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糖类代谢

合集下载

第六章糖代谢

第六章糖代谢
硫辛酸, CoASH, Mg 2+
42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二)三羧酸循环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CA 环)
(柠檬酸循环、Krebs环) Kerbs, 1953年诺贝尔化学奖
部位:线粒体基质
43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3-P-甘油醛 磷酸二羟丙酮
23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一)糖酵解途径
贮能阶段: 后5步
(2)3- 磷酸甘油醛 (2)丙酮酸
☆生成 2 NADH(H) + 4ATP
24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一)糖酵解途径
6
3-P-甘油醛脱氢酶
3-P-甘油醛
磷酸化酶
糖原脱支酶催化支链上的3个葡萄糖残基转移到糖原 分子的一个游离的4′端上,形成一个新的-1,4糖苷 G-1-P 键,而脱支酶催化转移后剩下的通过-1,6糖苷键连 接的葡萄糖残基的水解,释放出一分子的葡萄糖。
转移酶
葡萄糖-1-磷酸在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的作用下可以转 去分支酶 换为葡萄糖-6-磷酸。
45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二)三羧酸循环
3 异柠檬酸氧化生成-酮戊二酸
蔗糖
磷酸化酶
1-磷酸葡萄糖+果糖
1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第二节 糖的分解代谢
糖分解的主要途径:
☆ ☆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无氧分解 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有氧氧化
一、糖的无氧分解
• 在无氧情况下葡萄糖进行分解,生成2分子丙酮酸

第六章 糖代谢

第六章 糖代谢

CH 2OH
H H
OH HO
OH
H OH
H OH
葡萄糖
ATP ADP
己糖激酶; 葡萄糖激酶(肝)
CH 2O
P
H H
OH HO
OH
H OH
H OH
6-磷酸葡萄糖
2. 6-磷酸葡萄糖转变成1-磷酸葡萄糖
CH 2O
P
H H
OH HO
OH
H OH
H OH
6-磷酸葡萄糖
CH 2OH
H
OH
H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OH HO
H H
O H
OH HO
H OH
H OH
6-磷酸葡萄糖
2-磷酸甘油酸
P O CH 2
CH2OH
O
Mg2+
H HO
己糖异构酶 H
OH
OH H
6-磷酸果糖
(fructose-6-phosphate, F-6-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Glu
ATP
ADP
G-6-P
3. 6-磷酸果糖转变为1,6-双磷酸果糖
葡萄糖
CH 2OH
H H
OH HO
OH
H OH
H OH
CH 2OH
H H
OH HO
OH
H OH
H OH

CH 2OH
H H
OH
CH 2OH
H H
OH
OH HO
?H
H
O
OH
α-1,4-糖苷键
OH
H
H OH
OH
糖原合成特点:
1、葡萄糖活化 2、需要糖原引物

第六章 糖代谢

第六章 糖代谢

内 容糖第六章 糖的化学和代谢糖的化学 糖代谢 糖的消化与吸收 糖的分解代谢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的化学一、糖的概念糖是多羟基醛或多 羟基酮及其聚合物和 衍生物的总称。

P5二、 糖的分布生物界中含糖的比例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80%30% 10% 2%0%植物人和动物微生物微生物三、 糖的生物学作用1. 糖是人和动物的主要能源物质 2. 糖类还具有结构功能 3. 糖具有复杂的多方面生物活性与功能四 、糖的分类1. 2. 3.单糖 寡糖 多糖1(一) 单糖概念: 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称为单糖。

特点: 单糖是糖类物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种类: 丙糖、丁糖、戊糖、己糖、庚糖丙糖:甘油醛和二羟丙酮甘油醛二羟丙酮丁糖戊糖赤藓糖赤藓酮糖D-核糖D-核酮糖D-木糖D-木酮糖己糖: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的两种形式D-葡萄糖(G)β -D-葡萄糖 α-D-葡萄糖2D - 果糖(F)(二)寡 糖概念: 由单糖缩合而成的短链结构 (一般含2~6个单糖分子) 特点: 二糖最为广泛葡萄糖 半乳糖 果糖环α-D-果糖 麦芽糖 蔗糖 乳糖(三) 多 糖许多单糖分子缩合而成的长链结构 1. 多糖的分类(1)按照来源分类 (2)按生理功能分类 植物多糖 动物多糖 微生物多糖 海洋生物多糖 储存多糖 结构多糖( 3 )多糖按照其组成成分的分类多糖同聚多糖 杂聚多糖(均一多糖) (不均一多糖)粘多糖结合糖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脂多糖O连N连鞘糖脂甘油糖脂 萜醇衍生磷酸多类固醇 衍生同聚多糖与杂聚多糖同聚多糖 杂聚多糖2. 重要多糖的化学结构与生理功能(1)淀粉• 是高等植物的贮存多糖 •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α-1,4糖苷键 α-1,6糖苷键α-1,4糖苷键 直链结构 支链结构 直链结构 支链结构直链淀粉3(2)糖 原 支链淀粉• 糖原是动物 体内的贮存 多糖,主要α-1,6糖苷键存在肝及肌 肉中。

第六章糖代谢

第六章糖代谢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主要是从丙酮酸生成葡萄糖的具体 反应过程。
糖异生与糖酵解的多数反应是共有 的、可逆的;
糖酵解中有3个不可逆反应,在糖异 生中须由另外的反应和酶代替。
5
(一)丙酮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
生物素
丙酮酸羧化酶
CO2 ATP
(线粒体)
ADP+Pi
草酰乙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第六章 糖代谢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内容提纲
概述 糖的分解代谢
糖的无氧氧化 糖的有氧氧化 磷酸戊糖途径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异生作用 血糖及其调节
2
第六节 糖异生
Gluconeogenesis
糖异生途径 糖异生的调节 生理意义
3
概念 糖异生(gluconeogenesis)是指从非糖化合
果糖二磷酸酶-1 Pi
1,6-二磷酸果糖 6-磷酸果糖
向反应,这种互变
ADP 6-磷酸果糖激酶-1 ATP
循环称之为底物循
ADP+Pi
GTP 磷酸烯醇式丙
丙酮酸羧化酶
环(substratecycle)。 CO2+ATP
草酰乙酸
酮酸羧激酶 GDP+Pi
丙酮酸
PEP +CO2
ATP 丙酮酸激酶 ADP
14
18


质 激


胰高血糖素 —
激素对糖异生和糖酵解的调节作用
19
三、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一)饥饿情况下维持血糖浓度恒定(最主要功 能) (二)补充或恢复肝糖原储备

第六章糖类代谢

第六章糖类代谢
ö 蔗糖: 植物中主要糖 转化糖(←蔗糖):葡萄糖+果糖
第六章糖类代谢
2、低聚糖
• 很多低聚糖主要作用不在于其消化吸 收而提供能量,而是在于它的一些保 健价值
第六章糖类代谢
低聚果糖 定义:是在蔗糖分子上以β(1→2) 糖苷键结合1~3个果糖的寡糖。
• 分子式为G-F-Fn,n=1~3
第六章糖类代谢
1 2
第六章糖类代谢
三、多 糖
(一)、淀粉——植物营养物质的一种储存形式 1、结构
直链淀粉、支链淀粉
第六章糖类代谢
第六章糖类代谢
(二) 糖原——动物淀粉
图1-3 糖原的分子结构 第六章糖类代谢
6
CH2OH O
O
5H
HO 2
4
H
OH
3
CH2 H
CH2OH O
O
H
HO
H OH
6
CH2OH O
CH2 H
植物胶主要用于增稠剂、甜食的稳定剂和冰淇淋的粘合剂等
第六章糖类代谢
3、微生物多糖
葡聚糖(右旋糖酐) 黄原胶 环状糊精
第六章糖类代谢
4、氨基多糖
透明质酸
黏多糖:
硫酸软骨素
肝素
壳多糖: (几丁质,甲壳素)
第六章糖类代谢
第二节 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
一、双糖的水解
(一)蔗糖的水解
1.蔗糖酶 蔗糖 + H2O
如: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
分类
寡糖:能水解成少数(2~10个)单糖分子的糖
以双糖存在最为广泛,蔗糖、麦芽糖和乳糖是其重要代表。
多糖:能水解为多个单糖分子的糖
以淀粉、糖原、纤维素等最为重要

生物化学第六章 糖类代谢

生物化学第六章 糖类代谢
O
H
OH
HO
H
HO
H
H
OH
OH
CH2OH
HO H OH
H
H
OH H
OH OH
核糖(ribose) ——戊醛糖
O
H
OH
H
OH
H
OH
OH
HOH 2C
O OH
H H
HH
HO
OH
2. 寡糖 能水解生成2-20个分子单糖的糖,各单
糖之间借脱水缩合的糖苷键相连。
常见的几种二糖有
麦芽糖 (maltose) 葡萄糖 — 葡萄糖 还原糖
ATP ADP
G-6-P
F-6-P
ATP ADP
F-1,6-2P
ⅱ放能阶段
⑨2-磷酸甘油酸脱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烯醇化酶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烯醇化酶,它在结合底物前必 须先结合2价阳离子如Mg2+、Mn2+,形成复合物, 才能表现出活性。该酶的相对分子量为85000,氟 化物是该酶强烈的抑制剂,原因是氟与Mg2+和无 机磷酸结合形成一个复合物,取代了酶分子上 Mg2+的位置,从而使酶失活。
Glu
ATP ADP
G-6-P
F-6-P
ATP ADP
F-1,6-2P
ⅱ放能阶段
⑥3-磷酸甘油醛氧化成1,3-二磷酸甘油酸
生成1分子 NADH+H+

动物生物化学 第六章 糖代谢

动物生物化学 第六章 糖代谢
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称为 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oxidation)。有氧氧化是糖分解代谢的主要 方式。
丙酮酸脱氢酶系(pyruvate dehydrogenase system) 1 丙酮酸脱羧酶,辅酶是TPP, 2 二氢硫辛酸乙酰转移酶,辅酶是二氢硫辛酸和辅酶A, 3 二氢硫辛酸脱氢酶,辅酶是FAD及NAD+
(三)血糖
人 80-120mg/100ml 4.4-6.7mmol/L
第一节 糖的分解代谢 (catabolism of carbohydrate)
动物组织均能对糖进行分解代谢,主要的分解途 径有三条:
(1)无氧条件下进行糖酵解途径;
(2)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氧化;
(3)生成磷酸戊糖-磷酸戊糖通路。
葡萄糖(glucose G)
-1ATP
6-磷酸葡萄糖(glucose-6-phophate, G-6-P)
己糖激酶(hexokinase,HK)。
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K)
6-磷酸葡萄糖是HK的反馈抑制物,此酶是糖氧化 反应过程的限速酶(rate limiting enzyme)或称关键酶 (key enzyme)。它有同工酶Ⅰ-Ⅳ型,Ⅰ、Ⅱ、Ⅲ型主 要存在于肝外组织,其对葡萄糖Km值为10-5~10-6M。
第六章 糖代谢
一 糖的生理功能
1 机体的组成成分 核糖 糖脂 2 提供能量和碳源 70%
二 糖代谢的概况
(一)糖的来源
1 由消化道吸收(单胃动物) 2 由非糖物质转化而来(反刍兽)
(二)动物体内糖的主要代谢途径
1 分解供能—— 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 径、糖原分解
2 贮存—— 糖异生、合成糖原或转变成脂肪

《生化》第六章糖代谢

《生化》第六章糖代谢
O=C O
P
ATP ADP
ADP
ATP
COOH C OH
C
OH
磷酸甘油酸激酶
F-1,6-2P
CH2 O
磷酸二 羟丙酮
NAD+ NADH+H+
P
CH2 O
P
3-磷酸 甘油醛
1,3-二磷酸 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酸激酶(phosphoglycerate kinase)
ATP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G-1-P
二、单糖的氧化分解 主要指G,经多糖降解后生成的G,吸收进 入细胞进行氧化分解,从而为机体提供能量。机 体几乎所有的组织的细胞中,都能进行糖的分解 以获能。
G进行氧化分解供能的途径主要有三条
糖的无氧分解(酵解)
糖的有氧分解 糖的磷酸戊糖支路分解
1.糖酵解的反应过程
(1)糖酵解(glycolysis)的定义
第二阶段
由丙酮酸转变成乳酸。
Glu
ATP ADP
(一)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⑴ 葡萄糖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
G-6-P F-6-P
ATP ADP
F-1,6-2P 磷酸二 羟丙酮
NAD+ NADH+H+
HO CH2 H HO O H OH H H H OH
P O CH2
ATP ADP
H HO O H OH H H H OH
门静脉
肝脏
GLUT
各种组织细胞
体循环
三、糖代谢的概况
糖原
糖原合成 肝糖原分解
酵解途径
ATP
有氧
核糖 磷酸戊糖途径 +
NADPH+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糖类代谢一、填空题:1.糖酵解反应历程中三个调节部位即催化三个不可逆反应的调节酶是、和____________ ,其中以为最重要的调控部位。

2.在糖分解代谢中,糖酵解的产物丙酮酸在有氧情况下,它形成,在缺氧或无氧的时候形成或。

3.在人体中,1M葡萄糖经过糖酵解作用净生成_____个ATP,而1M葡萄糖经过彻底氧化分解可以生成_____个ATP。

4.丙酮酸氧化脱羧形成,然后和结合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形成第一个产物是。

5.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由、和三种酶组成,其辅因子共种,分别为、、、、和。

6.在三羧酸循环反应历程中,三个关键的调节酶是、和_________________ 。

它们的共同抑制剂是和。

7.磷酸戊糖途径的缩写符号是或,此途径氧化阶段两个脱氢酶的辅酶均是,二个脱氢酶分别是、。

8.三羧酸循环的缩写符号是______,此循环途径是在细胞的____________ 中进行的。

9.三羧酸循环过程中有_______次脱氢和_______次脱羧反应。

二、选择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1.下面哪一种酶在糖酵解和葡萄糖异生过程中都发挥作用( )①丙酮酸激酶②丙酮酸羧化酶③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④已糖激酶2.参与三羧酸循环的起始物是( )①丙酮酸②异柠檬酸③草酰乙酸④苹果酸3.糖的无氧酵解与有氧分解代谢的交叉点物质是( )①丙酮酸②烯醇式磷酸丙酮酸③乳酸④乙醇4.三羧酸循环中,哪一个化合物前后各放出一个分子CO2,这个化合物为( )①柠檬酸②乙酰CoA ③琥珀酸④ -酮戊二酸5.三羧酸循环中催化琥珀酸形成延胡索酸的酶是琥珀酸脱氢酶,此酶的辅因子是( )①NAD+②CoA-SH ③FAD ④TPP6.除哪种酶外,其余的酶都参与柠檬酸循环( )①延胡索酸酶②异柠檬酸脱氢酶③丙酮酸脱氢酶④顺乌头酸酶7.EMP、TCA、PPP三条代谢途径以下列哪种中间产物相互联系( )①丙酮酸②乙酰CoA ③PEP ④3-P-甘油醛8.在柠檬酸循环中,哪步反应以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生成一分子高能磷酸化合物( )①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②琥珀酰CoA→琥珀酸③琥珀酸→延胡索酸④延胡索酸→苹果酸9.糖代谢中间产物中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是:()①6-磷酸葡萄糖②1,6-二磷酸果糖③1,3-二磷酸甘油酸④3-磷酸甘油醛10.在厌氧条件下,下列哪一种化合物会在哺乳动物肌肉组织中积累?()①丙酮酸②乙醇③乳酸④CO211.磷酸戊糖途径的真正意义在于产生许多中间物如核糖等的同时,还产生( )①NADPH+H+②NAD+③ADP④CoASH12.下面哪种酶既在糖酵解又在葡萄糖异生作用中起作用?()①丙酮酸激酶②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③磷酸果糖激酶④已糖激酶13.生物体内ATP最主要的来源是()①糖酵解②TCA循环③磷酸戊糖途径④氧化磷酸化作用14.在TCA循环中,下列哪一个阶段发生了底物水平磷酸化?()①柠檬酸→α-酮戊二酸②α-酮戊二酸→琥珀酸③琥珀酸→延胡索酸④延胡索酸→苹果酸15.下列化合物中哪一种是琥珀酸脱氢酶的辅酶?()①生物素②FAD③NADP+④NAD+16.糖酵解是在细胞的什么部位进行的。

()①线粒体基质②胞液中③内质网膜上④细胞核内17.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最终接受底物脱下的2H的辅助因子是()①FAD②CoA③NAD+④TPP18、TCA循环是在真核细胞的()进行的。

①线粒体基质②胞液中③内质网膜上④细胞核内三、是非题(在题后括号内打√或×):1.糖酵解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都可进行。

()2.当ATP/AMP比值低时,丙酮酸激酶活性增加。

()3.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疼是由于丙酮酸氧化成乳酸的结果。

()4.如果微生物细胞中,存在足够的氧能使糖酵解过程中生成的NADH氧化时,那么,既使有乳酸脱氢酶存在,乳酸发酵也不能进行。

()5.HMP(PPP)途径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

()6.TCA循环中底物水平磷酸化直接生成的是A TP。

()7.葡萄糖异生作用的生理意义之一可使糖与其它代谢产生联系。

()8.由于三羧酸循环是物质代谢的枢纽,它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因此循环的中间物从不用于其它代谢途径。

()9.糖酵解过程中因葡萄糖和果糖活化都需要ATP,故ATP浓度高时,糖酵解速度加快。

()10.在缺氧条件下,丙酮酸还原为乳酸的意义是使NAD+再生。

()11.三羧酸循环中,直接形成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步骤是由琥珀酰CoA形成琥珀酸。

()12.哺乳动物无氧下不能存活,因为葡萄糖酵解不能合成ATP。

()13.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1,6-二磷酸果糖,需要磷酸己糖异构酶及磷酸果糖激酶催化。

()14.葡萄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之一,酵解途径和三羧酸循环都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15.三羧酸循环被认为是需氧途径,因为还原型的辅助因子通过电子传递链而被氧化,以使循环所需的载氢体再生。

()16.糖的有氧氧化是糖的完全分解方式,糖的无氧氧化是糖的不完全分解方式。

()17.在葡萄糖酵解途径中,只有磷酸果糖激酶催化的反应是不可逆的。

()四、问答题和计算题:1、试述三羧酸循环的要点及生理意义?2、磷酸戊糖途径有何特点?其生物学意义何在?3、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共同通路?4、丙酮酸异生为葡萄糖是如何绕过EMP途径中的三步不可逆反应的?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

5、在人体中,lmol葡萄糖彻底氧化能产生多少molATP? (简要写出产能反应步骤和计算过程)。

6、一分子丙酮酸在线粒体内氧化成CO2和H2O可生成多少分子ATP?(简要写出产能反应步骤和计算过程)五、名词解释:糖酵解糖异生作用底物水平磷酸化参考答案:第六章糖类代谢一、填空题1.糖酵解反应历程中三个调节部位即催化三个不可逆反应的调节酶是已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___丙酮酸激酶,其中以磷酸果糖激酶为最重要的调控部位。

2.在糖分解代谢中,糖酵解的产物丙酮酸在有氧情况下,它形成乙酰CoA ,在缺氧或无氧的时候形成酒精或乳酸。

3.在人体中,1M葡萄糖经过糖酵解作用净生成 2 个ATP,而1M葡萄糖经过彻底氧化分解可以生成__36或38___个A TP。

4.丙酮酸氧化脱羧形成乙酰CoA __,然后和草酰乙酸结合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形成第一个产物是柠檬酸。

5.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由丙酮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酸转乙酰酶和二氢硫辛酸脱氢酶三种酶组成,其辅因子共__六__种,分别为_ Mg2+_、_ TPP_、硫辛酸、_ CoA-SH_、_ FAD_和_ NAD+_。

6.在三羧酸循环反应历程中,三个关键的调节酶是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

它们的共同抑制剂是NADH 和ATP 。

7.磷酸戊糖途径的缩写符号是PPP 或HMP ,此途径氧化阶段两个脱氢酶的辅酶均是NADP+,二个脱氢酶分别是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8.三羧酸循环的缩写符号是_ TCA__,此循环途径是在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

9.三羧酸循环过程中有__4__次脱氢和_ 2__次脱羧反应。

二、选择题1.③2.③3.①4.④5.③6.③7.④8.②9.③10.③11.①12.②13.④14.②15.②16.②17.③18 ①三、是非题1.√2.√3.√4.√ 5 × 6.×7.√8.×9.×10.√11.√12.×13.√14.×15.√ 16.√ 17.×四、部分问答题参考答案:1、试述三羧酸循环的要点及生理意义?解答:三羧酸循环的要点:1、三羧酸循环的起始反应是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然后进行循环代谢,每循环一次,加入一个新的含二碳的乙酰辅酶A,经两步脱羧反应,生成2分子C02,脱去两个碳原子。

2、在每次循环中发生四步氧化反应。

其中三步是以NAD+为电子受体,一步是以FAD为电子受体,生成3个NADH2和一个FADH2。

3、每次循环消耗2分子H20。

一分子用于柠檬酸的合成,另一分子用于苹果酸的合成。

4、发生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从琥珀酰辅酶A的高能硫酯键生成一高能硫酸键(GTP)5、分子氧并不直接参加三羧酸循环,但此循环途径必需要在有氧条件下才能进行。

6、TAC中有3个不可逆反应、3个关键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柠檬酸合酶)。

三羧循环的生物学意义:①是有机体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途径;②是糖、脂、蛋白质等物质代谢和转化的中心枢纽;③形成多种重要的中间产物,为其他合成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

④TAC为氧化磷酸化提供还原当量。

2、磷酸戊糖途径有何特点?其生物学意义何在?解答:磷酸戊糖途径特点: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两个阶段:1、葡萄糖氧化脱羧阶段;2、非氧化分子重排阶段;它不先经过三碳糖阶段,是直接脱氢和脱羧,氧化产生的是NADPH+H+而不是ATP。

磷酸戊糖途径生物学意义:①生成大量的NADPH不能直接与电子传递体偶联进行氧化,而用于还原性的生物合成中;②磷酸戊糖途径的中间产物是某些生物合成的原料,如5-磷酸核糖是核酸的合成原料,4-磷酸赤藓糖,可转化成芳香族氨基酸;③磷酸戊糖途径与光合作用有密切关系;④磷酸戊糖途径与糖的有氧、无氧分解是相联系的。

3、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共同通路?解答:(1)三羧酸循环是乙酰CoA最终氧化生成CO2和H2O的途径;(2)糖代谢产生的碳骨架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3)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可通过糖有氧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脂肪酸经β-氧化产生乙酰CoA可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4)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经脱氨后碳骨架可进入三羧酸循环,同时,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可作为氨基酸的碳骨架接受NH3后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所以,三羧酸循环是三大物质代谢共同通路。

4、丙酮酸异生为葡萄糖是如何绕过EMP途径中的三步不可逆反应的?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

答案要点:①先由丙酮酸生成草酰乙酸(线粒体基质):再由草酰乙酸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细胞质):②1.6—二磷酸果糖转变为6—磷酸果糖,由二磷酸果糖酯酶催化(细胞质)。

③由6一磷酸葡萄糖转变为葡萄糖:由6-磷酸葡萄糖酯酶催化(细胞质)。

5、在人体中,lmol葡萄糖彻底氧化能产生多少molATP? (简要写出产能反应步骤和计算过程)。

答案要点:见教材P123:表6-16、一分子丙酮酸在线粒体内氧化成CO2和H2O可生成多少分子ATP?(简要写出产能反应步骤和计算过程)答案要点:A.丙酮酸氧化脱羧形成乙酰辅酶A:该过程发生在线粒体的基质中,释放出1分子CO2,生成一分子NADH+H+。

B.乙酰辅酶A参与三羧酸循环,产生二氧化碳:主要事件顺序为:(1)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结合,生成六碳的柠檬酸,放出Co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