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合集下载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四章 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评价预测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四章 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评价预测

11
例题
已知某县 1995 年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是 300 万元,COD 排放总量是 250吨, 万元, 吨 2000 年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是 400 万元, 万元, COD 排放总量是 275 吨;若到 2010年工 年工 农业生产的总产值实现翻一番, 农业生产的总产值实现翻一番,用弹性系数 的年排放总量是多少吨? 法求那时 COD 的年排放总量是多少吨?
2010 − 2000
14
(5)由弹性系数 和β求出预测基准年与预测目 )由弹性系数ξ和 求出预测基准年与预测目 标年之间的α值 标年之间的 值
α=ξβ=0.023
(6)求出预测目标年 COD 的年排放总量 )
M = 275 × (1 + 0.023)
2010− 2000
= 345(t )
15
三、大气污染预测方法
水质模型法
完全混合的河流水质预测模型 一维河流水质模型 BOD-DO耦合模型 Streeter-Phelps模型 耦合模型: 模型、 BOD-DO耦合模型:Streeter-Phelps模型、 Thomas修正型 Dobbins-Camp修正型 修正型、 修正型、 Thomas修正型、Dobbins-Camp修正型、 Connor修正型 O’Connor修正型 Connor 湖泊水质预测模型 湖泊富营养化水质预测模型
(1)箱式模型 (2)高斯扩散模式
一般高斯扩散模式 高架连续点源地面浓度的高斯扩散模式 高架连续点源地面轴线浓度的高斯扩散模式 高架连续点源地面轴线最大浓度高斯扩散模式
(3)多源扩散模式 (4)线源扩散模式 (5)面源扩散模式 (6)总悬浮微粒扩散模式 (7)灰色预测模型
21
四、水污染预测方法
1、水污染源预测 工业废水排放量预测: (1)工业废水排放量预测: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4章: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法律手段)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4章: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法律手段)

5)、赋予环保部门更多处罚权 )、赋予环保部门更多处罚权
此外,修订后的《 此外,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 还进一步明确授权, 法》还进一步明确授权,在限期治 理期间,由环保部门责令限制生产、 理期间,由环保部门责令限制生产、 限制排放或者停产整治。 限制排放或者停产整治。这是一项 十分重要的权限。 十分重要的权限。
2)、增加应受处罚的行为种类 )、增加应受处罚的行为种类
第七十四条增设两种: 第七十四条增设两种:排污超过标 排污超过总量指标的; 准,排污超过总量指标的;第七十五 条增设1 即私设暗管的; 条增设1种,即私设暗管的;第七十八 条增设1 条增设1种,即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 策的小型重污染项目的;第八十二条 策的小型重污染项目的; 增设两种: 增设两种:不按照规定制定水污染事故 的应急方案的; 的应急方案的;事故发生后未及时启 动事故应急方案并采取应急措施的。 动事故应急方案并采取应急措施的。
第一节 什么是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
命令型和控制型:法律手段、 命令型和控制型:法律手段、行政 手段 经济型和激励型:经济手段、 经济型和激励型:经济手段、宣传 教育手段、 教育手段、科学技术手段 鼓励型和自愿型:环境信息公开、 鼓励型和自愿型:环境信息公开、 环境绩效管理
第二节 命令型和控制型的政策方法
1)、罚款幅度普遍提高 )、罚款幅度普遍提高
六是考虑违法时间长短。 六是考虑违法时间长短。如第七十 考虑违法时间长短 四条规定,排污超标或者超总量排污的, 四条规定,排污超标或者超总量排污的, 由环保部门处其违规排放期间应缴纳排 污费数额2 倍的罚款。不难看出, 污费数额2~5倍的罚款。不难看出,企 业违法排污的时间越长, 业违法排污的时间越长,不仅其应缴排 污费数额越大,其应受罚款额度也越高。 污费数额越大,其应受罚款额度也越高。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重点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重点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重点第⼀章绪论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个复合⽣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研究,⽽对⼈类⾃⾝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民⽣活⽔平提⾼对环境越来越⾼的要求,对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活动做出时间和空间的安排和部署。

环境规划是为改善环境质量制定进可⾏性⽅案⽽环境保护与建设⽅案则是其中的核⼼内容环境管理:1.21.3 环境规划的作⽤简1、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为4、以最⼩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5、是实现环境管理⽬标的基本依据3.2 环境规划的类型3.2.1按规划期划分长远环境规划:10年以上中期环境规划:5-10年(最常见是五年规划,便于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同步、纳⼊。

)短期环境规划:年度环境规划---五年规划的年底安排,可以对五年规划进⾏修正和补充。

***五年规划是环境规划的核⼼长远规划:制定长远环境⽬标和战略措施,宏观,不具体年度环境规划:具体,不全⾯3.2.2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1) 经济制约型(是为了满⾜经济发展的需要)-----环境保护服从经济发展的需要---先污染后治理(2)协调型-----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进⾏的规划,是当前的主流。

(3)环境制约型-----经济发展服从环境保护的需要,较少,也有,如⽇本。

3.2.3 按环境要素划分⼤⽓污染控制规划、⽔…、固废…、噪声污染控制规划3.2.4 按⾏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国家、省、市、县、乡环境规划等。

上⼀层次的环境规划是下⼀层次的依据和综合,下⼀层次规划是上⼀层次规划的条件和分解,因⽽下⼀层次的规划的实现是上⼀层次规划完成的基础。

3.2.5按性质划分(1)⽣态规划---从⽣态保护出发,在综合分析各种⼟地利⽤的“⽣态适宜度”的基础上,制定的⼟地利⽤规划。

28528环境规划与管理自考资料(绝密)

28528环境规划与管理自考资料(绝密)

28528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一章绪论【1】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p13(1)全面掌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资料,编制地区发展的规划纲要(2)搞好地区内工农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3)合理布局污染工业体系,形成“工业生产链”(4)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5)搞好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心循环(6)制定环境保护技术政策,采取综合的环境工程措施以保证规划区域内社会协调发展【2】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p15(1)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观念的转变是根本。

(2)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任务。

【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特征p8(1)整体性(2)综合性(3)区域性(4)动态性(5)信息密集(6)政策性强(7)环境规划与管理的自适性(8)广泛性和群众性【4】环境规划的类型p16一.按长期规划分:1.长远环境规划 2.中期环境规划 3.年度环境保护计划二.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1.经济制约性 2.协调型的环境规划 3.环境制约型的环境规划三.按环境要素划分:1.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2.水污染控制规划 3.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4.噪声污染控制规划四.按照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国家环境规划、省(区)市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县区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城市综合整治环境规划、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五.按性质划分:1.生态规划 2.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污染控制规划)3.自然保护规划4.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5】环境管理的类型p19一.按管理范围分类:1.资源环境管理内容包括: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管理与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保护、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等。

2.区域环境管理内容包括:城市环境管理;流域环境管理;地区环境管理;海洋环境管理;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风沙区生态建设和管理等。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技术手段与方法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技术手段与方法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成为了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技术手段与方法,以期为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一、遥感技术在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卫星、航空器等远距离获取地面信息的技术手段。

在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中,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的空间数据,用于分析城市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资源分布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准确评估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为规划者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的信息处理系统。

在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中,GIS可以将各种环境要素的数据进行集成和分析,帮助规划者了解城市生态环境的整体状况。

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确定城市生态环境的脆弱区域和敏感区域,为规划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三、生态模型在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中的应用生态模型是一种通过模拟和预测生态系统的变化来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方法。

在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中,生态模型可以帮助规划者预测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调控措施。

例如,通过建立城市水循环模型,可以评估城市水资源的供需状况,为城市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生态网络在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中的应用生态网络是指通过建立生态廊道、生态节点等连接要素,构建起城市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在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中,生态网络可以帮助规划者保护和恢复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

通过建立生态廊道,可以促进城市植物和动物的迁移和繁衍,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通过建立生态节点,可以提供城市居民的休闲和娱乐场所,改善城市居住环境。

五、生态评估在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中的应用生态评估是一种对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第四章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第四章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第四章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应包括环境评价、环境预测和环境决策等方法,其中环境预测和决策是环境规划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两项基本活动。

它们贯穿渗透在环境规划过程的许多环节中。

本章从综合集成的角度,重点介绍环境规划常用的预测与决策技术方法。

第一节环境预测社会经济预测方法⏹一、环境预测环境预测是一类针对环境领域有关问题的预测活动。

通常指在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和科学实验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环境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一)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1.社会发展预测重点是人口预测,也包括一些其他社会因素的确定。

2.经济发展预测重点是能源消耗预测、国内生产总值预测和工业总产值预测等,同时也包括对经济布局与结构、交通和其他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的预测与分析。

⏹3.环境质量与污染预测⏹环境污染防治规划是环境规划的基本问题,与之相关的环境质量与污染源的预测活动构成了当前环境预测的重要内容。

⏹4.其他预测⏹根据规划对象具体情况和规划目标需要选定,如重大工程建设的环境效益或影响;土地利用、自然保护和区域生态环境趋势分析;科技进步及环保效益等等。

⏹(二)预测方法选择与结果分析⏹1.基本思路⏹环境预测是在环境调查和现状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发展规划或预测,通过综合分析或一定的数学模拟手段,推求未来的环境状况,其技术关键是:⏹(1)把握影响环境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并获取充足的信息。

⏹(2)寻求合适的表征环境变化规律的数理模式和(或)了解预测对象的专家系统。

⏹(3)对预测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一点取决于规划人员的素质和综合问题的能力与水平。

⏹2.预测方法选择⏹3.预测结果的综合分析⏹预测结果的综合分析评价,目的在于找出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主要原因,并由此进一步确定规划的对象、任务和指标。

预测的综合分析主要包括资源态势和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和环境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环境规划的决策分析⏹一、环境决策过程及其特征⏹决策过程⏹针对一个决策问题作出决定时,总要包括决策者对要解决问题所抱有的目的。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

河海大学编(高纲号 0764)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环境规划与管理》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以及与环境相关专业的学生的专业课程。

环境规划与管理学是环境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是环境科学与管理学、系统学、规划学、预测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计算技术等学科相结合的产物。

环境规划与管理学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地系统理论、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环境政策学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支持下,将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侧重于研究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学问题。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

共分11章。

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基本任务和类型。

分析了环境规划与管理在国际上的发展状况以及我国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分析了与环境规划与管理密切相关的可持续理论、人地系统理论、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环境政策学理论,分析了上述理论与环境规划与管理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容”,论述了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标、指标体系及其类型;提出了环境评价和预测的内容与方法,以及环境功能区划与管理的目的、依据和内容;分析了环境规划与管理方案的生成和决策过程。

第四章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技术方法”,阐述了环境预测与社会经济预测、大气污染预测、水污染预测、固体废物与噪声污染预测的常用方法;阐述了经济环境评价、社会环境评价与战略环境评价的常用方法;介绍了单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

第五章为“水环境规划与管理”,介绍了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理论;提出了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四种技术措施;阐述了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可行性分析、水环境承载力分析方法。

第六章为“区域大气环境规划与管理”,介绍了大气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容与类型、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与原理;提出了大气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综合防治。

第七章为“土地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介绍了土地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的基础、原则、内容、程序;提出了土地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的管理措施;研究了基本农田、林地资源、草地资源、湿地资源的规划类型与管理措施。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4章: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行政手段)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4章: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行政手段)

我国当前行政法律手段的障碍分析
1、法律法规方面的障碍 2、体制方面的障碍 3、能力障碍
我国当前行政法律手段的障碍 分析——1、法律法规方面的障碍
现行的环境法律体系过于强调环 境保护中的行政管理,相对忽视 境保护中的行政管理,相对忽视 了环境保护的刑事处罚和民事赔 偿责任的追究, 偿责任的追究,不利于法律手段 在环境管理中的综合全面运用。 在环境管理中的综合全面运用。
环境执法——一种特定的行政 一种特定的行政 环境执法 行为
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内部环境行政执法 组织体系的变化来看, 组织体系的变化来看,环境执法权的行 使也经历了一个从分散到集中, 使也经历了一个从分散到集中,由综合 性部门到专职执法内部行政机构的演变 过程。 过程。 2003年10月 2003年10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正式组 建了环境执法专职机构———环境监察 建了环境执法专职机构 环境监察 局。
潘岳:环保制度建设比“风暴” 潘岳:环保制度建设比“风暴” 更艰辛
/GB/1 46189/147235/147237/147260/ 8868342.html 2007年12月18日08:26 来源:人 年 月 日 民网-《人民日报》
潘岳:环保制度建设比“风暴” 潘岳:环保制度建设比“风暴” 更艰辛
我国当前行政法律手段的障碍 分析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在修订时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虽以专节规定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虽以专节规定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并以专条规定了环境监管失职罪, 并以专条规定了环境监管失职罪,但其定罪 多以“导致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为构成 多以“导致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要件, 要件,致使一些呈蓄积状态尚未突发为重大 环境污染事故的、 环境污染事故的、对周围环境及居民健康造 成严重影响的污染环境行为, 成严重影响的污染环境行为,却难以依据 刑法》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 《刑法》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4-3
明确问题
环境质量与受纳体影响关系确定
备选方案环境影响分析
备选方案的费用/效益计算
备选方案的费用效益评价及选择
二,数学规划方法 是指利用数学规划最优化技术进行环境规划决 策分析的一类技术方法.从决策分析的角度看, 这类决策分析方法的使用,需要根据规划系统 的具体特征,结合数学规划方法的基本要求, 将环境系统规划决策问题概化成在预定的目标 函数和约束条件下,对由若干决策变量所代表 的规划方案,进行优化选择的数学规划模型. 目前,用于环境规划中的数学规划决策分析方 法主要有: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以及动态规 划等.
图4-4
总目标
目标1
….
目标i
….
目标m
子目标1
….
子目标n1
….
子目标1
….
子目标nm
(二)决策方案的多目标评价选择 所谓多目标决策分析,就是运用种种数学(包括 计算机)支持技术,来处理以下两个问题 : l. 根据所建立的多个目标,找出全部或部分非劣解. 2. 设计一些程序识别决策者对 目标 函数的意愿偏好, 从非劣解集中选择"满意解" 从非劣解集中选择"满意解". 在解决上述两方面问题的实践中,多目标决策分 析技术并非全都将其处理为两个独立顺序的求解 过程,许多方法是将两部分内容结合起来,即在 非劣解求解过程中已注入反映决策者意愿偏好的 因素.各种多目标决策分析技术,可依有限方案 与无限方案分为两类.有限方案条件下的决策分 析技术,在实际问题,包括在环境规划中使用更 为常见普遍 .
第三节 单 目标决策分析方法
一,环境 费用效益分析 传统上,费用效益分析是用于识别和度量一项 活动或规划的经济效益和费用的系统方法,其 活动或规划的经济效益和费用的系统方法,其 基本任务就是分析计算规划活动方案的费用和 基本任务就是分析计算规划活动方案的费用和 效益,然后通过比较评价从中选择净效益最大 的方案提供决策.它是一典型的经济决策分析 框架.将其引人到环境规划中,可作为一项工 具手段以进行环境规划的决策分析.环境费用 效益分析 的基本程序如 图 4一3所示.
二,环境规划的决策分析 决策分析的概念 决策是一个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和思维判断的过程.借助 于决策分析工具将有益于帮助决策者科学合理地展开决策 活动,解决复杂的决策问题.所谓决策分析,是进行决策 方案选择的一套系统分析方法.它通常是关于决策过程中 具体的程序,规则和推算的组合.决策分析并不意味着为 决策者制定决策,它仅仅是试图通过一定适当的处理或分 析方法帮助决策者有效地组织信息改进决策过程,辅助决 策. 环境规划决策分析的基本框架 针对环境规划具有多方案,多目标决策问题的特征,可采 用决策树这样的结构框架进行分析,即将这种多方案,多 目标的决策过程,按因果关系,隶属层次和复杂程度分成 若干有序的方案和若干等级的目标,形成由对策一目标组 成的递阶展开的"树枝状"决策分析系统(图4 成的递阶展开的"树枝状"决策分析系统(图4一2)
1.基本思路 环境预测是在环境调查和现状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发展规划或预 测,通过综合分析或一定的数学模拟手段,推求未来的环境状况,其 技术关键是: (1)把握影响环境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并获取充足的信息. (1)把握影响环境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并获取充足的信息. (2)寻求合适的表征环境变化规律的数理模式和(或)了解预测对象的 (2)寻求合适的表征环境变化规律的数理模式和(或)了解预测对象的 专家系统. (3)对预测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一点取决于规划 (3)对预测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一点取决于规划 人员的素质和综合问题的能力与水平. 2.预测方法选择 与一般预测的技术方法相同,有关环境预测的技术方法也大致分为两 类: 3.预测结果的综合分析 预测结果的综合分析评价,目的在于找出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主要原因, 并由此进一步确定规划的对象,任务和指标.预测的综合分析主要包 括资源态势和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和环境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 环境规划的决策分析
一,环境决策过程及其特征 决策过程 针对一个决策问题作出决定时,总要包括决策者对要 解决问题所抱有的目的.因此一个合理的决策问题, 首要之点是确定决策的目标或决策者所希望达到的行 动结果或状态.这种有目的的行动,一般由三种活动 所组成:即设计备选方案,选择行动方案和实施行动 方案. 依照系统工程的原理,一般环境规划的决策过程从广 义来看包含 4个基本程序环节:①找出问题确定目标, ②拟定备选行动方案,③ 比较和选择最佳行动方案, ④方案的实施即规划的执行(见图4 ④方案的实施即规划的执行(见图4一1)
4-2
综合总目标u
经济目标i
环境目标j
社会目标k
技术目标h
1
2
m
1
2
n
1
2
p
1
2
r 评 价 指 标
决 策 方 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环境系统规划的决策分析模式 根据环境规划决策分析基本框架,在实际应用中,系统规 划的决策分析可归纳为两种类型:一是基于最优化技术来 构造的环境系统规划决策分析模型,可称之为 " 最优化 决策分析模型 ";另一种是基于各种备选方案进行 系统 目标的模拟分析,从而选择满意方案,可称之为 " 模拟 优化决策分析模型 ". 环境系统规划的 " 最优化决策分析模型 " ,通常是利用 数学规划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并一次求解行动方案的决策 分析过程. "模拟优化决策分析模型"是直接基于环境规划决策分析 模拟优化决策分析模型" 的对策一目标树框架,就各个备选组合方案,分别进行多 种目标和综合指标的模拟(包括环境质量,费用及社会影 响等)和评估的决策分析过程. 在环境规划中,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决策分析技术方法大 体包括:费用效益(效果)分 析,数学规划和多目标决策 分析技术三种基本类型 .
第四章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应包括环境评价, 环境预测和环境决策等方法,其中环境 预测和决策是环境规划中具有重要作用 的两项基本活动.它们贯穿渗透在环境 规划过程的许多环节中.本章从综合集 成的角度,重点介绍环境规划常用的预 刚与决策技术方法.
第一节 环境预测社会经济预测方法
一 ,环境预测 环境预测是一类针对环境领域有关问题的预测活动. 通常指在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和科学实验基础上,结合经济 社会发展情况,对环境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一)环境预测的主要 内容 1 社会发展预测 重点是人口预测,也包括一些其他社会因素的确定 . 2. 经济发展预测 重点是能源消耗预测,国内生产总值预测和工业总产值预 测等,同时也包括对经济布局与结构,交通和其他重大经 济建设项目的预测与分析.
3.环境质量与污染预测 环境污染防治规划是环境规划的基本问题,与之 相关的环境质量与污染源的预测活动构成了当前 环境预测的重要内容 . 4.其他预测 根据规划对象具体情况和规划目标需要选定,如 重大工程建设的环境效益或影响;土地利用,自 然保护和区域生态环境趋势分析;科技进步及环 保效益等等. (二)预测方法选择与结果分析
第四章到此结束,您可以: 第四章到此结束,您可以: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进入下一章 进入下一章 跳转到上一章 跳转到上一章

4-1 环境规划系统 系统分析: 问题识别,系统功能分析 规划决策过程 确定目标
修 订 目 标
系统设计 系统结构和外部条件
拟定方案
修 订 方 案
修 订 方 案
系统评价: 评价 标,价 系统 , : ,
选择方案
(二)环境规划决策的特征 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人工和生态复合系统,它的规划决策问题 涉及环境,经济,政治,社会和技术等多种因素,因此它具有以 下一般决策问题的典型特征: 1.非结构化特征 通常,按照决策问题所具有的复杂性和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大 体可分为三种类型: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非结构化决策 问题 . 2.多 目标特征 ①目标间存在着冲突性或矛盾性,即某一目标的改进往往导致其 他 目标实现程度的降低 ; ②目标间存在着不可公度性,即多个目标没有统一的度量标准. 3.基于价值观念的特征 这里所谓"价值" 这里所谓"价值",它可泛指规划主体对评价对象所具有 的作 用 ,意义的认识和估计.价值观念是人们在各种各样的客观现实 中对大量事物观察分析抽象得出的.一方面,在具体问题上,由 于规划主体对评价对象的条件,目的,立场和观点等各有不同, 从而造成对价值认识和估计的不同;另一方面又由于人类的社会 化,对于价值的主观认识估计,又会不同程度地反映现实价值观 念的共性和客观性,因此,基于价值评价来对复杂因素进行综合 分析,就成为决策活动中的一个显著特征.
第四节 多 目标决策分析方法
从决策的基本内容看,涉及多目标决策分析应用 中最主要的概念是确定所要解决问题的目标体系 和实现这些 目标方案的评价选择问题. (一)决策问题的多目标体系 多目标决策分析与传统单目标优化的最大区别在 于其决策问题中具有多个互相冲突的目标.通常 多目标决策问题中,一组意义明确的多个冲突目 标可表达为一递阶结构,或称目标体系( 标可表达为一递阶结构,或称目标体系(图4一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