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世界中的数学发现

合集下载

动物里的数学

动物里的数学

动物里的数学动物世界中的数学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晦涩的学科,但你可能不知道,在动物世界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数学现象。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趣的动物数学现象,带你一起探索动物世界中的数学之谜。

第一章:斐波那契数列与兔子繁殖斐波那契数列是一组无穷序列,其中每个数字是前两个数字之和。

这个数列在自然界中也有出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兔子的繁殖。

假设一对兔子在出生后第三个月开始繁殖,每对兔子每个月可以生一对小兔子。

那么经过n个月,共有多少对兔子呢?答案就是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2个数字。

这是因为在第一个月,只有一对兔子;在第二个月,还是只有一对兔子;而在第三个月开始,每个月的兔子对数都等于前两个月兔子对数之和。

所以,通过斐波那契数列可以计算兔子繁殖的数量。

第二章:蜜蜂与六边形蜂巢蜜蜂建造的蜂巢是六边形的,这不仅是因为六边形的结构更加稳固,还因为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

如果用其他形状的图形来构建蜂巢,将会浪费更多的空间。

利用数学的知识,我们可以证明六边形是最有效的形状。

假设我们要用相同的面积来构建蜂巢,如果使用正方形,将会有更多的空隙;如果使用圆形,同样会浪费空间。

而六边形正好在这方面达到了最佳效果。

第三章:鸟群与V字队形当我们看到鸟群在天空中飞行时,它们往往排成一个字母V的队形。

这个队形背后也隐藏着一些数学的原理。

队形的V字形状可以减少空气阻力,让鸟群更加省力地飞行。

其次,队形中的每只鸟都能够看到前面的鸟,这样可以提高整个群体的反应速度和飞行效率。

队形中的每只鸟都可以利用空气上升的气流,从而节省体力。

这种利用气流的方式也遵循着数学中的一些原理,使得整个鸟群能够更好地适应飞行环境。

第四章:斑马与条纹斑马身上的条纹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谜团。

科学家们通过数学的方法研究发现,斑马身上的条纹可以起到一种视觉欺骗的作用。

斑马条纹的密度和宽度可以使捕食者产生视觉上的干扰,使其难以判断斑马的精确位置和行动方向。

这种视觉干扰使得捕食者难以成功捕食,从而保护了斑马的安全。

动物的数学头脑(二)

动物的数学头脑(二)

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发现,数学并非人类所特有的专利。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不仅也具有一定的“数学头脑”,而且它们所具有的数学本领令人称奇,叫人折服。

因此说它们是名不见经传的“数学家”,一点也不为过。

几乎所有的蜂巢都是由数千乃至数万间蜂房组成的,如此“宏伟”的建筑,一群蜜蜂在一昼夜的时间内就可建成,真可谓是卓越的天才“建筑师”。

这些蜂房都是大小相等的六棱柱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

底面是由三个全等的菱形面封闭起来,而且这个菱形的钝角均为109°28′、锐角均为70°32′。

这样既坚固又省料。

蜂房的巢壁厚0.73毫米,误差极小。

工蜂建造出这种特定形状的蜂巢,就好像事先经过大脑周密计算过一般。

因为这种结构的蜂巢用材最少而容积却最大,非常符合几何学原理和省工节材的建筑学原理,真是巧夺天工,令人类自叹不如。

由此可见,蜜蜂的“数学头脑”确实非同一般。

更为令人感到惊奇的动物的数学头脑(二)□王晖是,每天上午,当太阳升起在地平线上方30°时,蜜蜂中的侦察蜂就会准时飞出去寻找蜜源,找到后就会马上飞回来用它们特有的“舞蹈语言”,向蜂王报告蜜源的准确方位、距离的远近和数量的多少,蜂王便会据此分别派出数量不同的蜜蜂前去采蜜。

非常奇妙的是,它们的“模糊语言”却相当准确,蜂王派出去的蜜蜂不多不少,恰好都能吃得饱,并且还能保证回巢酿蜜。

简直是太神奇了。

有一种红蚂蚁,在外出搬运食物时,总是排列整齐,井然有序,一只紧跟着另一只,在每10只小蚂蚁之间就会有一只大蚂蚁,就好像是小蚂蚁的班长一样。

令人不解的是,从来没有一只蚂蚁会擅自打破这种秩序。

研究人员还发现,狼能够从复杂的声音中理解数量信息。

在狼靠近装了肉的盆子时,用手指以固定频率敲击某个物品,发出声响,敲击的次数与装肉的盆子序号相同。

半个月后,它们便弄懂了其中的奥秘,手指的敲击次数揭示了肉的所在,因此可以找到序号和敲击数相同的盆子。

它们才是真正的数学家 寻找自然界中的数学

它们才是真正的数学家 寻找自然界中的数学

它们才是真正的数学家寻找自然界中的数学为什么一片叶子,总能精确的分成两瓣?各种花的花瓣成完美星形?贝壳和松果的螺旋形生长模式?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其实生活中就是有很多的数学家,例如猫: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猫睡觉时总要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这样身体露在冷空气中的表面积最小,因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

)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资源,可以帮助大家学习,哪怕是数学。

其实如果家长有时间,可以引导孩子查资料以这个为主题,做亲子游戏:看看数学界到底有多少数学高手。

编辑先透露一下,蜘蛛,蚂蚁,丹顶鹤,老鹰,壁虎,鼹鼠,蛇之类的都是数学高手哦,然后做成册子。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也可以培养数学兴趣,扩大视野。

蚂蚁---"计算专家"。

蚂蚁堪称是动物世界中的数学奇才。

因为它除了拥有计算能力还精通几何学。

以前我们总觉得蚂蚁在寻找食物时,总是能够找到通往食物的最短路线是很神奇的事情。

其实蚂蚁是运用了两个技巧找到回家的路——视觉标志和气味踪迹。

例如蚂蚁总英国科学家兴斯顿作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把一只死蚱蜢切成三块,第二块比第一块大一倍,第三块比第二块大一倍,当蚂蚁发现这食物40分钟后,聚集在最小的一块蚱蜢旁的蚂蚁有28只,第二块44只,第三块89只,后一组较前一组差不多多一倍。

蚂蚁的计算本领如此精确,令人惊奇!突尼斯的沙漠蚂蚁--数学奇才突尼斯斯经常会吹海风,也没有岩石等可以给蚂蚁提供视觉标志,但是动物是奇特的,它们会"路径整合"。

根据蚂蚁导航研究人员马丁·穆勒和吕迪格·韦纳的研究,沙漠蚂蚁"能够不断计算其当前位置到之前位置的轨迹,根据这样的计算结果,它们在返回时不会'重走回头路',而是在现场和起点间连上一条直线。

"不可思议啊!这是怎么实现的?原来这里的蚂蚁有看太阳的习惯,通过计算其路径的角度相对于太阳的位置来确定自己走的方向。

动物的“数学头脑”

动物的“数学头脑”

动物的“数学头脑”作者:来源:《作文周刊(小学高年级版)》2008年第15期科学家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数学并不是人类的专利,自然界中的某些动物也具有一定的“数学头脑”。

英国数学家亨斯顿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把一只死蚂蚱分成3块,第二块比第一块重1倍,第三块比第二块重1倍,蚂蚁发现这些食物40分钟后,便有23只蚂蚁搬运最小的那块食物,有44只蚂蚁搬运中块食物,有89只蚂蚁搬运大块食物。

蚂蚁的这种“分工”,没有一定的“数学头脑”能够办到吗?几乎所有的蜂巢都是由几千甚至数万间蜂房所组成。

它们都是大小相等的六棱柱体,底面由三个全等的菱形面封闭起来,而且这三个菱形的锐角均为70度32分,工蜂造出的这种特定形状的蜂巢,就好像事先经大脑周密计算过一般。

因为,这种结构的蜂房用材最少而容积最大,十分符合几何学原理和省工节材的建筑原理,真是巧夺天工。

有一种红蚂蚁,外出搬运食物的时候总是井然有序,一只跟着一只,而且每10只小蚂蚁中间就会有1只大蚂蚁,就好似它们的班长一样,令人不解的是,从来没有一只蚂蚁会擅自打破这种秩序。

丹顶鹤也具有一定的“数学头脑”。

它们在天空飞行的时候,总是排成“人”字形,而这个“人”字形的夹角总是保持在110度,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人”字形夹角度数的一半,恰好是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

看来,丹顶鹤的队形保持在110度飞行,这其中是藏着深奥的数学之谜的。

动物世界里的灵长类黑猩猩,那倒确确实实是有着一定的“数学头脑”的。

美国科学家通过对一只黑猩猩的实验,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实验人员每次喂给这只黑猩猩10个香蕉,时间长了,当喂给它8个香蕉的时候,它不肯离开,又喂了一个香蕉,它还是不肯离去,直到喂足10个香蕉的时候,它才满意地离去。

这个实验表明,黑猩猩是识数的,至少识10以内的数。

读后自检1.根据解释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词语。

(1)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2)形容整齐的样子。

()(3)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幼儿园中班数学动物园里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动物园里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动物园里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通过动物园这个主题,让幼儿学会观察、发现、归纳,巩固数数、比较大小等数学知识。

同时通过感性认识动物的外貌特征和生存习惯,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数教育内容:通过观察动物园中各种动物的数量,对幼儿数数的认识进行巩固和拓展,如“有几只老虎”、“有多少只大象”,并让幼儿学会用手指进行数数。

教学方法:通过实地观察和拓展练习,引导幼儿用手指或说出数字的方法进行数数,如:“请数一下笼子里有几只老虎?”、“请数一数这里一共有多少只大象”。

2. 比较大小教育内容:让幼儿学会对动物的大小、数量进行比较,如“这只大象比那只小熊大几倍”、“这里有比那里多的鸟”。

同时,让幼儿学会使用大小、数量词汇。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不同体型、数量的动物,并引导幼儿对它们进行比较和分类,如:“这只老虎比那只猴子大,这些鸟比那里多”。

3. 归纳教育内容: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对动物进行分类并归纳,如“哪些是食肉动物,哪些是食草动物”,“哪些是哺乳动物,哪些是爬行动物”,并学会运用分类词汇。

教学方法:将不同类别的动物放在一起进行展示,并引导幼儿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对它们进行分类和归纳,如:“请将这些食草动物放在一起,将这些食肉动物放在一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播放动物乐曲或展示有关动物的视频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认知探究环节(15分钟):1.进入动物园区域,教师向幼儿介绍各个动物的名称,并引导幼儿观察、听声辨物。

2.给幼儿分发手指板和数码卡,让他们跟随教师数动物数量。

3.引导幼儿发现动物的大小、数量的不同之处,并进行比较练习。

4.教师引导幼儿对动物进行分类,如颜色、大小、种类等。

3. 操作游戏环节(20分钟):1.给幼儿分发大中小图片,让幼儿进行身体大小的分类。

2.教师将动物分为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让幼儿进行分类,引导幼儿使用有关分类词汇。

动物中的数学知识

动物中的数学知识

动物中的数学知识动物王国是一个充满神奇与美妙的领域。

在动物世界中,数学原理在各种行为和特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动物中的数学知识,包括鸟类的飞行路径、动物的对称性、动物的斐波那契数列、动物的空间感知与拓扑结构、昆虫的计数能力、生物演化的数学模型以及动物数量的周期性变化。

1.鸟类的飞行路径鸟类在飞行过程中,会利用几何原理来优化飞行路径。

例如,燕子在飞行时会采取最优化的路线,以最短的距离和时间完成迁徙。

这种最优路径的几何原理涉及到了曲率和弧度等概念。

通过研究鸟类的飞行路径,科学家们可以深入了解鸟类的导航和迁徙行为。

2.动物的对称性动物的对称性体现在许多方面,如蜜蜂、蚂蚁和蝴蝶等昆虫的身体结构。

这些动物的对称性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涉及到数学原理。

例如,蜜蜂的蜂巢是一种典型的对称结构,体现了六边形的概念。

这种对称结构有助于蜜蜂节省空间和材料,同时也有助于加强蜂巢的结构强度。

3.动物的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在数学中常见的数列,同样也存在于动物的行为和结构中。

例如,金枪鱼在游动时划过的路径形成了一个斐波那契数列。

此外,蜜蜂在寻找食物和建造巢穴时,也会遵循斐波那契数列的规律。

这种数列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不仅体现了数学原理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应用,还为研究者提供了理解动物行为的视角。

4.动物的空间感知与拓扑结构动物在寻找食物、躲避天敌和迁徙过程中,需要精确地感知空间位置和方向。

许多动物利用几何学和拓扑学原理来识别周围环境。

例如,蚂蚁会使用直线和角的信息来构建最优路径。

此外,一些鸟类和鱼类也会利用地球的磁场来感知方向。

这些动物的空间感知能力,为拓扑学和几何学的研究提供了有趣的案例。

5.昆虫的计数能力昆虫的世界同样充满了数学原理。

一些昆虫具备计数能力,这在它们寻找食物、避开天敌和繁殖时非常重要。

例如,蚂蚁能够计算食物的数量,以便公平地分配给每一个成员。

这种计数能力涉及到分形和迭代函数等数学概念。

此外,蜜蜂的舞蹈也体现了对数学规律的理解,用于传递关于食物位置的信息。

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动物中的数学天才在我们周围的动物世界中,隐藏着一些令人惊叹的数学天才。

虽然它们没有接受过正式的数学教育,却依靠自身的智慧和天赋展现出了惊人的计算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个动物中的数学天才,并探讨它们是如何运用数学原理解决问题的。

章鱼的几何天赋章鱼是海洋中的智慧生物,它们具有出色的几何计算能力。

研究表明,章鱼可以准确地估算出自己能够通过缝隙穿过的最小尺寸。

这种能力使得它们可以有效地躲避天敌,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章鱼还擅长伪装,它们能够通过改变身体的形状和颜色,在海底中完美隐匿,使天敌无法察觉。

蜜蜂的集体智慧蜜蜂是社会性昆虫,它们以集体智慧闻名。

蜜蜂建造的蜂巢具有令人惊叹的几何结构,每个蜂巢都是由一系列六角形蜜蜂蜂房组成的。

这种六角形结构不仅可以提供最大的空间利用率,还能确保蜂巢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

蜜蜂运用数学原理,使得它们的蜂巢成为生物界的工程奇迹。

鸟类的航线规划候鸟是世界上最出色的航行者之一,它们每年都能准确地完成成千上万公里的迁徙。

但是,让人惊奇的是,候鸟并不是靠天性感知迁徙路线,而是依靠数学来规划航线。

候鸟依据地球的自转周期、磁场和太阳角度等数据,使用数学模型来计算出最佳的迁徙路线。

这种数学计算能力使得候鸟能够准确地找到迁徙途中的栖息地,充分利用气候和食物资源。

蚂蚁的路径选择蚂蚁是战胜距离的数学大师。

当蚂蚁寻找食物源或者回到蚁巢时,它们会选择最短的路径。

这种路径选择并非凭直觉,而是依赖于蚂蚁释放的信息素和数学计算。

蚂蚁不断释放信息素来标记路径,并且通过数学计算和信息素浓度的比较来选择最短的路径。

这种数学计算能力使得蚂蚁能够高效地寻找食物和传递信息。

结语动物中的数学天才向我们展示了自然界的奇妙之处。

它们不需要学习,仅凭本能和自身的智慧就能运用数学原理解决问题。

这些动物中的数学天才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得以发展和传承,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领域。

通过深入研究动物的数学能力,我们也许能够从中汲取灵感,应用到我们自己的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动物世界》数学教学PPT课件(7篇)

《动物世界》数学教学PPT课件(7篇)
0.90= 0.9 0.550= 0.55 7.1000= 7.1 6.080= 6.08 20.000= 20
(2)把下面的小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5 2.35 12.5 8 4.02000 4.2000
0.5= 0.500 12.5= 12.500 4.02000= 4.020
2.35= 2.350 8= 8.000 4.2000= 4.200
动物世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复习目标
理解小数的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掌握小数的位置的变化规律。 熟练近似数的求法。 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意义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读写法

基本性质
数 的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大小比较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

数大小的变化

性 质
生活中的小数: 单、复名数互化
600
6000或 6……
600.0
选择:
(1)0.7与0.700相比,( B ) A、大小相等,意义相同 B、大小相等,意义不同 C、大小不等,意义相同 D、大小不等,意义不同
(2)下面各数,把0去掉大小不变的是
( B )。
A、650
B、6.50
C、0.20
D、6.05
(3)0.1和0.9之间有( C )个小数。
把2.01的小数点去掉,变成(201), (扩大)到原数的(100倍)。与原数相差( 198.99 )。
3、直接写出各式结果。 2.17×10= 21.7 0.3÷10= 0.03 0.42×10= 4.2 5.31×100= 531 6.5÷100= 0.065 1.9×100= 190 6÷1000= 0.006 79×100= 7900 0.42÷10=0.042 60÷100= 0.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叶蜂用大腭剪下的每片圆形叶片,像模子冲出来似的, 大小完全一样。
• 我们都知道跳蚤是“跳 高冠军”。1910年,美 国人进行过一次试验, 发现一只跳蚤能跳33cm 远,19.69cm高。这个高 度相当于他身体长度的 130倍。按照这样的比例, 如果一个高1.70米高的 成年人能像跳蚤那样跳 跃的话,可以跳221米高, 相当于70层楼的高度。
蜘蛛也是一位“作图”专家.它用吐出 的丝结成的“八卦”形网,的确巧夺 天工,这种八角形几何图案,不但结 构复杂而且造型美丽,由中心向外辐 射的两条相邻半径间的两段蛛丝,都 是彼此平行的.此外,每一向横条蛛丝, 与主要辐射向外的蛛丝相交所成的角 度都相等。
VS
小小蚂蚁的计数本领也不逊色。英 国昆虫学家光斯顿做过一项有趣的 实验:他将一只死蚱蜢切成小、中、 大共3块,中块比小块大约1倍,大块 又比中块大约1倍,放在蚂蚁窝边。 蚂蚁发现这些蚱蜢块后,立即调兵遣 将,欲把蚱蜢运回窝里。约10分钟工 夫,有20只蚂蚁聚在小块蚱蜢周围, 有51只蚂蚁聚集在中块蚱蜢周围,有 89只蚂蚁聚集在大块蚱蜢周围。蚂 蚁数额、力量的分配与蚱蜢大小的 比例相一致,其数量之精确,令人惊 叹。
呵呵!大家有没有 发现我走路的轨迹 是正弦函数的图像 呢?^_^
• 冬天,猫儿睡觉 时,总是把自己 的身子尽量缩成 球状,这是为什 么呢???
• 原来,数学中有这样 一条原理:在同样体 积的物体中,球的表 面积最小。猫身体的 体积是一定的,为了 使冬天睡觉时散失的 热量最少,以保持体 内的温度尽量少散失, 于是猫儿就巧妙地 “运用”了这条几何 性质!
组员:
龙玉森 张洁慧 张倩飞 10110520124 10110520132 10110520133 Nhomakorabea 谢谢!
祝大家天天开心 ! O(∩_∩)O~ 学习棒棒!
动物世界中的 数学发现
•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 而且排成“人”字形。“人” 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 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 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 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 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 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 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 “默契”?
鹰类从空中俯冲下来猎取地上的小动物时,常常采取 一个最好的角度出其不意地扑向猎物。
• 壁虎在捕食蚊、蝇、 蛾等小昆虫时,总沿 着一条螺旋形曲线爬 行,这条曲线,数学 上称之为螺旋线。
• 鼹鼠“瞎子”在地下 挖隧道时,总是沿着 九十度转弯。
• 蛇在爬行时,走的是一 个正弦函数图形。它的 脊椎像火车一样,是一 节一节连接起来的,节 与节之间有较大的活动 余地。如果把每一节的 平面坐标固定下来,并 以开始点为坐标原点, 就会发现蛇是按着30度、 60度和90度的正弦函数 曲线有规律地运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