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说课稿(通用11篇)

春秋战国的纷争说课稿(通用11篇)春秋战国的纷争说课稿 1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春秋战国的纷争》。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五个环节进行分析。
一、首先说教材,这一环节包括三部分内容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教材初一历史第六课的内容。
从社会形态更替的角度来看,前面我们分别学习了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相关内容,即将过渡到后面的封建社会。
而这个过渡是通过“春秋战国的纷争”来完成的,所以,本课在教材中承上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战国的历史时期以及发生在这一时期的重大史实,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和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以春秋战国错综复杂的历史时期为平台,以富有哲理的成语故事为基石,通过问题的巧妙设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比较,达到开阔视野和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春秋时期诸侯国强大的根本原因,使学生们懂得国家强大要靠改革,引导学生为国家的强大而发奋学习;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重点:是齐桓公称霸、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
原因是齐桓公称霸是春秋时通过改革达到富国强兵的典型代表,而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分别反映了春秋战国时的战争时代特点。
难点:是如何正确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性质。
原因是表面现象都是战争,其实质是争霸和兼并,对初一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二、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下面我们进行学情分析这一环节。
从思维发展规律上看,初一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对历史的学习还停留在表面现象上,需要我们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以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学生们的历史知识阅读面比较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成语故事,以形成新的知识点,既锻炼思维能力,又开阔眼界。
三、说教法我们常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根据教材和学情的特点,我选择了以下几种教法。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A
D齐
3、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A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B
B城濮大战 D长平之战
4、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的国家是 A齐国 B楚国 C秦国 D晋国
D
5、下列各项中,搭配不当的是 A孙膑——围魏救赵 C重耳——尊王攘夷
6、齐桓公任用谁改革内政和军制 A伊尹 B管仲 C姜尚
合作探究
一、春秋争霸
1、读材料回答: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 赐。” ——《论语》 ①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春秋时期 ②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③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 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其中第一个霸主是 齐桓公 。 3、城濮之战的双方是 晋 和 楚 两国 。通过这次战争 晋文公 成为中原霸主 。 晋楚争霸,持续了百余年。后来, 楚庄王 打败晋军,做了中原霸主。 4、战国七雄分别是 齐 、 楚 、 秦 、 燕 、 赵 、 魏 、 韩 。
马陵之战 、 长平之战 。 5、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有 桂陵之战 、
B
D伍子胥
谢谢指导
2、看图说史 1. 重耳流亡 城濮之战 2. 楚成王的礼待
3.晋军“退避三舍”
4. 晋文公终成霸主
齐 桓 公 晋 文 公 楚 庄 王
齐 越 桓 王 公 勾 践
吴 王 阖 闾
3、小小辩论赛 孟子曾说过“春秋无义战”,对这句话你怎样看?
消极 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积极
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 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 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春秋 称霸
兼并 统一
战国
几十万大军,时 间长,死伤多
春秋战国的纷争

1.春秋是掠夺战争,战国是兼并战争2.战国比春秋残酷,如长平之战3.兼并战争更加促进民族自然融合,是进步的历史现象,说明统一是趋势。
4.春秋无义战,是非正义的。
战国有两点:是诸侯为了自己私人的利益,不顾人民群众的苦难进行战争,所以是非正义的。
是为了中国的统一,使历史车轮发展的方向有利于全中国,所以是正议的。
1.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1)性质:奴隶主为取得诸侯国的控制权和争夺土地、人口而进行的战争,是奴隶主的掠夺战争。
(2)意义:①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②对于结束分裂割据状态,实现区域统一有积极作用;③对于阻止夷狄等游牧民族的入侵,保护华夏进步文化,增强各族间的融合有一定的作用;④争霸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各霸主都曾进行过改革以增强国力,其统治下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使经济得以发展;⑤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便利了新兴地主阶级实力的增长,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⑥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交替,促进了奴隶制度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产生。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中国奴隶制瓦解的反映,也为社会的进步,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制度的产生,民族融合的加强等创造了条件。
2. 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1)性质:开始具有兼并战争的性质,以后逐渐转化为封建的统一战争。
(2)意义:①进一步加强了统一趋势;②是人民遭受了更深重的灾难,人民渴望统一;③各国国君为了争霸,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改革政治,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改革运动的兴起。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
时间:公元前262年参战方:秦国赵国结果:秦胜赵败参战方兵力:秦国百万以上赵军45万人齐桓公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⑴齐在山东,得渔盐之利,富庶,为东方大国。
⑵齐桓公善于用人,任管仲为相。
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齐国实现国富兵强。
⑶齐桓公依仗实力,有管仲谋略“尊王攘夷”,发展齐国势力。
(东周初年,王室衰微,但天子以“天下共主”的名义,仍具有号召力。
因此,一些强大的诸侯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之春秋战国的纷争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之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战国的纷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出现许多重要思想家和政治家的时期。
本文将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纷争原因以及代表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进行总结。
一、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时间约为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
这一时期是从周朝衰落后的春秋时代开始,到秦朝统一中国的战国时代结束。
二、纷争原因1. 封建制度的瓦解:周朝的封建制度开始瓦解,致使各国开始争夺王位和领土,导致纷争不断。
2. 地理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地理上被山川河流分割成多个小国,使得各国之间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
3. 内忧外患:国内充满了内部矛盾和动荡,而且外来民族的入侵也成为战国纷争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重要思想家和政治家1. 孔子:春秋战国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倡导儒家思想,将礼仪和道德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
2. 孟子:亦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强调人性的善良,主张仁政和民主。
3.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守道、无为、无欲的境界。
4. 韩非子: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法制和重刑治国,强调君主的权力和法律的严明。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1. 春秋时期:各国争夺霸权,形成了多次的战斗,例如楚国和越国的争霸。
2. 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主要包括秦、楚、齐、魏、燕、赵、韩七国。
五、春秋战国纷争的影响1. 思想的繁荣: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众多的思想家和学派,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国家制度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逐渐由封建制度向君主专制制度转变,为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六、总结春秋战国的纷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中涌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这一时期的纷争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春秋战国的纷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霸主风采
我决心改革,富国强兵,终于一鸣惊人,成为霸主问鼎中原。
我当大王后,总是贪图享乐,天天吃喝玩乐,不理朝政。
大臣们常劝我,我也不听,甚至还下令:谁敢再劝,就砍谁的头!
后来有位大臣用“五彩鸟”的隐语劝我,我决定痛改前非。
1
2
3
4
漫画说史
楚庄王
◇ 评价战争的影响: 消极:●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和痛苦。
1、文献史料记载
《长平之战遗址一号尸骨坑》
《坑杀赵军想象图》
4
0
0
0
0
0
东周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前期: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后期: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三家分晋(赵魏韩) 田氏代齐
齐楚秦燕赵魏韩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课
堂
游
戏
①卧薪尝胆
请说出本课中,与下列成语/典故相关的历史人物
②一箭之仇
③问鼎中原
一、春秋争霸
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2、春秋争霸的目的
晋文公如何成为霸主呢?
整顿内政 发展生产 训练军队
称霸战役
4、晋文公称霸
晋、楚
齐、晋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不同点呢?
相同点:任用贤才,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不同点:齐利用“尊王攘夷”掌握政治优势; 晋利用城濮大战掌握军事优势。
韩
楚国
东周
请你帮明明把春秋战国时期的战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①城濮之战②马陵之战③桂陵之战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②①④
动
脑
筋
当年晋国内乱,我曾流亡于各国19年,历尽艰难重新回国后,虽然我已62岁,但我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国家很快强大。城濮(pú)之战中我退避三舍,打败了中原争霸最主要的对手楚国,终成霸业。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西 周
(
东 周
(
春秋 战国
由统一走向分裂 统一走向分裂 走向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公元前 年 前 年
由分裂走向统一 分裂走向统一 走向
(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公元前 年 前 年
1046 —— 771
770
1.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A ) .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A.齐桓公 B .晋文公 . C.楚庄王 D .秦穆公 . 2.下列典故与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有关是( C) .下列典故与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有关是( A.尊王攘夷 B.退避三舍 . . C.卧薪尝胆 D .纸上谈兵 . 3.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国家 .战国初年,被韩、 是( B ) A.齐 B .晋 C.楚 D .燕 . .
春秋战国战争的异同
春秋——“争霸”为 争霸” 春秋 争霸 1、不同点: 主 、不同点: 战国——“兼并”为 战国 兼并” 兼并 主 破坏社会生产力; (1)民不聊生,战争破坏社会生产力; )民不聊生,战争破坏社会生产力 2、共同点: (2)加速了民族融合; 、共同点: 民族融合; )加速了民族融合 国家的统一进程 (3)促进国家的统一进程; )促进国家的统一进程;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课
一、春秋争霸
1、春秋争霸局面形成的原因: 、春秋争霸局面形成的原因: 周王室日渐衰微 2、齐桓公称霸原因 、
?
3、晋楚争霸: 城濮大战 、晋楚争霸:
齐桓公称霸原因: 齐桓公称霸原因:
管 仲
1、地理位置优越 2、管仲改革 3、口号“尊王攘夷” 、口号“尊王攘夷”
城濮之战晋取得胜利的原因? 城濮之战晋取得胜利的原因?
燕
秦 周
赵 魏 韩 楚
齐
历史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晋文公是怎样 称霸的?
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 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战国七雄是哪七 个国家? 战国七雄的局面 是怎样形成的?
战 国 形 势 图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战国时期发生 了哪些著名的 战役?
孟子曾说过“春秋无义战”, 对于战争,你怎样看?
时间
地点
人物
经过
原因(背景) 结果
影响 (作用、意义)
事件 背景 时间 经过
春秋争霸 东周王室衰微。
前770年——前476年 齐桓公 管仲 尊王攘夷 晋文公 城濮大战 (退避三舍) 楚庄王
战国七雄
前475年——前221年
齐魏:桂陵之战
(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减灶计)
秦赵: 长平之战
前260年 (纸上谈兵)
《朝代歌》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朝代建立三要素: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东周: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 洛(今河南洛阳)
奴隶社会 瓦解时期
封建社会 形成时期
公元前770年
公公 元元 前76
而史因 得《鲁 名春国 。秋编 》年
战连因 而年各 得相诸 名互侯 。争国
成语: 一匡天下 老马识途 一鸣惊人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管鲍之交 退避三舍 卧薪尝胆 完璧归赵 朝秦暮楚
战争的影响: 1.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2.促进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和 交融; 3.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局部统一。
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何异同点?
春秋是争霸战争,霸主先后出现; 战国是兼并战争,七雄同时并存。
历史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 逐渐趋向统一。
奴隶社会夏商周, 结束时间是春秋。 齐桓晋文霸诸侯, 结束于前四七六。 战国开始进封建, 早于西欧一千年。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七年级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二、战国兼并
①三家分晋②田氏代齐③七雄并立 1.演变: ④秦扫六合
燕
赵
秦 魏 韩 楚
齐
东齐 南楚 西秦 北燕 到赵 中魏 间韩
2.兼并战争:
长平之战——东方六国无力抗秦 时期 战 国 主要 战役 交战 国家 典故 影响
齐赵VS 围魏救赵 桂陵之战 魏
马陵之战 齐VS魏
减灶计 齐国强大起来
东方六国无力 长平之战 秦VS赵 纸上谈兵 抵御秦的进攻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一、春秋争霸
1.背景:诸侯地化的对照表
兵力
财力物力人 口 天子与诸侯 的关系
土地
西 周王室直接管辖 王室直接管辖 人口众多, 天子在政 资源丰富。 治上有最 周 从镐京到洛邑方 的军队多达
4. 晋文公终成霸主
2.概况:楚庄王
晋
齐
吴 楚 越
越 王 卧 勾 薪 践 称 尝 霸 胆 一 时
3.影响: (1)消极:灾难 (2)积极: ①局部统一 ②民族融合 ③经济发展
春秋时期130多次战 争,给社会和人民带 来什么影响?
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170多个诸 侯国,而到了末期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一 些大国了。 国家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退避三舍 纸上谈兵 卧薪尝胆 围魏救赵
桂陵之战 吴越争霸 长平之战 城濮之战
约千里的土地 14万人以上
高的地位
东周初年王室直 接近辖的土地有 东 方约600里的土 周 地,往后越来越 少。最后只有方 约百里的土地。
平王东迁后, 还有3万人。 后来逐渐减少 到只剩下几千 人了
直辖的人口 天子在政治 所剩无几, 上成了傀儡, 财力、物力、不得不依靠 兵源减少 强大的诸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04 主备人:赵亚飞 审阅人:潘亚东 审核人:潘振江 审定人:王亚锋 班级: 姓名: 时间:2013-9-23
第1页(共1页)张洪中学历史备课组
《春秋战国的纷争》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学习重点】齐、晋称霸。
【学习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学习方法】自主交流、合作探究
预习案
春秋大国争霸 1、东周的建立
公元前_________年,周平王迁都_________ ,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两个时期。
2、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著名霸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齐国在今_________北部,齐桓公任用 _________ 为相,积极进行改革,发展生产,以“ _________”为口号,扩大疆界,发展齐国势力。
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是在公元前_________中期,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晋文公是春秋时期另一位霸主。
晋国成为_________一大强国时,南方的楚国势力已发展到_________。
公元前_________后期,晋楚双方在_______大战,大败楚军。
与之有关的成语是 _________ 。
从此,晋文公成了中原霸主。
(3)晋楚争霸持续百余年,后来,_________ 打败了晋国,做了中原霸主。
(4)春秋末年,江南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也参加了争霸战争。
吴王_________一举攻破楚国都城郢。
(5)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是越王________,他和百姓共同劳作,争取人心,终于灭掉了________,与之有关的成语是 _________ 。
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分是: ______ 、 _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______ 、______。
2、战国初年晋国被分为 ______ 、______ 、______三个国家。
3、战国初,三家分晋后,齐国大夫______取代原国君,建立______齐国。
4、桂陵之战
公元前____________,魏国大将____________率军包围赵都邯郸。
赵国向____________求援,齐王命____________为军师救赵。
孙膑率军直捣魏都大梁。
庞涓撤军回救,魏军在____________中了齐军的埋伏,大败而归。
与之有关的成语是 _________ 。
5、马陵之战
桂陵之战十多年后,____________又一次大战。
____________派孙膑诱敌深入。
____________派庞涓带兵进入齐国。
在____________遭到埋伏。
魏军主力被歼。
6、长平之战
公元前 ______年,______和 ______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 ____________,结果 ______大败。
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 ______的进攻,与之有关的成语是 _________ 。
探究案
活动一、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活动二、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
活动三、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达标检测案
一、单选题
1.东周开始于()A 公元前2070年 B 公元前1600年C 公元前771年 D 公元前770年 2.下列关于春秋时期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春秋是东周王朝的一个分期
B .春秋开始于公元前770年,结束于公元前476年
C .春秋时期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
D .春秋时期“霸主”取代了周天子
3.春秋时期,齐晋两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
①政治上,改革内政 ②经济上,发展生产 ③军事上,加强军队建设 ④用人上,都有贤相辅佐,如管仲、伍子胥 ⑤都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③④⑤ 4.“退避三舍”这一典故来自于()
A .城濮大战
B .桂陵之战
C .马陵之战
D .长平之战
5.立志雪耻,卧薪尝胆的著名历史人物是()A .伍子胥 B .勾践 C .孙武 D .夫差 6.关于春秋争霸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的衰微 B .争霸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C .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
D .争霸的结果是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也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7.“纸上谈兵”的故事来自于()A .城濮大战 B .桂陵之战 C .马陵之战 D .长平之战 8.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是关于()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9.齐国之所以最先强大得益于()A.伊尹改革 B.姜尚改革 C.管仲改革 D.李悝改革 10.“三家分晋”的三家是()A.齐、楚、韩 B.赵、燕、魏 C.韩、赵、魏 D.楚、魏、秦 11.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①齐 ②燕 ③楚 ④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2.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有()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马陵之战 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简述题
1.简述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各是什么?
2.列举一些成语找出处?
3.试着比较城濮大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四次战役不同点。
【作业布置】P31动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