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中秋分外明 人
月到中秋分外明,人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月到中秋分外明,人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月到中秋分外明,人逢佳节倍思亲”这句古诗,描述了中秋节的时候,月亮特别明亮,人们在这个节日里更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也是一年中秋天最明亮的时候。
月亮在这个时候特别圆、特别亮,给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感觉。
而正因为月亮如此明亮,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更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人们经常难以与亲人团聚。
特别是在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里,思念之情更加浓烈。
因此,月到中秋、人逢佳节,更加让人思念亲人、追思故乡,希望能够与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中秋节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在这一天,家人会一起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家人之间的感情,也让人们更加思念那些不能与自己共度佳节的亲人。
除了个人的家庭团聚,中秋节也是朋友之间互赠礼物、互相祝福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互相交流问候,传递祝福和思念,让彼此感受到亲情和友情的温暖。
总的来说,“月到中秋分外明,人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在中秋节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家庭团聚的渴望。
无论身在何处,中秋节都是一种思念亲人、回忆故乡的时刻,也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情感、表达关心的重要时刻。
八月十五月圆人团圆的经典语录

八月十五月圆人团圆的经典语录1. "月圆人团圆,团圆如意事事兴。
" - 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在中秋节这个特殊日子里,期望家人团聚、和睦相处,并希望一切都如意顺心。
2. "月到中秋分外明,人团圆乐事多欢。
" - 这句话强调了中秋节的月亮特别明亮,而团圆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好时光。
3. "和睦团圆家庭月,幸福快乐满人间。
" - 这句话传递了一个温馨的信息,即在中秋节这个特殊的时刻,家庭团聚带来了幸福和快乐。
4. "辞旧迎新月圆时,家人团聚乐逍遥。
" - 这句话意味着中秋节是一个告别旧的、迎接新的时刻,而家人团聚则让人畅快欢乐。
5. "月儿圆圆照人笑,人团圆圆满幸福。
" - 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中秋月圆的景象,让人们感受到家庭团聚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6. "守岁与月共明亮,人团圆乐事连天。
" - 这句话传达了中秋节夜晚家人团聚,一起守岁欢乐的场景。
7. "月圆又圆逢团圆,家人同心事事妍。
" - 这句话表达了中秋节家人团聚的意义,因为月圆和家人的团聚,一切都变得美好。
8. "月中寄思忆,人间谱温情。
" - 这句话凸显了中秋节人们怀念远方亲人的情感,同时也传达了家人之间的温情。
9. "月圆圆,人团团,笑开花,乐无边。
" - 这句话描绘了在月圆之夜,家人的团聚让人们欢笑开怀,快乐无边。
10. "日月同辉,人心同愿。
" - 这句话突出了月亮和人们的心愿在中秋节这一天达成共鸣,带来团圆和幸福。
月到中秋分外明的意思

月到中秋分外明的意思月到中秋分外明的意思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八)。
原文原文只此二句。
注释爽:精神状态好。
明:明亮皎洁。
赏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人们在遇到高兴事的时候,总是精神焕发,春风得意,就像月亮一到了中秋,总是分外明亮皎洁。
后人常用这两句诗描述人在遇到喜事时,精神总是处在最佳状态。
简介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节日简介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
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
中秋节的传统民俗歌谣与谚语

中秋节的传统民俗歌谣与谚语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全家团聚欢庆的时刻。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除了享用美味的月饼和赏月,还会通过歌谣和谚语来表达对中秋节的热爱和祝福。
本文将介绍中秋节的传统民俗歌谣与谚语,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些古老而有趣的传统吧!一、中秋节的传统民俗歌谣1.《嫦娥奔月》嫦娥奔月耳尖尖,月宫探亲心不倦。
吴刚一锄守年轻,玉兔同在指皓宵。
吴刚愿望刀要精,瑶池天桥手恐冷。
待到永夜堕人间,举头东望月华明。
这首歌谣描述了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嫦娥为了寻找真爱和忠诚,选择成为月宫仙子,与月宫中的玉兔和吴刚作伴。
这首歌谣旋律优美,通俗易懂,是中秋节期间家家户户传唱的歌曲。
2.《月儿圆圆亮》月儿圆圆亮,亮亮的月儿圆。
中秋节喜庆,庆祝圆圆的月。
赏月吃月饼,饼饼团团圆。
共享幸福时光,度过美好夜晚。
这首歌谣以简洁明快的旋律表达了中秋节的喜庆和团圆之情,歌颂了圆月的美丽和可爱的传统文化。
二、中秋节的传统谚语1. 月到中秋分外明,人到中秋团圆情。
这句谚语表达了中秋节的主题,即中秋月圆代表着家人团聚。
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思念相连,人们就能感受到节日的温馨和浓厚的家庭情感。
2. 金秋九月闻芦苇,银字有声迎月来。
这句谚语用形象的描写表达了金秋九月的美好景象,称赞了中秋月亮的明亮和璀璨。
芦苇在秋天迎风摇曳,听起来像是银字有声,为节日增添了诗意的氛围。
3. 月到是秋分外明,人到中秋心更暖。
中秋节是感恩的时刻,人们聚在一起庆祝团圆,也表达了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这句谚语强调了人们在中秋节更加温暖和亲近的心理状态。
4. 中秋吃月饼,团圆心意长。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中秋节吃月饼是一种团圆的象征,也传递了对亲朋好友的思念和祝福。
无论远近,都能用美味的月饼表达心意和传递爱意。
总结:中秋节的传统民俗歌谣与谚语是中华民族丰富多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些歌谣和谚语,我们不仅能了解到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美好寓意,还能感受到中华民族对团圆和家庭的重视。
中秋的谚语

中秋的谚语
1.月到中秋分外明,时至佳节倍思亲。
——谚语
2.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谚语
3.八月十五下一阵,干到来年五月尽。
——谚语
4.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
——谚语
5.七月十五枣红皮,八月十五枣半干。
——谚语
6.八月十五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
——谚语
7.中秋过了闰八月,团圆过了又团圆。
——谚语
8.团圆莫作波中月,洁白莫为枝上雪。
——谚语
9.中秋节的月亮——正大光明
10.秋夕月明,苏子黄岗游绝壁;春朝花发,石家金谷启芳园。
——
《声律启蒙》
11.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醒世恒言·卷十八》。
月到中秋分外明

月到中秋分外明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赏月,是人生一大美事。
一年中有十二次月圆,而唯独中秋的月圆牵动着古今一代又一代人的心。
月圆人团圆,月到中秋分外明,人到中秋更深情。
记得小时候,只就知道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月亮很大很圆,以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月饼和团圆饭。
慢慢地长大了,知道的也就多了。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
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即中秋,在我的印象中,中秋节是一个很诗情画意、很有人情味的传统节日。
——那个关于吴刚、嫦娥、桂树和玉兔的千年不老的美丽传说——秋高气爽,飘着稻香的季节有着丰收的喜悦——月圆之夜,有团圆的味道,也寄托了人们的相思之情。
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些耳熟能详的千古绝唱更为中秋夜增添了许多浪漫色彩。
今中秋夜,团圆夜,皎洁的月亮好似一轮圆盘挂在天空中,望着天空的月亮就像看见了远方的亲人,因为大家在分享同一轮明月。
奶奶常说,好人死了以后会化作天空最亮的星星。
中秋越近,思乡的心越深切,就越想回家过节。
我还小,也没怎么出过远门,所以可能感觉不到漂泊在他乡的游子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
可是我会想念不在身边的亲人特别是化作天上星星的亲人。
于是,我想今年的中秋,我要和爸爸妈妈找一个宽敞的地方,摆一个小桌子,一边吃着月饼、水果,一边看着天上的圆月,让月亮带去我对远方亲人的无限思念。
看着月亮就像看到了亲人。
中秋夜你是否也在月下默默凝望与守候?我爱月色,特别是中秋的月色。
因为她的素雅与恬静,给人一种柔柔的温情和悠悠的思绪。
月色轻如烟,淡如云,细如沙,柔如水,具有妖媚,幽静,娴淑的性格。
因而月色之美常把人带入遐想和沉思之中。
月色之美,婀娜多姿。
她有性格上的温柔美、宁静美、沉稳美等等。
与月相伴,有一种极平淡极自然的境界。
身居月下“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以问之”人们常把自己的隐哀向月色吐露,视月色为知音。
张荣生爱情诗词精选36-34. 七言古风:月到中秋望月怀人

【张荣生爱情诗词精选36-34】
七古·月到中秋望月怀人
●张荣生
月到中秋分外明,
清晖洗练你我情。
光泻银汉三千里,
心输金石一般灵。
人海熙攘逢岂易,
世事纷纭念不停。
聚少离多南柯梦,
教我如何不想您?
(2013-09-19,晨梦得之。
)
注释:
1.解题,诗为中秋怀人而作;昨夜睡后思筹明日祝节短信,先得第一二三八共四句,是为七绝,然意犹未尽,至晨起前得第四五六七句为补,足成七律,急起录稿。
2.输,送。
3.南柯梦,谓有些类型的爱情,在现实生活中,只存在于当事双方的心中;唯其不可实现,转致格外珍贵,而显美丽动人。
有关中秋节的谚语,俗语,古诗

有关中秋节的谚语,俗语,古诗中秋的谚语: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石家庄谚语)中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
(张家口谚语)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
(邢台谚语)吃乱了月饼死公公。
(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否则就算吃乱了月饼)五月回港扒龙舟,六月割禾有钱收,七月烧纸盂兰节,八月赚钱买饼尝中秋。
(茂名)中秋的俗语:穿绣裙绣荷包也有花也有粉月亮光光骑马燃香土脚起铰莲花绣莲子莲子烩姑仔今年你几岁三岁三穿白衫滚乌边荷包腰肚围穿色裤滚青边拜月娘拜月好头毛好嘴齿大是兄细是地月娘仔你不可给阮割耳东也拜西也拜月婆婆月奶奶保佑我爹做买卖不赚多不赚少一天赚三大元宝请你八月十五来坐土中秋的谚古诗:月下独酌 (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夜静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民谣: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 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 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Leabharlann 月到中秋分外明 人到佳节倍思亲
把酒问月 中秋月 李白 水调歌头 (宋)苏轼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银汉无声转玉盘,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此生此夜不长好,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明月明年何处看。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