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华中硕努教育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知识点总结一 :关联词(1)因果关系:(前一事件是“因”,后一事件是“果”,其中前一事件是后一事件的原因,后一事件是前一事件的结果){因为······所以·········因此···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例:因为小明生病了,所以今天不能去上学。

因为这学期很快就要结束了,所以大家要抓紧时间学习。

例:这次期中考试之前我复习了,因此我考得不错。

小明作业没有完成,因此被老师罚站了。

例:既然知道自己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就应该平时刻苦学习。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

(2)并列关系:(指前一事件和后一事件不分先后,不分高低){一边······一边······又······又······不是······而是······既·····又······}例:老师一边讲课,一边在黑板是写字。

三年级下册数学1~8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1~8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1~8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一共有8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

南与北相对,东与西相对,西北与东南相对,东北与西南相对。

4、知道其中一个方向,可以通过顺时针方向按东、南、西、北的顺序确定其它的方向。

5、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物体为观察点,再进行判断。

6、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和借助身边的事物。

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示方向的——司南。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口算时要注意:(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2)0乘以任何数都得0;(3)0加任何数都得原数;(4)任何数减0都得原数。

(5)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先用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加上几个0。

2、验算除法:(1)被除数÷除数=商(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3、笔算除法的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4、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用0占位。

(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写商。

)5、计算除法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统计1、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

2、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是更有利于数据的观察、比较和分析。

3、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步骤:1、确定统计表的名称。

2、确定统计表的行列内容和行数、列数。

3、制作表头(一般分为三栏)。

4、填写数据并核对。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先把0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比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2、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以下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主要知识点整理:
1. 加法和减法计算:
-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和性质
- 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 三位数和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2. 乘法和除法计算:
- 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 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和性质
- 乘法口诀表的背诵和运用
- 两位数和一位数的乘法和除法计算
3. 分数:
- 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 分数的大小比较和相等判断
- 分数的化简和约分
-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 分数和整数的转换
4. 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 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 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锥体等)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 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5. 时、分和秒的换算:
- 时、分和秒的概念和符号
- 时、分和秒之间的换算
- 时钟和日历的使用和解读
6. 金钱和货币兑换:
- 金钱和货币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 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 金钱的加减法计算
- 金钱的比较和换算
7. 数据的收集和统计:
- 数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数据的图表表示(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 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以上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主要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1、只要是求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注意应用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

(如:300÷5 = 60)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就有0。

(如:105÷5 = 21)4、笔算除法:(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法验算:→用乘法①没余数:商×除数=被除数;②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验算时别忘了加余数,横式上结果要写准。

(3)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 0不能做除数第二单元对称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第三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验算: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3、口算:15×200= ?(方法: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0,注意添几个0。

) 4 、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 5、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6、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都要三大步: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7在进行等量交换时,首先要正确理解已知条件,掌握已知条件中的数量关系,在进行交换。

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加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因数×因数=积因数=积÷因数第四单元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三年级数学下册1~4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下册1~4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下册1~4 单元知识点1.相对的方向:南←→北 . 西←→东;西北←→东南 . 东北←→西南按顺时针方向转:东→西→南→北。

2.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 . 左西右东。

3.指南针能够帮助我们鉴别方向。

指南针的一端永久指向北 . 另一端永久指向难4.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立好自己所处的地点 . 以自己所处的地点为中心 . 再依据上北下南 . 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立目的地和四周事物所处的方向 . 最后依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行程确立所要行走的路线。

5.描绘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 . 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 . 最后把行走路线描绘出来(先向哪走 . 再向哪走) . 有时还要说明行程有多远。

6.绘制简单表示图:先确立好察看点 . 把选好的察看点画在平面图中心地点 . 再确立好各物体相对于察看点的方向。

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 . 用箭头“↑”标出北方。

(描绘是要注意是选用哪个物体作参照物的 . 选用的参照物不同. 描绘的结果也不相同。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一)口算除法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先用被除数 0 前方的数除以一位数 . 算出结果后 . 再看被除数的末端有几个 0. 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 0。

(2)用乘法来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 . 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量方法。

(1)除数不变 . 把三位数当作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 . 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注意:① 71 ÷8. 把 71 当作 72. 用口诀估量。

②385 ÷5. 把 385 当作 400 更靠近正确数。

③应用题问题中假如有大概等字 . 一般是要求估量的。

(试卷中一般在填空题中会有一道估量题 . 必定注意审题)(2)想口诀估量:想一位数乘几最靠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 . 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量的商。

(二)笔算除法1.坚固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步骤与格式 . 特别是商中间、末端有 0 的笔算算式的写法。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相对的方向: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2.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实际方向: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3.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4.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5.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

6.绘制简单示意图:先确定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

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箭头“↑”标出北方。

(描述是要注意是选取哪个物体作参照物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描述的结果也不一样。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一)口算除法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先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用乘法来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笔算除法1.牢固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步骤与格式,尤其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算式的写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除数是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

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会判断商是几位数。

比较除数与被除数最高位的大小,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那么商一定比被除数少一位;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大或相等,那么商和被除数的位数相等。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 年、月、日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  年、月、日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年、月、日知识点(一)年、月、日1、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和(时、分、秒)。

2、重要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月1日元旦节、3月12日植树节,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3、熟记每个月的天数:知道大月一个月有31天,小月一个月有30天。

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一年有12个月(7大4小1特殊)可借助歌谣记忆:一、三、五、七、八、十、腊(即十二月)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天,只有二月二十八。

每逢四年闰一日,一定要在二月加。

4、熟记全年天数: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上半年多少天(平年181天,闰年182天),下半年多少天(所有年份都是184天)。

(1)季度:(一年分四季度,每3个月为一个季度)一、二、三月是第一季度(平年有90天,闰年有91天),四、五、六月是第二季度(有91天),七、八、九月是第三季度(92天),十、十一、十二月是第四季度(有92天)。

(2)会计算每个季度有多少天,连续几个月共有多少天。

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一年中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

(3)给出一个天数会计算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如:第三季度有(92)天,有(13 )个星期零(1)天。

平年全年有(365)天,是(52 )个星期零(1)天。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年份除以4的方法判断平年闰年。

年份除以4有余数是平年,没有余数是闰年。

如:1978÷4=494……2,1978年是平年。

1988÷4=497,1988年是闰年。

(5)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1900年是平年,2000年是闰年。

5、经过的天数的计算: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 1例如:6月12到8月17日是多少天?6月12日~~6月30日 30-12+1=9(天)7月有:31(天)8月1日~~8月17日有:17(天)9+31+17=57(天)6、给出一个人出生的年份,会计算这个人多少周岁;给出一个人的年龄会计算他是哪一年出生的。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
一、我的成长与自我认知
1. 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悦纳自己。

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比如有的同学画画特别好,有的同学跑步很快,而自己也有很棒的一面。

当发现自己有不足的地方,不要灰心,努力改进就会变得更棒。

2. 树立自信,勇敢面对挑战。

相信自己能做好很多事情,比如参加班级活动,主动回答问题。

遇到困难不害怕,告诉自己“我可以”。

二、与家人相处
1. 感受家人的爱,学会感恩。

知道爸爸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照顾我们的生活,送我们上学。

要对他们说谢谢,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2. 理解家人之间的相互关心和支持。

当爸爸妈妈工作累了,给他们倒杯水,捶捶背。

兄弟姐妹之间要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三、校园生活
1. 遵守学校的规则和纪律。

按时上学,不迟到早退。

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

2. 与同学友好相处,学会分享和合作。

有好玩的玩具和好吃的零食,和小伙伴一起分享。

一起完成小组作业,共同进步。

四、社会交往
1. 讲文明有礼貌,尊重他人。

见到老师和长辈要问好。

不嘲笑、不欺负其他小朋友。

2. 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

同学摔倒了,主动扶起来。

帮助老爷爷老奶奶过马路。

怎么样,这些知识点是不是很重要呀,小朋友们一定要牢记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语文一、字1.字音(多音字、易读错字)多音字:圈、似、曲、泡、钻、将、咽、差、载、便易读错的字:掠、骤、涉、湛、弦、诲、蕴、稚、拙、悬、憾、栩、溉2.字形(易写错字)易写错字:聚、蹈、蜓、骤、窿、赢、罐、稼、摔、驮、渠、灌、溉3.字义(多义字)光:不光、月光、花光抽:抽出信纸、抽出新条、抽鞭子4.查字典(能够用音序和部首查字法来查汉字,个别重点的字要知道它的笔顺)稻的笔顺为:撇、横、竖、撇、点、撇、点、点、撇、撇、竖、横、横折、横、横、二、词1.组词(多音字、形近字组词)、圆圈歌曲钻石方便文章互相至于入迷羊圈弯曲钻研便宜波纹车厢细致谜语2.近义词、反义词(本学期新学两个字为反义的词语)动静得失吞吐详略攻守进退始终呼吸是非爱憎3.词语解释(多为阅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4.有特色的词语(带有数字的、带有反义词的、AABC、AABB、ABCC、ABAC)带有数字的成语四面八方成千上万百发百中千变万化五光十色五花八门带有反义词的成语大惊小怪南辕北辙异口同声左顾右盼大材小用死去活来AABC式的成语栩栩如生闪闪发光恋恋不舍历历在目头头是道斤斤计较AABB式成语日日夜夜高高兴兴结结实实郁郁葱葱风风火火ABCC式成语喜气洋洋白发苍苍得意洋洋风尘仆仆两手空空AAB的重叠词语团团转哈哈笑冰冰凉晶晶亮飘飘然ABAC式词语自言自语一五一十百发百中人山人海多才多艺ABB式词语乱哄哄孤零零亮晶晶水灵灵冷冰冰成语故事:买椟还珠画龙点睛一鸣惊人名落孙山井底之蛙寓言故事:刻舟求剑亡羊补牢对牛弹琴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开天辟地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喜欢读书:博览群书勤学好问学而不厌过目成诵做事有恒心:废寝忘食锲而不舍脚踏实地竭尽全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全神贯注描写鲜花:光彩夺目群芳吐艳万紫千红芬芳迷人三、句1.句式改写(反问句与陈述句)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

2.仿写句子(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3.填关联词(需掌握的关联词语)(并列)又···又···(并列)有的···有的···(因果)因为···所以···(假设)一···就···(假设)如果···就···(转折)虽然···但是···(选择)不是···而是···(条件)既然···就···(条件)只有···才···(条件)只要···就···(条件)只要···也···(条件)不光···都···四、课文1.概括课文大意2.理解重点句子听到这个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能体会到什么)这句话描绘了人们不畏严寒,以极大的热心和热情投入到拯救燕子的行动中。

3.背诵相应段落4.能从课文中得到启发《七颗钻石》中从水罐一次次的变化中,体会到了什么?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我们体会到了小姑娘的爱心所在,她不仅是对母亲,对陌生人,就是对小动物也同样有爱心,同时也说明爱心的巨大力量。

5.古诗要求能背诵默写及其大意咏柳春日唐·贺知章宋·朱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嫦娥唐·林杰唐·李商隐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五、作文1.学习使用阅读教学中学过的观察和写作方法2.要做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3.积累优美的语言,学习生动形象的描写数学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按顺时针方向转:东→南→西→北。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2、基本规律:(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哪位。

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除法用乘法来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4、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加一份和减一份的余数问题例1:38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4个,一共要几条船?38÷4=9(条)……2(人)余下的2人也要1条船,9+1=10条。

答:一共要10条船。

例2:做一件成人衣服要3米布,现在有17米布,能做几件成人衣服?17÷3=5(件)……2(米)余下的2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答:能做5件成人衣服。

第三单元统计1、求平均数公式:总和÷份数=平均数总数÷平均数=份数平均数×份数=总和2、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3、通常条形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中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折线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的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占总体的百分比。

4、条形统计图中,一定要看清楚一格表是多少个单位,是表示1、2、5、10或更多单位。

第四单元年、月、日1、重要日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月1日元旦节;3月12日植树节;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2、一年有十二个月,1、3、5、7、8、10、12 这七个月是31天,4、6、9、11这四个月是30天,平年2月是28天,闰年2月是29天,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

3、一年分四季,每3个月为一季;一、二、三月是第一季度,四、五、六月是第二季度,七、八、九月是第三季度,十、十一、十二是第四季度。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是平年,而2000年是闰年。

5、推算星期几的方法例: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几?解析: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星期)……1(天),知道50天里有7个星期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四。

6、24时表示法: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12。

反过来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

比如下午3时→3+12=15时,16时:16-12=下午4时。

7、时间段的计算: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

比如10:00开始营业,22:00结束营业,营业时间为:22:00—10:00=12(小时)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段8、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

9、时间单位进率: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1日=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钟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2、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3、几个特殊数:25×4=100 ,125×8=10004、相关公式:因数×因数= 积积÷因数= 因数第六单元面积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①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②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③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已知长方形的面积求长:长=面积÷宽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求边长:边长=面积÷4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求长:长=周长÷2-宽5、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分米=10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米=10分米1公顷=10000平方米1千米=1000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6、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1、小数的意义2、小数的数位小数点的左边是它的整数部分,小数点的右边是它的小数部分。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3、小数的基本性质: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如:10.05,在它的末尾添上0,就变成了10.050,10.05=10.050=10.0500=10.05000……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4、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最高位,再看次高位,以此类推。

5、小数的加减法:列竖式相加减的时候,要把小数点对齐,然后再进行加减。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记住在得数中点上小数点。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1、用乘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连乘应用题,它可以用两种思路来解答;如课本99页例题1,可以先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行,也可以先求一个方阵有多少人,每一步都用乘法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