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与步骤实验(doc 8页)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含实验报告(3篇)

化工原理含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化工原理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

3. 熟悉化工原理实验装置的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

4. 学会运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共分为三个部分:流体流动阻力实验、精馏实验和流化床干燥实验。

1. 流体流动阻力实验实验目的:测定流体在圆直等径管内流动时的摩擦系数与雷诺数Re的关系,将测得的~Re曲线与由经验公式描出的曲线比较;测定流体在不同流量流经全开闸阀时的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原理: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由于摩擦作用,会产生阻力损失。

阻力损失的大小与流体的雷诺数Re、管道的粗糙度、管道直径等因素有关。

实验中通过测量不同流量下的压差,计算出摩擦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步骤:1. 将水从高位水槽引入光滑管,调节流量,记录压差。

2. 将水从高位水槽引入粗糙管,调节流量,记录压差。

3. 改变流量,重复步骤1和2,得到一系列数据。

4. 根据数据计算摩擦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绘制~Re曲线和局部阻力系数曲线,与理论公式进行比较,验证了流体流动阻力实验原理的正确性。

2. 精馏实验实验目的:1. 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

2. 了解板式塔的结构,观察塔板上汽-液接触状况。

3. 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

4. 测定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

5. 测定全塔的浓度分布。

6. 测定塔釜再沸器的沸腾给热系数。

实验原理:精馏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通过加热使混合物汽化,然后冷凝分离各组分的方法。

精馏塔是精馏操作的核心设备,其结构对精馏效率有很大影响。

实验步骤:1. 将混合物加入精馏塔,开启加热器,调节回流比。

2. 记录塔顶、塔釜及各层塔板的液相和气相温度、压力、流量等数据。

3. 根据数据计算理论塔板数、全塔效率、单板效率等指标。

4. 绘制浓度分布曲线。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了理论塔板数、全塔效率、单板效率等指标,并与理论值进行了比较。

化工原理传热实验步骤及内容

化工原理传热实验步骤及内容

实验四传热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间壁式传热元件,掌握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方法。

(2) 学会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3) 观察水蒸气在水平管外壁上的冷凝现象。

(4) 掌握热电阻测温的方法。

(5) 了解影响给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二、实验原理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情况下,冷、热流体系通过固体壁面(传热元件)进行热量交换,称为间壁式换热。

如图(4 - 1)所示,间壁式传热过程由热流体对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 固体壁面的热传导和固体壁面对冷流体的对流传热所组成。

图4-1间壁式传加程示意图达到传热稳定时,有Q -—爲)=卿/■沖仏一人.)-%4(丁-為)輛-场血(斥-咖式中:Q —传热量,J / s ;m —热流体的质量流率,kg / sC PI—热流体的比热,J / (kg ? C);T i —热流体的进口温度,C;T2 —热流体的出口温度,C;m —冷流体的质量流率,kg / s (4-1 )TC p2 —冷流体的比热,J /(kg ? C );11 —冷流体的进口温度,C;t2 —冷流体的出口温度,C;2:-1 —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W / (mC ); A—热流体侧的对流传热面积,m;";| —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数平均温差,C;2:-2 —冷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W / (mC );A—冷流体侧的对流传热面积,m;|f\ —固体壁面与冷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C;K —以传热面积A为基准的总给热系数,W / (m 2C);—冷热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C;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式(4—2)计算,—[「J(4 - 2)亠4 一5式中:T1 —热流体进口处热流体侧的壁面温度,C;TA2 —热流体出口处热流体侧的壁面温度,C。

固体壁面与冷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式(4—3)计算,r - :(4 —3)In切7式中:t wi —冷流体进口处冷流体侧的壁面温度,C;t W2 —冷流体出口处冷流体侧的壁面温度,C。

化工原理实验

化工原理实验

四、操作要点
1.熟悉精馏塔的结构和精馏工艺流程,并了 解各部分的作用。 2.将光电管定位在液泛釜压的60-80%处,操 作稳定(40分钟)后,从塔顶、塔底采样分 析。 3.回流比R=1-50范围内,选择4-5个回流值 下进行实验测定,每次采样后立即测定馏出
液流量。
4.在选定回流比后,在液泛釜压以下选取45个数据点,分别不同蒸汽速度下的实验数据。 5.注意采集试样前一定要有足够的稳定时间; 回流液的温度一定要控制恒定,并接近柱顶温 度;预液泛不要过于猛烈;再沸器和预热器始 终保持在电阻膜加热器以上;实验完毕先关加 热电源,物料冷却后再停冷却水。
在生产中有什么实际意义?
2.全回流操作时,塔内轻组分存液量的多少,
为什么要控制在某一个范围?
3.本实验装置能否精馏出98%以上(重量组
成)的酒精?
4.塔釜加热情况对精馏塔的操作有什么影
响?怎样维持正常操作?你认为塔釜加热量 主要消耗在何处?与回流量有无关系?
5.如果塔顶(浓度)不合格,应如何调节?
◆ 实际操作中,由于接触时间的限制以及其
它因素的影响,不能达到平衡状态,即实际
塔板的分离达不到理论板的理想分离效果。
因此所需实际塔板数总比理论板数要多。
2. 对于二元物系,倘已知汽、液平衡数据,
则根据塔顶馏出液的组成 X D,原料液的组成
X, f 塔釜残液的组成
X w 及操作回流比 R 和进料
状态参数 q ,就可用图解法求得理论塔板数。
段可以按提馏段的操作线方程和平衡线方程
逐板计算;
5.全回流下理论塔板数NT0用芬斯克公式计算; 相对挥发度采用塔顶、塔釜的几何平均值计 算;全回流时的等板高度为:he0=h/NT0,不同 回流比时的等板高度为:he=h/NT

化工原理实验

化工原理实验

第3部分 化工原理基本实验3.1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3.1.1 实验目的(1) 学习管路阻力损失(h f )、管路摩擦系数(λ)、管件(阀件)局部阻力系数(ζ)的测定方法,并通过实验了解它们的变化规律,巩固对流体阻力基本理论的认识;(2) 了解与本实验有关的各种流量测量仪表、压差测量仪表的结构特点和安装方式,掌握其测量原理,学会其使用方法。

3.1.2 实验原理实际流体沿直管壁面流过时因粘性引起剪应力,由此产生的阻力损失称为直管阻力损失f h 。

流体流过管件、阀门或突然扩大(缩小)时造成边界层分离,由此产生的阻力称为局部阻力。

上述两种阻力的测定原理如下:(1) 直管阻力损失为了测定流体流过长为l 、内径为d 的直管的阻力损失,在其两端安装一个U 形管压差计。

在压差计的上、下游取压面1-1与2-2间列伯努利方程:)2(222222111u p gz u p gz h f ++-++=ρρ (3-1)对于水平等径直管,有12z z =,12u u =,所以12f p p h ρ-=(3-2)流体流过直管的压降由压差计测定,即12()i p p gR ρρ-=- (3-3)于是()i f gRh ρρρ-=(3-4)因为22f l u h d λ=,所以在某一流量下摩擦系数可按下式计算:22()i d gRlu ρρλ-=(3-5)式中:i ρ、ρ——分别为直管阻力压差计指示剂及流体的密度;R ——U 形压差计读数。

根据因次分析,流体在直管内湍流流动时摩擦系数为雷诺准数R e 和管子相对粗糙度(ε/d )的函数,即(e,)(,)du f R f d dερελμ== (3-6)(2) 局部阻力根据局部阻力系数法,流体流过管件或阀门的阻力损失为21122()()()2i f gR p gz p gz u h ρρρρζρρ'''-+-+'=== (3-7)式中:ρ'、ρ——分别为局部阻力压差计指示剂及流体的密度;R '——U 形压差计读数。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doc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doc

实验一 雷诺演示实验一、 实验目的1. 了解流体圆管内的流动形态及其与雷诺数Re 的关系;2. 观察流体在圆管内作稳定层流及湍流两种情况下的速度分布及湍流时壁面处的层流内层;3. 观察并测定流动形态发生临界变化时流量、流速与雷诺数。

二、 实验原理雷诺数μρdu =Re ,一般情况下Re <(2000~3000)时,流动形态为层流,Re >4000时,流动形态为湍流。

μπρμπρπμρd q d du d du 44141Re =∙∙==测定流体1升水所需时间,计算出q ,然后可计算出对应的Re 。

三、 实验装置在1700⨯500⨯500mm 的玻璃水箱内安装有一根内径为28mm 、长为1450mm 的长玻璃管,玻璃管进口做成喇叭形以保证水能平稳的流入管内,在进口端中心处插入注射针头,通过小橡皮管注入显色剂——红墨水。

水由水箱底部进入,并从上部溢流口排出,管内水流速可由管路下游的阀门控制。

本装置玻璃水箱主体由15mm的钢化玻璃粘接而成,所连接上下水管道均有不锈钢材质,下边的轮为能承重的加强轮,在做实验时,需要将轮刹车。

本实验其他设施:水、红墨水、秒表:1块、量筒:1000ml 1个四、实验步骤与现象观察1.开启上下阀门至溢流槽出现溢流。

2.缓和开启实验玻璃管出口阀门,为保证水面稳定,应维持少量溢流。

3.徐徐打开显示剂橡皮管上夹管,调整显示剂流速与管内水流速一致,观察显示剂流线,并记录一定时间内通过的水量和水温。

4.自小到大再自大到小调节流量,计算流型转变的临界雷诺数。

5.观察层流和湍流时速度分布侧形的差别。

6.观察湍流时壁面处的层流内层。

五、注意事项1.由于红墨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因此为使从给针头出来的红墨水线不发生沉降,需要红墨水用水稀释50%左右。

2.在观察层流流动时,当把水量调得足够小的情况下(在层流范围),禁止碰撞设备,甚至周围环境的震动、以及水面风的吹动均会对线型造成影响。

为防止上水时造成的液面波动,上水量不能太大,维持少量溢流即可。

化工原理与步骤实验

化工原理与步骤实验

化工原理与步骤实验化工原理与步骤实验化学工程是涉及研究和应用化学原理的分支领域,旨在将化学反应转化为商品或实用材料。

在实验室研究和开发新产品时,必须使用化学原理和相关步骤实验。

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化工原理,以及实验过程和步骤的重要性。

化工原理在研究化学反应时,我们需要基于化学原理分析反应过程,例如热力学、动力学和反应式等。

热力学是研究物质的热性质和能量变化的科学,它可以告诉我们反应中吸热或放热的程度。

动力学是研究反应速率和反应特性的科学,它可以告诉我们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

反应式描述了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转化方式。

通过理解这些基本化学原理,我们可以预测反应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可能性,并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

实验过程和步骤合适的实验过程和步骤对于获得准确、可靠的数据和实验成功至关重要。

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我们必须遵循一定的步骤,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化学实验中的一些重要步骤:1.实验前准备:在实验前应进行充足的准备工作,例如准备化学药品、实验仪器和设备。

2.装置的测试与检查:在开始反应之前,需要检查所有实验装置和仪器并确保它们正常运行。

3.列出实验步骤和程序:在进行实验之前,应明确实验步骤和程序,并将其列在实验记录中。

4.按顺序进行实验步骤:按照实验步骤和程序进行实验,并按照实验记录进行记录。

5.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在完成实验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作出结论。

重要性准确和可靠的数据对于化工研究和开发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准确地控制实验条件和保持实验重复性,可以确保实验将产生一致的结果。

如果实验步骤没有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就可能会导致误差,这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

另外,化学实验涉及风险,如化学品泄漏、仪器故障和误操作等。

正确的实验步骤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这些风险并保持实验安全。

重要的是,人们需要能够识别、诊断和处理不安全的实验条件和不包括在实验防护程序中的因素。

结论化工原理和步骤实验是成功完成化学实验的关键。

化工原理实验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习化工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化工原理的理论知识,加深对化工工艺过程的理解。

4.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一:流体力学实验实验目的:测定流体在圆直等径管内流动时的摩擦系数与雷诺数Re的关系,测定流体在不同流量流经全开闸阀时的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装置流程图,连接实验装置,包括光滑管、粗糙管、倒U形压差计、1151压差传感器、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流量计等。

(2)调整进水阀,使水从高位水槽流入光滑管,调节球阀,使水分别流经光滑管和粗糙管。

(3)记录不同流量下的压差值和温度值。

(4)计算摩擦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

2. 实验二:精馏实验实验目的: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

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装置流程图,连接实验装置,包括精馏塔、回流液收集器、塔顶冷凝器、塔釜加热器等。

(2)调整塔釜加热器,使塔釜温度达到设定值。

(3)调整回流液收集器,使回流液流量达到设定值。

(4)记录塔顶和塔釜的液相折光度,计算液相浓度。

(5)根据数据绘出x-y图,用图解法求出理论塔板数,从而得到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

3. 实验三:流化床干燥实验实验目的:熟悉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装置流程图,连接实验装置,包括流化床干燥器、物料进料装置、温度传感器、流量计等。

(2)将物料放入流化床干燥器中,调整进料量和空气流量。

(3)记录不同时间下的物料含水量和床层温度。

(4)绘制物料含水量和床层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流体力学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摩擦系数与雷诺数Re的关系曲线,与理论公式进行比较,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掌握化工原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深入了解化工原理中的分离技术和反应动力学,探究反应速率与温度、浓度的关系,以及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分离效果。

实验器材
1.恒温水浴
2.分离漏斗
3.加热设备
4.温度计
5.滴定管
6.反应器
实验步骤
1. 清洗仪器
先用水将实验器材清洗干净,然后用酒精擦拭干净。

2. 调整实验条件
根据实验要求,调整水浴温度、反应物质浓度和反应时间等实验条件。

3. 进行反应实验
将反应物缓慢滴入反应器中,并记录反应过程的变化,测量反应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和产物的含量等。

4. 进行分离实验
将混合物倒入分离漏斗中,开启分离漏斗出口,使混合物分离
成不同的物质。

记录不同物质的重量、体积等数据,并计算分离
效果。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探究了反应速率与温度、浓度的关系,
验证了 Arrhenius 方程的正确性。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分离实验,
得到了不同物质的重量、体积等数据,证明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的
分离效果是不同的。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调整实验条件时需
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同时在进行反应实验时需要保
持操作的精准度,否则结果会产生偏差。

结论
通过本次化工原理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分离技术和反应动力学,掌握了实验技能和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的精准度和严谨性。

同时,我们还发现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实验操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原理与步骤实验(doc 8页)
实验一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步骤
1.检查水箱水量,液面处于距离水箱上缘约15cm高度
2.打开水箱与泵连接管路间的阀门,关闭待测管路进水阀门,打开水泵电源
3.选择实验管路1,把对应的进口阀打开,并在出口阀最大开度下,保持全流量流动5
-10min
4.压差计排气
a.关闭出口阀,此时为零流量高扬程状态
b.打开两个球阀(管和线之间的阀门)
c.关闭压差计阀门3,4,5,打开阀门1和2,使水流经压差计
d.关闭阀门1和2,打开阀门5,4,3,使压差计中的水在1atm下流出压差计
e.关闭阀门5,4,3,打开阀门1和2,水重新流入压差计。

此时压差计中液面相平
1.
2.风机电源。

关闭仪表板加热开关。

3.关闭水流量计阀门。

关闭水管供水阀。

实验三流量计的校正和流体流量的测定
操作步骤:
1.关闭上、下游阀门。

启动水泵,稍开流量计泄压阀门。

2.缓慢打开流量阀门,驱赶管路内和压差计中的气泡。

使管路中的流体为均一流体。

注意不要让液体从压差计中喷出。

3.体积法校正转子流量计,对比测定流量与转子流量计误差
4.标定孔板或文氏流量计:
a. 计算出湍流状态Re=5000的最小流量
b. 同时调节上、下游阀门,使压差计示数达到最大量程。

,此时转子流量计对数为
最大流量(标定文氏流量计时,此时对应最大流量已超出转子流量计量程,需用体积法测定)
c. 调节转子流量计流量示数在最小和最大流量之间均匀取10个测量点,每一个测
量点下,读取记录压差计读数,同时测量水的温度
5. 实验完毕,依次关闭上游阀门,下游阀门。

停泵。

实验四恒压过滤常数测定实验
操作步骤:
1.在配料罐中配制含CaCO310%~30%(wt. %)的水悬浮液
2.打开空气压缩机。

注意配料罐进气阀门的开度,使气体通入配料罐,将罐中悬浮液搅拌均匀。

鼓气
的时候应将配料罐顶盖合上。

3.待配料罐悬浮液均匀后,首先打开压力罐泄压阀门,再打开配料罐与压力罐之间的进料阀门。

使悬
浮液流入压力罐。

从视镜中观察料浆达到2/3处时,关闭进料阀门。

关闭配料罐进气阀门。

4.装板框。

注意板框方向,顺序,滤布贴好要防止固体颗粒流出。

拧紧板框。

5.过滤过程:
a.鼓泡。

使空气通过0.1 MPa 阀门,进入压力罐,将压力罐中悬浮液搅拌均匀。

此时要掌握手动
控制气压稳定。

b.过滤:将板框中间的双面板下通孔切换阀开到通孔通路状态。

打开进板框前料液进口的两个阀
门。

c.同时打开滤出清液出口的两个阀门,滤液流出,同时,开始计时。

每次滤出清液300ml结束一
次计时。

同时启动下一个300ml清液计时。

注意,此过程中要手动调节压力罐进气阀门和泄压阀门,保持过滤压力稳定。

d.待滤液呈逐滴状态流出时,结束计时。

最后一次体积不足300ml则舍弃。

e.关闭进板框前料液进口阀门。

将板框中间的双面板下通孔切换阀关闭
6.反洗: 打开水管供水阀门,打开清水罐进水阀门。

待清水罐满后,打开进板框两个清水进口。

清洗
滤饼至水流出清澈。

7.关闭0.1 MPa 进气阀门。

拆下过滤板框,称量滤饼质量。

清洗板框及滤布。

8.开启0.2(0.3)MPa阀门。

重复步骤4,5,6
实验五液液转盘萃取
①将煤油配制成含苯甲酸的混合物(配制成饱和或近饱和),然后把它灌入轻相槽内。

注意:勿将饱和固体倒入槽内,防止固体颗粒堵塞煤油输送泵的入口。

②接通水管,将水灌入萃取塔内,通过调节Π形管上的阀门控制水面高度。

③通过调节转速来控制外加能量的大小,在操作时转速逐步加大,中间会跨越一个临界转速(共振点),一般实验转速可取100~500转/分。

④水在萃取塔内搅拌流动,并连续运行5min后,开启分散相——煤油管路,调节体积流量水10L/h,煤油11L/h(质量流量比调为1:1)。

⑤待分散相在塔顶凝聚一定厚度的液层后,再通过连续相出口管路中Π形管上的阀门开度来调节两相界面高度,操作中应维持上集液板中两相界面的恒定。

⑥取样分析。

采用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测定进料液组成F x、萃余相组成R x和萃取相组成E y。

⑦改变两次转速,重复步骤⑤⑥,来分别测取效率η、NOR、HOR,从而判断外加能量对萃取过程的影响。

⑧实验结束,先关掉煤油流量计及轻相泵,把水流量调稍大,把塔内煤油排出,往复几次,勿把水排到萃余相槽。

回收煤油,塔内水相排出。

实验六.填料吸收塔液侧传质膜系数测定
实验操作步骤:
①打开电源:打开配电盘上的开关,开关向上为开。

②通自来水:小心打开自来水开关,使高位槽的水保持溢流状态。

③通二氧化碳气体:先打开气体钢瓶总阀门(顺时针为开),再打开减压阀(顺时针为开),减压阀表压力为0.1,通入气体流量为0.2。

(10分)
④予液泛:关闭填料塔下端相连的三通管的开关,使填料塔充满水,发生液泛一次,打开三通管开关,让水流出。

(10分)
⑤取样:稳定10分钟后,用量筒取20毫升的样品。

(10分)
⑥中和滴定:取10毫升0.1M的氢氧化钡溶液,放入三角瓶,加入1-2滴酚酞,再
加入20毫升样品,用盐酸滴定,记录所用盐酸的体积。

(15分)用自来水代替样品做两次空白实验,取平均值(5分)
⑦关气体和自来水,关电源:关气体要注意先关总阀门,再关减压阀;关电源时应
注意先关仪器上的开关,再关总开关;关水时注意先关总开关,再关水龙头开关。

(10分)
实验七.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实验
实验操作步骤:
干料情况
①开风机:先打开配电盘上的开关,再打开风机上的开关。

(10分)
②调节空气流量:用空气流量计调节气体流量,在8-25之间取8个数值。

同时测定空气流量和对应的压差数值。

(15分)
湿料情况
③打开自来水开关:打开自来水开关应注意不要开的过大,(10分)
④调水的流量:水的流量保持100(10分)
⑤调节空气流量:对于空气流量的控制,应注意接近液泛点时,取较小的流量单位。

超过液泛点后,应再作出2个数据点(15分)
⑥测定空气流量和对应的压差数值:测定并记录有关数据。

(10分)
⑦关电源和自来水:先关闭用电器上的开关,再关闭总开关(即配电盘上的开关)(10分)。

实验八.精馏的操作与塔板效率的测定
实验操作步骤:
①检查塔釜液位情况:塔釜液位计中的液面在2/3以上。

(防止损坏塔釜加热器)(10分)
②打开塔顶放空阀:打开塔顶放空阀的原因是本实验要求是在常压下的精馏。

(10分)
③打开电源加热:先打开配电盘的开关,再打开塔釜加热和塔身伴热开关。

(10分)
④关闭塔身伴热:当回流分配器中有回流时,关闭塔身伴热。

(10分)
⑤打开冷却水:当回流分配器中有回流时,打开冷却水。

(10分)
⑥取样:打开冷却水一小时之后,用注射器分别取第一块塔板与塔釜的样品。

(10分)
⑦测定折光率:恒温槽应控制温度为25摄氏度,用阿贝折光仪测定25摄氏度时的样品折光率。

(10分)
⑧关电源和自来水:关电源时应注意先关仪器上的开关,再关总开关。

关水时注意先关
总开关,再关水龙头开关。

液-液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
1、熟悉实验装置及使用仪表的工作原理利性能。

2、安装好需要测试的换热器。

3、按顺流(或逆流)方式调整冷热换向阀门组各闭门的开或闭。

4、热水箱充水,调整控温仪,使其能使加热水温控制在80°C以下的某一指定温度。

5、接通冷水,并调节好合适的流量。

6、接通电源,启动热水泵(为了提高热水温升速度,可先不启动冷水泵),并调节好合适的流量。

7、利用温度测点选择琴键开和数字显示仪,测出换热器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变化。

8、待冷、热流体的温度基本稳定后,即可测出这些测温点的温度值,同时在流量计上测出冷、热流体的流量读数。

9、如需要改变流动方向(顺、逆流)的进行试验,试验方法与上述基本相同。

记录下这些试验的测试数据(表3-1)。

10、实验结束后,首先关闭电加热器,5分钟后切断全部电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