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第四章 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1
环境法 第四章

我国已发布的环境质量标准有:
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代替GB3095– 82) 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代替 GB3838-88和GB3838-83) 3、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代替GB 3097-82) 4、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85) 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82) 7、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第四章 环境标准
了解 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掌握 常用的环境标准
第一节 概述 环境标准概念
立法机构或政府环保部门对环境保护领域中需要统一 和规范的事项所制订的含有技术要求及相关管理规定 的文件 环境标准是按照严格的科学方法和程序制订的。 环境标准的制订还要参考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的自 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过于严格,不符合实际,将会限制社会和经济的 发展; 2)过于宽松,又不能达到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造 成人体危害和生态破坏。
环境标准的分类
目前世界上对环境标准没有统一的分类方 法,可以按适用范围划分,按环境要素划 分。
按标准的适用范围可分为国家标准、地方 标准和行业标准。
按环境要素划分,有大气控制标准、水质 控制标准、噪声控制标准、固体废物控制 标准土壤控制标准等。
第二节 环境标准体系
我国根据实行三级五类标准体系。 三级是国标准、地方标准和环境保护行业 标准。
(1)显然,本案中无辜村民的受害是因为水泥厂的 管理不当和甲的偷盗藏匿行为造成。水泥厂管理 疏忽和告示不详细是根本原因;甲将其作为贵重 物品偷窃,此行为违法,但也不能使水泥厂免责。 因此应由水泥厂和甲对受害村民负共同承担赔偿 责任。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四章 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评价预测

11
例题
已知某县 1995 年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是 300 万元,COD 排放总量是 250吨, 万元, 吨 2000 年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是 400 万元, 万元, COD 排放总量是 275 吨;若到 2010年工 年工 农业生产的总产值实现翻一番, 农业生产的总产值实现翻一番,用弹性系数 的年排放总量是多少吨? 法求那时 COD 的年排放总量是多少吨?
2010 − 2000
14
(5)由弹性系数 和β求出预测基准年与预测目 )由弹性系数ξ和 求出预测基准年与预测目 标年之间的α值 标年之间的 值
α=ξβ=0.023
(6)求出预测目标年 COD 的年排放总量 )
M = 275 × (1 + 0.023)
2010− 2000
= 345(t )
15
三、大气污染预测方法
水质模型法
完全混合的河流水质预测模型 一维河流水质模型 BOD-DO耦合模型 Streeter-Phelps模型 耦合模型: 模型、 BOD-DO耦合模型:Streeter-Phelps模型、 Thomas修正型 Dobbins-Camp修正型 修正型、 修正型、 Thomas修正型、Dobbins-Camp修正型、 Connor修正型 O’Connor修正型 Connor 湖泊水质预测模型 湖泊富营养化水质预测模型
(1)箱式模型 (2)高斯扩散模式
一般高斯扩散模式 高架连续点源地面浓度的高斯扩散模式 高架连续点源地面轴线浓度的高斯扩散模式 高架连续点源地面轴线最大浓度高斯扩散模式
(3)多源扩散模式 (4)线源扩散模式 (5)面源扩散模式 (6)总悬浮微粒扩散模式 (7)灰色预测模型
21
四、水污染预测方法
1、水污染源预测 工业废水排放量预测: (1)工业废水排放量预测:
G_ppt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环境预测与社会经济预测方法
•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 能耗预测 – 能耗预测方法
• 人均能量消费法
– 按人民生活中衣食住行对能源的需求来估算生活用 能的方法。根据美国 对84个发展中国家进行的调查表明:当每人每年的消费量 为0.4t标准煤 时只能维持生存;为1.2~1.4t时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在 一个现代 化社会里,为了满足衣食住行和其他需要,每人每年的能源消耗量不低 于1.6 t标准煤。我国上海市为0.7t标准煤。
GSO2=1.6WS
• 烟尘排放量预测 • G尘=W · A·B (1—)
•W——燃煤量,t/a; •S——煤中的全硫分 •G尘——烟尘排放量,t/a; 含量,%。 •A——煤的灰分,%; •B——烟气中烟尘的质量分数; •W——燃煤量,t/a; •——除尘效率,%。 •若 安 装 二 级 除 尘 器 , = 1 +(1—1)(1—2), 1 为第 一级除尘效率, 2 为第二级 除尘效率。
大气环境质量预测
• 一般高斯模型
– 它是在大气污染物浓度分布符合正态分布的情况下导出的。建 立高斯扩散模式的基本假设如下:①烟气扩散时,烟流中心轴 附近污染物比它的外侧要高,浓度分布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均呈 Q——污染物排放源强,g/s; 高斯分布;②在湍流扩散场中,平均风速不随地点、时间而变 B——某种污染物在大气中的预测浓度,mg/m3; 化,流场是定常的;③污染源为连续的、均匀排放;④在扩散 ū——平均风速,m/s; 过程中,污染物是保守的,即污染物在大气中不发生沉降、分 H——烟流中心线距地面的高度,m; 解和化合,地面对其起全反射作用,不发生吸收和吸附作用。 y——用浓度标准差表示的y轴上的扩散系数,m; – 根据上述假设导出的高斯扩散模式(高斯烟流模式)其数学形式 z——用浓度标准差表示的z轴上的扩散系数,m。 为:x=0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4章: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法律手段)

5)、赋予环保部门更多处罚权 )、赋予环保部门更多处罚权
此外,修订后的《 此外,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 还进一步明确授权, 法》还进一步明确授权,在限期治 理期间,由环保部门责令限制生产、 理期间,由环保部门责令限制生产、 限制排放或者停产整治。 限制排放或者停产整治。这是一项 十分重要的权限。 十分重要的权限。
2)、增加应受处罚的行为种类 )、增加应受处罚的行为种类
第七十四条增设两种: 第七十四条增设两种:排污超过标 排污超过总量指标的; 准,排污超过总量指标的;第七十五 条增设1 即私设暗管的; 条增设1种,即私设暗管的;第七十八 条增设1 条增设1种,即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 策的小型重污染项目的;第八十二条 策的小型重污染项目的; 增设两种: 增设两种:不按照规定制定水污染事故 的应急方案的; 的应急方案的;事故发生后未及时启 动事故应急方案并采取应急措施的。 动事故应急方案并采取应急措施的。
第一节 什么是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
命令型和控制型:法律手段、 命令型和控制型:法律手段、行政 手段 经济型和激励型:经济手段、 经济型和激励型:经济手段、宣传 教育手段、 教育手段、科学技术手段 鼓励型和自愿型:环境信息公开、 鼓励型和自愿型:环境信息公开、 环境绩效管理
第二节 命令型和控制型的政策方法
1)、罚款幅度普遍提高 )、罚款幅度普遍提高
六是考虑违法时间长短。 六是考虑违法时间长短。如第七十 考虑违法时间长短 四条规定,排污超标或者超总量排污的, 四条规定,排污超标或者超总量排污的, 由环保部门处其违规排放期间应缴纳排 污费数额2 倍的罚款。不难看出, 污费数额2~5倍的罚款。不难看出,企 业违法排污的时间越长, 业违法排污的时间越长,不仅其应缴排 污费数额越大,其应受罚款额度也越高。 污费数额越大,其应受罚款额度也越高。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重点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重点第⼀章绪论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个复合⽣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研究,⽽对⼈类⾃⾝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民⽣活⽔平提⾼对环境越来越⾼的要求,对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活动做出时间和空间的安排和部署。
环境规划是为改善环境质量制定进可⾏性⽅案⽽环境保护与建设⽅案则是其中的核⼼内容环境管理:1.21.3 环境规划的作⽤简1、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为4、以最⼩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5、是实现环境管理⽬标的基本依据3.2 环境规划的类型3.2.1按规划期划分长远环境规划:10年以上中期环境规划:5-10年(最常见是五年规划,便于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同步、纳⼊。
)短期环境规划:年度环境规划---五年规划的年底安排,可以对五年规划进⾏修正和补充。
***五年规划是环境规划的核⼼长远规划:制定长远环境⽬标和战略措施,宏观,不具体年度环境规划:具体,不全⾯3.2.2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1) 经济制约型(是为了满⾜经济发展的需要)-----环境保护服从经济发展的需要---先污染后治理(2)协调型-----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进⾏的规划,是当前的主流。
(3)环境制约型-----经济发展服从环境保护的需要,较少,也有,如⽇本。
3.2.3 按环境要素划分⼤⽓污染控制规划、⽔…、固废…、噪声污染控制规划3.2.4 按⾏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国家、省、市、县、乡环境规划等。
上⼀层次的环境规划是下⼀层次的依据和综合,下⼀层次规划是上⼀层次规划的条件和分解,因⽽下⼀层次的规划的实现是上⼀层次规划完成的基础。
3.2.5按性质划分(1)⽣态规划---从⽣态保护出发,在综合分析各种⼟地利⽤的“⽣态适宜度”的基础上,制定的⼟地利⽤规划。
环境规划学课后习题与答案页码

环境规划学课后习题与答案页码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P12、环境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P33、环境规划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P44、如何划分环境规划的类型?P85、国际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与经验是什么?P176、结合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说明其特点和发展前景?P17第二章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1、什么是环境容量?从环境规划学上如何认识?P372、什么是环境承载力,它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如何?P383、从环境规划学的角度,如何理解人地系统的协调共生理论?P454、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特性是什么?P475、如何理解复合系统与环境规划的关系与指导作用?P516、论述城市地域结构、集聚效应对环境规划的作用?P557、何谓循环经济,其基本特征有哪些?P568、试论述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学的关系及其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P65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1、如何进行环境规划中的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P722、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类型和确定的原则是什么?P753、环境规划中的环境预测的类型和主要内容是什么?P854、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和基本内容是什么?P885、综合环境功能区划与部门环境功能区划的区别是什么?P966、结合实际分析环境规划方案设计的基本过程?P937、如何理解环境规划方案的运行机制和模式?P988、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措施和应发挥的功能是什么?P1009、结合环境规划法说明其动态管理的内容?P106第四章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1、结合一水体(河流、湖泊)水质监测数据,试用不同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水体质量评价,并对其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2、根据预测的要点如何考虑预测的不确定性,提高预测的效果。
P1153、根据某城市有关资料,讨论怎样选择、运用不同方法进行社会经济预测,并进行预测结果的分析。
4、以河流问题为例,概述建立河流水质预测系统的一般过程及要点。
P1285、结合生态等问题,讨论如何对难以量化问题进行环境影响预测。
环境规划学课后答案(第二版)郭怀成

环境规划学课后答案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答: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内涵:其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而实施的科学决策活动。
2、环境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答:作用:(一)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三)合理分配排污消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四)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五)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地位:环境规划担负着从整体和战略层次上的统筹规划、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的任务,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环境规划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和政策性强。
基本原则:(一)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二)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三)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五)系统原则;(六)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七)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4、如何划分环境规划的类型?答:(1)按规划期划分包括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包括经济制约型、协调型和环境制约型(3)按环境要素划分包括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规划和噪声污染控制规划(4)按照行政区划分划分和管理层次包括国家环境规划、省(市)区划分和管理层次划分包括国家环境规划、省(市)区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市(县)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5)按性质划分包括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和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等。
环境规划复习提纲

第一章环境规划总论一、环境规划的类型1、按所覆盖的范围和管理层次划分,环境规划可分为国家环境规划、区域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2、按规划跨越时间长度划分,分为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短期环境规划3、按环境规划的内容划分,1)从宏观、微观层次上可分为宏观环境规划、专项环境规划及环境管理规划2)按环境要素划分,可分为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3)在环境管理规划方面,有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规划4、按环境规划的性质划分,包括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自然保护规划、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5、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有经济制约性环境规划、协调性环境规划、环境制约性环境规划二、污染控制规划的内容1、工业污染控制规划其主要内容:①布局规划,划定发展不同工业的不同地区,并按照环境容量,确定工业的发展规模;②技术改造和产品改革规划,推行有利于环境的新技术,规定某些环境指标,淘汰有害环境的产品;③制定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城市污染控制规划其主要内容:①布局规划,实行功能分区,按照环境要求和条件,合理部署居民区、游览区、商业区、文教区、工业区和交通运输网络;②能源规划;③水源保护和污水处理规划;④垃圾处理规划;⑤绿化规划3、农业污染控制规划其主要内容:防治农药、化肥、污水灌溉造成的污染三、环境规划目标是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做的规定。
四、环境规划目标的类型1、按规划内容分类:环境质量目标、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2、按规划目的的分类:生态保护目标、环境污染控制目标、环境管理目标3、按规划时间、空间和规划管理层次分类按规划时间可分为短期(年度)、中期(5~10年)和长期(10年以上)目标按空间范围可分为国家、省区、县市各级环境目标按管理层次分为规划区在规划期内的宏观目标和详细目标五、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的原则1、以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为基础2、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依据3、应当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4、环境规划目标应当满足现有技术经济条件5、环境规划目标要求能做时空分解、定量化六、确定环境规划目标常用的方式1、定量确定环境规划目标,是指在目标确定过程中尽量使目标量化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何级数增长(曲线呈指数型)
N N e 预测模型: t
k (t t0 ) t0
Nt——t年的人口总数; Nt0 ——t=t0年时,即预测起始年时的人口基数; k ——人口增长系数或人口自然增长率。
Et E0 (1 )tt0
β——能耗增长速度,β=e×α; α——工业产值增长速度; e——能耗弹性系数,是能耗增长速度和工业产值增长速 度的比值,一般介于0.4~1.1之间。
(四)用水预测方法
1. 用水总量预测 对某一地区用水总量的供需平衡预测:
Qt Kt ZGDPt
ZGDPt——规划期t年国内生产总值,万元/年; Kt——用水系数,t万元; Qt——规划期t年用水总量,万t/年。 2. 生活用水总量预测 对生活用水量,可通过人均生活用水定额预测: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 期内实际收到的原始收入(指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 盈余等)总和价值。本国常住者通过在国外投资或到国外工作所获得的收入 (称之为从国外得到的要素收入),应计入本国国民生产总值。直观地讲,国 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它强调的是获得的原始收入, 是“收入”的概念。
Di
fi N
100%
Di——i污染物超标率,%; fi—— i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的检测次数; N——i污染物的检测总次数。
(2)排放强度
单位时间内某污染物排放量:
Wi CiQi
Wi——i污染物单位时间的排放量; Ci——i污染物排放浓度检测值; Qi——含i污染物的介质(污水、废气)排放量。
2.综合质量评价指数
弥补单因子评价指数只能以一种污染物来代表环境质量状况,难以反应环境质量全貌
的不足。
综合质量评价指数是在单因子指数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环境进行整体评价。
常见的综合指数有均值型综合质量指数和加权型综合质量指数。
(1)均值型综合质量指数
I均=
1 n
n i 1
Ii
I均——均值型综合质量指数;
T——城市区域的最大人口容纳量; a——取决于N0的参数。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测
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可以通过国内生产总值(GDP)、 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等经济指标表示。其中,最重要的是 GDP,它可以衡量整体经济状况。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 产的最终物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计算时不要包括中间 产品价值,避免重复计算。
环境标准是体现环境保护要求、实施环境管理的重要技术规范。 各类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是环境规划的主要依据。 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是环境评价中确定评价准则的基础。
(三)评价方法
概念:就具体的评价模型而言,是对评价对象的属性建立形成指标,并与评 价准则进行对照评定的规则程序。
若第j个污染源有n种污染物,则该污染源总的等 标污染负荷为:
Pj
n i1
Pij
n i1
ij oj
Qij 106 (m3
/d)
若某区域有m个污染源,则该区域总的等标污染 负荷为:
P
m
Pj
j 1
m j 1
n
Pij
i1
m j 1
n i1
2. 综合评价
为反映污染源不同污染物的总体贡献或控制效 果,对多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或负荷量等,通过标 化处理,将其转换为同一尺度下可比较(或相加) 指标的评价方法。
主要方法包括:等标污染负荷和等标污染负荷比。
在对一个系统(如一个城市、一个区域或一个工 厂)中的多个污染源及其排放的多种污染物进行评价, 以确定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时,通常采用等标 污染负荷作为统一比较的尺度,对各污染源和各污 染物的环境影响大小进行比较。
根据Kj值大小,可以确定该区域内的主要污染源。 对某个区域,某种污染物的污染负荷比为:
m
Pij
Ki
j 1
P
100%
根据Ki值大小,可以确定该区域内的主要污染物。
三、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指数(environmental quality index)
——将大量监测数据经统计处理后求得其代表值,以环境 卫生标准(或环境质量标准)作为评价标准,把它们代入 专门设计的计算式,换算成定量和客观地评价环境质量的 无量纲数值,这种数量指标称为“环境质量指数”,也称 “环境污染指数”。
污染源评价在污染源调查基础上进行的。目前对各种污染物排放的评价方法, 主要包括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两类。
1. 单项评价
针对污染源中某一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或负荷量等,进行的有关指标(如超标率、
排放量等)的评价,可以反映污染源中某一污染物的贡献作用或控制效果等。
(1)超标率
某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的检出次数占该污染物检测次数的比率:
单因子评价:从环境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角度看, 对某一环境要素单一质量因子进行的环境质量评价。
综合质量评价:对多个环境质量因子进行的环境质量评价。
1. 单因子评价指数
对单一环境要素的单因子进行评价的指数方法:
Ii
i
Si
Ii—— i种污染物评价指数; ρi—— i种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浓度; Si—— 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 I的量纲为1,表达某种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浓度超过环境质量标准的程度,即超标倍数。
Ii——单因子质量指数;
n——参与评价的环境质量因子数目。
此指数意味着各个因子影响相同,即权重相同。
(2)加权型综合质量指数
I= 1 n
n
Wi Ii
i 1
n
Wi——对应第i个因子的权重系数。应有
。 Wi 1
i 1
为了突出某些污染严重的环境因子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体现出此类因子指数的极值作用,
一、环境评价
评价:是指根据确定的目标来测定系统的属性,并将这种属性变为可量化的价
值或者主观效用(满足主体要求的程度)的行为。它是评价主体依照一定的评价 标准与方法程序对评价对象进行对比评定的过程。
环境评价包含的3个技术要素:评价对象与指标,评价准则,评价方法。
(一)评价对象与指标
评价对象:污染源与环境质量。 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目的而对评价对象的整体状态与属性进行刻画的一
组概括性表征。 评价指标的选择设计原则:
1、科学性和简便性原则 2、重要性原则:集中体现评价对象的本质特征,具有典型性与可比性; 3、层次性原则:清晰反映指标间的隶属层次关系,体现评价对象的内涵; 4、可行性原则:易于获取数据,便于计算应用,支持指标量化,使其具有可操作
性。
(二)评价准则
概念:环境评价中,经过各指标赋值计算后,需要与预定的要求比对评判, 这类用于对照比较的要求,通常称为评价准则(或评价标准)。
(一)人口预测
人口是环境规划的基本参数之一。
人口预测包括对未来人口发展各个方面的预算和预报,以 及为了消除不利影响提出的措施和决策。由于措施和决策 涉及政策制定和社会管理方面,所以一般预测仅限于对人 口未来发展趋势的预算和预报。
人口预测要考虑人口自然变动的出生率、死亡率和社会变 动的迁移率等参数。
j 污染源中 i 污染物的等标Pji污染Cm负0jii 荷Pji也可表示为:
mji—— j 污染源中i污染物的排放量,kg/d或t/a;
C0i—— i 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m3(气) 或 mg/L(水),一般采用国 等标污染负荷的物理概念:把某种污染物的排放量稀释到其相应排放标准时所需的介质量。
我国GDP预测的常用经验模型:
ZGDPt ZGDP0 (1 a)tt0
ZGDPt——t年GDP值; ZGDP0——t0年,即预测起始年的GDP值; a——GDP年增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
相同点:核算社会生产成果和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
差异: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有常住单位生 产活动成果的指标。所谓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 的经济单位。所谓生产活动包括三次产业在内的所有行业和部门。在价值形态 上它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增加值之和。它强调的是创造的增加值,是 “生产”的概念。
1. 能耗指标 (1)产品综合能耗
单位产值综合能耗=总能耗量/产品总产值
单位产量综合能耗=总能耗量/产品总产量
(2)能源利用率
有效利用的能量同供给的能量之比 (3)能耗弹性系数
规划期内平均能耗量增长速度与平均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对比关系。
e E / E G / G
e-能耗弹性系数;Δ E-能耗增长量; E-能耗量; Δ G-总产值增长量; G-总产值。
考环境质量标准或基准进行。
第二节 环境预测与社会经济预测方法
一、环境预测
(一)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 (二)环境预测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预测方法选择与结果分析 以上内容参见第三章中关于环境预测的相应内容。
二、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方法
社会经济预测并不是环境预测本身的基本内容,但它们直接影响着环境排放 与环境质量预测的结果。 (一)人口预测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测 (三)能耗预测 (四)用水预测方法
2. 能耗预测方法 (1)人均能耗法(用于估算生活用能)
按人民生活中衣食住行对能源的需求来估算生活用能的 方法。调查表明:人类维持生存的基本能耗为每年0.4(t/ 人);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能耗为每年1.2~1.4(t/人);适 应现代生活的能耗每年超过1.6(t/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