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芹-中国海大-海洋学一流课程建设改革实践
“海岸工程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

“海岸工程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作者:于曰旻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1年第30期[摘要] 随着海南省自贸港总体方案的发布,从自贸港发展的定位和需要出发,要立足海南,培养本土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本科及以上人才。
分析“海岸工程课程设计”的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实践教学体系、课程设计对象、课程设计内容、实践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等五个方面,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
教学实践表明,新的实践教学方法可以丰富课程设计任务、强化工程实践意识、增强实践创新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海南省自贸港;海岸工程;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基金项目] 2020年度海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自贸港背景下‘海岸工程及课程设计’课程建设研究”(hdjy2057)[作者简介] 于曰旻(1979—),男,吉林敦化人,博士,海南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海洋工程与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0-0108-04 [收稿日期] 2021-04-08基于海南省自贸港发展定位和需要,大力培养本土本科层次及以上的人才,成为当前海南省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此外,海南省在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的本科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目前,仅有海南大学和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开设海洋工程类本科专业,其中海南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硕点还在申报中,还没有形成海洋工程与技术学科,这与海洋大省的身份不相匹配,与海洋强省的发展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
海南省自贸港在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和新兴产业等方面的大力发展,迫切需要与之相匹配的人才储备。
“海岸工程”是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在学习“海洋科学导论”“海洋工程环境”“理论力学”“土力学”“工程水文学”“工程制图”等基础专业课程以后,所开设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同一学期开设与之相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海岸工程课程设计”。
海岸工程课堂教学侧重理论,而课程设计更注重实践。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学I 课程日历

单 位:(盖章)
教师姓名:__王秀芹__职称:__教授_;课程名称:___海洋学I___,学时_64__,学分4。
周次
起止时间
讲授内容(章、节题目等)
授课方式
学时
第一周
3月1日至3月4日
第一章 绪论
§1 海洋学研究内容 §2 海洋学研究意义
§3海洋学研究方法 §4海洋学研究发展史
制图练习
多媒体
2
第七周
4月9日至4月15日
第六章大气环流
§1大气环流§2 主要天气系统
多媒体
4
第八周
4月16日至4月22日
第七章海洋环流与水团
§1概述 §2 海流的成因 §3地转流§4风海流
多媒体
4
第九周
4月23日至4月29日
§5 惯性流 §6世界大洋环流和水团结构
多媒体
4
第十周
4月30日至5月6日
§4潮汐理论
多媒体
4
第十四周
5月28日至6月3日
§4潮汐理论 §5 中国海潮汐§6观测手段、预报方法及应用§7风暴潮
多媒体
4
第十五周
6月4日至6月10日
第十章 海水混合与海洋热盐细结构
§1 海水混合 §2 海洋热盐细结构
第十一章海洋——大气相互作用
§1气候系统
多媒体
4
第十六周
6月11日至6月17日
第十一章海洋——大气相互作用
§2海洋——大气相互作用
第十二章海洋中的声传播和光现象
§1声波在海洋中的传播
多媒体
4
第十七周
6月18日至6月24日
第十二章海洋中的声传播和光现象
海洋化学专业教育管理理念改革——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提 问者、 发现者 。只有这 样 ,学 生才会 在 自己的专 业背 [ 4 ]张竞 、侯 宇 . 大学生 自主学 习素质 的培育 [ J ] .中国计 量学院学报,2 0 0 1 ( 1 2 ) :1 卜1 3 ( 作者 单位:合肥 工业 大学机 汽学院 ;安徽 合肥
h e m i s t s h t t p: / / w w w . 1 i v . a c . u k / C h e m i s t r y / L i n k s 域 的影 响生源较 差 ,文献 阅读 是研 究生在 学习和科 学研 C
究 中必须 具备 的基本要 素 ,文献 阅读课 程主 要 以培 养研 h t t p : / / w w W . u t e x a s . e d u / w o r l d / l e c t u r ; 美 国得 克 萨 斯 究 生 的文 献 阅读 能力 为主 旨,从资料 的查 找到相关 文献 大学 化学 网站;h t t p : / / w w w . c h e m i n f o . p k u . c n / ;北京大 的阅读 ,获 取科研 所需 的有 效信息 ,将 知识 、信息 转化 学化 学信 息中心 ;我 校开通 了中英 文数据 库检索 ,查 阅 为研 究 内容,这是 研究 生对文献 资料 阅读 的基本技 能和 国内外 资料 比较容 易。或搜索 各 学校 图书馆 的 国内外 专 技 巧。因此 我们在 海洋化 学专业 课程 中开 设 以 《 海 洋资 业数据 库 ;其 中 中海 海洋 大学、 厦 门大学 、上海海 洋大 源化 学》 课程为 主 的文 献 阅读 研讨课 程教 学模式 , 以提 学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 高 学生对 于文献 资料 的查 找、 阅读 、获取 有效信 息、应
“双一流”建设新举措

“双一流”建设新举措作者:王晓杰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9年第10期【摘要】2017年,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专业入选“世界一流学科”。
作为一名专业课任教老师,在课堂教学及指导学生科研探索过程中,始终以创建高水平特色大学的一流本科教育为目标,不仅积极进行专业课教学改革,也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课程导师作为开展工作的平台,通过召开班会、班委会、QQ群联系、电话短信联系等多种途径,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训练。
构建课程、科研和实践一体化的“双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把一流本科教育作为“双一流”建设的基础任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创新研究;课程导师;学科竞赛2017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中,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专业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学校植物与动物科学进入ESI 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水产学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A+评级。
上海海洋大学基于建设海洋强国历史使命,担负“双一流”高校的建设责任,以满足对生物资源、地球环境、人类社会具有高度诠释能力的多科性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为己任,以支撑创新发展战略为导向,深化本科教育改革。
本人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及科学研究中,始终以创建高水平特色大学的一流本科教育为目标,不仅积极进行专业课教学改革,也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自2016年秋季学期,我校结合学校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实施,引导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项目指导、课外实践、师生互动及就业推荐上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课程导师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指导所带班级学生学习能力、科技创新、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
本人获批成为我校2016级生物3班的课程导师,随后两年半的时间里,以课程导师作为开展工作的平台,通过召开班会、班委会、QQ群联系、电话短信联系等多种途径,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训练。
构建課程、科研和实践一体化的“双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把一流本科教育作为“双一流”建设的基础任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
非海洋科学专业“海洋科学导论”的教学改革研究

非海洋科学专业“海洋科学导论”的教学改革研究杨丽娜,梁朋(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广东湛江524088)[摘要]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责任和义务推进我国的海洋强国建设。
“海洋科学导论”涵盖海洋科学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内容,有利于快速提高大学生的海洋意识。
针对非海洋科学专业学生学习“海洋科学导论”以及教师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结合实例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海洋学理论,进而更好地将其应用到自己的专业领域。
[关键词]海洋科学导论;非海洋科学专业;教学改革[基金项目]2018—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太平洋南赤道流的时空变异及其对印尼贯穿流的调控作用”(41706033);2020—2023年度广东海洋大学“南大洋增暖对印度洋热含量长期变异的影响机制”(R20020);2020—2023年度广东海洋大学“吕宋海峡处黑潮路径变异的可预报性研究”(R20023)[作者简介]杨丽娜(1988—),女,山东烟台人,博士,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物理海洋学研究;梁朋(1988—),男,山东烟台人,博士,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讲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物理海洋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1)12-0061-04[收稿日期]2020-11-10一、前言海洋占地球约71%的面积,蕴藏着丰富的食物来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生物资源和动力资源,既是生命的摇篮,又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当今世界,人口密度剧增,陆地资源严重不足,各个濒海国家围绕着海洋权益展开了激烈而广泛的斗争,一场新的“蓝色圈地运动”正在世界各大洋和海域间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各国争先抢占海洋岛屿、扼制海洋通道、争夺海洋区域和海洋资源[1]。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非常匮乏,但我国同时又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
关于公布2016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连海洋大学教务处

卢亚楠
陈炜王丽 丛玉婷 王连顺
61
导师制在英才班学生海洋资源开发 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探索
谭成玉
李敏晶 张 敏 刘远
62
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与实践
肖景霓
郑丽娜 张 燕 魏海峰 王 栋
63
食品工程类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建 设研究与实践
丛海花
任丹丹 汪秋宽 马永生
64
基于竞赛理论的大学生科技创新 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主持人 所在单位
信息工程 学院
项目类别 一般项目
34
面向应用型计算机专业的系统能 力培养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孙庚
于 红 冯艳红 王 芳 曹立杰
信息工程 学院
一般项目
35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自动化 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崔新忠
缪新颖 王 魏 马占军 丁丽娜
信息工程 学院
一般项目
36
基于微课的《货币金融学》翻转 课堂建设与应用研究
9
基于注册工程师制度导向的建能专 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研究
10
创新型涉海日语翻译人才培养模 式研究
二、专业建设类项目
序 号
项目名称
11
国际合作办学驱动下机械类专业 应用型转型的建设与研究
12
应用型转型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 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13
一人一产品培养模式推动专业转 型的建设和研究
14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经济学 专业内涵建设探索与实践
一般项目
26
土木类专业力学课程体系的三维 拓展研究
牛海英
杨 杰 梁元博 娄亚非 袁旭东
海洋与土木 工程学院
一般项目
27
【课程思政案例】《海洋学》:启发探索兴趣,树立科学自信,激发科技报国

【课程思政案例】《海洋学》:启发探索兴趣,树立科学自信,激发科技报国一、课程简介作为海洋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先开设的主干课程,《海洋学》是面向海洋与环境学院海洋科学大类(海洋科学、海洋技术)大一新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该课程的突出特点是“课时紧、内容多、重基础、重启发”。
如何秉承“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在达成“掌握专业知识、启发探索兴趣、提高自学能力”等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科学思维方法训练和科学价值观塑造,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是当前海洋学教学团队关注的重点问题。
教学团队在《海洋学》课程思政建设中:(1)结合课程自身特点,着力提高思政元素的融入性,如盐入水,力求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2)结合学科的前沿进展,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用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将自身的学业与职业规划与我国“海洋强国”建设联系起来,科技报国。
二、教学设计1. 将“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
例如,在原有海岸类型的理论知识基础上,重点介绍红树林这一重要生物海岸在“消浪护岸”中的重要作用,启发学生自然地认识到“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投入到祖国“经略海洋,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蓝色事业中。
通过实际海啸前后的卫星图片对比,清晰显示红树林在发生海啸灾害时的防浪固岸作用。
用实际的科学实验,支持思政元素的可靠性。
水槽实验生动直观,很好地佐证了红树林天然海岸的重要生态环境价值。
引导和启发学生,逐步认识到保护红树林天然海岸,对保护沿岸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红树林海岸的重要生态环境价值,深刻地体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
2. 实现“爱国教育”与学科前沿的紧密结合以我国最新海洋科学进展为实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自信、文化自信”,鼓励学生“学以致用、科技报国”。
InCites新平台助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实践与探索——以海南大学“世界一流建设学科”作物学学科为

收稿日期:2021-12-29基金项目: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2021年规划课题 海南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绩效评价研究 ,项目编号:HN S K (Y B )21-61;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21Q N 0877㊂作者简介:徐榕烽(1983),女,内蒙古临河人,馆员,硕士,就职于海南大学图书馆,研究方向:图书情报与文献计量分析㊂周珊(1981 ),女,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资源建设㊁学科服务㊁科研评价等㊂I n C i t e s 新平台助力 世界一流学科 建设实践与探索以海南大学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 作物学学科为例徐榕烽,周 珊(海南大学图书馆,海南海口 570228) 摘 要: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新一代I n C i t e s 平台,从高生产力和高影响力作者对作物学学科贡献度方面深入分析了海南大学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 作物学学科近10年来的科研发展情况,明确海南大学作物学学科自身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制定科研规划㊁整合科研团队㊁加强科研人员培育力度和期刊投稿引导几条建议,为发掘学科潜力并促进其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建成建好世界一流学科提供准确定位,有利于最终形成学科自身核心竞争力,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及重点领域提供决策依据㊂关键词:一流学科;贡献度;I n C i t e s中图分类号:G 250.73ʒG 250.252(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6921(2023)10 0113 04 2015年10月,国务院公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以学科建设为 双一流 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高等院校由围绕学校整体建设转变为围绕学科建设[1]㊂2017年9月,海南大学作物学学科入选国家 双一流建设学科 名单,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 要支持海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2],赋予海南大学新的重大历史使命㊂海南大学作物学学科是海南大学最早创建的3个骨干学科之一,为我国天然橡胶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作物学 世界一流学科 建设和发展需要植物保护㊁园艺和食品学科与工程等 热带农业 学科群的共同支持㊂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新一代I n C i t e s平台,从高生产力和高影响力作者对作物学学科贡献度方面分析了海南大学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 作物学学科近10年来的科研发展情况,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及重点领域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㊂1 数据来源和指标说明1.1 数据来源S C I E (S c i e n c e C i t a t i o n I n d e x E x pa n d e d )是收录了超过9200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期刊,涵盖178个科学学科,1900年至今,有5300多万条记录和11.8亿份引用文献,是对自然科学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客观㊁定量和易操作评价的国际通用指标,经常用来进行某一个科研机构或大学的学科分析和学术影响力评价[3]㊂I n C i t e s 是由C l a r i v a t e 开发的一个基准和分析工具,它使用出版物信息来分析生产力㊁影响力和协作,这些都反映在科学网络数据库索引的文献中[4]㊂2021年7月,I n C i t e s 平台进行了全新改版和全面升级,补充了多种加权和相对的计量指标,增加了可视化效果,为科研人员的论文生产力和学术影响力的量化分析提供了一个更加丰富和完善的分析工具㊂本次研究利用S C I E 和新一代I n C i t e s 数据库,从海南大学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 作物学学科学术角度2023年5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M a y 202310524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E c o n o m yN o .10T o t a l N o .524出发,选择分析入口为 研究方向 和 研究人员 ,所属机构为 H a i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分类体系按照C h i n a S C A D C S u b je c t 97N a r r o w (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分类),选择 0901C r o p Sc i e n c e ,文献类型为 A r t i -c l e 和 R e v i e w ,时间范围为2012年 2021年㊂I n -C i t e s 数据截止时间为2021年9月24日㊂1.2 指标说明[5]本文分析的I n C i t e s 数据库中的各项数据指标及其含义见表1㊂表1 I n C i t e s 数据库中数据指标及含义序号指标名称含义1W e b o f S c i e n c e 论文数一段时间内被W e b o f S c i e n c e 收录的论文数量2被引频次一段时间内被W e b o f S c i e n c e 收录论文引用的频次3h 指数出版论文集的h 指数4引文影响力论文篇均被引频次(均值)5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C N C I 按学科㊁出版年和文献类型统计的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论文篇均引文数),C N C I 值大于1,表明该组论文的被引表现高于全球平均水平6期刊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J N C I 按期刊㊁出版年和文献类型统计的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J N C I 值大于1,表明在该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的表现超过全球平均水平7高被引论文按领域和出版年统计的被引频次排名前1%的论文数(含论文与综述)8Q i 期刊中的论文给定年份内具有J I F 分区中Q i 区的期刊中的论文数量9Q i 期刊中论文的百分比Q i 期刊中的论文数占J I F 期刊中的论文数的比值2 海南大学世界一流建设学科 作物学学科分析2.1 作物学学科基本情况2.1.1 论文总体产出及发展趋势分析㊂学科总体论文产出是衡量学科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海南大学作物学学科2012年 2021年的发文总量为132篇,其中Q 1期刊中的论文75篇,高被引论文2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百分比分别是59.85%和56.06%㊂2012年 2021年海南大学作物学学科历年发文量及Q 1期刊发文量趋势如图1所示㊂图1 2012年 2021年海南大学作物学学科历年发文量及Q 1期刊发文量趋势如图1所示,海南大学作物学学科10年间的W o S 发文量是逐年上升的,尤其是2016年之后,上升的速率加快,2018年略有回落,到2020年全年W o S 发文45篇,其中Q 1期刊30篇,Q 2期刊11篇,Q 1㊁Q 2期刊总和达到全年发文量的91.11%,且有1篇高被引论文产生,这跟2016年后海南大学加强人才引进和科研奖励的力度有关㊂2.1.2 论文总体及相对影响力分析㊂分析论文被引情况是衡量出版物或作者的影响力的一个重要途径[6]㊂2012年 2021年海南大学作物学学科W o S论文被引频次993次,引文影响力(篇均被引频次7.52次),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C N C I 为1.76,期刊规范化引文影响力J N C I 为0.98㊂2012年2021年海南大学作物学学科W o S 论文被引频次及引文影响力趋势如图2所示㊂图2 2012年 2021年海南大学作物学学科W o S 论文被引频次及引文影响力趋势从图2可以看出,海南大学作物学学科W o S 发文的被引频次及引文影响力趋势在2012年 2018年大致相同,在2015年㊁2016年㊁2017年3年表现较好,2018年表现较差,这跟W o S 发文量与Q 1期刊发文量趋势相符,2019年之后的被引频次逐渐增多,但篇均被引频次并未增多,这跟2019年后新增发文量较多有关,一般来说,论文被引频次的高峰出现在论文发表后的2年~5年㊂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总被引频次和引文影响力两个引文指标均未考虑学科㊁期刊㊁出版年㊁W o S 发文量及文献类型的归一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有必要对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C N C I 值和期刊规范化引文影响力J N -C I 值按出版年进行统计分析,2012年 2021年海南大学作物学学科W o S 发文的规范化引文影响力如图3所示㊂总第524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图32012年 2021年海南大学作物学学科两个规范化引文影响力指标从图3中可以看出,海南大学作物学学科在2012年 2014年间的引文影响力C N C I值和J N C I 值都远低于全球基准值1,表明这三年海南大学作物学学科论文发文质量和期刊质量相对较低㊂2015年 2017年的两个规范化引文影响力均高于全球平均值,尤其是2016年的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C N C I值,达到4.70,非常引人注目,表明海南大学作物学科研人员这三年的发文质量和期刊质量都很高㊂2018年两个规范化引文影响力又有所下降,这跟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的趋势大致相同㊂2.2作物学学科高产作者 生产力贡献度 分析科研人员的论文产出是衡量和评价科研人员绩效的重要指标[7],高产出作者往往是某一领域科技前沿走向的引领者,在海南大学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 作物学学科10年间发表W e b o f S c i e n c e论文的科研人员共289人㊂本文利用 生产力贡献度 这一评价指标,更直观地反映海南大学作物学学科发文作者在该学科领域的生产力, 生产力贡献度 的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 生产力贡献度 越大,该作者对海南大学作物学学科的生产力越大[8],作者学术成果在该学科更多㊂生产力贡献度(%)=某学科作者W o S发文量该学科W o S发文总量(1)按照生产力贡献度排名前10位的科研人员,结果如表2所示㊂由表2可见,发文量最多的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张正科教授(Z h a n g,Z h e n g K e),10年间在海南大学作物学学科共累积W o S发文14篇,W o S发文贡献度为10.69%,h指数为11[9]㊂发文量排在第2㊁第3的分别是热带作物学院的聂立孝教授(N i e,L i x i a o)和吴伟教授(W u,W e i),10年间在海南大学作物学学科分别W o S发文11篇和9篇,W o S发文贡献度为8.4%和6.87%,h指数为4和3㊂我们发现,排名前10的作者中,有5位都不是二级机构热带作物学院的科研人员,这表明,海南大学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 作物学学科的W o S论文量是由不同的二级机构科研人员发文组成,即由不同二级机构的科研人员生产力贡献㊂表2海南大学作物学学科2012年 2021年高产出作者T O P10名称排名W o S论文数/篇W o S发文贡献度/%h指数Z h a n g,Z h e n g K e11410.6911N i e,L i x i a o2118.404W u,W e i396.873 L i u,H o n g y a n475.342 M i a o,W e i g u o553.821 L i n,C h u n h u a643.051S h i,X u e q u n643.053Z h a n g,Y U643.051F a h a d,S h a h643.052Z h a n g,L I643.051 2.3作物学学科高影响作者贡献度分析科研人员的生产力可以由W e b o f S c i e n c e发文量反映,但其影响力则需要通过论文的 被引频次 等指标来体现,引入 影响力贡献度 这一评价指标,可以反映海南大学作物学学科发文作者在该学科领域的影响力, 影响力贡献度 的计算公式如式(2)所示[8]㊂影响力贡献度(%)=某学科作者W o S发文被引频次该学科W o S发文总被引频次(2)按照影响力贡献度排名前10位的科研人员,结果如表3所示㊂表3海南大学作物学学科2012年 2021年高影响力作者贡献度T O P10名称排名被引频次/次引文影响力/次W o S影响力贡献度/%C N C I W o S论文数/篇Z h a n g,Z h e n g K e138227.2939.305.2414S h i,X u e q u n26215.506.383.834R u a n,Y u n z e35427.005.562.152W a n g,L U45117.005.254.703N i e,L i x i a o5464.184.730.9611L i,W u64522.504.635.922F a n g,N a74343.004.424.621L u o,Y u e h u a74343.004.424.621H u,X i a o p i n g93919.504.014.792Y u a n,M e n g-q i93939.004.015.561徐熔烽,等㊃I n C i t e s新平台助力 世界一流学科 建设实践与探索 以海南大学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 作物学学科为例2023年第10期由表3可见, 生产力贡献率 排名第1的张正科教授,在 影响力贡献率 排名中仍然排在第1,10年间W o S发文被引频次共382次, 影响力贡献率 39.30%,引文影响力即篇均被引频次27.29次,高于该学科的全球平均值19.80,C N C I值为5.24,高于全球基准值1,说明其发文的影响力和表现力均优于全球平均水平㊂ 生产力贡献率 排名第2的聂立孝教授,对作物学学科的 影响力贡献率 只有4.73%,其引文影响力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同时,可以看出, 影响力贡献率 排名前10位的作者中,属于学校二级机构热带作物学院的科研人员仍然不足一半,作物学学科的科研影响力由学校各二级机构的科研人员贡献度组成㊂3结果与讨论综上,本文利用新一代I n C i t e s平台,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W o S发文量㊁Q1期刊发文量㊁被引频次㊁引文影响力㊁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和期刊规范化引文影响力等几个指标深入分析了海南大学作物学学科近10年来的科研发展情况,并分析了隶属于不同二级机构科研人员对作物学学科的 生产力贡献度 和 影响力贡献度 ,明确了作为入选 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 仍存在不足之处,W o S发文量和被引频次整体较低,二级机构热带作物学院的学者和科研人员对本学科贡献度不足,发文期刊所属学科较为分散等㊂针对海南大学作物学学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建成建好世界一流学科提供准确的定位,提出以下几条建议:①制定科研规划㊂分析学科的变化趋势,追踪学科的前沿热点,充分发挥国家政策优势,积极推动与其他二级机构的合作和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产生更多更好并有标志性的科研成果㊂②整合科研团队㊂统计发现,作物学学科排名前10的高产作者和高影响作者都只有不到一半比例出自二级机构热带作物学院,应在海南大学范围内积极整合和组建作物学相关科研团队,以学科带头人为首,开展真实有效合作和团队建设,为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 作物学学科学术影响力的提升提供重要智力支撑[10]㊂③加强对作物学学科建设贡献率高的科研人员和二级机构的支持力度㊂针对贡献度高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㊁植物保护学院等,制定相关具体科研目标和支持政策,加大生产力和影响力贡献度高的科研人员及研究生的奖励力度,通过奖励激励政策引导更多的科研人员在作物学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增加学校作物学整体学术论文影响力㊂④期刊投稿引导㊂定期推出‘各学科投稿指南“,引导科研人员投稿作物学学科对应的高质量期刊,集中投稿,提高海南大学作物学学科W o S论文的学术影响力,并依据期刊综合计量指标结合论文自身特点及研究领域,提高投稿成功率㊂[参考文献][1]马静,孙卫忠,张媛,等.E S I学科分析助力一流学科 建设实践与探索:以河北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11):35-39.[2]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 B/O L].(2018-04-13)[2021-09-24].h t t p://w w w.81.c n/g n x w/2018-04/13/c o n t e n t80052384.h t m. [3]李宇辉.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学术交流机制分析[D].广州:广州医科大学,2015. [4]海南大学图书馆.I n C i t e s[D B/O L].(2016-09-06)[2021-09-24].h t t p://l i b r a r y.h a i n u.e d u.c n/b k s h o w.a s p?t y p e i d=3&i d=207.[5]I n C i t e s T M数据库快速使用指南.[E B/O L].(2019-11-02)[2021-09-24].h t t p s://w e n k u.b a i d u.c o m/v i e w/039a50b1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 a.h t m l f r=i n-c o m e1-d o c-se a r c h&_w k t s_=1683130242100&w k Q u e r y=I n C i t e s T M数据库快速使用指南.[6]夏琬钧,赵颖梅,刘云,等.基于I n c i t e s和E S I的高校科研产出统计与分析: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4(3):14-16.[7]徐榕烽,刘小香,杨连珍,等.I n C i t e s新平台助力高校学科带头人科研量化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12):21-25.[8]任瑞荣,董政娥,陈惠兰.东华大学优势学科分析与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2(5):760-767.[9]周建农,何琳,白振田.E S I植物与动物学的评价与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22):48-55,61.[10]徐榕烽,李春香,张建媛.海南大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调研[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16):15-17.总第524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教学现状:
➢ 专业基础课:《海洋学I》:选课学生300人左右。分5个教学班,其中海
洋科学专业实行小班化教学,每班30人左右。
➢ 公共平台课:《海洋学II》:6个教学班(每班人数120~150人);《海
洋学III》:3个教学班(每班人数100~150人)。每年选课学生近千人。
➢ 教学研讨:不定期不同规模的教学研讨会 ➢ 师资培训:示范教学、教学试讲并指导 ➢ 专家指导:指导教学和教学建设和改革
4.1一流师资教学队伍建设 课程建设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
• 编写“海洋学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 建设海洋学虚拟实验室
• 建立海洋学题库 • 国家级名牌课程建设 • 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 国家级资源共享课建设 • 国家视频公开课
4. 建设“海洋学”金课的核心任务
• 4.1 一流师资教学队伍建设
➢特色的教学团队建设 ➢一流师资队伍培养
• 4.2 落实“学生为本”践 “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班化教学探索
已有措施(已实施4年)
➢ 学生讲堂 ➢ 课堂讨论 ➢ 随堂考核 ➢ 增加实践教学
➢ 课上实践指导 ➢ 课后虚拟实验室实践
➢ “海洋学”MOOC课程——大学——海洋通识教育 ➢ 16章32讲,7位主讲教师
网络课程建设
➢ “海洋概览”特色课程——继续教育——海洋知识普及
全课34讲,总时长:523分钟,7位主讲教师
4.1一流师资教学队伍建设 教学研讨提高师资整体水平
2019年召开了第一届海洋学教学研讨会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山东海洋湖沼学会共同于2019 年7月13日-17日在山东省荣成市主办了第一届(2019)海洋学教 学研讨会。有来自国防科技大学(长沙、南京)、河海大学、 厦门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军工程大学、河北工业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 洋研究所11家涉海高校院所共计34位教师参会。
近年来参加教学评估 的青年教师 ,获得 优秀,或仅次于优秀 的良好水平
• MOOC课程建设
✓ 继续教育——海洋特色课 ✓ 通识教育——认识海洋
• 。。。。。
改变实验条件 动态展示现象
网络课程建
➢ “海洋学”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精品专业课
全课14讲,总时长:3200分,在线学习人数:13719
网络课程建设
4.1一流师资教学队伍建设 教学成果
•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及校级多项奖励。
4.1一流师资教学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后期建设重点
• 开展教学方法和技巧交流研讨 • 定期请专家讲解最新研究成果,交流讨论更新教学内容 • 请具有相关科研背景的教师对教学内容深入剖析,提高
授课教师理解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 组织编写海洋学教材——争创一流 • 继续建设网络视频课程资源,做好线上线下混响教学
• 目标: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 好科学思维习惯,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科研能力 打下良好基础。
➢ 强化课后作业 ➢ 统一考核机制
4.2 落实“学生为本”的教学实践 增强课堂讨论环节——配备指导教师
• 学生10人一组配备指导教师1名。教师负责指导 学生查阅文献、阅读理解文献、组织讨论、形成 报告。
• 研讨题目在书本之外,利用书本知识解决问题
• 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思考、灵活运用 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 通识限选课:《认识海洋》,每年一个班,限选人数70人。
3.授课教师队伍
• 海洋学授课教师目前14人:王秀芹、赵栋梁、吴克俭、杨庆轩、李磊、
杨波、孙建、李涛、翟方国、陈旭、王辉、顾艳镇、张文清、王楠。
• 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
课程组成员层次年
• 教授:50岁以上3人,年轻教授不到40岁。 龄等分布合理,利
➢《海洋学》是海洋科学、海洋技术专业基础课,是 涉海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是了解和学习海洋科学 的重要入门课,对全校海洋类专业学生的培养具有 非常重要的基础意义
2.课程设置及教学现状
a. 设置:
➢ 《海洋学I》: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海洋科学与大气科学, 总学时64。
➢ 《海洋学II》和《海洋学III》:公共平台课,授课对象其他 海洋类专业,学时分别为48和32。
第13届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2019)
打造“海洋学”一流课程建 设设计和实践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与大气学院 王秀芹
2019年12月 昆明
1. 课程建设意义 2. 课程设置及教学现状 3. 授课教师队伍 4. 建设“海洋学”金课的核心任务
1. 课程建设意义
➢2015年,中国海洋大学进入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名 单”,其中海洋科学和水产科学列入首批世界一流建 设学科
• 副教授:40岁以上3人,40以下2人。
于长期发展
• 讲师:全部博士。
• 不断吸纳新的授课教师加入:2015年2人,2017年2人,2019年 2人。
存在显著问题:师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4. 建设“海洋学”金课的核心任务
• 4.1 一流师资教学队伍建设
➢特色的教学团队建设 ➢一流师资队伍培养
• 4.2 落实“学生为本”的教学实践
4.1一流师资教学队伍建设 特色海洋学教学团队
高水平专家顾问是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有力保证。
海洋学教学团队组成:
• 核心授课组、专家顾问组、辅助教学组
• 专家顾问组:较高专业水平和学术造诣的高水平专家
• 常设专家顾问组8人(钱成春、赵进平、田纪伟、王伟、郭佩芳、孙即霖、黄菲、
吕咸青)
• 荣誉专家组6人(冯士筰院士、周发琇、孙文心、李凤岐、刘秦玉、王启) • 特邀专家组(管长龙、傅刚、盛立芳等)
• 职责:指导和审核海洋学教学和课程建设
• 方式:教学研讨、教学示范、审核等方式
• 作用:保障高水平师资队伍长期稳定发展
4.1一流师资教学队伍建设 已有培养举措
➢ 师资培养与课程建设有机融合、互相辅助、互为促进 全面调动教师参与课程建设(视频课程、教材编写、 精品课程、虚拟实验室、MOOC课程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