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练习题

(完整word)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练习题
(完整word)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练习题

必修 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 3 分,共30分。)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主要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A .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B.可燃性气体的验纯

2. 实验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操作中用玻璃棒,其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C .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D.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A .搅拌

B .引流

C .加速反应

3. 标准状况下的1mol H e 的体积为

A. 11.2L

B. 22.4L

4. 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纯数,没有单位D .加快热量散失

C. 33.6L

D. 44.8L

B. 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 X 1023

C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1mol的任何粒子的粒子数D.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 6.02X 1023mol-1

5. 16g某元素含有

6.02 X 1023个原子,则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1

B. 12

6 .关于2mol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体积为44.8L

C .分子数为6.02 X023

7.在1mol H 2SO4 中,正确的是

A .含有1mol H

C .含有6.02 X023个分子

8. 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1L 溶液中含有4g NaOH C. 0.5L

溶液中含有0.2mol H2SO4

9. 1mol/L H2SO4 的含义是()

A、1L 水中含有1mol H2SO4

C、将98gH2SO4溶于1L水中配成的溶液

10. 下列溶液中,C「的物质的量浓度与

C. 16

D.23

B .质量为32g

D .含有4mol原子

B .含有6.02 1023个氢原子

D .含有3.01 >1023个氧原子

0.1mol/L 的是

B. 1L 水中溶解4gNaOH

D . 9.8g H2SO4溶于1L水配成溶液

B、1L 溶液中含有1mol H+

D 、该溶液c(H+)=2mol/L

50mL 3mol/LNaCI溶液中Cl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是

A. 150mL 3mol/LKCl 溶液

B. 150m L 1mol/LAlCl3 溶液

C. 50mL3mol/LMgCl2 溶液

D. 75mL 1.5mol/LMgCl2 溶液

11.

下列溶液中,跟100mL 0.5mol/L NaCl溶液所含的Cl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A. 100mL 0.5mol/L MgCl 2 溶液

B. 200mL 0.25mol/L CaCl2 溶液

C. 50ml 1mol/L NaCl 溶液

D. 25ml 0.5mol/L HCl 溶液

12.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时,造成实验结果偏低的是()

A .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

B .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A .溶于500mL 水中

B .溶于1L 水中 蒸发时:

未选不得分)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摩尔是七个基本单位之一,符号为 mol

B . 1 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 6.02 X 023个分子

C .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摩尔体积为

22.4 L/mol

D .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相对原子质量 1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其气体分子物质的量也相等

B .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C .相同条件下,若物质的量相同的物质,则它们所含的体积也相同

D .相同条件下的一氧化碳气体和氮气,若体积相等,则质量也相等 14. 下列实验操作中叙述正确的是

A .萃取操作实验试经常用的仪器是:分液漏斗

B .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C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不烘干就使用

D .为了便于操作,浓溶液稀释或固体溶解可直接在容量瓶中进行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 . 1mol H 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 2N A

B .标准状态下,1mol 水所含的氧原子数为 1N A

C .常温常压下,28g 氮气所含的原子数为 2N A

D . 2g 氢气所含的氢原子数为 N A

16. 下列溶液中,C 「的物质的量浓度与 50mL 1moI/LAICI 3溶液中C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是

A . 150mL 3moI/LKCI 溶液

B . 75mL 1.5moI/LMgCI 2 溶液

C . 50mL1moI/LNaCI 溶液

D . 50m L 2moI/LAICI 3 溶液

三、填空题(共 40分)

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这三种 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

溶解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滤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溶解后溶液的总体积为

500mL

14、0.5L1mol/LFeCI 3 溶液与 0.2L1moI/L KCI

D .溶解后溶液的总体积为 溶液中n (CI —)之比为(

1L

C 、 15 : 2

15、在 1L 溶有 0.1molNaCI 和 0.1mol MgCl 2的溶液中,c(CI —)为(

A 、 0.05moI/L

B 、0.1moI/L

C 、0.2mol/L 0.3moI/L

二、多项选择题(共 6小题,每小题5分, 共30分。每小题至少有

2个选项正确,少选且正确得 2分,错选、

简要计算题:

(1) 0.2mol H 2O 中,含有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多少?它有多少个分子?

(2) 0.5mol H 2SO 4含有多少摩尔氧原子?含有多少 g 硫原子?若完全电离,可电离出多少个

H +?

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B 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 . Cu

B . N 2

C . KN0 3

D .乙醇

2 .下列生产、生活中的事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金属冶炼

B .石灰水粉刷墙壁

C .食物腐败

D .燃放鞭炮 3 .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其原因可能是(

)。

A .苹果汁中的Fe2+变成Fe3+

B .苹果汁含有 Cu2+

C .苹果汁含有 OH-

D .苹果汁含有 Na+

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Zn + Cu 2+ = Zn 2+ + Cu

B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 OH + H + = H 2O

C .铁与稀盐酸反应:2Fe + 6H + = 2Fe 3+ + 3H 2T

D 氯化钡与硫酸反应: Ba 2+ +SO 42一 = BaSO 4j 6 .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 . Zn T Zn 2+

B . H 2 T H 2O

C . CaO

Ca (OH )2 D . CuO Cu

10 .在甲、乙两烧杯溶液中,含有大量的 Cu 2+、Na +、H +、

SO

42、

CO

32、

OH

6种离子。已知甲烧杯的溶液

呈蓝色,则乙烧杯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的是 A . Cu 2+、H +、SO 42 B . Na +、OH 、CO 32 C . CO 32「、OH 「、SO 42 一

D . Na +、H +、 SO 42 一

二、多项选择题(共 6小题,每小题 5分,共30分。每小题至少有

2个选项正

确)

11 .氢气还原氧化铜: CuO + H 2

Cu + H 2O ,在该反应中

A . CuO 做还原剂

B . CuO 做氧化剂

C .铜元素化合价降低

D .铜元素化合价升高

14

.下列反应中,盐酸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

A . MnO2 + 4HCl (浓) ------ MnCl2 + Cl2 f + 2H2O

B . HCl + AgNO3 ---------------- AgCl J + HNO3

C . Zn + 2HCl 通电

ZnCl2 + H2 f

D . 2HCl ----------- H2 f + Cl2 f

15 .在下列三个反应中:① SO2 + 2NaOH ——Na2SO3 + H2O ,②SO2 + 2H2S ——3S J + 2H2O ,

③ SO2 + Cl2 +

2H2O —— H2SO4 + 2HCl ,二氧化硫所起的作用( )。

A 、相同

B 、不同

C 、是氧化剂的作用

D 、是还原剂的作用

16.

三、填空题(共40分)

18. (6分)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看,在制备下列三种气体时,盐酸起什么作用:(填序号)

制备H2Zn + 2HCl = ZnCI2 + H2 f盐酸起作用

制备Cl 2MnO2 + 4HCl = MnCl 2 + 2H?O + Cl 2? 盐酸起作用

制备CO 2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盐酸起作用

A.氧化剂

B.还原剂

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 . 1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

19?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由硫黄粉、硝酸钾和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的反应为:S+2KNO3+3C=K2S+N2 f +3CO2仁该反应中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 ,氧化剂是________ 。

20. (1)请用双线桥画出得失电子的情况,并指明该反应的氧化剂、氧化产物、以及被氧化的物质

嵩温

①C+H2O^^=CO+H 2 ②2Na+2H2O=2NaOH+H 2?

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合金的是

A .青铜

B .明矶C.水银 D .刚玉

2 ?下列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水反应,且生成金属氧化物的是

A. K B . Mg C. Fe D . Cu

3 ?下列氧化物投入稀盐酸中,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 . MgO B. CuO C. Fe2O3 D. FeO

4. 下列关于金属铝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铝在常温下不能与氧气反应

B .铝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是氧化剂

C .铝与盐酸或强碱溶液反应都能放出氢气D.氧化铝只能与酸反应,不能与碱反应

5. 下列关于钠的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氢气

C.碳酸钠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D .碳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6 .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各种现象如下:①钠浮在水面上;②钠沉在水底;③钠熔化成小球;④小球迅速游动逐

渐减小,最后消失;⑤发出嘶嘶的声音;⑥滴入酚酞后溶液显红色。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7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稀盐酸滴在石灰石上:

B .氯化铝溶液加入过量氨水:

C .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D .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稀硝酸: 8. 0.05mol 金属钠投入足量水中,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A . 0.025g

B . 0.05g

C . 0.25g

D . 0.5g

9 .镁铝合金与盐酸完全反应后,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最后的结果是

B .只有氢氧化铝沉淀生成

10. 把少量废铁屑溶于过量的稀硫酸,过滤,除去杂质,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硝酸,再加入过量的氨水,有红褐色 沉淀生成。过滤,加热沉淀物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得到红棕色的残渣。上述沉淀和残渣分别为

B . Fe(OH)3; Fe 2O 3 D . Fe(OH)2; Fe(OH)3; Fe s O 4

、多项选择题(共 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每小题至少有 2个选项正确,少选且正确得 2分,错选、 未选不得分)

1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铁红可用作红色涂料

B .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 .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D .高压钠灯透雾性强,可用于公路两旁的照明灯

12 .铁和铁合金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铁与盐酸反应,铁合金不与盐酸反应

B .一定条件下,铁粉可与水蒸气反应

C .不锈钢是铁合金,只含金属元素

D .纯铁的硬度和强度均低于铁合金

13 .下列有关 Na 2CO 3与NaHCO 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热稳定性: W2CO 3 > NaHCO 3

B .碱性:Na 2CO 3 v NaHCO 3

C .水中的溶解度: Na 2CO 3 v NaHCO 3

D . Na 2CO 3与NaHCO 3可相互转化 14 .将过氧化钠投入 FeCl 2溶液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 .有无色气体产生

B .没有沉淀生成

C .有红棕色沉淀生成

D .有白色沉淀生成

15 .下列混合物分离(或除杂)的方法正确的是

A .用酒精可以从碘水中萃取碘

B . Fe(OH)3中含有少量Al(OH) 3可用NaOH 除去

C . Na 2CO 3中含有少量NaHCO 3可用加热的方法提纯

D . NaCl 中混有难溶于水的杂质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分离 16 .下列操作中,溶液的颜色发生变化的是

A .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 .硫酸铁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

A .①②③⑥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⑥

D .全部

CO 32-+2H + = CO 2T +H 2O AI 3++3OH - = Al(OH) 3 J Cu +Ag + = Ag + Cu 2+ HCO 3-+H + = CO 2I +H 2O

A .没有沉淀物生成

C .只有氢氧化镁沉淀生成

D .有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沉淀生成

A . Fe 2O 3; Fe(OH )3 C . Fe(OH)2; FeO

C ?铁丝置于氯化铜溶液中一段时间

D .氯化铁溶液中加入还原性铁粉

A 、Fe2+、Na+、NO3-、OH-

B 、NH4+、Fe3+、SO42-、NO3-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40 分)

三、填空题(共 40 分)

1 7 ? ( 1 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 ,写出除去杂质的化学方程式。

离子反应练习

A 、Ba(NO 3)2+H 2SO 4= BaSO 4J +2HNO 3

B 、 BaCl 2+Na 2SO 4= BaSO 4 J +2NaCl

C 、BaCO 3+H 2SO 4= BaSO 4 J +H 2O+CO 2 T

D 、BaCl 2+H 2SO 4= BaSO 4 J +2HC1

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

A.稀硫酸滴在铁片上:2Fe + 6H +

= 2Fe 3+

+ 3出T C. 金属镁与盐酸反应:Mg + HCl = Mg 2

+ + CI + H

2

T D.碳酸钙溶于稀硝酸:

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已知:2 Na + 2H 2O = 2NaOH + H 2f 则它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Na + 2H 2O = Na ++ 2OH + H 2T

B .铁粉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Fe + Cu 2+

= Fe 2 +

+ Cu C .澄清石灰水跟稀硝酸反应

Ca(OH) 2+2H +=Ca 2++2H 2O

在 pH=1 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B. Ba 2+、K +、CO 32—、NO 3

10.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12、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1) Fe 2O 3 [ Fe(OH) 3 ] 2) Fe 2O 3 (Al 2O 3) 3) Fe (Al )

4) Na 2CO 3(NaHCO 3)

1、 2、

3、

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

Cu+2H +=Cu 2++ H 2 T B.将铁粉放入氯化铜溶液中:

C . Ba(OH )2溶液中滴入 MgCl 2溶液中:2OH —+Mg 2+=Mg(OH) 2J

D .纯碱中滴加盐酸: Na 2CO 3+2H +=2Na ++CO 2T +HO 下面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碳酸钡和稀硫酸 BaCO 3 + 2H += Ba 2+ + H 2O + CO 2 T

B . Ba(OH) 2 溶液中加入 CuSO 4 溶液:Ba 2+ + SO 42- = BaSO 4 J

C .硫酸溶液中加入 Ba(OH )2溶液:H + + OH - == H 2O

D .澄清石灰水跟盐酸

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用离子方程式 Ba 2++SO 2 =BaSO J 表示的是

Fe+Cu 2+=Fe 3+ +Cu

H + + OH - == H 2O

4. 能正确表示反应 H 2SO 4+Ba(OH) 2

A. 2H ++2OH _+Ba 2++SO 42一 —— BaS 4O J +2H 2O 的离子方程式是(

)

B. H ++OH 一—— BaS04j +2HO

H 2O C. H ++0H -

+Ba 2++S042

BaS04j +H0 D. Ba 2++S042

BaS04 J

-+

CO 32-+2H += CO 2T +H 2O

2

C.Al

3+

、Cu 2+、SO 42—

、Cl —

D.Na +

、Ca

2+

、S042— 、Cl —

B.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混合: A.NH 4+、Mg 2+、SO 42—

、Cl —

A. K +、NH 4+、Cl -、OH -

Ba

2+

、K +、S042-、0H -

C . Mg 2+、K +、SO 42-、H +

D .

Ca

2+

、Cu 2+、Cl -、0H -

高一化学必修一易错题错题总结.

第三、四章易错题总结 1、金属钠常常保存在() A水中 B煤油 C石蜡油中 D棕色瓶内 2、将一块铝箔,用砂纸打磨表面后,在酒精灯上加热融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融化的是铝 B 融化的是Al2O3 C 融化物滴落 D 融化物不滴落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钠在空气中燃烧时先融化,再燃烧,最后所得产物只有Na2O B 镁因在空气中形成了一薄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了里面的镁,故镁不需要像钠似的特殊保护 C 铝制品在生活中非常普遍,这是因为铝不活泼 D 铁因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的氧化物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故铁制品往往需涂保护层 4、4.6g纯净的金属钠在干燥空气中被氧化后,得到7.0g固体,由此可判断其氧化产物是() A 只有Na2O B 只有Na2O2 C Na2O和Na2O2 D无法确定 5、将一块金属钠分别投放到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且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A CuSO4 B HCl C BaCl2 D NaOH 6、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Na与H2O反应:Na + 2H2O = Na+ + 2OH- + H2↑ B Na与盐酸反应:2Na + 2H+= 2Na+ + H2↑ C钠投入到CuSO4溶液中:Cu2+ + 2Na = Cu + 2Na+ D Na与O2反应:4Na + O2= 4Na+ + 2O2- 7、在Na和H2O的反应中() A Na 是氧化剂 B H2是氧化产物 C反应实质是钠置换水电离出的少量的H+ D反应实质是钠置换水中的氢气 8、将2.3g金属钠放入100g水中,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 4 100% 100 2.3 ? + B 4 100% 10040.1 ? +- C 4 100% 1004 ? + D 4 100% 100 2.30.1 ? +- 9、将一小块钠投入盛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里,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 B.有气体生成 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D.溶液变浑浊 10、Al粉投入某无色澄清的溶液中产生H2,则下列离子组合正确的是() A.H+、Ca2+、Na+、NO3-B.Na+、Mg2+、Al3+、Cl- C.Cu2+、Mg2+、Cl-、OH-D.Ba2+、Cl-、OH-、NO3- 11、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mL3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

高一化学易错题及典型题型完整版

高一化学易错题及典型 题型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高一化学易错题集锦及分析一元素化合物与化学概念部分【易错题】 一、元素化合物知识 1、下列物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A、Na 2CO 3 B、KHCO 3 C、Al 2O 3 D、NaHSO 4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两点: (1)弱酸的酸式盐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例如B选项:HCO 3 - +H+=H 2O+CO 2 ↑;HCO 3 -+OH-=H 2 O +CO 3 2- (2)Al 2 O 3 是两性氧化物,既能和 强酸又能和强碱反应。这是在初高中知识衔接讲解物质分类提到的。反应方程式到 高二学,现在了解:Al 2O 3+ 6H+=3H 2O+2Al3+;Al 2 O 3 +2OH-=2AlO 2 -+H 2 O。 以后既能和强酸又能和强碱反应的物质将拓展为一个小专题,现在就要注意积累。答案:BC 2、下列关于Na 2O 2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a 2 O 2 是淡黄色固体,久置于空气中 变成Na 2 O B、Na 2 O 2 与水的反应中,Na 2 O 2 只作氧化剂 C、用Na 2 O 2 漂白过的织物、麦杆等日久又渐渐变成黄色 D、Na 2 O 2 放入饱和NaOH溶液中,放出 大量的O 2 ,并有白色固体析出 解析:A选项应中Na 2 O 2 久置于空气中 会变成Na 2 CO 3 ;B选项Na 2 O 2 与水的反应 中,Na 2 O 2 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是氧化 还原中的歧化反应;C选项Na 2 O 2 由于强氧化性而漂白物质,漂白之后不会再变色;D 选项饱和NaOH溶液中放入Na 2 O 2 ,由于 Na 2 O 2 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O 2 ,水少了,溶质NaOH增多了,会有白色固体NaOH析出。其中C选项可漂白的物质也应总结成小专题,现阶段学过的有:活性炭,吸附 褪色,物理变化;Na 2 O 2 、HClO由于强氧化性褪色,化学变化。以后注意继续补充。答案:D 3、经过下列试验,溶液仍为澄清透明的是() A、饱和Na 2 CO 3 溶液中通入足量CO 2 B、NaHCO 3 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汇总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汇总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e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质的量n(mol)= N/N(A) 2.物质的量n(mol)= m/M 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 ②聚沉 ③电泳 ④布朗运动 3.胶体提纯:渗析 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高中化学十道易错题

化学易错题 1.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 3,又能溶解H 2 SiO 3 ,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离 子组是 A.K+、Na+、HCO 3-、NO 3 - B.Na+、SO 4 2-、Cl-、ClO- C.H+、Mg2+、SO 42-、NO 3 - D.Ag+、K+、NO 3 -、Na+ 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过量的SO 2通入NaOH溶液中:SO 2 +2OH-=SO 3 2-+H 2 O B.Fe(NO 3) 3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2Fe3++2I-=2Fe2++I 2 C.NaNO 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 4 溶液: 2MnO 4-+5NO 2 -+6H+=2Mn2++5NO 3 -+3H 2 O D.NaHCO 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 2 溶液: 2HCO 3-+Ba2++2OH-=BaCO 3 ↓+2H 2 O+CO 3 2- 3.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24LCO 2 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 ×6.02×1023 B.0.1L3 mol·L-1的NH 4NO 3 溶液中含有的NH 4 +数目为0.3 ×6.02×1023 C.5.6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 ×6.02×1023 D.4.5gSiO 2 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0.3 ×6.02×1023 4.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 X与Y、Z位于相邻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层电子数的3倍或者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确的是 A.X的氢化物溶于水显酸性 B.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在空气中存放不易变质 C.Y的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 D.X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弱酸 5.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

(完整版)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整理版),推荐文档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二、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氯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1.物质的量n 单位-摩尔(mol) ①n= N/N A N:微粒个数N A: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2×1023 mol-1 2.摩尔质量M ②n= m/M m:物质质量 M:摩尔质量,单位g?mol-1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分子)质量。

四、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①丁达尔现象②聚沉③电泳 3.胶体提纯:渗析 五、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定义: 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金属氧化物;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拆: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下列情况不拆: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氧化物、HCO3-等。 ③删: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删去。 ④查:检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4.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问题:反应则不共存,下列离子间不共存: ①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如Ba2+与SO42-;Ag+与Cl-等不共存 ②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物质:如H+与CO32-、HCO3-、SO32-等不共存 ③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如H+与ClO-、F-、S2-等弱酸酸根离子不共存; OH-与NH4+等弱碱阳离子不共存; HCO3-与H+、OH-均不共存。 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离子:Fe3+、MnO4-、ClO-、NO3-(H+); 还原性离子:Fe2+、S2-、SO32-、I-等 5、离子检验: NH4+、Fe3+、Fe2+、Mg2+、Al3+、Cu2+ CO32-、SO42-、Cl-、Br-、I-

高中化学必修一易错题分析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易错题的分析 本次测试得分率最低的三道题目分别为第6题(42.50%)、第7题(40.00%)和第15题(37.50%) 第6题考查学生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 解析: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 2+,A 项不正确;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有Fe 2+、Fe 3+生成, 其离子方程式为Fe 3O 4+8H +===2Fe 3++Fe 2++4H 2O ,B 项不正确;C 项中离子方程式电荷不守恒,故C 项不正确。 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是高考中是必考的,要求学生对该知识一定要完全掌握,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培养,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对付这些题目的技巧。 第7题考查金属与酸反应及金属与水反应生成碱、铝与碱反应生成气体的知识点 解析:A 项中,首先Al 与0.01 mol H +反应生成H 2 0.01 g ,Al 过量0.053 mol ,0.01 mol K 再与水反应生成H 2 0.01 g ,KOH 0.01 mol 。反应2Al +2KOH +2H 2O===2KAlO 2+3H 2↑中,据0.01 mol KOH 计算,又生成H 2 0.03 g ,总共生成H 2 0.05 g 。B 项中,0.02 mol Na 与水反应生成H 2 0.02 g ,Mg 与NaOH 溶液不反应,故H 2总质量最多0.02 g 。C 项中,只有Zn 与酸反应,生成H 2 0.01 g ,Al 与水不反应。D 项中,只有Mg 与酸反应,生成H 2 0.01 g ,Cu 与水不反应。 学生的得分率比较低的原因主要是分析能力还欠缺,同时金属的性质也不熟悉,所以在回答问题时不知该如何下手。 第15题考查有关“工艺流程图”的知识,学生比较陌生,同时对于铝的化合物的性质掌握程度不够熟悉,因此,在回答问题时找不到得分点,有学生虽然回答了,但没有得分。错误较多的还是方程式的书写方面。

高中化学易错题总结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只形成共价键,金属元素的原子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只形成离子键. B.原子间必须通过电子得失或形成共用电子对而形成化学键,而与原子核无关.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即化学变化不产生新元素.核反应产生了新元素不为化学变化. D.金属晶体中的金属阳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所以金属能导电. 2.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烧碱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室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Na+浓度增大.有O2放出, B.溶液中OH-浓度不变.有O2放出, C.溶液中Na+数目减少.有O2放出, D.溶液中pH增大.有O2放出. 3.将总物质的量为n mol的钠和铝(其中钠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投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金属没有剩余,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V L。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x=B.0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新版

高一化学必修-知识全点 第一章从科学实验中学习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8)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9)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三、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6.02x1023 N 公式: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m 公式:n=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V 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鲁科版重点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鲁科版重点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作者:————————————————————————————————日期: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质的量n(mol)= N/N(A) 2.物质的量n(mol)= m/M 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 ②聚沉 ③电泳 ④布朗运动 3.胶体提纯:渗析 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高中化学 易错题集 经典

高中化学易错题集 1、X 、Y 、Z 为三种单质。已知:Y 能将Z 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而Z 又能将X 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由此可以推断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 ) ①单质的氧化性:Y>Z>X ; ②单质的还原性:Y>Z>X ; ③对应离子的氧化性:X>Z>Y ; ④对应离子的还原性:X>Z>Y A 、只有① B 、只有②③ C 、只有①④ D 、①②③④ 2、铁屑溶于过量的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会有三价铁生成的是( ) A 、硫酸 B 、氯水 C 、硝酸锌 D 、氯化钙 3、化合物A 、B 、C 都只含有两种元素,且A 、B 均含X 元素。已知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 A+B —→X+C ,X 是一种单质,由此可知X 元素( ) A 、一定是金属元素 B 、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C 、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是非金属元素 D 、无法确定 4、在氧化还原反应KClO 3+6HCl=KCl+3Cl 2+3H 2O 中,当生成0.5molCl 2时,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A 、5:1 B 、3:1 C 、1:3 D 、1:5 5、取17.4 g MnO 2固体粉末与一定体积的浓盐酸(含溶质0.4mol )共热制取氯气(假设HCl 挥发损失不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过程中MnO 2作催化剂 B 、盐酸未完全反应 C 、参加反应的盐酸有一半被氧化 D 、反应产生2.24L 氯气(标况) 6、往下列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 2,将会看到白色沉淀的是( ) A 、CaCl 2溶液 B 、澄清石灰水 C 、饱和碳酸钠 D 、Na 2SiO 3溶液 7、高温下硫酸亚铁发生如下反应:2FeSO 4=Fe 2O 3+SO 2↑+SO 3↑,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得到的沉淀是( ) A 、BaSO 4和BaSO 3 B 、BaS C 、BaSO 4 D 、BaSO 3 8、标准状况下H 2S 与O 2混合气体100mL ,经点燃后反应至完全,所得的气体经干燥后,恢复至原来状况下体积为10mL ,该10mL 气体可能是( ) A 、H 2S 和SO 2 B 、O 2 C 、H 2S D 、SO 3 9、中和一定量的某醋酸溶液时,消耗氢氧化钠m g 。如果先向该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醋酸钠,然后再用氢氧化钠中和,此时可消耗氢氧化钠n g 。则m 与n 的关系为( ) A、m>n B 、m<n C、m=n D、无法确定 10、例题21、已知化合物B 3N 3H 6(硼氮苯)与C 6H 6(苯)的分子结构相似,结构如右图。则硼氮苯的二氯代物(B 3N 3H 4Cl 2)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 ) A 、2 B 、3 C 、4 D 、6 11、X 、Y 为两种主族元素,其原子的最外 层电子数分别为1和6,则X 、Y 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 A 、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 、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 、一定形成X 2Y 型化合物 D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12、25℃时,重水(D 2O )的离子积为1.6 *10-15,也可用PH 值一样的定义来规定其酸碱度:PD=-lg[D +],下列有关PD 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中性D 2O 的 PD=7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书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书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必修一全书复习检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u 64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A.“天宫一号”中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合金的硬度可以大于它的纯金属成分C.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铁 D.“84”消毒液是生活中常用的消毒物质,其主要成分是NaClO 2、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下列对概念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 C.金属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3、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 A B.1 mol Fe与足量的稀HNO3反应,转移3 N A个电子 C.常温常压下46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3 N A D.标准状况下22.4 L水含有的分子数为N A

4、下列化学反应,能用离子方程式H ++OH -===H 2O 表示的是( ) A .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 B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C .盐酸和氢氧化铁 D .碳酸和氨水混合 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MnO 2与浓盐酸反应制Cl 2:MnO 2+4H ++2Cl -=====△ Mn 2++Cl 2↑+2H 2O B .水玻璃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Na 2SiO 3+CO 2+H 2O===2Na ++CO 2-3+H 2SiO 3 C .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Cu+4H ++SO 42—=====△ SO 2↑+CO 2↑+Cu 2++H 2O D .AlCl 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 3++4OH -===-2AlO +2H 2O 6、若在加入铝粉能放出H 2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肯定不能.... 共存的是( ) A .Fe 3+、NO 3-、Cl -、Na + B .Ba 2+、Mg 2+、HCO 3-、AlO 2- C .NO 3-、Na +、K +、CO 32- D .NO 3-、K +、AlO 2-、OH - 7、下列除杂方法不.正确.. 的是( ) A .Fe 2O 3中含Al 2O 3杂质,可以加入足量NaOH 溶液然后过滤除去 B .CO 2中含有CO 杂质,可以通入盛有CuO 的玻璃管且加热 C .Cl 2中含有HCl 杂质,可以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的洗气瓶 D .FeCl 3溶液中混有FeCl 2杂质,可以向溶液中通入Cl 2 8、下列关于物质的保存,说法错误.. 的是( ) A .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里 B .氯水应装在棕色瓶中密封避光保存 C .可以用玻璃瓶盛放NaOH 溶液 D .因为铁会与浓硝酸反应,所以铁罐不可以盛放浓硝酸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教案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方法】实验、多媒体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D1]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D2

高中化学易错题集超经典

高中化学易错题集 1、X、Y、Z为三种单质。已知:Y能将Z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而Z又能将X 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由此可以推断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 ①单质的氧化性:Y>Z>X;②单质的还原性:Y>Z>X; ③对应离子的氧化性:X>Z>Y;④对应离子的还原性:X>Z>Y A、只有① 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④ D、①②③④ 2、铁屑溶于过量的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会有三价铁生成的是() A、硫酸 B、氯水 C、硝酸锌 D、氯化钙 3、化合物A、B、C都只含有两种元素,且A、B均含X元素。已知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 A+B—→X+C,X是一种单质,由此可知X元素() A、一定是金属元素 B、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C、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是非金属元素 D、无法确定 4、在氧化还原反应KClO3+6HCl=KCl+3Cl2+3H2O中,当生成0.5molCl2时,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A、5:1 B、3:1 C、1:3 D、1:5 5、取17.4 g MnO2固体粉末与一定体积的浓盐酸(含溶质0.4mol)共热制取氯气(假设HCl 挥发损失不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MnO2作催化剂 B、盐酸未完全反应 C、参加反应的盐酸有一半被氧化 D、反应产生2.24L氯气(标况) 6、往下列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将会看到白色沉淀的是() A、CaCl2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饱和碳酸钠 D、Na2SiO3溶液 7、高温下硫酸亚铁发生如下反应:2FeSO4=Fe2O3+SO2↑+SO3↑,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得到的沉淀是() A、BaSO4和BaSO3 B、BaS C、BaSO4 D、BaSO3 8、标准状况下H2S与O2混合气体100mL,经点燃后反应至完全,所得的气体经干燥后,恢复至原来状况下体积为10mL,该10mL气体可能是() A、H2S和SO2 B、O2 C、H2S D、SO3 9、中和一定量的某醋酸溶液时,消耗氢氧化钠m g。如果先向该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醋酸钠,然后再用氢氧化钠中和,此时可消耗氢氧化钠n g。则m与n的关系为()A、m>n B、m<nC、m =nD、无法确定 10、例题21、已知化合物B3N3H6 (硼氮苯) 与C6H6(苯)的分子结构相似,结构如右图。 则硼氮苯的二氯代物(B3N3H4Cl2)的同分异构 体的数目为() A、2 B、3 C、4 D、6 11、X、Y为两种主族元素,其原子的最外 层电子数分别为1和6,则X、Y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A、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一定形成X2Y型化合物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12、25℃时,重水(D2O)的离子积为1.6 *10-15,也可用PH值一样的定义来规定其酸碱度:PD=-lg[D+],下列有关PD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性D2O的PD=7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1节认识化学科学 一、化学的含义和特征 1、化学的含义: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 的自然科学。 2、特征: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3、物质的变化分为两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化学的形成和发展 1661年,英国,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诞生。 1771年,法国,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 1803年,英国,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 1869年,俄国,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 三、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的存在状态:物质都是有元素组成的,元素在物质中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 存在,在这两种状态下,分别形成单质和化合物。 2、研究物质的顺序:金属非金属→氢化物 ↓↓ 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 碱含氧酸 ↓↓ 盐盐 3、氧化物的酸碱性:

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一、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一)Na 的性质 1、物理性质: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熔点为97.8℃,沸点为882.9℃,密度为0.97g/cm 3。 2、化学性质: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 +(稳定结构),还原性极强。 (1)与非金属反应:①4Na+O 2====2Na 2O ②2Na+O 2====Na 2O 2 ③2Na+Cl 2====2NaCl ④2Na+S==== Na 2S (2)与水反应:2Na+2H 2O====2NaOH+H 2↑现象:浮:Na 浮在水面上;熔:融化成一 个小球;游:四处游动;响:发出咝咝响声;红:试液变红。 (3)与酸反应:2Na+2HCl====2NaCl+H 2↑ (4)与盐反应:①2Na+2H 2O+CuSO 4====Cu(OH)2↓+Na 2SO 4+H 2↑ ②6Na+6H 2O+2FeCl 3====2Fe(OH)3↓+6NaCl+3H 2↑ ③4Na+TiCl 4(熔融状)高温Ti+4NaCl (5)Na 在空气中的一系列变化: Na ?→?2O Na 2O ??→?O H 2NaOH ???→?O H CO 22,Na 2CO 3·10H 2O ??→?风化 Na 2CO 3 4Na+O 2====2Na 2O → Na 2O+H 2O====2NaOH → 2NaOH+9H 2O+CO 2====Na 2CO 3·10H 2O → Na 2CO 3·10H 2O 风化Na 2CO 3+10H 2O ↑ 3、Na 的保存:钠通常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4、Na 的用途:钠和钾的合金可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高压钠灯;金属冶炼。 (二)Na 2O 的性质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不可燃。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Na 2O+H 2O====2NaOH (2)与酸反应:Na 2O+2HCl====2NaCl+H 2O (3)与非金属反应:Na 2O+CO 2====Na 2CO 3 3、Na 2O 的用途:制NaOH ,Na 2CO 3 (三)Na 2O 2的性质 1、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2Na 2O 2+2H 2O====4NaOH+O 2↑(放出大量的热) (2)与非金属反应: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放出大量的热) (3)与酸反应:2Na 2O 2+4HCl====4NaCl+2H 2O+O 2↑ 3、Na 2O 2的用途:作供氧剂、漂白剂、强氧化剂 【向NaOH 溶液中通入CO 2气体至过量】:无明显现象,加热溶液后生成气体。 2NaOH+CO 2====Na 2CO 3+H 2O+O 2↑ → 2NaHCO 3加热Na 2CO 3+H 2O+CO 2 ↑ 【向Ca(OH)2溶液中通入CO 2气体至过量】: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消失,加热溶液后生成沉 淀和气体。 Ca(OH)2+CO 2====CaCO 3↓+H 2O → CaCO 3+H 2O+CO 2===Ca(HCO 3)2 → Ca(HCO 3)2加热CaCO 3↓+H 2O+CO 2↑ 点燃 点燃 点燃

高一化学必修一易错题错题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易错题 错题总结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

第三、四章易错题总结 1、金属钠常常保存在() A水中 B煤油 C石蜡油中 D棕色瓶内 2、将一块铝箔,用砂纸打磨表面后,在酒精灯上加热融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融化的是铝 B 融化的是Al 2O 3 C 融化物滴落 D 融化物不滴落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钠在空气中燃烧时先融化,再燃烧,最后所得产物只有Na 2 O B 镁因在空气中形成了一薄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了里面的镁,故镁不需要像钠似的特殊保护 C 铝制品在生活中非常普遍,这是因为铝不活泼 D 铁因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的氧化物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故铁制品往往需涂保护层 4、纯净的金属钠在干燥空气中被氧化后,得到固体,由此可判断其氧化产物是() A 只有Na 2O B 只有Na 2 O 2 C Na 2 O和Na 2 O 2 D无法确定 5、将一块金属钠分别投放到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且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A CuSO 4 B HCl C BaCl 2 D NaOH 6、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Na与H 2O反应:Na + 2H 2 O = Na+ + 2OH- + H 2 ↑ B Na与盐酸反应:2Na + 2H+= 2Na+ + H 2 ↑ C钠投入到CuSO 4 溶液中:Cu2+ + 2Na = Cu + 2Na+ D Na与O2反应:4Na + O 2 = 4Na+ + 2O2- 7、在Na和H 2 O的反应中() A Na 是氧化剂 B H 2 是氧化产物 C反应实质是钠置换水电离出的少量的H+ D反应实质是钠置换水中的氢气8、将金属钠放入100g水中,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 4 100% 100 2.3 ? + B 4 100% 10040.1 ? +- C 4 100% 1004 ? + D 4 100% 100 2.30.1 ? +- 9、将一小块钠投入盛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里,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 B.有气体生成 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D.溶液变浑浊 10、Al粉投入某无色澄清的溶液中产生H2,则下列离子组合正确的是()A.H+、Ca2+、Na+、NO3- B.Na+、Mg2+、Al3+、Cl-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史上最全】---人教版

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点综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2)生成气体法(3)氧化还原法(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6)离子交换法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