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一至四单元复习 课件(共40张PPT)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优质ppt完美课件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7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优质ppt完美课件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7张PPT)
氏族间的联系趋于 紧密,形成较大的 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高中历史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 上)优 质ppt完 美课件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7张PP T)
简要说明
生产力的发展为 什么必然产生私 有制?
高中历史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 上)优 质ppt完 美课件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7张PP T)
从部落到国家
关于三皇五帝说法不一,较常见的一种说法是: 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
三皇
颛顼
帝尧
高中历史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 上)优 质ppt完 美课件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7张PP T)
黄帝
帝喾
帝舜
高中历史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 上)优 质ppt完 美课件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7张PP T)
03 耕作方式
OPTION 刀耕火种
04 特点 南稻北粟;种植业为主 OPTION 家畜饲养业为辅;
高中历史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 上)优 质ppt完 美课件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7张PP T)
原 始 农 业的产生
在原始的自然条件 下,采用简陋的石 器、棍棒等生产工 具,从事简单农事 活动的农业。
高中历史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 上)优 质ppt完 美课件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7张PP T)
高中历史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 上)优 质ppt完 美课件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7张PP T)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01 起源
OPTION 距今一万年左右
02 标志 种植业取代采集业; OPTION 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优质ppt完美课件(共44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优质ppt完美课件(共44张PPT)

高中历史 人教版 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上 第一单 元第2 课 诸侯 纷争与 变法运 动优质 ppt完 美课件 (共44 张PPT)
春秋时期的改革
1、齐国管仲的改革: “相地而衰征” ——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 有权
2、鲁国的改革:公元前594年“初税亩” ——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齐 桓 公 姜 小 白
春秋中原各国因社会发 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 而自称为华夏族
华夏认同 民族大融合
进入战国之后,內迁戎 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 夏族
高中历史 人教版 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上 第一单 元第2 课 诸侯 纷争与 变法运 动优质 ppt完 美课件 (共44 张PPT) 高中历史 人教版 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上 第一单 元第2 课 诸侯 纷争与 变法运 动优质 ppt完 美课件 (共44 张PPT)
出土的战国铁农具
据已知的统计资料,山东、河 北、山西、河南、辽宁、陕西、安徽、 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 等省、自治区的数十个地点,都有战国 时期的铁农具出土。
——李发林《战国秦汉考古》
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 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 广西平乐银山岭战国墓出土的 181件铁器中,177件为生产工 具,仅锄即多达89件。 ——据李亚光《战国农业史纲》
高中历史 人教版 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上 第一单 元第2 课 诸侯 纷争与 变法运 动优质 ppt完 美课件 (共44 张PPT)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1、背景
①.经济: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农工商业(生 产力)的发展,促进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高中历史 人教版 必修中 外历史 纲要上 第一单 元第2 课 诸侯 纷争与 变法运 动优质 ppt完 美课件 (共44 张PPT)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32张PPT).ppt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32张PPT).ppt

朝代 夏朝
建立时间
建立者
约公元前2070年 禹
国家治理方式
实行世袭制;中央设主管行政、军 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直 接统治与间接统治相结合
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 汤
商王之下设尹及各类事务官; 实行内外服制;
西周
二、夏、商、西周的国家治理
2.商朝的国家治理
政治上:国家机构更加完善 经济上: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首先要对中国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存的分布有一个基本了解,
解题关键
对这些文化遗址的分布区域、文化类型有基本了解。
问题二:阅读下面这段话,查阅相关史前文化遗址的考古资料,考察其分 布特点,就中华文明的多源性与统一性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我国考古学家苏秉琦在《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中说:“相对于世界其他几个 历史文化系统而言,中国文化是自我一系的;中国古代文化又是多源的;它的发展不是一条 线贯彻始终,而是多条线互有交错的网络系统,但又有主有次。各大文化区系既相对稳定, 又不是封闭的……中国文明之所以独具特色、丰富多彩、连绵不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形 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在数千年来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都与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国 文明的多源性有密切关系。”
▲大盂鼎
西周青铜器,鼎内壁的 铭文中有,并据此分析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 禹
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 汤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国家治理方式
实行世袭制;中央设主管行政、军 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直 接统治与间接统治相结合
3.西周的国家治理
实行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等
二、夏、商、西周的国家治理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39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39张ppt)

坛、神庙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原始 人群
母系 氏族
父系 氏族
出土于元谋人遗址的两枚牙齿、石器、炭屑,以及其后在同一地点的同
一层位中发掘出的少量石制品、大量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证明当时元
B 谋人已经( )
A.大量使用陶器和从事原始农业
B.会制造简陋的工具和使用火
C.村落聚居和学会用火
D.从事渔猎和掌握了养蚕缧丝技术
级 矛 盾 不 可
国 家 产 生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统治的工具。 ——列宁
国家具有两个最根本的特征:第一,它造成了一种公共权力;第二,它第一次不依亲
属集团而依共同居住地区来划分人民。
——摘编自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
【找一找】“夏朝是我国第一个早期国家,意味着我国进入文 明社会”的证据。
特点:①星罗棋布,多元并发,分布广泛; ②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流域。(大河文明,黄色文明)
陶寺遗址(山西)具有从燕山北侧到长江以南广大地域的综合体性质:其典
型陶器具有山东、河南、江汉、西北和关中地区龙山时代文化因素;玉琮、
玉璧和大型厨刀继承了良渚文化的传统;透雕兽面玉佩受到湖北石家河文化
的影响;鳄鱼皮制作的“鼉鼓”来自山东龙山文化;铃和齿轮形器等铜器则
业器 礼仪
时代 旧石器
时代
新石器 时代
大致时间
区分 标准
生活方式
文化遗存 社会组织
约300万年 前—约1万
年前
约1万年 前—约 5000年前
打制
打磨 结合
渔猎、采集 群居、用火
元谋人 北京人
早中期:
陶器、原始农 仰韶文化
业(南稻北粟)大汶口文化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至四单元复习课件(共40张PPT)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至四单元复习课件(共40张PPT)
秦的统一,反映了春秋时代历史的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 随着商业与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比以前更为密 切。“四海之内若一家”。 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由皇帝直接统治全国所有的郡县, 直至乡村。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人 教统编 版高中 历史( 2019) 中外历 史纲要 上册 第一至四单元复习 课件(共40张PPT)
通过考古研究和传世文献相结合,后人还原出了商周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生活的概貌。
内壁铭文12 行122字, 提到周武王 灭商后决定 建都与天下 的中心, “宅兹中国”。
“何尊”及铭文中的“中国” 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人 教统编 版高中 历史( 2019) 中外历 史纲要 上册 第一至四单元复习 课件(共40张PPT)
——吕思勉《中国文化十八讲》
认识: 经历了原始文化到国家出现。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进入文明社
会的最根本标志就是国家的出现。
体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根系
上万年的文明起步-中华文明即将产生
六大文化区系
母系氏族繁荣时期
父系氏族繁荣时期
龙山文化兴起,一统中原。(代表器物“蛋壳陶”) 从满天星斗到中原核心,初步奠定多元一体的格局。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人 教统编 版高中 历史( 2019) 中外历 史纲要 上册 第一至四单元复习 课件(共40张PPT)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人 教统编 版高中 历史( 2019) 中外历 史纲要 上册 第一至四单元复习 课件(共40张PPT)
四、两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 与秦帝国相比,西汉在疆域上 有什么突出变化?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45张PPT)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45张PPT)

家,排除B项;小农经济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物,而井田制属国有制,排除C项。
当堂巩固
3. (2020·江苏高考·1)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

类较为齐全。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
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
竹书纪年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 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舜放尧于平阳。(放,流放) 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 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叙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 是中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的编年通史。
夏朝的统治
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传承方式: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国家机构: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称为“后”。中
姜寨遗址 地点:陕西临潼 生产:新石器、原始农耕 生活:聚族定居 社会:共同劳作平均分配,
处于原始社会阶段
原址模拟呈现的良渚古城遗址反山 王陵12号墓。
良渚文化玉钺
良渚文化玉琮
玉器在当时的良渚社会是高等级身份的体现物, 如象征神权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权的玉钺都只 出土于大型墓葬中,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专业化 的为贵族阶层服务的高端手工业。
国家机构: 商商王朝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地方管理: 内外服制
材料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材料二“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征,……尔尚辅余一人,
致天之罚。”
——《尚书·盘庚》
材料三 “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 ——《史记》
上述史料反映商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4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4张ppt)
(1)代表性遗存:有数百处;如:距今约170万年的 元谋人 和距今70万至20万年的 北京人 。 (2)社会特征:他们从事 渔猎 和 采集;过着 群居 生活。 元谋人和北京人已经学会用 火。
思考点:
中国早期人类遗址 从南到北,从东到 西,分布广泛。
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的分布:
2、新石器时代(以 打磨结合 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华丽
司 母


3、西周
西 周
建立 地Hale Waihona Puke 制度衰亡 衰落结束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镐(今陕西西安西)
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由繁荣转向衰落的时期
经济:井田制 政治:分封制
宗法制
标志: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原因:周厉王贪财好利,为政暴虐 结果:周厉王出逃,诸侯推举周公、召公共同执政,史 称共和行政。西周从此走向衰落 公元前771年,犬知戎识族链攻接破:东镐周京公,元杀前770年,周平王 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姬。宜臼)迁都洛邑(河南洛阳),东周
(1)时间:距今约1万年前,我国进入新时期时代。 (2)社会特征:当时人们已经开始大量使用 陶器 ,开始从 事 原始农业 ,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提醒:制陶、农业、家畜饲养和磨制石 器的出现,构成了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的四要素,成为新石器时代开始的标志。
2、新石器时代(以 打磨结合 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元一体的特点与风格,炎 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尊为 华夏始祖。
3.尧、舜、禹“禅让”传说
“禅让”传说尧、舜、禹时期由各 部落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 制度。
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 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 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 “万邦”时代。有些邦国都 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 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 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也 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 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一至四单元复习 精品课件(共40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一至四单元复习 精品课件(共40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册 第一至四单元复习 精品课件(共40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册 第一至四单元复习 精品课件(共40页)
商周信史地位的确立
商朝的考古证据:殷墟遗址以及其中甲 骨文。 (考古发现,一手史料) 研究什么? 内外服制度 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 “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 燕山” 注意:这里指的不是商朝的疆域。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册 第一至四单元复习 精品课件(共40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册 第一至四单元复习 精品课件(共40页)
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这一时期民 族间经济和文化 联系更为持久和 稳定,呈现出互 相交融的趋势。 北方少数民族政 权在统一多民族 封建国家发展中 的起到了重要作 用。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册 第一至四单元复习 精品课件(共40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册 第一至四单元复习 精品课件(共40页)
中书省和行省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册 第一至四单元复习 精品课件(共40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册 第一至四单元复习 精品课件(共40页)
西域都护 前60年,在乌垒城设置西 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 政机构。 更加有效抵加强对东南沿 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册 第一至四单元复习 精品课件(共40页)
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 理的基本模式。 这一基本模式是什么呢? 中央集权 皇权集中 思想上的大一统 从历史发展的趋势上看,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 客观需要。 从中华民族自身发展的角度看, 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度一,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2019)中外历 史纲要 上册 第一至四单元复习 课件(共40张PPT)课件PPT部编版课件 统编版 课件优 质课课 件免费 课件PPT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2019)中外历 史纲要 上册 第一至四单元复习 课件(共40张PPT)课件PPT部编版课件 统编版 课件优 质课课 件免费 课件PPT
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
三、秦朝:多元一体的格局被大 一统的政治所巩固
两千年的中华统一实体 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 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皇权至尊的皇帝制度 组成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度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郡县两级地方行 政机构
“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 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 东。” ——司马迁《史记》
商周信史地位的确立
商朝的考古证据:殷墟遗址以及其中甲 骨文。 (考古发现,一手史料) 研究什么? 内外服制度 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 “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 燕山” 注意:这里指的不是商朝的疆域。
《利簋》青铜器以及相 关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 朝,岁鼎,克昏夙有商……”
这件出土的青铜器物, 我们既可以了解当时的青 铜器制作水平以及文字, 还可以了解武王伐纣这一 历史史实。
考古发现,他们都出 现了精美的玉器,较大规 模的祭坛和神庙。
这说明社会开始分化, 私有制出现,形成了氏族 部落或部落联盟。 人类开始向文明社会过渡。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逆 天发现 考古发现,陶寺遗址中 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 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 层分化也比较明显,有 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 的初始形态。 陶寺遗址是中华文明探 源工程最为重要的几处 都邑遗址之一,已成为 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 特别是以中原地区为中 心的中华文明从多元走 向一体历史进程的关键 证据。
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 理的基本模式。 这一基本模式是什么呢? 中央集权 皇权集中 思想上的大一统 从历史发展的趋势上看,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 客观需要。 从中华民族自身发展的角度看, 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2019)中外历 史纲要 上册 第一至四单元复习 课件(共40张PPT)课件PPT部编版课件 统编版 课件优 质课课 件免费 课件PPT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
南方的开发初见成效 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 发展。 大分裂中孕育中大一统的因素,文化整合。 从十六国到北朝,北方政权在民族交融的基础上逐渐壮大,为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2019)中外历 史纲要 上册 第一至四单元复习 课件(共40张PPT)课件PPT部(2019)中外历 史纲要 上册 第一至四单元复习 课件(共40张PPT)课件PPT部编版课件 统编版 课件优 质课课 件免费 课件PPT
交往·交流·交融 ——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与发展
单元目录: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维度二,盛世大唐 借助教材,王朝盛世,从统治者角度需要做到哪些? 大一统的政治前提,社会稳定。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 (赋税政策,重农政策,社会风气) 知人善任,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政治清明) 维度三,开明的民族政策 民族政策开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积极贡献。 战争、和亲、册封,“天可汗” 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维度四,以开放自信的心态面向世界 大唐盛世,中国给出了世界最好的样子。
——吕思勉《中国文化十八讲》
认识: 经历了原始文化到国家出现。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进入文明社
会的最根本标志就是国家的出现。
体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根系
上万年的文明起步-中华文明即将产生
六大文化区系
母系氏族繁荣时期
父系氏族繁荣时期
龙山文化兴起,一统中原。(代表器物“蛋壳陶”) 从满天星斗到中原核心,初步奠定多元一体的格局。
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中 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材料 “社会发达到一定的程度,国家就出现了。在国家出现之前,人类团
结的方法,只靠血缘,其时重要的组织,就是氏族,对内的治理,对外的 防御,都靠着它。世运渐进,血缘相异的人,接触渐多,人类的组织,遂 不复以血统相同为限,聚居一地方的,亦不限于血统相同的人。于是氏族 进而为部落。统治者的资格,非复族长而为酋长。其统治亦兼论地域,开 国家领土的先河了。”
通过考古研究和传世文献相结合,后人还原出了商周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生活的概貌。
内壁铭文12 行122字, 提到周武王 灭商后决定 建都与天下 的中心, “宅兹中国”。
“何尊”及铭文中的“中国” 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二、从列国纷争中凝练而来的华夏认同 战国时期,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多元一体的格局正式形成 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诸侯纷争。 各民族进一步交融,华夏族发展壮大。 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周边民族所认同,
六、隋唐盛世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2019)中外历 史纲要 上册 第一至四单元复习 课件(共40张PPT)课件PPT部编版课件 统编版 课件优 质课课 件免费 课件PPT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2019)中外历 史纲要 上册 第一至四单元复习 课件(共40张PPT)课件PPT部编版课件 统编版 课件优 质课课 件免费 课件PPT
秦的统一,反映了春秋时代历史的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 随着商业与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比以前更为密 切。“四海之内若一家”。 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由皇帝直接统治全国所有的郡县, 直至乡村。
四、两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 与秦帝国相比,西汉在疆域上 有什么突出变化?
西域都护 前60年,在乌垒城设置西 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 政机构。 更加有效抵加强对东南沿 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