、由低等到高等 C、由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
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是选择的手段, 是选择的基础,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是选择的结果。 是进化的内因,
生物进化 的原因 长期的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生物 不断进化出新类型
工业污染区 没有污染的非 工业区
深色桦尺蛾 释放数 回收数
64 393 16 158
深色桦尺蛾 释放数 回收数
154 406 82 19
(1)桦尺蛾的体色在遗传学上叫做 性状 。 (2)桦尺蛾的个体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 成虫四个阶段,我们把这种发育过程叫 完全变态发育 _____ 。 某人做了如下实验: 将深色桦尺蛾和浅 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 然后放养于工业污染区和 __ 做 对比 。 非工业 (3)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 较高,在非工业区,浅色桦尺蛾的回收率 比较高,这说明桦尺蛾对环境具有 适应性 。 (4)如果严厉禁止污染,使工厂的排烟量 大大减少。请你预测,桦尺蛾的类型将产 生怎样的变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地球产生的时间:大约46亿年前 2、生命的起源: (1)物质基础:原始大气成分 (2)能量条件:高温、紫外线、雷电等 (3)场所条件:原始海洋 3、历程:原始大气成分 → 简单有机物小 分子→ 复杂有机物大分子 →原始的生命 (原始单细胞的生物)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案1.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通过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对不同生物种类的形态结构进行比较,可以推断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举例:1、化石化石:生物的遗体、遗迹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出现,而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则在越来越晚近的地层中才出现。

以上事实告诉我们,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有一定的顺序:越古老的地层,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距今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高等、越复杂。

所以说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证据,也是最直接的证据。

2、始祖鸟通过比较发现,始祖鸟的身体结构特点及和爬行动物有相同之处,又与鸟类有相同之处,由此可以推断始祖鸟是古代爬行动物进化成鸟类的中间产物。

3、细胞色素c细胞色素c是一种蛋白质,科学家比较了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差异,发现人与黑猩猩的差异最小,与马的差异则大一些,而与果蝇、向日葵的差异则更大,因为蛋白质在基因的控制下合成,基因控制生物的形状,由此可以推测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与果蝇、向日葵的的亲缘关系最远。

1、读p55页进化树动物:原→腔→扁→线→环→软→节→棘皮→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植物:藻→苔→蕨→裸→被2、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3、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有一些新的物种产生,也有一些物种灭绝,如恐龙。

各种生物在进化中形成了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一、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二、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历程:动物:原→腔→扁→线→环→软→节→棘皮→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植物:藻→苔→蕨→裸→被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目标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3.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2.难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课前准备1.有关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说的视频资料2.学生课前通过阅读科普书籍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入:世界各地关于生命起源的神话传说 阅读资料展示《圣经》片段和“女娲造人”、“自然发生说”的古文,将学生带入悠远而神秘的氛围,引导学生产生兴趣原始地球的形成 学生代表介绍宇宙大爆炸、星云假说,其余学生根据资料总结原始地球状况帮助学生代表准备发言,提供视频和图片资料,指导学生推理、总结米勒实验证明了原始地球可以产生生命起源所必须的小分子的有机物 观察米勒实验的装置,分析实验设计的原理和结果 提供视频资料,指导学生观察、分析,简单讲解有关化学知识从有机物到细胞的过程 观察小实验和图片,推理想象将几滴油滴入水中,振荡食管,让学生观察经久不散的小油滴。

简单讲解由有机物组成细胞的可能性。

生命起源的其它观点 学生代表交流发言,介绍生命起源的其它观点。

其它学生分析这些观点分别有什么证据支持,又有什么证据反对组织学生交流,提供视频资料教学过程设计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灿烂的太阳系行星、蔚蓝的地球……)广袤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

这些生命是怎样来到这地球上的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曾经有这样的传说。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

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

”(引自《太平御览》卷七八)哪位同学为大家解释一下?学生:说开天辟地以来,地球上本没有人,女娲用黄土捏泥人。

《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的进化课件PPT

《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的进化课件PPT
3、科学家研究表明,各种无机盐在陆生动物的体液中具 有一定的比例,这种比例跟古代海水中各种无机盐的比例 相似,由此可以推测陆生动物是由生活在 海洋的 原始 祖先 进化来的,这可作为 生物进化 的证据之一。
证明动物进化的一个关键环节,即( A )
A:水生到陆生
B:简单到复杂
C:陆地到空中 D:单细胞到多细胞
9.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大致是( C )
A: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B:鱼类
爬行类 两栖类 鸟类
哺行类
哺乳类
鸟类
D:鱼类 爬行类 两栖类
哺乳类
10.下列不是生物进化历程总趋势之一的是 ( C )
始 祖 鸟 化 石
始祖鸟化石复原图
辽 西 鸟 化 石
辽 西 鸟 复 原 图
辽 西 鸟 骨 骼
孔 子 鸟 复 原 图
②鸟类的进化过程(一类生物进化为另一类生物):
某种爬行动物 辽西鸟 始祖鸟
孔子鸟
结论: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
的地层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 近形成的地层里。这说明生物是进化发展的。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鸭嘴兽
最早的哺乳动物长得很奇 特。至今生活在澳大利亚的鸭 嘴兽和猫一样身上长着毛,体 温不大恒定,变化在26-35℃ 之间,长有乳腺但没有乳房, 用乳汁喂养幼儿;但它是和龟 一样属卵生动物。从以上特点 可以看出鸭嘴兽既有爬行动物 的特征(卵生、体温不恒定等), 又有哺乳动物的特点(披毛、有 乳腺、用乳汁哺养幼儿等),这 说明鸭嘴兽是哺乳动物中原始 的类群,同时也可看出哺乳动 物的祖先与爬行动物的亲缘关 系。
生物遵循 从无到有、从低等 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 到陆生的发展规律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1、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洁到冗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2、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的消失有肯定的挨次:越古老的地层,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洁、越低等;距今越近的地层,成为化石的生物越高等、越冗杂。

教学目标: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缘由。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根本观点。

重点难点:一、分析生物进化的缘由读P58页图24:1850年,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大多数是浅色的,只有少数是深色的读P58页图25,100年后的1950年,曼彻斯特已成为一个工业城市,树皮被熏成黑色,结果深色桦尺蠖变成了常见类型。

思索:它们的数量为什么随环境的改变而转变?保护色:1、生物进化的缘由: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内因:可遗传的变异外因:环境的改变生物的后代会发生不同的变异,假设变异与生活环境相适应,那么具有此种变异的后代就能生存下来;假设变异不能与生活环境相适应,那么具有此种变异的后代就不能生存下来,将会被自然界淘汰。

二、达尔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巨著。

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达尔文依据20多年来积累的资料,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从遗传、变异、人工选择、生存斗争和适应等方面论证了物种的起源。

该书强调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给神创论以沉重的打击。

《物种起源》是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著作,是生物学讨论历史上的新的里程碑。

①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剧烈的生存斗争,适应着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②自然选择的过程: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过度繁殖达尔文觉察,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量,都有按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

达尔文指出,象是一种繁殖很慢的动物,但是假设每一头雌象一生〔30~90岁〕产仔6头,每头活到100岁,而且都能进展繁殖的话,那么到750年以后,一对象的后代就可到达1 900万头。

人教版八下生物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知识点

人教版八下生物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知识点

第三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这一结论的获得有许多化石证据支持。

2.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原始生命大约诞生于36亿年前。

3.原始大气成分来自于火山喷发,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气体构成。

原始大气中与现在大气明显的区别是没有氧气。

4.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物质和能量。

5.米勒的实验:米勒将原始大气中的成分充入烧瓶中,通过火花放电,制成了一些有机物。

(1)原料:甲烷、水蒸气、氢、氨等。

(2)产物(证据):氨基酸。

(3)结论: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简单有机物。

6.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条件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

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是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

7.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原始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10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8.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的。

9.原始地球条件: 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10.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11. 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过程如下: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原始生命。

(但是从大分子有机物到原始生命的过渡还没有被实验验证)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

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3. 生物进化的历程:(1)采用比较化石的研究方法;即比较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动物的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第三章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目标:知识:1、能够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能力:在讨论生物进化证据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比较和分析的方法和技能;在总结生物进化的历程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研究生物进化方法的同时感受科考工作的意义和工作者的艰辛;感受到生物进化历程的漫长。

教学重点分析:认识比较的方法在研究生物进化方面的应用;植物和动物进化的历程。

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很多,最重要的是比较方法,可分析教材中的例子来说明比较在研究生物进化问题上的应用,包括对不同地层中化石的比较、始祖鸟化石和爬行动物与鸟类的比较、同源器官的比较、不同生物细胞色素C的比较等等,在此基础上阐明生物进化历程是本节课的落脚点。

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总结植物和动物的进化历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多种多样的植物和动物,根据各种植物和动物类群所具有的形态结构特点,并结合化石分布特点将各类群排序,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掌握,掌握的越好排列进化历程越容易。

教学策略:本课需用2课时。

第1课时,生物进化的历程及其漫长而复杂,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也很多,比较方法比较重要,所以可根据书中材料来说明比较在研究进化问题上是如何应用的,也可以阐明生物进化的部分历程。

另外,化石作为生物进化历程的证据的重要性也要通过材料和视频做出阐述。

还要讲清为什么细胞色素C在人与不同生物的差异可以说明不同类型生物进化关系。

第2课时,在给出生物进化历程前,让学生组内讨论来将老师给出的顺序打乱的动植物类群按从低等到高等进行排序,并说明排列的理由,通过了解动物、植物进化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教学中根据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动物学、植物学知识,引导学生比较各类生物的特征,分析归纳,抓住能反映生物进化的线索,认识生物进化的规律。

同时,教学中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生物进化是生物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过程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这个过程是伴随着地球的演变过程进行的。

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 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 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初中生物课件
4.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__________,由___复__杂_____到高等,由水生到
__________。 低等
5. 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陆生
跟进点拨:在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低等简单。越晚形成的底层中,形成化 石的生物越高等(但也有少许低等生物)。
初中生物课件
考点3 生物进化的原因 1. 分析生物进化的一个实例 (1)成为工业城市的曼彻斯特城里,深色桦尺蠖多,是因为其栖息的树干变成了黑褐色, 在这种环境下,深色桦尺蠖的体色会是一种保护色。 (2)桦尺蠖的颜色属于保护色,保护色的形成是__________的结果。 2.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1)过度繁殖: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为自然选择提供 更多的选择材料;
D A. 原始大气成分中不含氧气 B.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C. 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D. 生物进化的方向与环境变化无关
初中生物课件
考点2 生物进化的历程
【考题再现】
(2014广东)今年5月在阿根廷中部发现了身长超过40米的泰坦巨龙类恐龙化石,这种巨
型恐龙比以前发现的霸王龙、剑龙等都要大,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重也是最长的恐龙物
自然选择
初中生物课件
(2)生存斗争:生物为争夺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3)遗传和变异:生物在繁殖过程中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能使生物保持物种的 稳定性和连续性,变异是不定向的,能产生具有不同性状的个体,使物种向前发展进化; (4)适者生存:在自然选择中,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那 些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 (5)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_____,适应者__________,不适应者 被__________,这就是自然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科学的推测:①需要有确凿的证据,凭空想像是站不住脚的;②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③也需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在36亿年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1.原始地球特点: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表面笼罩着原始大气。

2.原始大气成分: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

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3.生命起源的条件:原始大气、原始海洋、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
4.原始地球上不存在生命。

因为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5.生命起源的过程:
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6.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中
根据米勒以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因此,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7.根据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的事实可以推测: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在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

〖练习〗1.你认为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为什么?
在现在的地球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不会再形成原始的生命。

因为不存在原始生命形成时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如原始大气、高温、持续不断的雷电等。

另外,现在的海洋的成分也发生了改变。

2.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这与现代生物学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是不谋而合还是大相径庭?说明你的看法。

对这一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对老子原话的理解。

如果理解为“天下的任何事物都是从“有”,即现在已经存在的事物中产生的,而这些事物又是从“无”,即目前不存在的事物,而是从别的事物中产生的”,则与现代生物学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不谋而合。

如果理解为“有生于无中的‘无’,是虚无,是不存在的、什么都没有的状态”,则与现代生物学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大相径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