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水岸景观格局的营建思路探讨

合集下载

江南古镇水岸建筑景观论文:江南古镇水岸建筑景观探究

江南古镇水岸建筑景观论文:江南古镇水岸建筑景观探究

江南古镇水岸建筑景观论文:江南古镇水岸建筑景观探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纵观人类发展历史,水是生命之源,靠水而居是人类最早聚居活动的主要表象。

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物质基础条件,人类在各时期的发展几乎都与水息息相关。

从爱琴海沿岸的古希腊文明到尼罗河沿岸的古埃及文明,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到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尤其是长江、黄河流域的古中国文明,都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史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并谱写出光辉的历史篇章。

水是江南水乡环境的母体,亦是自然景观中的文脉。

水的灵性、水的气质、水的形态巧妙,构成了江南古镇的结构线,并成为与周围环境有机贯通的特殊介质。

江南地区自然环境优美,文化根基深厚,经济活动繁荣,交通条件便利。

特别是江南地区拥有密布的河湖水系,为江南古镇成为江南经济、文化的重要良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水乡民居,依水而建,小桥街巷沿水延伸,江南丰厚的水源与粉墙黛瓦的民居建筑构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的水乡生活风情画面。

它既是江南水乡地区特有的建筑文化语汇,更是一道完整的江南地方文化景观。

一、江南古镇水岸建筑景观的构成要素(一)水。

江南水乡因水而生,所谓“无水不成吴越,无桥不显水”,可见水是江南水城、水镇、水村、水路、水巷形成的最根本的物质条件。

水是江南古镇的灵魂,纵横交错的河道是江南古镇的动脉。

水的存在形成了江南独有的水网空间,传承着水乡最自然的生存状态。

没有水就没有水乡文化,因此,水是构成江南水乡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最基本的元素。

(二)桥。

江南水乡,河多桥多。

桥作为水陆交通联系的纽带,既是主要的水陆通道,又是江南水乡独具魅力的形态要素。

桥的平面布局因河道、地势、位置、功能而异,有直的、斜的,形态不拘一格,力求方便实用。

桥作为生活的中心,在桥上建庙、建屋、建亭、建廊,使得桥的功能和形式千变万化。

家家邻水枕河,户户近桥通舟,江南的桥不仅是古镇的一道别致的美景,更多的时候它承载了江南的历史、江南的风俗以及江南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古镇滨水景观提升工程方案

古镇滨水景观提升工程方案

古镇滨水景观提升工程方案一、前言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积淀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而滨水景观在古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古镇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水景观的提升将对整个古镇的文化氛围和风貌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从规划设计、生态环境、文化传承等方面提出古镇滨水景观提升工程方案,旨在通过综合性的思考和规划,为古镇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和魅力。

二、规划设计1. 滨水公共空间规划:在提升古镇滨水景观的过程中,要统筹规划滨水公共空间,包括绿化带、步行道、休闲广场、观景平台等,让游客在欣赏景色的同时能够感受到舒适的空间体验。

同时,规划中要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将古镇中丰富的历史建筑、传统民居与滨水景观有机结合,展现出古镇独特的风貌。

2. 建筑外立面改造:考虑到古镇建筑多为传统的木质结构,为了保持古镇独特的风貌,可以在保护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外立面改造,使用环保材料和古朴的设计风格,使得古镇滨水景观在现代感的包装下依然保持古老的韵味。

3. 灯光设计:滨水景观提升中,灯光设计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夜间的灯光能够为古镇营造出浪漫、温馨的氛围,让游客在夜晚也能够享受美丽的滨水景观。

同时,合理设置照明设施,提高夜间的观赏性和安全性。

4. 交通规划:在提升滨水景观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交通规划,优化道路设计、交通组织,提供更多的步行、自行车道,并增设停车场,方便游客更好地欣赏古镇滨水美景。

三、生态环境1. 水体治理:古镇滨水景观提升中,首先要加强对水体的治理,保护水质,实施河道清淤、植被修复,提高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美化水岸环境。

2. 绿化建设:在滨水景观提升工程中,加强绿化建设是重要内容之一。

可以选择当地适宜的植被,营造出自然生态、宜人舒适的滨水环境,增强古镇的生态氛围。

3. 污染防治:古镇滨水景观提升工程中,要抓好污染防治工作,加强水污染的治理,严格控制河流排放、垃圾清理等,保障水域环境的洁净。

四、文化传承1. 保护古镇文化遗产:滨水景观提升工程中,要保护古镇的文化遗产,对古镇特色建筑、古树名木、古韵古风等进行合理保护,传承古镇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

古镇滨水空间营造工程方案

古镇滨水空间营造工程方案

古镇滨水空间营造工程方案一、引言古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的典型代表,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古镇的滨水空间是古镇独特的景观特色之一,它为古镇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也是人们追寻乡愁的重要场所。

因此,对古镇滨水空间进行营造工程的规划和建设,不仅能够提升古镇的魅力和吸引力,还能够促进古镇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结合某古镇滨水空间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份古镇滨水空间营造工程方案,旨在通过对古镇滨水空间的规划和改造,打造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的滨水景区,提升古镇整体形象和旅游价值。

二、概述1. 项目地点:该古镇位于中国江南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水乡风情。

2. 项目目的:通过对古镇滨水空间的规划和营造工程,提升古镇的观光、休闲和文化体验价值,推动古镇旅游业的发展和文化传承。

3. 项目规模:本次滨水空间营造工程涵盖古镇内部的河道、码头、水岸、游船等空间,共涉及面积约500亩。

方案涵盖景观设计、水务工程、文化保护等多个方面。

三、滨水空间规划设计1. 滨水景观设计- 根据古镇的地理特点和文化底蕴,打造具有浓郁古韵的滨水景观,保留和修复古镇原有的水系和水岸,加设复古风格的桥梁和建筑,打造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滨水风景线。

- 设计沿岸步行、观景道路,设置景观长廊、亭台楼阁、绿化带等设施,供游客和居民休闲观赏。

- 培育一批古树名木,搭配荷塘、垂柳、花海等元素,打造宜人的滨水景观环境。

2. 水务工程建设- 进行水质治理,清理河道淤泥,净化河水,提升水域环境质量,增加水域可见度和透明度,改善水体生态环境。

- 设置游艇停靠点、游船码头,增加游客出行方式,丰富古镇的休闲娱乐项目,提升游客游览体验。

3. 文化保护展示- 设计滨水空间文化展示区,展示古镇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传统手艺等,在滨水空间布置多个文化主题的雕塑、石碑、文化景观节点,应用夜间灯光、音乐等形式,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浅谈古镇规划设计的意义和方法

浅谈古镇规划设计的意义和方法

浅谈古镇规划设计的意义和方法文化古镇是先辈留下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古镇成为近年来热门话题和讨论的焦点.随着对古镇研究的深入和景观设计学科的兴起,本文将以保护古镇景观为前提,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对古镇景观进行规划设计研究。

文化古镇的存在意义不仅在于它本身的物质环境,还包括古镇所携带的历史信息,而我们正是通过对古镇的保护来获得所要继承和发扬的传统文化.由此可知,古镇规划之意义十分重大。

同时,就古镇规划的方法,以嘉定古镇为例,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古城镇规划目的及其意义1.1规划目的(1)文化:延续古镇历史文化环境,强化古镇历史风貌特色,保护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城镇肌理、空间布局、街巷尺度、绿化、文物与历史建筑等构成古镇景观历史风貌特征的组成部分。

(2)民生: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完善古镇各项功能,改善古镇居住环境,让老城区的老百姓享受到规划后成果,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生活环境,为保民生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经济:鼓励发展休闲旅游与商业服务等第三产业,通过旅游景点的建设培育、旅游活动内容的多层次引入与休闲商业的繁荣崛起,形成具有城镇风情特色,又具有都市休闲文化与时尚气息的特色商业街区。

(4)景观:提出切实可行的古镇保护性景观设计,维护古镇景观风貌,提升古镇景观整体品质.依托现有潜在的旅游资源,构筑以文化博览、购物娱乐休闲、宗教文化体验、寻访名人故居等为特色的旅游主题景点.其中文化博览是深层内涵与无形文化特征的体验方式,主要通过对各类文化类景点的观光与相关民俗文化学习强化地方文化魅力。

1。

2规划意义首先,从保护的意义来说,古镇的规划是为了保护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传统地区城镇商业、居住建筑群、孔庙、塔等为主要特征的城镇历史风貌、街巷格局和居住生活形态,保护历代历史事件、商务交往、航运贸易与名人活动的多种历史信息和地方习俗及非物质遗产,带有丰富而典型的历史发展痕迹和浓郁地方居住与文化色彩的历史文化风貌区。

郪江古镇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思考

郪江古镇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思考

郪江古镇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思考【Abstract】As China“s ancient town tourism mushroomed rapid development,many tourists will gradually shift to target traditional country town. Such town has a mountain with water waterfront environment,style,although well-preserved,but because of poor roads,basic services behind,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conditions for sightseeing,while facing an urgent need for industry restructuring. Through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Sichuan town of Qijiang,research natural landscape and folk custom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environment,we are targeted to expand its analysis to the ancient town of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reasonable development a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guide town waterfront landscape to create,in consider mitigation 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to make up for inadequate public services on the basis of thinking about how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environment space town waterfront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so as to drive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Key words】Qijiang town;Waterfront;Landscape design1. 概述(1)从定义上讲,滨水景观是一种独特的线状景观,是形成城镇印象的主要构成元素之一,极具景观美学价值。

江南古村落水景对现代水景设计的启示作用

江南古村落水景对现代水景设计的启示作用

江南古村落水景对现代水景设计的启示作用江南古村落水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致的设计和独特的风格吸引着无数游客和设计师。

现代水景设计师们深受江南古村落水景的启示,不断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理念,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水景艺术作品。

一、古村落水景的景观设计启示1. 以水为中心江南古村落水景的设计融水、景、韵于一体,善用水的变化和流动来传达出对生命的赞美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现代水景设计师通过学习古村落水景的设计,更加注重以水为中心,打造出生机盎然、自然美丽的水景艺术。

2. 引入山水元素古村落水景常常以山水元素为主题,将水、山、亭、桥等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打造出一幅幅宛如山水画般的美丽画卷。

现代水景设计师们从中学习到,要将自然山水元素融入设计中,通过植物、花草等的布置,营造出自然、宜人的水景环境。

3. 借景造景古村落水景的设计巧妙地借助周边自然景观,将自然山水、建筑等元素融入设计中,形成了宜人的精致景观。

现代水景设计师们深受启示,借鉴古村落的设计理念,注重在设计中借景造景,将周边的自然景观融入设计,形成更具韵味的水景环境。

二、古村落水景的景观布局启示1. 建筑与水景的融合古村落水景的建筑布局与水景布局相辅相成,建筑与水景融合在一起,相得益彰。

现代水景设计师学习古村落的布局理念,注重将建筑与水景融为一体,使整体布局更加和谐统一。

2. 桥梁的造型设计古村落水景的桥梁设计更加注重造型的美感和与山水的融合,不仅方便人们的交通,更成为了一道风景线。

现代水景设计师在受到启发后,对桥梁的设计更加注重美感和与水景环境的融合,使桥梁成为水景中的亮点。

3. 植物的布置与绿化古村落水景的植物布置十分讲究,从传统的盆景到各种花卉植被,都是构成景观的重要元素。

现代水景设计师们在古村落的启示下,更加注重植物的布置与绿化,通过各种植被的搭配运用,打造出更加美丽的水景环境。

三、古村落水景的文化内涵启示1. 传统文化的体现古村落水景不仅在景观布局上体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文化内涵方面更是深受古人哲学思想的熏陶,展现出传统文化精髓。

浅析特色小镇景观营造策略

浅析特色小镇景观营造策略

浅析特色小镇景观营造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日益追求,特色小镇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热门地点。

特色小镇不仅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具备别具一格的自然风光。

而特色小镇景观营造策略则成为了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环节,如何通过景观的营造来展现小镇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成为了特色小镇发展中的难题之一。

本文将就特色小镇景观营造策略进行浅析。

一、提炼独特的主题特色小镇的景观营造首先要有一个独特的主题,主题可以根据小镇的地域特点、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来确定。

若小镇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可以突出历史文化主题;若小镇地处山水之间,可以打造山水风光主题。

景观营造的主题需要能够凸显小镇的特色和独特魅力,使游客在游览小镇时能够有深刻的印象和体验。

二、合理规划布局在景观营造过程中,合理的规划布局尤为重要。

规划布局要考虑小镇的整体风貌和空间布局,同时要符合游客游览的便利性,保证游客可以方便地游览整个小镇。

规划布局中还要兼顾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融合,小镇的建筑风格、绿化环境、道路设置等都要与主题主线相协调,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景观。

三、注重建筑风格建筑是特色小镇的重要景观元素之一,不同的建筑风格能够给小镇带来不同的氛围和魅力。

在特色小镇的景观营造策略中,应该注重建筑风格的统一性和与主题的契合性。

历史文化主题的小镇可以将建筑设计成古朴典雅的风格,与古镇的历史文化相得益彰;而山水风光主题的小镇则可以打造轻盈灵动的建筑风格,与自然景观相呼应。

建筑风格要与特色小镇的主题相统一,形成独特的景观魅力。

四、突出绿化环境特色小镇的绿化环境是特色小镇景观营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绿化环境的美化不仅可以为小镇带来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风景,还可以提升小镇的整体形象和品位。

在景观营造中,应该注重对小镇的公共绿地、街道两侧、景点周边等地方进行精心设计和布置,打造出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的景观环境,以营造出宁静舒适的游览氛围。

五、丰富景观元素除了建筑和绿化环境外,特色小镇的景观营造还需要丰富多彩的景观元素来丰富游客的游览体验。

古镇商业运营与旅游开发思路三篇

古镇商业运营与旅游开发思路三篇

古镇商业运营与旅游开发思路三篇篇一:古镇商业运营与旅游开发思路商业和旅游在旅游古镇的打造和运营过程中,是紧密结合、密不可分的。

忽视了商业运营,企业会饿死;冷落了旅游开发,游客又不买帐。

绿维创景就滦州古城案例进行简述和探讨,系统研究古镇旅游开发如何联动商业运营实现成功启动与开发。

与传统地产开发相比,滦州古城模式的核心差异主要体现在商业和旅游两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从选址到品牌形象的树立,滦州古城一直致力于通过商业与旅游的无缝对接实现人流的集聚与商业价值的发挥,从而带动区域价值的提升。

一、商业运营——招的进来,活的下去一个成功古镇,其商业运营部分依托商业打造模式,形成“招商—选商—活商—养商”的全程把控机制和商业运营体系,按权重也可简单分为招商和活商两大分支。

即所谓”招的进来,活的下去”。

1“招的进来”是前提招商尤其是县域级项目的招商,其难度相当大,滦州古城的招商通过准确定位和有效的进程把控,针对不同品牌、不同业态、不同档次,制定相应的招商政策和沟通策略,确保了招商任务的完成。

通过招商控制和销售控制的紧密对接控制房源;通过招商团队本地化的搭建充分发掘地域关系网能效;通过分阶段招商洽谈及根据项目进展情况的及时策略调整。

2“活的下去”是基础商家招进来了,还得”活的下去”。

在非优势地段打造的商业项目或旅游商业项目,其商业运营带来的能动力是决定性的。

如何让落位的商家“活的下去”,滦州古城确定了“降低门槛、多种服务、重点扶持、以点带面”的运营方针,细化为:1)优惠政策降低门槛,充分发挥商户主观能动性,确保差异性针对前期商户多以夫妻店为主体的经营方式,采取“低租金、免租期”等降低运营成本的优惠政策,提倡软装饰突出特色,确保差异凸显。

2)建立同业组织统一管理商户,提供多种服务营造便利经营环境通过协会组织对商户进行统一管理和综合服务,建立证照辅助办理机制、商户档案管理机制、分区分会服务机制、星级商户评选办法、商户培训、商业活动参与及组织一体化等多种服务体制,多方面多角度最大程度为商户营造便利的经营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镇水岸景观格局的营建思路探讨
蒋晓霞
摘要:古镇水岸景观营建涉及景观生态学、园林美学、环境心理学、乡村旅游学等多门学科,如何结合相关学科理论基础,如何营建共性与个性并存的古镇水岸景观环境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本文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分别探讨了古镇水岸景观营建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古镇;水岸景观;营建思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新农村建设的热潮,大量古镇正以惊人的速度被毁坏,其传统风貌渐渐被掩盖。

古镇逐年消失,现存的古镇古风古貌也在渐渐退出人们的视眼。

过度的景区开发,打破了古镇原有的宁静和纯朴。

在闹市中久居的人们也越来越喜欢追寻古镇原汁原味的痕迹,原生态的自然景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为了使古镇能够在城市化的夹缝中生存,大力开展古镇的保护与发展工作很有必要。

1古镇水岸景观开发存在的不足
水岸自然生态景观逐渐消失:由于旅游业的过度开发,古镇水岸景观人工修饰度无形中增加。

原本自然生态的景象在人工的参与下被摧毁,河岸周边开始修建度假村、农家乐等人工化极高的构筑物,环境遭到破坏,水岸生物多样性减少,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正在人类开发建设过程中渐渐消失。

水岸景观亲水性不突出:亲水性是古镇水岸景观的一个重要特征。

部分古镇水岸景观的亲水性不明显。

古镇坐游船环游水上增强游人与水的亲密度。

但仅仅坐游船远远体现不了水岸景观的亲水性。

可合理增加亲水性设施,开设亲水性活动等增大游人与水之间的交流。

水岸景观构破碎度增加,连续性降低:由于不断的人工开发,人类活动加剧,原本完整的水岸景观系统被分割成大大小小许多不同的斑块,景观破碎度增加。

近年来,由于古镇复兴的潮流和提质改造的需要,大量工程凌乱新建,无疑使得水岸景观的连续性降低。

水岸景观古风原貌保护不够:在大量翻修与重建工程的冲击下,部分古镇水岸景观的原有风貌已经被侵蚀。

现代化的建设让古镇只是一个空壳,新修项目只是表面工程,与古镇原有的古风古貌联系太少。

古镇原汁原味的风貌在渐渐消失,应该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协调关系,在最大限度地保护古镇古风原貌的前提下寻求更好地发展。

2古镇水岸景观格局的营建思路
2.1维护以水为背景的古镇古风原貌
修旧如旧:古镇的整体风貌是古镇对外的一张名片,是影响游客吸引力的关键所在。

古镇的原貌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遭到损伤破坏,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必须予以修复。

现实情况中,古镇的古风原貌保护程度不够,使古镇原貌恢复中渗入的现代元素过多。

水岸是体现古镇风貌的历史长廊,对于古镇原貌的保持十分重要。

对古镇古风原貌进行修复时宜采用修旧如旧的模式,即采用富有沧桑质感的材料加上人为的修饰营造古镇外观的如旧或是场所精神的如旧。

比如长沙铜官窑遗址公园河岸入口景观处采用了修旧如旧的方式将窑文化蕴含的原貌很好地展现出来(图1)。

a b
图1 修旧如旧手法的运用(a铜官窑入口景观,b西塘河道景观)
动静结合:采取动静结合方式保持古镇古风原貌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一方面,水系相对建筑、驳岸、设施小品等属于动态要素,水系能够活化整个古镇的风貌。

因此,加强以水为背景的古镇风貌建设,净化水体,清澈的水体能够倒影出古镇的全貌,对于提升古镇的整体形象十分有利。

另一方面,古镇表面的“静”需要人类活动参与的“动”来维系。

维系古镇的生命
力与活力,防止古镇在安静中走向没落与衰亡。

这就需要适当地还原古镇的手工业活动、文化活动及商业活动,使得游人与居民能够参与到古镇的历史氛围中来,从而延续古镇的生命力。

但是应特别注意“动”的力度要合适,防止古镇商业化与现代化过度,最终丧失古镇的原有风貌。

2.2建立“人、水、古镇”三位一体的系统
人——舞动的精灵:古镇水岸景观环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人,人的活动也同时反作用于水岸环境。

他们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假如将古镇水岸景观这个大环境比喻成一曲动人的乐章,人就犹如舞动的精灵,借助水与古镇的力量,尽情地弹奏。

水——流动的音符:水体是古镇水岸景观形成的根本,其作用可见一斑。

水体在古镇主要以点状、线状、面状三种形式分布。

在古镇水岸景观设计中,常借助水的自然灵性,传递出动人的音符。

古镇——绚烂的舞台:古镇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多样的民俗风情,是一个集经济、文化、生活于一体的大舞台。

古镇水岸景观要和谐统一,就要建立“人、水、古镇”三位一体的系统,要注意各要素在整体环境中的角色定位,人是活动主体,水是纽带,古镇是历史载体。

只有正确处理好人、水、古镇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统一体,乐章才能更美妙动人。

2.3加强水岸景观格局的连续性
由于人类活动的参与,原本完整的水岸景观个格局遭到破坏,古镇水岸景观破碎度增加,连续性降低。

这是古镇水岸景观营建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如周庄古镇新修的周庄大桥割裂了原本完整的水系,增加了水岸景观面临的生态危机。

维护水岸景观格局的完整性对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非凡。

加强水岸景观格局的连续性,应该从水岸生态建设和人类自身意识着手。

生态建设上,尽量避免新修工程乱置,最大限度地保持水系的连续完整。

同时结合景观生态学知识,注意建筑、驳岸、植物等要素的生态处理,增强水岸环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抵御外界的干扰。

人类意识方面,人类活动是水岸景观格局连续性降低的根本原因。

比如人类随意在河流中堆放垃圾、在河岸上开荒种菜、大量新修扩建等行为活动都从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水岸景观格局的完整。

人类只有正确认识自身行为对于生态环境带来的后果,增强自身意识,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实质性地提高水岸景观格局的连续性,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水岸景观。

2.4突出古镇水岸景观的亲水性
亲水性是古镇水岸景观营建的重要内容。

在进行水岸景观营建时,以人为本,突出亲水性,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古镇的核心吸引力,提升古镇的景观品质。

突出亲水性,应该综合考虑人的行为安全、水深、水质及水体周边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根据人与水的接近程度揣测人的活动特征,配置相关的活动服务设施。

比如:观水区人的主要活动是赏水景,应该注重亲水平台与休息设施的设计;近水区人的主要活动是步行与观看,应该注重考虑护栏设施的安全与尺度;亲水区人的主要活动是与水的微妙互动,应着重考虑驳岸的处理、水生植物的选择以及对景的营造;玩水区人的主要活动是水中嬉戏、水上娱乐等,应注意水深的合理范围及视线的开阔性。

2.5实现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统一
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当前形势下,古镇水岸景观的生态保护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从生态学角度出发,为了对水岸景观整体环境优化,提高其生态效益,可以对原有水岸景观环境进行碳氧平衡、净化空气、水土保持等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价值评估,同时对现有景观的结构、功能,规划和管理等相关情况进行调查,汇集相关资料为生态性水岸景观环境的建设提供依据,从而为古镇旅游发展提供独特的旅游资源。

从旅游学角度出发,在对古镇水岸景观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应特别注重旅游者即游客们的心理行为需求,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从而为水岸景观的生态保护奠定经济基础。

水岸景观的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不能相互孤立,必须有机地统一起来,一手抓生态保护,一手抓旅游发展,引导旅游朝着生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实现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共赢。

2.6突显古今交融的历史文化特色
传统元素的提炼:古镇水岸景观要不断发展,历史文脉也要不断延续,而其中水系是历史文脉传承与延续的重要载体。

现代发展与历史文脉延续之间既有差异又有统一。

如何寻找历史文脉传承与发展的切入点,使两者交织融合于水岸,这就要求在营建水岸景观时应分析历史场所、历史典故以及历史文化等区域文化特征,精辟地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元素符号,并将其创造性地运用起来。

现代设计手法的运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应该从水岸的地理位置、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等文化方面去考虑,体现文脉传承与地域特色。

创造古今交融的特色水岸景观,需要巧妙地采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手法,将承载历史文化的传统元素合理地运用到景观设计中去。

比如:采用“因借手法”重拾过眼云烟,模拟历史故事情境,达到古今的完美结合;采用“乡土景观设计手法”拾取传统元素的特征,使用天然材料,降低人工化程度,创造自然和谐的水岸。

3结语
随着人民对精神生活要求的提高,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古镇的水岸环境也必须跟上发展的步伐,不断完善,这就成为古镇水岸景观营建的源泉和动力。

在古镇的水岸景观营建中要求共性中发展其独特的个性,切忌千镇一律,这是古镇不断发展的重要法宝。

参考文献
[1] 许晓玲.福建省乡村水岸景观营建[A].福建农林大学.2010.
[2] 陆邵明,张惠姝.创造一种全新的自然水岸空间—马鞍山市采石河景观规划与开发设计[J].中国园林,2003(9):21-24.
[3] 徐敏,姜卫兵.江南水乡古镇水域空间的景观生态研究—以江南六大古镇为例[J].山东林业科技,2010(1):51-53.
[4] 吴峻.平乐古镇水岸景观的亲水设施类型的研究[J].四川建筑,2009(29):60-62.
[5] 饶翔宇.长沙靖港古镇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利用研究[A].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