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导论复习重点(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信息管理导论期末整理

信息管理导论期末整理

信息管理导论复习整理第一章信息与信息资源一、名词解释1、信息——是传递和交换过程中具有某种潜在或现实价值的数据、事实和知识。

2、信息资源——是在社会发展中可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达到一定数量的信息集合,是各种社会活动中产生和积累具有潜在或现实价值的有序化信息及相关要素的集合。

二、相关知识梳理P5-71、信息与相关概念1)信息与情报2)信息与数据3)信息与知识4)信息、物质与意识(5)信息、物质与能量2、信息的特征主要特征:1)广泛性和普遍性2)可识别性和计量性3)可存储性和转换性4)传递性和相对中立性5)可处理性和再生性6)共享性和可开发性7)价值相对性和绝对性8)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9)时效性和滞后性10)有机性和差异性3、信息资源的三要素信息资源主要有信息生产者、信息和信息技术等基本要素。

4、信息资源的三角结构P25信息资源由信息源、信息服务和信息系统三大类构成,简称“3S”。

5、信息资源的特性1)一般经济学特征需求性、稀缺性和可选择性2)信息资源的特殊性相对共享性、不可分性、不同一性和驾驭性6、信息资源社会功能1)个体层次第一,提高行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第二,带来生活和情绪的充实感和认同;第三,促进各人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2)组织层次第一,提高组织决策的科学性;第二,维护组织运行的稳定性;第三,指导组织成员的个人行动。

3)社会层次第一,监控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第二,调整社会的组成结构;第三,继承和保护社会遗产。

7、信息的类型信息⎩⎨⎧⎪⎪⎪⎪⎪⎪⎪⎪⎪⎪⎪⎩⎪⎪⎪⎪⎪⎪⎪⎪⎪⎪⎪⎨⎧⎩⎨⎧⎩⎨⎧⎪⎩⎪⎨⎧⎪⎪⎪⎪⎪⎩⎪⎪⎪⎪⎪⎨⎧⎪⎩⎪⎨⎧⎪⎪⎩⎪⎪⎨⎧⎪⎪⎪⎪⎪⎪⎪⎩⎪⎪⎪⎪⎪⎪⎪⎨⎧⎪⎩⎪⎨⎧⎪⎪⎪⎪⎩⎪⎪⎪⎪⎨⎧⎪⎩⎪⎨⎧冗余信息有效信息按效用分外存信息内存信息以存储方式分反馈信息主授信息以传递方向分三次信息二次信息一次信息以加工方式分体态感知信息口头信息实物信息非文献信息计算机可读型信息声像型信息缩微型信息印刷型信息文献信息以载体分按形式分人体信息生物信息天体信息自然信息经济信息技术科学信息自然科学信息息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信科技信息军事信息社会政治信息社会信息按内容分第二章 信息社会一、名词解释1、信息环境——即社会信息环境或社会信息生态,是与社会信息交流活动有关的社会因素的集合,是影响整个社会信息交流活动的具体社会条件和社会基础的表征。

信息管理复习重点

信息管理复习重点

信息管理复习重点第⼀章信息与信息资源1、信息的层次(⼀)本体论层次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改变的⽅式。

(⼆)主体论层次某主体关于某事物的认识论层次信息,是指该主体所感知的或该主题所表述的相应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式,包括状态及其变化⽅式的形式、含义和效⽤。

2. 数据、信息与知识(区别与联系)——数据:反映事物运动状态的原始数字和事实。

有四种基本形式:数字、词汇、声⾳和图象。

数据是离散、互不关联的、没有明确⽬的的客观事实。

——信息:有意义的数据,是⼈依靠⾃⾝的认知能⼒对数据进⾏系统组织、整理和分析形成的。

——知识:是指有价值及效⽤的信息,或者揭⽰了事物的本质,或者能够⽤来解决某⼀问题。

3、信息的分类4、信息的特征(⼀)主要特征(理解每⼀个的含义)⼴泛性和普遍性可识别性和计量性可存储性和转换性传递性和相对中⽴性可处理性和再⽣性共享性和可开发性价值相对性和绝对性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时效性和滞后性(⽂献半衰期)有机性和差异性5、信息资源概念狭义信息资源:指信息本⾝。

即⼈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处理有序化并⼤量积累后的有⽤信息的集合。

⼴义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也就是泛指信息本⾝、技术、设备、资⾦和⼈等各种要素。

信息是核⼼资源;⽽技术、设备、资⾦和⼈等为⾮核⼼要素,属⽀持性资源。

6、信息资源的三要素信息,信息技术,⼈ 7、信息资源的特性独有特征:相对共享性,不可分性,不同⼀性,驾驭性,成本⼀致性 8、信息的度量1)基于数据量的信息度量 2)基于概率的信息度量基本原理:某个信息源发出的消息可能反映各种可能出现的结果。

设某⼀事件x ,其结果有多种不确定的可能性x1,x2,…xn ,其概率分别为P1,P2,…Pn ,当第i 种可能性出现时,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量为: Ii = -log Pi (I =1,2,3,4,。

,n )则该信息源发出的消息的信息量为:3)基于经验的信息度量主要⽅法:信息计量⽅法,社会调查⽅法,评估研究⽅法,层次分析⽅法 9、⼴义信息资源的测度⽤R 表⽰某⼀国家或地区的信息资源丰裕度,则有:R=R1+R2其中R1表⽰该国家或地区基本信息资源的⽣产能⼒,R2表⽰基本信息资源的发展潜⼒。

信息管理导论期末整理

信息管理导论期末整理

信息管理导论复习整理第一章信息与信息资源一、名词解释1、信息——是传递和交换过程中具有某种潜在或现实价值的数据、事实和知识。

2、信息资源——是在社会发展中可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达到一定数量的信息集合,是各种社会活动中产生和积累具有潜在或现实价值的有序化信息及相关要素的集合。

二、相关知识梳理P5-71、信息与相关概念1)信息与情报2)信息与数据3)信息与知识4)信息、物质与意识(5)信息、物质与能量2、信息的特征主要特征:1)广泛性和普遍性2)可识别性和计量性3)可存储性和转换性4)传递性和相对中立性5)可处理性和再生性6)共享性和可开发性7)价值相对性和绝对性8)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9)时效性和滞后性10)有机性和差异性3、信息资源的三要素信息资源主要有信息生产者、信息和信息技术等基本要素。

4、信息资源的三角结构P25信息资源由信息源、信息服务和信息系统三大类构成,简称“3S”。

5、信息资源的特性1)一般经济学特征需求性、稀缺性和可选择性2)信息资源的特殊性相对共享性、不可分性、不同一性和驾驭性6、信息资源社会功能1)个体层次第一,提高行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第二,带来生活和情绪的充实感和认同;第三,促进各人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2)组织层次第一,提高组织决策的科学性;第二,维护组织运行的稳定性;第三,指导组织成员的个人行动。

3)社会层次第一,监控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第二,调整社会的组成结构;第三,继承和保护社会遗产。

7、信息的类型信息⎩⎨⎧⎪⎪⎪⎪⎪⎪⎪⎪⎪⎪⎪⎩⎪⎪⎪⎪⎪⎪⎪⎪⎪⎪⎪⎨⎧⎩⎨⎧⎩⎨⎧⎪⎩⎪⎨⎧⎪⎪⎪⎪⎪⎩⎪⎪⎪⎪⎪⎨⎧⎪⎩⎪⎨⎧⎪⎪⎩⎪⎪⎨⎧⎪⎪⎪⎪⎪⎪⎪⎩⎪⎪⎪⎪⎪⎪⎪⎨⎧⎪⎩⎪⎨⎧⎪⎪⎪⎪⎩⎪⎪⎪⎪⎨⎧⎪⎩⎪⎨⎧冗余信息有效信息按效用分外存信息内存信息以存储方式分反馈信息主授信息以传递方向分三次信息二次信息一次信息以加工方式分体态感知信息口头信息实物信息非文献信息计算机可读型信息声像型信息缩微型信息印刷型信息文献信息以载体分按形式分人体信息生物信息天体信息自然信息经济信息技术科学信息自然科学信息息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信科技信息军事信息社会政治信息社会信息按内容分第二章 信息社会一、名词解释1、信息环境——即社会信息环境或社会信息生态,是与社会信息交流活动有关的社会因素的集合,是影响整个社会信息交流活动的具体社会条件和社会基础的表征。

信息管理导论重点

信息管理导论重点

信息的定义:信息是认知主体对物体运动的本质特征,运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的有序性的反映和揭示,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老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知识的定义:知识是人的主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的概括和反映,是人们通过实践对自然和社会运动形态和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是人们对其在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经验材料进行概括、总结和升华的结果。

宋运郊三分法(多重信息分类体系):按内容、形式、效用分。

公开信息(白色信息):传递和利用范围几乎没有任何限制的信息。

非公开信息(黑色信息)传递和利用范围较小的内部信息和严格限制传递范围的信息。

半公开信息(内部信息)二次信息:是在一次信息基础上加工整理形成的,引导和使用一次信息的信息。

三次信息:是根据二次信息提供的途径,获取并使用一次信息,综合其他零次信息,分析综合形成的高层组织信息。

信息的特征:1,价值上的特殊性(共享性、绝对性和相对性)2,数量的无限性与供给的稀缺性(不完全性、不对称性、有机性、差异性)3,效用的特殊性(时效性、滞后性,体验性)实得信息=先验信息—后验信息普顿斯指数:现尚在利用的文献中近五年出版的文献数量占总利用数量的百分比。

与文献半衰期大致成反比关系。

文献半衰期:现尚在利用的文献的一半出版时间,是指某学科领域和主体领域(一年之内)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的一半(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也就是该学科领域和主题领域文献中的半数失效所经历的时间。

信息计量学三大定律:1,洛特卡定律(文献作者分布理论,揭示了著者与文献数量的关系)2,齐夫定律(词频分布理论,揭示了文献中词汇的分布规律)3,布拉德福定律(文献分散理论,揭示了文献数量与科学期刊数量的关系),如果将科学杂志按其刊载某个学科主题的论文数量,以递减顺序排列起来,就可以在所有这些杂志中区分出载文率最高的核心部分和包含着与核心部分同等数量论文的随后几区,这时核心区和后继各区中所含的杂志数成1:a:a²…的关系。

信息管理导论复习资料1

信息管理导论复习资料1

信息管理导论复习资料1一、填空题1.CIO的几种基本素质:管理经验、技术才能、经营头脑、信息素养、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领导能力`2.Internet提供的服务功能:WWW服务、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陆、BBS(电子公告)等。

3.常用的多媒体软件名称:Photoshop、三维动画制作软件3DMAX、视频编辑软件Premiere、多媒体播放器Windows Media Player、多媒体网页制作工具Dream Weaver等。

4.动态的数据结构:表、堆栈、队列、树5.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名称:C、JA V A、Pascal、FORTRAN、VB6.给出四个系统的主要特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层次性、环境适应性7.计算机发展经历四代的主要元件: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8.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分布型等。

9.计算机信息系统组成部分:硬件、软件、数据(库)、通讯网络、人和程序规则。

10.计算机应用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医疗管理系统、进销存管理系统等。

11.目前流行的操作系统名称:Windows、MS-DOS、UNIX、Linux、OS212.实现计算机逻辑运算的门电路有四种:与门、或门、非门、异或门1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名称:Oracle、SYBASE、SQL Service、VFP、DM3、DB214.通信传输介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以及无线介质。

15.网络拓扑结构: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分布型16.信息管理工作:信息资源开发、调配与组织管理、信息传递与交流组织、信息研究、咨询与决策、信息技术管理和信息系统管理17.信息系统采集技术有:录音技术、录像技术、扫描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条形码技术、磁卡技术等。

18.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生命周期法、原型法、面向对象的方法、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二、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1.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MIS)主要指对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服务的系统。

信息资源管理导论复习整理资料

信息资源管理导论复习整理资料

信息资源管理导论复习整理资料第一章、信息和信息资源1、信息的定义来说,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具体地讲,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2)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信息是主体所感知或表达的事物运动状态和存在的方式。

2、如何从本体论角度理解“信息”的定义?“事物”泛指一切可能的研究对象,包括外部世界的物质客体,也包括主管世界的精神现象;“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运动方式”是指事物运动在时间上所呈现的过程和规律;“运动状态”是事物运动在空间上所展示的形状与态势;3、信息的特点绝对性,普遍性,相对性,特殊性,最广泛的适应性4、数据,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1)信息和数据之间的关系:数据+背景=信息(2)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关系:信息+经验=知识传输者的知识数据信息接受者的知识(3)信息、数据、知识三者的关系5、信息的性质(1)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2)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3)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4)信息具有抽象性和动态性(时效性)(5)信息具有异步性(6)信息具有依附性(7)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8)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9)信息具有可变换性和可转化性(10)信息具有可伪性6、信息资源的概念(1)广义: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2)狭义:是经过人类开发与组织的信息的集合。

7、信息资源的特征(1)与信息相比,其特征有:智能性、有限性、不均衡性、整体性。

(2)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其特征有:人类需求性、稀缺性、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共享性、时效性、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不同一性、驾驭性。

第二章、信息资源管理1、信息资源管理是介于信息资源生产和信息资源消费之间的一种人类活动。

作为一种科学实践,信息资源管理源起于20世纪中期而迅速发展于70年代中期以后;作为一种学科理论,信息资源管理形成于70年代末期而成熟于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

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重点】

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重点】

管理信息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科学的信息定义: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表征,表现的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实质内容。

信息的特征客观性普遍性不完全性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可传递性可存储性可扩散性共享性可加工性有用性数据、信息和知识数据是客观记录、分类和存储,它不被用来传递任何特定意义。

可以是数值、字符(串)、图、声音、图像/图片等。

---语法信息信息是被组织起来、对接受者有特定意义的数据。

它可能是一些接受者知道的,也可能不知道但接受者自己能解释。

---语义信息知识通过对数据的加工、提取形成的有重要应用前景、能反映过去经验、具有价值性的数据。

---语用信息信息资源的三要素:信息生产者:是为某种目的生产信息的劳动者,包括原始信息生产者、信息加工者或信息再生产者。

信息:既是信息生产的原料,也是信息生产的产品,是信息生产者的劳动成果,对社会各种活动直接产生效用,是信息资源的目标要素。

信息技术:是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能力的各种技术的总称,是对声音、图像、文字等数据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的技术。

信息技术作为生产工具,对信息收集、加工、存储与传递提供支持与保障。

在信息资源中,信息生产者是最关键的因素,因为信息和信息技术都离不开人的作用,信息是由人生产和消费的,信息技术也是由人创造和使用的。

信息资源的特征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一种,它具有经济资源的共同特征即需求性、稀缺性和对象的选择性。

信息资源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资源,它也有其自身特有的特征,如可共享性、无穷无尽性和驾驭性等。

信息科学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的科学,是由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人工智能和系统论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成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

其支柱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信息论是信息科学的前导,是一门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信息的度量、传递和交换规律的科学。

信息论的主要研究内容。

信管概论复习整理(1-5章)

信管概论复习整理(1-5章)

信管概论复习整理(1-5章)信息管理概论复习整理(1-5章)第一章信息和信息管理信息:1、概念:信息是消息的载体,其形式是多样、具体的,如各种语言、文字、图像等信息是包含在各种具体消息中的抽象内容,须是事先不知道其内容的新消息信息是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起来的信号序列所揭示的内容信息是经过整理的数据客观信息(关于认识对象的信息)主观信息(经过认识主体思维加工的信息)2、性质:普遍性和无限性、客观性、相对性、抽象性、动态性、价值性、异步性、依附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可转化性、可加工性、可增值性、可再生性、层次性3、功能:是系统秩序的保证和内在依据;是人类认识客体中介;是维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动因;是人类思维的材料,智慧的源泉和人类的精神食粮;是科学决策的依据;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信息管理:1、概念:信息管理是对信息进行的采集、加工、存储、传播和利用,对信息活动各要素(信息、人、机器和机构)进行合理的组织、规划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将其引向预定目标,有效地满足组织自身和社会需求的全过程。

信息管理:在线信息管理—计算机系统—CIO—在线数据非在线信息管理—组织系统、非正式组织系统、思维系统—CEO—信息机构、员工、自我(计算机系统是信息管理的组成部分)2、特征:类型特征:管理对象——信息和信息活动;管理行为——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时代特征:信息量猛增;信息处理和传播的速度加快;信息处理的方法日趋复杂;信息处理涉及领域不断扩大,关系更加复杂3、发展历程:(1). 竞争情报管理、战略信息管理都是信息资源管理的深化(2). 这些时期并不是先后依次更替的而是同时并存的附加章节习题:一、解词数据信息知识情报文献二、判断下面说法的正确性1.信息是新的消息、知识、指令和情况。

2.信息= Information = 情报,情报和信息是一回事。

3.信息就是资源的说法不妥。

4.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管理是信息管理的一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管理导论复习要点第一章信息与信息资源1.1信息与社会信息1、社会三大支柱:信息和信息资源、能源和材料。

(选择)2、信息作为信息管理的元概念,也是信息管理的逻辑起点。

(选择)3、信息与数据的区别(选择)数据是指未经过加工的事实或对特定想象的描述;信息是特定背景下具有特定含义的数据,经过某种方式加工或更具有实义的形式提供的数据。

因此,数据是“原料”,信息是“产品”。

4、信息与知识(选择或简答)信息是知识的原料和基础,知识是信息中最具有革命性和活动力的部分,知识是信息的高级形式,是信息加工的结果,是信息化和序化了的信息,同时知识是结构化的经验、价值、相关信息和专家洞察力的融合,提供了评价和产生新的经验和信息的框架。

5、信息的类型(选择)信息按内容分为:社会信息与自然信息以加工方式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感知信息:自然信息、社会信息、思维信息按获取方式分:直接信息与间接信息按传播范围区分:白色信息即是公开的信息,灰色信息即是内部信息,黑色信息即是秘密信息(秘密、机密和绝密信息)和几乎不传递信息。

6、信息的特征(简答)1)主要特征广泛性和普遍性,可识别性和计量性,可存储性和转换性,传递性和相对中立性,可处理性和再生性,共享性和可开发性,价值相对性和绝对性,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时效性和滞后性,有机性和差异性。

7、普赖斯指数=现时性文献/(现时性文献+档案性文献)现时性文献:出版时间不超过5年的文献;档案性文献:出版时间超过5年的文献8、信息计量的三大经典定律:洛特卡定律:著作与文献数量的关系齐夫定律:文献中词汇的分布规律布拉德福定律:科学文献数量与科学期刊数量的关系1.2信息资源1、信息资源的类型,按照可再生性区分不可再生资源:地热、风能、太阳能、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可再生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动植物资源和二次能源等2、信息资源(名词解释)在社会发展中可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达到一定数量的信息集合,是各种社会活动中产生和积累具有潜在或现实价值的有序化信息及相关要素的集合。

3、信息资源的构成(选择)信息资源三要素:信息生产者、信息和信息技术;信息生产者是元资源,信息是本资源是核心,信息技术是表资源。

4、信息资源的三角结构,信息资源由信息源、信息服务和信息系统三大类构成,简称“3S”图1-8 信息资源三角形。

(选择)见P255、信息资源特性(简答)(1)一般经济学特征:需求性、稀缺性、可选择性;(2)信息资源的特殊性:相对共享性、不可分性、不同一性、驾驭性。

6、信息资源的一般功能(论述题)个体、团体和社会1)个体层次1、提高行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带来生活和情绪的充实感和认同3、促进个人的不断发展和进步2)组织层次1、提高组织决策的科学性2、维护组织运行的稳定性3、指导组织成员的个人行动3)社会层次1、监控社会发展大环境2、调整社会的组成结构3、继承和保护社会遗产7、信息资源不仅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1.3信息的度量1、信息存储的数据单位计算机存储装置的最小存储单位是位bit(比特),基本存储单位是字节byte(B);B、KB、MB、GB以2为对数底,单位为比特,以e为底,单位为奈特,以10为底,单位为哈特。

2、引文耦合、同被引、自引三个概念区分。

第二章信息社会2.1 信息环境和信息社会0、信息社会的五大标准:技术标准,社会标准,经济标准,政治标准,文化标准。

1、社会构成: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和技术因素。

2、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消费总额*100%信息系数=信息消费额/消费总额*100%=1-衣食住行消费额/消费总额*100%3、关于信息社会,最早提出信息社会概念的是日本的梅棹忠夫;美国彼特·德鲁克提出“知识经济”学说;美国丹尼尔·贝尔提出“后工业社会”说;美国阿尔温·托夫提出“第三次浪潮”说;尼葛洛庞帝的比特时代说;学习型社会(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哈钦斯于1968年提出);丹尼尔·贝尔首先提出了“信息爆炸”这一个概念。

4、灰领:人们把专门进行数据管理或类似工作的从业人员称为灰领,他们更多的是面对计算机终端的显示屏。

5、网格(云计算)是继传统因特网、Web之后的第三次互联网浪潮,可以称之为第三次因特网的应用。

6、信息时代的三大定律1)摩尔定律:微处理器的速度每18个月翻一番。

2)吉尔德定律:在未来25年。

主干网的宽带每6个月增加一倍,其增长速度是摩尔定律预测的CPU增长速度的三倍。

3)麦特卡夫定律网络的价值同网络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N*N效益。

2.2 社会信息化1、信息化的战略意义:1、推进信息化,把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起来,必将大大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素质,使经济由粗放型向效益型转轨2、推进信息化,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搞好宏观调控的当务之急3、推进信息化,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4、推进信息化,将有利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顺利接轨2、信息化作用:(1)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本身是新经济的主体,是新的经济增长点(2)在各行各业中具有极其广泛的渗透性(3)对改造传统产业具有倍增作用、润滑作用和催化作用。

2.3 信息文化与现代社会1、信息文化的一般特征(简答)(1)动态开放性;(2)即时发展性;(3)技术推动性。

原理篇第三章信息交流3.1 信息交流原理1、信息交流含义(名词解释)就是社会活动中信息交流双方借助某种符号系统,利用某种传播渠道,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实现的信息传输和交换行为。

2、信息交流的特点:物质性、实义性、双向性、目的性。

3、模式(名词解释)是对现实事物的内在机制及事物之间关系的直观和简洁的描述,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可以向人们提供某一事物的整体形象和简明信息。

4、模式主要有结构型(试图描述某事物结构)和功能型(试图从能量、力量及其运动方向的角度来描述实物整体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两种类型。

5、模式研究(名词解释)是用简明、具体、科学、明晰的模式来展示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其基本研究手段是用图像形式、文字形式或数学形式对某一事项或实体进行有意简化描述,通过对事物发展次要因素有意识的忽视,来梳理事物发展的主要线索和脉络。

6、拉斯韦尔公式称为“模式研究的开山之作”7、基于信息管理学的信息交流模式之法约尔跳板P1048、P107信息交流基本模式:信息环境(E),信息噪音(N),信息交流模式:E(N)—SCU。

9、信息交流的基本类型,直接信息交流中,信息扩散主要采用了单线式、流言式、偶然式、集束式等方式。

3.2信息交流的结构1、信息交流基本组成要素:信息、信息发送者(信息源)、信息渠道、信息接收者和信息环境。

2、信息源的发展特征(简答)技术驱动性,结构多样性,功能互补性3、信息渠道的发展特征(简答)效率差异性,信源关联性,发展相容性4、信息交流的五朵金花:E-mail、BBS、 Blog、 Wiki和ICQ3.3社会信息交流1、社会信息交流矛盾分析(论述)1) 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1、信息化是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阶段,信息化也同其他社会进程一样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

2、社会信息交流与社会环境具有紧密的关联性,社会其他领域产生的矛盾也会渗入信息领域。

3、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对社会信息交流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任何科学技术带给社会发展的作用都具有两年性。

4、作为社会这个复制的系统,信息系统之间、子系统之间和组成要素之间既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

2) 化解矛盾的基本思路:以切实满足社会信息需求为起点,以加强矛盾的综合治理为基本,以构造和谐信息环境为目标。

2、社会信息交流的主要矛盾(简答)1)信息数量绝对激增和信息质量相对贫困2)信息相对过剩和信息不虞现象3)信息空间的广域和信息壁垒的存在4)信息分布的复杂性和信息利用的有序性2、信息交流故障(名词解释)就是指在社会信息交流过程中由于社会、人为、经济、自然等多种原因而产生的阻碍信息交流合理流动、导致信息交流效果偏差的一切现象和行为。

3、信息交流故障的基本特征原因复杂性,形态多样性,表现全域性4、信息垄断:是指信息资源、信息设备与信息技术被不合理地分配、控制与享用的状况。

第四章信息技术4.1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1、信息技术是能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

(名词解释)2、信息技术发展特征技术特征?(简答)(1)数字化;(2)网络化;(3)高速化;(4)智能化;(5)个性化3、C.巴贝奇被称为计算机之父。

4、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选择)第一、科学计算,又称为数值计算,是计算机的传统应用领域;第二、数据处理,是目前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领域;第三、过程控制,又称为实时控制,是指计算机作为控制部件对相关设备及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控制;第四、计算机辅助工程,是能够部分或全部代替人完成各项工作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第五、人工智能,是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智能,代替人的部分脑力劳动。

5、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软件.6、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多选)第一、数据的结构化;第二、数据共性高,冗余度低;第三、数据独立性高;第四、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

7、多媒体技术的特性?(多选)第一、多样性,包括信息媒体的多样性和媒体处理方式的多样性;第二、集成性,是指以计算机为中心,综合处理多种信息媒体的特征;第三、交互性,是指通过各种媒体信息,使参与交互的各方都可以对有关信息进行编辑、控制和传递。

8、数据挖掘的定义(名词解释)数据挖掘(Data Mining)是一个利用各种分析工具在海量数据中发现模型和数据之间的过程。

9、人工智能的定义(名词解释)人工只能就是利用设备或机器,对人脑的思维活动过程进行模拟,;当其设备货机器的功能与人脑功能答题等价时,这种设备或机器的功能就可以认为最具有某种程度的人工智能。

简言之,人工智能就是用计算机里模拟人的智能,代替人的部分脑力劳动。

10、数据仓库(DW)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

11、信息安全技术(简答)信息安全技术是研究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内信息的保护方法,通过对信息数据的监控、扫描、检测、加密、认证、防攻击、防病毒和审计等活动,实现系统内信息的安全、保密、真实和完整。

信息安全的主要含义:第一、保密性(Confidentiality);第二、完整性(Integrity);第三、可用性(Availability);第四、真实性(Authenticity).4.2现代信息技术管理1、因特网(Internet)使用TCP/I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