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句与打比方的区别

合集下载

打比方和比喻句

打比方和比喻句

打比方和比喻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表达方式,用来通过对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说明或描述某个概念或情况。

下面是一些例子:
打比方:
他像一只蜡烛,在黑暗中燃烧着,为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

她的笑声像清泉一样,悦耳而动听。

我的朋友就像一只忠诚的狗,无论我身处何处,它都会始终陪伴在我身边。

比喻句:
她的笑容如同春天的阳光,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

时间是一把无情的刀,悄悄地割裂了青春的美梦。

他的思维如同一条奔腾的江河,永不停歇。

这些例子中,打比方和比喻都用于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或听众更容易理解和感受。

打比方通常使用"像"或"如同"来进行比较,而比喻则直接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

无论是打比方还是比喻,都能够丰富语言表达,使描述更具有感染力和形象性。

打比方的句子都是比喻句吗对吗

打比方的句子都是比喻句吗对吗

打比方的句子都是比喻句吗对吗打比方是修辞手法之一,通过将一个物体或概念与另一个物体或概念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向读者传达需要表达的意思。

而比喻句则是打比方的一种形式,通过利用像和好像这样的词语来进行比较。

那么问题来了,打比方的句子都是比喻句吗?下面我将就此问题作出解答并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两个概念打比方和比喻的区别。

打比方是将两个概念之间的相同点进行比较,比如,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换句话说,打比方就是直接将A与B进行比较,表达出它们相似之处。

而比喻是将一个概念用另外一个概念来形象地描述,而这两个概念并没有直接的相似点,比如,我的心如同一汪湖水,波澜不惊。

换句话说,在比喻的过程中,A不是在与B进行比较,而是将A与B建立了一种比较关系。

那么,根据以上定义,打比方的句子都是比喻句吗?答案是否定的。

虽然打比方和比喻的区别可能很微妙,但是它们整体上是有所不同的。

打比方是针对两个概念的相似之处进行概括,通常采用像、好像、与等词语表示相似;而比喻是针对同一概念的不同方面进行概括,通常采用如、似、仿佛等词语表示相似。

所以,打比方并不等于比喻,而是比喻的一种形式。

最后,要说明的是,打比方虽然不等于比喻,但是它们都是修辞手法,都是为了突出所要表达的意思。

打比方可以使读者更生动地理解文本,比喻则可以使文本更加感性和富有意境。

而最好的修辞手法并不是一味地堆砌修辞,而是在适当的场合下,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更好地表达所要传达的意思。

综上所述,打比方的句子并不都是比喻句,它们可能会使用类似的表达方式,但它们所要表达的意义有所不同。

通过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打破单调的文本,增强其生动性和感染力。

打比方的句子跟比喻句一样吗

打比方的句子跟比喻句一样吗

打比方的句子跟比喻句一样吗打比方和比喻是修辞手法中的两种常见的表达方式。

他们都有着表达抽象概念的能力,通常用于文章语言的变化、形象地说明事物或情况的性质、特征和相互关系。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知识点出发,讨论打比方和比喻的异同和运用技巧。

一、打比方和比喻的区别打比方是采用“像……一样”、“就像”、“如同”等结构,将事物与某个类似的事物相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它的性质、特点和含义。

例如:“人生就像一座山峰,需要不断攀登,才能看到更广阔的视野。

”比喻是将一种事物或现象直接比喻为另一种事物或现象,通过这种隐喻来达到比较、启示、夸张等修辞目的。

例如:“他像一只鹰一样盯着前方,目不转睛。

”二、打比方和比喻的运用场景打比方适用于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情感和态度,加深印象。

例如:“她的声音如同夏日里的一阵微风,轻轻地拂过你的耳畔,温柔而不烦躁。

”比喻则适用于夸张、运用隐喻、说服力强等表达方式。

例如:“他双眼如日,炯炯有神,仿佛能够穿透你的灵魂,读懂你的忧愁。

”三、打比方和比喻的共同点打比方和比喻都是通过一种类比的方式来表述事物的特点和含义。

它们都能够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力。

然而,由于打比方更接近实际情境的比喻,它的表达形式更为直白、简洁,更容易被人理解。

四、打比方和比喻的误区打比方和比喻都要是基于读者对类比两端事物的比较知识有一定了解和认识。

如果比喻的两端不相符,甚至有些矛盾,就会在读者中产生困惑,甚至产生误解。

所以在选择打比方和比喻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并上下文的内涵,进行决定。

五、打比方和比喻的创新创新是提高打比方和比喻效果的重要因素。

只有独具匠心,形象生动的打比方和比喻,才能够很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和感悟。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各种类比,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而运用到写作或者口语中。

总之,打比方和比喻是常见的修辞手法,都能够在文章中起到生动形象的作用,帮助读者理解和记忆文本中的抽象概念与情感。

打比方的句子是哪些句子类型

打比方的句子是哪些句子类型

打比方的句子是哪些句子类型打比方,即将一个事物进行类比,用另一个事物来形容它。

在日常生活和语言中,常常用到打比方的句子,它可以使比喻更加形象生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那么,关于打比方的句子类型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将进行探讨。

一、打比方的句子类型1.比喻句比喻句是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事物或概念进行比较,并用“像”、“如”等连词表示相似之处。

通常是用来解释、阐释或描述某个概念或事物的特点。

比如:-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有离别和重聚,有爱和痛,有欢声笑语和泪水。

- 每天读书就像每天给自己充电,可以让内心得到滋润和升华。

- 教育就像是种花,需要精心培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开出美丽的花朵。

2.隐喻句隐喻句是一种比喻句,但不使用“像”、“如”等明显的比喻连词,而是通过句子中涉及的词语和语境来表达某种比喻关系,使句子更富隐喻意味。

比如:- 他的心灵像一片尘埃,被岁月的风尘无情地吹散。

- 我们的希望就像一盏明灯,照耀着前进的道路。

- 学习就像是一场马拉松比赛,需要激情、毅力和决心。

3.拟人句拟人句是把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类的感性和理智特征,使之具有生命力,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 风吹得树叶婆娑,树儿在轻轻摇动,仿佛在享受这迎风舞蹈的快乐。

- 太阳从东方升起,在银河中奔跑,在我的心里歌唱。

- 一朵花儿翩翩起舞,栩栩如生地展示了自己的美丽。

二、打比方的句子作用打比方的句子具有以下几种作用:1.增强表现力打比方是一种生动、形象的表达方法,可以使句子更加有表现力,更容易引起听众或读者的共鸣。

2.激发想象力打比方常常涉及到各种形象的事物,可以使人们通过联想,进一步发散思维,激发想象力。

3.加强描述的准确性打比方可以用另一个事物来形容某个概念或事物的特性,使表达更加直观、简洁、准确。

4.促进记忆打比方的句子往往生动、形象,具有深刻印象,更容易被人们所记忆。

三、总结打比方的句子类型包括比喻句、隐喻句和拟人句。

打比方的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打比方的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什么叫本体和喻体呢?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

这样就叫比喻。

所以,就把他们叫做了本体和喻体。

含义(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2)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东西具体地说出,借其他类似事物加以说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4)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比喻词如“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真象”·····等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

如:露似珍珠月似弓。

(明喻)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暗喻)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下黄色的泪珠里。

(借喻)如何判别比喻句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

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以下“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较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南京长江大桥》)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卖火柴的小女孩》)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3.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

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

二、表示举例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比喻就是打比方

比喻就是打比方

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用具体、形象的、为人们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生疏的事物或深奥的道理,使自己的表达更加生动、明白。

这两种修辞方法都是重在两个事物的相似方面。

比喻是一种修辞格式,一般由本体(所说的事物)、喻体(用来做比的事物)、喻词(用来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三部分构成。

比喻要求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它们必须有相似点。

“打比方”在使用中不象比喻那样正规,在口语里我们使用的比较多。

打比方是说明方法之一,也叫打比喻,比喻是修辞方法。

说白了,打比方是说明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比喻是普通文章的修辞手法,打比方是说明文的修辞手法,其他都一样!区别在于:比喻,就是打比方的意思。

通过打比方,把抽象的变为具体的,把陌生的变为熟悉的,把深奥的变为浅显的。

恰当地运用比喻,能使语言表达准确生动,形象鲜明。

例《第一次跳伞》中的一段飞机起飞了,把我们带到空中。

我从机舱的窗户向外看,一片片云朵就像一座座盖着白雪的小山。

掠过云朵,我看见了地面上一堆堆的小村庄,房屋像鸽子笼,绿树像小草,汽车像甲虫,公路像一条线,一切都变得那么小。

这段话写的是从飞机的高空往下看自然景物的情况。

一切都变小了,小得什么样子呢?作者在段中用了四个非常巧妙而贴切的比喻,把“房屋”比作“鸽子笼”,“绿树”比作“小草”,“汽车”比作“甲虫”,“公路”比作“一条线”。

通过这些比喻,把地面景物变小的样子写得生动有趣极了。

又如下面例段傍晚,天边飘来一朵褐色的云。

天还没有落黑,就淅沥沥地下起雨来。

热闹了一天的城市,在雨中渐渐安静下来。

人潮流进了千家万户。

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光的绸带,在初夏的绿阴中轻轻地飘着。

一群刚放学的孩子撑着伞,仿佛是浮动的点点花瓣。

来往的汽车,就像穿梭奔忙的小船……这一段是雨中街景的描写。

段中运用了三个比喻:“马路”比作“绸带”;“雨伞”比作“花瓣”;“汽车”比作“小船”,把“雨中街景”描绘得真真切切。

再如:低年级要求写比喻句:弯弯的月儿像什么?蓝蓝的天空像什么?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时候不必给学生讲什么是比喻句,但是要让学生明白打比方的句子就是要找出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出示弯弯的月儿与弯弯的小船,蓝蓝的夜空与蓝色的大海的图片找出相似点。

打比方的句子是比喻句吗

打比方的句子是比喻句吗

打比方的句子是比喻句吗打比方是一种修辞手法,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

它可以更生动地说明事物,让读者或听众更好地理解。

但是,打比方是否一定是比喻句呢?接下来,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讲述这个问题。

1.打比方的定义打比方是一种用来说明事物特征或者归纳概括现象的手段。

就是先找出一些基本相似或关联性强的事物,然后通过对这些事物特点的描叙来说明所要说明的事物或现象。

2.比喻句的定义比喻句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是将两种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联系起来,使读者或听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它们。

比喻句不是简单、字面上的语言描述,而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方式。

3.打比方是否是比喻句?打比方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一种比喻。

但并不是所有打比方的句子都可以被归类为比喻句。

只有当两种事物被显式地联系起来并通过这种联系来传达某种含义时,才可以被称为比喻句。

而打比方有时也可以作为一种单纯的描述性手段,只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而不涉及任何象征性的意义。

比如,当我们说“我的心情就像天气一样阴沉”,这句话就是一种比喻句,因为心情和天气之间的联系是被显式地表达出来并使用来传达情感。

而当我们说“这个房间很大,就像一个运动场一样”,这句话中的比方并没有涉及任何象征性的意义,只是在描绘房间的大小时使用了一个类比。

4.打比方和比喻句的相似之处打比方和比喻句都是借助相似性来传达信息或感受的修辞手法。

它们都使用字面外的意义或象征性的意义来强调或解释某些信息。

这两种修辞手法都是广泛的语言表达形式,被用于文学、新闻、广告、演讲和其他类型的写作和演讲中。

5.打比方和比喻句的不同之处打比方和比喻句的一个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打比方不是显式地将两种事物联系起来,而是列举出两种或多种事物的相似之处,并通过这种描述来表达思想或感受。

而比喻句则在显式地将两种事物联系起来,通过象征性意义来传达信息。

此外,打比方通常使用一些常见的类比,比如“像”、“好像”、“似”的表达方式,而比喻句则通常使用“是”、“就是”这样的关键词来表达比喻的本质。

打比方的句子就是比喻句吗对吗

打比方的句子就是比喻句吗对吗

打比方的句子就是比喻句吗对吗打比方的句子并不等同于比喻句。

虽然它们都是修辞手法,但它们的用法和效果是不同的。

打比方是在陈述事物时,用一种常见的比较对象来解释它;而比喻句则是通过拟人化、生动化的语言形式,用不同的事物来比喻所要表达的含义。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首先,打比方和比喻句在语言形式上有所不同。

打比方只是简单地用一种比较对象,通常是已知的、易于理解的对象来解释一个未知事物;而比喻句则是通过运用丰富的形象化词汇和语言形式,将原本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生动化,使人们更容易理解、记忆和接受。

接下来,二者的应用范围也不尽相同。

打比方通常用于解释概念性的内容,如数学、物理、政治、经济等;而比喻句则更常用于描绘生活中的情感、事物、景象等。

比喻句可以准确、生动地描述人物、环境、情感等,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第三,打比方和比喻句的表达方式和效果也不同。

打比方通常是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目的只是向听者说明一件事情的意义和内容,不太考虑听者的审美感受;而比喻句则更强调表达的感性和美学效果,更能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起到更好的表现和艺术效果。

最后,二者对于语言表达的要求也不同。

由于打比方使用了一种已知的对象来解释另外一件未知的事情,因此其表述方式相对较为直白、简单。

而比喻句则需要使用更加艺术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常常要求写作者能够将多种元素结合在一起,产生出较高的文学美感。

综上所述,打比方是一种简单、常见的解释工具,在解释概念性的内容时使用比较多;而比喻句则更强调感性和艺术效果,在描绘生活中的情感、事物、景象等方面使用更多。

它们在语言表述、表达方式、应用范围和效果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各自的表达手法也都有其独特之处。

因此,在对于具体的语言表述场合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目的来选择合适的表达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喻句与打比方的区别
比喻就是「打比方」,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通常在讲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时叫“打比方”,在其他情况下叫“比喻句”。

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

“变色龙的头是椭圆型的。

”这是一句陈述句。

比喻一般分为明喻、隐喻(暗喻)及借喻三类。

皎洁的月亮挂在空中,好像一个银盘。

这是明喻。

妈妈你是一棵大树,我是树上的小毛虫。

这是比喻句,把妈妈比喻成大树,把我比喻成小毛虫。

这是暗喻。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这是借喻。

比喻和打比方有什么区别?
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打比方指的就是比喻。

它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的一种修辞手法。

写文章如果能适当地打比方,将使语言更加鲜明、生动、形象,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地具体地体现出来。

打比方有三种格式:
一、明喻。

即用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

常见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仿佛”,“似乎”,“如同”,“好比”,“……般的(似的)”,“像……一样(似的)”,“跟……一样(一般)”等等。

例:
1、“水平如镜”,“红叶似火”(《桂林山水》)
2、“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

”(《我的战友邱少云》)
例1把水比作镜子,说明西湖的平静;把红叶比作火,说明枫叶红艳艳,十分好看。

例2把“我”内心痛苦的程度比作刀绞,突出表现了战友间的深厚情谊。

二、暗喻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用“是”,“成了”,“构成”,“变成”等带有判断性质的词取代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

例:
1、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太阳》)
2、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露天舞台。

(《狱中联欢》)
例1用“大火球”形象地描绘了太阳热的特点;例2用“露天舞台”生动具体地描绘了革命着的客观主义精神和对黑暗势
力的轻蔑。

暗喻的另一种写法是只有本体和喻体,没有比喻词。

如:
1、的确是林海。

(《林海》)
2、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

(《草船借箭》)
例1省略了明喻的比喻词,即“的确是像大海一样(辽阔)的森林”;例2省略了暗喻的比喻词——“一字儿摆开”即“成一字儿摆开”。

三、借喻。

即本体与喻体均不出现,而由喻体直接替代本体出现。

例:
1、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

(《凡卡》)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

(《开国大典》)
例1用“小崽子”比喻老板的儿子,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凡卡对老板一家人的憎恨;例2用“红流”比喻游行队伍,形象地说明了游行队伍的声势浩大,场面壮观。

运用打比方要注意:
1、感情鲜明。

如“炕沿上坐着的那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像刚吃过死人的野狗。

”(《小英雄雨来》)这个比喻把日本鬼子那可憎可恶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

2、本体和喻体不能是同类事物。

如(1)拖拉机像汽车一样在公路上来回奔跑。

(2)小明长得跟他爸爸一模一样。

例1拖拉机和汽车同属机动车,不能做比喻。

例2不是比喻句。

3、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之处。

如“这堆草垛像石头一样挡住了我的去路。

”草垛和石头虽然不同类,但没有相似之处,比喻不当。

4、打比方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熟知,运用比喻时要力求在构思上有创新。

如“他打破了一块玻璃,吓得像妖怪一样逃跑了。

”妖怪是似是而非,令人捉摸不定的东西,极为费解,因此不能达到比喻的艺术效果。

怎样区别拟人与比喻?
明确:比喻,在于“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比拟,在于”拟”,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通点。

所谓相通点,以拟人来说,就是让物也具有人的特性,或者让此物具有彼物的特性。

特别要注意,有比喻词出现的,就不是拟人,而是比喻。

换而言之,拟人不能出现“像”字。

例如:小鸟像个歌唱家在放声高歌。

这只是个比喻句,它只是把“小鸟”比喻为“歌唱家”罢了。

如果要造拟人句,就应改成“小乌在放声高歌”。

造比喻句、拟人句时要注意。

造拟人句不能忽略被拟对象的特点。

例如:“我高兴极了,连课桌也对我微笑。

”“课桌”一笑就会“破裂”,造比喻句要考虑环境。

打比方与比喻的区别
打比方只是一种说明方法,适用于说明文。

而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适用于各种文体,如议论文,记叙文,散文,诗歌等文章都可广泛运用。

比喻还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不宜用借喻。

说明文中,如果是为了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问题变得浅显,使陌生的事物变得熟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此时,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但前提必须是为说明介绍该事物服务的)从这一角度说,比喻就是打比方。

如《苏州园林》:“没有修剪得象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也可以说运用了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修剪和栽种树木着眼在画意,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

如说明文《笑》最后几段话(23-28)“笑,你是嘴边一朵花,在颈上花苑里开放。

笑是脸上一朵云,在眉宇双目间飞翔。

你是美的姐妹,艺术家的娇儿。

你是爱的伴侣……笑,你是治病的良方,健康的朋友。

你是一种动力,推动工作与生产前进。

笑是一种个人的创造,也是一种集体生活感情融洽的表现”是作者用诗一样的优美语句讴歌“笑”,不属于说明或介绍“笑”的内容,所以,这几段文字只是运用了比喻修辞,而不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含义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

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编辑本段概述
1、打比方的第一个关键是要抓住问题的核心。

换句话说,原问题和所打的比方必须具有共同的关键问题。

很多比方,看似巧妙,实际上是错误的。

比如说,关于经济发展中的泡沫,曾经有非常著名的经济学家认为,它就像喝啤酒时的泡沫,有了泡沫喝起来才有味道,这不是一个好的比方。

啤酒有泡沫才好喝,但经济发展有泡沫永远都是不好的。

再是同一位经济学家,在别人问到他对经济发展的看法时说,经济发展就像骑自行车,太快了会摔跤,太慢了会倒,所以要不快不慢,这是个比较好的比方。

因为经济增长太慢,社会问题就容易累积爆发出来。

经济增长太快,就容易产生投资过热和通货膨胀等问题。

2、打比方的第二个关键是必须用简单的东西来比喻复杂的问题,而不是用复杂的东西来比喻简单的问题。

3、一种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打比方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

一般用于文章中和语句中。

但是要注意一点,打比方和比喻不同。

比喻是把人物或者其他物品比喻成另一种物品,而打比方是有举例子的意思。

打比方
打比方的作用:使文章更具体、准确、生动、形象。

中国人说话爱打比方,用于文章叫比喻。

比方打得好,可以生动形象、通晓及明白帮助人们理解问题,所以,优秀的演讲者都会使用打比方。

但是,如果比方打得不好,或者说打得太过,那就令人厌恶了。

打比方是向别人——尤其是外行,解释一个问题的良好方法。

很多学者和管理专家都愿意采用打比方的方式来说明一个问题。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如何打比方,以及如何才能准确地打比方。

这两天和朋友聊天以及我看电视的经验表明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因此想对这个问题说两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