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分析质量控制课件.
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培训课件ppt

on
on the on
on the
inde ...... on mellom st. su堂indirect
"巫你的 that... kind on
紧限于 I巫ic theiec on反向
on
the,st麵
03
斯特
01
the
02
that
1
2
3
st I stI阶段性
巫斯特
缔
st 阶段性 st st all
实验报告评估:对学员提交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分,评估其对误差来源的识别和纠正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检验标本运输和保存的质量控制
运输方式
温度选择
对于需要低温保存的检验标本,应确保在整个运输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同时,对于需要恒温运输的标本,也应尽量保持温度的稳定,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应根据检验标本的特性和要求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如冷藏、冷冻等。同时应确保运输过程中温度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以保持检验标本的原有状态。
使用检验仪器和试剂进行实际检测
分析检验结果,识别误差并进行纠正
方法
安排学员分组练习,互相监督和纠正
现场演示操作流程,指导学员进行实际操作
指导学员完成实验报告,分析实验数据和误差来源
理论考试:对学员进行闭卷考试,测试学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实践操作考核:观察学员实际操作过程,评估其操作规范性和准确性
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检验标本采集、运输、保存的规范和要求
内容
01
02
检验结果误差来源及控制方法
检验仪器和试剂的选用及校准
方法
制作详细的PPT课件,配以图片、图表和案例
质量控制 ppt课件

1 没有 2s
在控
没有
有
1 2 R 4 没有 3s
没有
2s
没有
4s
1 S 没有 10 X
有
有
有
有
有
失
控
34
35
无论使用哪一种允许误差,请记 住:允许误差包含有随机误差及 系统误差。每天质量控制
X 2S 范围仅代表控制的随机误
差水平。若不注意了解方法性能 ,方法均值和真值的偏差不予以 注意,仍然无法使检验结果符合 要求。
2个质控测定值同方向超过X±2s
(系统误差敏感)
R4 s:任意2个质控测定值超过4s(随机误差敏感)
41s:连续4个质控测定值超过X±1s (系统误差敏感)
10x
:
连
续
10
个
质
控
测
定
值在
X
的
同
侧
(
系
统
误
差敏 25
感
)
12S规则示意图
12S 规 则
26
13S失控规则示意图
13S 失控规则
27
22S失控规则示意图
∑( xn –均值)2
SD = ───────
n-1
13
变异系数CV
是反映各次值相对于均值离散程度的一个指标,可以用来衡量检 测的重复性或精密度。
s
CV = ── x 100 %
均值
14
控制限:
由实验室根据对质控物检测结果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来确定。
例如:
12S质控规则的控制限为平均值加减2个标准差;
22S 失控规则
28
R4S失控规则示意图
R4S 失控规则
检验分析后质量管理

检验分析后质量管理分析后质量管理是指在产品或服务分析完成后,根据分析结果对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它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满足客户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
下面将从质量管理的要素、分析后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对企业的重要性三个方面分析和讨论分析后质量管理的实施。
分析后质量管理的要素包括质量目标、质量标准、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
质量目标是企业在产品或服务分析之后所希望达到的质量水平,可通过设定合理的指标和目标来明确。
质量标准是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具体要求,可以根据分析结果确定。
质量控制是通过采取多种措施来监控和控制产品或服务质量,包括质量检查、抽样检测、过程控制等。
质量改进则是根据分析结果,通过持续改进来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水平。
分析后质量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首先是质量控制图方法,通过采集和分析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数据,绘制控制图来判断质量是否处于可控状态。
其次是六西格玛方法,通过分析产品或服务的关键流程,找出问题的根源,采取措施来改进质量。
还可以运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质量功能展开(QFD)等方法,有针对性地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分析后质量管理在企业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减少质量成本和损失。
它可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满足客户的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分析后质量管理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树立企业形象,增加市场份额和利润。
企业应该重视分析后质量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策略。
质控ppt课件

临床最关心各项目(分析物)的医学决定水平浓度的检验结果的质量;实验室更关心检测 系统(方法)性能的在临界限值处的质量表现。
控制品使用前的预准备 无论那种医学实验、什么类型的控制品都有使用前的预准备要 求。实验人员在使用前必须认真阅读控制品的使用说明书,明确要求后再开始使用。
1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质控血清的保存 按一周实验用量分装、分类、标记、封口、-20℃冻存于非自动除霜冰箱中。 血清不可反复冻融,一旦融化后应该存放2-8℃,供一周内使用。
11
定值和不定值控制品 控制品分为定值和不定值。必须注意的是:公司的定值预期范围只是告诉用户,只要你的
测定值在预期范围内,说明它的控制品是好的。千万不能将预期制范围认为是控制的 允许范围 不定值的控制品的质量其实和定值的控制品是一样的。不论定值还是不定值的控制品,用 户在使用时,必须用自己的检测系统确定自己的均值和标准差,用于日常工作的过程 控制中。 如只用一份质控血清定值,一般定在正常值与异常值交界点上,定性测定时处于弱阳 性水平,称为临界值。
15
常用质控规则的符号和定义
12s(1-2s):一个质控测定值超过X±2s质控限。传统上,这是作为Levey-Jennings质控图 上的警告 限。 13s(1-3s):一个质控测定值超过X±3s质控限。传统上,这是作为Levey-Jennings质控图 上的失控 限。 22s(2-2s):两个连续的质控测定值同时超过X-2s 或X+2s质控限。 R4s(R-4s):在同一批内高和低质控测定值之间的差值超过4s。 31s(3-1s):三个连续的质控测定值同时超过X-1s 或X+1s。 41s(4-1s):四个连续的质控测定值同时超过X-1s 或X+1s。 7X(7-X):七个连续的质控测定值落在平均数(X)的同一侧。 7T(7-T):七个连续的质控测定值呈现出向上或向下的趋势。 8X(8-X):八个连续的质控测定值落在平均数(X)的同一侧。 9X(9-X):九个连续的质控测定值落在平均数(X)的同一侧。 10X(10-X):十个连续的质控测定值落在平均数(X)的同一侧。 12X(12-X):十二个连续的质控测定值落在平均数(X)的同一侧。
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

四 、工作质量与产品质量的联系
工作质量与产品质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但它们又 密切的联系 ,不可分割 。产品质量是企业各方面 工作的综合反映 ,但产品质量的好坏取决于企业 工作水平的高低 , 即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保证 和基础 。提高产品质量 ,不能孤立地只抓产品质 量 ,必须从改进工作质量入手 ,在提高工作质量 上下功夫 。离开了工作质量的改善 ,产品质量是 不可能提高的。
质量和经济效益表现出来 。工作质量决定于人的素 质 ,包括:质量意识 、责任心及业务水平等 。人 的工作目标和态度 、知识及技能 ,甚至精神和身 体状况 ,往往是最直接的 ,最具能动性的 。所以, பைடு நூலகம்提高工作质量 ,就必须高度重视人的综合素质。 必须抓好职工队伍建设 ,经常性地按照不同的层 次目标 , 多渠道 、多形式地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和 知识技能培训。
1)设计质量: 是设计阶段所体现的质量 ,也就是 产品设计符合上述5个方面个项质量要求的程度 , 它最终通过图纸和技术文件的质量体现出来。
2)制造质量: 是按设计要求制造产 品时实 际达到 的实物质量 , 它是制造过程中操作工人 、技术装 备 、原材料 、工艺方法以及环境条件等要素 的综 合产物 。
从图中可以看出 ,产品质量在产生 ,形成和实现的 过程中 ,各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 、相互制 约 、相互促进的关系 ,每经过一次循环 ,产品质 量就提高一步。
2 、质量职能: 是指产品质量产生 、形成和实现过 程中全部活动的总和 。质量职能所包括 的各活动, 既有在企业内各部门所进行的 ,也有在企业外 ,
检验科质量控制 ppt课件

– 确保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时、准确、可靠 – 是患者有效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PPT课件
4
质量目标
总体质量目标: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95% 以上的项目PT成绩在CLIA’88允许误差范围内(100分) 和/或VIS成绩优秀
• EQA 应该能够提供一种方法,使得使用相同方法和 仪器的不同实验室之间实现分析性能的比较。
PPT课件
21
室间质评(EQA)
• 通过不同实验室间结果的比较来评估分析 性能、并对其进行定期和回顾性的监控, 用以长期监测实验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发 现实验的问题,促进实验质量的提高,监 督实验质量发展的进程。
PPT课件
19
最常见的不符合项
• 未遵循质控规则 • 未对失控进行处理 • 未记录失控后采取的措施 • 质控品水平未覆盖临床决定水平 • 未使用第三方质控品
PPT课件
20
室间质评(EQA)
• EQA 是通过把一个“盲”样作为一个病人样本一样 分析,从而回顾性的检测实验室的性能。
• 参加实验室定期进行样本分析并将结果反馈给EQA 计划的组织者;每一个实验室将会收到与他参加相 同计划的其他实验室的比对报告。
美国CAP:定量项目必须每天检测2个不同水平的质控品,定性项目 必须每天检测1个阳性和1个阴性质控品。
澳洲NATA:质控品必须覆盖整个分析浓度,对于适用的测试,必须 检测低/正常/高、正常/异常、阳性/阴性、反应/无反应质控品。
根据OPSpecs图推荐的质控次数进行质控。
PPT课件
10
什么是质控品?
• 2. 使用前平衡到室温:至少30分钟以上。
医学检验室内质量控制方法PPT课件

安全防护措施
应加强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确 保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
的财产安全。
废弃物处理
应按照规定的废弃物处理流程处 理实验废弃物,避免对环境和人
体健康造成危害。
04
数据处理、分析及结果解 读技巧
数据处理流程和标准化要求
数据收集与整理
确保样本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包括患者信息、样本类型、检 测项目等。
策。
片面追求敏感性或特异性
02
应根据临床需求和实际情况,平衡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关系。
忽视检测方法的局限性
03
了解检测方法的原理和局限性,有助于更准确地解读结果。
05
持续改进策略与管理体系 建设
持续改进思路和目标设定
明确改进方向
以提高检验质量为核心,关注流程优化、技术创新和人员培训等 方面。
设定具体目标
加强行业交流
积极参加行业内的交流活动,与同行分享经验、学习先进技术和管 理方法,推动医学检验行业的持续发展。
06
案例分析:成功提升室内 质量控制水平
案例背景介绍
检验科基本情况
人员结构、设备配置、检测项目等
室内质量控制现状
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及后果
问题识别和分析过程
问题梳理
通过数据分析、流程观 察等方式,识别出影响 室内质量控制的主要问 题
03
实施效果
通过数据对比、流程观察等方式,验证解决方案的实施效果,并进行分
析和评价
经验总结和启示
经验总结
总结本案例在提升室内质量控制 水平方面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启示
根据经验总结,提出对其他医学 检验室在提升室内质量控制水平 方面的建议和启示
THANKS
质量控制中的质量检测技术

质量控制中的质量检测技术在质量控制领域中,质量检测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质量检测技术通过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全面、准确的检测,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缺陷和浪费,增强竞争力。
一、传统的质量检测技术传统的质量检测技术包括目视检查、测量仪器、人工取样等方法。
目视检查虽然简单直观,但准确性有限,易受主观因素影响;测量仪器虽然可以提高测量准确度,但成本较高;人工取样则存在取样不均匀、样本数量不足等缺点。
传统的质量检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基本的质量要求,但无法满足现代生产的高质量、高效率、高稳定性要求。
二、现代的质量检测技术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的质量检测技术不断更新和完善,涌现出许多高效、精准的技术手段。
其中,以下几种技术在质量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1. 光学检测技术光学检测技术利用光学器件和影像处理技术,对产品进行检测和分析。
通过光学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产品表面缺陷、尺寸偏差、颜色差异等方面的快速而准确的检测。
光学检测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精度高、非破坏性等优点,适用于各种制造行业的质量控制。
2. 无损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可以在不破坏被检测物体的情况下,检测和评估其内部缺陷和性能的技术。
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包括超声波检测、X射线检测、磁粉检测等。
无损检测技术具有检测全面、操作简便、检测效率高等特点,在航空航天、核工业、建筑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 智能检测技术智能检测技术是指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于质量检测领域的一种新型技术。
通过智能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在线监测、实时数据分析、自动预警等功能,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智能检测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可以快速发现问题、准确预测趋势,为质量控制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4. 自动化检测技术自动化检测技术是指利用自动化设备和系统,进行质量检测的技术。
自动化检测技术可以大幅提高检测的速度和精度,减少人为干扰,降低人工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检测分析质量控制
1、化学分析质量控制的原则和要求
• 化学分析质量控制是发现和控制分析过程产生 误差的来源,用以控制和减小误差的措施。 • 分析质量控制的目的是把分析工作中的误差, 减小到一定的限度,以获得准确可靠的测试结 果。 • 化学分析质量控制过程是通过对有证参考物质 (或控制样品)的检验结果的误差来评价分析 工作的准确度;通过对有证参考物质(或控制 样品)重复测定之间的偏差来评价分析工作的 精密度。重量与容量分析操作中误差
• 制备标准溶液按照GB601规定,要求: • 制备的标准溶液浓度与使用要求的浓度相对误差≤5%,一 般可准确称取基准试剂配制; • 标定标准溶液浓度时,平行试验不得少于8次,两人各4次, 每人4次平行测定结果的极差与平均值的比不得大于0.1%, 两人测定结果平均值的差不得大于0.1%,结果取平均值, 四位有效数字; • 配制浓度≤0.02moL 标准溶液时,应于临用前将高浓度的 标准溶液用煮沸放冷的纯水稀释,必要时重新标定; • 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在常温(15℃ ~25℃)下,保存时 间不得超过2个月。
2、分析误差
分析工作中的误差有三类: • 系统误差:系统因素影响引起的误差,具 单向性、重现性,为可测误差。 • 随机误差:随机因素影响引起的误差,服 从统计规律。 • 过失误差:过失行为引起的误差,由粗心 大意引起,可以避免。
分析和误差的关系
• 分析的准确是相对的,绝对的准确是 不存在的。
• 误差存在于分析的全过程,误差是可 以控制的,受控的误差是允许的。
容量分析
• 空白的对照很重要。例如,氯化物的滴定,终点是铬酸银 的砖红色与黄色的混色,如没有空白的比对,很难判定终 点,与空白比较则很容易确定终点,不会造成过量很多。 • 终点的判定:必须满足30秒不褪色。 • 标准液的稀释过程:正确的做法是逐级稀释,取浓液量不 能过小,发现有的实验室取0.1mL稀释到1000mL,如果差 0.01mL,误差达10%,如果用单线吸管准确取 1.00mL,0.01mL 的误差只有1%。配制标液不能使用刻度吸 管,刻度吸管的底部误差很大,应选用单线吸管。 • 建议在配制标准储备液时应配较大体积(500或1000mL), 稀释为标准工作液时应取10mL或20mL,再定容为1000mL( 含10µg/mL)以减小误差。
重量与容量分析操作中误差
• 2.滴定分析误差 • 滴定分析的准确度为0.2%,在分析过程中,体积 的测量和终点的确定都可能发生误差,主要有: A.仪器误差,使用未校准的仪器测量体积,称为 仪器误差。使用的量具应按规定校准。B.滴定误 差,滴定管读书可准确到±0.02mL 由读书不准而 引起的相对误差取决于标准溶液的用量(V),则 滴定的相对误差=0.02/V×100%,如果要求相对误 差为±0.1%,则标准溶液用量为: • V=(0.01/0.1%) ×100%=20mL • 即标准溶液用量应为20~30mL 。
误差的分类和特点
系统误差
由确定原因引起 具有倾向性 重复出现,有一定规律 不对称性 不服从正态分布 增加测量次数不能抵偿
随机误差
由偶然因素引起 无倾向性 不固定 对称性 测定次数足够符合正态分布 抵偿性:误差的算术均值随测 定次数的无限增加而趋于零
可测量误差(系统误差)的传递
• 食品分析通常经过一系列测量步骤之后获得分析 结果的,其中,每一步骤的误差都会反映到最终 的分析结果中去,影响结果的准确度,这就是误 差传递。 • 1.可测量误差(系统误差)的传递 • 例如,大米中铅的测定方法的全过程为样品的采 集、称样、消化等处理过程,然后用FAAS测定。 再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大米粉标准物质,所得结果 比其标准值明显偏低,即表明有方法误差存在。 这一误差可能是由于上述步骤中某一或某几步骤 引起而传递到最终的测定结果。
容量分析
• 又称滴定分析,注意事项有:量具的大小必须与 计量的体积相匹配,如果只消耗几毫升时用5mL 滴定管,消耗不足1毫升时用微量滴定管,否则, 会增加误差,经常发现消耗零点几mL用50mL的滴 定管的原始记录,是错误的操作,或者加大取样 量,或者改换滴定管,使误差控制在最小的程度。 • 接近终点时因放慢速度,控制滴加量。 • 指示剂的加入量要严格,因为指示剂多具有酸性 或碱性或吸附性。有个实验室做水中的溶解氧, 结果超常,查找原因发现是淀粉指示剂加入过早、 过量造成了吸附性,使结果远超过正常值。
差表示。
偏差即各次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x1
x2
x3
x4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 系统误差影响分析的准确度,随机误 差影响分析的精密度,从而影响分析 的准确度。 • 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 • 精密度差准确度不可能高; • 消除系统误差情况下,精密度高,准 确度也高。
误差的表示方法
可测量误差(系统误差)的传递
• 若想找出产生上述方法误差的具体原因,可进行 下列实验: (1)取两组标准物质,A组·经过干燥处理,B组不经 过干燥处理,然后比较误差是否来源于干燥处理 这一步骤。 (2)再取两组标准物质,C组采用规定的消化方法 处理,D组采用改进的消化方法处理,在相同的条 件下·测定,比较结果,判定误差是否来源此步 骤 依次类推,即可找出产生方法误差的具体原因。
有关误差的一些基本概念
(1)准确度: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 度。
Ea X1
绝对误差
Ea Er 100% 相对误差
误差:反映测试值偏离真值的大小
滴定法的体积误差
V
20.00 mL
Ea
0.02 mL
Er
0.1%
2.00 mL
0.02 mL
1.0%
(2)精密度
平行测定的结果互相靠近的程度,用偏
• 测定加标回收率表述准确度。 • 用重复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或相对 标准偏差表述精密度。
重量与容量分析操作中误差
• 误差 • 1.称量误差:由于分析天平每次称量有±0.0001g 的误差,一份试样要称两次,则称量误差可达 ±0.0002,其相对误差=(0.0002/m)×100%,一 般分析工作控制称量的相对误差在±0.1%以内,为 了达到这一要求,每一试样的称取量至少应为: • m=(0.0002g/0.1%) ×100%=0.2g •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总固体、油脂等指标的测定, 可按项目的具体要求处理,但配制标准溶液,无 论浓度与滴定体积,均应按误差的允许要求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