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习作例文: 一支铅笔的梦想》教案_4

结合自己画好的思维导图,说一说例文中这支铅笔的梦想。
白板课件出示学生自学过程照片以及学生思维导图照片。
展台展示两位同学的思维导图。
借助思维导图说一说铅笔的梦想,体会例文中想象的丰富与神奇。
二、领悟想象要领,打开想象思路
1.作者拥有什么样的本领,竟然让一支普通的铅笔拥有这么多的梦想?(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相机点拨要领)
三、拟想象题目,激发写作兴趣
1.在想象的世界中,什么都可能发生,一切都变得那么奇妙、那么有趣。下面这些题目一定会进一步激发你无穷的遐想。(出示)
2.此时此刻,你的头脑中一定有很多想象故事,如果让你选一个故事拟个题目,你会怎样拟?
生齐读故事题目
生拟题目
白板出示一些想象故事的题目:最好玩的国王、一本有魔法的书、小树的心思、躲在草丛里的星星、手罢工啦、滚来滚去的小土豆、假如人类可以冬眠
完成一支铅笔的梦想导学案课时安排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应用板书设计意图检查自学导入例文学课下我们已经认真完成了一支铅笔的梦想导学案老师也在班级群里捕捉到了你们认真学习的身影和画好的思维导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题
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
学段
小学中段
学科
年级
三年级
版本
2011课标版(部编)三年级下册
教学重难点
能大胆展开想象,并写清楚一个想象故事
课前准备
师:白板课件
生:完成《一支铅笔的梦想》导学案
课时安排
2课时Biblioteka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应用、
板书
设计意图
一 、检查自学,导入例文学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 一支铅笔的梦想 教案

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教学目标1.借助习作例文进一步体会丰富与神奇的想象。
2.通过分析例文,总结文章的写作方法。
3.根据例文内容继续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例文,总结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例文,总结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下面我们就以《一支铅笔的梦想》为例,分析作者是如何想象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
(板书:一支铅笔的梦想)二、阅读指导1.初读例文。
(1)学生自读例文,边读边思考问题。
(出示课件1)铅笔有哪些梦想?找出例文中相关的段落。
设计意图:问题导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文中找信息的能力。
(2)指名说。
(五个:溜出教室,跳进荷塘里,躲到菜园里去,来到小溪边,跑到运动场上)2.结合例文插图和旁批,细读例文。
(1)铅笔为什么会有这些梦想呢?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边读边理解:①当铅笔经常憋在抽屉里,没有自由,没有快乐,寂寞、孤独、郁闷时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溜出教室。
(溜出教室)我们一起随着铅笔到山坡上。
(它要到山坡上,萌出嫩嫩的芽儿;还在头顶上,开出一朵漂亮的花儿。
蝴蝶啊蜜蜂啊,就猜不出它是谁了。
哈,多么好玩!多么开心!)②铅笔又跳进荷塘里,又发生了什么?它想跳进荷塘里,撑起阴凉的伞为小鱼、小虾、青蛙助兴。
(喜欢与别人分享快乐)③铅笔还躲到菜园里去,参加菜园里的派对。
铅笔化身成了豆角、丝瓜,这样就没人发现它了!(多么聪明的铅笔)④它还想来到小溪边,给玩水的鸟当船篙,为过河的蚂蚁当木筏。
(乐于助人)⑤它想跑到运动场上,成为小动物们的运动器材。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短文,总结作者写作方法,学会大胆想象、合理想象,为习作打下基础。
(2)通过阅读,你认识了一支怎样的铅笔?学生:快乐、向往自由、贪玩、喜欢与别人分享快乐、热情、乐于助人的铅笔。
总之,这是一支充满正能量的铅笔。
三、深入理解1.文中重复使用“哈,多么好玩!多么开心”,表达出铅笔无比快乐的心情。
这是想象的力量,想象使人变得幸福、快乐。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词,理解并积累“慢条斯理”、“鲜嫩”、“孕育”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想象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学会列提纲,按一定顺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2. 过程与方法: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二、教学内容学习《一支铅笔的梦想》这篇习作例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生字词,理解并积累“慢条斯理”、“鲜嫩”、“孕育”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想象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学会列提纲,按一定顺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铅笔的梦想具体化。
如何指导学生将想象内容写具体,写生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 新课学习: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借助想象,复述故事。
学习列提纲,写具体。
3. 巩固练习:小组讨论,交流心得。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课题:一支铅笔的梦想提纲:1. 铅笔的梦想2. 梦想的实现3. 梦想的启示七、作业设计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梦想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教学过程1. 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梦想吗?你们的梦想是什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展示实物:展示一支普通的铅笔,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么一支普通的铅笔,你们觉得它会有梦想吗?它的梦想会是什么?”这样的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同时注意学习和积累生字词。
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教案

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教学目标1.阅读习作例文,鼓励学生展开奇思妙想,激起想象的兴趣,感受想象的快乐。
2.联系旁批内容,指导学生掌握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联系旁批内容,指导学生掌握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阅读习作例文,鼓励学生展开奇思妙想,激起想象的兴趣,感受想象的快乐。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回顾课文,梳理想象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两篇课文,作者大胆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生:把自己想象成其他的事物。
如,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
生:想象事物之间存在某种关联。
如,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
师:奇妙的想象真有趣,这样的文章读起来也很有意思。
同学们还想读这样的文章吗?生:想。
师: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家张晓楠,去认识一支“不甘寂寞”的铅笔。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板块二借助例文,学习想象师:请同学们默读例文,边读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学生默读课文)课件出示阅读提示:①铅笔有几个梦想?②每个梦想分别是什么?③怎样才能实现这些梦想?师:铅笔的第一个梦想是什么?生:第一个梦想是到山坡上萌芽,还要在头顶上开出一朵漂亮的花。
师:你找得很准。
我们可以用关键词概括成“萌芽”“开花”。
这个梦想要到哪里才能实现呢?生:溜出教室。
师:说得很好,现在请大家按照刚才读第一个梦想的办法,接着读铅笔的其他梦想,自主完成下面的表格。
课中导学单(学生自主阅读,填表。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填的?生:铅笔的第一个梦想是溜出教室,到山坡上萌芽、开花。
第二个梦想是跳进荷塘里,为小鱼虾撑伞。
第三个梦想是躲到菜园里,长成豆角或伪装成丝瓜。
第四个梦想是来到小溪边,为玩水的鸟当船篙,为蚂蚁当木筏。
第五个梦想是跑到运动场上,当小松鼠的撑竿、小猴子的标枪。
(教师相机出示活动一答案)师:你信息提取得真棒,全都说对了。
铅笔一下子有了五个梦想,请同学们联系例文批注,想一想:小铅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呢?生:在第三个梦想中,豆角、丝瓜和铅笔一样,都是细长的,都符合铅笔自身的特点,所以这些想象合理、自然。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语文教案(共9页)

第五个梦想,是跑到运动场上。知道我要做什么吗?我要当一会儿小松鼠的撑竿,当一阵儿小猴子的标枪。挂在脖子上的奖牌闪闪的。哈,多么好玩!多么开心!(铅笔想为小松鼠当撑竿,为小猴子当标枪。它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第二个梦想,是跳进荷塘里。知道我要做什么吗?我要为小鱼虾,撑起阴凉的伞;伞上,还趴着大眼睛青蛙。有的在伞上歌唱,有的在伞下玩耍。哈,多么好玩!多么开心!
第三个梦想,是躲到菜园里去。知道我要做什么吗?我要在青叶间,长成长长的豆角;或者,伪(wěi)装成嫩嫩的丝瓜。菜园里的派对马上开始!哈,多么好玩!多么开心!(豆角、丝瓜和铅笔一样。都是细长的。铅笔想成为“长长的豆角”“嫩嫩的丝瓜”,我觉得这样的想象自然、合理。)
夏天到了,瞌睡虫王国一片沸腾。它们纷纷飞出洞口,去寻找自己的朋友……
一阵大风过后,小牧童被吹到了颠倒村。他睁开眼睛,只见树枝和树叶长进土里,树根却张牙舞爪地伸向天空……
请同学们根据故事开头接着往下编故事。看谁想得奇特,编得有趣。
5、小组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开头接龙编故事。
(2)认真倾听,当别人在发言时,不插嘴,说完后再进行补充。
另一条尾巴听到了,高兴地说:“哎呀,原来我有一只狗哇。真好!”
原来,它是一条狗的尾巴。
狗生气了吗?没有,因为它也听见了猫尾巴的话。它跟在主人的身后,高兴地想:“对呀,原来我有一个人,真神奇!”
2、例文赏析:
作者运用了逆向思维,站在尾巴的角度看待尾巴与猫的关系,别出心裁,使文章蕴含了“任何事物都具有相对性”的哲理。
教学过程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 》(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习作【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2.发挥想象编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3.引导学生通过习作例文,领悟写假设类想象作文的方法。
4.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并表达出自己的一个美好心愿。
5.引导学生如何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具体、清楚地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1.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2.引导学生将丰富的想象清楚地表达出来。
【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环节】第一课时(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一、交流平台。
1.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读这样的文章特别有意思。
本单元都是这样充满奇异想象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单元的课文。
(1)《小真的长头发》里有着短头发的小真凭借着自己的奇特想象,勾画着自己美妙能干的长头发。
在小真的想象中,她的长头发可以做什么呢?(钓鱼,能拉牛,能裹在身上做户外的棉被,还能帮助妈妈晾衣服;抹上洗头发的香波就是个大大的冰激凌,躺在河流里头发就像随波荡漾的海带……)(2)如果你也有像小真那样的长长的头发,你会用它去做什么呢?(学生大胆畅想)(3)《我变成了一棵树》一文中大胆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你认为有什么奇特之处?(4)如果你变成了一棵树,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2.看来,在想象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大胆想象可以实现美好的愿望,拥有奇异的经历。
二、初试身手。
(一)在纸上按出自己的手指印,再把它画成想象中的事物,看谁的想法最新奇。
1.引导想象。
(1)教师投影展示作品,引导学生感悟画中的奇思妙想。
(2)伸出我们的手,先在纸上按下自己的手指印,你想用你的手指印画什么呢?看谁想得新奇,画得漂亮。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2.展示评价。
评价要点:(1)谁想象得最奇妙?谁的画颜色最漂亮?(2)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教案教学目标1.阅读《一支铅笔的梦想》,让题目与想象故事建立联系,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有趣,激发学生大胆想象的兴趣。
2.拓展阅读《新主题阅读》中的《假如我是一支笔》,进一步感知想象的有趣。
教学内容1.“一主”教材:《一支铅笔的梦想》。
2.《新主题阅读》:《假如我是一支笔》。
教学过程一、“一主”教材学习(一)“‘一主’教材学习”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二)“‘一主’教材学习”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1.板书“梦想”,谈话导入。
指名谈一谈自己的梦想。
2.揭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铅笔也有梦想,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支铅笔的梦想》。
(板书)3.自学提示。
自由朗读课文,用“______”画出铅笔的梦想。
4.交流汇报。
5.交流讨论:铅笔和这些梦想有什么关联?6.指名汇报。
(列图表,对比总结:想象的自然、合理)7.学习文章的写作支架。
二、以文带文(一)“以文带文”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二)“以文带文”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过渡:想象有时候是自然的、合理的;想象有时候也是神奇的、不可思意的。
1.自学提示:自主阅读《新主题阅读》中的《假如我是一支笔》,用“______”画出想象神奇的语句。
2.交流汇报。
3.学习文章的写作支架。
三、读写联动(一)“读写联动”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二)“读写联动”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名言过渡:想象,这是种特质。
没有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机智的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成其为人。
——[法国] 狄德罗1.放飞想象:如果你是一支铅笔,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梦想?2.交流汇报。
3.妙笔生花:仿照两篇文章的写作框架(二选一),写一写。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例文五:一支铅笔的梦想》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

(课件出示3)
1.铅笔为什么会有这些梦想呢?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边读边理解,展示如下:
(1)当铅笔经常闷在抽屉里,没有自由,没有快乐,很寂寞,孤独,郁闷时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溜出教室。(逃出教室)。
(2)我们一起随着铅笔到山坡上。(她想到山坡上开出一朵漂亮的花儿!)蝴蝶呀蜜蜂呀,就猜不出我是谁了!哈,多么好玩儿,多么开心!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总结写法。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铅笔的梦想写得这么生动有趣呢?
教师引导明确:(课件出示6)(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具体生动,亲切感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作者敢于大胆想象、合理想象、充满正能量的想象。因此,同学们在想象时要注重这些方面。)(板书:大胆想象、合理想象、充满正能量的想象)
不足之处:后边的练说完成之后,最好进一步变成练写才好。
【设计意图:直入正题,调动学生积极性,进入例文的分析和学习中去。】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阅读指导:
(一)初读例文。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件出示2)
铅笔有哪些梦想?
找出例文中有关的自然段。
2.指名说。(明确:一共写了铅笔有五个梦想:溜出教室,跳进荷塘,躲到菜园,来到小溪边,跑到运动场上。)
五、课堂练说。
铅笔还有哪些梦想呢?仿照课文说一说。
1.指名试说,师生共同评议。
2.教师再次明确要求。(课件出示7)
(1)要展开合理想象,想一想铅笔还可以变成一些什么?
(2)充满正能量的想象,想象铅笔还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事情?
3.小组交流,代表在全班交流。
4.师生评议,补充。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和强调想象的方法,为练说做好充分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
教学目标
1.能用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方法。
2.分析例文,总结文章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围绕话题,陈述自己想象出来的事物和事情。
教学难点:根据课文内容继续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下面我们就以《一支铅笔的梦想》为例,分析作者是如何想象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
(板书:一支铅笔的梦想)
二、阅读指导:
(一)初读例文。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件出示)
铅笔有哪些梦想?
找出例文中有关的自然段。
2.指名说。
(明确:一共写了铅笔有五个梦想:溜出教室,跳进荷塘,躲到菜园,来到小溪边,跑到运动场上。
)
(二)细读例文。
(课件出示)
1.铅笔为什么会有这些梦想呢?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边读边理解,展示如下:
(1)当铅笔经常闷在抽屉里,没有自由,没有快乐,很寂寞,孤独,郁闷时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溜出教室。
(逃出教室)。
(2)我们一起随着铅笔到山坡上。
(她想到山坡上开出一朵漂亮的花儿!)蝴蝶呀蜜蜂呀,就猜不出我是谁了!哈,多么好玩儿,多么开心!
(3)铅笔又钻进了池塘里,发生了什么?它想来到荷塘,用自己的大伞为小鱼、青蛙助兴。
(喜欢与别人分享快乐)
(4)铅笔还去果园里,参加小兔子他们的派对,铅笔化身成了豆角,丝瓜。
这样就没人发现了!(多么聪明的铅笔)
(5)它还想来到小溪边,一会儿玩水的鸟儿当船桨,一会儿为搬家过河的蚂蚁做船。
(乐于助人)
(6)它想跑到运动场上,成为小动物们的运动工具。
2.通过阅读,你认识了一支怎样的铅笔?
预设:我认识了一支快乐、向往自由、贪玩的铅笔。
预设:我认识了一支喜欢与别人分享快乐的铅笔。
预设:我认识了一支热情、乐于助人的铅笔。
总之,这是一只怎样的铅笔?(一支充满正能量的铅笔。
)
三、深入理解课文
(课件出示)
1.文中重复使用“哈,多么好玩儿!多么开心!”有什么作用?
重复使用这些句子,表达出铅笔的心情快乐无比,这是想象的力量,想象使人变得幸福、快乐。
2.你觉得,铅笔的这些梦想合理吗?为什么?
预设:伞、豆角、丝瓜、撑伞、标枪和铅笔一样,都是细长的,所以铅笔的这些梦想非常合理、自然。
四、总结写法。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铅笔的梦想写得这么生动有趣呢?
教师引导明确:(课件出示:)(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具体生动,亲切感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作者敢于大胆想象、合理想象、充满正能量的想象。
因此,同学们在想象时要注重这些方面。
)(板书:大胆想象、合理想象、充满正能量的想象)
五、课堂练说。
铅笔还有哪些梦想呢?仿照课文说一说。
1.指名试说,师生共同评议。
2.教师再次明确要求。
(课件出示)
(1)要展开合理想象,想一想铅笔还可以变成一些什么?(2)充满正能量的想象,想象铅笔还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事情?
3.小组交流,代表在全班交流。
4.师生评议,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