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培养方案-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大学物理实验 2(48 课时,1.5 学分)
4.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48 课时,1.5 学分)
5.有机化学实验(48 课时,1.5 学分)
6.物理化学实验(48 课时,1.5 学分)
7.军事训练(2 周,1 学分)
8.电工电子学(16 课时,0.5 学分)
9.材料科学基础实验 I(64 课时,2 学分)
008401101055
高等数学 Ⅱ1
Advanced Calculus Ⅱ1
高等 数学
008401101057 008401101059
高等数学 Ⅱ2 线性代数
Advanced Calculus Ⅱ2 Linear Algebra
高等数学 Ⅱ1 高等数学 Ⅱ1
008401101063
概率统计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072503201261
选修
072503201283 072503101244
072503211281
072503202295
072502101271
海洋 特色 选修
072502102299
072503101277 072503201255
能源 特色 选修
拓展 选修
083702211261
072503201277
验
Physical Chemistry
无机及分析化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 Experiments of Physical Chemistry
验
College English I
大学 外语
008301101035 008301101037
大学英语 Ⅱ 大学英语 Ⅲ
College English Ⅱ College English Ⅲ
重结晶与过滤

说明:用水作溶剂时,可直接用 锥形瓶或烧杯溶解固体。
向圆底烧瓶中加入2g粗乙酰苯胺和70mL水→ 安装仪器 →通冷凝水→加 热溶解→稍冷→加0.1g活性炭→加热煮沸5分钟→热过滤→ 滤液冷却结晶 →过滤→少量水洗涤→固体干燥→称量
五、注意事项
1)真空泵使用防倒吸。2)布氏漏斗的使用方法。3)加入活性炭时防止 暴沸。4)热过滤时操作速度要快。
中国海洋大学 有机化习重结晶法提纯固体有机物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常压过滤、减压过滤和热过滤的方法和操作。 3、掌握重结晶溶剂的选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利用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在某溶剂中溶解度及其随温度变化的不同, 使被提纯物质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而让杂质全部或大部分仍留在 溶液中而达到提纯目的(杂质<5%,否则先初提纯)。若杂质在溶剂难 溶性非常小,可以在溶解样品后,采取过滤的方法去掉杂质。
重结晶选择的理想溶剂应满足五个条件。溶剂的用量要根据如下三 种情况来确定:1、S杂>S纯; 2、S杂<S纯;3、S杂=S纯。
三、主要试剂及物理常数
乙酰苯胺在水中的溶解度数据 温度(℃): 25 80 溶解度(g): 0.56 3.5 100 5.2
四、实验步骤
重结晶一般步骤: 选择溶剂→溶解固体→脱色→热过滤 →晶体析出→抽滤洗涤→干燥 本实验具体步骤:
(完整版)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培养方案(2010版)基础化学教研室2012年6月化学专业(407)培养方案(J)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和良好的身心素质;既有扎实的化学专业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际应用技能,了解化学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动态,能适应各级职业技术学校及基础教育的化学教学与管理工作;能适应化工、环保、制药、冶金、生化、商品检验等企事业单位的科技开发和生产、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化学专业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培养要求1、政治思想方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具有较强的民主法制观念,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
2、专业知识方面①掌握化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②了解化学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最新发展动态,对与化学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较为了解。
③初步掌握1门外语,大学英语水平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
普通话水平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④掌握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通过省二级。
⑤掌握化学文献检索及具有运用计算机网络获取资料、信息的能力。
⑥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⑦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
3、身体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学科基础课和方向课程学科基础课: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化工原理、化工制图、中级无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中级物理化学、现代有机合成、药物化学、精细化学品化学、高分子化学。
方向课程:师范方向: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化学教材教法、师范专业实验;应化方向:精细有机合成基础、药物化学、精细化工工艺学、工业分析及实验、应化专业实验、高分子化学。
四、学习期限与学位学制:学制四年。
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习期限,允许3年毕业,但必须在第二学期提出申请,特殊情况经学院同意最多延长至6年毕业。
化学系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化学系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科学基础课:
1、高等数学(2学分)
2、线性代数(2学分)
3、概率统计(2学分)
4、大学英语(2学分)
二、专业基础课:
1、物理化学(3学分)
2、分析化学(3学分)
3、有机化学(3学分)
4、无机化学(3学分)
5、生物化学(3学分)
三、实验课:
1、物理化学实验(2学分)
2、分析化学实验(2学分)
3、有机化学实验(2学分)
4、无机化学实验(2学分)
5、生物化学实验(2学分)
四、专业深造课:
1、现代分析化学(2学分)
2、高级有机化学(2学分)
3、高级无机化学(2学分)
4、现代生物化学(2学分)
5、工业催化(2学分)
6、现代无机合成化学(2学分)
7、金属有机化学(2学分)
8、现代有机合成化学(2学分)
五、自选课:
1、计算机科学(2学分)
2、绿色化学及其应用(2学分)
3、新能源化学(2学分)
4、大分子化学(2学分)
5、药物化学(2学分)
6、电化学(2学分)
六、学位论文(2学分)
本科培养方案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一般化学分析和研究方法的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化学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 理学 专业代码 070301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从2013级本科生开始执行)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人文和科学素质,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掌握化学和海洋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受到良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初步训练,能胜任化学、海洋化学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及其他工作的人才。
毕业生可到科研部门、高等或中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可到厂矿企事业、技术和行政部门从事应用研究、科研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可继续攻读化学、海洋化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
本专业含应用化学和海洋化学两个方向。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在学好数学、物理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化学和海洋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方法和基本技能,接受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应用研究及科技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及化学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3.了解化学、海洋化学某些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海洋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4.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了解国家关于科学研究、化学相关产业的政策,国内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5.具有获取有关专业信息的能力,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6.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能自主进行实验的设计和改进,能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具有一定的学术交流能力。
三、支撑学科应用化学方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海洋化学方向:化学四、核心课程应用化学方向:无机化学I、分析化学I(含仪器分析I)、有机化学I、物理化学I(含结构化学)海洋化学方向:无机化学I、分析化学I(含仪器分析I)、有机化学I、物理化学I、化学海洋学五、特色课程应用化学方向:海洋资源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实验、专业实习海洋化学方向:化学海洋学、海水分析化学、海洋物理化学、专业实习六、实践环节必修实践环节应用化学方向:1. 无机化学实验 I 96课时/3学分 7. 应用化学专业实验(1和2) 80课时/2.5学分2. 分析化学实验 I 64课时/2学分 8. 化工原理实验 II 32课时/1学分3. 有机化学实验 I 128课时/4学分 9. 认识实习 1周/1学分4. 物理化学实验 I 128课时/4学分 10. 专业实习 4周/4学分5. 仪器分析实验 I 64课时/2学分 11. 毕业论文 16周/12学分6. 大学物理实验 III 96课时/3学分 12. 创新创业教育 /2学分海洋化学方向:1. 无机化学实验 I 96课时/3学分 7. 海水分析化学实验 54课时/1.5学分2. 分析化学实验 I 64课时/2学分 8. 化学海洋学实验 36课时/1学分3. 有机化学实验 I 128课时/4学分 9. 认识实习 1周/1学分4. 物理化学实验 I 128课时/4学分 10. 专业实习 4周/4学分5. 仪器分析实验 I 64课时/2学分 11. 毕业论文 16周/12学分6. 大学物理实验 III 96课时/3学分 12. 创新创业教育 /2学分选修实践环节应用化学方向:海水分析化学实验 48课时/1.5学分海洋化学方向:1. 海洋化学综合实验 32课时/1学分2. 化工原理实验II 32课时/1学分七、学分分配八、专业课程设置1.公共基础教育层面2.通识教育层面通识教育层面的课程设置参见学校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一览表。
中国海洋大学 化学海洋学(海洋化学) 课程大纲

附件2:中国海洋大学化学海洋学(海洋化学)课程大纲(Chemical Oceanography)【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课程模块】专业知识【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必修【学时数】64 (理论64 实践)【学分数】 4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一)教学对象面向化学(海洋化学)国家理科基地3年级本科生开设。
也可作为化学(应用化学方向)、海洋科学、海洋技术等专业本科生选修课程。
(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通过课堂讲授和讨论,结合《化学海洋学实验》、《海洋学和海洋化学专业实习》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海洋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海洋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性质、特点、存在形式、分布、迁移变化规律以及相关研究方法等内容。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了解海洋化学研究需综合考虑的因素以及与物理海洋学、生物海洋学和海洋地质学等其它海洋分支学科的联系,了解当前海洋化学研究的热点和发展方向,了解与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问题,为学习其它海洋化学专业课程和将来从事海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2.修读要求化学海洋学是化学与海洋学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是研究海洋各部分的化学组成、物质分布、化学性质和化学过程的科学,是化学(海洋化学)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
学生应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上)和海水分析化学、海洋学II的理论知识,掌握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上)和海水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三)先修课程海洋学II。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主要内容1.1 化学海洋学的内容和特点1.2 化学海洋学的历史与发展1.3 化学海洋学的研究意义和作用2.教学要求理解化学海洋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了解海洋化学的历史与发展,及其研究意义和作用。
第二章海洋的形成和海水的组成1.主要内容2.1 海洋的形成与海水化学组成的演化2.2 海洋中元素的平衡和元素逗留时间2.3 海洋中元素的分布2.教学要求了解地球起源、海洋形成与海水化学组成的演化,理解海洋中元素的地球化学平衡,掌握元素逗留时间的概念,掌握海洋中元素保守性与非保守性以及混合过程中元素的行为,掌握海洋中元素分布类型和描述方法。
中国海洋大学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有机化学实验 I-1
100102101209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有机化学 I-2
100102102211
*生物化学实验
Biochemistry Experiment
有机化学实验 I-2
100102101271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有机化学 I-2
12. 药学分子生物学实验(32 课时,1 学分)
3. 分析化学实验(64 课时,2 学分)
13. 药剂学实验(32 课时,1 学分)
4. 有机化学实验(96 课时,3 学分)
14. 药物分析实验(32 课时,1 学分)
5. 物理化学实验(48 课时,1.5 学分)
15.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32 课时,1 学分)
100102101205
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
无机化学
100102102227
物理化学实验
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无机化学实验
100102101201
*有机化学 I-1
Organic Chemistry I-1
无机化学
100102101273
19. 毕业论文(12 周,12 学分)
10. 药理学实验(32 课时,1 学分)
20. 创新创业教育(64 课时,2 学分)
21. 军事训练(2 周,1 学分)
22. 体育 I-IV(128 课时,4 学分)
2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4 课时,2 学分)
(二)选修实践环节(可以二选一,可以不选,但不可以全选)
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303

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303)一、培养目标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机化学专业人才,所培养研究生应达到如下水平:1、具有高度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觉悟,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能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事物。
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结合作精神。
爱祖国,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乐意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专业知识以及熟练的实验技能。
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勇于探索、创新,刻苦勤奋,并能胜任高等学校有机化学的教学工作。
能够熟练地阅读英文专业书刊,并能用英文撰写有机化学方面的研究论文,具有一定的综合运用外语能力。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A、有机合成化学B、药物化学与药物设计C、绿色化学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三年。
一般用一年或一年半时间完成硕士学位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至少获得35学分;约用两年或一年半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
如果研究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规定的课程学完,获得足够的学分,并提前通过论文答辩者,可提前毕业。
必要时,研究生经批准也可适当延长学习时间,但最多不得超过一年。
四、课程设置1、公共课1)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 2)英语 5学分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2、学科基础课1)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3学分2)现代化学实验技术 3学分3)模拟化学方法2学分3、专业主干课①有机合成化学 3学分②糖与核苷化学 2.5学分③有机波谱分析 2.5学分4、选修课1)天然药物化学 2学分 2)物理有机化学 2学分3)有机合成设计技巧 2学分 4)核酸化学 2学分5)专利申报与应用 2学分 6)不对称催化2学分7)超分子化学 2学分 8)金属有机化学2学分9)药物分析 3学分 10)分离技术概论 2学分11)配位化学 3学分 12)生物无机化学 2学分13)高分子化学 3学分 14)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2学分15)有机试剂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2学分 16)生物化学 2学分17)实验安全与环境 1学分 18)有机与药物化学专论 3学分五、考核方式研究生的公共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均为必修课,为考试课程,采取试卷的形式进行笔试(可以根据课程实际情况采取闭卷考试,或定时、独立完成的开卷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级学科:___ 有机化学_____________
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代码:____ 070303____________
一、学科简介
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机化学和海洋化学密切相关,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近几年有机化学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药物合成、有机材料、发光材料、膜分离材料、天然产物利用等领域发展迅速。
在海洋天然产物开发、海洋功能材料制备等其领域发展迅速,形成了鲜明特色,取得了丰硕得成果。
有机化学拥有实验室近千平米, 拥有元素分析、元素分析-同位素质谱仪、换红外光谱、中高压微型反应设备、电化学工作站、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差热-热重分析仪、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等基本仪器。
二、培养目标
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学风严谨、作风正派、具有可持续发展技能得的有机化学学科专门人才。
掌握有机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基本研究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能熟练地应用于本学科方向的研究,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和研究前沿,具有一定的材料科学、海洋化学、生命科学、物理化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有较高外语水平,能熟练应用与工作及学术交流。
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
毕业后,能在有关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从事产品开发、科研、教学工作,也可以从事有关部门的科技管理工作。
四、修读年限
2-3年五、培养体系(一)核心模块
核心模块学分要求
不低于16学分。
(二)拓展模块
公共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由学校统一组织,面向全校研究生开设,鼓励各学院对全校开设。
硕士研究生至少获得公共选修课2学分。
专业英语
学术活动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实践训练
跨校选修课程
选修“211”院校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课程,取得的相应学分予以承认,但不能超过5学分。
鼓励研究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修国外一定层次水平的相应高校或研究机构的课程,取得的相应学分予以承认。
具体修课计划由导师和研究生共同制订并报研究生教育中心审批。
拓展模块学分要求
不低于14学分。
(三)保障模块(各环节须注明学期、方式、标准及考核形式)
硕士生资格考试
1)硕士生资格考试在“核心模块”完成后,于第3学期末或第4学期初进行;
2)学生自我鉴定,党支部填写政治表现,填写“中期筛选考核表”;
3)提交5000-6000字“文献综述”,并经过讨论认可;
4)采取资格考试和开题报告结合的形式;
5)组织5位专家组成考试小组,进行考核
6)考试小组听取并论证其“开题报告”,事后将“考核表”、“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一并交研究生教育中心培养部。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1)学位论文开题应在明确导师后,于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实施;
2)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时间至少在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1年进行;
论文研究进展报告
1)硕士生在论文研究过程中,至少组织1次报告会报告论文进展,并以书面材料上
交备案;
六、总学分要求
不少于30学分。
七、其它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论文选题应是有明确意义的基础性研究课题或有应用与开发前景的课题,具有一定的创新
性、先进性和科学性;
2)论文应充分掌握文献资料,应阐明研究领域前人已有的成果,体现该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
趋势,并有一定的作者的新观点、新见解;
3)论文应能体现作者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和关键技术,能反映出作者独立科研工作的能力,研究
成果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
4)论文应有较高的写作水平,要写作规范,文字流畅,立论正确,逻辑严谨,数据可靠,篇幅
一般不少于3万字,论文摘要1500字左右;
5)论文至少有两个学期的实验工作量;
6)论文内容应在学术刊物上正式发表或即将发表(有证明)1篇以上研究论文(按学校统一要
求执行)。
八、备注
1.完善各学科培养方案中课程编号,按照统一编号填写,具体方法查询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http://211.64.130.125)—管理—课程库查询或到研究生秘书处查询。
2.各院对照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统一培养方案中相同课程的课程名称、编号、学分、学时等相关信息。
3.提交英文版课程简介。
4.每个学科培养方案必须明确研究生资格考试、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和论文研究进展报告等培养环节具体组织方式和达到的预期效果。
5. 培养方案中课程的中英文名称、学分、学时、任课教师、开课学期、课程中(英)文简介、教学大纲等相关信息务必填写完整,信息不完整的,课程将无法开设。
6.在培养方案完善过程中,要让学科带头人、导师等学科骨干专家共同参与论证,同时吸纳一定具有代表性的用人单位的专家参与,使培养方案切实体现权威性、科学性和应用性。
7.学科专业代码查询请登陆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教育中心主页-学科建设-学科专业设置-“国务院学位办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及名称代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