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自然地理学-第四章 冰川与冻土

合集下载

冰川和冻土地理

冰川和冻土地理
动。
传递作用
冻土将地表热量传递给冰川,对 冰川温度场和流动速度产生影响

两者间相互作用关系
冰川与冻土之间存在密切相互 作用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 互影响。
冰川通过冷却、侵蚀和沉积等 作用影响冻土,而冻土则通过 支撑、调节和传递等作用影响 冰川。
这种相互作用关系在寒冷地区 尤为显著,对当地自然环境和 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建立完善的冰川和冻土监测网络,及时预 警潜在的气候变化风险,为应对措施提供 科学依据。
推动适应气候变化
加强国际合作
制定和实施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 如改进农业种植结构、加强水资源管理等 ,提高冰川和冻土地区的适应能力。
加强国际间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与交 流,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冰川和冻土的 挑战。
冻土形成条件
气候条件
低温是形成冻土的必要条 件,包括低气温和低地温 。
地质条件
岩石和土壤的物理性质对 冻土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如导热性、含水量等。
地貌条件
地形、地貌对冻土的形成 和分布也有重要影响,如 高山、高原等地区容易形 成冻土。
冻土分布及特点
分布区域
冻土主要分布在地球的高纬度地区和 高山高原地区,如北极、南极、青藏 高原等。
冷却,使其保持稳定。
侵蚀作用
冰川在流动过程中,对底部和两侧 冻土进行侵蚀,形成各种冰川地貌 。
沉积作用
冰川融化时,将携带的岩石碎屑等 物质沉积在冻土之上,改变冻土表 面形态。
冻土对冰川作用
支撑作用
冻土作为冰川下伏的稳定基底, 为冰川提供支撑和依托。
调节作用
冻土通过自身温度变化,调节冰 川融化和冻结过程,影响冰川活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气候变化对冰川和冻土的影响

初中自然地理必背知识点:冻土

初中自然地理必背知识点:冻土

初中自然地理必背知识点:冻土成土条件气候冻土分布区的环境条件存在差异。

冰沼土分布区属苔原气候,大部分地面被雪原和冰川所覆盖,年平均温在0℃以下,一般都在-10℃至-17℃,冬季气温可低至-40℃,甚至-55℃,夏季温度也很低,7月份平均温度不超过10℃,全年结冰日长达240天以上。

高山冻漠土年均温也很低,一般为-4℃至-12℃。

冻土区降水很少,欧洲部分为200—300毫米,亚洲和北美洲北部在100毫米以下,西藏冻漠土区因地势高、远离海洋,降水更稀少,一般为60~80毫米,其北部更少,为20~50毫米,其中90%集中于5—9月。

降水虽然少,但气温低,蒸发量小,长期冰冻,土壤湿度很大,经常处于水分饱和状态,夏季土壤—母质融化,砂土可达1~1.5米,壤土70~100厘米,泥炭土35~40厘米,以下即为永冻层,高山冻漠土在宽谷、湖盆永冻层深度80厘米,山坡上可达150厘米。

[5]植被由于冻土区气候严寒,植被是以苔藓、地衣为主组成的苔原植被,草本植物和灌木很少,常见的植物有:石楠属、北极兰浆果、金凤花等开花植物,南缘有云杉、落叶松、桦、白杨、柳、山梣等,生长缓慢,矮小且畸形,各种植物的年生长量均不大,苔原地带每年有机质的增长量为400公斤/公顷,是世界各自然地带中最少的。

高山冻漠土区植被为多年生和中旱生的草本植物、垫状植物和地衣,常见的有凤毛菊属、葶苈属、桂竹香属、虎耳草属、点地梅属、银莲花属、金莲花属、红景天属等,一簇簇地生长在石隙之间,或在冰雪融水灌润的地方局部呈小片分布。

五颜六色的粗糙碟衣、地图黄绿衣、岩表黄绿衣等则着生于石块上面。

[5]地形、母质冻土发育的地区,因刚脱离冰川覆盖不久,冰川地形保持得相当完整。

冻漠土分布区的地形主要是陡峭的山坡,角锋、刃脊、第四纪和近代冰川所形成的冰斗和冰碛垅堤,宽谷,湖盆的湖积平原等。

成土母质的差异较大,加拿大、西伯利亚地盾区是前寒武系基岩。

其他地区有古生代各种灰岩、石英砂岩、板岩、中生代的灰岩、红色钙质砂泥岩及近代泥砾和冲积物,残积物,冰碛物,冰水沉积物等。

自然地理学-冰川与冰缘地貌共55页

自然地理学-冰川与冰缘地貌共55页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自然地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冰川与冰缘地貌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地貌学冰川冻土0506-全文可读

地貌学冰川冻土0506-全文可读

二 、冻土的成因 冻土的形成 ,主要受温度的控制
目前世界上的大部分冻土是第四纪冰期气候下形 成的。
部分冻土可能是在大陆冰盖退却后才发育的。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 , 多年冻土正处于退化状态。
冻土退化 , 引起了冻土地貌类型 、规模的显著变 化 ,并引起了工程 ,环境等方面诸多问题 ,如青藏线 的冻土退化引起的:a 、工程问题
2 冻融作用的三种类型及其作用
1) 冻融风化: 冻土中的水分因温度周期性变化而引起 冻结和融化的交替出现 ,造成地面土(岩)层破碎松 解 ,这种作用称为冻融风化。
作用: 冻融风化 ,形成大量碎屑物质 ,并可产生冰 楔 、土楔 、沙楔。
2) 融冻扰动: 一般发出于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内 。当活 动层与每年冬季自地表向下冻结时 , 由于底部水冰冻层 的阻挡作用 ,使其中未冻结的融土层(含水土层) 在上 下与冻结层的挤压作用下 ,发生塑性变形 ,形成各种大 小不一 ,形成各异的融冻褶皱(冰卷泥) 。
·当冰川冰积累到一定厚度 , 只要地表或冰面具
有适当的坡度 ,冰体就能向雪线以下缓慢流动 ,伸
出冰冰舌舌,,形形成成冰冰川川。。
2 、冰冰川川运运动动
运动原因:
1) 冰川运动主要通过冰川内部的塑性变形和块体 滑动来实现 。当冰川冰达到某一 临界厚度时 ,冰层 却受到上部冰层的较大压力 ,使冰的融点降低 ,冰 层内部则是冰 、水和水汽三相共存的物态 ,在缓慢 增加的压力作用下 ,冰的晶体之间就可以发生相互 位置变动而出现塑性变形。 2) 冰川运动力源: 重力和压力
雪线以上的常年积雪 ,经过一系列的“变化 ”作 用而形成冰川冰。
1)新雪
2)粒粒雪雪
3) 冰川冰 ·在低纬度夏季气温高 , 白天积雪表面融化 , 融

冰川地貌与冻土地貌伍光和重点总结

冰川地貌与冻土地貌伍光和重点总结

冰川在高纬和高山等气候寒冷地区,如果降雪的积累大于消融,积雪将逐年加厚。

在一系列物理过程下,积雪就变为冰川。

一、成冰作用成冰作用指积雪»粒雪»再经变质作用»冰川冰的过程。

雪是一种晶体,而任何晶体都具有使其内部包含的自由能趋向最小,以保持晶体稳定的性质,这就是最小自由能原则。

因此,在外界环境条件稳定时,雪晶力图向球形体转变。

这一过程称为自动圆化或粒雪化。

粒雪化过程可以分为冷型和暖型两类。

前者没有融化和在冻结现象,过程缓慢。

直径通常不足1m;暖型粒雪化过程进行的较快,雪粒直径比较大。

粒雪中含有贯通孔隙,当其进一步变化,全部孔隙被封闭后就变成冰川冰。

成冰作用也分为冷型和暖型。

冷型变质过程中,粒雪只能依靠其巨大厚度造成的压力加密而形成重结晶冰。

这种冰密度小,气泡多且气泡内的压力大。

冷型成冰过程历时很长。

暖型成冰作用有融水参与,并因融水数量不同而分别形成渗浸-重结晶冰、渗浸冰和渗浸-冻结冰。

当粒雪很薄而夏季气温较高时,粒雪可以完全融化,而后在冰川冷储作用下,在冰川表面重新冻结成冰。

重结晶、渗浸和冻结成冰,是成冰作用的三个基本类型。

渗浸重结晶及渗浸冻结作用则是两个过渡类型。

上述各种冰是成冰作用初期的原生沉积变质冰,它们仅仅分布于冰川表层。

冰川冰的绝大部分是沉积变质冰在运动中经受压力形成的动力变质冰。

其中最常见的是冰川塑性流动状态下形成的次生重结晶冰。

动力变质冰具有一般变质岩的特点,如片理、褶皱和冰晶的定向排列等。

冰川冰最初形成时是乳白色的,经过漫长的岁月,冰川冰变得更加致密坚硬,里面的气泡也逐渐减少,慢慢地变成晶莹透彻,带有蓝色的水晶一样的老冰川冰。

二、冰川分类与分布按冰川发育的气候条件和冰川温度状况,分为海洋性冰川和大陆性冰川。

①海洋性冰川(暖冰川)发育在降水充沛的海洋性气候区,粒雪线在年降水2000-3000mm地区附近,冰川的形成以暖渗浸再结晶成冰过程为特征,冰川的温度接近压力熔点,液态水可以从冰川表面分布到底部。

自然地理学 第四章 冰川与冰缘地貌

自然地理学  第四章 冰川与冰缘地貌
国王湖Konigssee,德国
羊背石

3. 冰碛地貌(Glacial Depositional Landforms)
冰碛丘陵 侧碛堤 终碛堤 鼓丘 ……
支流冰川
底碛、中碛、侧碛与终碛
中碛
侧碛
消融区
底碛
终碛
侧碛与中碛
Different kinds of moraines on and near Gornergletscher, Valais, Switzerland: 1 - lateral moraines, 2 - middle moraines, 3 - terminal moraine (this moraine was deposited during the Little Ice age by the small cirque glacier
二、冰川的分布与雪线 Distribution of glaciers and snow line
Rongbuk 珠穆朗玛峰
慕士塔格峰
冰川分布高度与雪线高度的关系
➢ 雪线 (snow li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e):多年积雪区与季节积雪 区间的界线.
➢ 冰川发育在雪线以上高寒地区 。但冰川的 分布下限低于雪线。
……
冰斗 Cirque
The cirque of Cwm Cau on the peak of Cadair Idris, Snowdonia National Park, Wales.
刃脊
Arête
Matterhorn
角峰
Glacial horn
Hanging valley below Mitre Peak, Milford Sound, New Zealand.

第四章 冰川与冻土

第四章 冰川与冻土
大陆冰川——水平带 ➢ 终碛堤堤内以冰碛地貌为主,尤以冰碛丘陵为代表;
➢ 终碛堤外以冰水堆积地貌为主,尤以冰水冲积扇平原 为代表。
冰水堆积地貌平面图
锅穴
蛇形丘
冰砾阜
Gangotri Glacier, India
A chief source of the Holy Ganges River
History of retreat since 18th century
Rate of retreat is modest but accelerating, typical of most alpine glaciers.
Acceleration is inconsistent with a delayed re-sponse to end of Little Ice Age
成冰作用:指积雪转化为粒雪,再经过变质作 用形成冰川冰的过程。包括粒雪化过程和成冰 过程。
➢ 新雪粒雪 冰川冰冰川 ➢ 粒雪化过程包括固相的重结晶作用,气相的升华、
凝华作用,和液相的再冻结作用三种方式。 ➢ 成冰过程有重结晶,渗浸和冻结三种类型。
粒雪
ice crystal
Prominent layering in the firn is visible in the wall of a large crevasse on Weissmiesgletscher, Switzerland.
多年冻土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和 垂直地带性。
(1) 从高纬向低纬方向,厚度变薄,而且由 连续的冻土带过渡到不连续冻土带。
(2) 海拔越高,冻土层越厚,多年冻结层的 顶面埋藏深度减小。
(3)还与其它自然条件有关。
❖ 海陆分布 ❖ 岩性 ❖ 坡向和坡度 ❖ 植被与雪盖

冰川和冻土地貌及堆积物

冰川和冻土地貌及堆积物
冰水阶地沉积物分选性和磨圆度都比较差,发育 一些沉积层理。
冰川和冻土地貌及堆积物
第二节 冻土地貌及堆积物(了解)
• 一、冻土的一般特征
1、冻土的概念 冻土是指在气温寒冷的地区,含有冰的土层
或岩层。
据冻土在不同季节中的变化,分为多年冻土、 季节冻土和瞬(短)时冻土
冻土的形成受气候、岩性、地层、含水性、地 形、植被、地下水运动等因素影响。
冰川和冻土地貌及堆积物
• 2、冻土的结构与分布
活动层:冬季冻结,夏季融化 永冻层:终年不融化
冻土分布具纬向性和垂向性, 纬度和海拔越高冻土越发育; 从低纬度到高纬度,从低海 拔到高海拔冻土层增厚。
冰川和冻土地貌及堆积物
3、冻融作用
• 概念:在气温周期性变化的影响下,土层中的水 反复冻结和融化,造成土层的膨胀、开裂、变形、 扰动、流动等复杂变化,形成一系列的冻土地貌 和次生构造的过程。
• 冰帽:随着积雪的增加,冰原将进一步扩大,它 的表面开始上凸发展成冰帽。
• 冰盖(冰盾):当冰川面积超过5万多平方千米, 就是冰盖了。
冰川和冻土地貌及堆积物
二、冰川剥蚀地貌
• 1、冰川的剥蚀作用(刨蚀作用)
概念:冰川在运动过程中,以自身的动力和冻结其中 的砾石对冰床表面和两侧基岩所产生的破坏作用。
冰川和冻土地貌及堆积物
• 2、冰碛物及其分类
冰川侵蚀产生的大量松散岩屑和由山坡上崩落下来的碎 屑,进入冰体后,随着冰川运动向下游搬运,这些被搬运 的碎屑物称为冰碛物。
冰川和冻土地貌及堆积物
据冰碛物的相对位置,冰碛物可进一步分为(表6-1)
➢表碛:出露于冰川表面的冰碛物; ➢内碛:夹在冰川裂隙中的冰碛物; ➢侧碛:冰川边缘的冰碛物; ➢岸碛:冰川完全消融,堆积在谷地两侧稳定下来的侧碛; ➢中碛:两支冰川汇合后侧碛合并的冰碛物; ➢终碛:冰川所搬运和夹带的内碛、底碛和表碛在冰川融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因土层冻裂,并被冰楔或沙楔充填而成的多边形 网格式地面。
Aerial view of icewedge polygons in the Canadian Arctic
冰楔形成示意图
石环
➢ 因冻土活动层中大小混杂的松散砂砾,经冻融分选而形成 的中心为细粒物质,周围为较大砾石的环状地面形态
冻融分选过程: A. 原始地面;B. 冬季地面冻结,地面抬高,砾石位置也 抬高;C. 夏季地面开始融化,砾石下部仍冻结;D. 砾石下部全部融化, 并被小砾石填充,使砾石位置相对A抬高
Rate of retreat is modest but accelerating, typical of most alpine glaciers.
Acceleration is inconsistent with a delayed re-sponse to end of Little Ice Age
影响雪线高度的三个因素
➢ 气温 ❖ 自两极向赤道升高
降水量 ➢ 一般固态降水越多,雪线越低;固态降水越少,雪线越高
➢ 地形 ❖ 坡度、坡形 ❖ 坡向 阳坡与阴坡 迎风坡与背风坡
三、冰川地貌 Glacial Landforms
1. 冰川作用 Glacial Processes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冻融扰动构造 1.表层冻结层,2.粗砂砾石因聚冰作用而脱水,3. 脱水的袋形砂砾,4.含水的砂层被扰动,5.永冻层
三、冻土地貌
石海、石河、石冰川
Rock glacier in Val Muragl, Pontresina, Grisons, Switzerland.
多边形构造土 Ice-wedge polygons:
国王湖Konigssee,德国
羊背石

3. 冰碛地貌(Glacial Depositional Landforms)
冰碛丘陵 侧碛堤 终碛堤 鼓丘 ……
支流冰川
底碛、中碛、侧碛与终碛
中碛
侧碛
消融区
底碛
终碛
侧碛与中碛
Different kinds of moraines on and near Gornergletscher, Valais, Switzerland: 1 - lateral moraines, 2 - middle moraines, 3 - terminal moraine (this moraine was deposited during the Little Ice age by the small cirque glacier
二、冰川的分布与雪线 Distribution of glaciers and snow line
Rongbuk 珠穆朗玛峰
慕士塔格峰
冰川分布高度与雪线高度的关系
➢ 雪线 (snow line):多年积雪区与季节积雪 区间的界线.
➢ 冰川发育在雪线以上高寒地区 。但冰川的 分布下限低于雪线。
多年冻土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和 垂直地带性。
(1) 从高纬向低纬方向,厚度变薄,而且由 连续的冻土带过渡到不连续冻土带。
(2) 海拔越高,冻土层越厚,多年冻结层的 顶面埋藏深度减小。
(3)还与其它自然条件有关。
❖ 海陆分布 ❖ 岩性 ❖ 坡向和坡度 ❖ 植被与雪盖
加拿大南北向冻土剖面
二、多年冻土的结构特征
冰川漂砾
Pile of glacial till in the Sierra Nevadas
2. 冰蚀地貌 (Glacial Erosional Landforms)
冰斗Cirque; 刃脊Arête; 角峰Glacial horn ; U形谷U-shaped valley; 悬谷hanging valley; 羊背石roches moutonnées
Indicates a more recent climatic forcing (e.g., global warming)
R. Wessels, J.S. Kargel, and S.I. Hasnain
第二节 冻土地貌 Periglacial landforms
一、 冻土分布
定义:凡处于零温或负温,并含有冰的各种土体或岩体 分类:季节冻土;多年冻土
锅穴(kettle)
Kettle, recessional, and lateral moraines in front of the Solhemajokull arm of Mydralsjokull icesheet, southern Iceland.
The surface kettleholes –
大陆冰川 Continental glacier (ice sheet)
冰帽
A satellite view of an island in northern Canada.
八一冰川又称小沙龙冰川,位于祁连山中段走廊南山的 南坡,是我国第二大A 内sa陆tel河lite黑v河ie流w 域of 的an源is头la,nd是in一个发 育于平缓山顶的冰帽型冰n川or。thern Canada.
第一节 冰川与冰川地貌
Glacier and Glacial Landforms
一、冰川成冰作用与冰川类型
Glaciation and Types of Galciers
1. 冰川及成冰作用
冰川:指发生在陆地上,由大气固态降水演变 而成的,通常处于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
成冰作用:指积雪转化为粒雪,再经过变质作 用形成冰川冰的过程。包括粒雪化过程和成冰 过程。
4. 冰水堆积地貌(Glaciofluvial landforms)
冰水扇 冰水冲积平原(outwash plain) 冰水湖与季候泥 冰砾阜与冰砾阜阶地(kame & kame terrace) 锅穴(kettle) 蛇形丘(esker)
Evolution of an outwash kettle.
Glacier snout and outwash plain, Bylot Island, Canada
蛇形丘
Kame terrace near Haut Glacier d' Arolla. Little Ice Age moraine on the left, Pigne d' Arolla (3790m) in the background.
2.冰川类型 山地冰川 Alpine glacier
Alaska's Casement Glacier
Barnard Glacier, Alaska
1号冰川属双支冰斗— 山谷冰川,长2.4公里, 平均宽度500米,面积 1.85平方公里,最大厚 度140米,年均运动速 度约5米,底部海拔高 度为3740米。 1958~ 2004年间,1号冰川平 均厚度减薄12米,损失 体积达2062万立方米。
刨蚀作用
拔蚀作用
莱茵河瀑布
Rheinfall, 150 m wide and 23 m high
The Rhine Falls were formed in the last ice age, approximately 14,000 to 17,000 years ago, by erosion- resistant rocks narrowing the riverbed
➢ 终碛堤外以冰水堆积地貌为主,尤以冰水冲积扇平原 为代表。
冰水堆积地貌平面图
锅穴
蛇形丘
冰砾阜
Gangotri Glacier, India
A chief source of the Holy Ganges River
History of retreat since 18th century
……
冰斗 Cirque
The cirque of Cwm Cau on the peak of Cadair Idris, Snowdonia National Park, Wales.
刃脊
Arête
Matterhorn
角峰
Glacial horn
Hanging valley below Mitre Peak, Milford Sound, New Zealand.
山地冰川——垂直带 ➢ 雪线以上是以冰斗、刃脊和角峰为主的冰蚀地貌带;
➢ 雪线以下,终碛堤以上是以冰槽谷,侧碛堤和冰碛丘 陵为主的冰蚀——冰碛地貌带;
➢ 冰川末端是以终碛堤为代表的冰碛地貌带;
➢ 终碛堤外缘,表现为冰水扇和冰水扇平原的冰水堆积 地貌带。
大陆冰川——水平带 ➢ 终碛堤堤内以冰碛地貌为主,尤以冰碛丘陵为代表;
和湖岸,则往往形成许多冰楔、石环和多 边形土。
四、冻土开发利用问题
1. 永冻土(5米深度平均地温从-0.1—-10℃) 2. 季节冻土
青藏铁路 1956 km
全长11.7公里的清水河特大桥,是世界最 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
思考
冰川堆积物与河流冲积物有什么区别?
(1)分选程度不同:冰川堆积物的分选程度 差,河流冲积物的分选程度较高。 (2)冰川堆积物棱角分明,磨圆程度不高; 河流冲积物磨圆程度较高。 (3)冰川堆积物无成层现象,河流冲积物成 层性良好。
loafkCesapfoermC冰oedd退Mb后ya遗sthse留acm的heu锅lstien穴tgts地o, fi貌sthdeotctoendtiwniethntnaul mglaecroieurss.
5. 冰面地貌
冰瀑 冰裂隙 冰面河、湖 冰塔林 冰磨菇
冰磨菇
6. 冰川地貌的组合特征
The effects of frost heaving
冻融分选
冰核丘(冻胀丘 Pingos )
热融地貌 Soild screep - 热融滑塌与热融沉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