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科学考试完整版

合集下载

2010浙江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0浙江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0浙江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2010浙江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认为实验归纳法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为后来的教育学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的是( C )。

A.苏格拉底B.夸美纽斯C.培根D.梅伊曼和拉伊解析:英国哲学家培根(1561~1626)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猛烈地批判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的经院哲学,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将其看成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此外,1623年培根还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

2.下列哪一观点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C )。

A.美德是否可教B.教学具有教育性C.人的和谐发展和年龄分期D.教育即生活解析: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教育思想以灵魂论为基础、以培养优良的公民为目标、以德智体和谐发展为内容、以音乐陶冶为途径。

其最早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主张。

3.独立形态时期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 C )。

A.《雄辩术原理》B.《康德论教育》C.《大教学论》D.《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解析: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此后,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

4.与封建社会教育特征不符的是( A )。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C.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D.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5.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 C )时期。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解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要求工人的文化程度越来越高,再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主化运动的发展,资本主义提出了“普及教育”的口号。

6.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D )。

2010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教师招聘小学科学考试试题

2010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教师招聘小学科学考试试题

2010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教师招聘小学科学测试试题1、白菜花的正确顺序是(A)。

9 \) a) C P/ m6 Z8 _8 [A、萼片、花瓣、雄蕊、雌蕊B、萼片、花瓣、雌蕊、雄蕊, W' h8 a4 S- ?*f. @# UC、萼片、雄蕊、雌蕊、花瓣D、萼片、雄蕊、花瓣、雌蕊" A- O4 U# b6 \* C6 s9 S1 o0 X, W' n2、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的动物是(D)。

9 S/ s( E$ p& AA、鸟类B、哺乳动物C、爬行动物D、昆虫2 A* F ]# |& S4、用眼睛、鼻子、舌头辨别物体时的顺序,依次为(A)。

6 {2 R$ n1 \: E, n! P/ a4 gA、先看后闻再尝B、先看后尝再闻C、先尝后看再闻* {2 _: d) Z! C, P; ^- Z7、彩虹的颜色一般可以分为(C)。

. R: g4 y Q0 C" H3 N, {2 f. jA、五种B、六种C、七种D、无数种$ V6 p+ | o% A8、下列不属于果实的是(D)4 M6 n% p S' U8 IA、无籽西瓜B、香蕉C、向日葵籽D、萝卜/ M! t% t6 S3 x1 F4 \10、使用酒精灯的正确步骤是(C)。

& D- n) H" u7 ]% R8 c/ dA、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内焰加热,从正面盖上灯帽# m3 k% h X3 }6 s' m7 `8 TB、打开灯帽竖放,从上往下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z7 v9 ?' Y; n* d Y8 w' h( r+ v! hC、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A! i2 \7 `7 a, P+ Q11、如图2所示,三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分别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处于不同的状态:甲静止,乙以5m/s的速度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丙以5m/s的速度向下作匀速直线运动。

2010年台州市教师招聘中学科学试题

2010年台州市教师招聘中学科学试题

2010年台州市教师招聘中学科学试题
选择题:
第一个是低碳生活的
第二个和春晚刘谦的硬币魔术同原理的是什么----应用了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原理,选那个日食
后面的不大清楚了,比较基础的,就是最后一题比较难,两个盛满水的烧杯中一个是有一个木块的,木块密度是0.5克/立方厘米,问你哪句话错了,选项有木块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相等,木块有1/3在水里;将木块往下压,两容器受到的压力和压强相等;木块拿掉以后,两容器受到的压力和压强相等。

填空题
第一个是嫦娥号撞月球,告诉你经纬度让你在涂上标出
还有就是,一个杠杆,2小孩一个站支点一个站头上,杠杆是37的倾斜角,一人20千克一人30千克,都以0.1M/S的速度往右走,叫你求几分钟后杠杆开始转动,和站在头上的小孩重力做功的功率。

还有一个比较变态是说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比例变小引起细胞分列,叫你设计方案,
大题还行,就是有一个说飞机的黑匣子掉到海里,嵌在污泥里只有一个面露在水里,叫你求收到的浮力,。

2010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及答案_(看过必过)

2010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及答案_(看过必过)

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A]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D]3.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 (2.1)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 A]4.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A.2-3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B ]5.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 [ C] 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 D]7.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A.地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 D]8.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D ]9.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A.苏联心理学家 B.美国心理学家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 [C ]10.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C ]11.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4.1)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 C]12.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 A] 13.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A ]14.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C]15.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A]16.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对活动的影响 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的影响[ A]17.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试题(附答案)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试题(附答案)

填空题填空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一)填空题题型特点在试卷中,填空题是另一类重要题型,分为9道小题,每小题只留有两个填空,这是填空题形式的主要特点。

从内容上看,填空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覆盖面最广。

重视的是细节,答案比较固定,填的多是关键词和重要概念,主要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

这是填空题内容上的特点。

(二)填空题解题技巧(1)填空题本身有文字描述,给你实际提供了思考的材料,要会利用这一点进行答题。

[例l]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______计划、课题计划和______计划。

在这道题中,课题计划对你是一个提示,明确了范围,举一反三,可很快填出答案来,这就是“学期计划”和“课时计划”。

考试大[例2]高级社会情感是人类所特有的,它主要有道德感、______和______等三种。

同样的方法,这道题以道德感出发进行思考,答案应填“理智感”和“美感”。

(2)原理和规律是我们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一般要进行多次复述和记忆。

命题的一个策略,就是将原理和规律中的关键词,抽出来后作为填空题出。

遇到这类问题,当你突然一下想不起时,可把原规律通过记忆复述一遍,也就是通过整体想到个别,填出关键词。

[例1]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之一是组织学生的______,统一______的过程。

这个问题是一条德育规律,我们已记住了它,把规律只需复述一下,答案就自然在脑海浮现出来。

这个方法很有效,让你想起关键词应是“活动和交往”及“多方面教育影响”。

[例2]心理是______的机能;心理是______的反映。

用复述法,可立刻答出来,这儿应填的关键词是“人脑”和“客观现实”。

(3)教育理论中一些内容,既不好命为选择题,又不宜出成问答题,而这些内容又要求你必须掌握,则最可能命为填空题,复习时应当注意。

[例1]综合课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应填组织教学、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和布置课外作业。

2010年云南省某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doc

2010年云南省某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doc

2010年云南省某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物理试卷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一、填空题1.民主平等教学相长2.课堂教学3.20604.人工合成抚爱和严格要求5.私学骑士教育二、判断题1.√2.×3.×4.×5.√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一、不定项选择题1.B[解析]导体的外壳对它的内部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使它的内部不受外部电场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静电屏蔽,由此可知选项A、D错误.由于金属可以消除多余的静电,所以选项B正确.小鸟停在单根高压输电线上距离很近的两点,这两点之间电阻很小,因而电压也小,所以小鸟不会被电死,选项C 错误.2.D[解析]设物体的重力为G,则F1=G/2,F2=G/3,F3=2G,F4=G/4,所以F4最小,选项D正确.3.A[解析]如图,对两过程分析可知,F+f=Mg,F-f=xg,所以x=-M,故Δm=M-x=2M-.4.C[解析]在选项C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1,将单刀双掷开关指向2,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再将单刀双掷开关指向1,电压表的示数发生改变,其改变量为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则可知流经R的电流,也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流,由此可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其他三个电路都达不到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效果,故只有选项C正确.5.D[解析]本题考查平抛运动的分解与牛顿运动定律.从A选项的水平位移与时间的正比关系可知,滑块做平抛运动,摩擦力必定为零;B选项先平抛后在水平地面运动,水平速度突然增大,摩擦力依然为零;对C选项,水平速度不变,为平抛运动,摩擦力为零;对D选项水平速度与时间成正比,说明滑块在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有摩擦力,故摩擦力做功最大的是D图像所显示的情景.6.B[解析]由于c是地球的同步卫星,所以c总是在a的正上方,选项A错误.由公式=m,带入数据可得b的周期T=h.经过48h后,b转了8.64圈,所以选项B正确.7.B[解析]玻璃柱体的折射率为,由sinC=1/n可知光在玻璃柱体中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45°.又根据折射定律可知入射角为45°的光线折射角为30°.从O点入射后的折射光线沿半径从C点射出.假设从E点入射后的折射光线在到达D点时刚好发生了全反射,则∠EDO=45°,所以∠DOE=15°,由此可知θ=45°,所以此角对应的弧长为πR/4,即弧AB上有光透出部分的弧长为πR/4,故选项B正确.8.BC[解析]本题考查万有引力的相关知识,由G=mv2/r得v=,所以r 越大,v越小.第一宇宙速度为7.9km/s,故A错;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相对地面静止,再由G=mω2r=m2r得r=(其中G、M、T为定值),可得r恒定.因而同步卫星离地面高度也恒定,故B正确.由G=mω2r得ω=,从而知r越大,ω越小,而地月距离大于地球与同步卫星的距离,故C正确.9.C[解析]下落过程中对箱子整体有:(M+m)g-f=(M+m)a①且f=kv2②由①②得a=g-<g;对箱内物体有:mg-F N=ma由于a<g,故F N>0,A错.在开始瞬间v=0,a=g,故F N=0,B错误.当v增大时,a减小,由F N=m(g-a)知F N增大,故C正确.若下落过程足够长,则有(M+m)g-kv2=0,故箱子做匀速运动,箱内物体处于平衡状态,F N=mg,D错误.10. D[解析]由图可知,此波的振幅是0.5m,所以选项A、C错误.又由经过0.6s后,波从M点传到N点,经过路程为6m,可得波速v=x/t=10m/s,由图可知波长λ=4m,所以T=λ/v=0.4s,所以f=1/T=2.5Hz.所以选项D正确.11. BC[解析]当r=r2时,E p最小,说明r2=r0,分子力为零,选项C正确.再由图可知,当r<r2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r大于r2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正功,选项D错误.12. AC[解析]释放瞬间,金属棒只受重力,a=g,A正确;向下运动时,由右手定则可知通过电阻的电流由b流向a,故B错误.当棒的速度为V时,所受安培力F=BIL,I=,E=BLV,所以F=,故C正确;金属棒下降过程中,棒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动能转化为电能,电流通过电阻发热,D错误.13. CD[解析]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是由电源电压和匝数比决定的,与发电厂输出功率无关,所以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不变,选项A错误.输出功率增大,输出电压不变,则输出电流增大.由U损=IR和P损=I2R可知U损和P损增大,选项C正确.U损增大时降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变小,选项B错误.由P损=I2R=(P/U)2R可知=R,所以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占总功率的比例增大,选项D正确.14. ABD[解析]由于两个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又因为闭合回路此时关于OO′对称,所以此时穿过回路的磁通量为零,选项A正确.因为ab、cd都切割磁感线,由右手定则可知,回路中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选项C错误.ab、cd相当于两个电源,且串联,所以感应电动势为2Blv0,选项B正确.由左手定则可知ab、cd边所受安培力方向都向左,选项D 正确.15. D[解析]在t1时刻如果甲车没有追上乙车,以后就不可能追上了,故t′<t1,A错;从图像中甲、乙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即对应的位移看,甲在t1时间内运动的位移比乙的多S,当t′=t1时,甲的面积比乙的面积多出3S/4,即相距d=3S /4,选项D正确.二、填空题1.作用点惯性2.空气柱3.③半导三、作图题1.2.3.四、实验与探究题1.(1)调节滑动变阻器,读出电压表V1、V2的示数分别为U1、U2(2) R x= U2R0/U1(3)保护电路;可以进行多次测量2.(1)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2)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在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3.(1)0.1(2)2.5(3)五、计算题1.解:(1)设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 f,则对C有:μmg—F f =ma C对B有:F f = ma B,事实上在此题中a B = a C,即B和C无相对滑动,这是因为当a B = a C时,由上两式可得:F f=μmg /2,它小于最大静摩擦力μmg ,可见静摩擦力使B和C不发生相对运动.所以A在C上滑动时,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 f=μmg/2.(2)A在C上滑动时,A向右作匀减速运动,B和C以相同的加速度向右作匀加速运动.若A运动到B所在位置时,A和B刚好不发生碰撞,则A、B、C速度相同,设三者共同速度为v1,由系统动量守恒定律有:mv0=3mv1由功能关系有:μmg L=mv20-·3mv21由上两式可得:v0=所以A和B能够发生碰撞时,A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为:v0>(3)A、B碰撞前后交换速度,碰后A和C一起向右作匀加速运动,B向左作匀减速运动.若B和P刚好不发生碰撞,则当B运动到P所在位置时,A、B、C速度相同,设三者共同速度为v2,由系统动量守恒定律,有:mv0=3mv2由功能关系有:μmg·2 L=mv20-·3mv22由上两式可得:v0=所以B和P能够发生碰撞时,A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为:v0>2.解:(1)微粒做直线运动时mg+qE0=qvB①微粒做圆周运动时mg=qE0②联立①②得:q= mg/ E0,B= 2E0/v(2)设微粒从N1点运动到Q点所用的时间为t1,做圆周运动所用的时间为t2,则d/2=vt1③qvB=mv2/R④2πR=v t2⑤联立③④⑤,带入q、B,得:t1=d/2v;t2=πv/g.电场变化的周期T= t1+ t2= d/2v+πv/g(3)要使微粒能按上述运动过程在区域里运动,则必须有d≥2R⑥由④得R=v2/2g⑦设微粒从N1点运动到Q点所用的最短时间为t1min,由③⑥⑦得t1min=v/2gt2不变,所以T的最小值T min=t1min+t2= v/2g+πv/g=(2π+1)v/2g六、教学设计题参考答案:教学内容:电流表和电压表教学目标:1.了解电流表(表头)的工作原理,知道什么是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2.理解电流表改装原理,掌握电流表G改装成电流表A和电压表V的方法与计算.教学重难点:电流表G改装成电流表A和电压表V的方法与计算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部分电路、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阻定律、串并联电路的规律以及电路的电功、功率等知识,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这些知识的应用——实验.实验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重点,我们从最基本的仪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始.常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表头)改装而成的.(二)进行新课1.表头(小量程的电流计)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实验室常见的是磁电式电表:构造:由永磁铁和放入永磁铁磁场中的可转动线圈组成.工作原理:磁场——线圈中有电流通过——磁场力作用——线圈带动指针一起偏转.且指针偏角θ与电流强度I成正比,即θ=kI,故表的刻度是均匀的.根据指针的偏角就可以知道电流的大小,在表头刻度盘上标出电流值就可以测量电流了.根据欧姆定律,通过表头的电流跟表头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刻度盘上直接标出电压值就可以测量电压了.几个相关概念:①满偏电流: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到最大刻度时的电流I g(不可超限)②电流表的内阻:表头G的电阻R g③满偏电压:电流表G通过满偏电流时加在它两端的电压U g(不可超限)U g = I g R g电流表G的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一般都比较小,测量较大的电压或电流要将小量程电流表加以改装.2.把电流表G改为电压表V设问:如何把一个小量程的电流表改装成一个量程较大的电压表呢?启发学生回答:利用电阻的串联分压,即给电流表串联一个电阻,就可以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方法:串联一个分压电阻R,如右图所示,满偏电压:U g=I g R g分压电阻:R=R g=R g电压表内阻:R V=R g+R拓展:若量程扩大n倍,即n=,则根据分压原理,需串联的电阻值R=R g=(n-1)R g,故量程扩大的倍数越高,串联的电阻值越大.注意:电压表V刻度盘上的电压值不表示加在电流表G上的电压U G,而表示加在电压表上的电压U.3.将表头G改装为大量程的电流表学生讨论:如何把一个小量程的电流表改装成一个量程较大的电流表呢?由上不难分析出,利用电阻的并联分流规律,给电流表并联一个电阻,就可以把小量程的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方法:并联一个分流电阻R,如右图所示,分流电阻:R=R g=R g电流表内阻:R A=拓展:若量程扩大n倍,即n=,则根据并联电路的分流原理,需要并联的电阻值R=R g=,故量程扩大的倍数越高,并联的电阻值越小.注意:在测量大电流时,通过电流表G的电流不至于超过满偏电流I g,并联了分流电阻,表头刻度盘上标出相应的电流值,它不表示流过电流表G的电流I G,而表示流过电流表A 的电流.4.巩固练习,提问学生回答.(三)总结、扩展小量程电流表的改装改装电压表改装电流表电路串联电路并联电路R的作用分压分流R的计算R=R g R=R g电表的总电阻R V=R g+R R A=。

2010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和答案(最新完整版)

2010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和答案(最新完整版)

一、选择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A]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D]3.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 (2.1)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 A] 4.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A.2-3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B ]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 [ C]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 D]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A.地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 D]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D ]9.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A.苏联心理学家 B.美国心理学家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 [C ]1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C ]1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4.1)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 C]1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 A]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A ]14.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C]15.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A]16.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对活动的影响 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的影响[ A]17.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最新精品2 017年宁波教师招聘考试(科学)试卷

最新精品2 017年宁波教师招聘考试(科学)试卷

2010年宁波教师招聘考试(科学)试卷专业知识部分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6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Ⅰ卷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C 12 O 16 Na 2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A .DNA 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 .核糖体不同C .转运RNA 不同D .信使RNA 不同2.在光照条件下,供给玉米离体叶片少量的214CO ,随着光合作用时间的延续,在光合作用固定2CO 形成C 3化合物中,C 14含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

检测这种碱基序列改变必须使用的酶是A .解旋酶B .DNA 连接酶C .限制性内切酶D .RNA 聚合酶4.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的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

取得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

结果是A .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B .甲呈五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C .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D .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5.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 /2水平。

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A .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 .种群增长量最大C .种群数量最大D .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6.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A .BF 3B .H 2OC .SiCl 4D .PCl 57.等物质的量的主族元素金属A 、B 、C 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氢气的体积依次为V A 、V B 、V C ,已知V B =2V C ,且V A =V B +V C ,则在C 的生成物中,该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A .+1B .+2C .+3D .+48.已知Q 与R 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2Q+R 中,当1.6gX 与Y 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参与反应的Y 和生成物Q 的质量之比为A .46:9B .32:9C .23:9D .16:9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 .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D .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10.在pH=l 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A .K + Na + -24SO -232O SB .+4NH +2Mg-24SO -Cl C .Na + K + -3H C O -Cl D .K + Na + -2AlO -3NO 11.关于电解NaCI 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B .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人KI 溶液,溶液呈棕色C .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人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D .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落液呈中性12.右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 2Z 反应影响的示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1分1空)15分
1.实验法分为单组实验法,等组实验法和循环法
2.儿童在观察活动中常常表现出随意性、情绪性、笼统性和短暂性
2.太阳光透过三棱镜,把白光虑成红橙黄绿蓝靛七色
3.化学变化的特征是生成了新的物质,钢铁变绣是化学变化,铁线弯曲是形态改变
4.生物分类单位有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5.生物多样性通常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6."三维"课程目标是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选择2分一个10个20分
1.下列哪个是对气候的描述
A、B、狂风暴雨C、四季分明D、风和日丽
2.下列"节能减排"的措施中哪个是错误的
A、B、使用环保购物袋,减少白色垃圾C、步行上下班,减少尾气排放D、少使用空调,节约用电
3.沙漠植物的叶子都是针状的,这是因为
A、减少水分蒸发
B、减少受光照面积
C、
D、
4.太阳系的小行星带位于之间
A、木星与土星
B、火星与木星
C、金星与火星
D、
5.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因为
A、质量大
B、体积大
C、能发光
D、能发热
6.下列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此题配图
A、树的倒影
B、筷子断了(水中)
C、手影
D、放大镜放大字
7.月食发生时太阳、地球、月球的排列是怎样的
A、太阳-月球-地球
B、太阳-地球-月球
C、地球-太阳-月球
D、
8.蜜蜂巢是由许多个形的组成的
A、四边形
B、五边形
C、六边形
D、八边形
9.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变形,力撤走后又恢复,我们说这个物体具有
A、弹性
B、弹力
C、重力
D、拉力
三、名词解释
1.研究性学习
答: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
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
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2.观察法
答: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客观对象,收集、分析事物感性资料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是研究性学习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学生搜集资料的基本途径,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

四、简答
1.怎么理解"科学学习以探究为主要方式"?(5分)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5分)
答:1、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每一小格对应的温度值);
[pre]2、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pre][pre]3、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pre][pre]4、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取出来读数。

[/pre]3.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6分)
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
4.收集事实与证据
5.检验假设
6.交流与讨论
五、
1.按月相变化填写月相图形、名称、特点,完成下表13
时间
初1 2-7 8
9-14 15 16-23 23 24-30
名称
新月
娥眉月
上弦月
凸月
满月
凸月
下弦月
残月
月相图形
新月:
整晚不可见
上弦月:
出现在西半天空,上半夜傍晚至午夜可见。

满月:
一轮明月整夜可见,傍晚至凌晨五六点,出现在上中天。

下弦月:
只在下半夜出现于东半天空中,这就是"下弦"。

新月:
整晚不可见
月相是以日月黄经差度数(以下的度数就是日月黄经差值)来算的,共划分八种:
新月(农历初一日,即朔日):0度;
峨眉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初七日左右):0度--90度;
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90度;
渐盈凸月(农历初九---农历十四左右):90度--180度;
满月(望日,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180度;
渐亏凸月(农历十六---农历二十三左右):180度--270度;
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270度;
残月(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270度---360度;
另外,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即不见月亮;
以上有四种为主要月相:新月(农历初一日),上弦(农历初八左右),满月(农历十五日左右),下弦(农历二十三左右),它们都有明确的发生时刻,是经过精密的轨道计算得出的。

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一个口诀(方便记忆):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
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
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2.解释下列六种自然现象(云、雪、雨、雾、露、霜)6
云、雨、雪、雾、露、霜
云:地面上的水蒸发成为水蒸气(汽化),升到高空与寒冷空气接触,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凝华),形成云。

雨:当温度下降,而又有凝聚核心的时候,就会凝结成大水滴下降为雨,一滴雨点要比云中的小水滴大上几千倍,
小水滴一定要在它的体积增加到很大的时候才会落下来。

雪:如果下落的环境温度在0℃以下,水在空气中就可能形成雪(凝固)。

水汽凝华而成的微小晶体叫水晶,当水晶在大气随气流上下翻腾,聚集起来变得足够大时,就形成雪花在地面飘落。

雪花的大小取决天气温度,温度越低,形成的雪花越小。

由于构成雪片的结晶能反射光,因此雪呈白色。

雾:当过冷的水滴碰撞在冰晶(或雪花)上,则成霰。

冰雹:霰在积雨云中随着气流多次升降,不断与雪花、小水滴等合并,形成透明层和不透明层交替的冰块,落到地面就是冰雹。

露:地面上的空气中含有肉眼看不到的蒸汽,当水汽含量达到饱和时凝结成水滴,这就是露(夏季植物上的水珠)。

霜:如果地表气温降到0℃以下时,则水汽直接凝结成固态(凝华),就是霜(冬季早晨路旁干草上的白色粉末状固体)。

3.甲乙分别有一个生态瓶,乙发现甲的生态瓶中的植物比自己的存活时间要长,于是提出猜想:生态瓶中有无动物是影响其中植物存活时间的原因,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乙的猜想是否正确。

13fen
实验名称
实验准备
控制变量
实验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