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

脑部血液供应:
由两条颈内动脉和两条椎动脉供给。 颈内动脉分出: 1、眼动脉 2、后交通动脉 3、脉络膜前动脉 4、大脑前动脉 5、大脑中动脉 供应眼部及大脑半球前3/5部分即额、颞、顶 叶及基底节区血液。
两侧椎动脉在脑桥下缘合成基底动脉,依次为: 1、小脑后下动脉 2、小脑前下动脉 3、脑桥支 4、内听动脉 5、小脑上动脉 供应小脑及脑干。 脑底动脉环(Willis环):两侧大脑前动脉由 前交通动脉连接,两侧颈内动脉与大脑后动脉 由后交通动脉连接,构成脑底动脉环。
病理生理
人脑重量占体重 2~3% 占心脏每搏输出量 20% 全身氧耗量 20% 葡萄糖 25% 正常每分钟约有800 ~ 1200ml血液通过脑, 约1/3 经基底动脉, 2/3 经颈内动脉。 脑氧、葡萄糖贮备甚微,一旦完全阻断血流, 很快就发生不可逆损害。 所以脑血流供应正常是脑功能正常和结构完整 的首要条件。
平均动脉压在60~ 160mmHg变化时,通 过舒张或收缩血管 口径, 脑血流量保 持不变, 称为脑血流的自动调节功能。
脑细胞是最娇嫩细胞, 血流完全阻断, 6 秒钟代谢受累, 2分钟脑电停止, 5分钟 离子平衡破坏, ATP耗尽, 膜离子泵功能 障碍: K+流出, Na+、Cl-和水进入胞内, 持续5~10分钟就发生不可逆损害。 挽救脑组织必须在不可逆损害发生前的 短短时间(窗)内恢复血流供应。
腔隙性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lacunar infarction) 是 专指腔隙灶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腔 隙综合征”的一种脑梗塞临床类型。我 国临床中最常见。“腔隙”(lacunar),原 指脑深部穿通动脉闭塞引起的微梗塞灶。 影像检查多可显示最大直径小于1.5cm的 小缺血灶。
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预防

1.4 社会经济地位、已有的心绞痛及心肌梗 塞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病史、季 节气候变化等
虽然这些因素是不可改变的现状 ,但是
可以提醒人们加以改善高危因素可使全 球 CVD 下降 85% 。
2.1高血压
在 CVD 的众多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是独立 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只要做好高血压的防 治, CVD 即可降低。血压水平起码应控制在 140 /90 mmHg 以下。
我国为CVD高发国家,CVD年发病率为(185~ 219)/10万,估计每年有200万新发CVD病例,每年有 150万人死于CVD。
2/3的CVD患者死亡或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 给国家和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据估计每 年CVD的治疗费用约120亿元人民币。因此, 了解CVD危险因素及在社会人群普及其预防 知识,以便及早发现并有效干预,以达到预防的 目的。
重点:※常见脑血管疾病
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质量占正常体重的 2%--3%,但全脑的血流量约800-1000ml/min,脑组织中无糖和氧的储备,当 脑血供中断致脑缺氧时,2分钟内脑电活动停 止,5分钟内出现不可逆性损伤。
脑血管疾病(CV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是世 界范围内人口死亡的第三位病因和成人致残的首要 因素, 同时也是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和情感障碍的 重要原因之一。
冠心病发生脑梗死的机会比无冠心病者高 5 倍。美国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何种血压水平 , 有心脏病者发生 CVD 的危险比无心脏病者高 2倍以上。房颤是 CVD 的又一重要的危险因 素 ,有房颤者 CVD 的危险性增加 5倍。有效 治疗心房纤颤可以预防 CVD 的发生。
2.3糖尿病
是缺血性 CVD 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 发现 35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发生 CVD 的危 险比无糖尿病者高12倍。糖尿病患者 CVD 的发生率比无糖尿病人群高 2 ~3倍; 42%的 CVD 患者有糖尿病病史。有研究报道 ,糖尿 病可使CVD进展的危险增加 19倍。
脑血管疾病

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
临床最常见类型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一)脑血栓形成 (cerebral thrombosis,CT)
即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atherosclerotic thrombosis cerebral infarction)
最常见,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
一、病因
二、病因
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最常见 脑动脉粥样硬化 颅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 脑动脉炎 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ITP、血友病等 梗死后出血
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Moyamoya disease):烟雾病 抗凝及溶栓治疗等
四、临床表现-不同动脉系统TIA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
对侧单瘫、偏瘫、面瘫,伴麻木
椎-基底动脉系统
眩晕、恶心呕吐、平衡失调
同侧单眼黑蒙或失明, 对侧瘫痪及感觉障碍
跌倒发作(drop attack)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
(transient global amnesia,TGA)
优势半球受累可有失语
对侧同向性偏盲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卒中
病理性质
• 缺血性卒中(脑血
发病缓急
• 急性脑血管疾病(TIA、 脑梗死、脑栓塞、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栓、脑栓塞)
• 出血性卒中(脑出 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 慢性脑血管疾病(脑动 脉硬化症、血管性痴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抗凝:
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
脑血管疾病教案

脑血管疾病教案
介绍
这份教案旨在提供关于脑血管疾病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方法,帮
助人们增加对脑血管疾病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 什么是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大脑血管功能或结构的疾病,包括脑梗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脑缺血、脑损伤甚
至死亡。
2. 风险因素
- 高血压
- 吸烟
- 高血脂
- 糖尿病
- 肥胖
- 缺乏运动
- 不健康饮食
- 过度饮酒
- 高龄
- 家族遗传因素
3. 预防措施
- 维持健康体重
- 规律锻炼
- 戒烟
- 保持健康饮食
- 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 限制饮酒量
- 定期体检和医学检测
- 减轻压力和管理情绪
- 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处方
4. 早期症状
- 头痛
- 失明或双重视觉
- 偏瘫或肢体无力
- 意识丧失
- 语言困难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应立即就医。
5. 急救措施
-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 让患者保持安静
- 不给患者喂食或饮水
- 将患者头部抬高
- 如果呼吸困难,可采取人工呼吸措施
6.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根据脑血管疾病的具体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定。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康复治疗。
7. 结论
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疾病,但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降低患病的风险。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对脑血管疾病的认识,并采取积极的健康行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
神经内科学主治医师专业知识考点:脑血管疾病

神经内科学主治医师专业知识考点:脑血管疾病神经内科学主治医师专业知识考点: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是指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脑部疾患的总称。
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了神经内科学主治医师专业知识考点:脑血管疾病,希望对大家有用。
脑血管疾病(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第一节概述一、定义脑血管疾病(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是指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脑部疾患的总称。
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伴发动脉病变,还有一些少见病因如心脏病、血液病、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肿瘤等。
脑血管疾病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疾病两种。
二、特点脑血管疾病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其特点为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
与心脏病、肿瘤一起构成多数国家的三大致死疾病。
脑代谢非常活跃,其重量在成人约为1400克,占体重的2-3%,而其耗氧量却占全身耗氧量的20%。
脑组织几乎没有能量储备,缺氧5分钟,脑组织便可有不可逆损害。
因此争取时间就是挽救脑功能。
三、脑部血液供应脑血流由两个动脉系统供应,即椎基动脉系统和颈内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由颈总动脉发出,供应眼部及大脑半球前3/5部分,即额叶、颞叶、顶叶、基底节等的血液。
其入颅后依次发出:眼动脉,供应眼部血供。
后交通动脉,与大脑后动脉吻合,是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的吻合支。
大脑前动脉,供应顶枕沟以前的半球内侧面和额叶底面的.一部分以及额顶两叶上外侧面的上部,尾状核、豆状核前部核内囊前肢。
大脑中动脉,供应大脑半球上外侧面大部分和岛叶,尾状核、豆状核、内囊膝部和后肢的前上部。
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穿第6-1颈椎间孔入颅,在脑桥与延髓交界处两侧椎动脉合并为基底动脉。
主要供应大脑半球后2/5的部分,即枕、颞叶的基底面,枕叶的内侧面和丘脑等。
该两动脉系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在脑底形成动脉环(Willis环),以调节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及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血液供应。
脑血管中医病名

脑血管中医病名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脑血管的病理变化或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中医学认为,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气滞、血瘀、湿浊等因素有关。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病名及其特点。
一、中风中风是指由于颈动脉或椎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大脑缺氧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中医学认为,中风主要是由于气滞、血瘀等因素导致。
1. 中风证候(1)半身不遂: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或不能运动,患者常感到肢体沉重。
(2)言语不清:表现为口齿不清或不能正常说话。
(3)面部歪斜:面部肌肉麻木或不能正常收缩,导致面部歪斜。
2. 中风治疗治疗中风应根据不同证候进行辨证论治。
常用的中药有桂枝汤、越鞠丸等。
同时,还可以采用针灸、推拿等物理疗法。
二、脑出血脑出血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大量出血,使脑组织受到损害的一种疾病。
中医学认为,脑出血主要与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1. 脑出血证候(1)头痛:表现为头部剧烈疼痛。
(2)呕吐: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3)意识障碍:表现为昏迷或神志不清。
2. 脑出血治疗治疗脑出血应根据不同证候进行辨证论治。
常用的中药有活络丸、通窍汤等。
同时,还可以采用手术、保守治疗等方法。
三、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由于动静脉畸形或动静脉畸形性动静管畸形导致的脑血管疾病。
中医学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与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1. 蛛网膜下腔出血证候(1)头痛:表现为头部剧烈疼痛。
(2)意识障碍:表现为昏迷或神志不清。
(3)颈项强直:患者颈项肌肉僵硬,不能正常活动。
2. 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应根据不同证候进行辨证论治。
常用的中药有通窍汤、清开灵等。
同时,还可以采用手术、保守治疗等方法。
四、小卒中小卒中是指由于微小动静脉畸形或微小动静管畸形导致的一种轻度缺血性卒中。
中医学认为,小卒中主要与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1. 小卒中证候(1)轻度肢体无力:患者肢体轻微无力,但能正常运动。
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

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脑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脑血管系统中的各种病理变化,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这些疾病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开展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1. 脑血管疾病的定义和分类脑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脑血管系统中的各种病理变化,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同,脑血管疾病可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炎等。
2. 脑血管疾病的危害和高危人群脑血管疾病的危害主要表现为脑功能损害,如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
高危人群包括中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高血脂患者、吸烟者、饮酒过量者、肥胖者等。
3. 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
首先,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正常体重等。
其次,要定期检查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还应加强心理健康管理,减轻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4. 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识别和急救措施对于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识别,人们需要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并及时就医。
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症状包括突发头痛、意识丧失、肢体无力等。
在急救方面,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保持患者平卧位,避免过度活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
5. 脑血管疾病的康复和护理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康复和护理方面需要得到全面的支持。
康复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认知训练等,旨在恢复患者的脑功能。
护理方面,要保持患者的舒适,定期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6. 脑血管疾病的科学研究和新进展脑血管疾病的科学研究是推动预防和治疗的重要基础。
目前,针对脑血管疾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在新进展方面,包括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微创手术等,为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7. 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推广途径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预防意识至关重要。
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

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⒈简介⑴脑血管疾病的概述脑血管疾病指的是影响脑部血管功能的疾病,包括脑血栓、脑出血、脑血管狭窄等。
这些疾病常导致血液供应不足或者出血,从而影响大脑功能。
⑵目的本文档旨在帮助人们了解脑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预防和控制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并促进健康生活方式。
⒉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类型⑴脑血栓脑血栓是指脑血管内血栓形成,阻碍血液流动,导致大脑供血不足。
常见的症状包括视力模糊、言语困难、肢体无力等。
⑵脑出血脑出血是指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渗出到脑组织之间或脑室内。
症状包括剧烈头痛、呕吐、意识丧失等。
⑶脑血管狭窄脑血管狭窄是指脑血管内壁变厚、脂质沉积,导致脑血管管腔狭窄,血流不畅。
症状包括头晕、记忆力下降、行走困难等。
⒊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⑴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高盐、高脂饮食习惯会增加患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⑵缺乏体力活动缺乏体力活动会导致肥胖、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增加。
⑶抽烟和酗酒抽烟和酗酒会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
⑷其他病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会增加患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⒋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控制⑴健康饮食适当控制盐的摄入量,减少高脂食物的消费,并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健康食物的摄入。
⑵锻炼身体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可以降低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⑶戒烟限酒戒烟是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限制酒精的摄入量也是必要的。
⑷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尤其是血压、血糖等指标,可以及早发现和控制潜在的疾病风险。
⒌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可以包括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手册、相关健康饮食食谱、体育锻炼指南等。
⒍法律名词及注释⑴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向公众传播有关健康知识、培养合理的健康行为观念和习惯的教育活动。
⑵脑血栓脑血栓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通常是由脑血管内血栓形成导致的。
⑶脑出血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通常是由脑血管破裂导致的血液渗出。
⑷脑血管狭窄脑血管狭窄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常常是由脑血管内壁的改变导致脑血管管腔变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血管病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三级预防
脑血管疾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脑血管疾病
TIA概述
概念:颈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 短暂但反复发作的供血障碍,导致供血 区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一般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24 小时内完全恢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好发于50~70岁,男 性多于女性。TIA患病率为180/10万。
脑血管疾病
TIA病因和发病机制
微栓子学说 脑血管的狭窄、痉挛或受压 血液动力学因素 血液成分改变
脑血管疾病
TIA临床表现
TIA基本临床特征 发作性 短暂性,症状24小时内完全缓解; 可逆性,症状可完全恢复,一般不留 神经功能缺损 反复性,每次发作出现的局灶症状符 合一定的血管供应区 年龄多在50岁以上
细菌性心内膜炎、心房纤颤等 3、其他原因:血管内异物如空气、脂肪等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促发因素 1、血液动力学因素: 1)血压过高或过低:如高血压、低血压、
血压的急骤波动。 2)血容量的改变:血容量不足或血液浓缩可
诱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3)心脏疾病:如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
可诱发脑梗死。 2、血液成分改变:
腔大壁薄弹性差;无静脉瓣;大多不与动脉伴行;静 脉窦,静脉血及脑脊液经此血流缓慢。
➢ 特点:
1、长、弯曲度大,缺乏弹性搏动,不易推动和排出随 血液来的栓子,故易患脑栓塞。
2、因脑动脉壁薄,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又容易导致脑
出血。
脑血管疾病
脑的血流及其调节
正常脑血流量 800-1000ml/min 1/5流入椎基底动脉
脑血管疾病
发病机制
脑梗死形成机制 ❖ 脑血流障碍 ❖ 神经细胞缺血性损害
按起病缓急:急性和慢性脑血管疾病。
出血性
按性质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出血
缺血性
TIA 脑梗死
脑血管疾病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复习脑血液循环
脑血液供应
脑血管疾病
复习脑血液循环
脑底动脉环
脑血管疾病
复习脑血液循环
颈内动脉:
椎-基底动脉
供 应
眼动脉
大 脑
后交通动脉
半 球
脉络膜前交通动脉
的
前 大脑前动脉
外科治疗
脑血管疾病
护理诊断及措施
知识缺乏 1.疾病知识指导:
积极治疗原发病 释疾病知识,帮助病人消除的恐惧心理。 生活规律,根据身体情况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戒烟少饮酒,定期门诊复查。 应避免各种引起循环血量减少、血液浓缩的因素,如大量呕吐、 腹泻、高热、大汗等,以防诱发脑血栓形成。 2.饮食指导: 给予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饮食, 忌刺激性及辛辣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3.用药指导: 在抗凝药物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及时测定出凝 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一旦出现情况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 坚持按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停药或换药,
脑血管疾病
脑梗死
cerebral infarction,CI
脑血管疾病
概述
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血液供应中断而发 生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在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占60~90%。 临床最常见的类型: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脑血管疾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脑血栓形成
cerebral thrombosis,CT
脑血管疾病
概念
指颅内外供应脑部的 动脉血管壁因各种原 因而发生狭窄或闭塞, 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 引起该血管供血范围 内的脑组织梗塞性坏 死,出现相应的神经 系统症状和体征。
脑血管疾病
病因
脑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常与动脉硬化并存 颈动脉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脱 落引起的栓塞称血栓-栓塞
其次为各种病因所致的脑动 脉炎、红细胞增多症、弥漫 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等
脑血管疾病
发病机制
血栓形成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内膜炎
管腔狭窄、闭塞 血流缓慢、停止
血管内皮损伤
血小板黏附
TXA2、5-HT、 PAF
红色血栓
白色血栓
脑血管疾病
发病机制
脑梗死形成机制 脑血流障碍
脑血流降至20ml/(100g脑组织*min)时, 脑细胞电活动停止。 脑血流降至10ml/(100g脑组织*min)时, 神经细胞膜功能完全衰竭 脑血流完全阻断5-10min, 神经细胞膜则发生不可逆损害。 因此,要挽救脑组织就必须在不可逆损害发生前的极短 时间内恢复血流。
3
供 大脑后动脉
应
大 脑
小脑后下动脉
小半
脑 球 小脑前下动脉
和的
脑 后 脑桥支、内听动脉
干2
/ /
5 大脑中动脉
血 液
脑血管疾病
5 小脑上动脉
血 液
大脑血管结构特点
➢ 脑动脉:
内膜层厚,有较发达的弹力膜,中层和外层壁较薄, 没有弹力膜,脑动脉几乎没有搏动,这样可避免因血 管波动影响脑功能。
➢ 脑静脉:
脑血流量的调节
平均动脉压60~160mmHg 可自动调节
4/5流入颈内动脉
脑的平均重量1400g
占体重的2~3%,
脑血流量占全身15~20%。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可干预
❖ 高血压
❖ 糖尿病
❖ 心脏病
❖ TIA或脑卒中病史
❖ 其他:肥胖、无症状 性颈动脉狭窄、酗酒、 吸烟、抗凝治疗、脑 动脉炎等
不可干预 ❖ 年龄 ❖ 性别 ❖ 种族 ❖ 遗传因素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基本病因 1、血管壁病变 1)高血压性脑细小动脉硬化 2)脑动脉粥样硬化为最常见 3)血管先天性发育异常和遗传性疾病 4)各种感染和非感染性动、静脉炎 5)中毒、代谢及全身性疾病导致的血管壁病变 2、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
脑血管疾病
TIA临床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
病灶对侧单肢无力或不完全 性瘫痪,对侧感觉障碍.
眼动脉缺血:短暂的单眼失明
优势半球缺血:可有失语
椎-基底动脉系统:
以眩晕为常见症状 一般不伴耳鸣 特征性的症状:
跌倒发作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
脑血管疾病
治疗
病因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噻氯吡啶 抗凝药物:肝素 钙通道阻滞剂: 血管扩张剂
第五节 脑血管疾病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 CVD )
脑血管疾病
概述
脑血管疾病:由于各种脑部血管病变所 引起的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发病率高:120-180/10万 致残率高:75% 死亡率高: 100万 /年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