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鼻腔鼻窦解剖变异的研究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与鼻部解剖变异的 鼻窦冠状位CT研究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与鼻部解剖变异的鼻窦冠状位CT研究【摘要】探讨慢性鼻鼻窦炎及鼻息肉与鼻部解剖变异的关系。
方法:分析411例鼻窦冠状位CT资料,分为正常组、慢性鼻鼻窦炎组(B)、鼻息肉组(C)3组。
统计中鼻甲、钩突变异及Haller′s气房、鼻中隔偏曲等在3组的发生率,并应用统计软件SPSS 分析其与慢性鼻鼻窦炎及鼻息肉的关系。
结果:中鼻甲气化、反向弯曲及直形中鼻甲在A组的发生率分别为%、%、%;在B组为%、%、%;C组为%、%、%。
A组中鼻甲各解剖变异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钩突气化、上端分叉及反向弯曲在A组中的发生率为%、%、%;B组中为%、%、%;C组为%、%、%。
钩突反向弯曲在A组与C组间、B组与C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鼻甲各解剖变异与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生有关;钩突反向弯曲较易引发鼻息肉;钩突气化、钩突上端分叉、鼻中隔偏曲及Haller′s气房与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生无相关性。
【关键词】鼻窦炎鼻息肉解剖[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atomic variations of the nasal cavity and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or without polyps. Methods: Four hundred and eleven coronal plane CT scans of the paranasal sinuse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A), the chronic rhinosinusitis group(B), and the deviation of middle turbinate group(C). The prevalence of anatomic variations in groups A, B and C was determined and analyzed by SPSS for windows.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concha bullosa, paradoxical middle turbinate and straight middle tubinate in group A was %, % and %, respectively, in group B was %, % and %, respectively and in group C was %, % and %, respectively. The prevalence of anatomic variations in the MT betweengroups A and B or C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prevalence of pneumatization of the UP, superior divarication of the UP and paradoxical curvature of the UP in group A was %, % and %, respectively, in group B was %, % and %, respectively and in group C was %, % and %, respectively. Differences of paradoxical curvature of the UP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groups A and Cand als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groups B and C. Conclusions: Anatomic variations of the MT may be one of the reasons for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or without polyps. The paradoxical curvature of the UP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1卷2期古林涛,等.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与鼻部解剖变异的鼻窦冠状位CT研究慢性鼻鼻窦炎及鼻息肉是鼻科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涉及多方面,目前尚不明确。
鼻和鼻窦的正常解剖及常见变异(二)

鼻和鼻窦的正常解剖及常见变异(二)01下鼻甲气化图2 下鼻甲泡状型气化。
图9 右侧下鼻甲弥漫型气化。
冠状面HRCT,示右侧下鼻甲肥大,其内见近似卵圆形气房,累及垂直板及泡状部,鼻中隔左偏02中鼻甲异常·发生在中鼻甲的垂直部和水平部,分别称泡状中鼻甲和板间气房,也可整个中鼻甲广泛气化。
· 临床意义:较大的泡状鼻甲可压迫中鼻道和OMC,影响了上颌窦、额窦、前组筛窦的粘液纤毛清除运动和通气,从而诱发鼻窦炎。
(图3 双中鼻甲侧板间气房,图4 双侧泡状中鼻甲)(中鼻甲反向弯曲:中鼻甲凹面向内而非向外,大的中鼻甲反向弯曲可能是中鼻道阻塞的一个原因)(中鼻甲过长,导致鼻道引流障碍)03钩突变异·钩突内移:钩突角度<135。
(图5);·钩突外移:钩突角度>145。
(图6);·钩突肥大:钩突骨质增生致a、b或/和d <2mm;·钩突气化:钩突内出现气化腔;变异钩突可致筛漏斗狭窄及其与额隐窝解剖学关系改变,内偏者抵触中鼻甲,伴有骨质增生者凸入并可完全阻塞中鼻道,为鼻窦炎发生和经久不愈的原因之一。
图5 左侧钩突内移,角度为90。
右钩突135。
,向上与筛泡下缘相触。
图6 双侧钩突外移角度为210。
04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C”形弯曲和“S”形弯曲。
引起鼻道阻塞及慢性炎症。
呈“>”弯曲者在弯曲的尖端常形成中隔棘,可引起鼻腔空气动力学的改变,产生鼻阻感。
可刺入中鼻道或压迫中鼻道,引起鼻阻塞或放射性头疼。
鼻中隔偏曲伴对侧下鼻甲肥大是最常见的/代偿性改变。
图5 鼻中隔呈“S”弯曲,中隔棘形成05上颌窦异常上颌窦发育不全:窦腔变小。
上颌窦分隔:可为纤维或骨性分隔,分隔常从眶下管到窦外侧壁,把上颌窦分成外上和内下两个不对称的部分。
图3 双侧上颌窦发育不全图11 上颌窦腔内骨隔较大时,可引起纤毛黏液引流系统的功能紊乱而致上颌窦炎。
(齿根穿过上颌窦底达窦腔,此时齿根炎可引起上颌窦炎)(未完待续……)。
鼻腔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 CT 分析

究 鼻 腔解 剖 变 异 与 慢 性 鼻 窦 炎 的 相 关 性 , 笔 者 分 析 了 慢 性 鼻
窦炎 患者和鼻窦正 常的体 检者 的 C T扫 描 资 料 , 现 将 结 果 报
道如 下。 1 临 床 资 料
异常 、 筛 泡过度气化 、 眶 下气 房 及 O n o d i 气房、 下 鼻 甲肥 大 、 中
窦 C T , 其能清楚地显示鼻 腔及鼻 窦 的解剖结 构 , 结 合 鼻 窦 内
窥镜检查 , 可 明显 提 高 鼻 窦 疾 病 的 诊 断 准 确 性 。为 进 一 步 研
组织窗 ( 窗位 = 5 5 , 窗 宽 =1 8 0 ) , 显 示矩阵 5 1 2×5 1 2 。 而 鼻 窦
炎 组 同时 使 用 鼻 内镜 进 行 检 查 。 1 . 3 观察指标 分 别 对 2组 鼻 中 隔 偏 曲 、 中 鼻 甲异 常 、 钩 突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8 8 4 9 . 2 0 1 4. 2 7 . 0 3 7
[ 中图分类号 ] R 7 6 5 . 4 1
[ 文 献标 识 码 ] B
[ 文章编号 ] 1 0 0 8—8 8 4 9 ( 2 0 1 4 ) 2 7—3 0 5 5一 O 2
’ 3 0 5 5‘
鼻 腔 解 剖 变异 与 慢性 鼻 窦 炎 的相 关 性 C T分 析
胡 咸 正 , 梁 宇 霆 , 王 亚 君 ( 1 .河 北 大 厂 人 民 医 院 , 河北 大厂 0 6 5 3 9 9 ; 2 .北 京 友 谊 医 院 , 北京 1 0 0 0 1 6 )
围, 即从 受 检 者 的额 窦前 缘 一 直描 , 层厚 5 mm, 层间距 5 m m, 同时 受 检 者 头 后 曲俯 卧 位 , 扫 描 线 垂 直 于 听 眦 线 。观 察 骨 窗 ( 窗位 = 3 5 0 , 窗 宽 =1 5 0 0 ) 、 软
鼻部解剖变异与鼻窦炎关系的CT影像学观察的开题报告

鼻部解剖变异与鼻窦炎关系的CT影像学观察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背景
鼻窦炎是指鼻窦黏膜组织受到细菌、病毒等因素影响而引起的炎症
疾病。
目前认为鼻窦炎的发生与鼻部解剖变异有一定的关系。
鼻部解剖
变异是指鼻部结构与形态存在异常变化的情况,如鼻中隔偏曲、鼻腔狭
窄等,这些变异会影响鼻窦的通气和排液功能,使鼻窦易受到感染的侵袭,从而诱发鼻窦炎。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CT影像学观察,探讨鼻部解剖变异与鼻窦炎之间的关系,并为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
1.收集30例确诊为鼻窦炎的患者的CT影像资料,包括头颅平扫和
鼻窦增强扫描。
2.观察患者鼻部解剖结构的形态和大小,分析出现的异常变异情况,如鼻中隔偏曲、鼻腔狭窄等。
3.分析异常变异和鼻窦炎的关系,探讨变异对鼻窦炎的发生和发展
有何影响,如何提高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四、研究方法
1.选择30例患者,分别拍摄头颅平扫和鼻窦增强扫描。
扫描参数:主体厚度0.625mm,间隔0.625mm,行数为20行左右,使用鼻部软组
织窗。
2.对患者的影像进行观察和分析,记录鼻部解剖结构的形态和大小。
3.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异常变异和鼻窦炎的关系,探讨变异对鼻窦炎的发生和发展有何影响,如何提高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能够深入探讨鼻部解剖变异和鼻窦炎的关系,为鼻窦炎的发生和治疗提供新的认识和思路。
能够为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和方法。
鼻与鼻窦的应用解剖

鼻与鼻窦应用解剖李源传统鼻腔和鼻窦解剖学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鼻-鼻窦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
本章从鼻-鼻窦微创手术的角度出发,在传统大体解剖的基础上,介绍鼻腔和鼻窦微细解剖学和形态学,同时叙述某些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解剖学变异。
鼻腔、鼻窦及其相邻器官的解剖学是复杂和多变异的。
总体来说,具有以下特征: 1、结构深龛隐蔽和毗邻复杂:鼻腔鼻窦介于前中颅底之下、两眶之间、颌面骨之内,位置深藏,与颅底、眼眶和颌面部诸结构关系极密切,且毗邻人体重要器官,例如脑、眼眶、视神经、颈内动脉、海绵窦、泪道等。
2、多骨骼构成:鼻腔和鼻窦并非由独立的骨骼构成,而是由10块骨骼的结构或独立骨片共同构成。
3、多而小的空腔结构:鼻腔、鼻窦是呈形态不规则的空腔结构,且腔隙狭小,迂回曲折,腔隙之间仅赖小孔或裂隙相通,从单一视角不能窥视全貌。
4、与邻近器官共用结构多:例如筛窦外侧壁(纸板)同时构成眼眶的大部分内侧壁,最后筛房和蝶窦外侧壁同时也构成眶尖和视神经管的内侧壁,额窦后壁、筛板、筛顶和蝶窦顶壁同时也是前、中颅底的一部分。
这些共用结构多存在自然裂孔、裂隙、骨缝或一些特殊结构,例如筛前、后孔和视神经管隆起、颈内动脉隆起等。
5、变异多而复杂:各鼻窦气化发育常有个体差异,一些结构如中鼻甲、钩突、上颌窦自然口、鼻中隔、甚至筛前动脉等的发育和位置常有变异。
因此,与邻近器官和结构的解剖关系亦变化多端,如筛顶与筛板的连接、视神经管隆起和颈内动脉隆起的形态等。
一、鼻腔外侧壁及窦口鼻道复合体鼻腔外侧壁是鼻腔、鼻窦解剖中最为复杂的部位,也是鼻窦炎/鼻息肉发病和现代鼻内镜手术的重要部位。
鼻腔外侧壁:从大体解剖学的角度观察,首先映入眼廉的是三个突向鼻腔的、自上而下呈阶梯状排列的上、中、下鼻甲,三个鼻甲的大小依次增大,其位置则依次前移。
每一鼻甲均与鼻腔外侧壁之间形成腔隙,分别为上、中、下鼻道。
其中以中鼻道所含的结构最为复杂、且最具临床意义,它们分别是钩突、下半月裂、筛漏斗、筛泡、上半月裂以及鼻囟门和上颌窦自然口(即窦口鼻道复合体的主体结构)。
鼻和鼻窦解剖变异

筛泡 后囟 上颌窦口
筛漏斗上口
额窦
FSDP上腔
筛漏斗
筛漏斗
钩突
32
额窦引流通道
•由两部分组成 •筛漏斗比邻
上腔:较膨大 下腔:窄细 前界:鼻堤气房和钩突 后界:筛泡
额窦
筛漏斗
33
钩突前部上端附 着与筛漏斗关系
当钩突前部向上延伸附于颅底时,下腔为筛漏斗 当钩突前部附于纸板,下腔为中鼻道,而筛漏斗前 上端成终末隐窝
4
变异分类
原发性骨性异常
鼻窦气房的延伸
鼻中隔
偏曲 犁骨-软骨结合部畸形 鼻隔嵴 中鼻甲反曲 发育不全 固有结构变异 非固有结构变异
筛窦 上颌窦 额窦 蝶窦
中鼻甲
窦口复合体
5
鼻中隔
解剖组成
筛骨垂直板 犁状骨 软骨间隔
A B
6
常见变异
偏曲 犁骨-软骨结合部畸形 鼻隔嵴和或骨刺
中线 嘴 鼻隔或犁骨 下斜坡 上斜坡 侧方 蝶骨小翼和前床突 大翼(外下隐窝) 翼骨(翼隐窝)
额窦
额骨眶板 后筛窦 蝶骨平台
38
筛骨内气房—— 额隐窝(额筛窦)
39
筛骨外气房
鼻堤 眶上嵴 中鼻甲和上鼻甲 上颌窦眶板气房(Haller气房) 钩突气房 蝶骨气房 (Onodi气房)
69
70
钩突气房
由前筛窦气房延伸而气化 由鼻堤气房向后延伸而形成
★
50
上颌窦眶板气房 (Haller 气房)
鼻腔鼻窦解剖、变异

导致中鼻道狭窄,引流障碍
精品课件
25
钩突的解剖变异: 钩突外偏
钩突外偏引起筛 漏斗狭窄,上颌 窦引流不畅
精品课件
26
钩突与手术
切除钩突是内窥镜鼻窦手术常规进路
切除外偏钩突时,易损伤泪道和纸板
上断切除不彻底,影响额隐窝引流
下端切除不彻底,影响观察、处理上颌 窦
影 响上颌窦引流
易
精品课件
27
发生术后粘连
额窦开口
钩突 半月裂
中鼻甲附着部 筛窦开口
前囟门
上颌窦自然口
下鼻甲附着部 筛突 后囟门
精品课件
28
上颌窦自然口和鼻囟门的骨性解剖
精品课件
29
鼻囟门的 解剖位置
翻开钩突下段后, 显示鼻囟门和上 颌窦自然口
精品课件
30
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
切除钩突,沿下鼻甲由前向后寻找
切除后囟门和前囟门
精品课件
48
蝶窦与视神经管
蝶窦外侧壁视神经隆起的出现率:47% 如以视神经管与蝶窦毗邻者为基数,出 现率为77%(47/61).
管 型1
视神经管隆起类型 半管型 14
压迹型 32
精品课件
49
蝶窦内视神经管隆起高度:4.30-0.30mm
蝶窦内视神经管骨壁厚度:1.30--
0.25mm
蝶窦外侧壁
黑箭头:视神经管 白箭头:颈内动脉 小黑箭头:蝶窦前壁缘
精品课件
7
额窦 筛漏斗
筛泡
后组筛窦 蝶窦
中鼻甲基板
窦口鼻道复合体模式
图
精品课件
8
窦口鼻道复合体冠状观
精品课件
9
Ma. 额窦 Ut. 筛漏斗 Spm.额隐窝 Spu.半月裂 Spb.筛泡 Sppc.中鼻甲基板 Sppr.最后筛房
鼻鼻窦的解剖及生理慢性鼻炎

鼻鼻窦的解剖及生理慢性鼻炎
二、病 理:
1、慢性单纯性鼻炎:粘膜深层血管扩 张,通透性增加,血管和腺体周围炎性细胞 浸润,粘液腺功能活跃,分泌增加。
2、慢性肥厚性鼻炎:早期粘膜深层血 管扩张,静脉和淋巴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 静脉和淋巴回流障碍,静脉通透性增加,固 有层水肿。晚期发展为粘膜、粘膜下、骨膜 和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生、肥厚。
一、 病 因
(一) 局部因素:
1、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未获彻底治 疗。
2、鼻腔解剖变异。 3、鼻窦慢性疾病影响。 4、 邻近感染性病灶影响。 5、鼻腔用药不当。
鼻鼻窦的解剖及生理慢性鼻炎
(二) 职业及环境因素:
1、长期或反复吸入粉尘、有害气体。 2、 生活或生产环境温度,湿度急剧变化。
(三) 全身因素:
鼻鼻窦的解剖及生理慢性鼻炎
三、临床表现和鉴别要点:
鼻塞 鼻涕 闭塞性鼻音 嗅觉减退 耳鸣、耳闭塞 头痛、头昏 咽干、咽痛 下甲形态
下甲弹性 对麻黄碱反 应 治疗原则
慢性鼻炎的临床表现和鉴别要点
慢性单纯性鼻炎
慢性肥厚性鼻炎
间歇性、交替性
持续性
略多、粘液性
不多、粘液或粘脓性,不易擤出
无
有
不明显
可有
无
可有
中鼻道: 钩突 筛泡 半月裂 上颌窦 额窦 前组筛窦
鼻鼻窦的解剖及生理慢性鼻炎
中鼻道 中鼻甲
鼻鼻窦的解剖及生理慢性鼻炎
窦口鼻道复合体
(ostiomeatal complex OMC) 以筛漏斗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 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 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鼻腔鼻窦解剖变异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8-05-04T14:23:56.38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作者:朱玮华
[导读] 同时耳鼻喉的疾病和解剖变异之间可能存在某些联系,其共同作用构成了危害人体的致病因素。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与健康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呼吸道中的鼻扮演着重要角色,鼻不仅仅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又是嗅觉器官,与鼻子周围的其他器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维持人的健康。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鼻腔鼻窦的变异结构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诊断治疗做参考。
关键词:鼻中隔;窦口鼻道复合体;下鼻甲;
鼻腔鼻窦解剖变异有些是先天也有一些是后天产生的,但是鼻腔鼻窦变异会对人的身体产生负面的影响。
1.鼻的解剖结构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又是嗅觉器官,由外鼻、鼻腔和鼻旁窦3部分组成。
包括上颔窦、筛窦、额窦和蝶窦,具有温暖、湿润空气的作用,并对发音起共鸣的作用。
2.鼻腔鼻窦的解剖变异
2.1鼻中隔的解剖变异
2.1.1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偏离是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并引起鼻腔的功能障碍和症状如鼻塞、鼻出血和头痛。
对鼻中隔偏曲的判定标准不同,综合文献的结果,发生率为40%~96.6%[1]。
2.2下鼻甲的解剖变异
下鼻甲骨是是一个独立、呈水平卷曲状的薄骨片,咽鼓管口距离下鼻甲后端只有下鼻甲病理状态下均会影响咽鼓管的开放.
2.2.1下鼻甲肥大。
下鼻甲肥大是指下鼻甲长期受到炎症反应的刺激而出现鼻甲粘膜增厚,进而导致鼻腔阻塞。
下鼻甲肥大的症状包括单侧或双侧鼻塞,呈持续性。
2.3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变异
窦口鼻道复合体由Naumann首先提出,是以蹄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2]。
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域(OMC)的解剖变异[3],不是解剖学结构,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包括筛漏斗等。
2.3.1中鼻甲变异
中鼻甲是筛窦内侧壁的标志,中鼻甲前部附着缘在前预底骨处;中鼻甲后部附着在鼻腔外侧壁(纸样板)的后部,这部分中鼻甲被称做中鼻甲基板,起固定中鼻甲的作用[4]。
2.3.1.1中鼻甲反向偏曲
中鼻甲反向偏曲即中鼻甲凹面向内,凸面向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3%~26.1%不等[3,5-8]。
中鼻甲反向偏曲往往与中鼻甲气化伴发,较严重时可引起鼻中隔偏曲,甚至引起对侧钩突外偏。
2.3.1.2中鼻甲气化
中鼻甲气化是一种常见的鼻腔外侧壁解剖异常,可以看做是正常筛窦气房气化的延伸,文献报道其发生率8.4%~53%[3,5-8]。
根据中鼻甲气化部位的不同分为垂直板、球状部及广泛气化。
2.3.2钩突变异
钩突是独立的结构属于上颌骨结构的新月状骨板,它的变异包括钩突偏曲、钩突气化、钩突肥大等。
2.3.2.1钩突内偏
钩突内偏是钩突角度小于135°,钩突内缘与中鼻甲外缘间距变小。
LAINE等[9]认为钩突过度内偏可以阻塞中鼻道,造成前组筛窦、额窦及上领窦的引流不畅。
2.3.2.2钩突外偏
钩突外偏是钩突角度大于145°,钩突上缘与筛泡下缘间距变小。
同侧中鼻甲气化、反向偏曲及严重的鼻中隔偏曲都可能引起钩突外偏。
有人认为钩突外偏可引起筛漏斗狭窄,从而影响上领窦的引流[10]。
2.3.2.3钩突气化
钩突气化也叫钩泡,献报道其发生率0%~4%[3,5-8]等,Bolger[7]认为钩泡是由鼻丘气房过度气化达钩突前上缘而形成,钩突气化的发生多为单侧。
李源等[11]发现变异钩突可致筛漏斗狭窄及其额隐窝解剖学关系改变。
总结
随着功能性内镜鼻窦外科理论的建立和发展,鼻腔鼻窦解剖变异对人体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同时耳鼻喉的疾病和解剖变异之间可能存在某些联系,其共同作用构成了危害人体的致病因素。
参考文献:
[1]ZinreichSJ.Functional anatom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of the paranasal sinuses.Americian Journal of the medical sciences,1998,316 (1) :2-12.
[2]韩娜,雍军,孙捷,等.194例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与支气管哮喘及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1,34(9):925-929.
[3]刘贤,张革化,许庚,等.CT扫描分析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在鼻窦炎发病中的意义[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9,34(3):143.
[4]周建波,肖旭平,王继华,等.鼻内镜手术中保留中鼻甲基板水平骨性框架结构的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45(3):193-196.
[5]Earwaker J.Anatomic variants in sinonasal Ct.Radiographics,1993,13(2);381-415.
[6]Lerdlum S,Vachiranubhap B.prevalence of antatomic variation demonstrated on screening sinus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clinical correlation.Journal of the Medical Association of Thailand,2005,88(suppl)4:s110-5.
[7]Bloger WE,Butzin CA,Parsons DS.paranasal sinus bony anatomic variatomic variations and mucosal abnormalities:CT analysis for endoscopic sinus rygoscope,1991,101:56-64.
[8]Arslan H,Aydinlioulu A,BOZKURT M,et al.Anatomic variations of the paranasal sinuses:CT examination for endoscopic sinus surgey.Auris,Nasus,Larynx,1999,26(1):39-48.
[9]Laine FJ,Smoker WR.The ostiomeatal unit and endoscopic surgey:anatomy,variation,and imaging findings in inflamatory diseas.Americi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1992,159(4):849-57.
[10]Hay SA,Laine L,Taber FJ,et al.Coroal imaging of the oseometal unti:anatomy of 24 variants, 2002,26(1):153-7.
[11]李源,许庚,杨月如,等.筛蝶区域与视神经管和颈内动脉的毗邻关系[ 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5,30: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