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光热综合测试题
《声、光、热》测试

《声、光、热》测试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得快B.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要能听到声音,必须要有声源和传播声音的物质2、闭上眼睛我们也可以辨别熟人的说话声音,这是依据人的声带振动时有不同的A.音色 B.振幅 C.响度 D.频率3、先轻敲一下鼓,再用力敲一下鼓,两次听到鼓发出的声音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无法确定4、在城市高架道路某些路段可以看到两侧设有3—4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 A.保护车辆安全行驶 B.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C.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 D.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污染5、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一般一些主要干道旁都设置了噪声监测设备.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A. 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号B. 减少汽车废气的排放C. 摩托车的排气管上装有消声器D. 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6、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辩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节奏不同7、下面事例属于“声与信息”的利用的是A.用超声波来清洗钟表 B.用超声波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C.用超声波来检查人体的内脏器官 D.用超声波来洁牙8、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A. 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B. 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C. 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D. 阻止琴弦振动发声9、空气、水、钢铁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这三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A 空气、水、钢铁B 水、钢铁、空气C 钢铁、水、空气D 钢铁、空气、水10、在田径运动会上,小明和小江分别根据发令抢冒烟和听到枪声开始记时,同一运动员的跑步成绩A 小明比小江多了0.294秒B 小江比小明多了0.294秒C 小明和小江的记录结果一样D 小江记录的结果更准确11、关于声现象中,以下知识结构错误的是:A 声波产生的条件声源B 声的种类乐音介质噪声C 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D 乐音的特征音调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音乐在人耳处减弱频率12、声音在均匀空气里传播过程中A 声速逐渐减小B 频率逐渐减小C 振幅逐渐减小D 声速、频率、振幅都不变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的强弱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B 只要物体振动,一定有声波产生C 回声的声速比原来的声速小D 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14、下列各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能说明光的反射的是A.镜花水月B.坐井观天 C.海市蜃楼D.立竿见影15、.如图2所示,一束光线射向平面镜,那么这束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分别为A.40° 40° B.40° 5O°C.50° 4O° D.50° 50°16、小猫在平静的池塘边欣赏自己在水中的像,下列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17、电视机的遥控器是通过发射一种不可见光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中考物理复习---声光热综合实验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复习---声光热综合实验题练习(含答案解析)1.(2022•六盘水)小明发现篮球的气压不足,于是用打气筒给篮球打气。
在收起打气筒时发现外壁有些发热。
于是他想,是什么原因导致打气筒的外壁发热呢?小明就这个问题与同学小红进行了交流,联系所学物理知识,他们提出了以下两个猜想:A.活塞在筒内往复运动时,与筒壁摩擦导致发热B.活塞在筒内往复运动时,不断压缩气体做功导致发热于是他们设计了实验进行探究,选用的实验器材有:打气筒、测温枪、计时器、气压不足的篮球等,分别在打气筒的上部和下部标注两个测温点,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打气筒内壁的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传递到外壁。
(2)活塞在打气筒内向下运动时的能量转化过程,与四冲程内燃机的压缩冲程相同。
(3)用打气筒往气压不足的篮球内打气,10秒内使活塞在筒内往复运动20次,立即用测温枪测出此时两个测温点的温度。
待打气筒外壁温度降至室温(25℃)后,放出篮球中的部分气体,重复上述操作。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小明分析上表实验数据得出:导致打气筒外壁发热的原因是活塞在筒内往复运动时,不断压缩气体做功导致发热。
(4)小红回顾整个实验过程,分析实验数据,认为小明得出的结论不够严谨,理由是在实验过程中,活塞向下运动时既克服摩擦做功,又压缩空气做功,无法准确的确定外壁发热的原因。
于是他们对实验进行改进,对猜想A再次进行探究,你认为他们的改进方法是打气筒不与篮球连接,直接让活塞在相同的时间内往复运动相同的次数,用测温枪测出打气筒外壁的温度与打气筒往气压不足的篮球内打气时打气筒外壁的温度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结论。
【答案】(1)热传递;(2)压缩;(3)活塞在筒内往复运动时,不断压缩气体做功导致发热;(4)在实验过程中,活塞向下运动时既克服摩擦做功,又压缩空气做功,无法准确的确定外壁发热的原因;打气筒不与篮球连接,直接让活塞在相同的时间内往复运动相同的次数,用测温枪测出打气筒外壁的温度与打气筒往气压不足的篮球内打气时打气筒外壁的温度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结论。
声光热基础知识综合测试题 (1)

声光热专题检验练习一、选择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均无关2.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禁止抽烟”、“请熄火”、“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A.液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3. 下列现象中哪一个是通过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A.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 B.用煤气炉给水加热C.用热水袋取暖 D.冬天站在太阳下的人会觉得暖和4.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 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窒温5.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细雨濛濛 B. 桂花拣香 C.雪花飞舞 D.树叶飘落6.下列现象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雨后彩虹 B.海市蜃搂 C. 水中倒影 D. 小孔成像7.在选择减弱噪声的方法时()A、只能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如设法给发动机加消声器B、只能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如用隔音板隔离C、只能在听者身上想办法,如堵上耳朵,塞上耳塞D、可以在声源处、声音传播过程中及听者耳上同时想办法减弱8.以下事例不可以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实例是()A.远处隆降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B.医生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C.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D.利用B超为病人做检查9.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10.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A.水母 B.萤火虫 C.月亮 D.霓虹灯11.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小水珠是由()A.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水缸中的水汽化形成的D.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12.下列光路图能正确反映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是 ()13.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次,不带花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养人分辨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密归来,根据是:()A.音调高低 B、响度的大小 C.音色的不同 D.翅膀振动的多少14.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A.照相机B.幻灯机C.投影仪D.放大镜1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16.医用听诊器的作用是()A.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B.使振幅增大,响度增大C.减少声音的分散 D.缩短听者距发声体距离*17. 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声光热综合题

声、光、热综合试卷综合一、填空题(每空1分 共30分)1.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2.江边的山峰最高处距江面120m ,江水深10m ,映在平静江水中山峰的倒影是___ (选填“实”或“虚”),该山峰的最高处与倒影的最低处相距______m.3.如上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_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上述成像情况一致的是_______________。
4.一束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下图(a )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大小约为 cm ;若将一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2cm 处,如图(b ),则透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 的虚像。
5.小明从眼镜上取下一块镜片,透过镜片观看邮票上的文字(如图所示)。
小 明用的镜片是____透镜,所成的是___像(选填……虚”或“实”)。
小明将此 镜片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然后在 镜片前放置一眼镜(如图所示),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向后移动光屏,像又清晰了。
此眼镜是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6、某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它的熔点是___ ℃,熔化过程经历了___ min,这一过程是热过程(填“吸”或“放”)。
7.夏天,小明到小丽家去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倒人纸杯里请小明喝.不一会,小明发现纸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1)纸杯壁上出现小水珠的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2)请简单解释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
(3)下面事例与(1)中属同种现象的是(填字母代号)A.夏天,揭开冰棒纸后看见冰棒冒“白汽”B.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成水C.夏天的清晨,河面上会出现雾气D.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8、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________.玻璃在200℃时开始熔化,直到300℃时还未熔化完,可见玻璃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9.天气转凉了,我们把洗过的衣服晾在阳光下晒.从内能改变的角度看,这是利用方式使水的内能增加,提高温度使水蒸发;另一方面,利用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很好的,使衣服更卫生.10. 铝壶的质量为0.5kg,壶中装有质量为2kg,初温为25℃的水,在1标准大气压下将水烧开,需要提供J的热量。
2023届九年级物理声光热综合测试含答案

2023届九年级声光热综合测试物理试题满分:100分时限:80分钟一、单选题(21分)1.“B超”利用超声波成像技术诊断疾病。
对“B超”发出的超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传播不需要介质B.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D.超声波不能传递能量2.某校“五四”青年节举行合唱比赛,在乐队的伴奏下,同学们满怀深情地放声高歌,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学们的歌声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B.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是由空气传播而来,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C.观众能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响度不同D.“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较高3.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是30cm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D.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4.下列光学情景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拱桥倒影”,是等大的虚像B.“弯折的铅笔”,是放大的实像C.“墙上的手影”,是放大的虚像D.“后视镜中的车辆”,是缩小的实像5.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 .杯中热水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B .美丽的“雾凇”是凝固现象C .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是液化现象D .樟脑丸放一段时间后变小是升华现象6.小帆在老师指导下,用如图所示的同一个实验装置分别加热100g 的甲、乙两种液体(其中一种是水),用测得的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从20℃加热至沸腾刚好消耗了4g 酒精(7310J/kg q =⨯酒精)。
若单位时间内甲吸收的热量与乙吸收的热量相等,()34.210J/kg c =⨯⋅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32.410J/kg c =⨯⋅乙℃B .乙的吸热能力大于甲的吸热能力C .0~8min 乙吸收的热量为43.3610J ⨯D .该酒精灯的加热效率为28%7.人们常把物质的一些属性作为选择材料的依据,下列应用与材料的属性对应正确的是()A .用银做电器开关的触点﹣﹣良好的导电性B .用胶木制作热水壶的手柄﹣﹣良好的导热性C .用复合材料制作撑杆跳高的撑杆﹣﹣良好的塑性D .用特殊合金制作飞机的机翼﹣﹣较大的密度二、填空题(21分)8.如图所示,滑翔者与鸟儿“比翼齐飞”。
物理声、光、热综合测试题

物理声、光、热综合测试题命题人:倪桂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根据回声定位原理C.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利用阻断噪声传播途径来控制噪声的D.多数情况下,声波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大 2.下列关于光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平面镜中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B.日食是因为光的反射引起的C.由于光的折射,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变浅了D.近视镜片是凸透镜3、如图1所示,是在一些交通道路口、银行等公共场所安装的两种电子监控器,它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光学系统,另一部分为光电转换系统,其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当于( )A 、平面镜成虚像B 、凸透镜成实像C 、凸透镜成虚像D 、显微镜 4、图2中,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 )图25.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1)(2)B.(2)(4)C.(1)(3)D.(3)(4)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吸热过程和放热过程,说热量是毫无意义的B.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吸收的热量、物体的质量及物体温度的变化有关图1C.两个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也一定相同D.热总是从含有热量多的物体传给热量少的物体7. 下列流程图是用来说明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及涉及到的主要能量转化情况,对图中①②③④的补充正确的是( )A.①做功冲程 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③压缩冲程 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①压缩冲程 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③做功冲程 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①做功冲程 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③压缩冲程 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①压缩冲程 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③做功冲程 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8.如图3所示,是一种在阳光下能不断摇摆的塑料小花.花盆表面的太阳能电池板在光照下,产生电流驱动电动机,使小花左右摆动.下列有关该小花摆动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叶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B.电动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D.小花将动能转化为化学能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34分)9、一个同学迟到了,走到门外听到上课老师的声音,就知道正在上物理课。
声光热综合测试题完整版

声光热综合测试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声光热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12×3分=36分)1、下列能源中,不是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 B.、硅光电池供电 C.水流的能量 D.核能2、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D.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3、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吧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4、小王将一杯常温的开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图2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图25、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过了一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凝固,后蒸发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凝固,后升华6、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实验。
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
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B.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C.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D.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7、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B.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物体内能减少时,温度可能不变 D.锯条锯木板时,锯条的内能增加,木板的内能减少8、在下图中,表示内燃机工作时各冲程的示意图,它们正确的排列顺序为 (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甲、丙、乙、丁 D.甲、丁、乙、丙9、医务人员工作时所采取的许多措施和用到的器械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有关解释中错误..的是A.体温计用水银做测温液体,主要是因为水银的密度很大B.牙医借助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看清牙齿的背面C.喷洒消毒液后,能闻到消毒液气味,是分子的扩散现象D.夹消毒棉的镊子头部刻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10、如图是某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声光热综合试题

《声、光、热》综合试题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1~14为单选,2′×14;15~18为多选,3′×4)1、常提到的:小孔成像○1、平面镜成像○2、银幕上的像○3、放大镜成正立的像○4,其中()A、属实像的有:○1○2○3B、属虚像的有:○2○3○4C、由反射而成的像有:○1○2D由折射而成的像有:○3○42、发光物P从距透镜50厘米的地方沿的主轴向透镜方向以v=5厘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凸透镜焦距f=12厘米,关于P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t=2秒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B、当t=2秒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C、当t=2秒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当t=2秒时,成缩小、正立的虚像3、晚上,人在马路上走过一盏路灯的过程中,其影长变化情况是()A、先变短后变长B、先变长后变短C、逐渐变长D、逐渐变短4、手拿一块平面镜看自己的像()A、平面镜越大,像越大B、平面镜越小,像越小C、像的大小是不变的D、人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大5、检查视力,眼与视力表应距5米远,一般采用平面镜反射法,若视力表离平面镜3米,人离平面镜应是()A、1米B、2米C、3米D、4米6、小明站在池塘边看到“鱼在云中游”,他看到的是()A、鱼是实像,云是虚像B、鱼是实像,云是实像C、鱼是虚像,云是虚像D、鱼是虚像,云是虚像7、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A、逐渐减小B、不变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D、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8、演奏人用手指拔动琴弦,听众便听到声音,这声音是什么物体产生的()A、手指B、空气C、琴弦D、弦柱9、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A、岸——空气——水——鱼B、空气——水——鱼C、岸——水——鱼D、岸——空气——鱼10、人在屋里谈话比在旷野听起来响亮的原因是()A、房间内声音传播的速度快B、谈话时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C、人耳听不到小于0.1秒的回声D、屋里的墙壁阴碍了声音向外传播11、在温度为0℃的环境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存在冰B、只存在水C、可能冰水共存,为存在水蒸汽D、可能冰、水、水蒸气都存在12、烧开水当水沸腾时,从壶嘴里喷出“白气”,它的形成过程经历了()A、液化过程B、汽化过程C、先汽化后液化的过程D、先液化后汽化的过程13、以下分析中正确的是()A、夏天在地上洒些水,屋里会凉快些,是因蒸发吸热B、冬天在室外看到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后形成的C、寒冷的冬天早晨,窗玻璃上的冰花,是水凝固形成的D、冷却物体时,用0℃的冰和0℃的水效果一样,是因为它们的温度相同14、关于状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在100℃时一定沸腾B、冰在0℃时一定熔化C、水在低温下可以蒸发D、冰在低温下不能升华15、坐在教室里的同学,眼睛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是由于()A、粉笔字发出的光射入眼内B、眼睛的光觉察到黑板上的粉笔字C、粉笔字将光反射到眼内D、粉笔字对光产生漫反射16、图1中所示为光线通过透镜的情形,其中凹透镜是()17、关于体温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一般是35℃~42℃B、体温计泡的容积比上面细管的容积大很多C、读数时不能使体温计离开身体,否则就不准确了D、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18、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可以变干,这是升华现象B、放在衣橱中的樟脑丸最终“消失”了,这是蒸发现象C、秋天早晨草地上有霜,这是凝华现象D、用久的白炽灯泡内壁发黑,这是凝固现象二、填空题:(2′×10)1、光在真空中沿传播,不在10秒内传播的距离为千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光热综合测试题声光热综合测试题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声光热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12×3分=36分)1、下列能源中,不是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 B.、硅光电池供电 C.水流的能量 D.核能2、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D.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3、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吧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4、小王将一杯常温的开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图2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图25、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过了一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凝固,后蒸发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凝固,后升华6、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实验。
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
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B.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C.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D.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7、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B.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物体内能减少时,温度可能不变 D.锯条锯木板时,锯条的内能增加,木板的内能减少8、在下图中,表示内燃机工作时各冲程的示意图,它们正确的排列顺序为 (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甲、丙、乙、丁 D.甲、丁、乙、丙9、医务人员工作时所采取的许多措施和用到的器械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有关解释中错误..的是A.体温计用水银做测温液体,主要是因为水银的密度很大B.牙医借助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看清牙齿的背面C.喷洒消毒液后,能闻到消毒液气味,是分子的扩散现象D.夹消毒棉的镊子头部刻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10、如图是某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该物质一定是晶体 B.T2一定是物质的沸点C.0~t1时间内物质的分子热运动加剧 D.t1~t2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11、每年5月份,我省成都及周边地区的农民都有大量焚烧秸秆的现象。
焚烧秸秆所产生的烟雾不仅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威胁到人的健康,还影响了正常的航空及交通。
为了对秸秆焚烧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治理,今年成都市气象局利用了高科技帮手,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进行观测以及时发现焚烧源。
卫星监测焚烧源的主要依据是A.对焚烧源进行拍照,从照片上直接看到焚烧源B.监测焚烧源产生的烟雾,从烟雾的多少来确定焚烧源C.监测焚烧源的颜色,从遥感照片的颜色来确定焚烧源D.监测焚烧源的温度,通过捕捉高温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确定焚烧源12、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图案,然后把电灯泡接到电路中让其发光,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图案与其正对的白墙之间(图案与白墙之间距离较大)移动,则所画图案在墙上成清晰像的情况是A.不能成像B.能成一次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C.能成两次像,一次是放大、倒立的实像,一次是缩小、倒立的实像D.能成三次像,一次是缩小、倒立的实像,一次是等大、倒立的实像,一次是放大、倒立的实像二、非选择题(5×4分=20分)13、小明将手机悬挂在密闭的玻璃瓶中,用抽气机抽去瓶中的空气,大电话呼叫瓶内的手机,手机(能或不能)接收到呼叫信号,这说明;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
“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减弱噪声。
14、有一支用过而没有甩过的体温计,读数停留在38.2℃,被误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
若病人实际体温是37.8℃,则体温计读数是____℃;如果病人实际体温是38.5℃,体温计读数是______℃。
16、小强同学到银行取款。
他想知道当时是几点了,由于人很多,银行的电子钟被挡住了,他向上看时,发现光滑如镜的天花板上倒映出电子钟的影像为,则实际的时间应是。
如果电子钟到地面的距离是6m,则像到地面的距离为m银行的验钞机产生的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
19、用图16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选填“A”或“B”)瓶.根据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
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温度下(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22、6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23.7某同学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大小关系。
他实验时组装了如图所示的两套规格完全相同的装置,并每隔1分钟记录了杯中水的温度(见右表)。
(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甲图中):先调整固定的位置,再调整固定的位置(选填“A”或“B”)。
(2)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有加热时间和水的、。
(3)通过表中记录本的数据,你认为煤油和菜籽油两种燃料中,热传值较大的是。
(4)该同学实验前用天平测出了烧杯中水的质量及两油灯中燃料的质量,并记录的)计算出了水吸收的热量,他认为通过这些数据能准数据、利用公式Q吸=cm(t-t确地计算出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
你认为他的计算结果可靠吗?,为什么?。
27.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A B C D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上,其目的是.(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选填“实”或“虚”)像;如果小明将光源移至8cm刻度时,他通过凸透镜看到光源的(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虚像.(3)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4)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三、计算题(10分)17.有一个能装50㎏水的太阳能晒水箱,其接收太阳能的面积为2㎡,该晒水箱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为E=3.2×106J∕(h·㎡)。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5分)求:(1)如果每天接收太阳能的时间为8h,则该晒水箱每天可以接收多少焦的太阳能?(2)由于热量的散失等原因,水的吸热效率只有60%。
那么,该晒水箱一天吸收的太阳能可使这50㎏的水升高多少摄氏度?18.液化石油气的热值高达4.6×107J/kg,一些不法商贩为谋取暴利,常将液化石油气与价格低廉、热值仅为2.9×107J/kg的二甲醚混合装入钢瓶内销售给客户.常州市质监局对某液化石油气站销售的瓶装燃气进行检测:将质量为100kg、初始温度为31℃的水装入容器内,用高效炉灶燃烧瓶内燃气加热容器中的水直至100℃恰好沸腾,瓶内燃气消耗了0.84kg.通过高效炉灶,水能吸收燃气完全燃烧释放热量的75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4.2×103J/(kg·℃),问:水(1)瓶内燃气的热值是多少?(2)该液化石油气站销售的瓶装液化石油气有无掺混二甲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