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纶以及新型聚酯纤维在非织造布领域的应用
超细纤维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与应用

超细纤维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与应用
超细纤维非织造布是一种高科技新型材料,主要由微纤维布和纳米纤
维布两类组成,制成的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气、防水、抗紫外线等性能,广泛应用于医疗、环保、建筑、汽车等领域。
本文将分步骤介绍超细
纤维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和应用。
一、生产工艺
1.原料处理:将聚丙烯、聚酯等食品级原料搅拌均匀,然后采用高速
旋转喷丝技术,将原料喷出成微纤维或纳米纤维。
2.预成形:将喷出的微纤维或纳米纤维经过预成形工艺处理,形成网
状物。
3.热压成型:将预成形好的网状物通过热辊热压成型,使其内部纤维
交错,形成均匀的纤维结构。
4.表面处理:通过涂覆或穿过处理,使其具有透气、防水、抗紫外线
等特性。
二、应用领域
1.医疗领域: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具有优异的透气性和高效的过滤性能,广泛应用于医疗敷料、口罩等医疗器械中。
2.环保领域:超细纤维非织造布能有效过滤废气和废水中的颗粒物和
难分解物质,可应用于空气净化器、除尘器、废水处理系统等相关环
保设备中。
3.建筑领域:超细纤维非织造布的阻水性能很好,可以用于防潮、防水,防火等建筑材料中。
4.汽车领域: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可以制成汽车座椅、底部地压板等零部件,具有较强的抗拉强度和耐磨性能。
综上所述,超细纤维非织造布生产工艺较为复杂,但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超细纤维非织造布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
聚酯纤维用途

聚酯纤维用途
聚酯纤维是一种合成纤维,其原料是聚酯。
它具有柔软、耐磨、耐腐蚀、易干、易洗、易染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
1. 纺织行业:聚酯纤维可以制成各种织物,如衬衫、T恤、裤子、裙子等。
它们耐洗、不易变形,可以保持良好的颜色和外观。
2. 包装行业:聚酯纤维可以制成各种包装材料,如袋子、薄膜、泡沫板等。
这些材料轻便、耐用、防水,能够有效保护物品。
3. 建筑行业:聚酯纤维可以制成各种建筑材料,如隔热材料、屋顶覆盖材料等。
这些材料具有隔热、防水、防腐、耐用等特点,可以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4. 汽车和航空航天行业:聚酯纤维可以制成各种汽车和飞机零部件,如座椅、仪表板、机身等。
这些零部件轻便、坚固、耐用,可以提高车辆和飞机的性能。
5. 医疗行业:聚酯纤维可以制成各种医疗用品,如手术衣、绷带等。
这些用品具有柔软、耐用、易清洗等特点,可以有效保护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总的来说,聚酯纤维的用途广泛,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舒适。
- 1 -。
非织造布用纤维及其产品应用

非织造布用纤维及其产品应用李虹,章伟(中原工学院,河南郑州450007)摘要:当今非织造工业发展迅猛,其纤维原料的来源广泛,产品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
阐述了目前非织造布纤维的发展特点,着重说明了一些特种纤维的性能及其在非织造工业中的应用。
介绍了非织造产品的应用领域及其使用的纤维原料和采用的加工方法。
关键词:非织造工业;纤维原料;特种纤维;非织造产品;应用领域中图分类号:TS1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3348 (2005) 05 0019 04非织造布是纺织工业中最具潜力最有发展前途的新兴领域,被誉为纺织工业中的“朝阳工业”,其发展水平和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纺织工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工业化发展水平。
非织造布生产具有原料来源广、工艺流程短、产品产量高、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特点,使其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一直保持着发展的势头,产品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
无论是在航天航空、环保治理、农业技术、医疗保健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等领域,非织造布已成为深受产业部门重视,并且愈来愈受消费者青睐的重要产品,其市场竞争亦日趋激烈。
1非织造布用纤维非织造工业的进步很大程度依赖于纤维原料的发展。
50年前,非织造工业使用的纤维原料中天然纤维占了一半左右,当时化纤工业能提供给非织造布生产使用的原料主要是粘胶和涤纶纤维。
随着化纤工业的技术进步,今天的非织造布生产中纤维原料的使用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不少非织造生产专用纤维和差别化纤维,如双组份、超细、特殊截面合纤等,可供选择的纤维原料范围愈来愈广,能够满足不同产品的使用要求。
当今非织造布用纤维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1化学纤维的广泛使用非织造布生产所用纤维原料中化学纤维占85%,天然纤维占15%。
化学纤维中使用最多的是聚酯(占总量的一半左右)、聚丙烯、粘胶、聚乙烯及少量聚酰胺。
与天然纤维相比,化学纤维的长度、线密度一致性好,并可按生产工艺控制纤维的长度、线密度、截面、卷曲度等性能指标,且化学纤维几乎不含杂质,这就使非织造纤维的准备工序得以简化。
PTT纤维的特性及用途

PTT纤维的特性及用途PTT纤维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简称,是由美国Shell Chemical(壳牌化学公司)于1995年研制成功的新型纺丝聚合物。
PTT纤维与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纤维同属聚酯纤维,由同类聚合物纺丝而成。
PTT纤维兼有涤纶和锦纶的特性,除防污性能好外,还有易于染色、手感柔软、富有弹性,伸长性同氨纶纤维一样好,与弹性纤维氨纶相比更易于加工,非常适合纺织服装面料;除此以外PTT还具有干爽、挺括等特点。
因此,在不久的将来,PTT纤维将逐步替代涤纶和锦纶而成为21世纪大型纤维。
PTT纤维具有涤纶的稳定性和锦纶的柔软性其表现在:1、PTT织物柔软而且具有优异的垂性。
2、PTT织物具有舒适的弹性(优于涤纶 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T及聚丙烯 PP纤维,与尼龙 6或尼龙 66纤维相当)。
3、PTT织物具有优异的伸长恢复性(伸长20%仍可恢复其原有的长度)。
4、PTT具有优异的染色及印花特性(98℃—110℃一般分散染料可以染色);优越的染色牢度、日晒牢度及抗污性。
5、PTT织物具有鲜艳的颜色及免烫性。
6、PTT适应性比较广泛。
PTT适合纯纺或与纤维素纤维及天然纤维、合成纤维复合,生产地毯、便衣、时装、内衣、运动衣、泳装及袜子。
PTT聚合物一般是以1,3丙二醇(PDO)和对苯二甲酸(TPA)为原料经熔体缩聚制成,这种聚合物在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性质方面与各种其它聚合物相似,可供纤维、膜片以及ETP市场之用,特别是可供那些尼龙、PET或PBT产品占优势的市场之用。
PTT并不是一种新型聚合物,但是围绕此聚合物进行的技术开发似乎给地毯业、纺织业、膜片和包装市场以及其它一些市场提供了许多机会。
PTT聚合物与纤维生产中所用的其它热塑性聚合物的主要性质的比较情况如表1所示。
PTT长丝的单丝旦数(d.p.f)从不到1dtex一直到5dtex以上,纺织用PTT 长丝的总旦数从小于28dtex一直到330dtex。
无纺布的纤维分类及用途

无纺布的纤维分类及用途无纺布是一种新型纺织材料,它以纤维为主要成分,通过纤维的交织、纺网、粘合等工艺制成。
它具有较强的拉伸、撕裂和磨损强度,且具有很好的透气性和柔软性,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根据纤维的材料分类,无纺布可以分为天然纤维无纺布和合成纤维无纺布。
天然纤维无纺布主要采用棉花、木浆、亚麻、羊毛等天然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适用于制作卫生巾、湿巾、面膜等个人护理用品。
合成纤维无纺布则主要采用聚酯、聚丙烯、尼龙等合成纤维,具有优异的强度和稳定性,适用于制作衣物、袋子、滤材等工业产品。
根据用途的不同,无纺布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医疗卫生用途:无纺布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隔绝性,可以用于医疗卫生产品的制作,如手术衣、口罩、医用纱布等。
它可以有效隔离病原微生物和防止交叉感染。
2. 家居用途:无纺布可以制作成具有蓬松感和保暖性的床上用品,如床垫、被子套等。
它还可以制作成隔音、隔热的窗帘,以及墙纸和地毯等装饰材料。
3. 工业用途:无纺布可以制作成工业用的过滤材料,如空气过滤器、液体过滤器等。
它的纤维排列紧密,可以有效过滤杂质和颗粒。
4. 农业用途:无纺布可以制作成农业覆盖物,如农用地膜、园艺覆盖物等。
它可以有效抑制杂草的生长,并保持土壤湿润和保温。
5. 包装用途:无纺布可以制作成各种包装袋,如购物袋、礼品袋等。
它具有优异的强度和稳定性,可以承载较重的物品,且可重复使用。
6. 环保用途:无纺布可以制作成环保袋、环保鞋套等可降解的生活用品。
相比于传统塑料制品,无纺布制品对环境的影响更小。
总之,无纺布作为一种功能性纺织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不仅在医疗卫生、家居、工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可以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在未来的发展中,人们对无纺布的研究和应用将会越来越深入,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应用。
探析新型改性聚酯纤维的性能特点及应用领域

探析新型改性聚酯纤维的性能特点及应用领域徐造林;章友鹤;赵连英【摘要】文章分析了聚酯纤维的性能特点及存在的弊端,并根据近几年国内化纤企业对常规聚酯纤维的改性情况,从仿棉、仿羊绒、差异化、功能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纺织企业在采用改性聚酯纤维开发新型纱线、面料等方面的更多选择.【期刊名称】《纺织导报》【年(卷),期】2018(000)011【总页数】4页(P79-82)【关键词】聚酯纤维;性能特点;改性技术;扩展应用【作者】徐造林;章友鹤;赵连英【作者单位】浙江航民科尔纺织有限公司;浙江纺织工程学会;浙江理工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2.5;TS104聚酯纤维在我国多指涤纶,它是目前国内生产与使用量最多的合成纤维品种。
聚酯纤维具有高强、质轻、不怕霉蛀及易洗快干等优点。
其纤维的强度和伸长率均高于棉花,纤维初始模量大,抗皱性能好,具有洗可穿的特性。
但从长期使用实践中发现,常规聚酯纤维存在吸湿性差、易起静电、易起毛起球等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常规聚酯纤维使用领域的拓展。
近年来,国内外化纤企业为了改善常规聚酯纤维性能上的弊端,从改善纤维结构着手,采用多种物理和化学手段对常规聚酯纤维的内部与外部结构进行改造,开发出多种改性聚酯纤维,使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开发的新型改性聚酯纤维的性能特点及其应用拓展情况进行初步探析,旨在使应用企业进一步了解新型改性聚酯纤维的性能特点,以便开发出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纺织品。
1 PBT和PTT纤维的开发与应用PBT和PTT纤维是在常规聚酯纤维(PET)基础上,通过对分子结构进行改性而开发的两种新型聚酯纤维。
其中,PBT纤维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或对苯二甲酸(TBH)与丁二醇酯化后缩聚而成。
PBT比常规PET分子多2 个亚甲基链,且PBT较大的亚甲基分子的主链结构呈螺旋状,与锦纶分子结构相似,因此PBT纤维的柔软性、耐磨性和弹性与锦纶相近。
同时PBT纤维的玻璃化温度较低,故在无载体情况下可采用分散染料进行常压沸染,克服了常规PET纤维染色困难的弊端。
创新纺织品材料新型纤维和面料的研发和应用

创新纺织品材料新型纤维和面料的研发和应用在当今时代,纺织品行业正不断发展和创新,成为新型纤维和面料的研发和应用的热点话题。
新型纤维和面料的研发和应用有助于提高纺织品的品质和性能,满足人们对功能性和环保性产品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创新纺织品材料新型纤维和面料的研发和应用的相关内容。
一、纤维材料的创新和研发1. 超细纤维的研发超细纤维具有细度小、比表面积大的特点,在纺织品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改变纤维的生产工艺和材料组成,可以调控超细纤维的性能和功能,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2. 生物可降解纤维的研发为了应对环境问题,生物可降解纤维的研发成为纺织品行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利用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制备的生物可降解纤维可以在使用后自然降解,减轻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3. 智能纤维的开发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纤维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智能纤维可以通过集成电子元器件和感应器实现多种功能,如自动感应温度、湿度等,满足人们对于智能穿戴的需求。
二、面料的创新和应用1. 功能性面料的应用功能性面料可以实现各种特殊功能,例如防水、抗UV、防静电等。
这些功能性面料在户外运动、医疗卫生、军事防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 纳米技术在面料中的应用纳米技术在面料中的应用能够赋予面料更多的性能和功能。
例如,利用纳米技术可以实现面料的防菌、抗菌、自洁效果,提高面料的品质和使用寿命。
3. 可穿戴技术在面料中的融合随着可穿戴技术的兴起,面料也开始与电子技术相结合。
通过在面料中嵌入传感器和导电线路,可以实现衣物的智能化、可穿戴设备的舒适性和便携性。
三、新型纤维和面料的应用前景新型纤维和面料的研发和应用为纺织品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前景。
1. 提高用户体验新型纤维和面料的应用可以提高纺织品的透气性、柔软性、舒适度等特性,提升用户体验,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纺织品的需求。
2. 探索新兴领域新型纤维和面料的应用可以拓展到各个领域,如智能家居、医疗护理、汽车工业等。
涤纶短纤维分类及应用

涤纶短纤维分类及应用涤纶短纤维是一种采用聚酯聚合物合成的化学纤维,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
涤纶短纤维可以根据不同的特性和用途进行分类。
首先,根据纤维的长度可以将涤纶短纤维分为两类:纤短纤维和超短纤维。
纤短纤维的长度通常在51mm~150mm之间,超短纤维的长度则在0.8mm~51mm 之间。
两者在应用上有一些区别,例如纤短纤维主要用于纺纱、针织和织物等领域,而超短纤维则更常用于非织造布、填充材料和滤材等方面。
其次,涤纶短纤维还可以根据纤维的形状进行分类,主要有直纺型、分叉型和结晶型等。
其中,直纺型纤维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度,适用于纺纱和织造行业;分叉型纤维则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抗静电性能,通常用于制造家纺产品、洗涤用品等;而结晶型纤维具有较好的热变形性能和耐磨性,适用于制造工业用纺织品和装饰材料等。
此外,涤纶短纤维还可以根据纤维的断面形状进行分类。
常见的断面形状有圆形、喇叭型、楔形、扁平型等。
不同断面形状的纤维具有不同的性能,用途也有差异。
例如,圆形断面的涤纶短纤维常用于纺纱和针织行业,它具有较好的均匀性和柔软性;扁平型的涤纶短纤维则适用于制造纺织品的表面和装饰材料,因为它具有更好的光泽和透气性。
涤纶短纤维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纺织行业,涤纶短纤维可以用于纺纱、针织和织物等方面。
涤纶纤维具有良好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使得它在纺织品制造中成为重要的原材料。
其次,在非织造布行业,涤纶短纤维的超短纤维形式广泛应用于各种用途,如卫生巾、尿不湿、口罩、擦拭布等。
此外,涤纶短纤维还可用于填充材料、滤料、地毯、汽车内饰、行李箱等制造。
总之,涤纶短纤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纤维,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通过对涤纶短纤维的长度、形状和断面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各个类型的性质和用途。
涤纶短纤维在纺织、非织造布和其他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它成为当今最受欢迎和使用最广泛的合成纤维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该产品的技术关键主要可归结为 6 项 ,即特 殊的物理机械性能所需的纺丝成型和后处理拉伸 定型技术 、高度均匀的外观和内在质量的工艺控 制技术 、小于 6 mm 长度的切断技术 、在其他介质 中的高程度可分散性技术 、纤维表面处理技术以 及特殊要求的纤维内添加剂使用技术 。
90 年代起 ,涤纶超短纤维在湿法非织造布过 滤材料的应用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由于涤纶具 有较高的熔点 (265 ℃) 和较高的断裂强度 ,以及具 有抵抗油和部分化学溶剂的溶解腐蚀能力 ,被应 用于汽车和机械加工设备的润滑油过滤 ,食品加 工和医药制造过滤以及空气过滤等领域 。
350~400
铁路 (路轨 、 分 隔 、加 固 、 270
路基)
排水Βιβλιοθήκη 5. 55~7. 77 dtex 7. 77~11. 1 dtex 11. 1~16. 5 dtex 3. 33~5. 55 dtex
堆 石 结 构、 过滤、排水
堤坝
350~600 5. 55~11. 1 dtex
生产工艺
纺粘法 水刺法 熔喷法 化学粘合法 针刺法 其他 共计
生产线数 产能 需耗用 PET 量
(条)
(万 t/ a)
(万 t)
140
50
5
57
10
3
52
2
520
25
8
210
15
7
7
3
109
26
随着非织造材料原料和产品开发力度的加 大 ,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后加工技术组合等非织造 技术的进展 ,不仅可提高产品质量 ,还将出现具有 多功能的新材料 。
表 2 不同规格非织造土工布用涤纶规格
用 途
功 能
产品规格 (g/ m2)
纤维规格
海 峡、岸 堤 的护堤
过 滤 、排 水 、 470 3. 33 ~5. 55 dtex ,
加固
800~1 500 51~98 mm 中强低
伸~高强高伸
道路(轻便) 分隔与加固
200
(中型)
300
(重型)
等领域也已达到了一定的市场渗透率 。 涤纶在合成纤维中发展最快 ,且在纺织和非
织造布等领域中具有相当的市场竞争能力 。2003 年我国涤纶总生产量接近 1 000 万 t ,其中短纤维 约为 315 万 t ,用于非织造布行业的约为 21 万 t , 占短纤维总量的 6. 7 %。
表 1 2003 年国内非织造业产能及耗用 PET 量 (估计数)
根据土 工 布 用 涤 纶 短 纤 维 的 应 用 和 加 工 要 求 ,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用于梳理成网 ,二是 采用气流成网 。梳理成网对纤维的第一要求是纤 维的可梳理性 (基本类似棉纺设备中“钢丝车”) , 因此纤维的油剂品种 、含油率 、纤维的倍长含量 、 卷曲状态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气流成网的最关键 因素是纤维的油剂品种 。
2 涤纶以及新型聚酯纤维在非织造 布领域的应用
涤纶和聚酯新纤维在非织造布领域的发展具 有三大趋势 :一是适合非织造布加工技术和产品 要求的专用系列化 ;二是符合最终产品要求的差 别化和功能化 ,如抗菌 、阻燃 、芳香 、保暖等 ;三是 符合加工过程和产品使用环保和安全要求的“绿 色”化 。
目前适合非织造布加工要求的双组分 、超细 、 耐高温 、阻燃 、抗静电 、抗菌防臭等功能性纤维品 种和质量还存在尚待克服的障碍 ,所以相应的功 能性非织造布产品的开发受到了一定限制 。
隧道
加固
800~1 500 11. 1~18. 7 dtex
2. 1. 6 细旦和超细纤维 (1) 常规纺丝的细旦纤维 一般地说 ,在非织造布定量相等条件下 ,纤维
线密度越细 ,则纤维根数多 ,纤维间接触点及接触 面积增加 ,纤维间相对滑移阻力增大 ,故而增加了 非织造布强力 。纤维线密度是反映梳理能力的一 个重要指标 ,梳理机梳理能力主要取决于纤维线 密度 ,线密度过细的纤维 ,例如 111 dtex 以下的纤 维 ,相对难梳理 ,成网困难 。但是纤维线密度越 细 ,成网均匀度越好 ,通常要求均匀度 、平整度和 质密度好的非织造布大都采用细旦纤维 。
20 世纪 80 年代起 ,涤纶超短纤维 ( short cut , flock) 的生产技术逐步成熟 ,随着涤纶生产技术的 发展和涤纶原料成本的降低 ,涤纶超短纤维的应 用领域不断开拓 ,并且在造纸业和非织造布过滤 领域的应用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
2004 年第 5 期 产业用纺织品
常规方法纺丝的细旦纤维线密度在 0. 56~ 0. 89 dtex ,化纤生产业已经可以通过直接纺丝和 切片纺丝等传统工艺生产出适合非织造布用的专 用纤维 ,相对于复合超细纺丝其成本大大降低 ,纤 维的均匀性相对超细纤维优越 。
(2) 复合纺丝的超细纤维 目前涤纶超细纤维的生产以海岛和橘瓣分割 型为主要方法 ,一般通过针刺和水刺加工用于非 织造布生产人造革基布 。“海”和“岛”的材料成分 也有了改进 ,以往“岛”材料是聚酰胺或聚酯 “, 海” 采用聚苯乙烯 ,由于聚苯乙烯的溶解需要用三氯 乙烯作溶剂 ,有一定毒性 ,且存在溶剂回收困难等 问题 。目前“海”采用可水解聚酯 (高含量 IPA 等 的 Co2PET) ,可在 80 ℃左右的温度下 ,通过 30 %左 右的碱液分解“海”。处理过程是在人造革成形后 的浴槽中进行 , 因此为海岛法超细纤维的应用提
功能性非织造布属于高附加值 、高技术非织 造产品 ,其生产需要解决原料 、设备和工艺三个方 面的问题 ,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 2. 1 涤纶在非织造布应用领域的专用化 2. 1. 1 针刺和水刺加工工艺用涤纶短纤维
涤纶短纤维用于织造加工的特点是纤维具有 较高的 10 %伸长对应强力 ,以达到纺织加工过程 的效率 ;理想的纤维表面处理 ,特别是可纺性 (开 松性能 、成纱性能 、抗静电性能 、纤维抱合性能 等) 。现在非织造布使用的涤纶短纤维在物理机 械性能和外观质量上应当具有与纺织产品使用的 纤维同等的特性 ,如较高的断裂强度 、较低的干热 收缩率 、适当的卷曲形状和牢度 ,以及较低的疵点 和倍长纤维含量 。
纤维也会在非织造布领域占有一席地位 。涤纶制 造业对于今后几年非织造布工业继续保持较高速 度的增长 ,其发展速度仍将大大超过传统纺织工 业已有相当的认识 ,重视涤纶以及聚酯新纤维在 非织造布应用领域的发展和进行配套技术合作不 仅仅是非织造布业本身的关注点 ,更是聚酯行业 以及加工链发展的关键之一 。
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涤纶部采用物理方法 和化学改性方法制高收缩涤纶短纤维 ,在 90 ℃的 热水中 ,收缩率可达到 80 %。纤维的线密度范围 根据最终产品的要求 ,一般在 1. 40~3. 33 dtex 范 围内 ,主要用于人造革高密度基布和用于仿毛型 织物 。高收缩纤维用于非织造布的主要贡献是利 用纤维在热水或热空气条件下的快速收缩特性 , 使非织造布产生纵向和横向的受控收缩 ,最终使 非织造布的密度增加 。 2. 1. 3 填充料用中空短纤维
纤维物理机械性能和热收缩率也是针刺非织 造布成品质量和加工效率的关键 。非织造布要求 纤维的断裂功大 (断裂强度高 ,断裂伸长也大) ,以 提高产品的撕裂牢度和承压强度 (较高的韧性) ; 同时希望 180 ℃干热收缩率越小越好 ,且 CV %能 够小于 6 % ,以适合在热处理过程中尽可能保持 产品的纵横向尺寸稳定 。国内在 20 世纪 80~90 年代采用回用聚酯原料生产的普通 (低强高伸) 涤 纶短纤维 ,纤维质量非常不稳定 ,给土工布的质量 和技术的进步带来负面影响 。90 年代起国内不 少企业开始注重涤纶短纤维用于土工布的质量要 求 ,根据土工布的应用领域 ,开发和逐步建立了土 工布用非织造布涤纶短纤维的品种系列 ,向专业 化和系列规格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主要品种规格 见表 2 。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 ,国内采用非对称纺丝 冷却成形法生产填充料涤纶中空纤维 ,并形成经 济规模 。从产品的品种和技术含量上也由普通的 单中孔发展到多中空 ,表面处理 (给予良好的弹性 和蓬松性) ,有色 ,功能性 (如远红外 、抗菌 、芳香 、 拒虫 、驱蚊等) 。原料由单组分发展到双组分 ,纺 丝由传统的切片纺到直接复合纺 。
2004 年第 5 期 产业用纺织品
1
涤纶以及新型聚酯纤维在非织造布 领域的应用
王鸣义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涤纶事业部 ,上海 ,200540)
摘 要 :概述涤纶以及聚酯新纤维 PTT、PBT 等在非织造布领域的应用前景 ,介绍了上海石化在新产品以及功 能性纤维和聚酯新纤维方面的开发状况 ,提出涤纶和聚酯新纤维在非织造布领域的发展具有三大趋 势 。随着涤纶和新纤维性能和品种的不断完善和开发 ,其在非织造布领域的应用将会有较大的发展 。
由于中空短纤维的原料来源充足 ,具有良好 的蓬松性 、高弹性和保暖性 ,是一种理想的絮填材 料 ,并正在取代天然纤维作枕芯 、床垫 、被套 、床 罩 、睡袋 、滑雪衫 、溜冰服 、沙发座靠垫和软玩具里 面的絮片和填充物 。日本和韩国家具和床上用品 已经几乎 95 %以上采用中空涤纶短纤维取代合 成海绵和棉花 。 2. 1. 4 湿法造纸用涤纶超短纤维
关键词 :涤纶 ,新型聚酯纤维 ,非织造布 ,市场 ,应用 中图分类号 :TS102. 522 ;TS1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7093 (2004) 05 - 0001 - 07
1 概况
在纺织几大产业门类中 ,我国非织造布的发 展较晚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全国年产量还不到 1 万 t ,但其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2003 年我国生 产各种非织造布超过 70 万 t ,非织造布生产所用 纤维原料中化学纤维占 85 % ,天然纤维占 15 %。 化纤中使用最多的是聚酯纤维 (约占总量的一半 左右) ,还有聚丙烯 、粘胶 、聚乙烯醇纤维及少量聚 酰胺纤维 , 其中采用涤纶 ( PET 纤维) 为原料的 PET 耗用量约为 26 万 t 。近几年纺粘和水刺非织 造布发展异常迅猛 。中国非织造布生产企业现有 500 多家 ,干法 、湿法 、聚合物成网法 、水刺法 、化 学粘合法等各类非织造布专业生产线 1000 多条 , 生产能力超过 100 万 t/ a ,见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