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信》
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写作手法探究
2.类比与对比的应用。
找出文中运用类比或对比的地方,反复阅读后,理解这些类比或对
比起着怎样的作用。 作者巧妙地将东方艺术典范圆明园与古希腊的巴特农神庙相比,突 出了圆明园的地位;将圆明园这一旷世之园的富丽堂皇与英法联军对它 的劫掠、焚毁相比,暴露出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作者将额尔金父子对
布 置 作 业
想象,猜测巴特勒上尉读完雨果的这封信后 的情态,并把他此时的动作、心理、神情等描
写下来,不少于200字。
板 书 设 计
写信的原因---希望赞誉
就英法 联军远 征中国 给巴特 勒上尉 的信
地位---规模巨大的典范
美丽---恍若月宫的建筑 价值---亚洲文明的剪影
深情赞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
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
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
故事。”
运用反语写出了掠劫者贪婪无耻的丑恶嘴脸。
名 句 鉴 赏 2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
另一个叫英吉利。”
将英法帝国主义送上了历史的审判台。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公开抗议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不顾个人得失,表 现出了一代伟人的骨气。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 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预 习 检 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珐琅 ( fàláng ) . . 惊骇 ( ) h à i . 箱箧 ( qiè ) .
晨曦( xī )
洗劫 .( jié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全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全文亲爱的巴特勒上尉,首先,请容我代表英法联军来信向您表示最诚挚的问候。
我写信是为了传达我方决定联合远征中国的重要事项。
这次远征无疑将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能够成功达成我们的目标。
在撰写这封信之前,我们已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讨论,对于这次远征的目的和动机有了充分的理解。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远征来推动中国进行一系列政治和经济的改革,以维护我们自身的利益和在该地区的地位。
中国作为一个庞大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人力,对我们来说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通过远征力量,我们将向中国政府提出我们的要求和期望,并确保它们得到实施。
我们希望中国政府能够开放对外贸易,并减少关税和贸易壁垒,以促进我们的商业利益。
此外,我们还将对中国的政治和法律体系进行改革和现代化,并提倡民主、法治和人权的普及。
我们相信这样的改革对中国人民的福祉和国家的长远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计划投入大量资源来改善中国的基础设施,并提供技术和专业知识支持,以帮助中国提高其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发展。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面临各种挑战和阻力。
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体系与我们有过很长时间的分歧,因此我们必须要选择合适的策略和方法来推动我们的改革议程。
我们必须充分尊重中国的主权和国情,与中国政府和人民进行建设性的对话和合作。
最后,我要向您保证,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来确保我们的行动是合法的、符合道义的,并最大程度上减少对中国人民的不良影响。
我们将安排足够的人员和资源来处理各种风险和挑战,以确保我们的行动是有组织、有序和规范的。
感谢您对我们这次远征的支持和奉献。
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能够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同时也推动我们英法联军的共同利益。
衷心地祝愿您在这次远征中取得巨大的成功。
诚挚的问候,XXX(写信人的名字)。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6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6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篇一◆知识与能力1.体会文中反语的运用。
2.领会文章中语句的意蕴,分析其如何体现作者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3.掌握文中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
4.文章语言精彩,细心揣摩可提高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l.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
2.讨论法、问答法、诵读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l.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2.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重点1.分析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2.把握文中反语的运用。
3.引领学生回顾文中的那段历史,了解文中相关知识,丰富知识面。
◆难点1.领会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2.感受作者富有特色的语言。
◆疑点作者谴责英法联军的行径用了不少反语,这些反语有何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几幅圆明园的图片。
◆学生准备1.查资料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那段历史。
2.预习课文,准确认读文中的生难词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
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
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
看着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
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把特勒上尉的信》。
二、介绍作家及背景资料1、雨果2、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3、圆明园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章。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3.齐读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提问:1)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理清第三段的思路。
2)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愤慨却不失礼貌地谴责英法联军?(刘俊
01
麟小组) 巴特勒应该是个大官,雨果是怎样平衡关系和语气的?(张
02
伊洁小组) 雨果的“赞誉”到底该如何理解?(李佳和小组、王聿晗小
03
组)
04
……
读一读,找一找
课文5-10段中,你觉得雨果哪句话写得最深刻、读起来最痛快,最能体现雨果的 态度,找出来品味品味,好吗?
世界上最宽阔 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宽阔 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阔 的是人的心灵
——雨果
01
观点鲜明,情感强烈
03
比喻有味,反语有力
05
……
02
类比说理,想象生动
04
哲理深邃,耐人寻味
大清帝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 在过去150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它的体积和 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 那就不再会有纪律和安全了。
——雨果
01
脚步不能达到的地方,眼光 可以到达;
03
02
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 可以飞到。
雨果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封
的 信01
为感正气不平言,怒目冲冠铁马前。君赋此信真名世,千载谁堪伯 仲间。
01Leabharlann 这封信是对英法联军侵略中国行为的抗议,为何要拿这么多的篇幅来 描绘圆明园的美丽?
01
静态建筑、动态建筑、自 由联想。
02
总评地位,想象还原,说 明耗资,类比议论,总述 成就。
1
圆明园的设计思路主要来 自于两个方面:其一,模 仿中国南方迷人的自然风 景;其二,再现中国诗歌、 绘画与神话中的意境。
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阅读

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阅读亲爱的巴特勒上尉,我希望这封信能找到你平安无事的时候,因为我知道你正与英法联军一起执行远征中国的任务。
我非常想念你,希望你能通过这封信感受到我对你的思念。
我很清楚,你的参与这次任务是对你作为军人的职责的履行。
然而,我不能不表达我对这次远征的疑虑和担忧。
欧洲的人们对中国抱有很多误解和偏见,因为大多数人对这个远离我们家门口的国家知之甚少。
我希望在你回来后我们能有机会深入交流,让我更好地了解那个遥远的地方。
然而,我也非常了解你作为一名忠于你的国家的军人,在这个危机时刻选择保护自己国家和利益的决定。
你的勇气和忠诚一直是我心中最敬佩的品质。
我知道,即使在这段时期里,你也会确保军队的战斗行动符合公正和人道的原则。
我希望你能时刻注意自己的安全,并保护好你的战友们。
不论在哪里,无论战争何时结束,我都会等候你的平安归来。
我相信你会尽力捍卫和平,并以你的方式为世界做出积极的贡献。
在此期间,我会对你的行动保持密切关注。
我希望你能发给我一些信件,尽管我知道这对你来说是多么艰难。
但我想要了解你的生活和经历,分享你作为军人的职责。
最后,希望你记住,无论在何地、何时,你都不会感到孤单。
我们信任你,支持着你。
请牢记我对你永远的爱和支持,这感受会一直伴随你。
当你归来时,我将在等候你的怀抱中,恭候你的归来。
请保重,巴特勒上尉。
你的永远爱着你的,[你的名字]亲爱的巴特勒上尉,我虽然对你参与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一决定充满疑虑和担忧,但我也深知你作为一名军人,职责是保护国家和利益。
不论我多么不解这个战争的原因和目的,我相信你会尽力遵守公正和人道的原则,努力维护和平。
对于中国这个遥远的国家,我对它了解甚少,只能依靠报纸上零碎的消息和政治家的宣传来了解情况。
然而,我相信真相远比报道中所呈现的要复杂和深刻。
我希望在你回来后,我们能够有机会深入交流,你能够向我描述你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帮助我系统地了解那个陌生的国度。
部编版九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详解

部编版九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详解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中国遭受空前劫难。
联军头目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威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的“胜利”捧场。
雨果站在人类正义的高度,于1861年11月25日,圆明园被焚毁的一年后,写下了这封谴责英法联军暴行的信,作为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文题不仅明确指出了本文的体裁——书信,而且全面交代了这封信的主要内容——评论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更指出了信件的收件人——巴特勒上尉,一举三得,清晰明了。
二、作者简介雨果(1802一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赞誉yù:称赞恍huǎng若:①茫然;②仿佛,好像。
惊骇hài:惊慌害怕。
瞥piē见:一眼看见。
劫jié掠:抢劫、掠夺(财物或人)。
制裁:对违法者依法给予惩罚。
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华丽雄伟。
也形容场面华丽而盛大。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二、主题概述本文通过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强盗行径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高度赞扬了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遭受劫难的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作品结构第一部分(1):回复巴特勒上尉征求自己对远征中国的看法,交代了写作的缘由。
第二部分(2、3):盛赞圆明园的艺术价值,突出圆明园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第三部分(4~9):控诉、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对“文明人”的“体面”行为进行揭露和嘲讽。
第四部分(10):照应开头,以反语表达自己的态度。
四、鉴赏品读1.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者在信的开头并不是开门见山地说明自己的态度,而是先提出对方错误的观点,具有极浓的讽刺意味。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主要内容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主要内容
摘要:
I.背景介绍
-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 巴特勒上尉
II.雨果的信
- 信件的背景和目的
- 雨果的态度和立场
- 雨果对英法联军的谴责
- 雨果对圆明园的描述和评价
III.主要内容
- 雨果对英法联军行为的谴责
- 雨果对圆明园的惋惜和痛心
- 雨果对文明的尊重和保护
IV.结论
- 雨果的信对后世的影响
- 对我们的启示
正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1861年写的一封信。
当时,英法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巴特勒上尉想要请雨果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反而
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在这封信中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雨果在信中明确表示,英法联军的行为是犯罪,而不是战争。
他指出,战争应该是为了保护文明,而不是摧毁文明。
雨果将英法联军的行为称为“强盗政府”,并质问:“如果文明意味着的是毁灭,那么这种文明有什么用?”
在信中,雨果对圆明园的描述和评价充满惋惜和痛心。
他将圆明园比喻为“恍如月宫的神殿”,是“一个世界性奇迹”。
雨果写道:“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在我们眼里,中国是野蛮人。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因为他们是野蛮人,就可以剥夺他们的财产,摧毁他们的家园,侮辱他们的祖先。
”
雨果的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表达了对文明的尊重和保护,也展示了对人类良知的坚守。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以漫画的形式形象再现 强盗相互勾结的丑恶嘴脸、 肆意掠夺的卑鄙行径,讽刺 力强。
人 部教 编部 版编 九版 上《语就文英九法上联第7军课远《征就中英国法给联巴军特远勒征上中尉国的给信巴》特P勒PT 上课尉件的 信》课 件( 共4 6 张P P T )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第7 课《就英法联军远征 中国给 巴特勒 上尉的 信》课 件( 共4 6 张P P T )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知识备查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 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由于 政治和文学方面的贡献突出,在法 国有很高的威望。代表作品有长篇 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笑面人》《九三年》等。
4.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这个句子运用反语,句末连用感叹号,模拟 强盗的口吻,写出掠夺者贪婪无耻的丑恶嘴脸, 饱含着作者尖锐的嘲讽意味,也表现了作者强烈 的正义感。
人 部教 编部 版编 九版 上《语就文英九法上联第7军课远《征就中英国法给联巴军特远勒征上中尉国的给信巴》特P勒PT 上课尉件的 信》课 件( 共4 6 张P P T )
3.“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请体味这句话的含义。
能作出摧毁圆明园这样的“艺术杰作”的行为的人,不能 算文明人;能建造出圆明园的也决不会是野蛮人。表达了作者 的愤慨之情。
4.怎样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 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细读感悟
在雨果心目中,圆明园具有的地位
世界奇迹 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恍若月宫) 世世代代的结晶 为各国人民而建 亚洲文明的剪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确2:
第2句巴特农神庙是希腊最负盛名的 古建筑,是欧洲人心中的神庙。与 巴特农神庙相比较,突出圆明园的 艺术成就,让更多的欧洲人了解中 国,了解圆明园。人类最杰出的成 就,却一同被强盗毁灭,其行径之 卑劣,令人发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 尉信》
明确3:圆明园虽然当时是皇家花园,但归根 结底,是属于全人类的,雨果的这种见解是 非常深刻的,这表现了雨果对人类文明成果 的珍视,对人类文明创造者的尊重。结合全 文分析,雨果以全人类的名义谴责侵略者的 强盗行为,义正辞严,批判力强。
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 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 静宜园五园。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 尉信》
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有两次。 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 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到处烧杀抢掠、 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 尉信》
图 “ 话 ” 圆 明 园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 尉信》
图“话”圆明园
第二篇:圆明园残迹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 尉信》
图 “ 话 ” 圆 明 园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 尉信》
图 “ 话 ” 圆 明 园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 尉信》
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 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 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 尉信》
感知课文:
朗读与体会: 自由朗读课文,请同学们画出赞
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 并细细体味。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 尉信》
图 “ 话 ” 圆 明 园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 尉信》
图 “ 话 ” 圆 明 园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 尉信》
大家知不知道,对于这场灾难,惋 惜、同情的不仅仅是我们;对于这些暴 行,愤慨、谴责的也不仅仅是我们。
在法国,就有一个富有正义、良知 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伟大作家——雨果, 勇敢的站出来,通过一封公开信,斥责 了这些臭名昭著的殖民侵略者。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 尉信》
6.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 强盗。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7.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 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晶归还给被掠夺的 中国。
(“干干净净”是什么意思?雨果的这个夙 愿怎样才能实现?)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 尉信》
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是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与清朝封建统治 者的妥协投降,不仅仅使圆明园毁于一旦, 而且使中国继鸦片战争之后又一次大量丧 失领土和主权。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 尉信》
知识背景了解(三)
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 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 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 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明确6: 雨果以人类的立场区分政府与人民,强 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 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 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 府犯下的罪行。他公开指斥强盗政府, 这需要极大的勇气。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 尉信》
明确7:法兰西政府人侵中国,掠夺、焚 毁圆明园,是卑劣的强盗行为,劣迹斑 斑。“干干净净”是友爱、热爱和平、 崇尚正义的意思。
8.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 名窃贼。 (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雨果什么样 的品质?)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 尉信》
明确1: 替换法是揣摩语言常用的方法。 “世界”不能改为“中国”,雨 果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以 全球的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 世界的地位,体现了作者对全人 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分析课文:
思考并回答:
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
2.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 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这里为什么要谈到“巴特农神庙”?)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 尉信》
3.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这一句话有什么特殊含义?) 4.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回到了欧洲。 (这一句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5.这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注意品味加线红色词)
明确4:以漫画的形式形象再现强盗相互勾 结的丑恶嘴脸、肆意掠夺的卑鄙行径,讽刺 力强。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 尉信》
明确5: 这一句中的“文明”“野蛮”等反语,正 是强盗恬不知耻的狡辩口吻,有辛辣的讽 刺意味。这个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 耻,反以为荣,厚颜无耻。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 尉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 尉信》
图“话”圆明园
第一篇:圆明园胜景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 尉信》
图 “ 话 ” 圆 明 园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 尉信》
图 “ 话 ” 圆 明 园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 尉信》
图 “ 话 ” 圆 明 园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 尉信》
这封信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 尉信》
知识背景了解(一)
雨果简介: 雨果(1802—1885),法国作 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 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说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 界》、《九三年》等。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 尉信》
知识背景了解(二)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 勒上尉的信》 ——雨果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 尉信》
积贫积弱的国家,腐败无能的政 府,坚船利炮的侵略者,曾经给这个 古老的国度带来了多少灾难!
而最令人感到耻辱和痛心记忆莫 过于当时英法联军对当时的皇家园 林——圆明园的劫掠与毁灭。
如今,圆明园早已面目全非,我 们也只能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来了 解那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