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
水体污染的指标

简述水体污染的指标有哪些?1.物理性指标主要有温度、色度、嗅和味以及固体物质。
2.化学性指标(1)有机物废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最终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等。
①生物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养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以mg/L为单位)。
②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是所消耗的氧化剂量,用氧量(mg/L)表示。
化学需氧量愈高,也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愈多。
常用的氧化剂主要是重铬酸钾,测得的值称CODcr和CODmn。
③总有机碳(TOC)与总需氧量(TOD),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也是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一个综合参数。
有机物中除含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TOD)。
④油类污染物有石油和动植物油脂两种。
油类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降低水体的资源价值。
油膜覆盖水面阻碍水的蒸发,影响大气和水体的热交换。
⑤酚类化合物是有毒有害污染物。
水体受酚类化合物污染后影响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酚的毒性可抑制水微生物(如细菌、藻等)的自然生长速度,甚至使其停止生长。
(2)无机性指标①污水中的N、P为植物营养元素,从农作物生长角度看,植物营养元素是宝贵的物质,但过多的N、P进入天然水体却易导致富营养化。
水体中氮、磷含量的高低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有密切关系。
就污水对水体富营养化作用来说,磷的作用远大于氮。
②pH值主要是指示水样的酸碱性。
一般要求污水处理后的pH值在6~9之间。
天然水体若长期遭受酸、碱污染,将使水质逐渐酸化或碱化,从而对正常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③重金属主要指汞、镉、铅、铬、镍,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也包括具有一定毒害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锌、铜、钴、锡等。
{环境管理}废水处理常规分析控制指标

{环境管理}废水处理常规分析控制指标废水处理是指对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排放标准或再利用的要求。
废水处理的常规分析控制指标是指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对废水中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等指标进行分析,以掌握废水的处理效果,及时调整处理工艺和控制设备的运行,以保证处理效果。
下面将从物理性指标、化学性指标和生物性指标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废水处理的常规分析控制指标。
一、物理性指标物理性指标主要是针对废水中的悬浮物、颜色、浊度等参数进行测定和分析,以评估废水处理工艺中的固液分离效果和处理设备的性能。
常见的物理性指标有:1.悬浮物:悬浮物是废水中的固体颗粒物质,包括悬浮固体和浮游生物等。
通过测定悬浮物的含量可以判断废水处理工艺中的固液分离效果,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滤膜法和离心法。
2.颜色:颜色是由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引起的。
颜色测定常用的方法是比色法,通过比较废水样品和标准色板或标准溶液的颜色深浅来判断颜色的变化。
3.浊度:浊度是由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物引起的轻微散射光引起的。
浊度测定一般采用浊度计,通过测定废水中散射光的强度,来反映废水中悬浮物和溶解物的浓度。
二、化学性指标化学性指标主要是对废水中含有的化学物质进行分析,以评估废水处理过程中对有害物质的去除效果和处理工艺的稳定性。
常见的化学性指标有:1.化学需氧量(COD):COD是指废水中的有机物质以化学方法氧化的能力,是评价废水中有机物含量多少的一项指标。
COD的测定方法多种多样,例如钾二氧量法、高温消解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等。
2.生化需氧量(BOD):BOD是指废水中的可生物降解有机物质在生物作用下的消耗氧量,反映了废水中有机物的可生物降解性。
BOD的测定一般采用标准培养法或荧光法。
3.总悬浮物(TSS):TSS是指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物的总量,是评价废水中固体颗粒物和悬浮物浓度的指标。
TSS的测定方法有干燥法、膏状滤纸法和脱落膜法等。
三、生物性指标生物性指标是指废水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反映废水中有机物质的微生物降解情况和废水处理工艺的稳定性。
几种常用的水质污染监测指标

几种常用的水质污染监测指标1、 pH与氧化还原(ORP)电位(1)天然水的pH值一般在6.5~8.5之间。
中性水pH为7,酸性水pH>8,碱性水pH<6。
饮用水合适的pH范围是7~8.5,极限范围为6.5~9.2。
一般鱼类在pH为6.5~8.5的水中正常生存。
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水,pH为6~7.5。
长期灌溉pH值低于5.5的水,土壤中的硝化细菌受到抑制,硝化作用减弱,氮肥得不到充分释放;磷酸盐的肥效降低,钙、镁等盐容易遭到淋失,长期灌溉pH值大于9的水,可使蔬菜枯死。
酸、碱污染不仅会引起自然水pH的变化,而且还会腐蚀桥梁、船舶、鱼具以及金属管道。
酸污染主要来源于机械制造、选矿、电镀、农药、印染、三酸与磷肥等工业废水。
此外,酸雨也是一个污染源。
碱污染主要来源于造纸、印染、化工、电镀等工业废水。
(2)氧化还原电位是表示水体中含有多少氧化还原物质的指标。
氧化还原反应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地球化学反应。
在自然条件下,这种反应趋向平衡。
当污染物中存在强氧化剂或强还原剂时,氧化还原电位可表示其相对量。
因此,氧化还原电位可作为含氧化还原物质水处理时反应终结的管理指标。
测定pH值最常用的方法是玻璃电极法和目视比色法。
测定氧化还原电位的方法也采用电极法,但用的是金属电极(金、铂)。
2、电导率电导率是用数字来表示水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单位是S(习惯单位是υ/cm)。
在水质监测中,电导率是水质多参数常规监测的一个指标。
电导率与溶液中离子含量成比例关系,因而可间接地推测总溶解物质的含量。
如果被测水中主要含有无机物,那么就可作为总盐分的估计。
天然水的电导率大多在50~500µυ/cm,新鲜蒸馏水电导率为0.5~2.Oµυ/cm,绝对纯水的电导率理论上为5.5×10-8υ/cm(25℃时)。
水的电导率一般用电导法(分压法或电桥式)测定,用电导电极做为化学传感器,以电导率仪为指示仪表。
3、溶解氧溶于水中的游离氧称为溶解氧,它是衡量水质优劣的一个参数。
废水处理常规分析控制指标

废水处理常规分析控制指标废水处理是为了减少或去除废水中的有害污染物,使其能够达到环境保护标准后进行排放或回用。
为了确保废水处理的效果和稳定性,需要进行常规分析控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废水处理常规分析控制指标。
1.pH值:pH值是衡量溶液酸碱性的指标。
废水的pH值常常会受到工业生产过程的影响,高酸或高碱废水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因此,控制废水的pH值在适当的范围内是很重要的。
2.悬浮物:悬浮物是指废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如沉淀物、颗粒物等。
通过对废水中悬浮物的监测,可以评估废水的浊度和固体悬浮物的含量,从而确定废水的处理效果。
3.生化需氧量(BOD):BOD是指废水中有机物被生物氧化的能力,其值反映了废水中有机物的含量。
通过监测BOD的变化,可以判断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程度和污染程度。
4.化学需氧量(COD):COD是指废水中可氧化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总体的含量,是评估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含量的指标。
COD值高意味着废水中有机物的含量较高,处理难度也相应增大。
5.总悬浮物(TSS):TSS是指废水中的总悬浮物的质量。
通过监测TSS的变化,可以判断废水中可悬浮的固体颗粒或物质的含量。
6.总氮(TN)和总磷(TP):TN和TP是废水中的主要营养物质,它们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监测TN和TP的浓度,可以评估废水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7.重金属:废水中常常含有一些重金属,如铜、氰化物、铅、镉等,它们具有毒性和潜在的生态风险。
监测重金属的浓度有助于评估废水中重金属的排放情况和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8.溶解氧(DO):溶解氧是水体中支持生物生长和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关键物质。
废水中溶解氧的含量通常较低,可以通过监测溶解氧的浓度来评估水体的氧化还原能力。
9.毒性:废水中可能存在一些有毒物质,如有机化合物、氯化物、硫化物等。
通过毒性测定,可以评估废水对环境和生物的潜在危害性。
以上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废水处理常规分析控制指标。
水污染指标有哪些

水污染指标有哪些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进展,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全面了解和衡量水质的好坏,科学家和环保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水污染指标。
本文将探讨水污染指标的几个主要方面。
一、物理指标1. 水温:水温是指水体的温度,它对水生生物和水体的生态平衡有重要影响。
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不良影响。
2. 浊度:浊度是指水中悬浮颗粒物质的浓度。
水体浊度较高通常表示水质较差,不适宜人类生活和工业用水。
3. pH值:pH值是反映水体酸碱性的指标。
pH值在不同范围内对水生生物有不同影响,一些水生生物对pH值的变化非常敏感。
二、化学指标1. 溶解氧:溶解氧是指水中溶解的氧气量。
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直接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2. 氨氮和亚硝酸盐:氨氮和亚硝酸盐是水体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它们来自农业和工业废水的排放。
高浓度的氨氮和亚硝酸盐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过度生长。
3. 重金属:重金属是指具有较高密度和较高毒性的金属元素,如铅、汞、铬等。
水体中含有过多的重金属对生物造成严重危害,并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长期负面影响。
三、生物指标1. 水藻类:水藻类是水体中最常见的植物类群,它们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反映水体中的营养状况和水质变化。
大量的藻类富集往往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2. 底栖生物:底栖生物是指栖息在水底或附着在水底物上的生物,如螺类、甲壳类和桡足类等。
水体中底栖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可以间接反映水质的优劣。
3. 鱼类:鱼类是水生动物中使用最广泛的生物指标之一。
水体中的鱼类种类和数量可以反映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和污染程度。
综上所述,水污染指标涵盖了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方面的指标。
通过检测和监测这些指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水质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和恢复。
只有确保水质的良好,人类和其他生物才能享受到洁净的水资源。
水污染综合指标

水污染综合指标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水污染综合指标是评估水体质量的重要工具,对于保护水资源、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水污染综合指标进行探讨,分析其应用和意义。
水污染综合指标是通过将多项水质参数综合考虑,来评估水体受到污染程度的指标系统。
水质参数包括溶解氧含量、悬浮物浓度、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水体中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浓度,对水体生态系统和生命体的影响。
因此,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测量和评估,可以了解水体的污染状况,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在实际应用中,水污染综合指标常常被用于评估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和海洋等不同类型水体的水质。
通过监测各项指标,可以综合判断水体的污染程度,以及污染的源头和扩散方式。
根据测量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水处理方法和管理措施,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水污染综合指标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值之和,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的权重。
因为不同指标对水体质量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对于不同类型的水体也存在差异。
因此,在建立水污染综合指标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重分配,以更准确地评估水体的污染状况。
水污染综合指标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水污染综合指标可以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水环境管理政策和控制措施。
通过对水体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污染问题,防止水资源的进一步破坏。
其次,水污染综合指标可以帮助企业和个体了解自身对水体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减排措施。
通过对污染源的控制,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保护水体的生态系统。
此外,水污染综合指标还可以为公众提供水质信息,引导公众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然而,水污染综合指标的应用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可能存在不同的水体限制性标准和评估方法,导致指标之间的比较存在一定的困难。
其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认识的提高,水污染综合指标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水污染指标

主要的水污染指标有哪些?(1)生化需氧量(BOD),表示在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单位体积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游离氧的数量;(2)化学需氧量(COD),用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时所测出的耗氧量;(3)总需氧量(TOD),指有机物完全被氧化的需氧量;(4)总有机碳(TOC),表示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总含碳量;(5)悬浮物,通过过滤法测定的,滤后在滤膜或滤纸上截留下来的物质;(6)有毒物质,指达到一定浓度后,对人体健康、水生生物的生长造成危害的物质,其中非重金属的氰化物和砷化物及重金属中的汞、镉、铬、铅等,是国际上公认的六大毒物;(7)pH值,是反映水的酸碱性强弱的重要指标;(8)大肠菌群数,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的大肠菌群的数目。
什么是总量控制?它是根据水体使用功能要求及自净能力,对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总量实行控制的管理方法,基本出发点是保证水体使用功能的水质限制要求。
为实施水污染防治的总量控制,首先应通过制订区域性的水质规划,拟订排入水体各主要污染源及各企业的污染物允许排污总量,还应与各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规划提出的排污总量相互协调统一。
污染物总量控制可使水环境质量目标转变为流失总量控制指标,落实到企业的各项管理之中,它是环保监督部门发放排放许可证的根据,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依据之一。
考虑各地区的自然特征,弄清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扩散、迁移和转移规律与对污染物的净化规律,计算出环境容量,并综合分析该区域内的污染源,通过建立一定的数字模式,计算出每个源的污染分担率和相应的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求得最优方案,使每个污染源只能排放小于总量排放标准的排放总量。
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分别是指什么?一次污染物又称“原生污染物”,是由污染源直接排放进入环境的,其物理和化学性状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质。
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一次污染物造成的,其来源清楚,可以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二次污染物也称“次生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化特征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通常比一次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更为严重,如水体中无机汞化合物通过微生物作用可转变为更有毒的甲基汞化合物,进入人体易被吸收,不易降解,排泄很慢,容易在脑中积累;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水蒸汽可氧化为硫酸,进而生成硫酸雾,其刺激作用比二氧化硫强10倍。
废水处理常规分析控制指标

废水处理常规分析控制指标1. 引言废水处理是指对生产或生活废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环境排放标准的过程。
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对废水进行常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常规分析可以掌握废水的基本情况,为后续处理工作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废水处理中常见的分析控制指标。
2. pH值pH值是评价废水酸碱性的重要指标,不同废水具有不同的pH值。
pH值的变化会影响废水中有机物的解离和沉淀反应,直接影响废水处理效果。
一般来说,废水处理过程中pH值应控制在特定范围内,以保证后续处理工艺的正常运行。
3. 溶解氧(DO)溶解氧是评价水体中溶解氧气量的指标,在废水中溶解氧量的变化与生物氧化作用有关。
合理控制溶解氧的含量可以促进污水中微生物的生长和有机物的分解,提高处理效果。
过高或过低的溶解氧含量都会对废水处理造成不利影响。
4. 生化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是评价废水中有机物含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废水对水体生物承受力的指标之一。
高BOD值会导致水体缺氧,影响水生生物生存,因此在废水处理中应严格控制BOD值。
5. 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指废水中氧化还原物质完全氧化所需的氧的量,是评价废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物氧化性的指标。
控制废水中的COD含量可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保护环境。
6. 总氮和氨氮总氮和氨氮是评价废水中氮含量的重要指标,氮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但过多的氮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影响水质。
因此,在废水处理中需要控制氮的排放。
7. 总磷总磷是评价废水中磷含量的指标,磷是生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在水体中过多的磷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华和藻类大量繁殖,影响水质。
控制废水中的总磷含量对水体保护至关重要。
8. 悬浮物悬浮物是指废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高悬浮物浓度会导致水体浑浊,影响水的透明度。
在废水处理中需要通过沉淀或过滤等方法去除悬浮物,保证废水清澈透明。
9. 重金属重金属是废水中的有毒污染物之一,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
水体污染会引起水质的恶化。
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是反映水质状况的重要指标,是对水体进行监测、评价、利用以及污染治理的主要依据。
环境保护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通常按照不同的要求制定各种水质标准,以及相应的测定方法。
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主要有以下几项:
臭臭味是判断水质优劣的感官指标之一。
洁净的水是没有气味的,受到污染后会产生各种臭味。
常见的水臭味有:霉烂臭味(主要来自生物体的腐烂)、粪便臭味、汽油臭味、臭蛋味(来自硫化氢)。
化学品引起的臭味是多种多样的,如氯气味、药房气味(主要来自酚类的污染)等,饮用有臭味的水会引起厌恶感。
在有臭味的水中生长的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也可能有异味。
游览区的河水和湖水有臭味会影响旅游。
中国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地面水卫生标准》都规定水不得有异臭。
人对某些污染物臭味的辨别能力很高,例如据测定人能嗅出10-12克的硫醇化合物。
不过人的嗅觉难以定量地反映出臭味的差别。
现行的方法是用文字描述臭的种类,用强、弱等字样表示臭的强度。
比较准确的臭的定量方法是嗅阈法,即用无臭水将待测水样稀释到接近无臭程度的稀释倍数表示臭的强度。
水的臭味与水温有密切关系,在报告测定结果时要注明水温,常用的水温为40℃和60℃。
水臭的测定结果会因检定者的年龄、性别、精神状态以及主观倾向等而不同,所以应以一群人的检定结果的几何平均值来表示。
水温温度是水体的一项重要物理指标。
日常监测中发现水温突然升高,表明水体可能受到新污染源的污染。
热污染也可能引起生物繁殖增快而使水体产生生物性污染。
卫生和农业用水都很重视水温这项指标。
水温通常用刻度为0.l℃的温度计测定。
深水可用倒置温度计。
用热敏电阻温度计能快速而准确测定水温。
水温要在现场测定。
浑浊度浑浊是悬浮于水中的胶体颗粒产生的散射现象。
水的浑浊程度叫浑浊度。
现行通用的计量方法是把lL水中含有相当于lmg标准硅藻土所形成的浑浊状况作为一个浑浊度单位,简称1度。
浑浊度同胶体颗粒的物质种类、粒径大小、表面状态有关。
计量浑浊度时应有浑浊度标准品作为对照。
浑浊度检定一般采用浊度计法。
浊度过低时可用目视法将水样与标准浑浊度液进行比较。
地面水浑浊主要是泥土、有机物、微生物等物质造成的。
浑浊度升高表明水体受到胶体物质污染。
中国规定饮用水的浑浊度不得超过5度。
pH是水中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pH为7表示水是中性,大于7的水呈碱性,小于7的水呈酸性。
清洁天然水的pH为6.5~8.5,pH异常,表示水体受到污染。
测量pH常用的和准确的方法是玻璃电极法。
此法是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泵电极为参比电极,两者组成电极对。
用电压表指示水样的电势差,以25℃时,电势差改变59.19mV为一个pH单位。
测定时能在仪器上直接读出pH。
测定不受水样的色度、浑浊度和氧化还原性物质的干扰。
测定时必须用有准确pH的标准缓冲溶液作为对照,温度对于pH读数的影响可用仪器上的温度补偿装置进行调整。
比色法测定pH是在水样中加入定量指示剂后与pH标准色列进行目视比较。
此法不需电源,简便易行,但受到水的色度、浑浊度和各种氧化还原物质的干扰,只能用于概略测定。
电导率水中存在离子会产生导电现象,电导率表示水中电离性物质的总量。
电导率的大小同溶于水中物质浓度、活度和温度有关。
电导单位为西门子,电导率的标准单位是西/米。
为了计算方便,常以微西/厘米表示。
清洁的水的电导率为数十至数百微西/厘米。
水的电导率用电导仪侧定。
电导仪的电极由相距
1cm的一对面积为lcm2的铂电极组成,电极的常数经校正计算。
温度的影响由仪器上的补偿装置调整。
校正溶液用纯氯化钾配制。
溶解性固体水样经滤除悬浮固体后烘干,所得的固体物质称为溶解性固体。
溶解性固体主要是溶于水的盐类,也包括溶于水的有机物、液体物质、能穿过滤器的胶粒和微生物。
滤液的烘干温度与测定结果有直接关系,报告测定结果时要注明温度。
一般规定的烘干温度有110℃和180℃两种。
悬浮性固体水样经过滤,凡不能通过滤器的固体颗粒物称为悬浮性固体。
悬浮性固体是测定多泥沙的河水和某些工业废水的重要指标。
悬浮物多,会堵塞管道,淤积河床。
测定悬浮性固体通常用玻璃砂芯滤器、滤纸、滤膜等作为滤器。
现在国际上常采用0.45μm作为滤器的孔径标准。
总氮氮是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主要成分,也是生物界赖以生存的必要元素。
总氮是指水中各种状态的有机氮和无机氮的总量,主要反映水体受污染的程度。
水样经强酸、强氧化剂分解后进行测定。
为了解天然水体中有机氮的氧化分解过程,即水体的氧化自净过程,也分别测定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含量。
可以根据这三种物质相互间的比例推断污染和自净的过程。
如氨氮含量高而另二者含量低,表示水体不久前受到污染而尚未氧化自净;如亚硝酸盐氮含量较多,表示氧化过程正在进行;如硝酸盐氮含量较多而另二者含量较少时则表示水体虽受污染但已氧化自净。
饮水中硝酸盐氮超过10mg/L,有可能引起变性血红蛋白增高。
亚硝酸盐的毒性甚大,摄入量过多会引起紫绀症。
总有机碳通常记为TOC,指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总量,折合成碳计算。
水中有机物种类很多,目前尚不能全部进行分离鉴定。
TOC是快速检定的综合指标,但不能反映水中有机物的种类和组成,也不能反映总量相同的总有机碳所造成的不同污染后果。
TOC的测定方法是把水样在有催化剂和充分供氧的条件下加热至950℃,将水中有机物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测定二氧化碳量并折合成碳计算。
某种工业废水如果组分相对稳定时,可根据这种废水的总有机碳含量同生化需氧量(BOD)和化学需氧量(COD)等指标之间的对比关系来规定这种废水以总有机碳为指标的排放标准。
这能够大大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
溶解氧通常记为DO,指溶解于水中的氧的量,以每升水中氧气的毫克数表示。
溶解氧是评价水体自净能力的指标。
溶解氧含量较高,表示水体自净能力较强;溶解氧含量较低,表示水体中污染物不易被氧化分解,鱼类也因得不到足够氧气,窒息而死。
这时,厌氧性菌类就会繁殖起来,使水体发臭。
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同空气中氧的分压、大气压力和水温有直接关系。
在正常状态下,地面水中溶解氧应接近饱和状态。
测定溶解氧主要用容量法和电极法,关键是在水样采集和测定时不使样品同空气过多接触。
生物化学需氧量通常记为BOD,地面水水体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的量,是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最主要指标之一。
某些化工废水由于污染物不易为微生物分解或者对微生物活动有抑制作用,则不宜用BOD作为指标。
化学需氧量通常记为COD。
水体中能被氧化的物质在规定条件下进行化学
氧化过程中所消耗氧化物质的量,以每升样水消耗氧的毫克数表示。
COD的测定方法简便、迅速,但不能反映有机污染物在水中降解的实际情况。
水中有机物的降解靠生物的作用,因此,比较广泛用生化需氧量作为评价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指标。
细菌总数反映水体受到生物性污染的程度。
细菌总数增多表示水体的污染状况恶化,但不能说明污染物的来源和性质。
要结合大肠菌群的检定才能判断污染物的来源和作为饮用水的安全程度。
各种细菌都有各自的生理特性、营养要求和繁殖条件。
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细菌的繁殖状况是不同的,检定的结果也有差异,因此各国都规定检定水中细菌总数的方法。
中国把1mL水样,在37℃条件下,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培养24h 所生长的菌落数作为细菌总数。
大肠菌群指一群既有需氧的又有厌氧的,在37℃、24h能分解乳糖并能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的大肠杆菌。
大肠菌群能表示水体受人粪便污染的程度和作为饮用水的安全程度。
大肠菌群的培养温度为37℃。
中国规定的检验方法有发酵管法和滤膜法。
用前一方法需要培养和检验时间为48 h~72h;用后一方法只需24h,但不适用于悬浮物多的水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