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包公审驴》
13包公审驴缩写

传说红军长征途中,贺龙带领部队 向贵州出发,蒋介石的白军空陆两军紧紧追 赶,形式危急。贺龙观察地形,让战士们将 草帽全部丢在路边,晒得人困马乏的白军争 抢着戴上草帽,结果被空中的白军误当作红 军,把他们炸得血肉横飞。白军不战而败, 红军都夸贺龙将军神机妙算。
缩写是作文中的一种常见 形式。所谓缩写,就是在不
改变中心,不改变体裁, 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的情 况下把一篇长文章压缩成 文章。
《包公审驴》缩写 宋朝的时候,有一个穷人叫刘五。他有一头驴是 简化语言,去掉具体描写部分 他唯一财产,悉心照料,爱如珍宝。 一天,刘五牵着驴驮了木炭到小镇上去卖,回来 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好驴变成了一头瘦驴。刘五惊慌 失措、东奔西走、到处寻找,可驴踪影全无,最后刘 五决定告驴。 包公来到了公堂,轮到刘五时,他把案情告知包 公,包公了解案情后,开始审驴,先把驴饿上三天, 然后打驴四十大板,再把驴放了,让它爱上那就上哪, 随即命令差役和刘五跟踪驴,最后在某田庄的一户人 家那里,找到了刘五的好驴,也抓住了小偷。
删减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以及说明、交代等地方。 把人物的语言写成叙述性语言。
学会缩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进而提高语言 表达能力。那么,怎样进行缩写呢? 一要删减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以及说明、 交代等地方。 二要把人物的语言写成叙述性语言。 三要简化语言,去掉具体描写的部分。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包公审驴》

“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 上哪就上哪。” • 这句话说明包公知道毛 驴会逃回自己的家,心里 很有把握能抓到偷换毛驴 的贼。
•
包公为什么能顺利破案呢?你知 道这其中的玄机吗? 包公十分熟悉驴的本性,他的计 谋源于他渊博的知识。 包公能快速找到办案的方法,这 说明他思维敏捷,才智过人。
包公:欲擒故纵
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你按照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加三 个小标题。
起因: • 状告毛驴 • 细审毛驴 经过: • 找到毛驴 结果:
1 2 3 4 5 6 7
(刘五)状告毛驴
刘五为什么要状告毛驴呢?用 文中的语句对比来说明。
刘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他不但 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毛驴 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饿驴 关驴 打驴 放驴
包公:神机妙算 足智多谋
小偷:瞒天过海 偷天换日
偷梁换柱
动脑筋
围 魏 救 赵
破 釜 沉 舟
釜
调虎离山
空 城 计
声东击西
借尸还魂 瞒天过海
隔岸观火
借刀杀人 顺手牵羊
欲擒故纵 抛砖引玉
• 读准字音: • 挣( zhèng )钱 辔( pèi )头 • 听差( chāi ) 耷( dā )拉 • 圈( juàn )栏 懊( ào )恼 • 惊慌失措(cuò )冒( mào )名顶替
1
2
3
4
5
6
7
解读题目,提出 疑问?
1、包公为什么要审驴? 2、驴子不会说话,他怎 样审驴的? 3、审驴的结果又如何呢?
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鞍子还 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 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 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五单元5.2《包公审驴》|北师大版(共22张PPT)

语言描写
“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 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
(遇事沉着,足智多谋)
“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随它爱上哪就上哪。”
( 胸有成竹)
动作描写
“把惊堂木一拍” “大声喊道” “命令” “大声叫道” “下令”
刘五找到自己的爱驴后非常 高兴,他给包公送上一面锦旗。 猜猜看:这锦旗上会写些什么?
1.包公的计谋根据驴能认路的特点,为百姓伸 张正义,巧妙地抓住了小偷。 2.小偷使用偷天换日,瞒天过海的掉包计,这 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脱罪,但结果是 聪明反被聪明误,害人害己,这样的计谋是 要不得的。
总结
几百年来,在我国的戏剧舞台上,曾把他塑造成这样 一个人物形象,脸如黑炭,额头上印有月牙,一身正气。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武邱乡武邱中心小学 黄瑞丽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口头完成填空题:
1.本文记叙了( 宋朝)时候,刘五的(好驴)在市 镇被人偷换成(瘦驴)后到官府报了案,( 包公)运 用了(智谋 ),从( 瘦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 破了案。 2.围绕“驴”字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 课文列三个小标题:( 丢驴、告驴 ) ( ) 审驴 ( ) 得驴
限时3分钟
①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 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 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 它!” 饿 ②三通鼓罢,包公升堂,他命令衙役们立即把驴牵 来。……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当差的!把这 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 打 ③末了,包公下令道:“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 儿就上哪儿。” 放 ④包公随即命令一个差役和王五一起跟踪前去,看个 究竟。 跟
包公审驴的故事

包公审驴的故事包公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廉政官员,他以公正廉明而著称于世。
在包公的一生中,有一则著名的故事,那就是包公审驴的故事。
相传,在包公任职开封府的时候,有一天,有人将一头驴推到了包公的面前,声称这头驴是他的,而另一人也声称这头驴是他的。
包公听了他们的争吵,便决定审理此案。
包公首先询问了第一个人,他说,“这头驴是我的,我从小就养了它,它是我的耕田的工具,没有它我无法生存。
”包公听了,点了点头,示意他暂时退下。
然后包公又询问了第二个人,他说,“这头驴是我的,我是从小就和它在一起的,它是我的伙伴,没有它我会孤独无助。
”包公听了,又点了点头,示意他也暂时退下。
包公思索片刻,然后宣布,“我有一个办法来判决这个案件。
”他让人把这头驴牵到了一片田地中,然后对两个人说,“我会放开这头驴,它会跟着谁,谁就是它的主人。
”。
于是,当这头驴被释放后,它竟然并不跟任何一个人走,而是径直走向了一片青草地,开始吃起了青草。
包公看到这一幕,便宣布,“这头驴是野驴,既不是你们两个人的,也不是我的,你们两个人都不是它的主人。
”。
这个案件的审理结果让在场的人们都感到震惊,但他们也为包公的公正感到敬佩。
包公以这样的公正和智慧,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包公审驴的故事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公正廉明的官员,包公不仅仅是依法审理案件,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公正来解决问题。
他不偏袒任何一方,而是通过客观公正的方式来判决案件,这种公正和智慧,不仅仅是包公的个人品质,更是中国古代廉政官员的典范。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也要学习包公的公正和智慧,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带有任何私人感情,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这样才能解决问题,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包公审驴的故事,是中国古代廉政官员的典范,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习的榜样。
愿我们都能像包公一样,做一个公正廉明的人。
包公审驴的阅读理解

包公审驴的阅读理解《包公审驴》阅读理解(一)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包公审驴》这个有趣的故事。
你说这包公,那可是大名鼎鼎的青天大老爷呀!可这次要审的居然不是人,是一头驴,是不是很稀奇?话说有个穷人,他靠着一头好驴养家糊口。
这驴呀,那叫一个健壮,干活可厉害了。
有一天,把驴拴在市镇门口,自己去办事。
等他回来,驴居然不见了!这可把急坏了,那可是他的宝贝呀。
没办法,只好去报官。
这案子就到了包公手里。
包公那叫一个聪明,他先仔细地问了好多问题,了解了这驴的特点。
然后呢,包公居然让人把的驴给放开,让它随便跑。
大家都纳闷呀,这能行吗?结果这驴跑着跑着,就跑到了一个小偷家里。
原来呀,是这小偷把的好驴给换走了,留下了一头病驴。
包公一审,小偷就全招了。
你看,包公是不是特别厉害!他用这么巧妙的办法就把案子给破了,让找回了自己的驴。
这个故事告诉咱们,遇到问题得动脑子,像包公一样聪明机智,才能解决难题哟!《包公审驴》阅读理解(二)嘿,朋友们!咱们接着聊聊《包公审驴》。
丢了驴,那心里得多难受啊!包公接了这个案子,一点都不慌张。
他呀,脑子一转,就想出了个妙招。
他没有像平常那样到处去查问,而是让的驴自己去“找线索”。
这可真是太新奇啦!大家都在旁边看着,心里都在嘀咕,这能行吗?结果还真行!那头驴跑呀跑,就跑到了小偷那里。
包公一审问,小偷就吓得不行,老老实实交代了。
想想看,如果包公没有这么聪明的办法,这案子说不定就破不了,也就找不回他的驴了。
从这个故事里,咱们能学到不少东西呢。
包公的聪明才智让人佩服,咱们遇到事情也得冷静思考,说不定就能想到好办法。
而且呀,坏人总归是要受到惩罚的,不能做坏事,不然迟早会被发现的。
怎么样,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有意思?咱们以后多读这样的故事,也能变得越来越聪明哟!。
《包公审驴》课文

《包公审驴》课文宋朝的时候,有一个穷人叫王五。
他有一头驴,他用它运送干柴和木炭,挣钱养家糊口。
这头驴是王五唯一的财产,因此,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由于他的悉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一天,王五牵着驴驮了木炭到小市镇上,他把驴拴在市镇门口外的树上,自己背了一袋木炭去卖。
等卖完木炭回来,他大吃一惊。
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的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的驴这么一会儿就病成这个样子了!王五惊慌失措,东奔西走,到处寻找,可是,自己的驴还是踪影全无。
王五又气又恨,懊恼极了,他想了想,把这头瘦驴牵去告官,可是不知道被告该是谁,最后决定告这头瘦弱的驴。
包公来到公堂,开始审理案件。
轮到王五时,他把瘦驴牵上公堂,道:“包大人在上,这畜牲不知来自何方,竟敢冒名顶替!”驴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衙役们差点儿没笑出声来。
站在“法官”旁边的那些人,以及站在下面大堂上的那些人当然不敢笑了。
衙役们只好遵命,他们把这头瘦弱难看的驴被告关进了空荡荡的圈栏。
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
到了第三天,又下令升堂了。
这次,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而是有好几百人了,他们个个都想来看看热闹。
三通鼓罢,包公升堂,他命令衙役们立即把驴牵来。
这驴的嘴已陷下去了,脑袋耷拉着,看上去怪可怜的。
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是!”衙役们齐声答道,纷纷拿起板子痛打驴子。
十下,二十下,三十下,足足打了四十下,打得驴子又蹦又跳,放声大叫。
四年级语文下册剧本-5.2《包公审驴》北师大版

时间宋朝时代地点公堂人物小偷——偷驴者王五——丢驴者包公——审驴者第一幕(幕启。
王五在街上买柴,小偷寻找猎物)小偷(东张西望,装做若无其事,小声嘀咕)哎,有什么可以偷呢?这个没有,这个太大,这个便宜,哎,有什么可以偷呢?(眼睛一亮)哇!这真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呀!(旁白。
太好了,把这头驴偷了,再卖掉一定有很多钱)王五(吆喝)快来买柴!小偷(旁白。
要偷驴一定要做得天衣无缝,耶!家中不是有一头瘦驴牵来换这头驴。
)(回家前去牵驴)王五(唉声叹气)唉,没人买柴。
小偷(驴牵来了,东张西望,没人后换驴)把你的饰物换掉,你的主人就会把我的驴认成你拉!(换好饰物,小偷将瘦驴拴在树上,拉着驴走了)第二幕(幕启。
王五买完柴回来)王五(数钱又哼歌)啦——太好了,四十两银子(吻银子)(走到树下,大吃一惊)我的驴!我的驴怎么一下病成这样!?(东奔西走,到处寻找,可不见驴的影子)哎(扇嘴)早知道就牵着驴一起买柴了。
不行,我要告官,可要告睡呢(沉思良久)对,告这头驴。
——幕落第三幕(幕启。
王五牵驴告官。
升堂)衙役威武包公(拍惊堂木)带被告、原告!王五(牵瘦驴跪下)包大人在上,这畜生不知来自何方,竟冒名顶替!包公(皱紧眉头,想了想,突然眼睛,拍惊堂木)王朝、马汗!赶紧把嘴套给驴拴上,别给他吃、喝!把它关上3天,到时在来审它。
(3天后)包公(拍惊堂木)喂!当差的!把这头驴打四十大板。
衙役(抱拳)是(40板打完)包公现在放走驴。
第4幕幕启。
包工放走驴,派衙役与王五跟去。
)衙役甲(气喘吁吁)这驴真能跑呀衙役乙(指着驴,边跑边说)看,那驴进了一户人家。
衙役甲追!(衙役甲等人来到小偷家)小偷(哼歌)你们是谁?(瞪眼)王五(愤怒)小偷,还驴来。
小偷(疑惑)什么驴?衙役甲(威严)不承认?搜——小衙役*(抱拳)报,已搜到驴了。
牵上来。
衙役甲这是什么?小偷慢!天下驴长得都一样,怎么说是你的?包工哼!是你驴带我们来的。
小偷(不可思议)不可能,驴不会说话的!包工驴饿了3天,又挨了四十大板,怎不会想家?(摸胡子)小偷(无言已对)衙役甲、乙跟我们走吧!到监狱里改过自新。
包公审驴的故事

包公审驴的故事包拯,字希仁,北宋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人,是一位以廉洁公正著称的官员。
他在担任开封府判官的时候,曾经审理过一桩著名的案件,那就是包公审驴的故事。
相传有一位农民在市场上卖驴,一名商人看中了一匹驴,于是和农民商量好价格,准备购买。
可是当商人带着驴离开市场的时候,驴突然跳进了水塘里,商人怎么也拉不上来。
于是商人愤怒地将农民告上了法庭,要求农民赔偿他损失的驴。
包公听了商人和农民的陈述后,决定亲自审理此案。
他先问农民,“你卖给商人的驴是不是有病?”农民连忙否认,说驴一点毛病都没有。
包公又问商人,“你为什么要求农民赔偿,难道驴真的有病吗?”商人却说,“驴确实没有病,但是它在我的手里跳进了水塘,现在已经淹死了,我损失了一匹驴,应该由农民赔偿。
”。
包公听了他们的陈述,觉得这个案子有些蹊跷。
于是他命人将水塘里的驴捞上来,细细地检查了一番。
最后,包公下了一个意外的判决,“这匹驴并没有死,它只是装死而已。
”。
众人听了都惊讶不已,包拯又命人将驴推到水塘边,只见驴一头扎进水里,然后又跳了出来,原来这匹驴会装死。
包公对农民说,“你的驴并没有死,所以你不需要赔偿商人。
”对商人说,“你也没有损失,所以你也不需要得到任何赔偿。
”。
这个案子让人们对包拯的智慧和公正刮目相看。
包公审驴的故事也成为后人口口相传的佳话,人们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机智、明察秋毫,以及对公正的追求。
包公审驴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能图小利而损人利益。
同时也告诫我们,作为一个公正的官员,要善于观察和分辨是非,不能被表面的现象所蒙蔽,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公正审理每一宗案件。
包拯的廉洁公正、明察秋毫的品质,也一直影响着后人,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
希望我们能够铭记包公审驴的故事,做一个廉洁公正、明察秋毫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记叙了王五的( 驴 )被人偷换成一 头瘦驴后报了案,( 包公 )运用了智慧, 从( 驴 )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 赞扬了包公是一位(沉着冷静 足智多谋 )的人, 也告诉我们( 计谋 )应该用在正确 的地方。
王五惊慌失措,东奔西走, 到处寻找,可是,自己的驴 还是踪影全无。王五又气又 恨,懊恼极了,他想了想, 把这头瘦驴牵去告官,可是 不知道被告该是谁,最后决 定告这头瘦弱的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 文3——10自然段, 找出包公审驴过程的句 子。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 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 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 我再来审它!” 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当差的!把 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 “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包公随即命令一个差役和王五一起跟踪前去, 看个究竟.
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 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 来的奇案。
1、“闻所未闻”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是奇案? 3、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包公是 一个怎样的人?
讨巩固练习 一、补充下列的词语。
包公审驴
执教:郭惠棋
默读课文1——2 自然段,找出描写 两头驴的句子。
他有一头驴,他用它运送干柴和木炭, 挣钱养家糊口。这头驴是王五唯一的财 产,因此,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 给驴做了一个漂亮的辔头。由于他的悉 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 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 啊!” 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的鞍子还是 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 己亲手做的那个辔头,可是驴确是一 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