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六套)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理念?()A. 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B.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发展C. 强化语法知识教学,提高学生语法运用能力D.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自主阅读的能力2. 以下哪个不是中学语文课程性质的表现?()A. 工具性B. 实践性C. 知识性D. 人文性3. 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学语文课程目标?()A.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B.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C.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D.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4. 以下哪个不是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主要部分?()A. 文学作品B. 古代诗词C. 现代文D. 英语语法5. 以下哪种教学方法不属于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教学方法?()A. 情境教学法B. 案例教学法C. 语法分析法D. 任务驱动法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中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中学语文课程性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8.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9. 中学语文课程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10.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教学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请简要阐述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2. 请简要阐述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13. 请简要阐述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具体内容。
四、案例分析题(20分)14. 请结合以下案例,分析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某中学语文教师在教授《背影》一文时,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文中的角色,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二、答案一、选择题1. C2. C3. C4. D5. C二、填空题6. 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强化语法知识教学,提高学生语法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自主阅读的能力。
(完整)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一、填空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4.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所起的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5.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6.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的。
7.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8.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7-9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9.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10.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11.7——9年级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12.7——9年级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
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13、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14、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
15、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能力提升,试题的设计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本文将就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进行探讨。
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从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选项。
古言有云:一年之计在于春。
但是,春天气温忽高忽低,容易引起感冒。
然而,现代的感冒病毒却与其他季节没什么分别,只是在春天更为“高产”一些。
所以,要很科学地防感冒,不三不四地服药对身体非常不好,效果也不明显。
冬天是感冒的高发季,有些人一感冒,就吃点热性的中药,据说是为了把感冒药气提早“热”出体外。
这种做法否定了祖先的智慧:曾祖母总说,“得病了就要清清火。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春天容易引起感冒B. 没有合适的方法能够很好地防感冒C. 春天感冒病毒的产量较高D. 不适合随意服药2. 以下哪种药物不适合春天感冒()A. 中药B. 西药C. 药物D. 感冒药解析:1. B。
根据文章第一段,“要很科学地防感冒,不三不四地服药对身体非常不好,效果也不明显。
”并且提到了“合适的方法”,因此选项B 错误。
2. A。
根据冬天吃热性中药的说法,“感冒药物”指的是药物治疗感冒,而并不局限于西药或中药。
二、写作请你根据以下提示,用故事的形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假设你正在海边度假,突然发现海滩上有一只海龟触礁无法回到大海。
请你向读者描述这个场景,然后给出你是如何帮助这只海龟回到大海的。
提示词语:“海边度假”、“海龟触礁”、“帮助”、“大海”解析:首先,我们需要描述海边度假的场景,描绘出蔚蓝的海水、洁白的沙滩和美丽的椰树。
接着,我们向读者展示一只海龟触礁的情景,描述它无助的样子以及渴望回到大海的愿望。
然后,我们详细描述自己是如何发现这只海龟、怎样进行救助的过程,例如使用木板作为滑道,沿着滑道将海龟推回大海。
初一语文新课程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新课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应(yìng)聘应(yīng)用应(yìng)有尽有B. 称(chēng)职称(chèn)心如意称(chèng)兄道弟C. 强(qiáng)迫强(qiǎng)迫强(jiàng)人所难D. 乘(chéng)客乘(shèng)机千乘(shèng)之国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B.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D. 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追求。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夜空中的星星一闪一闪,好像在对我们眨眼。
C. 那座山高耸入云,仿佛要触摸到天边。
D. 河水潺潺,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狮子一样勇猛。
B.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
C.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坚硬。
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比喻。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是温暖的,夏天是炎热的,秋天是凉爽的,冬天是寒冷的。
B. 他勤奋学习,他刻苦钻研,他不懈追求。
C. 我们要热爱祖国,我们要热爱人民,我们要热爱生活。
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排比。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是唐代诗人________的《静夜思》中的名句。
7.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岳阳楼记》,作者是________。
8.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________》中的诗句。
9.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________》。
10.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孟子》中的名句,体现了________思想。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六套)

2019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一)第一部分课标(30分)一、填充题(每空1分,共6分)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与()的统一。
2、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第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
3、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充分体现了发展性教学要求和内容,其核心是()。
二、选择题(1为单项选择,2分;2、3为多项选择,各3分。
共8分)1、阅读教学过程是()A.教师与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C.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D.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多重对话的过程。
2、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A.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B.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C.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D.关注指导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
3、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A.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面向全体学生。
B.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C.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D.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E.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F.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取不同的方式三、判断正误题(正、误分别在句后括号内划√、×即可)(4分)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目标中提出,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500万以上。
()3、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知识的创新,不仅仅是知识的交流,更是一种人格的全面形成的对话。
对话的本质是师生共同寻求、发现真理。
()4、新课程下,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变,由学生的管理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转变,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转变,由唯师独尊向师生平等学习的合作者转变。
2019语文试卷七年级【含答案】

2019语文试卷七年级【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A. 日B. 月C. 明D. 早2.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史记》?A. 画龙点睛B. 一鸣惊人C. 对牛弹琴D. 杯弓蛇影3. 下列哪个朝代不属于唐宋元明清?A. 梁B. 齐C. 陈D. 周4. 下列哪个字是会意字?A. 林B. 木C. 森D. 材5. 下列哪个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A. 杜甫B. 白居易C. 王之涣D. 王勃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2. “床前明月光”是杜甫的诗句。
()3.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
()4. “望梅止渴”这个成语出自《三国演义》。
()5.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成语是形容桂林的山水美景。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_________,春风又绿江南岸。
”2. “_________,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 “_________,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4. “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5. “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西游记》的主要情节。
2. 请简述“初唐四杰”的代表作。
3.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
4. 请简述《水浒传》中的“智取生辰纲”。
5. 请简述“唐诗宋词元曲”的特点。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举例说明什么是“借代”。
2. 请举例说明什么是“对偶”。
3. 请举例说明什么是“排比”。
4. 请举例说明什么是“夸张”。
5. 请举例说明什么是“拟人”。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
2. 请分析《西游记》中的主题思想。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用“对偶”的手法,写一句描述春天的诗句。
2. 请用“拟人”的手法,写一句描述秋天的诗句。
八、专业设计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设计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方案。
初中新课标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新课标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狼藉B. 狼籍C. 狼籍D. 狼籍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大学》3. 以下哪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做事不认真,不负责?()A. 一丝不苟B. 敷衍了事C. 兢兢业业D. 精益求精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勃D. 孟浩然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A. 月亮B. 星星C. 云彩D. 太阳7.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王之涣B. 孟浩然C. 李白D. 杜甫8.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的是()A. 人的品德B. 人的智慧C. 人的力量D. 人的勇气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位诗人之口?()A. 王之涣B. 李白C. 杜甫D. 王勃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答案:1-5 CADBA 6-10 ABBC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______的代表作之一。
2.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共有______人。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______》。
4.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是小说的主线之一。
5.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望》。
答案:1. 王勃 2. 108 3. 《水调歌头》 4. (空) 5. 杜甫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材料略,根据材料内容回答问题)1. 文章中提到的“他”是谁?请简要概括其主要事迹。
2019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试题 附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精品试题附答案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18)一、累2分)(★1.用楷书写下面的句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选择字后括号内注音全对的一项(★2 )2分)(n))踌躇(chú)心弦(xuá A.狼藉(jí)汩汩(gǔà隘(i)口yǎnchuíní B.忸怩()唾手()俨然())偻)马 C.牝(pìn 伛(yǚ窒(zhì)守厮(sī)息)n蹂躏(颓(蛊()gǔ)惑tuí)唐lìhá D.彷徨(ng( )2分)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行云流水般的歌声使所有在场的听众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一方困难百方支援,被洪水冲得囊空如洗的灾区又重建了家园。
B C.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D)分.根据要求写出课文原句。
★4(6《马说》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苏轼《水调歌头》中抒写人事多变,月轮盈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3《与朱元思书》中,作者由景生情,因情明志,表达鄙弃名利思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表达作者的伟大抱负的句(4《岳阳楼记》中表现古仁人的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欧阳修在滁州为官,他勤于政绩,与百姓同乐,他是这样描述山间醉人的四季之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八年级语文试题第页8共页1.(6)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表明自己誓死报国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一)第一部分课标(30分)一、填充题(每空1分,共6分)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与()的统一。
2、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第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
3、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充分体现了发展性教学要求和内容,其核心是()。
二、选择题(1为单项选择,2分;2、3 为多项选择,各3分。
共8分)1、阅读教学过程是()A. 教师与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 学生与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C. 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D. 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多重对话的过程。
2、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A.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B.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C. 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D. 关注指导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
3、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A. 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面向全体学生。
B.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C.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D.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E.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F. 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取不同的方式三、判断正误题(正、误分别在句后括号内划√、×即可)(4分)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目标中提出,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500万以上。
()3、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知识的创新,不仅仅是知识的交流,更是一种人格的全面形成的对话。
对话的本质是师生共同寻求、发现真理。
()4、新课程下,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变,由学生的管理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转变,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转变,由唯师独尊向师生平等学习的合作者转变。
这种角色新的定位,要求每位教师需要学习、更新、适应。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2分)1、为什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在新课程理念下,怎样使用教材?谈谈你的看法或做法。
3、如何发挥师生双方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二部分教材(70分)一、判断题(1题3分,2小题5分,共8分)1、检查下列词语中有无错别字,将查出的错别字依次写下来并予以改正①原驰腊象②周公吐哺,天下归心③幽默是高品味的文化④人生鼎沸⑤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⑥慎言⑦一言既出,四马难追2(1)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2)去参加歌咏队,去建设铁路,去作飞行师,去坐在实验室里,去写诗,……去以自己的火点燃别人的火,去以心发现心。
()(3)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4)点燃激情看激情火焰驾祥云登珠峰照耀千山万水;传梦想愿递梦想金凤载和谐伴嫦娥飞越四海五洲。
()(5)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分)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的处的关联词,恰当的一组是()不管是修缮是重建,对废墟来说,意义在于保存。
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得不偿失。
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民族的郁忿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抹去了昨夜的故事,去收拾前夜的残梦。
,收拾来的又前夜残梦,今日的游戏。
A.或因为虽然不是就是B. 或如果但是仅是不是C. 还即是所以仅是不是D. 还如果但是不是仅是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标号处的标点符号,恰当的一组是()薛老师说:“古人说①兼听则明,偏听则暗②全班四③五十人的意见,你最好都听一听④搞清大多数人到底赞成什么。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100字以上)(4分)(2)简述全诗的写法及“坼”“浮”运用妙处。
(2分)四、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芝兰绕阶黄牛耕地翠柳迎春桃李满园千里绿春锦绣座凝香万山金新春对联教师办公室对联五、(一)(二)文言文阅读回答文后问题(22分)(一)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觽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闲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 节选司马迁《陈涉世家>》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如涉及通假字,须答出该字的意思.....)(4分)①辍.耕之垄上()②天下苦.秦久矣()③为天下唱.,宜多应者()④固以怪.之矣()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2分)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3、请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出陈胜用以“威众”的两件事(4分)①;②(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1、翻译全文(4分)五、表达交流题(作文,30 分)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中国教师的“祖师爷”非孔子莫属。
孔老夫子有一句著名的话:“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是默默地牢记知识,勤奋学习不厌倦,教诲别人不厌倦,对我来说,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呢?孔夫子对待学习终生不倦的态度是我们中华学子的楷模,试问,他老人家学习的劲头是从哪里来的呢?显然是学习的需要。
在你的教学生涯中一定会有值得回忆的这方面事情,请你打开你记忆的阀门,让有意义的事情在你的笔尖流淌。
(1)题目自拟,写一篇600字教育叙事文章。
(2)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章中不透露个人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第一部分课标(30分)一、(6分) 1、工具性人文性 2、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3、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二、(8分) 1、D 2、A B C 3、B C D E三、(4分) 1、√ 2、× 3、√ 4、√四、(12分)1、(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好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需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不仅适应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而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3)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亦应该积极倡导。
2、在新课标提出以前,教材是课程实施的唯一资源,教材处于教学中心地位,教师要求学生背教材,记教材,即教师是在“教教材”。
在新课标中,提倡“用教材教”,就是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并开发其它课程资源,实现新课程“人本”教育理念,使教材更好地服务于师生。
“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也不是脱离教材。
教材仍是重要课程资源,关键是怎么用,怎样用好。
我认为用好教材须做到以下几点:(1)领会教材精神,做到心中有数。
(2)关注现实生活,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
(3)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创造力来分析教材、挖掘教材、超越教材、发展教材。
3、(1)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教学;(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第二部分教材(70分)一、1、(3分)①腊—蜡③味—位④生—声⑦四—驷⑧仓—沧⑨事—是2、(4分)(1)拟人(2)排比(3)比喻(互喻)(4)对偶(5)顶真二、(4分)1、 D 2、B三、(6分)(1)(4分)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2)(2分)全诗以自叙和抒情为主,真挚感人;写景只是三、四两句,既是实写,又寓想象,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四、(4分)翠柳迎春千里绿;黄牛耕地万山金。
桃李满园春锦绣;芝兰绕阶座凝香。
五、(22分)(一)(10分)1、(4分)①辍:停止②苦:苦于③唱:通“倡”,倡导④怪:,以…为怪(意思对即可。
)2、(2分)现在逃亡也是死,做大事也是死,同样是死,死于国家大事可以吗?(只要能通俗的语言把意思阐述出来即可。
)3、(4分)①置书鱼腹;②篝火狐鸣。
(二)(12分)1、(4分)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
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