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市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2

2020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2

2020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2.(有答案)1.积累运用(10分)1.(5分)按题目要求填空。

1)___来,而无车马喧。

(___《饮酒》)2)“家住___,人在___”,出自北宋词人___的《青玉案·元夕》。

3)《琵琶行》中,描写乐曲奏完后众人依然沉浸其中的场景的两句是“欲弹琵琶马上催,又恐琵琶声催泪”。

2.(2分)下列选项中,用语恰当的一项是()B.___外出旅游开阔了视野,赞叹大自然的美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3.(3分)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最合理的一项是()作为乡土中国口传文化的一个枝蔓,曲艺是更是有着整套自觉遵循的演观规则的“自律的艺术”,在雅俗之间游弋。

二、阅读(70分)4.(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___的质疑1917年,纽约正在酝酿一个大型独立艺术展。

法国艺术家___把一件从器皿店购得的陶瓷小便池送到展会。

这件被命名为《泉》的作品,是作者刻意寻来的批量生产且“从任何审美角度来说都没有吸引力的东西”。

它的到来掀起了一场艺术风暴。

在传统观念中,艺术是独特的,应该看上去是美的。

___用自己的行动对惯性的看法提出了质疑。

自此以后,艺术并不只是追求表现崇高的美、和谐的美,现代艺术打破了古典艺术的壁垒,拓展到了诸如荒诞、颓废、反讽、神秘等范畴。

那么,从现代美学的视野来透视,究竟该如何看待艺术呢?美学上对艺术的讨论,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艺术是一个总体性的种概念,其中还包含一些具体的属概念,比如艺术品、艺术家、欣赏者等。

在这方面,美国当代著名学者___提出了一个艺术四要素理论。

他认为,艺术这个方程实际上包括四个基本要素:世界(指作品所反映的现实世界或情感世界)、作品、艺术家和欣赏者。

他用示意图来加以说明:在这四个要素中,___并不看重“作品”本身。

对于他来说,作品不必是某种精湛的技艺或美感的表现,而是一种观念的表达。

艺术家的作用是发掘和表达这种观念,欣赏者的作用是理解和接受这种观念。

2020上海杨浦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模)

2020上海杨浦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模)

上海杨浦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模)(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

(18分)迟行蒋勋⑴一条路上,间隔不远,一株盛放的木棉花,使我停下来,抬头看了好几次。

树干直挺耸立,树枝平平伸展出去,像手臂,承载着一朵一朵赭黄橘红的花。

仰头看,整株木棉像一支盛大的烛台,满满一树花朵,艳红鲜黄,像明亮灿烂的烛光火焰,一齐点燃,在阳光下跳跃闪烁。

春天的城市,像被节庆祝福,路过的行人,也都感染到喜悦。

⑵有些路人或许有急事要办,匆忙走过,无法注意到这个季节木棉花的盛放。

我正低头看地上落花,听到他们脚步声急急走来,赶快让开,怕阻挡了他们的去路。

⑶我很喜欢东方园林建筑里的亭子,空间不大,四面无墙,只是暂时供人停留。

在山水画里,亭子常常只是一个小点,或在水边,有扶栏可以倚靠,看水流低回,浮沫此起彼落;或在山路迂回的平台,眼前豁然开朗,可以远观山色,眺望大河浩荡。

⑷“亭子”就是“停”的暗示吗?行走盘桓在长长的路途上,我希望前进的速度更快吗?还是我要学习懂得如何停留,懂得在路旁的亭子稍做休息,四处浏览,而不只是匆匆赶路。

⑸如果人生是一条路,从生到死,我希望这条路是高速公路,一通到底,快快走完吗?或者,我更希望在这条路上,可以多一点迟延,多一点迂回,多一点过程,多一点停留。

⑹人类最早只是步行,步行的空间范围很有限。

把台北市旧的北门、南门、西门、东门,四个城门连接起来,也就是原来城市步行走出来的尺度。

不只是台北,所有以步行速度规划的城市空间,范围都不太大。

欧洲许多老城市,像意大利的Siena、翡冷翠,西班牙的Toledo,都还可以完全用步行游览。

老城市的巷弄,弯弯曲曲,高高低低,本来就是居民长久用脚走出来的路。

(历史文化感)⑺行可以达到的空间范围不大,步行的速度缓慢,人类慢慢地走着,在步行的速度里思考,随时停下来,观察季节的变化,看天上星辰移转,等待太阳落山,整理自己的思绪,反省自己生命的状态,探索宇宙的现象,思维信仰的价值。

上海市长宁区2020届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长宁区2020届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长宁区2020届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共自页,满分150分,答题纸共2页。

2.作答前,在答题纸正面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书写在答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城,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铜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

(5分)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_________,亦足以畅情,(王羲之《兰亭集序》)(2)_______________,千营共一呼。

(________《塞下曲》)
(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以设问方式道出道理的一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
(1)小明要在某长辈八十寿辰时送一副寿联,以下适合他选用的一项是(2分)A.燕挂谢兰年经半甲,桑弧蓬矢志在四方。

B.半百光阴人未老,一世风霜志更坚。

C.阳春正献瑶池瑞,耋老频添海屋筹。

D.桑输晚景休嫌少,日落红霞尚满天。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由于三国故事的传入和“壬辰倭乱”时荆明朝东征将士的文化输入,_________,而且愈加流行。

A.朝鲜半岛不但萌生了关公信仰
B.朝鲜半岛因此萌生了关公信仰
C.关公信仰因此在朝鲜半岛生根发芽
D.关公信仰不但在朝鲜半岛生根发芽
二阅读70分。

上海市2020学年度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 新课标 人教版

上海市2020学年度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 新课标 人教版

上海市2020学年度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一.阅读(80分)(一) 阅读下文,完成1~5题(20分)择死与择生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或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

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

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牵绊着我。

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

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

这个偏差或许是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于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

政治家与政客不同,正是由于前者的献身是别无选择的,后者却是投机的。

屈原身为三闾大夫,是楚国的决策大臣,他不能承受楚国蒙受亡国的事实。

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

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

他可行吟,可以留下作品“薪火传人”。

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

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惟一的坚持。

他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

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

诗人的事业,可以不与某一个具体的朝廷和君王相联系,相始终。

屈原的这种始终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不可挽救的狂澜的惟一坚持。

“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之于生死,中国自古已有确认之标志。

虽然“哀莫哀生别离,乐莫乐心相知”,已将生乐死苦、留恋人世的滋味体会尽致,但是,主动迎接死亡,“在不可选择中进行选择”的精神依然确立。

中国的志士仁人,在求生不能的时候,很重视死之权利,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下去,不如选择死亡,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

屈原即是著名的范例。

他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进入,被俘受辱而死的。

他认为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独立的死。

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时而悲吟,时而高歌,徜徉在汩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赴死。

屈原之死,死的原因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

2020年上海市浦东区高考三模语文试卷(C卷)含答案

2020年上海市浦东区高考三模语文试卷(C卷)含答案

2020年上海市浦东区高考三模语文试卷(C卷)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子曰:“志士仁人,____________,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2)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寻寻觅觅》)(3)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按要求选择。

(5分)(1)根据下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非典”是非典型性肺炎的简称。

开始发作时有流感一样的症状,如发烧、咳嗽、头痛等。

感冒一般没有肺炎的迹象,而“非典”有明显的肺炎迹象。

但它又不同于典型性肺炎,它的传染力强多了。

公众号:语文教与学。

除了上述症状外,“非典”还伴有关节酸痛、乏力、腹泻,有时胸闷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等症状。

但“非典”并非无法可疗。

事实上,现阶段医学已有新突破在治疗过程中已获很高的成功率。

A.有发烧、咳嗽、头痛、乏力、腹泻等症状,可以确诊为“非典”。

B.“非典”发作时是既有流感的一般症状,也有明显的肺炎迹象。

C.“非典”和典型性肺炎都有传染性,而“非典”的传染性更强。

D.“非典”也是一种肺炎,现阶段是可以治疗的,而且治愈率很高。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众所周知,宋代的范仲淹没登过岳阳楼,却写出了著名的《岳阳楼记》;唐朝的刘禹锡没到过南京,也写下了不朽的《金陵五题》。

公众号:语文教与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文学与城市的关系中②想象的力量是无穷的③文学也有自己的塑造功能④文学不一定总是被动反映A.②③①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③②D.③②①④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人为何丢失了“经验”——读阿甘本①《幼年与历史:经验的毁灭》是意大利哲人阿甘本的代表作,里面说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经验毁弃的时代,那些属于个体自己的“经验”已经找寻不到,我们所拥有的,都只是在个体之外的化约为“工具与数字”的“标准的真理”。

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高考语文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1.某同学想用一句话表达希望家乡图书馆丰富藏书的意愿,下列最合适的选项是()A. 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木长风烟。

B.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

C.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D.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那种摄影术翻版的艺术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甚至引发艺术创作中造型形式、语言单一化倾向的泛滥。

①导致作者造型能力和结构作品的设计能力的退化与丧失②弱化艺术家个性、语言特点③而坠入“无我”之境④只能对艺术创作产生负面的损害作用A. ①②③④B. ①④②③C. ④②①③D. ④①③②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3.按要求填空。

位卑则足羞,______ 。

(韩愈《师说》)______ ,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______ •郴州旅舍》)姜夔的《扬州慢》中化用了“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答题。

秋日山寺怀友人(唐)刘沧萧寺楼台对夕阴,淡烟疏磬散空林。

风生寒渚白蘋动,霜落秋山黄叶深。

云尽独看晴塞雁,月明遥听远村砧。

相思不见又经岁,坐向松窗弹玉琴。

现准备将本作品与同类作品合编一部诗集,以下命名合适的一项是______ 。

A.《咏秋即兴》B.《清秋思远》C.《怀古伤秋》D.《秋日赠别》下列点评与本作品的写作特点相符的一项是______ 。

A.寓情于景物之中B.远景与近景交错C.对比与衬托并用D.以虚景衬托实景你认为本作品哪一联写景最妙?请赏析其妙处所在。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1.0分)5.阅读下文,完成答题。

文学的死亡和蝶化朱大可①关于文学死亡的话题,已成为众人激烈争论的焦点,这映射了文学所面临的生存危机。

2020年上海市宝山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20年上海市宝山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20年上海市宝山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1.小王遭到误解猜忌后,借诗句表明心迹,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A.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C. 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D.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一个社会的心灵,当然只能反映在人的身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者不难从中看出并把握时代的脉搏。

①然正如滴水可见太阳②任何个人的观感都有其个别性③个人的观感也可以反映所谓时代精神A. ③①②B. ②①③C. ②③①D. ①②③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3.按要求填空。

故木受绳则直,______ 。

(荀子《劝学》)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 。

(张养浩《______ •潼关怀古》)杜甫《月夜》中,“______ ,______ 。

”两句设想将来夫妻重聚的感人情景。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各题。

岁暮【南朝宋】谢灵运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①.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②,年逝觉已催。

【注】①颓:尽②运往:四季更替。

淹物:久留之物。

下列诗歌与本诗的体裁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

A.王维《终南山》B.孟郊《游子吟》C.马致远《天净沙•秋思》D.辛弃疾《西江月》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

A.题目是说诗人当时年事已高。

B.“殷忧”奠定全诗情感基调。

C.三四句视听结合,动静交织。

D.最后两句照应开头的“殷忧”。

从“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与前后关联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构思特点。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1.0分)5.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人皆有错(节选)[美]刘易斯•托马斯①错误就深藏在人类思维的基础之中,像根瘤那样滋养着整个结构。

202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2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解答】
郴江幸自绕郴山(重点字:郴)
镜中衰鬓已先斑(重点字:斑)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重点字:冈)
二、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分)
中学生李明给《爱语文》杂志投稿并给编辑写一封信,下列各句放在信中表述最得体的一项是()
A.今向你刊投稿,寄去作品一篇,敬请指正。
B.今向你刊投稿,奉上新作一篇,敬请拜读。
③然而春风总爱撩拔春芽,哪怕很轻很轻,所触之处便有痒痒的感觉。柳条儿轻摆,柳絮轻盈,若有若无地飘扬;舟橹轻摇,桨儿轻划,水街有了荡漾的涟漪。醒来的柳条、醒来的水街先把老屋摇醒,老屋再把熟睡的人唤醒,刚醒来的一切回味着睡时的梦,把梦呓复述在三月的阳光下和春风中。情景里我如入梦境,小桥、流水、磨石、街弄,这一切我都似曾相识,一拔拔的人流我也似曾相识。我向街边小店哼着小调拉麦芽糖的伙计打招呼,向卖花纸伞的姑娘打招呼,向挂满纸扇的店里老板打招呼,还向……可还没等到他们回应,自己则随人流匆匆而逝,只有梦境才是这样,一定是梦里江南,梦里的乌镇。
(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在了解论述类文本结构大致规律的前提下,梳理行文线索、路径和脉络,分析语句作用。
(4)本题考查分析和推断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应分辨各个选项所对应的原文信息是否正确,再分析由此产生的推断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5)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语言特点的能力,可从文中找出那些“形象化”的语句,结合文章观点和上下文论证思路,体会语言风格及所起作用。
B
本文在论述的过程中,运用了一些形象化的语言。在第②段中,通过“破衣烂衫,唯有一副看似放浪形骸的奇怪尊容”等证明新诗“离开人的尺度,离开对生命的正直与尊严的把握,就会导致精神要素的稀缺”的观点,同样,在第③段中,通过“衣冠不整,言谈粗俗,喜欢以流行文化中的‘雅痞’装扮亮相”等再次证明了上述观点;在第③段中,通过“苍白不振,情感粗鄙萎靡”等证明了“中国诗歌内容,部分是虚饰浮夸和假正经”的观点。第⑥段中,通过“对不断更新技艺的西方偶像们的追赶,中国的新诗人们劳碌异常却几无收获”的形象化描述,证明了汉语诗歌“现实功利层面的‘进步’诉求”是“歧义和悖谬”的观点。用北岛的“人性觉醒而触动了人们的心弦”的诗歌再次证明这个观点。这样,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让形象寓含事理,使说理更明确,论证更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上海市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答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资源”这一概念,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资源是指人类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在自然界存在的物质(材料)和动力的天然来源。

广义的资源,则是指人类用来帮助从事一定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一切要素和有利条件的总和。

简单地说,资源就是人类活动所必需的一切东西。

从形态上看,人类资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贮存、节约的资源,如资金、材料、能源等;另一类是不可贮存、节约的资源,如时间、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

在信息社会中,正确认知注意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说注意力是一种资源呢?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定向性,即有意识、有计划地达到一定的目的。

人类活动的定向性,要求人在活动过程中,必须使自己的意志服从这个过程的目标。

人的定向活动是由提出的任何或某种活动计划来组织的,而要完成这种组织活动,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就是注意力。

所以,注意是人的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人的有目的活动和定向探索活动的前提,是人的活动达到既定目标的必要条件;注意力决定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是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要素,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人的心理过程的一个最基本特征是它的选择性和指向性。

当我们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一定事物时,就是注意。

注意和认识过程分不开,它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端。

虽然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认识活动,但它表现在认识过程(知觉、记忆、思维等)的内部而与这些过程不可分离,在人的一切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操作活动均有调节作用。

注意力表现了人的心理过程进行的动力特征,是人的个性品质和能力结构的重要因素。

没有高度发展的注意力,就不能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就不能从事长时间的复杂的思维活动。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的注意力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

人的主要精力每次只能执行一种主要的任务。

当大量的信息进入感觉记忆,若不加以注意,很快就会丧失。

因此,注意在为进一步加工而选择感觉信息方面,是起着重要作用的。

信息资源具有可替代性、可分享性,而注意力作为资源是不可替代、不可分享的。

今天,人们要学会合理有效地分配并使用注意力。

(节选自李志昌《信息资源和注意力资源的关系》,有删改)1.下列表述,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A.资源包括材料、能源、时间、信息、注意力等,有狭义、广义之分,有的可以贮存、节约,有的不能贮存、节约。

B.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时就是注意,注意是认识过程的开端,对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操作活动均有调节作用。

C.注意力决定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体现了人的个性品质和能力结构,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心理因素。

D.在情况多变、竞争激烈、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尤其从事各种思维活动,必须拥有高度发展的注意力。

2.下列语句的含义,不能..体现“注意力”重要性的一项是(3分)A.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B.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C.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下面推断与本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3分)A.注意力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不可替代,不可分享,因此可以和物质、能量等资源相提并论,等同看待。

B.信息是一种重要资源,注意力也是一种重要资源。

在任何时候,人的注意力都是一种稀缺资源。

C.从注意力资源稀缺的角度看,在某些次要的或无关的方面,“信息闭塞”排除了一些无谓的干扰,可能也是有好处的。

D.合理、有效地分配、使用注意力是成功的要素,不能合理使用注意力将会导致人一事无成。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目前,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人类遗传病超过7000 种,此类疾病患者多达3.5 亿人。

有些人携带突变的基因并不表现出病征,但他们的后代则可能要承受严重病痛的折磨,甚至失去生命。

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能解决这些疾病的终极武器,希望将致病的突变基因“拨乱反正”,终于,他们从细菌身上找到了一些“基因编辑”工具,让这个根治人类遗传病的美好愿景有望变为现实。

众所周知,脱氧核糖核酸(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为螺旋互绕的双链结构。

在DNA链条上,一个具有某种功能的片段就是基因。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像人们编辑文字那样修改DNA链编码。

CRISPR/Cas9是目前最主要的基因编辑工具。

从它诞生以来,就因强大的功能,对生物科技产生了重大影响,使编辑植物和动物的基因组成为可能。

CRISPR其实是存在于细菌和古菌体内,用来保护自己免受病毒攻击的一种防御系统,它是DNA 分子中一系列重复的序列,并且这些序列之间存在“spacers”(间隔)。

细菌会将病毒的DNA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使这种病毒DNA最终成为CRISPR序列中的“spacers ”。

总是位于CRISPR附近的基因,被称为Cas基因,它们会产生与CRISPR共同进化的酶。

在激活状态下,这些Cas酶能够充当切割DNA的“分子剪刀”。

人们熟知的Cas9就是一种有强大切割作用的酶,它在向导RNA的指引下能够对各种入侵的外来DNA分子进行切割。

CRISPR可以在同种病毒再次发起攻击时,记住这种病毒并发送向导RNA和Cas酶来定位和破坏病毒,从而给予细菌保护或免疫力。

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有“基因魔剪”的美称。

它在切割DNA后,可以把携带特定基因的新DNA序列嵌入新的“spacers ”。

自2012 年8 月“擎旗”以来,它经常登上生物科技领域的“今日头条”。

从修改植物基因,到改变蝴蝶翅膀的图案,从编辑蚊子抗疟基因,到精确剪切艾滋病病毒……它高效、稳定、廉价的修改和设计能力受到世界各地实验室的热捧,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界炙手可热的“大将军”。

虽然专利纠纷、伦理禁区、脱靶效应像地铁入口处的三叉旋转杆,时不时敲打一下CRISPR/Cas9 技术的膝盖骨,提醒着别急功近利。

但毋庸置疑,以此为重要核心技术的生命科学,已经迎来了爆炸式发展的大时代。

2015 年,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召开时,还在考虑是否限制将之用于修改人类胚胎;2017年初,这个问题就变成了需要限制用于增强人类功能的胚胎基因修改与设计。

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已在食品、医药、农业等多方面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相关产品也逐步投入使用。

由于基因编辑技术存在多种类型,譬如基因删除、基因插入、突变等,如何做到检测准确、高效且多样是一个值得思考与研究的问题,各行各业应给出符合自身行业要求的、精准的、具有操作性的检测标准,以便监管的高效展开。

“基因魔剪”已小试牛刀,但还远没有达到雄霸天下的程度,刚刚起步5 年的CRISPR/Cas9 技术,还有巨大的应用空间。

阻断遗传病、消灭肿瘤、延长寿命乃至物种升级,才是人们的希望之巅。

因此,在变成“双刃剑”之前,“基因魔剪”还可以大胆地攻城略地。

(取材于房琳琳等人的文章)材料二:电影《蜘蛛侠》中,主人公彼得·帕克被一只神奇的蜘蛛叮咬后,他的DNA发生变异,成为了一个运动和感知能力超乎常人的存在。

在那句“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感召下,帕克化身为拯救世界的蜘蛛侠。

当然,这样的“变种人”只是科幻电影中的想象;但当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日益成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时候,人类将迎来怎样的挑战,是每个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2018年11月9日,国内首份《中国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认知与态度研究报告》正式公布。

这项调查揭示了中国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认知与态度,为基因编辑技术在中国如何理性、健康地发展,如何更好地服务大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图一受访者对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的支持程度图二受访者对基因编辑技术合法化的支持程度(以上图表取材于《中国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认知与态度研究报告》)报告指出,被调查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持积极态度,但较少与家人或朋友谈论基因编辑技术等新兴科技议题,也较少接触相关的信息,因而,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知识素养的水平普遍较低,绝大部分被调查公众认为自己需要补充和了解基因编辑技术的信息,且有较高意愿使用基因编辑技术预防和治疗重大疾病。

2018年11月26日,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诞生,引爆了一轮对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争议。

实际上,早在基因编辑技术诞生不久,此项技术在改造人类基因上的应用就受到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医学史学家C教授提醒人们别低估了基因调控机制的复杂性。

即使是严重疾病背后的基因也可能拥有预计不到的功能。

无论我们能多么精确地编辑基因,有些东西也不是我们能一编了之的,更别提这项技术本身的安全性了。

目前,基因编辑技术亟需在脱靶效应、基因导入系统等方面作出突破。

对于人类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R教授指出:“体细胞改造是对家庭和个人的责任,而性细胞改造是对社会的改造。

”他强调,个人无权决定应该对性细胞中的哪个基因进行改造。

另一方面,我们并不清楚一个基因突变到底会引发哪些疾病,又会带来什么好处。

而且,疾病或缺陷的定义也是在改变的,今天大家觉得不好叫疾病,但再过两百年可能又觉得是好事情。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W教授则认为一项有颠覆意义的新技术引发争论是非常正常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专家、公众一起参与,会综合考量基因编辑技术的一些所谓危险因素。

W教授还认为人们对于所谓的缺陷基因的定义是非常模糊和不确定的,未来很有可能会随着认识的深入而改变看法,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讲,是否可以编辑生殖细胞的基因是无解的”。

尽管科学家们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讨论莫衷一是,但是不可否认,基因编辑技术是一项非常先进的技术。

这项技术推动了遗传学的发展、促进了干细胞的进一步研究,基因编辑技术开发的产品也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

(取材于陈晓雪等人的文章)4.根据图一和图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超过80%的受访者对基因编辑技术持乐观支持态度。

B.超过六成的受访者支持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C.受访者不太支持仅为增强某种功能而使用基因编辑技术。

D.在中国进行基因编辑研究比较符合公众的意愿和需求。

5.对材料二中三位科学家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的看法,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C教授认为,在编辑导致严重疾病的基因时应该关注基因调控机制的复杂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