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制医学课件 小儿外科 6小儿肠套叠教学讲义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儿肠套叠护理查房PPT课件

小儿肠套叠护理查房PPT课件
目录 第一部分:肠套叠的概述 第二部分:小儿肠套叠的护理 第三部分:小儿肠套叠的预防
第一部分:肠 套叠的概述
第一部分:肠套叠的概述
什么是小儿肠套叠:介绍了小儿肠 套叠的定义和类型,以及一些常见 症状。 肠套叠的原因:介绍了肠套叠的成 因及影响因素
第一部分:肠套叠的概述
第三部分:小儿肠套叠的预防
医护人员的建议:介绍了医护人员在小 儿肠套叠预防中的建议,如定期接种疫 苗、做好手卫生等等。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护理注意事项:介绍了一些小儿肠套叠 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正确喂 养、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等等。
第三部分:小 儿肠套叠的预
防
第三部分:小儿肠套叠的预防
预防措施:介绍了小儿肠套叠的一 些预防措施,如科学合理喂养、避 免细菌感染等等。
家长应该了解的知识:介绍了一些 家长需要了解的小儿肠套叠相关知 识,如病情变化观察、及时就医等 等。
发病率分布:介绍了小儿肠套叠的年龄 分布和发病情况
第二部分:小 儿肠套叠的护理第二部分:小儿肠套叠的护理
护理基本原则:介绍了小儿肠 套叠的护理基本原则,如保持 患儿安静、保持水平位置等等 。
护理重点:介绍了小儿肠套叠 的护理重点,如疼痛缓解、恢 复肠功能、防止合并症等等。
第二部分:小儿肠套叠的护理
目录 第一部分:肠套叠的概述 第二部分:小儿肠套叠的护理 第三部分:小儿肠套叠的预防
第一部分:肠 套叠的概述
第一部分:肠套叠的概述
什么是小儿肠套叠:介绍了小儿肠 套叠的定义和类型,以及一些常见 症状。 肠套叠的原因:介绍了肠套叠的成 因及影响因素
第一部分:肠套叠的概述
第三部分:小儿肠套叠的预防
医护人员的建议:介绍了医护人员在小 儿肠套叠预防中的建议,如定期接种疫 苗、做好手卫生等等。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护理注意事项:介绍了一些小儿肠套叠 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正确喂 养、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等等。
第三部分:小 儿肠套叠的预
防
第三部分:小儿肠套叠的预防
预防措施:介绍了小儿肠套叠的一 些预防措施,如科学合理喂养、避 免细菌感染等等。
家长应该了解的知识:介绍了一些 家长需要了解的小儿肠套叠相关知 识,如病情变化观察、及时就医等 等。
发病率分布:介绍了小儿肠套叠的年龄 分布和发病情况
第二部分:小 儿肠套叠的护理第二部分:小儿肠套叠的护理
护理基本原则:介绍了小儿肠 套叠的护理基本原则,如保持 患儿安静、保持水平位置等等 。
护理重点:介绍了小儿肠套叠 的护理重点,如疼痛缓解、恢 复肠功能、防止合并症等等。
第二部分:小儿肠套叠的护理
肠套叠疾病PPT演示课件

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情况,选 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 疗,以预防术后感染。
营养支持
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促 进术后恢复。
早期活动
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 肠道蠕动和排气排便,预防术 后肠粘连和肠梗阻等并发症的
发生。
04
并发症与风险评估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
肠梗阻
肠套叠导致肠道某段被压 缩,造成肠梗阻,可能引 发剧烈腹痛、呕吐、腹胀 等症状。
便。
腹部包块
右上腹或中上腹部可触 及腊肠样或香蕉样肿块
,有压痛。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升高 ,提示感染或炎症。
便常规
可见红细胞和脓细胞,提示肠道出血 和感染。
影像学表现
01
02
03
腹部X线平片
可见肠管充气扩张,气液 平面呈“阶梯状”排列。
腹部B超
可见“同心圆”或“靶环 ”征,是肠套叠的典型超 声表现。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心理支持,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生活压力和挑战, 提高生活质量。
家属沟通技巧
倾听与理解
家属应积极倾听患者的感受和诉求,理解他们的情绪和需求,给予 关心和支持。
鼓励与安慰
家属应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勇敢面对疾病和治疗过程,同时给 予安慰和关怀,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协助与参与
家属可以协助患者完成一些日常任务,如饮食调整、生活起居等,同 时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力量。
负担。
生活习惯改善
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规律作息、充足睡眠、适当运 动等,以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
康复。
心理支持重要性
缓解焦虑情绪
肠套叠患者常常因病情复杂、治疗周期长而产生焦虑情绪,心理 支持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营养支持
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促 进术后恢复。
早期活动
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 肠道蠕动和排气排便,预防术 后肠粘连和肠梗阻等并发症的
发生。
04
并发症与风险评估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
肠梗阻
肠套叠导致肠道某段被压 缩,造成肠梗阻,可能引 发剧烈腹痛、呕吐、腹胀 等症状。
便。
腹部包块
右上腹或中上腹部可触 及腊肠样或香蕉样肿块
,有压痛。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升高 ,提示感染或炎症。
便常规
可见红细胞和脓细胞,提示肠道出血 和感染。
影像学表现
01
02
03
腹部X线平片
可见肠管充气扩张,气液 平面呈“阶梯状”排列。
腹部B超
可见“同心圆”或“靶环 ”征,是肠套叠的典型超 声表现。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心理支持,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生活压力和挑战, 提高生活质量。
家属沟通技巧
倾听与理解
家属应积极倾听患者的感受和诉求,理解他们的情绪和需求,给予 关心和支持。
鼓励与安慰
家属应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勇敢面对疾病和治疗过程,同时给 予安慰和关怀,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协助与参与
家属可以协助患者完成一些日常任务,如饮食调整、生活起居等,同 时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力量。
负担。
生活习惯改善
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规律作息、充足睡眠、适当运 动等,以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
康复。
心理支持重要性
缓解焦虑情绪
肠套叠患者常常因病情复杂、治疗周期长而产生焦虑情绪,心理 支持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小儿肠套叠ppt课件

14
诊断治疗
手术治疗 1、手法复位 2、肠切除肠吻合 术
1
腹部超声:可见同 心圆或靶环征,呈 “套筒”征。
诊断治疗
2
X线
15
护理措施
1、生命体征观察:肠套叠复位后,患儿大便次数常会照平常增加,并伴 存血便,出现这种症状与肠套叠后肠管水肿,肠粘膜出血,梗阻解除, 肠内容物排除有关,应告知家长不必惊慌,一般术后数日可缓解,但 应注意大便次数。如次数增多,可引起脱水,及酸中毒,应及时报告 医生,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及补液对症治疗。
空气灌肠:指由肛门注入气体,在X线透视下观察,如有肠套叠可见到杯口
阴影,并能清楚看到套叠头,同时可进行复位治疗。 价值:空气灌肠既可作诊断也可治疗用,准确率达95%--98%,复位率达90%以 上,操作设备比较简单,技术也容易掌握,价值好大。
12
诊断
2.辅助检查:
CT表现:肠套叠的初期,因套叠部较浅,而表现现为一肠系膜
3
分类
慢性肠套叠:
一般多发于年长儿及成人,且慢性肠套叠多为肠道存在器 质性病变而引起的继发性套叠,因为发生率占小儿肠套叠的 0.8%。
急性肠套叠:
急性肠套叠是婴儿期的一种特有疾病,一岁以内多见,占 60%—65%,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 率逐年减少,5岁罕见。男婴发病率较高,男女之比为2-3:1。 且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发病率较高,可能与 上呼吸道感染及淋巴病毒感染有关,夏冬次之,秋季较少见。
4
病 因(Etiology)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饮食改变(出生后4—10个月,正是添加辅食及增加乳
量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的高峰期。)
回盲部解剖因素(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回盲瓣过度
诊断治疗
手术治疗 1、手法复位 2、肠切除肠吻合 术
1
腹部超声:可见同 心圆或靶环征,呈 “套筒”征。
诊断治疗
2
X线
15
护理措施
1、生命体征观察:肠套叠复位后,患儿大便次数常会照平常增加,并伴 存血便,出现这种症状与肠套叠后肠管水肿,肠粘膜出血,梗阻解除, 肠内容物排除有关,应告知家长不必惊慌,一般术后数日可缓解,但 应注意大便次数。如次数增多,可引起脱水,及酸中毒,应及时报告 医生,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及补液对症治疗。
空气灌肠:指由肛门注入气体,在X线透视下观察,如有肠套叠可见到杯口
阴影,并能清楚看到套叠头,同时可进行复位治疗。 价值:空气灌肠既可作诊断也可治疗用,准确率达95%--98%,复位率达90%以 上,操作设备比较简单,技术也容易掌握,价值好大。
12
诊断
2.辅助检查:
CT表现:肠套叠的初期,因套叠部较浅,而表现现为一肠系膜
3
分类
慢性肠套叠:
一般多发于年长儿及成人,且慢性肠套叠多为肠道存在器 质性病变而引起的继发性套叠,因为发生率占小儿肠套叠的 0.8%。
急性肠套叠:
急性肠套叠是婴儿期的一种特有疾病,一岁以内多见,占 60%—65%,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 率逐年减少,5岁罕见。男婴发病率较高,男女之比为2-3:1。 且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发病率较高,可能与 上呼吸道感染及淋巴病毒感染有关,夏冬次之,秋季较少见。
4
病 因(Etiology)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饮食改变(出生后4—10个月,正是添加辅食及增加乳
量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的高峰期。)
回盲部解剖因素(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回盲瓣过度
小儿肠套叠(intussusception)PPT

Biblioteka 小儿肠套叠合并症肠坏死
重度肠套叠导致肠道缺血坏死, 可能需要切除受累肠段。
肠道穿孔
套叠部位肠壁破裂,导致胃肠 内容物外泄到腹腔,需紧急手 术处理。
肠道梗阻
由于肠道套叠引起的大肠梗阻 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小儿肠套叠预后
预后因素 年龄 诊断时间 套叠程度
影响 婴幼儿生理特征易导致套叠,预后相对较差。 早期诊断与治疗可以避免并发症并改善预后。 严重套叠可能导致肠壁坏死,预后较差。
小儿肠套叠 (intussusception)PPT
在本次PPT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小儿肠套叠的病因、症状与体征、诊断方法、 治疗、手术治疗、合并症以及预后等内容。
小儿肠套叠病因解释
引起因素多样
肠胃感染、肠道肿瘤、结肠炎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小儿肠套叠的发生。
肠壁肿瘤常见
儿童患有肠道肿瘤,如息肉或淋巴瘤,易引发肠套叠。
憩室可能原因
肠道憩室可能是小儿肠套叠的潜在原因之一,尚需进一步研究。
小儿肠套叠症状与体征
1 剧烈腹痛
腹痛发作性加剧,婴幼儿可表现为持续性哭闹。
2 恶心呕吐
常伴有呕吐,呕吐物中可含有胃液、胆汁、食物残渣等。
3 便血与腹泻
部分患儿可出现带血便或便血,伴有腹泻症状。
小儿肠套叠诊断方法
1
体格检查
医生会仔细触诊患儿腹部,寻找异常肿块或套叠的特征。
2
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检查是常用的诊断方法,能明确套叠肠段和扩张肠段等情况。
3
血液检查
通过血液检查,可以了解患儿的炎症指标和电解质情况。
小儿肠套叠治疗
保守治疗
药物治疗
对于早期、无明显并发症的病例, 可以尝试保守治疗,如气体灌肠 等。
重度肠套叠导致肠道缺血坏死, 可能需要切除受累肠段。
肠道穿孔
套叠部位肠壁破裂,导致胃肠 内容物外泄到腹腔,需紧急手 术处理。
肠道梗阻
由于肠道套叠引起的大肠梗阻 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小儿肠套叠预后
预后因素 年龄 诊断时间 套叠程度
影响 婴幼儿生理特征易导致套叠,预后相对较差。 早期诊断与治疗可以避免并发症并改善预后。 严重套叠可能导致肠壁坏死,预后较差。
小儿肠套叠 (intussusception)PPT
在本次PPT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小儿肠套叠的病因、症状与体征、诊断方法、 治疗、手术治疗、合并症以及预后等内容。
小儿肠套叠病因解释
引起因素多样
肠胃感染、肠道肿瘤、结肠炎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小儿肠套叠的发生。
肠壁肿瘤常见
儿童患有肠道肿瘤,如息肉或淋巴瘤,易引发肠套叠。
憩室可能原因
肠道憩室可能是小儿肠套叠的潜在原因之一,尚需进一步研究。
小儿肠套叠症状与体征
1 剧烈腹痛
腹痛发作性加剧,婴幼儿可表现为持续性哭闹。
2 恶心呕吐
常伴有呕吐,呕吐物中可含有胃液、胆汁、食物残渣等。
3 便血与腹泻
部分患儿可出现带血便或便血,伴有腹泻症状。
小儿肠套叠诊断方法
1
体格检查
医生会仔细触诊患儿腹部,寻找异常肿块或套叠的特征。
2
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检查是常用的诊断方法,能明确套叠肠段和扩张肠段等情况。
3
血液检查
通过血液检查,可以了解患儿的炎症指标和电解质情况。
小儿肠套叠治疗
保守治疗
药物治疗
对于早期、无明显并发症的病例, 可以尝试保守治疗,如气体灌肠 等。
小儿肠套叠PPT课件

预防感染
术后需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定期复查血常规和CRP等指标。
观察并发症
术后需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发热、腹胀、呕吐等症状,及时发现并处 理并发症。
04 小儿肠套叠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规律饮食
确保宝宝饮食规律,避免因饥 饿或暴饮暴食导致的肠套叠发
生。
注意卫生
保持宝宝饮食卫生,避免摄入 不洁食物,以降低肠道感染的
病例二:特殊情况下肠套叠的处理
总结词
特殊情况,个体化治疗,综合评估
详细描述
本病例介绍了一名6个月患儿,患有肠套叠的同时还伴有肠旋转不良和梅克尔憩 室。采取了分期手术治疗,首先进行肠套叠复位术,再择期进行肠旋转不良和梅 克尔憩室切除术。术后患儿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病例三:成功治愈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
季节分布
肠套叠发病无明显的季节 性分布,但春秋季节更容 易发病。
地区分布
肠套叠在世界各地均有发 生,但亚洲地区发病率较 高。
02 小儿肠套叠的症状与诊断
常见症状
腹痛
突然发作剧烈的腹部绞 痛,通常位于脐周,呈
阵发性。
呕吐
腹痛发作后不久出现呕 吐,初为食物,后为胆
汁或粪渣。
血便
腹部肿块
大便呈果酱样,有时带 有血液。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 的患儿,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手术方式包括肠套叠复位术、肠 切除吻合术等,具体手术方式应 根据患儿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
术后护理
手术后需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 及时处理并发症,并给予必要的
营养支持。
术后护理
饮食调整
术后需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定期复查血常规和CRP等指标。
观察并发症
术后需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发热、腹胀、呕吐等症状,及时发现并处 理并发症。
04 小儿肠套叠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规律饮食
确保宝宝饮食规律,避免因饥 饿或暴饮暴食导致的肠套叠发
生。
注意卫生
保持宝宝饮食卫生,避免摄入 不洁食物,以降低肠道感染的
病例二:特殊情况下肠套叠的处理
总结词
特殊情况,个体化治疗,综合评估
详细描述
本病例介绍了一名6个月患儿,患有肠套叠的同时还伴有肠旋转不良和梅克尔憩 室。采取了分期手术治疗,首先进行肠套叠复位术,再择期进行肠旋转不良和梅 克尔憩室切除术。术后患儿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病例三:成功治愈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
季节分布
肠套叠发病无明显的季节 性分布,但春秋季节更容 易发病。
地区分布
肠套叠在世界各地均有发 生,但亚洲地区发病率较 高。
02 小儿肠套叠的症状与诊断
常见症状
腹痛
突然发作剧烈的腹部绞 痛,通常位于脐周,呈
阵发性。
呕吐
腹痛发作后不久出现呕 吐,初为食物,后为胆
汁或粪渣。
血便
腹部肿块
大便呈果酱样,有时带 有血液。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 的患儿,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手术方式包括肠套叠复位术、肠 切除吻合术等,具体手术方式应 根据患儿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
术后护理
手术后需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 及时处理并发症,并给予必要的
营养支持。
术后护理
饮食调整
肠套叠intussusception儿科学精品课件

肠套叠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肠道蠕动节律紊乱、肠道发育异常、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
03
肠套叠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01
02
03
04
腹痛
肠套叠患儿常出现突然的剧烈 腹痛,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
哭闹,难以安抚。
呕吐
腹痛发作后不久,患儿可能出 现呕吐,初为乳汁或食物残渣
,后可含胆汁。
血便
约85%的患儿在发病后6-12 小时出现血便,呈红色果酱样
复发风险
长期影响
肠套叠有一定的复发风险,家长需密切关 注宝宝的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及时治疗和恢复良好的患儿一般不会留下 长期影响,但也有少数患儿可能出现肠道 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等问题。
THANK YOU
。
腹部肿块
部分患儿在右上腹肋缘下可触 及腊肠样肿块,质地中等偏硬
。
诊断方法
腹部超声
腹部超声是诊断肠套叠的首选 方法,可发现套叠部位及肿块
。
X线检查
腹部X线平片可见到肠梗阻或肠 穿孔的征象,但确诊率较低。
空气灌肠
空气灌肠是肠套叠的常用诊断 方法,通过向肠道内注入空气 ,观察套叠部位及肿块。
剖腹探查
对于诊断困难的患儿,剖腹探 查是一种直接的诊断方法,可
肠套叠的分类
原发性肠套叠
肠套叠的原因不明,可能与肠道蠕动 节律紊乱有关。
继发性肠套叠
由于肠道存在器质性病变,如肠息肉 、肠肿瘤等,导致肠套叠的发生。
肠套叠的流行病学
发病率
肠套叠在婴幼儿中的发病率较高, 约为1.5%-5%。
季节分布
肠套叠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分布。
年龄分布
肠套叠主要发生于2岁以下的儿童, 其中6-12个月为发病高峰期。
03
肠套叠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01
02
03
04
腹痛
肠套叠患儿常出现突然的剧烈 腹痛,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
哭闹,难以安抚。
呕吐
腹痛发作后不久,患儿可能出 现呕吐,初为乳汁或食物残渣
,后可含胆汁。
血便
约85%的患儿在发病后6-12 小时出现血便,呈红色果酱样
复发风险
长期影响
肠套叠有一定的复发风险,家长需密切关 注宝宝的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及时治疗和恢复良好的患儿一般不会留下 长期影响,但也有少数患儿可能出现肠道 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等问题。
THANK YOU
。
腹部肿块
部分患儿在右上腹肋缘下可触 及腊肠样肿块,质地中等偏硬
。
诊断方法
腹部超声
腹部超声是诊断肠套叠的首选 方法,可发现套叠部位及肿块
。
X线检查
腹部X线平片可见到肠梗阻或肠 穿孔的征象,但确诊率较低。
空气灌肠
空气灌肠是肠套叠的常用诊断 方法,通过向肠道内注入空气 ,观察套叠部位及肿块。
剖腹探查
对于诊断困难的患儿,剖腹探 查是一种直接的诊断方法,可
肠套叠的分类
原发性肠套叠
肠套叠的原因不明,可能与肠道蠕动 节律紊乱有关。
继发性肠套叠
由于肠道存在器质性病变,如肠息肉 、肠肿瘤等,导致肠套叠的发生。
肠套叠的流行病学
发病率
肠套叠在婴幼儿中的发病率较高, 约为1.5%-5%。
季节分布
肠套叠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分布。
年龄分布
肠套叠主要发生于2岁以下的儿童, 其中6-12个月为发病高峰期。
(医学文档)小儿肠套叠PPT演示课件

生活不只是工作 湖北航天医院全景
.
肠套叠的超声诊断
.
肠套叠 是指一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进入邻近 腔内的一种机械性梗阻。 急性肠套叠好发于2-10月的婴儿,可能与婴儿回盲部系膜固定 未完善、回盲部游动度过大有关。 慢性肠套叠的病程 2周至几个月之久,常发生于年龄较大的儿 童和青少年。淋巴瘤是6岁以上儿童肠套叠的最常见原因。
.
超声检查是诊断肠套叠的首选影像学方法,用于小儿急腹症鉴别诊断。
肠套叠团块声像图表现取决于探头方向(声速平面)与肠管长轴的位
置关系。经肠套叠团块的长轴图显示为套筒征,短轴呈靶环征,斜切 面呈“假肾征”。 应用高频超声可显示套叠团块的肠壁呈分层状声像。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局部肠壁因充血水肿而血流信号增加;肠缺血坏 死时,肠壁的分层声像消失,外套层增厚,套筒内显示积液无回声, 彩色多普勒显示局部血流信号消失,常伴有腹腔内游离积液无回声。 需要注意的是对可能发生肠坏死的患儿行灌肠复位应谨慎,使得并发
.
是年龄较大儿童的急腹症之一。常见蛔虫团
阻塞肠腔。虫体堆积、压迫,肠壁缺血,可导致坏死、穿孔。 局部重力作用下易继发性肠扭转。临床表现有阵发性腹痛、腹 痛加剧、腹部肿块等。蛔虫性肠梗阻的超声表现为肠腔被虫体
填充,虫体呈粗大的强回声班,周围肠壁水肿,而分层不明显,
肠套叠的分层是比较明显的,现在蛔虫性肠梗阻也比较少发生 了。
.
1:回盲型,最多见,约占50%-60%,以回盲瓣为肠套叠的头部,将回肠末端带
人升结肠,盲肠、阑尾、淋巴结等也随着套入结肠内。
2:回结型,回肠末一段穿过回盲瓣进入结肠,盲肠和阑尾不套入,约占30%。 3:回回结型,回肠先套入远端的回肠内,然后再整个套入结肠内。
4:小肠型,小肠套入小肠。
.
肠套叠的超声诊断
.
肠套叠 是指一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进入邻近 腔内的一种机械性梗阻。 急性肠套叠好发于2-10月的婴儿,可能与婴儿回盲部系膜固定 未完善、回盲部游动度过大有关。 慢性肠套叠的病程 2周至几个月之久,常发生于年龄较大的儿 童和青少年。淋巴瘤是6岁以上儿童肠套叠的最常见原因。
.
超声检查是诊断肠套叠的首选影像学方法,用于小儿急腹症鉴别诊断。
肠套叠团块声像图表现取决于探头方向(声速平面)与肠管长轴的位
置关系。经肠套叠团块的长轴图显示为套筒征,短轴呈靶环征,斜切 面呈“假肾征”。 应用高频超声可显示套叠团块的肠壁呈分层状声像。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局部肠壁因充血水肿而血流信号增加;肠缺血坏 死时,肠壁的分层声像消失,外套层增厚,套筒内显示积液无回声, 彩色多普勒显示局部血流信号消失,常伴有腹腔内游离积液无回声。 需要注意的是对可能发生肠坏死的患儿行灌肠复位应谨慎,使得并发
.
是年龄较大儿童的急腹症之一。常见蛔虫团
阻塞肠腔。虫体堆积、压迫,肠壁缺血,可导致坏死、穿孔。 局部重力作用下易继发性肠扭转。临床表现有阵发性腹痛、腹 痛加剧、腹部肿块等。蛔虫性肠梗阻的超声表现为肠腔被虫体
填充,虫体呈粗大的强回声班,周围肠壁水肿,而分层不明显,
肠套叠的分层是比较明显的,现在蛔虫性肠梗阻也比较少发生 了。
.
1:回盲型,最多见,约占50%-60%,以回盲瓣为肠套叠的头部,将回肠末端带
人升结肠,盲肠、阑尾、淋巴结等也随着套入结肠内。
2:回结型,回肠末一段穿过回盲瓣进入结肠,盲肠和阑尾不套入,约占30%。 3:回回结型,回肠先套入远端的回肠内,然后再整个套入结肠内。
4:小肠型,小肠套入小肠。
小儿肠套叠科普讲座PPT

早期发现和治疗能显著改善预后。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紧急情况
若出现腹部肿胀、休克等危急症状,需立即就医 。
这些可能是肠道缺血或穿孔的征兆。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定期检查
家长应定期带儿童进行健康检查,关注肠道健康 。
特别是有过肠套叠病史的儿童,定期复查尤为重 要。
如何诊断肠套叠?
如何诊断肠套叠?
临床评估
小儿肠套叠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肠套叠是什么? 2. 谁容易得肠套叠? 3.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4. 如何诊断肠套叠? 5. 治疗肠套叠的方法有哪些?
肠套叠是什么?
肠套叠是什么?
定义
肠套叠是指肠道的一部分滑入另一部分,造成肠 道阻塞。
这种情况在小儿中较为常见,尤其是6个月到2岁 的儿童。
谁容易得肠套叠?
相关疾病
肠套叠可能与腺病毒、肠道感染、食物过敏等疾 病相关。
及时治疗相关疾病可以降低肠套叠的发生率。
谁容易得肠套叠?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饮食卫生,定期体检,关注儿童的健 康状况。
特别是有家族史的儿童,应提高警惕。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症状出现
如果儿童出现剧烈腹痛、持续呕吐或血便,应尽 快就医。
肠套叠是什么?
发生机制
肠道的运动或某些病理因素导致肠道部分滑入邻 近肠道。
可能与肠道内肿块、感染等因素相关。
肠套叠是什么?
症状表现
常见症状包括腹痛、呕吐、腹泻、血便等。
症状可能会间歇性出现,家长需注意儿童的状态 变化。
谁容易得肠套叠?
谁容易得肠套叠?
高危人群
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2岁的幼儿,男性多于女性。 遗传因素、肠道发育不良等也是潜在风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紧急情况
若出现腹部肿胀、休克等危急症状,需立即就医 。
这些可能是肠道缺血或穿孔的征兆。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定期检查
家长应定期带儿童进行健康检查,关注肠道健康 。
特别是有过肠套叠病史的儿童,定期复查尤为重 要。
如何诊断肠套叠?
如何诊断肠套叠?
临床评估
小儿肠套叠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肠套叠是什么? 2. 谁容易得肠套叠? 3.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4. 如何诊断肠套叠? 5. 治疗肠套叠的方法有哪些?
肠套叠是什么?
肠套叠是什么?
定义
肠套叠是指肠道的一部分滑入另一部分,造成肠 道阻塞。
这种情况在小儿中较为常见,尤其是6个月到2岁 的儿童。
谁容易得肠套叠?
相关疾病
肠套叠可能与腺病毒、肠道感染、食物过敏等疾 病相关。
及时治疗相关疾病可以降低肠套叠的发生率。
谁容易得肠套叠?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饮食卫生,定期体检,关注儿童的健 康状况。
特别是有家族史的儿童,应提高警惕。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症状出现
如果儿童出现剧烈腹痛、持续呕吐或血便,应尽 快就医。
肠套叠是什么?
发生机制
肠道的运动或某些病理因素导致肠道部分滑入邻 近肠道。
可能与肠道内肿块、感染等因素相关。
肠套叠是什么?
症状表现
常见症状包括腹痛、呕吐、腹泻、血便等。
症状可能会间歇性出现,家长需注意儿童的状态 变化。
谁容易得肠套叠?
谁容易得肠套叠?
高危人群
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2岁的幼儿,男性多于女性。 遗传因素、肠道发育不良等也是潜在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病因 ●
胆道疾病(50%-70%) 胰管阻塞 酗酒及暴饮暴食 手术与创伤 内分泌及代谢障碍 感染 药物 其他
பைடு நூலகம்
● 发病机制 ●
正常胰腺分泌两种形式的消化酶: ⑴、有生物活性:淀粉酶、脂肪酶、核糖
核酸酶 ⑵、无生物活性: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
原、前磷脂酶、前弹性蛋白酶、激肽释放 酶原等. (3)细胞内的酶原被磷脂膜包裹形成酶原颗 粒.且酶原不与胞浆接触
套叠鞘部强烈收缩所致, 占90%以上。
其它疼痛表现: 神萎 、面色发白 、痉挛
临床表现
2.呕吐: 早期症状之一, 发生率>90%。
呕吐物早期为乳汁,稍后带有胆汁, 晚期 为粪质。
3.便血: 果酱色血便,发生率>80%,
发生在疾病开始后8~12小时。肛指检查 对早期发现和帮助诊断有重要意义。
临床表现
七年制医学课件 小儿外 科 6小儿肠套叠
定义(Definition)
肠套叠是指某段肠管及其相应的肠系膜进入 邻近肠管内引起的一种肠梗阻。
本病是婴儿时期 最常见的急腹症。
发病率(Incidence Rate)
年龄:低于2岁,尤其是4~10个月为高峰 期。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下降。
性别:男:女为 2~3 : 1 季节:四季可见,春季多见,与此时期
适应症:病程<48小时而全身情况好的病例。 禁忌症: 发病>48小时而全身情况不良者。 腹部异常膨隆,腹肌紧张疑有腹膜炎时。 试用空气灌肠时逐步加压,而肠套叠阴影仍不移动, 形态不变者。
2.器械:自动控制压力注气 肠套叠复位机、气囊肛管 (Foley氏管)。
3.实施方法:术前注射阿托品、鲁米那钠; 灌气压力从60mmHg开始,逐渐加压,最 高 可 达 100mmHg ; 透 视 下 见 肿 块 阴 影 逐 渐缩小直至完全消失,
● 病理 ●
上呼吸道炎症和腺病毒感染较多 有关。 体质: 多发生于营养状况良好、身体肥胖 的小儿。
简单肠套叠 — 绝大多数 复套 — 少数病例整个简单的肠套叠
再套入远端肠管内
肠套叠的病理类型:
•
约50一60%
特点:回盲瓣是头部
盲肠、阑尾套入结肠内
约30% 特点:回肠是头部 穿过回盲瓣进入结肠
约10% 特点:复套,回肠套入回肠 后再套入结肠内
2.术前准备: 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 质失衡、输血、给氧、退热等。
3. 手术操作: 用压挤法整复肠套叠:从远端向近端推挤、 切忌牵拉近端以免肠破裂。
肠管活力判定:
肠管颜色; 肠系膜血管搏动; 刺激肠管看蠕动; 温盐水热敷5分钟或利多卡因系膜根部注射封闭后 再判定。
常规切除阑尾,术前应告之家长。 有肠坏死作肠切除肠吻合术。
较少见 很少见
极少见
病理改变:
血液循环障碍。 充血水肿。坏死穿孔。
鞘部收缩
肠 颈部压迫 套 叠 过度膨胀
血循环 障碍
小动脉 受压
套入部 时间 肠管充 血水肿
鞘部肠 管呈小 块缺血 性坏死
发黑 坏死
穿孔
临床表现 (Clinical Situation)
临床表现
婴儿肠套叠
<2岁,常为肥胖健康儿。 1.阵发性腹痛: 突然哭吵、烦躁,阵发性 15—30 分 钟 , 与 肠 蠕 动 相 符 合 , 因 肠 系 膜 被 牵 拉 ,
症状常不典型,有阵发性腹痛,腹块能明 显触及,常无便血或发病数天后出现,约 占40%,呕吐亦不多见。
诊断(Diagnosis)
1. 根据肠套叠四大主要症状:
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 、肠样肿块。
一个或两个症状均要考虑该病,三个可确诊。 2. 对不明原因婴儿哭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早期便
血尚未发生时可作直肠指检,观察指套上有无血 便。
4. 腹 部 肿 块 : 腊 肠 样 包 块 , 约 70 ~ 80 % , 随疾病不同时期肿块位置发生改变,早期 多位于右侧上腹部肝下,晚期沿结肠移至 腹部左侧,最远可达直肠内。
5.全身情况: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表情呆 钝、嗜唾、高热、严重脱水、腹胀、休克 等。
临床表现
儿童肠套叠
年龄越大,发病过程越缓慢,呈亚急性肠 梗阻的症状。肠梗阻是不完全性, 肠坏死发生较迟。
诊断
3.辅助检查:
B超:我院常用,呈“同心圆”或“假肾”征。 X线:空气灌肠:用50-60mmHg(8.0kPa)压力
:
灌肠,气柱前端形成“杯口影”、“钳状阴 影”或“葫芦状”“哑铃状”“球形”等。
鉴别诊断 (Differential Diagnosis)
1.细菌性痢疾
区别点:体温在早期即可达39℃以上,大便次数 频繁,含大量粘液脓血(桃花脓),无腹块扪及。 菌痢可引起肠套叠。
鉴别诊断
2.过敏性紫癜(腹型)
区别点:新鲜出血性皮疹,膝及踝关节肿痛, 部分病例可有血尿。 25%腹型紫癜可伴发肠套叠。
鉴别诊断
4.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区别点:早期即有腹胀、高热,脱水休 克症状出现较早。
5.其他引起出血或梗阻疾病 美克尔憩室出血 肠息肉 肿瘤
治疗(Therapy)
(一) 非手术疗法 - 空气灌肠复位法 1.适应症与禁忌症
预后(Prognosis)
解放初期:手术治疗 现在: 空气灌肠
手术治疗
病死率20%~30% 病死率0.1%
急性胰腺炎
主讲:刘东晖
概述 ●
●
一.定义:
急性胰腺炎(AP)是各种病因引起的胰酶 激活,胰腺及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 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
二.特点:
急性腹痛,伴发热,恶心,呕吐及血尿淀粉酶 增高.
大量气体进入小肠。
(爆破样充气)
肿块阴影
套头被推移
爆破样充气
4. 复位的判定: 拔管后排出大量臭气和粘液血便。 病儿安静,不再阵发性哭闹。 腹部原有肿块不能再触及。 碳剂试验:口服0.5~1g活性碳,于6~8小时 后排便时出现。 空灌复位率可达90%以上,并发症为肠 穿孔。
(二) 手术治疗
1.适应症: 空气灌肠未成功者; 晚期肠套
激活方式:
胰液
肠肽酶 胰蛋白酶原
↓
↓
→ 十二指肠 ————→ ↓
胰蛋白酶
↓ 各种胰消化酶激活:
①、磷脂酶A→产生溶血磷脂酰胆碱和溶血 脑磷 脂→胰腺组织坏死;
②、
激肽酶原
激肽释放酶→ ↓
缓激肽、胰激肽→血管扩张透
性增加→水肿、休克;
③、弹性蛋白酶→血管弹性纤维水解→出血、 血栓形成;
④、脂肪酶→胰腺和周围脂肪坏死、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