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师培训社会工作实务初级之知识框架篇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知识汇总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1.1接案成功的接案是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前提。
1.1.1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接案阶段的主要工作和步骤包括: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原因和求助过程、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决定是否接案、订立初步协议。
1.1.1.1接案前的准备接案是指当服务对象遇到困难前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求助时,负责接待的社会工作者所做的工作,是社会工作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
(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和服务对象的类型①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服务对象的来源通常有主动求助者、由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和由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工作,而成为服务对象这三种情况。
②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根据上述服务对象的来源可以将其按寻求服务时的意愿把他们分为自愿型服务对象和非自愿型服务对象两种类型。
③现有服务对象与潜在服务对象对应着上面三种服务对象的来源和两种类型,那些主动求助和转介及外展而来的,并已经使用社会工作者所提供的资源或正在接受社会工作者协助的服务对象,被称为是现有服务对象;那些尚未使用或接受社会工作协助和社会工作资源帮助,但未来可能需要服务资源和协助的服务对象,即是潜在服务对象。
④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为了准备接案,社会工作者除了需要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类型外,还要了解他们的求助过程。
(2)做好面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面谈提纲接案的准备工作如下。
①服务对象资料准备包括:a.事先研读服务对象资料,了解其是否接受过服务;b.了解其身体和健康状况;c.走访社区,通过服务对象的社会网络来了解服务对象个人和社会处境两方面的情况;d.了解服务对象是否有特殊事项需要谨慎小心处理。
②在资料准备和了解服务对象来源与类型的基础上拟定初次面谈的提纲,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理清工作思路,以提供切合服务对象需要的服务。
1.1.1.2面谈面谈是接案阶段的第二个重要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一种面对面地讨论问题以确定是否建立专业协助关系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有意识、有目标的人际互动。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考试重点梳理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考试重点梳理社会工作实务(初级)考试重点梳理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一.接案1.服务对象来源:主动求助者由他人或其他机构转介而来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服务成为服务对象2.服务对象类型:自愿型和非自愿型3.面谈主要任务: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澄清角色期望与义务激励并促使服务对象进入角色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政变达成初步协议机构和社工者可提供的服务、对服务对象的问题的初步界定、相互角色期望及暂定的工作时长,决定工作进程,终止服务、转介其他服务,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4.面谈的技巧:主动介绍自己沟通倾听5.资料收集的内容:个人资料身体情况服务对象的特点及能力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6.资料收集的途径:询问(会谈、角色扮演、问卷)咨询观察(家访或深入社区调查)利用已有资料问卷调查7.接案注意事项: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自杀/性暴力/虐儿/离家出走则要越过接案,直接进入危机干预)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先易后难,为服务对象建立信心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二.预估(决定介入的策略发生在这一步骤)1.预估的主要任务: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背景资料、所处环境、问题持续的时间、使用过的处理问题的方法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服务对象的实际感受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足问题延续的因素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素,即找到积极的资源帮助解决问题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涵三.计划1.制训计划原则: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尊重服务对象意愿详细而具体计划与工作的目的、宗旨相符2.介入方法:个人辅导小组活动礼区介入网络构建政策倡导3.介入行动:危机干预资源整合经济援助安置服务四.介入1.介人类型:直接介入问接介入综合介入2.介入原则: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个别化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瞄准服务目标考虑经济效益五.评估1.评估的目的:考察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方法和技巧,提升服务水平。
2019年社会工作实务(初级)新版知识点汇总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第一节接案--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一、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接案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整个助人过程的基础和起点。
成功的接案是专业助人活动的前提。
接案阶段的主要工作和步骤: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原因和求助过程;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决定是否接案;订立初步协议。
(一)接案前的准备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主动求助者(自己找来的)他人转介而来的(别人介绍的)社工主动接触的(通过外展工作主动接触的)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自愿性服务对象(自己找来的,动机强,工作好做)非自愿性服务对象(有抗拒,不好处,难度大不好对付)3、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前来社会工作机构求助的服务对象通常带有不同的问题和不同层次的需求。
一般来说,大多数服务对象来求助是在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不果后所作的最后选择。
4、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那些尚未使用或接受社会工作资源帮助、但未来可能需要服务资源和协助的服务对象,或者当服务对象并没有求助,但可能需要协助,或者是虽然没有求助但已妨碍他人或其它系统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时,他即成为"潜在的服务对象"。
工作者的任务是不仅要与"现有服务对象"建立关系,同时还要联系潜在的服务对象,使其了解接受社会工作服务对他们的意义,促使"潜在服务对象"也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二)面谈面谈是接案阶段的第二个主要工作。
1.面谈的目的和面谈的场所的安排面谈是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一种面对面地讨论问题以确定是否建立专业协助关系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有意识、有目标的人际互动。
面谈地点尽量让服务对象感觉自由、舒畅和随意,促进无拘束的沟通与交流2、面谈的主要任务(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他有什么问题)(2)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想干什么,社工与服务对象的格子期望)(3)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别急,慢慢讲)(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你有没有试过?)(5)达成初步协议(6)决定工作进程3、面谈的技巧(1)主动介绍自己。
社会工作者初级实务知识点

一、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一)接案: 1、了解服务对象: (1)服务对象的来源:a主动求助者;b由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来;c由社工通过外展工作而成为服务对象 (2)认定服务对象类型:a自愿型服务对象;b非自愿型服务对象(由他人将需要协助的服务对象转介的)
c被强制接受服务的服务对象(由政府、法院或其他被授权部门转介的) (3)服务对象的层次:a现有服务对象:已经接待了的;b潜在服务对象:接待服务对象发现身边的; 2、会谈的任务: A.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服务对象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是起点; B.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对自己,对对方,对比差距达成统一 C.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 D.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E.达成初步协议:(书面或口头)提供的服务,解决的问题,期望角色及工作长度 F.决定工作进程:a终结服务:机构缺乏合适工作人员;服务对象不愿接受服务;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和期望与社工能 提供的服务不符;b转介其他服务;c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3、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 (1)询问:会谈;问卷;角色扮演;完成句子(区分口头、书面、直接、投射)(2)咨询:专业人士 (3)观察;服务对象的人和环境,客观(4)利用已有资料;(5)问卷调查 4、接案注意事项:(1)决定是否紧急介入;(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不行转介走);(3)决定问题的优先次 序(尊重服务对象的意向;先易后难);(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 (二)预估 1、预估的任务:(1)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背景资料、环境、问题发生与持续时间、服务对象曾做过的努 力);(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服务对象对问题的实际感受);(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使问题延 续的因素;(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素;(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个人、小组、大型活动)。 2、预估摘要:(1)对服务对象自身系统的预估:优势;困难;解决问题动机;服务对象生理、情感和智力功能发挥;(2)对 服务对象家庭系统预估:成员基本情况;家庭基本状况;家庭成员角色和互动情况;家庭规则;家庭沟通方式;家庭关系; 家庭决策和分工方式; (3)对服务对象所处社会系统的预估:社会支持系统及其功能发挥;物理环境对服务对象需要满 足的程度;服务对象对环境资源的主观认知;服务对象的社会网络环境;社会的体制和组织环境。 (三)计划 1、目标和目的的区分:目标短期;目的长期 2、选择行动内容:危机干预;资源整合;经济援助;安置服务; 3、制定计划的原则;服务对象参与;尊重服务对象意愿;详细具体;要与工作目的和宗旨向符合; (四)介入 1、介入的分类:直接介入(对服务对象采取);间接介入(代表服务对象采取);综合介入; 2、介入的原则:以人为本、对象自决;个别化;考虑对象发展阶段和特点;相互依赖;瞄准目标;考虑经济效益 (五)评估 1、评估的类型:(1)过程评估:对整个介入过程的检测评估,关心的重点是工作中的各种步骤和程序怎样促成了 最终的介入结果;(2)结果评估:检视目标结果和结果实现的程度和影响;检视计划介入的理想结果以及这些结 果实现的程度及其影响。 2、评估的方法:(1)收集评估资料;(2)基线测量:建立基线,评估计入前后变化;(3)对服务对象影响的评 估;(4)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评估;(5)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评估; (六)结案 1、结案的主要任务:(1)总结工作;(2)巩固已有改变(回顾工作过程;强化对象已有改变;给对象积极支持); (3)解除专业工作关系;(4)撰写结案记录; 2、服务对象的正面反应:(1)对获得成长与成功的欣喜;(2)对整个工作过程带给他们新认识的肯定;(3)感 觉视野开阔了;(4)对与社会工作者关系的满意;(5)对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充满感激;(6)对未来充满信心; 3、服务对象的负面反应:(1)否认—不愿意承认已到结案期,避免讨论关于结案的话题。表现:不准时参与社工 见面、心不在焉。(2)倒退—回复到以前的状态,以此拖延结案的到来。(3)依赖—对社工过分依靠。(4)抱
社工师培训《社会工作实务(初级)》之知识框架篇

3.会谈的技巧(多选、掌握)
主动介绍自己。 沟通: (掌握) P6
所谓 治疗性沟通 (或具有治疗效果的沟通)是 指这样一种人际沟通 :通过人与人的交往,达到 一个人对其他人进行帮助的目的。 治疗性沟通的功能:提供支持;减轻服务对象 因求助而带来的内心的焦虑;协助服务对象建立 对自己和解决自己问题的正确想法;促成服务对 象为解决问题采取有效的行动。(单选、多选)
9
3.“潜在服务对象”与“现有服务对象”p2 现有服务对象: 已经使用社会工作者提供的资源或正在接 受社会工作者协助的服务对象,被称为现有 服务对象。 潜在服务对象: 尚未使用或接受社会工作者协助和资 源帮助,但未来可能需要服务资源和协助 的服务对象,即是潜在服务对象。
10
小张夫妻俩发现儿子小明上初中以后 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性格变得很叛逆。夫 妻俩教育孩子时,感到束手无策,希望社会 工作者能够帮助他们的孩子。在这个案例中, 小明是( )的服务对象。(2012年真题) A.潜在 B.现有 C.外展 D.自愿 本题正确答案为:A
34
(3) 决定介入的策略(是预估)。p12
(重 )
决定介入策略的原则是 多层次介入 。包 括:直接提供物质资源给服务对象,以帮助解 决问题和满足需要;通过辅Βιβλιοθήκη 改变问题的看法 及应对问题的技巧。
35
(4) 撰写预估摘要:主要内容 (多选) p13 1)对服务对象 自身 系统的预估,包括: 自身存在的优势; 自身存在的可能导致其困难的问题; 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动机; 服务对象生理、情感和智力方面的功能发 挥
22
张奶奶的儿子外出打工,儿媳常与她闹矛盾,前天 又因管教孩子婆媳俩发生了冲突,儿媳一气之下回了娘家, 张奶奶请社会工作者“管管儿媳”,为了有效帮助张奶奶 一家,社会工作者请张爷爷和张奶奶详细讲述事情原委, 还请邻居介绍张奶奶家的情况。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 收集服务对象资料的方法是( )。2011真题 A.家访 B.咨询 C.问卷 D.询问
社工实务初级知识必考点

社工实务初级知识必考点社工实务初级知识必考点社工实务是指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体系。
社工实务的核心在于帮助个人、家庭和社区解决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并促进社会发展。
以下是社工实务初级知识的必考点。
一、社会工作理论基础1. 社会工作定义与目标:社会工作是一种以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的福祉为目标的专业实践。
其目标包括提供支持、服务和资源,帮助个人克服困难,增强自我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2. 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伦理准则:社会工作价值观包括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关注社会公正和平等、重视人际关系和合作等。
伦理准则包括保护客户隐私权、维护专业边界、尊重多元文化等。
3. 社会系统理论:社会系统理论认为个体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在社工实务中,需要了解个体与家庭、组织和社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干预措施来改变系统中的问题。
4. 社会工作方法与技能:社会工作方法包括评估、规划、干预和评估。
社工需要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面试技巧、引导技巧等,以便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二、社会问题与干预1. 家庭问题与干预:家庭问题包括婚姻冲突、家庭暴力、离婚等。
社工需要了解家庭系统的运作机制,通过提供咨询、介入和资源支持等方式来帮助家庭解决问题。
2. 儿童保护与干预:儿童保护是社工实务中的重要领域。
社工需要识别和报告虐待儿童的迹象,并协助相关机构进行调查和干预措施。
3. 青少年问题与干预:青少年面临着各种问题,如学业困难、行为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
社工可以通过提供辅导和支持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发展潜能。
4. 社区发展与参与:社区发展是指通过促进居民参与和合作来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条件。
社工可以协助社区居民组织活动、争取资源,并促进社区发展。
三、多元文化与反歧视1. 多元文化理论与实践:多元文化理论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和价值观。
社工需要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提供符合其需求的服务。
2. 反歧视与人权:社工必须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包括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等。
社会工作实务基本理论框架

社会工作实务基本理论框架(一)多元因素决定论☐(个人、家庭、群体、社区)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元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1、个人因素☐2、社会因素☐3、两者相互作用☐★启示:社会工作介入:要从个人、家庭、社区、社会政策多重层面进行(二)“问题”的“心理-社会”视角及解决方法☐1、观点:强调从社会与个人两方面理解服务对象和他们的问题☐2、技巧和原则:☐(1)首先:辨识、评估服务对象“心理”情况(人格、应对压力的策略、智能水平、自我功能)☐(2)然后:了解社会状况、处境(家史、同辈关系、社会参与)的影响☐★“生理-心理-社会”视角(三)“环境中的人”的实务视角:个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1、个人的行为、心理产生于具体环境:☐原则:从分析个人问题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找出与社会制度安排的关联性,倡导社会政策变革☐2、个人又是能动个体,可自主选择生活:☐原则:提升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改变认知、适应社会☐★并不否认个人对自己行为应负的责任(四)系统理论一:综合系统、子系统☐主要观点:系统=一定部分(要素)组成、具有一定层次、一定结构,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复杂整体☐社会工作观点:☐1、人类社会系统特点:人类社会=复杂的大系统(相互交叉、彼此渗透,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络)☐2、社会工作实务中的“系统”:社会系统内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其意义:使整合社会、心理现象成为可能(静态——动态)☐(1)超出服务对象自身问题,评估他们的生活环境☐(2)评估个人问题与环境的(互动)关系☐要点:环境=社会工作者介入、改变的场域(四)系统理论二☐系统视角下,社会工作实务的观点:☐(1)注重个人的整体性、完整性:①人与环境交叉互动、相互影响;②整体环境中完整的人。
☐(2)强调社会系统:①家庭系统的重要作用;②各系统互动的形态、互动的规则☐(3)运用社会资源:正式、非正式社会网络资源(五)优势视角:☐1、主要观点:评估问题和需要时,发现、发掘优点、自身资源,帮助他们解决问题☐2、操作流程:识别、利用、建立、强化(人的:能力、价值、兴趣、资源、成就、抱负)☐3、实务技巧:☐(1)整体性:每个对象都有优点、资源(内、外)☐(2)两面性:困难既是伤害,更是挑战和机遇☐(3)积极性:理想和抱负=转变的能量☐(4)互动性:相互协作,更好服务☐(5)资源性:每种环境,充满资源社会生态系统理论1、重要贡献:界定三个系统(社会工作实务活动涉及)☐(1)微观系统:个人系统(生物、心理和社会)☐(2)中观系统:小群体(家庭、工作群体、其他群体)☐(3)宏观系统:比家庭更大的群体、系统(四个重要系统:组织、机构、社区、社会文化)☐2、实务目标:让个人适应环境☐3、实务焦点:(1)促进成长发展;(2)增强适应能力;(3)消除阻碍因素;(4)增加社会资源。
社工初级-社会工作实务背必考知识点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一接案1 服务对象的来源:主动求助者、外展工作、他人介绍或其他机构转介。
2 服务对象类型:自愿型、非自愿型 (可能存在某些抗拒情绪和行为 );现有服务对象 ( 已经使用社工资源或正在接受协助)、潜在服务对象(尚未使用资源)。
3 社会支持网络:正式、非正式(自然协助者,如亲朋好友和邻居同事) 。
4 会谈的主要任务: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促进并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与服务对象达成一个初步的协议(问题界定、能够提供的服务、相互角色期望),决定后续工作进程(终止服务、转介其他服务、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5 会谈技巧:主动介绍自己、注意倾听、人际沟通 ---治疗性沟通(提供支持,减轻对象焦虑促成对象有效行动等)和事实性沟通(了解对象问题和期望) 。
6 服务对象资料收集的方法和途径:询问(直接 --问卷、会谈,间接 --角色扮演、完成句子),咨询,利用已有资料,观察(实地)。
二预估1 预估的任务: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素,识别对象问题的成因及使问题延续的因素,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2 预估摘要:对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列出解决问题的目标和先后次序,决定介入的策略,撰写预估摘要(对对象自身 --优势、解决问题的动机,对对象家庭-- 家庭基本情况,对所处社会系统-- 社会网络环境、支持系统及功能等)。
三计划1 计划的目的及目标:目标是具体的工作指标,目的是总体介入工作要达到的方向。
2 制定计划的原则:尊重对象意愿 (案主自决),需要对象参与,计划详细和具体,复核工作的总目的、宗旨。
3 狗腚行动计划:资源整合,危机干预,经济援助,安置服务。
四介入1 计入的分类:直接介入、间接介入、综合介入。
2 介入的原则: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瞄准服务目标,与对象相互依赖,个别化,考虑对象的发展阶段和特点,考虑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小强因为与父母发生争吵,主动打电话寻求 社会工作者小王的帮助。小王为了与小强进行初 次面谈,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包括( )。2013 A.向小强父母了解小强的情况 B.向小强解释机构的服务要求和范围 C.了解小强目前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状况 D.了解小强是否有需要谨慎处理的特事项 E.了解小强以前是否接受过社会工作者的帮助
1解了服务对象的焦虑;通过 改变不恰当的自我认知,增强了服务对象自我 改变的动力。小赵的上述做法具有( )的作 用。 A.启发性 B.治疗性 C.安抚性 D.肯定性 答案:B
19
❖ 倾听:倾听是面谈的基本技巧。 ❖ (1)从身体上和态度上传达对服务对象的
答案ACDE
13
(二)会谈:(为预估做准备) P3~P6
1.会谈的目的和会谈场所的安排: 会谈的时间(下班后、晚上或周末)和地点安排应征询服务对象的意见。 面谈场所要舒适、安静,具有私密性和安全感,以使会谈能够顺畅进行而 不被干扰。
14
2.会谈的主要任务:(多选)
➢ 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他们关心的问题和困惑是入手点); ➢ 澄清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各自的期望和义务; ➢ 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 ➢ 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的改变; ➢ 达成初步协议,内容包括: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的
会工作实务。
3
章节体系
一个过程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五类群体 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 第三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四章 老年社会工作 第五章 妇女社会工作 第六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八大领域
第七章 矫正社会工作 第八章 优抚安置社会工 作
第九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第十章 家庭社会工作 第十一章 学校社会工作 第十二章 社区社会工
3.“潜在服务对象”与“现有服务对象”p2
现有服务对象: 已经使用社会工作者提供的资源或正在接
受社会工作者协助的服务对象,被称为现有 服务对象。 潜在服务对象:
尚未使用或接受社会工作者协助和资 源帮助,但未来可能需要服务资源和协助的 服务对象,即是潜在服务对象。
10
小张夫妻俩发现儿子小明上初中以后 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性格变得很叛逆。夫 妻俩教育孩子时,感到束手无策,希望社会 工作者能够帮助他们的孩子。在这个案例中, 小明是( )的服务对象。(2012年真题) A.潜在 B.现有 C.外展 D.自愿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之知识框架篇
邮箱:yuanlai2007@
全篇主要内容
◆第一模块——知识框架篇 ◆第二模块——应试攻略篇
2
第一模块——知识框架篇
“158” “1”就是要求考生掌握一个过程——社
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5”就是要求考生掌握5类特殊群体社
会工作实务, “8”就是要求考生掌握8个特殊领域社
A.了解需求 C.界定需求
B.了解问题 D.界定问题
本题正确答案为:D
17
3.会谈的技巧(多选、掌握)
❖ 主动介绍自己。
❖ 沟通: (掌握) P6
❖ 所谓 治疗性沟通 (或具有治疗效果的沟通)是 指这样一种人际沟通 :通过人与人的交往,达到 一个人对其他人进行帮助的目的。
❖ 治疗性沟通的功能:提供支持;减轻服务对 象因求助而带来的内心的焦虑;协助服务对象建 立对自己和解决自己问题的正确想法;促成服务 对象为解决问题采取有效的行动。(单选、多选)
服务;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初步界定;相互的角色期望及暂 定的工作时间长度。 (多选);
15
➢ 决定工作进程。(下一步的可能)
➢ 终结服务(掌握)P5(如下情况)
➢ 1)服务机构和人员提供合适服务或其他机构更有 利;
➢ 2)服务对象不愿接受服务、机构功能不符合需求 或已解决了问题;
➢ 3)服务对象的期望与服务不符,或服务不能解决 问题,或服务对象缺乏动机投入必要的时间和资 源。
本题正确答案为:A 11
4、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 进行求助是服务对象在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不果后的最后 选择 5、做好会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会谈提纲
(1)服务对象资料准备。P3 了解其是否接受过服务;了解其身体和精神状况; 走访社区,了解其个人和社会处境;了解其是否有特殊 事项
(2)拟定初次面谈的提纲(内容如下)。P3 1)介绍自己以及专长; 2)说明会谈的目的和内容、双方的角色和责任; 3)介绍机构的功能和服务、相关政策和工作过程; 4)征求服务对象对会谈安排的意见,了解其期望; 5)询问其有无需紧急处理的事情
➢ 社会工作者必须注意,即使作出终止决定,也有 责任帮助服务对象去获得其他服务的机会。 16
小张夫妻俩为到谁家过年发生争吵,情急之下还动手打 了起来,为此两人要离婚。社会工作者在了解小张夫妻俩争 吵的基本情况后,问他们:“根据刚才你们讲的情况,你们 觉得问题出在哪里?”社会工作者这样是为了( )。2012
6
一、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
◆接案阶段的主要工作和步骤: 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原因和求助过程; 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 决定是否接案; 订立初步协议。
(多选)
7
(一)接案前的准备
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P2 主动求助者(自己找来的) 由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而来的(他者介绍的) 社工主动接触的(通过外展工作主动接触的)
4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第一节 接案
是整个助人过程的基础和起点,目标 是考纲要要建求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 接案应注意的事项
5
社会工作者小李在社区活动中结识了学习遇到困难的学 生小强,经过面对面的沟通之后,小强主动来到社会工作 站向小李求助。 这个过程称为社会工作的( )。2013 A.接案 B .接触 C.筛选 D.走访 答案:A
8
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 (根据服务意愿来划分)
自愿型服务对象(自己找来的,动机强,工 作好做)
非自愿型服务对象(被动接受,有抗拒,难 度大,不好建立关系)
小郑在医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精神状况 得到了明显改善,希望重新就业。经医家机 构接转介,小郑进入一家机构接受职业康复 服务。小郑属于( )服务对象。2014真 题 A .自愿 B .外展 C.非自愿 D.潜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